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冰的微生物怎么计算

冰的微生物怎么计算

发布时间:2022-08-19 11:11:14

A. 高中生物几个计数法。

1、取样器取样法是用来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种类时的取样方法;

2、目测估计法和记名统计法 是调查土壤小动物的时候 具体计数的方法.一个准确一个模糊;

3、显微计数法 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计算某种微生物的数量的方法;

4、稀释涂布平板法是用稀释后 在培养基上形成 菌落的方法来计算 细菌等微生物的数量的方法。

(1)冰的微生物怎么计算扩展阅读:

血球计数法是种统计培养液中微生物的多少的方法,而稀释涂布平板法是一种接种方法。

血球计数法是在显微镜下直接进行测定,方便快捷并且仪器损耗较小。缺点是在一定的容积中的微生物的个体数目包括死活细胞均被计算在内,还有微小杂物也被计算在内。这样得出结果往往偏高。

这种方法常用于形态个体较大的菌体或孢子,若是观测细菌或是霉菌,就要换成油镜。

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测样品制成均匀的系列稀释液,尽量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分散开,使成单个细胞存在(否则一个菌落就不只是代表一个细胞),再取一定稀释度、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中,使其均匀分布于平板中的培养基内。经培养后,由单个细胞生长繁殖形成菌落。

B. 在2010版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多少为合格 大肠菌群多少为合格 我是做冰棍的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等标准(包括2010年版)都是微生物的检测方法,而不是微生物指标(合格个数)的执行标准,食品微生物多少个算合格的标准是按照相关产品的国家标准制订的,比如冰棍的执行标准是SB/T10016-2008,食用冰的执行标准是SB/T10017-2008,甜味冰的执行标准是SB/T10327-2008,这三个标准里面对相应产品的卫生指标(包括总砷、铅、铜、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都是规定的应符合GB2759.1,GB2759.1里面对微生物指标规定分四种,1、含乳蛋白冷冻饮品菌落总数应小于25000cfu/ml,大肠菌群小于450MPN/100ml; 2、含豆类冷冻饮品菌落总数应小于20000cfu/ml,大肠菌群小于450MPN/100ml;3、含淀粉或果类冷冻饮品菌落总数应小于3000cfu/ml,大肠菌群小于100MPN/100ml;4、食用冰块菌落总数应小于100cfu/ml,大肠菌群小于6MPN/100ml。GB2759.1里面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指标才是菌落总数多少为合格大肠菌群多少为合格的标准,而不是由2010版的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来解释的或制订的。执行标准和检验标准你应该区分清楚。
我的回答里面涉及到的标准你可以在食品伙伴网里面下载,食品伙伴网的网址是http://down.foodmate.net/standard/

C. 为什么热水结冰的速度要比冷水快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有时候,热水的冻结速度反而会超过冷水,这是为什么呢?这种怪异的现象困扰了几代科学家。经过数百次实验,纽约州立大学宾厄姆顿分校负责辐射安全的官员詹姆斯·布朗里奇最终发现证据,证明这种现象可能与水中杂乱无章的杂质有关。

热水快速冻结现象被称之为“姆佩巴效应”,以坦桑尼亚学生埃拉斯托·姆佩巴的名字命名。对于姆佩巴效应,物理学家曾提出几种可能的假设,其中包括水分更快蒸发导致热水体积变小,一层霜隔绝了温度更低的水以及溶质浓度存在差异。但任何一种解释都很难让人信服,因为这种效应并不可靠,冷水冻结速度往往还是超过热水。

布朗里奇认为,杂乱无章的杂质才是导致热水更快速冻结的关键因素。过去10年时间里,他利用空闲时间进行了数百次有关姆佩巴效应的实验,最终发现这种效应基于不稳定过度冷却现象的证据。

布朗里奇说:“水几乎从不在温度降到零度时冻结,通常是在更低温度下才开始冻结,也就是所说的过度冷却现象。冻结点取决于水中与冰晶形成有关的杂质。通常情况下,水可能含有几种类型杂质,其中包括尘粒、被溶解的盐类以及细菌,每一种杂质都能在特定温度下触发冻结机关。核化温度最高的杂质决定了水的冻结温度。”

布朗里奇对两个同样温度的水样——20摄氏度的自来水——进行了实验。他把水样装入试管,而后放入冰箱中冷冻。由于杂质的随机混合导致其拥有更高冻结点,其中一个水样将首先冻结。如果这种差异足够大,姆佩巴效应便会出现。布朗里奇选择自然冻结点更高的水样,并将其加热到80摄氏度,另一个则只加热到室温,而后将试管放回冰箱。他表示,如果热水冻结点至少高出5摄氏度,其冻结速度往往会超过冷水。

