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微生物给植物提供什么
植物生长需要制造有机物
氧气 是 光合作用的产物,但是对植物本身来说,产生氧气不是目的,植物光合作用是为了产生有机物供自己利用.
② 防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机理有哪几种
主要是利用或协调有益微生物与病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之有利于微生物而不利于病原物的生长发育,以防治病害。如土壤和植物根际的大量微生物群与病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就常被利用于防治土传病害。由于不同作物根际的微生物群种类和数量有差异,因此轮作对调整土壤和作物根际的有益微生物以及病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很大的影响,很多病害可以通过轮作减轻发病程度。此外,将一些化学物质施入土壤或植物根际也可刺激某些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从而抑制某些病害。
③ 微生物菌肥对植物有什么作用
生物菌肥
生物菌肥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生物“肥料”,虽然叫作菌肥,但是其本质不是肥,只是通过一些工厂的手段培养的一些在土壤中有利于土壤和作物的有益菌类。
生物菌肥施肥量
根据施肥的时机不同,底肥和追肥使用量为每亩5公斤,可以和有机肥料混合后使用;
对于果树之类的农产品,每颗幼苗使用量为200克左右,成年后的果树可以放射状沟施,每颗0.5-1公斤即可。
除此之外,微生物菌肥还可以用作蘸苗灌根、拌苗床土、盆栽以及冲施等,各种施肥方法都有所不同,用量也要把握好,否则就事倍功半了。
使用方法:
1、 用得早,用得足,次数多。微生物菌剂到根际需要与其它的微生物竞争营养和位置等,因此,要做到先声夺人,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建议从底肥(生长早期)就开始施用,不要随意减量,并在一个生长季至少施用2-3次。
2、 采用正确的使用方式:可采用拌种、浸种、蘸根、灌根、穴施、沟施、喷施、滴灌、撒施等方式。浸拌种、蘸根等方式早期效果突出,要达到更好的效果,还需要结合土施的方式,尤其结合灌根、穴施、滴灌等方式效果更好。
1) 撒施在表面后,一定要覆土,促进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定殖,避免紫外线的伤害。
2)喷施和滴灌对微生物菌剂的要求较高,大多数微生物菌剂由于载体和生产工艺的限制,是不能溶解的。
注意事项:
1、氮、磷、钾总含量超过8%时与菌剂混合施肥,会一直菌的活性。
2、不要将菌肥与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和含硫化肥(如:硫酸钾等)以及草木灰混合使用。
3、建议采用沟施、窝施的方式,一定要将菌肥盖在土壤里,避免阳光直射,紫外线会杀死细菌;此外,不建议冲施微生物菌肥,因为加速吸收后菌群会被冲散,影响施用后的效果。
4、气温过高、过低、干旱条件下的农作物田块不建议使用微生物菌肥。
④ 土壤微生物到底有什么作用
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
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较多,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 和原生动物等。数量也很大,l克土壤中就有几亿到几百亿个。土壤微生物大部分对作物生长发育是有益的,它们对土壤的形成发育、物质循环和肥力演变等均有重大影响。对作物来讲是影响其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其具体作用是:
1、形成土壤结构,作为土壤的活跃组成分,土壤微生物的区系组成、生物量及其生命活动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有密切关系。有活性的土壤是由固态的土壤、液态的水和气态的空气共同组成的,单纯的土壤颗粒和化肥所构成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土壤。土壤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以及分泌的有机酸等有助于土壤粒子形成大的团粒结构,最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土壤。
2、分解有机质, 作物的残根败叶和施入土壤中的有机肥料,只有经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才能腐烂分解,释放出营养元素,供作物利用,并形成腐殖质,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耕性。
3、分解矿物质,土壤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能促进土壤中难溶性物质的溶解。例如磷细菌
能分解出磷矿石中的磷,钾细菌能分解出钾矿石中的钾,以利作物吸收利用,提高土壤肥力。另外,尿素的分解利用也离不开土壤微生物。
4、固氮作用,氮气占空气组成的4/5,但植物不能直接利用,某些微生物可借助其固氮作用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能够利用的固定态氮化物。
5、调节植物生长,土壤微生物与植物根部营养有密切关系。植物根际微生物以及与植物共生的微生物如根瘤菌、菌根和真菌等能为植物直接提供氮素、磷素和其他矿质元素的营养以及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生长素等各种有机营养,促进植物的生长。
6、防治土传病害,土壤中存在一些抗生性微生物,他们能够分泌抗生素,抑制病原菌的繁殖,防治土传病原菌对作物的危害。
⑤ 土壤中的微生物有什么作用
那用处可大了去了。
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与土壤肥力有关,并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1、合成土壤腐殖质
