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影响酶活性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pH值。其中温度比较重要,人体内酶的活性在37摄氏度是最佳。生物酶各自适应的酶的温度不同。
植物光合作用酶的活性在20摄氏度左右最强。在一定的范围内,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是温度过高会使酶失活。
酶转化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来表示。酶活力的测定既可以通过定量测定酶反应的产物或底物数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也可以通过定量测定酶反应底物中某一性质的变化,如黏度变化来测定。通常是在酶的最适pH 值和离子强度以及指定的温度下测定酶活力。
酶活性的测定:
一般采用测定酶促反应初速度的方法来测定活力,因为此时干扰因素较少,速度保持恒定。反应速度的单位是浓度/单位时间,可用底物减少或产物增加的量来表示。
因为产物浓度从无到有,变化较大,而底物往往过量,其变化不易测准,所以多用产物来测定。
⑵ 为什么温度高细菌繁殖会加快
温度越高,生物化学反应就会加快,细菌内酶活性提高了,繁殖就会加快。但是温度过高会导致酶失活,这也是高温灭菌的原理。
⑶ 酶的最适温度为什么是37度左右
绝大数的酶都是蛋白质,有少数是核酸.温度过高会使蛋白质失活变性,温度过低会抑制酶的活性.但并不会死亡.人体的温度为37度左右,各种生命活动都离不开酶的参与.酶的最适温度与人体的温度是相对应的,这样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和活性.
⑷ 生物酶在ph12里面会不会失活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酶在酸性或碱性的条件下都会失活,大多数酶的生存条件为中性。
不过,胃蛋白酶这个是个例外。胃蛋白酶生活在胃液中,胃液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因此胃蛋白酶是耐酸的,在酸性条件下不会失活。
高中常见的还有一个就是胰蛋白酶,胰蛋白酶可以在微碱(8.5左右)的条件下存活;不过在强碱性条件下也会失活的。
最适温度不是40,原因是在酶的最适温度下反应的曲线最后一定是平板(也就是说生成物量趋近于定值,这个时候酶促反应结束),至于A那个选项,你可以看出来生成物量仍然在增加,这就说明酶促反应仍然在进行,也就是说,如果我把温度再提升那么一点点,那么可能就会出现最后曲线是水平的,这个时候的温度才是最适宜温度.注意题干说的是反应曲线(也就是说可以理解成酶促反应的效果),也就是说没有告诉你起始反应物是一定量的,实际上你可以猜测出,40条件下再过一段时间就是平的,也就是说在a点之后,反应比较慢(至少没有50度先达到平衡点)
⑸ 酶的最适温度(名词解释)
酶在一般在低温条件下保存,在低温条件下,酶活性很低,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也逐渐增高,当温度升到一定的时候,酶活性又开始下降,在酶活性最高点时对应的温度就是酶的最适温度。
⑹ 温度对细菌的影响是什么样的
生物体内的酶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活性比较高,所以细菌的繁殖速度比较快,但是只是在酶能承受的温度范围之内,温度较高,速度相对比较快
温度高生物的活性就变强,所以繁殖会加快
一般生物酶的最大活性温度为35-40度.
达到这个温度的条件下,细菌才会繁殖最快.
⑺ 酵素有没有凉性热性的解析
酵素有凉性热性的解析。在最佳温度范围内,酶活性最强,反应速率最高。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每升高10℃酶促反应速度可提高1-2倍。酶在不同生物中的最适温度不同。如动物组织中各种酶的最适温度为37-40℃;
微生物中各种酶的最适温度为25-60℃,但也有例外。例如,黑曲糖化酶的最适温度为62-64℃;巨大芽孢杆菌、短乳杆菌和需氧菌的葡萄糖异构酶的最适温度为80℃;枯草芽孢杆菌的最适液化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85-94℃。
可见,一些芽孢杆菌酶的热稳定性很高。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酶的催化效率,即降低酶的反应速度。
当最适温度低于60℃时,当温度达到60-80℃时,大多数酶被破坏并不可逆地变性;当温度接近100℃时,酶的催化作用完全丧失。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发烧时不想吃东西。
(7)生物酶的最适宜温度是多少扩展阅读:
酶的化学性质是蛋白质或RNA,因此也具有一级、二级、三级甚至四级结构。根据其分子组成的不同,可分为简单酶和结合酶。只含有蛋白质的酶称为简单酶,结合酶由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组成。
例如,大多数水解酶只由蛋白质组成,而黄素单核苷酸酶则由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组成。结合酶中的酶蛋白是蛋白质部分,辅因子是非蛋白质部分。只有两种结合酶具有催化活性。
参考资源来源:
网络-酶
⑻ 高中生物酶的纠结问题
是不是酶的变性需要时间?
答:是的,从50、60、70度三个温度下,生成物量随时间变化就可以看出来,由于这三个温度都不是适合的温度,都会造成酶的失活,所以在反映一段时间后几乎同时失去活性,生成物量不再增加。 至于生成物量多少的情况是由于酶在三种温度下活性不同所致,相对来讲50度下,60、70度下活性低,所以生成物量相对较多。
A项酶反应的最适温度怎么网上有的说不是一个常数,说他与作用时间的长短有关,对么?
答:我个人感觉网上说法不对,从图中可以分析得来。图中40度就是此酶的最适合温度。
难道最适温度就没可能是41℃吗?那不就看不出最适温度了吗?
答:我以前也经常出现这种纠结,不要太钻牛角尖。
我们要在题目给定的条件下分析问题,此题只给出了20、30、40、50、60、70度,六个温度,所以就在此六个温度下分析此酶的最适温度,应该是40度。
我知道这结果有点勉强,但是书本就是这样,它是把实际情况中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学到这个原理,当然在真正的科学试验中,这样的温度区间是很不合理的,可能是一个温度一个实验,比如设成20、21、22、23、。。。。。。67、68、69、70,这就要根据研究者自己的思路和想法了。
仅为个人观点,只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