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谷物为原料酿醋时有哪些微生物种类参与有何作用
曲霉、酵母和醋杆菌。
曲霉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其所产生的酶水解淀粉或蛋白质。
酵母菌的主要作用是以其所产生的酒化酶把糖类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醋杆菌的主要作用是氧化酒精生成醋酸。除氧化酒精外,它还能氧化醇类、糖类。
2. 哪种安琪酵母能酿醋
(1)中国传统的酿醋原料,长江以南以糯米和大米(粳米)为主,长江以北以高粱和小米为主。现多以碎米、玉米、甘薯、甘薯干、马铃薯、马铃薯干等代用。原料先经蒸煮、糊化、液化及糖化,使淀粉转变为糖,再用酵母使发酵生成乙醇,然后在醋酸菌的作用下使乙醇发酵,将乙醇氧化生成醋酸。
(2)以含糖质原料酿醋,可使用葡萄、苹果、梨、桃、柿、枣、番茄等酿制各种果汁醋,也可用蜂蜜及糖蜜为原料。它们都只需经乙醇发酵和醋酸发酵两个生化阶段。
所以用的是酵母和醋酸菌。
酿醋酵母菌-----------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细菌,其繁殖从不间断,这种单细胞原核生物可将发酵基质——酒精转化为醋酸。从而可以参与醋的酿造。
3. 大家知道什么是醋母吗就是放了糖和水可以酿成醋的一种东西,我家有一个,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原理。
酵母是一种真核生物,放了糖密封就可以酿酒,可以不放水,因为刚开始他会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水,后来氧气少了可以无氧呼吸制酒,然后再敞开口过了一段时间可以制醋,密封可以酿酒是因为利用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而他本身不能用来制醋,制醋是因为有醋酸杆菌的有氧呼吸,他可以直接把糖转化为醋酸,也可以将酒精转化为醋酸。酵母菌 C6H1206+6O2=6CO2+6H2O C6H12O6=2CO2+2C2H5OH 醋酸杆菌 C6H12O6+2O2=2CH3COOH+2CO2+2H2O C2H5OH+O2=CH3COOH+H2O
4. 米醋的执行标准GB/T18187液态发酵是什么意思
米醋的执行标准GB/T18187“液态发酵”是指醋酸在发酵阶段,物料呈现液态的发酵方法。
液态发酵是一种醋的发酵工艺,它通常用来区别于固态发酵。
相较于固态发酵,液态发酵后的形状有所不同。液态发酵的发酵时间更短一些,出品率也更高,生产效率也更高。但是固态发酵也有它自己的优点,虽然它用的时间长,但是耗能少、污染少,并且酯化程度也比较高,所以口感也相对较好。
另外你在标题中提到的GB/T 18187是国家性规定的酿造食醋的标准,这个标准适用于酿造调味用醋和食用醋。
5. 酿醋过程中存在的微生物有哪些,并进行菌相分析
这过程中存在的微生物有很多,并进行均线分析,你可以用小意见
6. 关于做酸奶或者是酿醋的生理生化解释。。。
酿醋原料除糯米外,还有许多杂粮,如高粱、甘薯干、米糠、野生淀粉等。由于各种原料性质不同,所以配方和加工方法与糯米酿醋法也有不同之处,以下介绍民间传统的利用各种杂粮酿醋的技术。
一、原料配比
l、高粱100斤,大曲63斤,用水量在蒸前为75公斤,蒸后180公斤,谷糠100公斤,食盐6公斤。
2、甘薯干100公斤,鼓曲50公斤,酵母液40公斤,醋酸液50公斤,用水量为蒸前275公斤、蒸后125公斤,粗谷糠50公斤,细谷糠175公斤,食盐13公斤。
3、湿淀粉渣160公斤,鲜酒糟160公斤,麦皮100公斤,谷糠100公斤,曲40公斤,酵母20公斤,食盐12公斤。
4、米糠50公斤,麦皮50公斤,曲20公斤,醋酸液80公斤。
二、粉碎蒸熟
代料酿造一般都必须通过粉碎这一道工序,然后蒸熟。使原料加大微生物接触面,以有利于发酵和原料糊化均匀,加速糖化。
