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生物行业的职业禁忌症有哪些

生物行业的职业禁忌症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8-16 19:05:56

Ⅰ 职业禁忌症公司该怎么处理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8-18

Ⅱ 在黄河龙生物工程上班对身体有害吗

铅锌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金属元素,它可以影响神经、造血、消化、免疫、骨骼等各类器官。更为严重的是,它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和智力发育、神经行为和学习记忆等脑功能,严重的可造成痴呆。职业性铅中毒通常呈慢性,铅中毒的临床指标主要是尿铅超过0.08mg/l,血铅超过50μg/t,职业史和临床症状是诊断的依据。

  1. 神经系统

  2. 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多发性神经病和脑病。

  3. 神经衰弱,是铅中毒早期和较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头昏、头痛、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多梦等,其中以头昏、全身乏力最为明显,但一般都较轻,属功能性症状。尚有不少早期铅中毒者,上述症状也不明显。

  4. 多发性神经病,可分为感觉型、运动型和混合型。感觉型的表现为肢端麻木和四肢末端呈手套袜子型感觉障碍;运动型的表现有:肌无力,先是握力减退出现较早,也较常见,进一步发展为肌无力,多为伸肌无力;肌肉麻痹,亦称铅麻痹,多见于桡神经支配的手指和手腕伸肌呈腕下垂,亦称垂腕症;腓骨肌、伸趾总肌、伸庶趾肌节呈足下垂,亦称垂足症。

  5. 脑病,为最严重的铅中毒;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高热、烦躁、抽搐、嗜睡、精神障碍、昏迷等症状,类似发作、脑膜炎、脑水肿、精神病或局部脑损害等综合症。国内由于劳动条件改善,较少发生。

  6. 2. 消化系统

  7. 轻者表现为一般消化道症状,重者出现腹绞痛。消化道症状包括口内金属味,食欲不振,上腹部胀闷、不适,腹隐痛和便秘,大便干结呈算盘珠状,铅绞痛发作前常有顽固性便秘作为先兆。腹绞痛为突然发作,多在脐周,呈持续性痛,阵发时加重,每次发作从数分钟至几个小时。因疼痛剧烈难忍,常弯腰曲膝,辗转不安,手按腹部以减轻疼痛。同时,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可有呕吐。检查时,腹部平坦柔软,可有轻度压痛,无固定压痛点,肠鸣音减少,常伴有暂时性血压升高和眼底动脉痉挛。

  8. 3.血液系统

  9. 主要是铅干扰血红蛋白合成过程而引起其代谢产物变化,如血δ-ALAD活性降低,尿δ-ALA增多,尿CP增多,血FEP、ZPP增多等,最后导致贫血,多为低色素正常红细胞型贫血。

  10. 4. 其他系统

  11. 铅对肾脏的损害多见于急性、亚急性铅中毒或较重慢性病例,出现氨基酸蛋白尿、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及肾功能减退,提示中毒性肾病,伴有高血压。女工对铅较敏感,特别是孕期和哺乳期,可引起不育、流产、早产、死胎及婴儿铅中毒。男工可引起精子数目减少、活动减弱及形态改变。此外,尚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

三、预防措施


  1. 采用工程技术措施,控制铅有害因素的扩散

  2. 应采用工程技术措施,尽早消除和减轻危害,预防和控制职业性铅中毒危害,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3. (1)采用适当的生产工艺,包括加料、出料包装等方法,以减少空气污染,贮存中注意温、湿度,用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

  4. (2)对粉尘、有毒蒸气或气体的操作在密闭情况下进行,辅以局部吸风,有热毒气发生时,可采用局部排气罩,控制职业性铅有害因素的扩散;

  5. (3)采取远距离操作、自动化操作,辅以个人防护用品,防止直接接触。

  6. 2.控制职业性铅有害因素的作用条件

  7. 职业有害因素的作用条件是能否引起职业病的决定性前提之一,其中最主要的是接触机会和作用强度(剂量),决定接触机会的主要因素是接触时间。因此,在保护职业人群健康时,还应考虑作用条件,通过改善环境措施,严格执行卫生标准来达到控制职业性铅有害因素。

  8. 3.控制人的因素

  9. 为了预防职业性铅有害因素对接触者的危害,应重点加强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以便及早发现受到影响的人。