可能让人感到惊讶的是,区区5摄氏度就是一个足够大的差异,帮助温度更高的水首先“冲过终点线”。而如果以60摄氏度作为起步点,它们在这场冻结较量中便要以失败告终。物体与周围环境——具体到这项实验,指的就是冰箱——的温差越大,其冻结的速度就越快。也就是说,在温度较低的水样达到零下7摄氏度这一冻结点前,热水样首先达到零下2摄氏度这一冻结点,进而以更快的速度冻结,

为什么其他人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布朗里奇表示,其他人在一次研究一个因素时并没有很好地控制实验环境,例如必须控制容器的类型以及水样在冰箱中的位置。但布朗里奇所做的工作不可能终结有关姆佩巴效应的争论。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乔纳森�6�1卡特兹便持怀疑态度。

根据卡特兹的理论,加热能够驱除二氧化碳等杂质,进而提高水的冻结点。这也就意味着,加热实际上提高了水首先冻结的机会,而不是布朗里奇所说的与杂乱无章的杂质有关。他说:“他可能发现了一种与姆佩巴类似的过度冷却效应。”

姆佩巴效应得名由来

这种怪异的现象拥有很长的历史。公元前4世纪,亚里斯多德首次发现姆佩巴效应。他这样写道:“之前被加热的水冻结速度更快。因此,在希望快速冷却热水的时候,很多人会首先将它放在阳光下加热。”

弗朗西斯�6�1培根也曾发现这种现象。他在1620年写道:“与温度极低的水相比,温度稍高的水更容易冻结。”莱恩�6�1笛卡尔在1637年指出:“经验告诉我们,在火上长时间加热的水冻结速度超过其他水。”

上世纪60年代,这种效应开始走进现代科学界的视线。当时,坦桑尼亚学生姆佩巴对他的老师说,通过将一种加热过的混合物放入冰箱,他能够以比正常情况更快的速度制作冰激凌。这种观点一度让姆佩巴成为同学们的笑柄,直到学校的一名督学在达累斯萨拉姆重复这项实验证明他的话所言非虚,姆佩巴才得到“平反”。

D. 纯化水微生物怎么算

2010版《中国药典》对纯化水微生物的要求是<100个/1ml。以下是检测方法:

薄膜过滤法,计数,每1ml纯化水不得过100个,具体方法:
1、大肠菌群的检查:取含培养基10
ml的乳糖胆盐发酵管若干支,分别加入供试水样1 ml.另取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管1支加1ml洗液为阴性对照组,于36±1℃培养18~24
h.阴性对照应无菌生长.供试品乳糖胆盐发酵管若无菌生长,或有菌生长但不产酸产气或产酸不产气,判该管未检出大肠菌群.
2、霉菌及酵母菌计数:纯化水取水样1ml,均做平行,并做阴性对照,经直径为50 mm、孔径0.45μm 的薄膜过滤器过滤,小心取出滤膜,菌面向上贴于玫瑰红钠培养基平板上,将培养皿倒置于培养箱中,于23~28℃培养5天(可延长到7天),菌落计数;
细菌计数:纯化水取水样1 ml,并做阴性对照,经直径为50 mm、孔径0.45μm 的薄膜过滤器过滤,小心取出滤膜,菌面向上贴于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将培养皿倒置于培养箱中,于30~35℃培养72 h,菌落计数
3、判定标准:纯化水每片滤膜上微生物菌落总数不超过100 cfu,不得检出大肠菌群

E. 微生物培养如何计算酵母菌的数量

(1)根据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步骤,该同学实验操作中有3处错误,纠正如下:
①应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再吸取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
②应将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温度下培养;
③应连续七天,每天观察、取样计数并记录数据.
(2)为了避免杂菌污染,实验中所用吸管、计数板等器具需进行灭菌处理.
(3)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就需要对培养液进行适当的梯度稀释.
(4)根据题意可知,80个小室内共有酵母菌48个,则整个计数室酵母菌数量=48÷80×400=240个,并且酵母菌样品稀释了100,因此上述1ml酵母菌样品中约有菌体=240÷(0.1mm 3 ×10 -3 )×100=2.4×10 8 个.为避免偶然误差,需要多次计数,求平均值.
故答案为:
(1)①应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再吸取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
②应将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温度下培养
③应连续七天,每天观察、取样计数并记录数据
(2)灭菌
(3)适当稀释
(4)2.4×10 8 多次计数,求平均值

