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环境生物技术对社会有哪些影响

环境生物技术对社会有哪些影响

发布时间:2022-08-15 23:15:56

① 生物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急!急急!!!

现代生物技术在带给人类新的社会、经济效应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潜在的负面影响。一方面,由于生物技术的对象是生命,使其因在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进行人为的相互转移,目前人类对这种基因调整后的结果尚无十足的把握’,因而其负面影响可能会超越以往任何一种技术,可能危及生命或环境;另4方面则与人类自身的问题有关,社会存在敌对势力和犯罪分子,很难确保他们对生物技术成果进行正确合理的操作和运用,进而危害人类和社会安全。

一、生物技术对农业的影响 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主要有:细胞i程育种、胚胎技术繁殖、生物农药及畜禽疫苗、转基因动植物等。

(一)生物技术对农业的影响。

· 基因表达调控是个复杂的生命现象。目前,由于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人类对基因的活动方式了解还不够透彻,当一种转基因农作物研制成功时,虽能确保转入基因的安全性,但其对其他基因的影响及长期累积的后果却很难在当时弄清。因此,人们还没有十足的把握控制基因重组后的结果。学者们提出生物技术最有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人类和环境造成二些不良后果:

1.转基因农作物的毒性问题。转基因农作物主要是使用细菌和病毒作载体,通过启动基因和标记基因实现新物种的培育。在基因转移中使用最多的是反转录病毒和病毒‘,它们可能诱发癌症和其他疾病。启动基因是转录脱氧核糟核酸的引发基因,它可以使基因连续不断地表达(多达10d旧次)。由于它具有很强的突破物种之间的屏障的能力,因此可能使抗病毒系统不起作用,并与其他病毒重新组合,产生传染性更强的病毒。

2.转基因生物带来的抗药:性和过敏性问题“研究表明,棉铃虫已对转基因抗虫棉产生抗性。转基因抗虫棉对第一、第二代棉铃虫有很好的毒杀作用,但第三代、第四代棉铃虫已对转基因棉产生抗性。专家警告,如果这种具有转基因抗性的害虫变成对转基因表达蛋白具有抗性的超级害虫,就需要喷洒更多的农药,将会对农田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

此外,转基因活生物体及其产品作为食品进入市场,可能对人体产生某些毒理作用和过敏反应。例如,美国S11ARMNK玉米嵌人了很强的BT毒素,这种玉米仅获准作为动物饲料。但2叨O年9月,发现这种玉米进入了人类的食物链,并产生过敏反应。最终,含有这种玉米的食物被大批处理掉,造成巨大损失。又如,转入的生长激素类基因可诱发对抗生家产生抑制力的病毒或细菌。人类食用转基因食品后,自身体内会产生对抗生素的抵抗力,降低抗生素类药物的效力。

3.转基因生物的环境生态问题。具有抗除草剂性能的转基因农作物可能会长期依赖化学制品,并可能使毗邻植物成为转基因作物,甚至使杂草对除草剂产生抗性而成为“超级杂草”,从而严重威胁其他作物的正常生长和生存。有实例证明,当油菜田里存在野芥菜或小麦田里存在联体羊草时·,便会发生上述情况,而且杂草一旦对除草剂产生抗性后,经过代代遗传,其新生代杂草将完全改变性质。美国纯种试验公司发现,他们培育的基因改良新草种,其花粉能飘到300米甚至900米以外。种植在距转基因西红柿地1.2公里外的传统西红柿,其后代约有35%—72%的概率含有转基因成分。·由此,造成严重的基因污染问题,破坏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二)转基因农作物安全发展的情况。

人们对生物制品给人类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只能进行某种程度的预期。我们应看到,转基因农作物的出现,首先是人类生产和生活质量提高的需要,它的负面影响只是发展中的问题。它对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解决人口增长和食物不足的尖锐矛盾有重大意义。因此,不同的国家对转基因技术有不同的期待。有些国家可能关心利用其改善食品质量,有些国家也许关心提高农作物产量。现在,世界各国对转基因研究的态度分为两大阵营:

