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生活中常见的生物有哪些
生活中常见的生物有:
1、动物:科学家们把现存的人类已知的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科学家已经鉴别出46900多种脊椎动物。包括鲤鱼、黄鱼等鱼类动物,蛇、蜥蜴等爬行类动物,青蛙、娃娃鱼等两栖类动物,鸟类以及红熊猫等哺乳类动物等。
2、植物: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包含了如树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及绿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种子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拟蕨类等植物中,据估计现存大约有 350 000个物种。
3、真菌:最常见的真菌是各类蕈类,另外真菌也包括霉菌和酵母。现在已经发现了七万多种真菌,估计只是所有存在的一小半。大多真菌原先被分入动物或植物,现在成为自己的界,分为四门。
4、细菌:是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属于细菌域。也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据估计,其总数约有5×10^30个。细菌的形状相当多样,主要有球状、杆状,以及螺旋状。
5、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
② 寄生生物有哪些
寄生生物有很多种。动物,微生物,原生生物,真菌,病毒等。动物有蛔虫、绦虫、蛲虫、血吸虫、跳蚤、虱子等。微生物有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原生生物有痢疾内变形虫、疟原虫等。真菌有手癣,皮肤癣等,寄生食用菌如冬虫夏草,蜜环菌等也属于真菌。所有的病毒都是寄生,如腺病毒,朊病毒等。
③ 原生动物有哪些
原生动物有鞭毛虫纲、肉足虫纲、孢子虫纲、纤毛虫纲。
原生动物门(Protozoa)是原生生物界的一门,为最原始、最简单、最低等的生物。它们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由单个细胞构成的,因此也称为单细胞动物。
原生动物门种类约有30000种。原生动物是单细胞,细胞内有特化的各种胞器,具有维持生命和延续后代所必需的一切功能,如行动、营养、呼吸、排泄和生殖等。每个原生动物都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相关资料
已描述的原生动物约6.8万种,其中一半是化石种类,现生种类中,营自由生活的占2/3,寄生生活的占1/3;多细胞动物的单个细胞一般不能脱离其他细胞而独立生活,更不能像原生动物那样具有生命的一切功能。
原生动物包括相当多样性的生物类群,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它们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化到多细胞动物。例如海绵动物中就有与领鞭毛虫十分相似的鞭毛细胞。
群体的植物性鞭毛虫的团藻虫类开始有细胞间的功能分化──有专司营养和专司繁殖的个体,被认为在进化过程中可能是腔肠动物的祖先。人们推测无肠目的涡虫可能起源于原始的多核纤毛虫,从而设想低等的多细胞动物多发性地起源于原生动物的不同类群。
④ 生活中常见的生物有哪些
生活中常见的生物有:
1、动物:科学家们把现存的人类已知的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科学家已经鉴别出46900多种脊椎动物。包括鲤鱼、黄鱼等鱼类动物,蛇、蜥蜴等爬行类动物,青蛙、娃娃鱼等两栖类动物,鸟类以及红熊猫等哺乳类动物等。
2、植物: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包含了如树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及绿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种子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拟蕨类等植物中,据估计现存大约有 350 000个物种。
3、真菌:最常见的真菌是各类蕈类,另外真菌也包括霉菌和酵母。现在已经发现了七万多种真菌,估计只是所有存在的一小半。大多真菌原先被分入动物或植物,现在成为自己的界,分为四门。
4、细菌:是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属于细菌域。也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据估计,其总数约有5×10^30个。细菌的形状相当多样,主要有球状、杆状,以及螺旋状。
5、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
⑤ 原生动物有哪些
1、绿眼虫
绿眼虫是长梭形绿色的单细胞动物。它的前端略圆,后端尖削,体表被覆有弹性带斜纹的表膜。细胞核大、球形,位于虫体中后部内质中,内质中还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并形成一特定的星状。同时还有许多颗粒状透明的光合作用产物——副淀粉体(与淀粉相似,但遇碘时不起蓝紫色反应)。叶绿体的形状与是否存在副淀粉体都是鉴别种类的依据。
2、变形虫
变形虫属于原生动物,大变形虫是变形虫中最大的种,但直径也仅有大约一200~600微米。它的分布很广,生活在清水池塘或在水流缓慢藻类较多的浅水中,通常在浸没于水中的植物上就可找到。 活的大变形虫的体形在不断地改变着,但里面的结构却比较简单。它的体表为一层极薄的质膜。
3、间日疟原虫
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 有两个宿主,人和按蚊。通过终末宿主按蚊传播疾病,被感染的人患疟疾。其生活史分为三个时期;只有红细胞内期发生在红细胞内,其余两个发生在肝细胞中。
⑥ 腐生生物和寄生生物有哪些