  10. (1) 加强健康监护。健康监护的基本内容包括健康检查、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康状况分析和劳动能力鉴定等。

  11. 健康检查包括就业前健康检查和定期健康检查。

  12. 就业前健康检查是指对准备从事某种作业人员进行的健康检查,目的在于了解受检者原来健康状况和各项基础数据,可发现职业禁忌症。对犯有血液病、贫血、神经系统器质性疾患,肝、肾器质性疾患者,不能从事有铅行业岗位的工作。

  13. 定期健康检查是指按一定时间间隔,对接触职业性铅有害作业工作进行常规的健康检查,目的在于及时发现职业性疾病的可疑征象,检出高危人群作为重点监护对象,采取预防措施,保护其他工人。

  14. 健康监护档案主要包括:①职业史和病史;②家族史(重点是遗传性疾病史);③基础健康资料,重点在就业前有关指标的水平;④接触职业性铅有害因素及水平;⑤与职业有关的监护项目;⑥其他,包括嗜好及生活方式。健康监护卡应每个工人一份,编号保管。

  15. 健康状况分析中常需计算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和工伤的发病率、平均发病工龄及病伤缺勤率等。

  16. (2) 加强个人防护。个人防护用具包括呼吸护具(防尘防毒用的口罩、面罩)、面盾(防紫外线)、防护服(防酸、碱、高温)、手套(防振动)、鞋等,应根据危害接触情况而选用。

  17. (3) 食用保健膳食。为增强机体抵抗力,保护受职业危害作用的靶组织、靶器官,应根据接触职业性铅有害因素作用性质和特点,适当补充某些特殊需要的营养成分。食物中存在多种成分,具有螯合铅和抗铅损伤的作用。苜蓿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及其他有用的营养素,并对身体有解毒作用。成人可试服芦荟汁,早上喝半杯,睡前喝半杯可柔和肠运动,并协助将金属从消化道中清除。此外,可补充卵磷脂颗粒或胶囊、硒和谷胱甘肽等。铁、锌、铜、硒、锗等对铅的毒性均有一定的拒抗作用。这些营养素富含在水果和蔬菜中,例如刺梨、沙棘、猕猴桃、海带、洋葱和蒜头等。因此,铅接触人群应多摄入水果和蔬菜。每日理想的配餐应包括3~5种以上蔬菜,2~3种以上水果,颜色不要一样。尽量多吃富含果酸、维生素C及生物黄酮的水果,它们有助于拒抗铅损伤和去除体内的铅。

  18. 4. 加强健康教育

  19. 使人们正确认识职业性铅有害因素,提高自我保健意识,自觉参与预防,并做好个人卫生和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不在车间内吸烟、用餐。

  20. 5. 生产环境监测

  21. 生产环境监测是识别、评价职业有害因素的一个重要依据。其目的是掌握生产环境中职业性铅危害的性质、种类、强度(浓度)及其时间、空间的分布状况,为评价职业环境是否符合卫生标准提供依据;为研究接触水平-反应关系提供基础资料;鉴定预防措施的效果等。为此,应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及监测目的,建立定期监测制度及卫生档案制度。

  22. 6. 加强管理,严格建设项目的“三同时”制度

  23. 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人的生命安全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投产等环节,要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对可能产生职业性铅中毒的项目,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在技术、工艺和设备方面采取措施,有效控制职业性铅中毒。

Ⅲ 搞生物技术的人有什么可怕的职业病吗

做生物技术行业的覆盖范围是非常广阔的,并不是所有生物技术的职业都会有职业病风险的,除非工作环境长期接触到微生物的孢子体,自然会有职业病的,主要是尘肺,因为长期接触到微生物的孢子体呼吸入肺,形成了一个过敏的职业病。

Ⅳ 什么是职业禁忌症

职业禁忌症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

通俗的讲就是从事这个职业,从业者从业风险会高于其他从业者,或者是从事这份职业更容易对他人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害!