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群体,包括阿根廷、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主要致力于加强转基因作物研究及其应用,也是世界上转基因作物应用最广泛及出口最多的国家;二是以欧盟、日本为代表的国家对转基因作物持审慎态度,同时这些国家也认识到转基因作物巨大的经济价值,因而并末因此放松研制开发。其实真正的利害冲突在于转基因作物引发的国际贸易战,后者拒绝的不是转基因作物本身,而是极力主张限制转基因作物的进口。

二、现代生物技术对医疗及社会的影响 现代生物技术在基因诊断治疗技术,如基因预测、基因预防、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基因疫苗、定制药物,延缓衰老和“返老还童”技术、记忆药物、细胞及组织器官的修复及再生等医疗方面产生重大影响。而争论较多的是基因治疗、克隆人及胚胎干细胞问题。· , ,(一)基因治疗的风险。

基因治疗是指将外源基因导人受体细胞,并使之有效表达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技术。

1.目前基因治疗主要通过病毒载体格基因导人人体,表达出所需要的蛋白质,以控制人体特定细胞与器官的形成与运作。从技术过程来说,科学家还没有开发出有效的载体,保证能够把设计的基因在有效的基因表达时间段内传送到细胞中的预想位置,而且尚无法控制基因信息安装出错的情况。因此,目前对改变遗传基因技术的要求是,通过同源基因重组技术而不是添加外来基因的手段,以此来减少医原性危害并增强基因表达的正确性。

2.基因导人造成的遗传改变将决定个体遗传前途而且会跨代遗传。科学家认为,在涉及导人基因的人体实验时,必须强调其多代遗传稳定性b尚需经过印—80年,在获得具有多代遗传实验的数据后才能使用。

3.利用体细胞与胚细胞进行基因治疗,在添加外来基因时容易产生医原性基因损伤或某种基因紊乱。此外,在动物体内清除与某种疾病相关的基因的同时,也有可能清除了该基因给动物所带来的其他好处。

目前基因疗法尚处于研究阶段,曾有过基因治疗致死的先例,在以基因修饰的病毒作新基因的裁体取代原基因时,也出现因过敏致死的病例。

(二)克隆人及胚胎于细胞引发的问题。

于细胞是指存在于早期胚胎、脊髓、脐带、胎盘和部分成年人组织或器官中的尚未分化的细胞,它能够发育成多种人体组织和器官,这对于有效地用于受损组织与器官的替代、修复、移植或再生具有极好的前景,成为许多疑难病症的新型治疗方式。而利用胚胎于细胞克径胚胎,可以克隆出人。1四9年12月,美国《科学》杂志公布的当年世界科学进展的评定结果,干细胞研究名列十大科学进展首位,超过举世瞩目耗资巨大的人类基因组计划。

科学界又把对人体的克隆分为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治疗性克隆主要是指利用克隆人的胚胎于细胞,通过动物培育出人体器官,供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这种用人自体的细胞进行器官克隆,既克服了异体器官移植会产生的排异反应,还解决了器官来源问题。目前,全世界有很多实验室在开展克隆人体器官的研究,正在实验室中培植的人体器官有心脏、肝脏、胰腺、乳房、皮肤、骨酪、角膜等。其中,由实验室培育的克隆胸骨、血管、皮肤和神经组织正在进入人体实验阶段。生殖性克隆指通过克隆而发育成长为完整的个人。就目前看,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都存在一定问题,引起了一系列伦理学和社会学问题。