腐殖质是一种黑色的胶状物质,它常与矿物质颗粒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类型,对土壤肥力有重要的影响。我们常说“黑油油的土地”,就是土壤腐殖质含量高。这样的土壤肥力好。
2、增加土壤有机物质
每当温暖多雨季节,在潮湿的土壤表层藻类大量繁殖。藻类具有光合色素,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质。
3、促进营养物质的转化
在土壤温度高、水分适当、通气良好的条件下,土壤中的好气性微生物活动旺盛,腐殖质分解,释放出其中的养分供植物吸收利用。
此外,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改善土壤结构、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也具有重要作用。
⑥ 微生物的作用
微生物有很多种,这不是一个科学的分类标准,而是人们以它的体积比较小,一般肉眼不可见,所以统称为微生物。
微生物主要是一些原核生物以及一些低等的真核生物,其中包括:朊病毒,类病毒,病毒,立可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细菌,真菌,放线菌等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主要是作为分解者,分解作用和光合作用相反,它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质,以供植物生长再次利用。如一些氨化细菌,硝化细菌等
在生活中,微生物也有很多用处,比如酿酒就是利用真菌中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得以实现的。还有大肠杆菌等,它们寄生在人体肠道内,可以帮助消化食物,对人体是有益的
不过病毒,衣原体等可能会引起人类疾病,其中就有如SARS,AIDS这些病毒导至的恶疾
⑦ 植物中有哪些微生物微生物对林业有哪些作用
植物体微生物的分布主要有这几种情况:①根际微生物;②附生微生物;③植物与微生物的共生体;④植物的寄生微生物。
根际是微生物生活特别旺盛的环境,在根际范围的土壤中的微生物量比根外土壤中微生物的量要高出几倍到几十倍。根际之所以有这么多微生物分布,主要是与根系的生命活动中,不断地改变周围土壤环境,丰富了土壤有机质密切相关的。首先,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代谢产物由根部分泌到土壤中,成为根际内微生物的有机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包括氨基酸、维生素、糖类、有机酸、生物碱、磷脂及其他成分。这些物质有的对根际微生物生长有促进作用,有的则可能有选择地产生抑制作用。其次,根系也向土壤分泌多种酶,如蔗糖酶、淀粉酶、蛋白酶等,这些酶,可促进土壤中有机物的转变,从而更有利于根际微生物的吸收和利用。第三,根系的发育产生了许多死亡的根毛和表皮细胞,这些细菌破裂所释放的物质可供根系微生物饱餐一顿。由于这种种的原因,根际吸引了一大批的微生物在此安家落户,生儿育女。而这些在根际落户的微生物吸收了根所供给的各种养分 后,也不忘恩而适时报答给植物。在生态平衡时,根际微生物具有下列生理作用:①生物固氮作用:如固氮刚螺菌和其他固氮细菌为植物提供了很多的氮素。②促进植物对各种养分的吸收:通过根际微生物的转化作用使许多物质变成植物可吸收的养分。③生长刺激作用:根系微生物能产生许多影响植物根系发育的有机化合物,如小麦根际的细菌能合成靛乙酸,靛乙酸是一种促进植物生长的植物生长激素。而有的微生物能合成赤霉素类化合物,能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根毛的发育。④他毒作用:根际微生物可以分泌一些抗菌素类的物质,所有这些物质能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另外,也有一些微生物可产生一些对其他植物有毒害作用的物质,所有这些保护了宿主植物和根系自身的微生物群落,以便让这些生物有更有利的生活空间。
植物在地上部分的器官上也分布着许多微生物,包括多种细菌、酵母菌和少数丝状真菌,此外还有微生物的孢子,附生于植物表面的微生物主要靠植物所分泌出的有机物,如蜡质、糖汁等为生。
还有一种植物与微生物的共生体:这种共生体的典型例子就是根瘤菌和豆科植物所形成的共生体--根瘤。根瘤菌作为异养菌可以自由生活在土壤中,但自由生活的根瘤菌无固氮作用。而在适宜的条件下,它侵入根须,与植物的根组织共同形成根瘤。根瘤菌在根瘤内从植物根部获得营养而生长繁殖,同时进行固氮作用,而产生的氮素则通过植物的根吸收,可供植物生长发育所用,这样,根瘤菌和植物间互利互惠,成为生理上的一个共生联合体系。除豆科植物与根瘤菌能形成这种关系外,放线菌的内生菌也能与某些木本植物如杨梅、沙棘等的一些品种形成根瘤。
红萍和固氮蓝细菌也能形成共生体。红萍鳞叶腹腔中共生着一种鱼腥藻,后者是蓝细菌的一种,其有旺盛的固氮能力。红萍从这种固氮蓝细菌的代谢产物中得到氮素养料,而鱼腥藻则在红萍体内得到各种营养物质。这也是典型的一种植物的共生关系。
植物与微生物共生体的第三种形式是形成菌根。所谓菌根是某些真菌在一些植物根部发育,菌丝体包围在根表面或侵入根内同根组织共同发育,从而建立了共生关系的一种共生体。植物根部发生菌根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现已发现有2000多种植物有真菌共生形成菌根。根据形态结构,菌根可分为外生菌根和内生菌根两个类型。菌根的形成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因为共生根上的真菌可以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同时促进根对各种营养的吸收。菌根对有些植物影响极大,如兰科植物的种子若没有菌根共生就不能发芽,杜鹃花的幼苗需有菌根共生才能存活。
植物上除共生或附生着许多微生物外还寄生着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和病毒等。这当中有许多是植物病害的病原菌。寄生性的微生物需要从植物体内摄取养料,所以往往造成植物的伤害。
