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生物性污有什么区别

生物性污有什么区别

发布时间:2022-08-16 22:48:26

❶ 物理性污染与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如何区分有何特点

物理性污染的特点是:(1)在环境中不会有残余物质存在。(2)引起物理性污染的声、光、热、电磁场等在环境中永远存在,它们本身对人无害,只是在环境中的量过高或过低才会造成污染或异常。
而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的特点是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随时间增长而累积,即使污染源停止排放,污染物仍存在,并且可以扩散。
物理性污染是能量的污染,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是物质的污染。

❷ 食品污染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什么污染

◆生物性污染:

主要是由有害微生物及其毒素、寄生虫及其虫卵和昆虫等引起的。肉、鱼、蛋和奶等动物性食品易被致病菌及其毒素污染,导致食用者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和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致病菌主要来自病人、带菌者和病畜、病禽等。致病菌及其毒素可通过空气、土壤、水、食具、患者的手或排泄物污染食品。被致病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特别是动物性食品,如食用前未经必要的加热处理,会引起沙门氏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等细菌性食物中毒。食用被污染的食品还可引起炭疽、结核和布氏杆菌病(波状热)等传染病。
霉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受霉菌污染的农作物、空气、土壤和容器等都可使食品受到污染。部分霉菌菌株在适宜条件下,能产生有毒代谢产物,即霉菌毒素(见霉菌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如黄曲霉毒素和单端孢霉菌毒素,对人畜都有很强的毒性。一次大量摄入被霉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会造成食物中毒;长期摄入小量受污染食品也会引起慢性病或癌症。有些霉菌毒素还能从动物或人体转入乳汁中,损害饮奶者的健康。
微生物含有可分解各种有机物的酶类。这些微生物污染食品后,在适宜条件下大量生长繁殖,食品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可在各种酶的作用下分解,使食品感官性状恶化,营养价值降低,甚至腐败变质。
污染食品的寄生虫主要有绦虫、旋毛虫、中华枝睾吸虫和蛔虫等。污染源主要是病人、病畜和水生物。污染物一般是通过病人或病畜的粪便污染水源或土壤,然后再使家畜、鱼类和蔬菜受到感染或污染。
粮食和各种食品的贮存条件不良,容易孳生各种仓储害虫。例如粮食中的甲虫类、蛾类和螨类;鱼、肉、酱或咸菜中的蝇蛆以及咸鱼中的干酷蝇幼虫等。枣、栗、饼干、点心等含糖较多的食品特别容易受到侵害。昆虫污染可使大量食品遭到破坏,但尚未发现受昆虫污染的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显着的危害。
生物性污染主要是指病原体的污染。细菌、霉菌以及寄生虫卵侵染蔬菜、肉类等食物后,都会造成食品的污染。在受潮霉变的食物上,能生长一种真菌——黄曲霉。黄曲霉能产生一种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这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致癌力比苯并芘高4000倍。霉菌毒素的污染,可能是世界上某些湿热地区肝癌高发的重要原因。

◆放射性污染

使用放射性物质的生活活动和医疗、科学实验的放射性废物排放,以及意外事故中放射性核素的渗漏,均可通过食物链各环节污染食物。特别是鱼类等水产品对某些放射性核素有很强的富集作用,以致超过安全限量造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一、食品的天然放射性核素

自然界天然存在的放射性核素多数属于铀、钍、锕三系,三系起始元素为铀238、钍232、镭235。各系中包括许多子体(如镭226、钋210等),另有少数元素不属于三系如钾46、铷87等。存在于地壳中还有一些元素如碳14和氚是宇宙线作用于大气中稳定性元素的原子核而产生的。这些天然放射性核素广泛分布于空气、土壤和水中,构成了自然界的天然辐射源,它们与稳定性同位素一样参予外环境与生物体问的物质自然交换过程,所以在动植物组织内均有放射性核素存在,即为动植物性食品的天然放射性本底。由于环境中放射性核素分布不同,不同地区食品中的放射性核素量不相同,同一地区不同食品天然放射性核素浓度亦有较大差异。