这个是负面影响

② 生物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首先,生物技术对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它可以改善农业生产,解决食品短缺问题,目前,世界人口仍然在大量地增加,许多国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民的温饱问题,然而,耕地面积不但不会增加,反而还有减少的趋势,因此,用现代生物技术增加粮食产量是必经之路。具体的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利用生物技术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生物进行基因转移,使生物体获得新的优良品性,培育抗逆的作物优良品系。目前设计的作物种类有马铃薯、油菜、烟草、玉米、水稻、番茄、甜菜、棉花、大豆等。对我国来说,人多地少,国家对生物技术极为重视,已经培育了水稻、棉花、小麦、甘蔗、橡胶等一大批作物新品系,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二、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优良品种进行大量的快速无性繁殖,实现植物种苗的工业化生产。利用植物微繁殖技术还可以培育出不带病毒的脱毒苗,由于植物的根尖或茎尖分生细胞常常是不带病毒的,用这种细胞在试管中进行无菌培养而繁育的小苗也是不带病毒的,减少了病毒感染的可能性,这一生物技术也广泛应用于花卉、果树、蔬菜、药用植物和农作物快速繁殖,实现商品化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三、利用生物技术还可以培育品质好、营养价值高的作物新品种。
四、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生物固氮,减少化肥的使用量。现代农业均以化学肥料为施肥肥料,化肥的使用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土地的板结和土壤肥力的下降,化肥的生产也导致了环境的污染。科学家正在利用生物技术将具有固氮能力的细菌的固氮基因转移到作物的根际周围的微生物体内,期待微生物固氮,减少化肥使用,既可以减少经济化肥,又可以预防环境污染。
五、利用生物技术发展生物农药,生产绿色食品。由于化学农药的毒副作用以及筛选新农药的艰难,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显得十分重要。
另一方面,生物技术也利用于发展畜牧业生产。畜牧业在国家经济比例中占有重要位置,对国民经济的提高有很大支持作用。但是由于森林和草原资源有限,新型病毒的感染,传统的畜牧业发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利用生物技术将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
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动物的大量快速无性繁殖。“多莉”的产生,意味着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同样有可能进行动物的大量快速的无性繁殖,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动物也可能将向植物一样无性繁殖,快速扩大规模,减少生长周期,节省饲料,提高经济效益。二、利用生物技术培育动物的优良品种或优良草种。科学家可以利用转基因技术,将与动物优良品质有关的基因转移到动物体内,使得动物获得新的优良品质。目前,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培育了转基因羊、兔子、小鼠、猪、鱼等多种动物新品系,使它们具有更优良的品质。在这些优良品质的动物中,它们的抗病性、抗感染性得到提高,不容易发生瘟病,而且许多人类食用的动物蛋白质含量增加,脂肪量下降,提高人类健康。同时,科学家也致力研究优良草种和饲料,让动物减少患病,增强免疫力,更快的生长,而且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由于品质的优良,畜牧业更加走向高端市场或国外,将有力带动养殖户和农场经济效益的提高,创造更多经
济价值和社会财富。 其次,生物技术对社会的发展也有很深刻的影响。 一方面,利用生物技术,可以提高生命质量,延长人类寿命。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以及新药物开发、新诊疗技术、预防措施、新的治疗技术方面发展提供了最有效的手段。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生物技术开发奇特而又贵重的新型药物。生物技术药物中最为熟悉的是抗生素,每年市场销售额就超过100亿美元,自从美国1977年采用大肠杆菌生产人生长激素释放抑制素开辟药物生产的新纪元,人类利用生物技术生产新型药物的努力就一直在延续。由于生物药品在治疗许多恶性疾病方面比传统药品效果更显着,使得人们对生物药品的需求日益增大。世界上许多国家生产出基因工程药物,并用于治疗癌症、艾滋病、矮小症等疾病,全球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生物制药产值越来越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使得基因工程药物的产业前景十分光明。
二、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疾病的预防和诊断,科学家研制出许多新型疫苗进入人体试验,有效控制了一些传染性疾病。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可以生产单克隆抗体,既可以用于疾病治疗,又可以用于疾病诊断。又如基因芯片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通量、高特异性的DNA诊断新技术,用途十分广泛。
三、利用生物技术进行基因治疗,导入正常的基因来治疗由于基因缺陷而引起的疾病,目前已有设计恶性肿瘤、遗传病等多个治疗方案在实施中。四、人类基因组计划,利用生物技术从整体上研究人类的基因组,将使人们深入认识到许多困扰人类的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 另一方面,利用生物技术将能够解决能源危机,治理环境污染。众所周知,目前世界的能源危机普遍存在,能源短缺严重,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能源,特别是石油和煤炭能源,它们不可再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带来了环境严重破坏、污染的问题,亟待解决。

