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关生物钟的问题。
生物钟
各种生物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奏性。这种节奏像钟表计时那样周期性地变化,调节着生物生理活动的步伐,又叫生理钟。植物在每年的一定季节开花;海滩动物在潮汐周期的一定时期产卵;昆虫在一定时间羽化等,这些都是通过生物钟的作用。最近发现人体“生物钟”位于视交叉上核的区域。由脑垂体分泌的一种降黑素定时定量地“操纵”着视交叉上核区,这种激素能调拨人体生物钟。视交叉上核区隐藏在脑内深下部,与眼睛相联系。这就是生物钟受明暗周期变化影响而有规律地运行的关键。掌握人体生物钟变化,安排自己的生活节律,提高工作效率,改变时间质量,对每个人都是必要的。生物钟是生物长期进化的产物,生物钟的研究将推动生物、医学、农业、畜牧业等部分的发展。
人体生物钟专题
郭卜乐 中国心理热线http://www.zgxl.net
人体生物钟是一个奇特的生理现象。
我非常赞同生物钟的研究。
人处于一个有节律的环境,为了适应生存,就必须提取一些节律特性,与环境和谐。生物钟的出现是人与环境交互的过程和结果。
从另一个角度,节律性是一切事物的根本属性之一。生命不存在特殊。
生活起居规律,一般来说,就是指能够遵循生物钟规律。
生物钟有很多分类。最主要的就是日钟(对应地球自转),月钟(对应月球这离地球最近的星体的周期运动),年钟等。
我们统计研究的结果,还发现了一些节律。现在用得最多的就是人体三节律,也叫人体生物节律。我曾对之深感兴趣,98年还设计了人体三节律软件。人体三节律具有很强的参考作用,但不必迷信,统计回归的结果必然是很多事件游离在曲线之外。事物发展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简单地依靠某一个层面的认知,比如人体节律等,往往会影响到人对全局的把握。
中考复习紧张 专家提醒考生生物钟不能乱
2005年04月21日15:37:52 新华网 许静
离中考还有两个月,不少考生已逐渐进入临战状态。为争取时间,有的考生拼命熬夜,以至形成习惯,第二天上课就开始犯困;还有的考生一直有夜间用功学习的习惯,夜越深其精力越好。石家庄市第十八中学心理老师李霞提醒考生,毕竟中考在白天举行,考生应让自己的兴奋时间与考试时间吻合。因此,应尽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已经是“夜猫子”的同学应尽快开始调整生物钟以适应考试。考生可以根据中考的科目来安排复习、调整生物钟。
据介绍,人在某时间段内最适合学什么是有规律可循的。考生可以参考下面这个时间表对自己的生物钟进行适当调整。
6时至8时:头脑最清醒,体力也很充沛,是学习的黄金时段,可安排较难掌握的学习内容。
8时至9时:此时人的耐力处于最佳状态,可安排难度大的攻坚内容。
9时至11时:此时短期记忆效果很奇妙,进行突击记忆、学习可事半功倍。
13时至14时:可午休。午饭后人易疲劳,春夏尤其如此。休息调整一下,可养精蓄锐,下午学习的效率会更高。不过,午休时间不宜过长,半小时左右即可,不宜超过一小时。
15时至16时:休息调整后精神状态较好,此时长期记忆效果特棒,可合理安排那些需“永久记忆”的东西。
17时至18时:是进行复杂计算和有难度作业的好时间。
晚饭后:应根据各人情况妥善安排,语、数、外等科目交叉安排,也可难易交替安排,以防在一科上花费过多时间,而产生疲劳且效率不高的问题。
李老师提醒考生,每个人都有自身特点,如何做到遵循规律,更高效地复习,就要求考生首先要了解自己,对自己的生物钟有一个分析。
物钟理论与优生
--------------------------------------------------------------------------------
时间:2003-06-21 10:24:10 来源:优生 优育 优教 阅读2780次
生物钟又叫生物节奏或生物节律。人的生物节奏有很多,截止目前人们已发现的人体生物钟有一百多种。有年节奏周期、月节奏周期、日节奏周期等等。在各节奏周期的不同阶段受孕,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有的优生,有的劣生。美国权威人士曾调查大量学生的智力情况,发现星期天的孩子,也就是在星期天怀孕出生的孩子,平均智力明显低于其他孩子。进一步研究表明,千百年来的生活规律已经使人形成以周为周期的生物节律,在星期天这天的情况总是不同于其它时间,过度的安逸、过量的运动、暴饮暴食及过量的烟酒常发生在这天。使人在这天的生理状况异于平时,从而造成星期天孩子的先天不足。