Ⅳ 职业禁忌症有哪些

人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不同有害因素对人体有不同的作用部位和损害特点,当患某疾病时,从事某种有毒物质的生产,不但可使原来病情恶化,而且容易发生职业病,为了保证工人有健康的身体从事生产劳动,就必须注意禁忌症。

一、粉尘作业岗位:
生产性粉尘是在生产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飘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它是污染作业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其理化性质不同和进入人体量的多少及其作用部位的不同,可引起多种职业性肺部疾患,有些粉尘(石棉)还可引起肿瘤。因此,我国规定,活动性肺结核;严重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如萎缩性鼻炎、鼻腔肿瘤、支气管喘息、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等;显着影响肺功能的胸部疾病,如弥漫性肺纤维化、肺气肿、严重的胸膜肥厚与粘连、胸廓畸形等;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不宜从事粉尘作业。
二、金属和类金属毒物:
金属和类金属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尤其在建筑、汽车、航空航天、电子、油漆、涂料和催化剂生产上都大量使用。与此同时,这些毒物种类繁多,也常污染工作场所,给员工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因此,了解金属和类金属作业的职业禁忌,在职业医学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常见的金属和类金属毒物引起中毒的有:铅、汞、铍、砷、隔等。由于毒物的作用特点,金属毒物在生产条件下,难以达到引起急性中毒的浓度,一般只有职业性慢中毒。
1、铅作业岗位:
铅及其化合物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生产过程中,呼吸道吸入是主要途径;其次是消化道。进入血液中的铅大部分与红细胞结合,其余在血浆中。血液中的铅早期分布于肝、肾、脾、脑、皮肤和骨骼中,数周后,铅由软组织转移到骨髓,并以难溶的磷酸铅形式沉积下来,损害造血系统。
我国规定,患有神经系统器质性疾患、贫血、肾脏疾患、心血管器质性疾患者,不宜从事铅作业。
2、汞作业岗位:
金属汞主要以蒸气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与酶蛋白中的巯基结合,引起中枢神经、植物神经和肾脏损害。
我国规定,患有明显口腔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肠道和肝、肾器质性疾患者,不宜从事汞作业;妊娠和哺乳期女工应暂时脱离汞接触。
3、铍、铬作业岗位:
铍主要以粉尘或烟雾形式经呼吸道呼入。进入体内的铍,主在分布于肺、气管、支气管和肺的淋巴结、骨骼和肝、肾也有大量的铍存积,引起全身各器官明显的坏死性改变。
铬对人体的危害目前认为是一种致癌物,除此之外,铬可引起鼻中隔穿孔、皮炎和溃疡。
我国规定,凡患有慢性呼吸道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活动性肺结核等;心、肝、肾器质性疾病;皮肤疾患,如慢性皮炎、湿疹、萎缩性鼻炎等不宜从事铍和铬作业

Ⅵ 职业危害因素分为那几类

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包括:

一、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
1、化学因素:粉尘、铅、三氯乙烯、苯、正己烷等

2、物理因素:噪声、异常气象条件、电磁辐射、电离辐射等

3、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等。如:作业人员因接触患有炭疽病的牛、马、羊、骆驼等食草动物,或因接触受炭疽病传染的病畜皮毛、产品而罹患。

二、劳动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不良体位操作等;


三、生产环境中的危害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等。

Ⅶ 丙烯酸的职业禁忌证有那些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危害有那些

烯酸 Acrylic acid 当心中毒 本品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

职业禁忌证:
(1)血常规检出有如下异常者:
a.白细胞计数低于4×109/L
b.血小板计数低于6×1010/L
造血系统疾病
检查内容
重点询问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病史及症状,如:头痛、头晕、乏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皮肤黏膜出血、月经异常等
必检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血清ALT、心电图、肝脾B超
5.19.2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5.19.2.1目标疾病
(1)职业病
a.职业性慢性苯中毒
b.职业性苯所致白血病
(2)职业禁忌证 造血系统疾病
症状询问 重点询问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乏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皮肤黏膜出血、月经异常等

Ⅷ 笨系物作业禁忌症是什么

苯中毒是接触苯蒸汽或液体所致的急性和慢性疾病,急性中毒以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为主要表现,慢性中毒则以造血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1煤的干溜、煤
焦、煤气、提炼石油、石油裂化或芳香抽提等作业。2以苯为原料,制造酚、硝基苯、染料、香料、炸药、药物(非那西丁、磺胺噻唑)、农药杀虫剂、合成纤维、
合成洗涤剂等行业。3制造人造皮革、漆布、胶布、合成橡胶、绝缘材料、塑料等行业。4提取油脂类、硫、磷、树脂以及印刷、油墨、照相制版等行业。5制造油
漆、喷漆及其稀薄剂的行业。从事喷漆、烘漆一类操作。
在生产条件下,苯主要以蒸气状态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液态苯也可经皮肤吸收一部分,从消化道侵入的可能性极小。苯经呼吸道吸入后很快进入血液循
环,但大部分以原型随呼气排出。一部分苯可以蓄积在骨髓、脑、肝脏及脂肪等多组织中,其氧化排出体外极为缓慢。当持续接触,并积累到一定数量便可导致中
毒。体内分布情况,如血液中苯为1,则骨髓为18,腹腔脂肪为10,心脏为5,脑为2.5。