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 联系实际 谈谈生物技术对现代社会有何影响

现代生物技术在人类生活的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是在传统生物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DNA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以现代生物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基因或基因组为核心,生物技术产业以基因产业为核心,并辐射到各个生物科技领域。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进步,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巨大。生物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解决人们的健康和食品匮乏等常见的生活问题,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难题。解决环境污染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大类,其中,生物法应用最为普遍。生物技术在能源开发,废水处理,塑料处理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生物能以其可再生,无公害等优点,在能源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已经可以利用现存的植物进行基因工程改造。生物能源是指通过生物的活动,将生物质、水或其他无机物转化为沼气、氢气等可燃气体或乙醇、油脂类可燃液体为载体的可再生能源。
分子生物技术已经成为医学领域极其有力的研究工具之一,在医学研究中,基因工程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核酸序列测定技术,基因诊断与基因体外扩增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分子纳米技术在帮助人们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疾病诊断和药物研制与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对各行各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要正确看待问题的发展,科学的应用生物知识,将生物技术的作用发挥到最优。

④ 生物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生物工程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农业、工业、医学、药物学、能源、环保、冶金、化工原料等。它必将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生活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世界面临的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等问题的解决提供美好的前景。

⑤ 论述生物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弊有哪些

生物技术的利与害

专家预言,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生物技术将成为世界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国已将其列为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

现代生物技术已逐渐进入人类生活,但它在应用中是否安全呢?专家建议采取预防手段是必要的,但不必夸大其危害。目前还找不到一个生物技术真正导致危害的实例。

我国的生物技术起步较晚,目前的生物产品大多属无风险的Ⅰ级,极少部分属于低度风险的Ⅱ级,不会对人类造成危害。

现代生物技术经过短短20多年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将人类带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领域。有专家预言,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生物技术将成为世界经济的支柱产业。

生物技术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例如利用基因治疗疾病、制造生物药品、种植转基因作物等,都将给人类带来福音。

不久前,俄罗斯医学家成功地将小鼠的胰岛素移入一位患病儿童的体内,用于疾病的治疗。这种被称为基因治疗的现代生物技术,是将有特定基因的细胞移入人体缺乏此种基因的器官内,以弥补病人的遗传性基因缺陷。今后基因治疗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癌症、艾滋病、乙肝等疑难杂症。

制造生物药品是生物技术医学利用的另一重要方面。13年前第一种生物药品--用于治疗糖尿病的人造胰岛素问世。目前,美国已有1300多家公司投入这项研制,约有50%的新药是生物药。在中国,业已开发出ɑ-干扰素等生物药品。

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大量施用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使人类粮食供给陷入新的危机。而现代生物技术不仅可以大量用于作物的抗病毒、抗虫性、抗除草剂和抗真菌细菌病害,给农业带来持续增产;运用转基因手段,还可以在体外将不同种属植物的基因分子以特殊的方法连结,构成一种新的基因分子,突破了传统育种技术只能在同种属内植物间进行的限制,创造出新优质高效品种。同时,它还可以对果实延熟保鲜,提高作物的抗寒抗盐性。

据统计,1997年,全世界种植转基因玉米320多万公顷,平均增产7%,获得直接经济效益11300万美元。而1998年全世界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已达2780万公顷,经济效益相当可观。如计入使用生物技术后化肥农药污染减少的环境效益,无疑是一个更诱人的数字。

此外,生物技术还被广泛应用在食品开发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世界各国纷纷将现代生物技术作为21世纪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据悉,中国业已将其列为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

