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江苏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AO工艺有懂得吗
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就是通常所说的一体化A/O污水处理设备。生活污水,养殖污水,屠宰场污水都适合采用A/O工艺。
A/O工艺
AO工艺是污水处理比较常用的一种工艺。
工艺流程:集水池+调节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清水池,其中集水池和调节池是预处理阶段。缺氧池(即A池)和好氧池(O池)是整个工艺段主要的处理工艺段。
1、集水池是沉淀污水大颗粒杂物并加以清除的构筑物,上层清液流入调节池。
2、集水池上清液进入调节池,污水中的杂质进一步沉淀,调节池是为了均质均量,调节水量和水质,减轻水量不均匀给设备带来的冲击。
3、厌氧池内利用兼氧微生物及生物膜来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一般应用中,往往会在厌氧池增加一个缺氧池,能够明显提高厌氧菌类的活性,增强污水净化能力。
4、好氧池就是通过曝气盘等鼓入空气,适宜培养驯化好氧微生物生长繁殖,从而处理水中污染物质的构筑物。
5、好氧池的上清液溢流到二沉池,投加消毒药剂后达标排放。
6、在上述的各个处理步骤所产出的沉淀颗粒物,都需要经过污泥压榨、脱水,形成泥饼。采用密闭容器外运,无害化处理后进行填埋。
以上是污水处理的A/O工艺流程,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欢迎采纳点赞加关注。
Ⅱ 垃圾渗滤液处理时,AO工艺段的容积负荷一般取多少
容积负荷的建议值小于0.5~1 kgCOD/m3·d
Ⅲ ao池sv30百分之百是什么原因
SV30异常升高,主要如下原因造成:
(1)进水有机物浓度升高,伴随活性污泥量也跟着大幅升高导致SV30升高明显(可以通过食微比的近期波动来判断)
(2)进水含有大量的SS,在前段物化段没有被处理掉,流入到了生化池。(如果出水混浊,进水确实可以发现大量SS流入的话,则可以判断确定)
(3)没有排泥或排泥太少导致MLSS逐渐升高,到达二沉池的污泥因为没有及时排出或回流,导致缺氧而使大量污泥上浮(可以根据MLSS值来判断,一般超过5000就有点高了,到了8000以上就会形成问题了)
(4)曝气不足,导致污泥缺氧,污泥在二沉池上浮(二沉池溶解氧来判断)。另外,由于你是改造的系统,接触氧化池可以不要二沉池回流,但是,活性污泥法是必须要回流的,这个回流量和接触氧化法的回流量相比要大,所以,如果你原来的接触氧化法有二沉池回流,也要看看回流流量是否足够。
(5)至于改造能否达到稳定运行的硬件要求,主要是接触氧化法处理效率较活性污泥法,在同样池体容积情况下要高,所以改造的话,如果目前进水较原来量低或浓度低的话,应该没问题,否则处理效率就比较困难了。
武汉格林环保的工艺还不错,可以多了解一下,希望对你有帮助。
Ⅳ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设计参数
(1)生物接触氧化池的个数或分格数应不少于2个,并按同时工作设计。
(2)填料的体积按填料容积负荷和平均日污水量计算。填料的容积负荷一般应通过试
验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对于生活污水或以生活污水为主的城市污水,容积负荷一般采用
1000~1500g BODs/(m³·d)。
(3)污水在氧化池内的有效接触时间一般为1.5~3.0h。
(4)填料层总高度一般为3m。当采用蜂窝型填料时,一般应分层装填,每层高为1m,
蜂窝孔径应不小于25mm。
(5)进水BOD5浓度应控制在150~300mg/L的范围内。
(6)接触氧化池中的溶解氧含量一般应维持在2.5~3.5mg/L之间,气水比为15~20:1。
(7)为保证布水布气均匀,每格氧化池面积一般应不大于25m²。
目前生物接触氧化法的最适合填料为立体弹性填料,立体弹性填料与硬性类蜂窝填料相比,孔隙可变性大,不堵塞;与软性类填料相比,材质寿命长,不粘连结团;
与半软性填料相比,表面积大、挂膜迅速、造价低廉。
具体数据:比表面积300m²/m³,填料长度1~2.5m,直径150mm,
接触氧化池水深度可以做到3-8米,立体弹性填料设计容积负荷可达2kg/(m³·d)(一般污水),气水比一般取15:1,运行时溶解氧含量大于2mg/l。
采用好氧接触氧化处理时进水BOD小于500mg/l。