早在本世纪初,一位德国内科医生威尔赫姆·弗里斯和一位奥地利心理学家赫尔曼·斯瓦波达,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在病人的病症、情绪及行为的起伏中,存在着一个以23天为周期的体力盛衰以及以28天为周期的情绪波动。大约过了20年,奥地利因斯布鲁大学的阿尔弗雷特·泰尔其尔教授,在研究了数百名高中和大学学生的考试成绩后,发现人的智力是以33天为波动周期的。于是,体力、情绪与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节奏便开始被提示了。
自1960年冷泉港国际生物节律座谈会以后,生物节律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正式问世了。
人体的智力周期、体力周期和情绪周期组成了着名的生物三节律,学者们一般用曲线表示他们的周期变化。生物三节律对优生的意义特别重大。在智力体力高潮期受孕所生孩子就聪明健康,否则就低能体弱。
据统计,在男女双方的六条生物曲线中,六条曲线同时处在正半周的机会仅有不到2%,五条曲线同时在正半周的机会也不到十分之一,四条曲线同时在正半周的机会小于四分之一,以生物节律的最高值为正100,最低值为负100计算,男女双方的智力钟均处在正50以上的机会只有约11%,四条曲线处在正50以上的机会只有百分之一点二,六条曲线都在正50以上的机会更是少到千分之一点二。这也是神童所以很少的原因。
有一条或几条生物钟同步的夫妇,出现多数生物钟同时在正半周的机会较多,这时容易生出超常孩子。但多数生物钟同时处在低潮的机会也同样增多,这时怀孕就会生出低能的孩子。
一个家庭有几个孩子,如果其中有一个非常聪明的话,常常会有智能较低的另一个孩子。人们就好说:“心眼都让他(她)一个人长了”。其实这大多是由于父母生物钟同步,怀孕时恰好一个都在高潮期,另一个都在低潮期。
人们常发现私生子比较聪明,其道理也是一样的。两个没有合法夫妻关系的男女,要想到一起幽会并发生性关系,在客观条件上是很困难的,这只有在双方的体力、智力、情绪都较好的时候才可能发生,所生的孩子也自然要聪明一些。
你想要孩子的时候,生物钟处在什么位置?孩子又将会怎样?
人体的生物钟:人的生命过程是复杂的,又是奇妙的,它无时无刻不在演奏着迷人的“生物节律交响乐”。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生物钟。生物钟也叫生物节律、生物韵律,指的是生物体随时间作周期变化的包括生理、行为及形态结构等现象。科学家发现,生物钟是多种多样的。就人体而言,已发现一百多种。生物钟对人健康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整个人类都是按以一昼夜为周期进行作息,人体的生理指标,如体温、血压、脉搏;人的体力、情绪、智力和妇女的月经周期;体内的信号,如脑电波、心电波、经络电位、体电磁场的变化,等等,都会随着昼夜变化作周期性变化。没有人否认这一系列的现象与人的健康毫无关系。科学发现,生物钟紊乱的时候,人类甚至所有生命就容易生病、衰老或死亡。有的人的生物钟几十年都是相对稳定的,他的健康状况是良好的,而生物钟表一旦被打破,较长处于紊乱状态,就产生各种各样的不适或疾病,有的甚至危及生命。据说,欧洲名酒枣威士忌的商标是一长寿老人的头像,这老人活了152岁。当时,英国国王想见这位长寿老人,就请他到皇宫来吃喝玩乐,以示隆重款待,谁知,由于生活规律被突然改变,一周后老人不治死去。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一些健康老人,几十年如一日,终日劳作,越显健康,有一天,由于儿女的孝顺,让他休息“享清福”,结果不是周身不舒服,就是一病不起。有的刚退下来的老人,身体状况反而不如上班的时候,都是与生物钟突然改变有关。我们认为,年轻人要及早认识、发现和掌握自己的生物钟,然后、逐步顺应它,使之发挥良性效果。老年人要对几十年形成的生物钟要保养好,不要轻易改变它,免得引起生物钟紊乱而影响身心健康。孝顺的儿女们,也不要轻易让老人迁就你们的“孝心”。据调查,在一家叫老人保健康复中心里,好几个九旬老人在家的时候身体状况、精神状态都很正常,儿女送他们到中心是让他们得到良好的医疗保障,但结果,这几个老人都是不到半月,“无疾”而终。这与老人的生物钟被改变有无关系,我们无法深究 。不过,我们相信,认识生物钟、掌握生物钟、顺应生物钟对维护和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是有帮助的。
如何调整生物钟?