不知不觉中,生物技术走入人类前行的进程。但迅猛发展的生物技术给人类带来的是福还是祸?它的应用是否安全呢?专家建议采取预防是必要的,但不必夸大其危害。

70年代初,当科学家第一次利用重组基因技术把大肠杆菌的λ噬菌体病毒和猿猴的SV40病毒构建成重组基因分子时,人们产生了一种恐惧,用这种方法会不会制造出人类无法控制的超级病毒或者超级生物,给人类和自然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于是科学家开始关注现代生物技术的安全性问题,即生物安全。

专家们认为,现代生物技术存在着广泛性、潜在性、长期性的危险,可能会出现影响环境中非目标性生物生态结构,改变物种的竞争关系,出现转基因植物杂草化和部分产品的毒性、致病性和过敏性等一系列问题。

如何看待这些潜在的危险呢?专家们认为,生物技术的潜在危险应当引起重视,采取预防手段是必要的,但不要夸大生物技术的危害。一些可预见到的潜在危险通过生物安全手段是可以避免的,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例如,转基因植物的杂草化问题,现在的大多数栽培作物经人工驯化后,在自然条件下已失去适应性和自然竞争能力,其退化为杂草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涉及生物安全性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基因漂移。转基因作物会不会发生基因漂移,改变非目标生物的生态结构和物种的竞争关系?基因漂移只能在亲缘关系较近的种属之间进行,有的作物与其属于同一种的杂草亲戚,如十字花科的油菜,它的基因有可能会转移到此类杂草上,增加了杂草的抗虫或抗除草剂的能力,提高其生存适应性。在种植这种转基因作物时,一般会采取各种物理或生物的隔绝等安全措施,如使转基因作物与杂草的花期错开,漂移是可以避免的。我国现在大面积种植的转基因棉花和玉米在我国都没有与其同属一个种的杂草,不会发生基因漂移。但在墨西哥,许多野生的玉米是杂草,种植转基因玉米时就需要采取安全措施。

目前,现代生物技术的确会对农业生态造成一定影响,如抗虫害的转基因作物的长期大量种植,会使作为清杀对象的目标害虫发生群体改变,产生抗性,更难清杀。国外目前采用“避难所”的安全措施,在种植转基因作物同时也种植一定数量的常规作物,使转基因作物上的有抗性的害虫与常规作物上无抗性的害虫共同繁殖,以稀释这种抗性基因,延缓抗性出现,为研制开发新的抗虫害基因争取时间。

在生物技术开发中,要注意避免人为扩大生物的毒性、过敏性,致病性。美国一实验室曾试图用巴西坚果中的2S清蛋白作基因工程,后来发现2S清蛋白是一种过敏源,重组其基因,全使一些原本不含该过敏源的生物也具有过敏性,扩大了过敏的范围,出于生物安全的考虑,实验最终被停止了。

我国的生物技术起步较晚,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不到全世界总面积的0.01%,生物产品也相对较少。依据1993年12月原国家科委发布《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生物产品按其风险大小划为四个等级。目前我国的生物产品大多属无风险的Ⅰ级,极少部分属低风险的Ⅱ级,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目前在世界范围,我们还找不到一个生物技术真正导致危害的实例,因为人们在生物技术发展的初始阶段,就认识到其潜在的危险,而加以防范。随着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生物安全日益显露其重要性,它将不再局限于生物技术本身,而在国际贸易、基因资源保护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预计下一个世纪,生物技术将逐步商品化和产业化,生物安全将不仅是生物技术开发利用的科学管理规范和对未知危险的防范,还将成为其产品商品化和产业化的重要保障