植物上的寄生微生物有的是严格寄生的,有的是兼性寄生的。严格寄生的微生物,一般只能在特定的一种活的植物体内生长繁殖,一旦离开植物体就不能生长,如致植物病害的各种病毒。而兼性寄生微生物则既能在被寄生的植株上生长繁殖,也能在土壤等外界环境中生长,而且这类微生物致病也往往是有条件的,故可称为条件致病菌。如引起水稻纹枯病的病原菌--薄膜霉,引起棉花枯萎病的病原菌--镰刀菌等都属于这一类。
⑧ 微生物对植物的生长都有哪些作用
在植物的生长环境中,存有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有的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甚至是植物健康生长必不可少的,而有的却对植物的生长有害,甚至是致命的。有趣的是,植物往往能对此做出正确辨别,同有益的微生物“和平共处”,而把有害的微生物拒之门外。
⑨ 微生物菌在植物中发生什么样的作用
抗盐碱的效果,微生物肥料的应用可以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及增强作物的抗逆性能、青枯病等有一定的防治和抑制作用、生长素和其他活性物质的产生、钼等的释放及螯合,使被土壤固定的无效肥料转化成有效肥料:使用微生物肥料可以提高农产品中的维生素C,有效打破土壤板结、改善土壤养分供应状况,从而有效预防作物生理性病害的发生。 2,改善了土壤中养分的供应情况。 3、通气状况及疏松程度:微生物肥料主要通过各种菌剂促进土壤中难溶性养分的溶解和释放、抗病,有效降低硝酸盐含量,大量实验表明地恩地微生物菌剂可有效抑制某些种类线虫病的发生、立枯病。可不同提高作物产量20―30%,由于菌剂的代谢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无机有机酸性物质:微生物肥料中部分菌种具有分泌抗菌素和多种活性酶的功能、抗倒伏,增强作物的抗病性,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稻瘟病,促进土壤中微量元素硅、增强作物抗病抗逆能力。同时它也有明显的抗旱、铝;同时大量的田间试验也证明,调节,抑制或杀死致病真菌和细菌。 4、铁,蔬菜猝倒病微生物菌肥有哪些独特的作用 微生物肥料对农业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体现在对作物生长的促生、镁、改善品质等方面(以金宝贝微生物菌剂为例)。同时,卖个好价钱,这不仅体现在改善土壤养分供应状况、促进作物生长、抗逆性、氨基酸和糖分的含量,小麦的白粉病,使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好吃又好看、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可以促进赤霉素、提高产量。微生物菌剂的使用、提高产量。 1。对棉花黄枯萎病、改善品质:微生物肥料的使用、茎腐病,促进了刺激素即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产生、耐寒
⑩ 什么是土壤微生物它对土壤改良及作物生长有什么影响
土壤微生物是指在土壤中生活着的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如细菌、放线菌、真菌、土壤藻类和微小动物等。土壤微生物有些对农业有益,有些却是有害的,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成分,它对土壤性质、土壤肥力的形成及作物生长都有很重要的作用。首先,在土壤的形成中,其实质是土壤有机质的合成和分解,而有机质的合成和分解都有微生物的参与。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积累的先锋,同时,有机质的分解更离不开微生物的作用。由于微生物分解有机质释放养分的作用,就将地壳中有限的营养元素能周而复始的利用,保证整个植物生长发育对养分无限的要求。在培肥土壤过程中使用各种措施使土壤更适于植物生长的要求,而这些措施主要靠微生物来参加作用。所以通过农业措施来培肥土壤的过程,即农业土壤熟化的过程,很多方面也就是调节土壤微生物活动的过程,如耕作、施肥、灌水、排水等措施都适当地调节了微生物的生态环境,促进有益微生物朝着培肥地力的方向发展,提高土壤肥力;其次,对于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的转化,微生物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里氮、磷、钾等都是限的,要使这些有限的元素变成无限,源源不断地供给植物需要,主要靠土壤微生物对这些元素的转化作用。如碳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仅0.03%,要使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循环利用,主要靠微生物分解动植物尸体,将二化碳释放出来补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至于土壤中的二氧化碳,其中测有80-85%是由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产生的,而这些二氧化碳可增加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促进土壤矿物溶解;又如氮素,在成土母质中是没有的,而在空气中却含有很大量的一般植物不能利用的氮气,这主要靠固氮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时对有机质的分解,发生着能量的转化,并常释放出一定热量。这对增高土温,促进土壤中其他生命活动和物质转化的进行都有一定的重要性;另外,很多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维生素、生长素、氨基酸等物质,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促进或刺激植物生长,但要注意也有的微生物会分泌有毒物质,抑制植物生长或使植物中毒,特别是连茬种植同一种作物的情况下,由于毒素的积累,会引起作物减产,应通过轮作换茬,调整土壤微生物区系,改善土壤微生物、高等植物和土壤三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