食品中重要的天然放射性核素有:

钾40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半衰期1.3×109年,是通过食品进入人体量最大的天然放射性核素。估计成人每日约摄入0.085Bq,全身剂量为200μGy/年,主要存在于软组织中,骨含量只为软组织的四分之一。在天然钾中,钾40含量稳定,为0.0118%,故可从食品总钾估算钾40含量。

二、放射性核素对食品的污染

食品可以吸附或吸收外来的(人为的)放射性核素,使其放射性高于自然放射性本底,称为食品的放射性污染。食品的放射性污染来源于三个方面。空中核爆炸试验 核废物的排放 意外事故

三、放射性核素向食品转移途径

环境中放射性核素通过食物链各环节向食品转移污染食品。由于动物的生活环境、生理特点各不相同,受到污染程度也有差异,全面评价食品放射性污染应予考虑。放射性核素向食品转移的途径有:

(一)向水生生物体内转移

放射性核素进入水体后根据其化学性质溶于水或以悬浮状态存在,可附着于水生生物体表逐步向内渗透,或通过鱼鳃、口腔进入鱼体。浮游生物表面积较大,可吸附相当大量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可从水直接进入水生植物组织内,鱼及水生动物可直接吸收,又可通过食饵摄入。低等水生生物为鱼及水生动物的主要食饵,它们通过食物链的污染具有生物富集的重要意义。

(二)向植物的转移

放射性核素进入植物的途径是通过沉降物、雨水和污水将放射性核素带到植物表面,并渗透入植物组织即直接污染;植物根系也可从土壤中吸收放射性核素即间接污染。放射性核素在植物表面聚集和向内转移的量与气象条件、核素理化性质、植物种类和农业生产技术等因素有关。雨水冲刷可降低植物表面污染量,叶类植物表面积大易聚集较多的放射性核素;带纤毛的籽实和带壳的产品污染量较低。放射性核素中碘131易被植物吸收,铯137,锶90易从叶部向内部组织转移,有些易从根系吸收,其吸收速度顺次为锶89,锶90>=碘131>钡140>铯137>钌106>铈144,钇90>钚238。土壤中的钙和钾影响锶9和铯137向植物转移。锶90在含钙低的砂土中比含钙高的粘土中更易进入植株,在土壤中加石灰,硫酸钙和钾肥可使锶90和铯137进入植株的量降低。土壤中加腐植质,或当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的稳定性同位素含量增加时,均可减低植株从土壤的吸收量。放射性核素在土壤表层吸附较多深耕可将大部分放射性核素埋入深层,使根须短的植物如水稻吸收量减低。

(三)向动物和人体的转移

环境中放射性核素通过牧草、饲料、饮水等途径进入禽畜体内,储留于组织器官中,半衰期长的锶90、铯137以及半衰期短的锶89、钡140等对动物的污染是食物链中重要的核素。这些核素还可进入奶及蛋中。这两种都是婴幼儿及病人的重要食物。环境中放射性核素通过各环节的转移最终均会到达人体,在人体内储留造成潜在的危害。

放射性核素尚可引起动物多种基因突变及染色体畸变,即使小剂量也对遗传过程发生影响。人体通过食物摄入放射性核素一般剂量较低,主要考虑慢性及远期效应。即使偶然事故也不能忽视其严重性。

◆化学性污染

主要指农用化学物质、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容器和工业废弃物的污染,汞、镉、铅、砷、氰化物、有机磷、有机氯、亚硝酸盐和亚硝胺及其它有机或无机化合物等所造成的污染。造成化学性污染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农业用化学物质的广泛应用和使用不当。2)使用不合卫生要求的食品添加剂。3)使用质量不合卫生要求的包装容器,如陶瓷中的铅、聚氯乙烯塑料中的氯乙烯单体都有可能转移进入食品。又如包装蜡纸上的石蜡可能含有苯并(a)芘,彩色油墨和印刷纸张中可能含有多氯联苯,它们都特别容易向富含油脂的食物中移溶。4)工业的不合理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也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❸ 什么是水体生物性污染,它分为哪些类型