⑥ 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已经或将要产生怎样的影响

以克隆为例。 克隆对自然、社会和伦理的影响:正是以多利羊的诞生为契机,世界范围内开展开了一场关于克隆技术,尤其是克隆人的自然、社会和伦理影响的大讨论。下面这种观点带有普遍性,即克隆动物是可以的,克隆人是不能允许的。反对克隆人既是出于科学的理由,也是出于伦理学的理由。我们的伦理学应该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并随着科学的进步而发展。只有以克隆形式产生的人比有性生殖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才能克隆人。人类社会曾经存在过多种婚姻形式,古代社会的血婚制是近亲结婚的,科学表明,近亲结婚产生的子代基因纯度高,一些致病的隐性基因一旦结合,就会出现遗传的疾病症状,不利于子代的生存。因此,杂交具有遗传优势,现代人普遍禁止近亲结婚。现代的婚姻模式比古代要科学。有性生殖是高等生物区别于低等生物的显着标志。进化史表明,有性生殖明显加速了生物进化的速率,克隆作为无性生殖手段,如果应用于人类,那么必将导致人类基因的纯化,降低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根据混沌原理,人类无法完全预测未来的生存环境,一些在特定条件下有很强适应优势的性状在变化了的环境条件下,可能是导致其灭亡的根据,因此,人克隆人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从技术上看,人类要完全克隆自己也难以实现,这是因为克隆的成功率很低,克隆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染色体畸变和DNA突变,即产生大量的先天残疾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具有遗传劣势的个体会遭到无情的淘汰。但对人而言,人道主义的原则,现代的医疗技术,能使这些具有明显遗传劣势的人活下来从而导致人类遗传性的退化。即使人类能成功地克隆自己,也将阻塞人与其他物种共同进化的通路,因为遗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源泉。从中国的伦理看,人类从总体上克隆自己与中国人的以血缘纽带关系建立起来的社会价值体系和基本结构形式构成直接冲突。中国人一向以传宗接代、天伦之乐作为人生的首要义务和乐趣,家庭和家族一直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克隆人类会导致家庭的解体,人类不求助于异性即可以产生后代,那么两性之间就不再存在子代血缘纽带关系。如果人类仅仅允许部分人克隆自己或为了自己的目的克隆人,那将对人生平等的价值及由此而建立的社会结构形式产生根本性冲击。从理论上讲,克隆能使个体的遗传基因完全的传递给子代,基因从本质上具有同等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如果人人都争相克隆,那么谁来决定哪些人可以克隆?克隆人的标准是什么?此外,假设克隆人问世以后,克隆人的身份问题,克隆人的社会地位、权力问题以及克隆人会不会遭到社会的歧视等问题都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难题。

克隆对社会观念改变的影响: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确实需要转变观念。我们要转变将传宗接代作为生活首要目的观念,进而要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传宗接代是生物的本能,人类的文明表现在于超越原始本能。一些落后地区,为了传宗接代,往往以换婚、转婚的形式决定子女的命运,导演了一幕幕人间悲剧,并导致人口数量的剧增,给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城市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的低生育率,和落后地区的高生育率也不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尤其是一些明显带有遗传疾病的人口大大降低了人群的遗传素质,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如果我们以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我们的价值标准,那么,我们就不难明白以下几点:一是培养疾病基因的后代不仅不利于人类群体的生存,也不利于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二是一旦后代出现遗传疾病,就必须依靠现代医学手段,借助外源性基因进行治疗以提高生存质量;此外,人类计划建立基因库可保证人类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以利于可持续发展。对于个体而言,克隆带来了相同,但对于整个民族而言,克隆并不排斥多样性。因为克隆的是不同的个体,变异的可能性并没有减少,相反,由于科技手段的介入,我们可制造更丰富的多样性。多样性是一种本来的自然状态,自然状态是多样性的。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多样性能够带来天然的极大的稳定性。我们的社会就是由具有各种各样的智慧、素质和体制的人组成,正是这种多样性造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和互补状态。

从价值取向的角度看,人类不能仅仅把克隆技术当作满足一时需要的手段和工具将其应用到它所能达到的一切领域,而不顾及人类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必须注意区分研究和应用之间的界限,科学研究考虑的是符合规律性,而技术的运用必须考虑到符合目的性,即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容易滋长人的贪得无厌的欲求,而无节制地滥用技术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只有充分协调好科学价值与社会价值,个体价值与群体价值,暂时价值与长远价值之间的关系,把有利于提高人类生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我们的价值评判标准,克隆技术本身才会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发挥出它的巨大潜力。