(气水比来源:立方大气含氧量20%,大气密度1kg/m³,每立方曝气含氧约0.1kg,气水比1.5kg氧气:水,BOD为150g氧气/m³,利用效率为10%,可满足需求 ,过气流量不宜过大,否则将对填料上的成膜造成冲击)。
Ⅳ 生物接触氧化法对COD的去除率
一般而言,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可以做成二段式甚至三段式,相当于多级处理,因为后段负荷非常小,所以出水的cod和bod值很低。去除效率高一些。
而a/o法是脱氮活性污泥法,都是一步式的,所以一个单元内的一级处理,对于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有限,所以不如生物接触氧化法好一些。
但是两者又各有利有弊,譬如活性污泥法适合大的项目,没有填料,安装简单,投资较少,而接触氧化适合小的项目,耐冲击,无污染膨胀等现象。具体的采用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Ⅵ 紧急求助:两级生物接触氧化法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是多少
个人认为大概COD70% BOD60% 氨氮10%
1 工艺概述
二段生物接触氧化法(略称二段法)将传统的生物接触氧化池分为二段:第一段充分利用微生物处于对数增长期的吸附特性,以低能耗、高负荷、快速的生物吸附和合成为主,能够去除污水中70%~80%的有机物,称为吸附合成期;第二段在低负荷下利用微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对污水中残留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以进一步改善出水水质,称为氧化分解阶段。由于进行了分段,可充分发挥同类微生物种群间的协同作用,克服不同微生物种群间的拮抗作用,故处理效率大大提高。
二段法采用的是四池联壁式组合结构,这样既节省了占地和土建费用,又能方便操作管理和运行维护,并能减少水头损失,使厂区总体布局合理、工艺流程简洁流畅。
二段法在第二段接触氧化池前后各设一座接触沉淀池,能够截留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并能将一段和二段完全分开,使其各自成为独立系统以充分发挥各自的效能。典型的二段法工艺流程及生化组合池水力剖面图见图1。
污水自初沉池经导流墙进入一段接触氧化池底部,在此处经曝气充氧后自下而上流经填料层,并经顶部集水系统收集后,通过一沉池的导流墙进入一沉池,然后自下而上经砂滤层接触沉淀后进入顶部集水系统,再由导流墙导入二段接触氧化池、二沉池,最后出水进入消毒池。�
2 工艺特点
①无污泥回流
二段法氧化池的填料上栖息着大量的高活性微生物,它们能够高效快速地吸附合成和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由于填料上老化的生物膜会不断脱落,从而使填料上附着的生物膜能较长时间地保持高活性,所以不需污泥回流。又由于生化组合池设有二次接触沉淀池,它能够高效截留和分离污水中的悬浮物质,故也无需再设二沉池〔1、2〕。
②污泥产量低、无污泥膨胀、运行稳定
与活性污泥法和氧化沟工艺相比,二段法虽然容积负荷高,但污泥产量较低,主要是因为:a.氧化池内的微生物链比较完整和稳定;b.微生物内源呼吸进行得较充分,合成物质被进一步氧化〔3〕;c.生物填料内部存在缺氧和厌氧区,能部分分解、转化有机物。
在活性污泥法中容易产生膨胀的菌种(如丝状菌)在二段法中不仅不产生膨胀,而且能充分发挥其分解、氧化能力强的特点,但其沉降性能差,在曝气池中易随水流出〔3〕。
由于二段法的第一段以生物吸附合成为主,且生物负荷和活性很高,对第二段起到了缓冲和保护作用,因此在BOD5、毒物、pH值冲击下生物膜受到的影响较小,而且恢复很快、出水水质好、运行稳定。
③水力停留时间短,具有脱氮功能
二段法的生化组合池总停留时间一般控制在1.0~1.5h,比活性污泥法(4~8h)和氧化沟工艺(15~20h)的要短得多;二段法还具有去除NH3-N的功能,对于一般的城市污水其去除率能达到50%~80%。
④工艺流程简洁、设备少、工程投资低由于二段法没有污泥回流,也就不需设污泥回流泵房;又由于生化组合池除阀门外没有其他设备,所以整个二段法工艺流程简洁、设备少、工程投资低。
3 生物填料
填料的选择是二段法的技术关键,填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处理效能。笔者单位自行研制开发的两种质优价廉、分别适用于不同污水处理厂的生物填料的性能参数见表1。