一、水体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到水的利用价值,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二、自然界中的水体污染,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各种污染类别。
1、从污染源划分,可分为点污染源和面污染源。环境污染物的来源称为污染源。点污染是指污染物质从集中的地点(如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口门)排入水体。它的特点是排污经常,其变化规律服从工业生产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规律,它的量可以直接测定或者定量化,其影响可以直接评价。而面污染则是指污染物质来源于集水面积的地面上(或地下),如农田施用化肥和农药,灌排后常含有农药和化肥的成分,城市、矿山在雨季,雨水冲刷地面污物形成的地面径流等。面源污染的排放是以扩散方式进行的,时断时续,并与气象因素有联系。
2、从污染的性质划分,可分为物理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物理性污染是指水的浑浊度、温度和水的颜色发生改变,水面的漂浮油膜、泡沫以及水中含有的放射性物质增加等;化学性污染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污染,如水中溶解氧减少,溶解盐类增加,水的硬度变大,酸碱度发生变化或水中含有某种有毒化学物质等;生物性污染是指水体中进入了细菌和污水微生物等。
三、造成原因
1、造成水体污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向水体排放未经妥善处理的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施用化肥、农药及城市地面的污染物被水冲刷而进入水体;随大气扩散的有毒物质通过重力沉降或降水过程而进入水体等。
2、污染水体的物质成分极为复杂,概括起来主要包括:无机无毒物、无机有毒物、有机无毒物、有机有毒物、石油类污染物、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放射性污染物、热污染等。
无机无毒物如:砂、土等颗粒状的污染物,一般和有机颗粒性污染物混合在一起,统称为悬浮物(SS)或悬浮固体,使水变浑浊。
四、防治措施
1、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
从安徽巢湖取的蓝藻水样(左)与饮用水对比中国产业结构和布局状况与中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很不匹配。中国的主要农业灌溉区和需水工业大多集中于北方,而中国水资源分布却是南多北少,导致中国北方水环境严重恶化,因此,调整中国产业结构和布局势在必行。具体来说,一是在北方地区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第三产业,尽量少建或不建能耗高、污染重的产业;二是加强对老企业的改造和管理,降低其能耗和污染;三是采取“分散集团“的产业布局原则。
2、建立水资源保护区
为从整体上解决中国水环境恶化的问题,必须有计划地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级别的水资源保护区,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主要包括:A、流域水资源保护区;B、山区和平原水资源保护区;C、大型水利工程水资源保护区;D、重点城市水资源保护区。将各区内水资源的分配、水费、排污费的收取、治污资金的筹集有效地统一起来,就能够实现从局部到整体治理步骤的实现,从而解决中国水环境问题。
3、染源管理
国家权力机关为了处理社会发展和水体污染的关系,保护和改善水环境质量,依据法律和有关环境保护标准对水体污染源排入水体的污染物的种类、特性、浓度、排放总量,以及排放时间、地点和密集程度等进行限制、监督,并对污染源的规划和布局、废水治理措施和处理程度等进行指导和协调。

❹ 物理性污染与化学性污染生物污染有何区别

物理型污染是由物理性指标引起的污染,包括色度和浊度物质污染、悬浮固体污染、热污染和放射性污染。化学型污染是由化学物质引起的污染,由酸、碱、有机和无机污染物造成的污染。生物型污染是由生物指标引起的污染,比如: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❺ 生物性水污染包括那些方面 要如何检测

——生物性污染——
生活污水,特别是医院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污染水体后,往往可以带入一些病原微生物。例如某些原来存在于人畜肠道中的病原细菌,如伤寒、副伤寒、霍乱细菌等都可以通过人畜粪便的污染而进入水体,随水流动而传播。一些病毒,如肝炎病毒、腺病毒等也常在污染水中发现。某些寄生虫病,如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也可通过水进行传播。防止病原微生物对水体的污染也是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的一大课题。