三、拌曲制醋
把蒸熟的原料焖放15-20分钟后,即可摊开。晾至40度以下时,拌入曲及酵母、酵母液,翻拌2-3次使之均匀。当温度降至17℃-18℃时即可人工制醋。较低的温度可促使糖化和酒精发酵完全。酒精产量高。有抑制杂菌的作用,可提高醋的品质。
醋
四、入坛发酵
把拌曲后的原料装入发酵缸或坛内进行发酵。前期是糖化与酒精发酵。要求温度28℃-30℃,经36小时发酵后,以品温升到39℃左右为好。同时要均匀地翻动。并掺入谷糠,增加蔬松程度,供氧增温,以利醋化。大约7天后品温开始下降。说明酒精氧化结束,醋化也基本完成。
五、成品调味
通过坛内醋化后,一般夏季20-30天,冬春季40-50天,醋酸即变酸成熟。此时醋面有一层薄薄的醋酸菌膜,有刺鼻酸味。成熟的醋,上层醋液清亮澄黄,中下层醋液乳白色,略有浑浊,两者混合即为白色的醋,一般每100公斤杂粮可酿制白醋400公斤,醋度2.5-3克/100毫升。滤出的醋渣可腌渍酸菜或掺配饲料喂畜禽。在白醋中加入五香和糖色、芝麻等调味品,经沉淀过滤后即为香醋。
其他一些历史悠久的果醋,例如柿子醋是不加入其他调味品的,这个是有别其他醋的生产方法。
7. 酿造白醋的原料是什么
酿制白醋的主要原料很简单:大麦、水。也有的掺一点小麦和玉米。
首先把大麦淘洗干净,然后用井水浸泡一个晚上,第二天就把浸泡过的大麦连水一起放入锅内,用大火煮。煮到一定程度,就要翻腾一次并换水。把大麦捞起来沥水,锅内重新换上干净的水,水量比第一次少。把沥过水的大麦又放入锅内煮,刚才在上层的倒入锅底,锅底的放在上层。这样可以防止大麦生熟程度不一,保证一锅麦都煮透。这一道工序中掌握火候很重要。待锅里的水干得差不多,就要把明火撤去,只留一点炭火。等大麦水气也干得差不多,锅底的大麦微微闷黄,散发出一阵炒麦的香味的时候,就该熄火了。大麦一筲箕一筲箕倒入簸箕内,一间屋子都变得朦朦胧胧的。麦子在簸箕里晾到还有一点温的时候,就可以拌酒曲了。酒曲拌匀后,把大麦装入一个大竹箩内发酵。大竹箩周围要用一些麻布、棉布等捂严实。大麦在竹箩内发酵两天后,再放入土缸内慢慢发酵。发酵时间依季节的不同而不同。温暖的春夏季一般需要半个月,寒冷的秋冬季需要一个月。在发酵期间,还要每天翻动一次,从一个缸倒腾到另一个缸,发得快的和发得慢的相掺合。这期间,要观察大麦发酵是否正常,发酵正常的大麦手感凉凉的,如果发热,就说明这缸大麦已经坏了,不能再用。还有一个观察方法是闻,正常发酵的大麦有一股淡而清香的酸味,发坏了的大麦则是酸臭的。大麦从煮到发酵的过程,都不能沾油和盐,否则就会酸坏了。大麦发酵好后,就可以往缸内加水了,再把水滤出来,就是白醋了。白醋的颜色看上去有点淡淡的黄色,也许是因为与其它酸醋相比颜色较淡,所以叫白醋吧。通常一缸麦可以加两道水,第一道水滤出的是头道醋,酸味比较浓,第二道滤出的较淡,食用时可以依据各人的口味选择。
8. 微生物在食醋酿造中的作用
参与发酵淀粉、糖类、乙醇等生产醋的微生物。中国的食醋酿造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周礼天宫、《荀子正名》、《隋书酷吏传》都有关于食醋的记载。传统的食醋品种有:大曲醋、小曲醋、酒醋和糟醋等。
酿醋工艺多种多样。如果使用淀粉质原料,一般要经过淀粉糖化、酒精发酵、 醋酸发酵3道工序。参与这3道工序的微生物主要有曲霉、酵母和醋杆菌。
曲霉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其所产生的酶水解淀粉或蛋白质。在生产中常用的有甘薯曲霉、宇佐美曲霉、黑曲霉和米曲霉等。
酵母菌的主要作用是以其所产生的酒化酶把糖类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在生产上常用的有啤酒酵母及其变种、克氏酵母和南阳五号(1300)酵母等。
醋杆菌的主要作用是氧化酒精生成醋酸。除氧化酒精外,它还能氧化醇类、糖类。有些醋杆菌氧化糖生成琥珀酸、乳酸等。醋酸发酵时还能产生酯,可增加食醋的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