常见的几种腐生生物 蘑菇、香菇、木耳、银耳、猴头、灵芝 寄生生物常见的有:蛔虫、丝虫、三化螟虫
⑦ 寄生生物有哪些 常见的寄生生物有哪些
常见的寄生生物分为两种:
1、体内寄生生物: 体内的寄生生物有很多,常见的如蛔虫、丝虫、一些细菌、病毒等,这些体内寄生生物会消耗宿主体内的营养物质,有些还会损害宿主的身体细胞和组织,是宿主受到病害甚至是死亡。比如艾滋病病毒寄生在人体的细胞内会让人丧失免疫功能,肝炎病毒寄生在体内则会使人患上传染性肝炎,结核杆菌会使人的肺结核等。
2、体外寄生生物: 体外寄生生物主要就是寄生在体表的一些生物,比如虱子、蚜虫、红蜘蛛、还有一些菌类等。这些生物会附着在宿主的体表,靠吸食宿主的营养液或者血液来维持生命,这样就很容易使宿主的体表产生疾病,严重的情况下还会有传染病。比如现在很多人都患有足癣,也就是俗称的“香港脚”,其实那就是由于一种霉菌寄生在人体的足部皮肤上造成的。
以上就是我们对常见的寄生生物做出的详细介绍,相信大家看了以后对寄生生物的了解就更加全面了。寄生生物对宿主来说害处很大,对于然来说,一些寄生病毒和细菌等会导致很严重的难以治愈的疾病,所以大家在平时的生活当中要注意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感染。
⑧ 地球上的已知生物主要包括哪些
总的说来,地球上约有1000万种已知的生物、约1000万种未知的生物,以及约1亿种已经埋没于历史长河中的生物---由此盖估一下,自地球形成至今,地球上共计出现了大约1亿2000万种的生物!
主要分为三大类:动物,植物,微生物
三、微生物
个体难以用肉眼观察的一切微小生物之统称。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少数藻类等。(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
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非细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须依赖于活细胞。根据存在的不同环境分为空间微生物、海洋微生物等,按照细胞机构分类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拓展资料:
生物的共性
可是对“生命”下一个科学的定义十分困难,至今还没有一个为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的关于生命的定义。但是从错综复杂的生命现象中,我们仍然可以找到生物的一些共性,即生命的基本特征:
①除病毒外,均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②生命表现出严谨的结构性和高度的有序性
③具有新陈代谢作用
④具有应激性,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⑤具有生长、发育、生殖的特性
⑥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生物是指能独立、自主生存的生命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⑦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⑧生物能进行呼吸
⑨ 中生代地球上生活着什么生物
远在距今2.25亿年至7000万年前的中生代,地球是恐龙的世界,但后来恐龙又为什么灭绝呢?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空中有飞龙和翼手龙。飞龙长着尖长的头颅,尖利的牙齿,身后还拖着一条长尾巴,它两翼展开时有6米多长。翼手龙已经逐渐进化了,头骨变轻,牙齿和尾巴已经退化或消失。它们都在海面飞行,捕食鱼类。
海洋里有鱼龙和蛇颈龙。鱼龙的外形有点像现代的海豚;蛇颈龙与鱼龙一样,但颈很长,牙齿尖利,最大的蛇颈龙约有15米长。它们是海洋的霸主,也是以捕鱼为生的。
在陆地、湖泊和沼泽地里有各种各样的恐龙。它们形状有的像鸵鸟,有的像乌龟,有的像袋鼠,最大的体重约80吨,比16头现代非洲大象还要重,最小的只有鸡那么大。它们有的吃植物,也有的吃别的恐龙或其他动物。
⑩ 陆生生物有哪些,水生生物有哪些(急急急!!!!!)
陆生生物,泛指在陆地上生活的生物。他们通常具备以下特点: 1、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 2、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多种运动方式,如:爬行、行走、跳跃、奔跑等,以便觅食和躲避敌害; 3、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气管。(蚯蚓例外,靠体壁呼吸); 4、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对多变的环境做出及时的反应。 陆地环境与水域环境相比,要复杂得多。 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生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陆地上的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 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
水生生物是生活在各类水体中的生物的总称。水生生物种类繁多,有各种微生物、藻类以及水生高等植物、各种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其生活方式也多种多样,有漂浮、浮游、游泳、固着和穴居等。有的适于淡水中生活,有的则适于海水中生活。虽然种类繁多,按功能划分,不外包含自养生物(各种水生植物)、异养生物(各种水生生物)和分解者(各种水生微生物)。不同功能的生物种群生活在一起,构成特定的生物群落,不同生物群落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进行着相互作用、协调,维持特定的物质和能量流动过程,对水环境保护起着重要作用。水生生物为人类提供蛋白质和工业原料,有重要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