苯中毒的预防用无毒或低毒代替苯,如涂料溶剂用甲苯、二甲苯代替纯苯;对生产管道经常维修,防止跑、冒、滴、漏;加强防护设备和通风排毒措施。
在有苯发生的地方采用隔离、密闭设备。采用局部抽风排毒设备时罩口接近毒源,控制风速不应小于0.5米/秒,避免含毒气流通过工人呼吸带;做好个人防护。
在苯浓度较高的环境中工作,应佩戴防毒面具,一般苯作业环境应佩戴防毒口罩;防止皮肤吸收。工作场所应备有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苯中毒防治措施:

1.技术措施

(1)以无毒或低毒物代替苯。使用苯作溶剂或稀释剂的行业,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苯。如制鞋行业研究和使用
混合溶剂胶、无苯系物胶、水基胶和热熔胶,代替苯和甲苯为溶剂的氯丁胶黏剂;制药工业中用酒精代替苯作提取剂;喷漆作业中用无苯稀料等,这些是杜绝苯中毒
的根本措施。

(2)改革工艺是控制苯危害的关键措施。例如,喷涂作业采用高压无气喷涂、静电喷涂、电泳涂漆等方法,即可保证涂件质量,又可减少涂料损失、减
少稀释剂用量。又如,制鞋行业有的厂在绷楦工序上使用热熔胶机械钳帮工艺,减轻了作业环境中苯的浓度。为推广水基型氯丁胶乳胶黏剂,在粘帮、绷植工艺上也
进行了改革。

(3)有苯作业应尽量采取密闭生产,并合理设计排风系统。

(4)加强排毒净化措施,使作业环境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达到作业场所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要求,同时净化后的气体也必须达到大气排放标准。

苯为非极性有机化合物,易溶于有机溶剂、易燃,因此在含苯类空气净化时,可选用以下净化方法:

1)吸附净化

用活性炭吸附法处理三苯废气是行之有效的方式,特别是常温、低浓度、非连续生产的情况下更适用。活性炭吸附装置有固定床、流动床、蜂轮浓缩装置等,其运行的技术经济合理性与废

气浓度有很大关系。

2)燃烧净化

适合含高浓度的有机废气净化。热力燃烧方式关键在于采用高效热交换器进行热量回收。催化燃烧起燃温度低(通常200~400℃),比热力燃烧节
省能源,催化燃烧的关键技术是催化剂床层的设定及采用防止催化剂中毒的处理措施。为扩大燃烧法的应用,可将吸附和催化燃烧组合使用,如对大风量、低浓度的
有机废气经碳纤维蜂轮吸附浓缩后再进行催化燃烧净化。

3)液体吸收净化

寻求吸收效率高、化学稳定性好、沸点高、易分馏、货源广、价格低、可以较长时间使用的吸收剂是吸收法的关键,其吸收塔的选型、设计也是提高净化效率的重要环节。

2.组织管理

(1)企业应制定苯作业防毒措施计划,并纳入企业生产发展规划,尤其是乡镇企业领导更应重视苯作业危害。

(2)建立健全苯作业规程及有关防止苯中毒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工人自觉保护自身安全与健康。

(3)加强工艺设备的维护和检修,杜绝跑、冒、滴、漏;加强排毒净化装置的维护和检修,使设备处于正常状态。

(4)定期检测作业环境空气中苯浓度及净化装置的净化效率,以保证作业环境空气中苯浓度不超过卫生标准,同时排放合格。

(5)定期组织工人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发现中毒症状及时治疗。

(6)配备必要的劳保用具。

苯作业的职业禁忌症为:(1)上岗前体检时,血象检查结果值低于正常参考值;(2)各种血液病;(3)严重全身性皮肤病(4)月经过多或功能性子宫出血。

对苯中毒现察对象,应调离苯作业岗位。对已确诊为慢性苯中毒的工人,应调离接触苯及其他有毒物质的岗位。患病期间应按病情安排工作和休息,轻度
中毒者一般可从事强度不大的工作,或半日工作;中度中毒者应根据病情,适当安排休息;重度中毒者应安排其全休。还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对患者进行合理治
疗,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促进机体早日康复。