F. 微生物限度有关问题

1、一般情况下,固体溶于液体的时候是不占多少体积的,所以在一般实验的时候是不考虑这方面问题,也就是按你说的稀释10倍就取1g溶解稀释,如果是片剂的话,就先看说明,对要药物量上会有注释,每片或每100g药物某种成分的含量值,根据所需要的成分来计算片剂重量。例如:某维生素C每片(0.2g)含Vc1000mg,想稀释Vc为10mg/ml共10ml,就取0.02g片剂溶于10ml稀释液中就得到了(不懂的话在联系)
2、关于微生物限度计算操作参考下 http://wenku..com/view/627047ea19e8b8f67c1cb9fd.html
原则是在做菌落计数的时候,必须平行做两块平板,并且要做到足够的稀释倍数。
问题一:每毫升约有10000;问题二:每毫升约1500以上;问题三:每毫升约5000
至于如何计算,多了解下操作步骤就能一步步了解

G. 菌落总数的计算

菌落总数的测定,一般将被检样品制成几个不同的10倍递增稀释液,然后从每个稀释液中分别取出1mL置于灭菌平皿中与营养琼脂培养基混合,在一定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后(一般为48小时),记录每个平皿中形成的菌落数量,依据稀释倍数,计算出每克(或每ml)原始样品中所含细菌菌落总数。

在进行菌落计数时,有一些样品的残渣会在视觉上与菌落混淆,因此,在进行计数时应该仔细分辨。菌落的形状相对规则,比较有光泽度,更饱满,而样品的残渣比较不规则,没有菌落的饱满度和光泽度。

另外,还可向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TTC,可以使菌落成红色,便于观测和计数,但TTC的浓度不宜过高,否则会抑制菌落的生长。

从温箱内取出平皿进行菌落计数时,应先分别观察同一稀释度的两个平皿和不同稀释度的几个平皿内平板上菌落生长情况。平行试验的2个平板与菌落数应该接近,不同稀释度的几个平板上菌落数则应与检样稀释倍数成反比,即检样稀释倍数越大,菌落数越低,稀释倍数越小,菌落数越高。

菌落计数所得结果,可分别按以下几种不同情况作报告。 若1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则将该菌落数乘其稀释倍数报告之。 若有两个稀释度,其生长的菌落数均在30—300之间,则视二者之比如何来决定。若其比值小于2,应报告其平均数。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大于300,则应按稀释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

(7)冰的微生物怎么计算扩展阅读:

计数和报告

1.操作方法:培养到时间后,计数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可用肉眼观察,必要时用放大镜检查,以防遗漏。在记下各平板的菌落总数后,求出同稀释度的各平板平均菌落数,计算处原始样品中每克(或每ml)中的菌落数,进行报告。

2.到达规定培养时间,应立即计数。如果不能立即计数,应将平板放置于0-4℃,但不得超过24h。

3.计数时应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SN标准要求为25~250个菌落),若有二个稀释度均在30~300之间时,按国家标准方法要求应以二者比值决定,比值小于或等于2取平均数,比值大于2则其较小数字(有的规定不考虑其比值大小,均以平均数报告)。

4.若所有稀释度均不在计数区间。如均大于300,则取最高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如均小于30,则以最低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乘稀释倍数报告之。

如菌落数有的大于300,有的又小于30,但均不在30~300之间,则应以最接近300或30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如所有稀释度均无菌落生长,则应按小于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报告之。有的规定对上述几种情况计算出的菌落数按估算值报告。

5.不同稀释度的菌落数应与稀释倍数成反比(同一稀释度的二个平板的菌落数应基本接近),即稀释倍数愈高菌落数愈少,稀释倍数愈低菌落数愈多。

如出现逆反现象,则应视为检验中的差错(有的食品有时可能出现逆反现象,如酸性饮料等),不应作为检样计数报告的依据。

6.当平板上有链状菌落生长时,如呈链状生长的菌落之间无任何明显界限,则应作为一个菌落计,如存在有几条不同来源的链,则每条链均应按一个菌落计算。

不要把链上生长的每一个菌落分开计数。如有片状菌落生长,该平板一般不宜采用,如片状菌落不到平板一半,而另一半又分布均匀,则可以半个平板的菌落数乘2代表全平板的菌落数。

7.当计数平板内的菌落数过多(即所有稀释度均大于300时),但分布很均匀,可取平板的一半或1/4计数。再乘以相应稀释倍数作为该平板的菌落数。

8.菌落数的报告,按国家标准方法规定菌落数在1~100时,按实有数字报告,如大于100时,则报告前面两位有效数字,第三位数按四舍五入计算。

固体检样以克(g)为单位报告,液体检样以毫升(ml)为单位报告,表面涂擦则以平方厘米(cm)报告。

H. 微生物检验菌落总数计算方法

7.1
菌落总数的计算方法
7.1.1
若只有一个稀释度平板上的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计算两个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再将平
均值乘以相应稀释倍数,作为每 g(mL)样品中菌落总数结果。
7.1.2
若有两个连续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时,按公式(1)计算:
(1)