克隆技术的应用为人类解决人口生存质量和资源缺乏等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然而,克隆技术本身,尤其是克隆人的负面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要把是否有利于人类生存质量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克隆技术应用的价值标准,使这些高科技术更好地为人类和社会服务

⑦ 生物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计算机“深蓝”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使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受到世人的关注。本文将要讨论的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
使人类社会在宇宙中生存.发展下去应是人类奋斗的第一目的,这一目的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如何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增加人类在宇宙中生存下去的概率就必须不断提高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能力,而要提高这种能力最关键的就是人类智力的提高,增加人类智力有最基本的两种方法,1.提高个人的智力。2.通过提高人工智能实体(比如智能计算机)的智力水平而使人类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1’方法又可分为生物技术履行人脑来提高个人的智力。
人脑是生命长期进化的产物,在进化过程中人脑的组成“材料“受到了种种限制(比如,人脑必须含有水.DNA.蛋白质等物质)而且记忆的基本单位的功能也受到了遗传的限制,因而必然限制了人脑的功能,人脑的智力水平也就受到了限制(如运算速度.记忆能力等受到的限制)不管人工智能实体的思维能力能否超过人脑,至少通过生物技术改造过的人脑是完全可能的。
如果人工智能实体的智力能超过生物技术改造过的人脑,我们便应全力发展人工智能并限制生物技术对人的改造。这是因为一方面制造人工智能实体并不是人,它们享受的权力极有限,易被人类控制,而且我们可从法律上规定在制造人工智能实体时必须使人工智能实体存在的第一目的就是为了人类生存,因而从理论上说只要方法得当,人工智能不会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由于制造人工智能实体所需“材料”和制造环境的选择余地,比生物技术改造人脑受到的限制小(比如:用软件编写记忆的基本功能单位时,由于它们之间的联系及它们的功能可根据需要任意编写,且能方便的修改它们,而人脑的基本记忆单位则受到种种限制,因而从理论上说编写的智能软件其功能可超过人)因而人工智能实体的智力水平应最终能超过生物技术改造过的人脑。
在人工智能实体的影响下,对人类来说比较理想的未来社会应是,1、任何有独立意志的人工智能实体,其存在的第一目的是为了人类生存的更好。2、人工智能实体的智力水平已大大超过人,在生产领域,人的各种能力都已被效率更高且成本低廉的机器及人工智能实体代替,人对生产力发展的贡献已可匆略不计,因而人类已无必要从事生产劳动,进行生产劳动只是个人的兴趣或爱好而已。3、在不影响人类生存的情况下人类的各种欲望将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在人工智能实体的智力超过人之前,人工智能的发展会经过那几个阶段呢?发展人工智能人类应注意那些问题呢?
根据计算机的特点我认为1、人工智能实体将首先在精确思维能力上超过人,然后在模糊思维能力上超过人。2、由于创造力是个性化的产物,较高的创造力不是复制及经验的吸收所能产生的,它需要通过个性化的学习来获得,而个性化的学习不是短时间内所能完成的,因而人工智能实体在创造力上全面超过人将需要较长的时间。一旦人工智能实体的创造力超过人其智力水平也就能远远超过人。
发展人工智能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应使人工智能实体生存的第一目的是为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否则人工智能实体就将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2、要使人工智能的研究迅速发展必需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人工智能如不能带来利润是没有人愿意投资的。只有让人工智能实体参与生产、研究才能产生利润。而人工智能实体参与生产研究必然会挤占人的工作岗位(使人工智能实体完全代替人从事生产研究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从而加重失业危机,可能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不利于社会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因而有必要在不影响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提下根据人工智能、生产力、生产关系、道德、文化的发展状况适当限制人工智能进入某些领域。在不影响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提下应禁止人工智能进入那些即使人工智能进入对人类的生存能力也无多大影响的领域,如:文化、体育市场。
3、为了尽可能减轻人工智能的发展对社会稳定及科技发展的负影响,我们应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在培养人才时亦应注重创造力的培养。
在世界经济越来越一体化的情况下,为应付以上挑战促进即能影响人类未来又能影响人的眼前利益的人工智能的发展,必须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最后让我们预测一下人工智能及人工智能影响下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1、十年内人类将编写出能学习、思维的软件,并能迅速提高其智力水平,其顺序是从需要精确思维的行业到需要模糊思维的行业,从低创造力的行业到高创造力的行业。
2、为了缓解社会矛盾,各国政府得从有人工智能参与生产的商品中适当收税以补贴失业人员,同时限制人工智能实体进入文化、体育等行业,禁止人工智能实体拥有感情。并对违反这些规定的个人或组织、国家进行严厉处罚。
3、各国政府将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进行监控,并从法律上规定任何具有独立意志的人工智能实体其存在的第一目的和行为动力应是为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否则应禁止其具有独立思考行为能力。
4、当廉价的人工智能实体在智力上超过人后,人类参不参加生产对生产力的影响可能已不大,按劳分配将失去其意义,这时人类将根据当时的资源状况、科技水平、生产、消费情况采取新的分配方式。