预防措施

1.加强对苯生产、使用和销售的管理,尽量不用苯作稀释剂或溶剂。

2.采用无毒或低毒溶剂甲苯、二甲苯替代苯,将苯的职业危害消灭在源头,这是防治苯中毒的根本措施。油漆或喷漆稀料中的苯,

可用低毒或无毒的酯类和醇类溶剂代替。如硝基清漆,原来的配方中苯含量较高,新配方采用20%甲基丙烯酸甲酯、30%甲基丙烯酸丁酯、12%苯
乙烯、12%过氧环己酮和适量石蜡的混合物替代,完全不含苯。在皮鞋、橡胶、塑料工业中,可用汽油代替苯作为粘合剂的稀释剂;在彩色印刷油墨生产中,可用
汽油或水代替苯溶剂;在制药工业中,可以酒精代替苯作为萃取剂。

3.在生产中尽可能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流程,改造现有设备,改进操作方法,采用自动化生产,远距离操纵,避免开放式生产,消除毒物逸散的条件。在喷漆行业中,推广应用静电喷漆和电泳喷漆新工艺,可使工人在与喷雾完全隔绝的条件下进行操作。

4.合理通风排毒,降低空气中毒物浓度,是预防苯中毒的关键。对生产中逸散出的苯毒物,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局部或全面机械通风设备。有苯蒸气逸散
的地方,如出料口、加料口、喷漆台、皮鞋刷胶、封口等操作处,都应设置排气罩或通风柜。对大型产品如汽车、机床等进行喷漆时,可采用大型通风设备或机械全
面通风。

5.加强工人的职业安全卫生培训和个人防护,提高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进入有苯的作业现场,尤其是通风不良的环境,如在船舱、车厢、油罐内进行喷漆或刷漆等作业时,工人应配戴送风式防毒面具或防毒口罩。

6.员工就业前应进行职业健康检查,防止患有职业禁忌症的人从事苯作业。定期组织接触苯毒物的员工进行体检,发现健康异常的员工,应进一步复查
或提交给有诊断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必要时调离岗位,脱离苯作业。从事苯作业的工人应每年体检1次,检查项目包括内科常规检查、皮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
等,必要时可做血小板计数和骨髓象检查。

7.加强环境监测与健康监护。应定期对作业环境中的苯浓度进行监测,使苯浓度低于国家卫生标准40mg/m3。

预防为主”是我国的卫生方针。(1)用无毒、低毒代替高毒;
(2)有毒作业尽量局限化,有毒作业与无毒作业分开;(3)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如自动化生产,可达到远距离操作,减少接触;(4)通风排毒措施。将有毒
气体排出,使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达国家卫生标准。但必须注意采用毒物的回收装置,以免污染大气及周围居民等,如果排毒量小,可直接排出,但排出口
必需高于周围最高建筑物1M以上。

职业卫生的“三级预防”原则是即:

①一级预防,从根本上着手,使劳动者尽可能不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或控制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水平在卫生标准允许限度内。

②二级预防,对作业工人实施健康监护、早期发现职业损害,及时处理、有效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③三级预防,对乙患职业病的患者积极治疗,促进健康。三级

预防的关系是:突出一级预防,加强二级预防,做好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原则是根据对疾病病因和对疾病自然史的认识,对各种医学干预方法的科学归纳,并经过了长期的实践验证。其要点是“预防”应贯穿于人类从健康到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不同阶段的“医学干预”侧重点有别,强调个体和群体预防措施的有机结合。

(一)第一级预防

又称病因预防。这是针对病因(或健康危险因素)采取特异或非特异的预防性措施,使人避免发生疾病,它是最积极、最主动的预防。

(二)第二级预防

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防止疾病的复发或转为慢性。

(三)第三级预防

又称临床预防,这是针对已患病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治病残,促进康复,使病人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并能参加社会活动及延长寿命。(风险管理世界-www.RiskMW.com)

阅读全文

与生物行业的职业禁忌症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1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7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2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1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3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