式中:
N——样品中菌落数;
∑C——平板(含适宜范围菌落数的平板)菌落数之和;
n1——第一稀释度(低稀释倍数)平板个数;
n2——第二稀释度(高稀释倍数)平板个数;

d——稀释因子(第一稀释度)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上菌落数均大于 300 CFU,则对稀释度最高的平板进行计数,其他平板可
7.1.3
记录为多不可计,结果按平均菌落数乘以最高稀释倍数计算。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均小于 30 CFU,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计
7.1.4
算。
7.1.5
若所有稀释度(包括液体样品原液)平板均无菌落生长,则以小于 1 乘以最低稀释倍数计算。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均不在 30 CFU~300 CFU 之间,
其中一部分小于 30 CFU 或大于 300
7.1.6
CFU 时,则以最接近 30 CFU 或 300 CFU 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计算。
这里有个例子参考一下以上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中的计算方法。

I. 通过菌落数计算样品中的微生物数量的方法

菌落总数的计算方法

若只有一个稀释度平板上的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计算两个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再将平均值乘以相应稀释倍数,作为每g(mL)中菌落总数结果。

若有两个连续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时,按如下公式计算:

N=∑C/(n1+0.1n2)d

式中:

N —样品中菌落数

ΣC —平板(含适宜范围菌落数的平板)菌落数之和

n1 —第一稀释度(低稀释倍数)平板个数

n2 —第二稀释度(高稀释倍数)平板个数

d —稀释因子(第一稀释度)

示例:

稀释度 1:100(第一稀释度) 1:1000(第二稀释度)

菌落数(CFU) 232,244 33,35

上述数据按8.2.2数字修约后,表示为25000或2.5×104。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上菌落数均大于300 CFU,则对稀释度最高的平板进行计数,其他平板可记录为多不可计,结果按平均菌落数乘以最高稀释倍数计算。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均小于30 CFU,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计算。

若所有稀释度(包括液体样品原液)平板均无菌落生长,则以小于1 乘以最低稀释倍数计算。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均不在30 CFU~300 CFU 之间,其中一部分小于30 CFU 或大于300 CFU 时,则以最接近30 CFU 或300 CFU 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计算。

ps 8.2.2大于或等于100 CFU 时,第3 位数字采用“四舍五入”原则修约后,取前2位数字,后面用0 代替位数;也可用10 的指数形式来表示,按“四舍五入”原则修约后,采用两位有效数字。

相关热词:菌落 菌落总数 稀释倍数 平均值 有效数字 稀释因子 连续稀释

..........
相关文章
1.转座后的白斑菌落,PCR目标条带是多大呢(菌落,条带,转座,白斑,引物,病毒,正向引物)
2.有关克隆的一些问题(克隆,酶切,连接酶,平板,菌落,试剂盒,模板)
3.Plaque assay有软件可以计数吗(细菌,菌落计数)
4.重组质粒的连接、转化及筛选(重组质粒,载体,菌落,末端,连接反应,质粒,培养基)
5.慢病毒载体构建,包装,纯化(慢病毒载体,转化子,菌落,重组质粒,平板,培养基,载体)
6.cDNA 文库组标准流程(文库,载体,双链,电转化,菌落,武汉,病毒)
7.分离培养基上菌落的生长现象(菌落,溶血,生长现象,分离培养基,气味,色素)
8.L型细菌的检查(细菌,平板,菌落,型菌,血平板,细胞壁)
9.细菌的氧化酶试验(细菌,氧化酶试验,试剂,阳性,盐酸,菌落)
10.从饮水中分离大肠杆菌(大肠杆菌,饮水,菌落,接种,平板,培养皿)
11.细菌的DNA酶试验(细菌,菌落,平板,寡核苷酸,培养基,琼脂平板)
12.细菌形态观察步骤(形态,细菌,菌落,质地,接种针,光滑)
13.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放线菌,土壤,菌落,培养基,平板,培养皿)
14.从土壤中分离霉菌(霉菌,土壤,菌落,培养皿,培养基,放线菌)
15.研究人员识别出L型细菌的生存方式(细菌,突变,基因,通路,菌落,构架)
16.葡萄菌属的微生物学检验方法与原理(葡萄,检验方法,微生物学,细菌,接种,菌落)
17.致贺菌属的微生物学检验(微生物学,志贺菌属,菌落,凝集试验,血清,阳性)
18.沙门菌的变异性(沙门菌,变异性,变异,抗原,相位,鞭毛)
19.致贺菌属的检验方法及鉴定(检验方法,凝集试验,接种,菌落,选择培养基,志贺菌属)
20.埃希菌的微生物学检验(微生物学,大肠埃希菌,涂片,菌落,生化反应,分离培养)
21.鼠疫耶尔森菌的生物学特征(鼠疫耶尔森菌,生物学,培养基,阴性,菌落,菌膜)
22.鼠疫耶尔森菌的微生物学检验(鼠疫耶尔森菌,微生物学,分离培养,接种,菌落,实验器材)
23.气单胞菌的微生物学检验(微生物学,气单胞菌,接种,菌落,血琼脂平板,涂片)
24.气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菌落,接种,阳性,发酵,涂片)
25.弯曲菌属的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弯曲菌属,抗原,空肠弯曲菌,菌落,鞭毛)