在冬季,人们的食欲多有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冬季人体需要更多的热量,这是由于人体的“激素钟”在寒冷的气候下,运转有所改变造成的。
科学研究发现,冬天的寒冷影响着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从而促进和加速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以增强机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因此,冬天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对于体质偏弱而无严重疾病的人来说,可以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适当选用一些药食两用的食品,如红枣、芡实、薏苡仁、花生仁、核桃仁、黑芝麻、莲子、山药、扁豆、桂圆、山楂、饴糖等,再配合营养丰富的食品,就可达到御寒进补的目的。
对于肥胖的人来说,冬季是减轻体重、控制肥胖的大好时机。此时,肥胖者晚餐应少吃,并安排得清淡一些。由于晚间人体摄入的营养素易转化成脂肪而储存,同时,晚间活动量小,如果晚餐丰盛则易引起血脂升高,并易沉积于血管壁上,为动脉硬化埋下隐患。
妇女在冬季应增加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摄入,尤其是钙和铁应有充分的供应。老人和儿童及体质虚弱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生理耐寒能力差,寒冷对他们是很大的威胁,尤其需要优质蛋白质。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三者应保持合理的比例,三者应分别占13%-15%、25%-35%、60%-70%为宜。
老人冬季宜常吃粗粮、杂粮和薯类。如玉米、荞麦、燕麦、红薯、马铃薯、羊奶、兔肉、动物肝、动物血、豆腐、芝麻酱、红糖、虾米、虾皮以及带色叶菜都适于冬季进食。
此外,冬季进补御寒,调整饮食的同时,应进行耐寒力锻炼从而增强适应能力。如忽略了人体本身的生理耐寒力,而一味依赖食物御寒,过多地食用高热能高脂肪的食物和酒类等,可造成和加重心血管病。而且,一冬下来,有可能多长出赘肉,会给原来就胖或心血管功能不佳者带来许多不利影响。因此,冬天应坚持适当的体育运动,如太极拳、散步、打球等,这样可促进新陈代谢,加快全身血液循环,增强胃肠道对营养的消化吸收,真正达到食而受益的目的
224》如何调整好生物钟
经过长时间的复习备考,很多考生形成了晚睡的习惯。有些人甚至到了上午10∶00左右还懒洋洋的,兴奋不起来。如果到了高考时还是处于这种生理状态,就很不利,应该注意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
人的生物钟是长时间形成的一种生理反映。要想调整到最佳状态,应该在考前半个月左右就着手进行。高考的第一场考试一般在上午9∶00开始。考生要想保证自己有充足的精力和适度的兴奋状态,就要完全按照高考期间的作息时间安排自己一天的生活,逐步把生物钟调整过来。
第一步是把晚睡的习惯改掉,第二天早上也不能睡懒觉。具体地说就是每天晚上一定要在22∶00以前入睡,第二天早上要在6∶00~6∶30左右起床。起床洗漱完毕后,活动一下身体,看几页复习资料,7∶30左右再吃早餐。这样到9∶00左右整个人已经逐渐进入兴奋状态。为适应考试,考生在9∶00~11∶00之间可以自己找一些卷子试着做一做。这样既能进行一下复习,又能体会适度紧张的感觉。
午饭后,考生也要按高考的需要休息一个小时左右再进行复习。从而使自己在每一场考试的时间里都处于适度的兴奋中。
最规律的生物钟是什么样?