⑧ 生物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在农业中的应用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近年来粮食的需求量逐年上升,而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大大缓解了粮食的供给压力。如杂交水稻、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的出现,提高了这些农作物的产量。基因重组技术可以将具有抗病虫害的基因如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植物凝集素基因等导入水稻、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中,提高农作物的抗病、抗虫性。细胞工程技术可以进行农作物的育种。另外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的生物农药如苏云金菌,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避免农药的残留和环境的污染。
(2)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也极为普遍。如啤酒、酸奶、酱油等食品的生产中都应用了微生物发酵,且若利用基因工程对发酵菌种进行改造,可提升菌种的性能。蛋白质工程对凝乳酶性质的改良,更加便利了干酪的生产。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还可以快速准确的进行食品检测,如PCR技术可以用来检测病原微生物和是否存在外源基因,免疫分析可以进行农作物的药物残留检测。
(3)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目前,环境治理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其中生物法应用的较为普遍。如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厌氧生物处理法可以进行污水处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的降解性能高的菌种,进行固定化提高菌体密度后,对于有毒或难降解废水的处理有很好的效果。利用微生物进行堆肥处理则可以将固体废弃物转化为肥料。另外基因工程技术培育的指示生物针可以用来监测环境的污染情况,甚至吸收污染物。
(4)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分子生物医学技术取得突破后,为医学的发展打开了崭新的局面。如利用微生物生产的抗生素、酶制剂、酶抑制剂等药品。利用基因工程可以降低药物的生产风险。而利用生物芯片则可以精确的发现致病基因,再通过修饰致病基因或开发相应基因药物进行治疗。

⑨ 生物技术对人类有哪些影响

生物技术对于提高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应对人类所面临的食品短缺、健康问题、环境问题及经济问题的挑战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许多国家都将生物技术确定为增强国力和经济实力的关键性技术之一。

美国在生物技术领域内研究人员达10万人,并制定了《美国的生物技术研究计划》,杂交制种的先锋公司、卧薪尝胆的杜邦公司、敢为人先的孟山都公司等都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日本在20世纪成立了生命科学部,制定了日本的《人类前沿科学计划》,并且提出“生物产业立国”,从事生物技术的科研人员达7万人,占全日本整个科技队伍的15。

法国成立了国家生物技术林木世界委员会,欧共体成立了欧洲生物工程协调机构及生物工程联合会,俄罗斯也制定了《俄罗斯的生物技术开发计划》。

可以看出世界各国在生物技术领域正展开着激烈的竞争和角逐,也可以这样说,生物技术震撼了人类社会。以基因工程为先导的生物技术将要影响和左右一个国家的经济前途和命运。

阅读全文

与环境生物技术对社会有哪些影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1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7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2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1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3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