J. 微生物的数量如何计算

现在用的多的就是这几种,楼主挑着看吧

细菌计数1.计数器测定法:
即用血细胞计数器进行计数。取一定体积的样品细胞悬液置于血细胞计数器的计数室内,用显微镜观察计数。由于计数室的容积是一定的(O.1mm3),因而根据计数器刻度内的细菌数,可计算样品中的含菌数。本法简便易行,可立即得出结果。
本法不仅适于细菌计数,也适用于酵母菌及霉菌孢子计数。
2、电子计数器计数法:
电子计数器的工作原理是测定小孔中液体的电阻变化,小孔仅能通过一个细胞,当一个细胞通过这个小孔时,电阻明显增加,形成一个脉冲,自动记录在电子记录装置上。
该法测定结果较准确,但它只识别颗粒大小,而不能区分是否为细菌。因此,要求菌悬液中不含任何碎片。
3、活细胞计数法
常用的有平板菌落计数法,是根据每个活的细菌能长出一个菌落的原理设计的。取一定容量的菌悬液,作一系列的倍比稀释,然后将定量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根据培养出的菌落数,可算出培养物中的活菌数。此法灵敏度高,是一种检测污染活菌数的方法,也是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所采用的方法。使用该法应注意:①一般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过多或过少均不准确;②为了防止菌落蔓延,影响计数,可在培养基中加入O.001%2,3,5一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③本法限用于形成菌落的微生物。
广泛应用于水、牛奶、食物、药品等各种材料的细菌检验,是最常用的活菌计数法。
4、比浊法
比浊法是根据菌悬液的透光量间接地测定细菌的数量。细菌悬浮液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透光度成反比,与光密度成正比,所以,可用光电比色计测定菌液,用光密度(OD值)表示样品菌液浓度。
此法简便快捷,但只能检测含有大量细菌的悬浮液,得出相对的细菌数目,对颜色太深的样品,不能用此法测定。
5、测定细胞重量法
此法分为湿重法和干重法。湿重法系单位体积培养物经离心后将湿菌体进行称重;干重法系单位体积培养物经离心后,以清水洗净放人干燥器加热烘干,使之失去水分然后称重。
此法适于菌体浓度较高的样品,是测定丝状真菌生长量的一种常用方法。
6、测定细胞总氮量或总碳量
氮、碳是细胞的主要成分,含量较稳定,测定氮、碳的含量可以推知细胞的质量。此法适于细胞浓度较高的样品。
7、颜色改变单位法(colour change unit,简称CCU)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很小,用一般的比浊法无法计数的微生物,比如支原体等,因为支原体的液体培养物是完全透明的,呈现为清亮透明红色,因此无法用比浊法来计数,由于支原体固体培养很困难,用cfu法也不容易计数,因此需要用特殊的计数方法,即CCU法。它是以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的代谢活力为指标,来计数微生物的相对含量的,下面以解脲脲原体为例单介绍其操作:,简
(1)取12只无菌试管,每一管装1.8ml解脲脲原体培养基。
(2)在第一管加入0.2ml待测解脲脲原体菌液,充分混匀,从中吸取0.2ml加入第二管,依次类推,10倍梯度稀释,一直到最末一管
(3)于37度培养,以培养基颜色改变的最末一管作为待测菌液的CCU,也就是支原体的最大代谢活力,比如第六管出现颜色改变,他的相对浓度就是10的6次方CCU/ml.
一般来说,比浊法和菌落计数法就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细菌的计数,但是对支原体这样比较特殊的微生物,用CCU法比较合适。

阅读全文

与冰的微生物怎么计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1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7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2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1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