生物性的水污染指标之意义及影响
(1)大肠菌类: 大肠菌类系大肠菌与大肠茵类似性质细菌之总称。细茵学上定义为普通栖于人畜盲肠管内之格兰姆染色阴性,无芽孢之杆菌类,能分解乳糖而生成酸及气体。大肠菌类有下列几种特性,常用于给水之污染指模。 a.数量大,易检出。 b.大肠菌较一般致病菌生存力强可显示污染的久暂。 c.检验简单且很快得到结果。 d.极少量即可检出。 e·大肠菌类可为粪便污染的指标。
(2)细菌总数: 细菌总数指平面培养上之聚落数,常以此为水质判定的标准,细菌总数愈多表示污染愈严重。
(3)水生物: 水中生物对水质有不同的敏感度,一般洁净的水中生物种类多而数量少,而受污染的水生物种类减少但数量增多,但若受到严重污染时,较高等的水生物无法生存。
(4)优养生物: 若水中含有过多的养分,致藻类、岸生植物水草的繁殖,形成优养化,间接影响动物性浮游生物、鱼及底栖生物等的采殖,因水的营养程度不同,优养生物的种类及数量也不同。因此可借此特性判断水的营养态及污染的程度。

❻ 生物性危害包括哪些如何防止微生物导致的中毒

生物与生物之间形成的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任何一种生物受到影响,其他生物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受到影响的。那么对于人来说,某些生物对人的危害有哪些呢?主要有:
1、某些凶猛的动物捕食、攻击人类;
2、某些生物给人类带来疾病,如禽流感等;
3、微生物、病毒寄生对人类的健康带来危害
其中,微生物、病毒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比较突出。生活中,如何防止微生物中毒呢?
1、不吃不清洁的食物,如青菜要洗干净,不要生吃;
2、不吃变质的食物;如过夜的食物不要吃,购买食品要看保质期和生产日期
3、长时间裸露的食物慎吃。如牛奶开瓶后,最好短时间内喝完;喝水的杯子要加盖,等

❼ 水质污染的类型有几种有什么危害

水质污染类型:(1)生理性污染,指污染物排入天然水体后引起的嗅觉、味觉、外观、透明度等方面的恶化;
(2)物理性污染,指污染物进入水体后改变了水的物理特性。如热,放射性物质,油、泡沫等污染。
(3)化学性污染,指污染物排入水体后改变了水的化学特征。如酸碱盐,有毒物质,农药等造成的污染。
(4)生物性污染,指病原微生物排入水体,直接或间接地传染各种疾病。

❽ 什么是生物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由生物有机体对人类或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例如,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造成的污染
生物性污染 (biotic pollution )是指病原微生物排入水体后,直接成间接地使人感染或传染各种疾病。衡量指标主要有大肠菌类指数、细菌总数等。
特点

一是预测难,人们对外来生物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入侵难以作出预测。

二是潜伏期长,一种外来生物侵入之后,其潜伏期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因此,难以被发现,难以跟踪观察。

三是破坏性大,外来生物的侵入,在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也破坏了该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的相互依存关系,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❾ 物理性污染的特点,与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相比有何不同

答:(1)特点:
①物理污染是能量的污染。
②物理性污染是局部性的,区域性和全球性污染较少见。
③物理性污染在环境中不会有残余的物质存在,一旦污染源消除,污染也就消失。
(2)不同点:
第一,物理性污染是局部性的,区域性和全球性污染较少见。
第二,物理性污染在环境中不会有残余的物质存在,一旦污染源消除以后,污染也就消失。
而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是环境中有了有害物质和生物,或者环境中的某些物质超过正常含量。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是物质的污染。

阅读全文

与生物性污有什么区别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1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7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2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1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