4 脱氮除磷效果
二段法对NH3-N的去除率与进水NH3-N的浓度、水力停留时间及气水比的关系见表2。
二段法的除磷效果不太明显,虽然生物填料上附着的生物膜内部有一定的缺氧、厌氧区,但由于这些区域太小,不足以构成生物除磷的必备条件,所以污水中的磷主要由生物合成而得到部分去除,故其去除率很低。
5 技术经济分析
二段法同活性污泥法和氧化沟工艺的技术经济比较见表3。
6 工程应用
二段法自20世纪80年代初应用于我国的城市污水厂至今已有18年的历史,但其推广应用却很缓慢,到目前为止只在几座污水厂应用(见表4)。
其原因主要有:①对该工艺的机理研究尚不够深入;②该工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设计规范;③填料问题(包括填料堵塞和使用情况)始终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等待高手...
Ⅶ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特点
工艺特点
①用分段法提高净化能力。生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有机物被吸附在污泥上或存在细胞内进行生物合成,这个吸附合成速度很快。第二阶段的生化过程以氧化为主,速度较慢。
②用加接触层的办法来提高沉淀池效率。对沉淀池的生物膜采取沉淀的办法,而对细小的悬浮物采取滤层截留的办法,沉淀池取上升流速6.5~7.5m/h;澄清区停留15min。
③接触氧化工艺只需0.5~1.0h就可以达到活性污泥工艺8h的效果。主要靠生物膜,把氧化池分为两段,沉淀池加接触层,接触氧化池分离下来的污泥含有大量气泡,宜采用气浮法分离。
基本特点
1、由于填料比表面积大,池内充氧条件良好,池内单位容积的生物固体量较高,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
2、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生物固体量多,水流完全混合,故对水质水量的骤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3、剩余污泥量少,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运行管理简便。
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生物膜法的基本特点,但又与一般生物膜法不尽相同。一是供微生物栖附的填料全部浸在废水中,所以生物接触氧化池又称淹没式滤池。二是采用机械设备向废水中充氧,而不同于一般生物滤池靠自然通风供氧,相当于在曝气池中添加供微生物栖附的填料,也可称为曝气循环型滤池或接触曝气池。三是池内废水中还存在约 2~5%的悬浮状态活性污泥,对废水也起净化作用。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具有活性污泥法特点的生物膜法,兼有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的优点。
Ⅷ 生物接触氧化池优缺点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主要特征是:
采用浸没在水中高孔隙率、大比表面积的填料,在其表面为微生物附着生长提供好氧生物膜。因其表面积大,可附着的生物量大,同时因其孔隙率大,基质的进入和代谢产物的移出,以及生物膜自身更新脱落,均较为通畅,使得生物膜能保持高的活性和较高的生化反应速率。由于接触氧化法需要像活性污泥法那样不断向水中曝气供氧,以及在高负荷时丝状菌密集,形成垂丝状,如同活性污泥一样,在水中呈立体结构,处于漂浮状态,并且,在氧化池的流态及反应动力学方面,接触氧化法与完全混合的活性污泥法相同,因而它兼活性污泥法的特点。
优点
处理效率高;
工艺使用范围广泛;
没有污泥膨胀和污泥回流,管理简便;
耐冲击,适应性较强;
挂膜简单,启动快;
节能效果明显;
污泥产量少,等等。
缺点
填料上生物膜实际数量随BOD负荷而变。BOD负荷高,则生物膜数量多;反之亦然;
生物膜量随负荷增加而增加,负荷过高,则生物膜过厚,在某些填料中易于堵塞;
由于填料设置使氧化池的构造较为复杂,曝气设备的安装和维护不如活性污泥法来
得方便;
填料选用不当,会严重影响接触氧化法工艺的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