人体内分泌功能的正常,需要一个符合自然规律的生活节奏。我们每天睡眠、工作、吃东西等活动,存在一个二十四小时的循环规律,这就是我们身体内的生物钟(有的科学家称其为“生理钟”)所支配的。
科学家不仅发现了生物钟与太阳光之间发生关系的机理,还通过了解生物钟的结构、机理和调节性能,找出人类调整和适应时差的最佳方案。比如:每天早睡早起。因为早晨7点到8点是肾上腺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间段,因此,上午的工作效率也相对比较高;到了中午,肾上腺激素分泌逐渐减少,尤其是午饭后人就感到疲劳,这时候工作效率明显降低,如能小憩片刻,可以缓解疲劳;到了下午2点至4点肾上腺激素分泌又有一个小高峰,所以下午也是做重要工作的合适时间段;四五点钟,又是一个低谷;晚上12点肾上腺激素分泌降至最低谷,此前最好能上床睡觉。
所以人们应该根据人体的这一生物钟安排作息时间,使生活节奏符合人体的生理自然规律,才可以保持充沛的精力,不容易得病,人也显得较为年轻有朝气,这才是最好的养生方法。当然,长期上夜班者,如医护人员、夜班编辑、出租车司机等,保持常年白天睡觉习惯,只要达到7小时睡眠要求,也可以形成自己的正常生活规律。这就像坐飞机到地球上不同的时区,生物钟不能够即时转变到新的早晚节奏中去,会感到精神不振还伴有失眠等现象一样,当生物钟慢慢地调整至新的早晚节奏,便可以适应下来。失眠也往往是迷失生活规律造成的,所以一般医生不主张使用安眠药,实在睡不着,要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调节。
2. 自然界有哪些生物钟现象
生物钟生命现象中的节律性变化。在生命过程中,从分子、细胞到机体、群体各个层次上都有明显的时间周期现象,其周期从几秒、几天直到几月、几年。广泛存在的节律使生物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
生物节律现象直接和地球、太阳及月球间相对位置的周期变化对应。①日节律。以24小时为周期的节律,通称昼夜节律(如细胞分裂、高等动植物组织中多种成分的浓度、活性的24小时周期涨落、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等)。②潮汐节律。生活在沿海潮线附近的动植物,其活动规律与潮汐时相一致。③月节律。约29.5天为一期,主要反映在动物动情和生殖周期上。④年节律 。动物的冬眠 、夏蛰 、洄游,植物的发芽、开花、结实等现象均有明显的年周期节律。除天体物理因子外,光线、温度、喂食、药物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起调时作用。此外,还有一些生物节律不受外界影响,正常成人心搏每分钟70次 ,酶合成和酶活性的振荡周期为 1到几十分钟,神经电位发放频率则可达101~102赫。通常把生物体内激发生物节律并使之稳定维持的内部定时机制称为生物钟。对生物钟有两种假说:一种认为生物体系根据外界自然周期现象定时,因而产生了与天体物理因子等同步的节律;另一种认为生物钟是先天性和遗传性的,是一种内在的振荡机制。
3. 自然界中的生物钟有哪些
自然界中的生物钟有在南美洲的危地马拉有一种第纳鸟,它每过30分钟就会“叽叽喳喳”地叫上一阵子,而且误差只有15秒,因此那里的居民就用它们的叫声来推算时间,称为“鸟钟”;在非洲的密林里有一种报时虫,它每过一小时就变换一种颜色,在那里生活的家家户户就把这种小虫捉回家,看它变色以推算时间,称为“虫钟”。在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叶子每隔两小时就翻动一次,因此当地居民称其为“活树钟”;在南美洲的阿根廷,有一种野花能报时,每到初夏晚上8点左右便纷纷开放,被称为“花钟”。
生物钟又称生理钟。它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它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通过研究生物钟,目前已产生了时辰生物学、时辰药理学和时辰治疗学等新学科。可见,研究生物钟,在医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对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起着促进作用。
4. 生物钟有哪些动物最少50种
报时虫。
非洲的密林里有一种报时虫,每过一小时就变换一种颜色,于是在那里生活的家家户户就把这种小虫捉回家,看它变色以推算时间。鸟类对灯光和各种各样的化学干预尤其敏感。如果你发现笼子里的鸟儿第二天无精打采,没有精力去吸引异性或者抚养幼鸟,那可能是因为它在夜间暴露在灯光之下,体内的生物钟因此被打乱。发光单细胞藻膝沟藻的发光量有昼夜变化,近午夜时达到高峰。
动物生物钟又称动物生理钟。它是动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动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是由动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科学家在探索动物的秘密中,发现不少动物的习性和生理功能,都受到大自然节律的支配。动物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大自然的光照、气温、湿度、气压、潮汐等各种因素不断影响下,生理上不断调节,逐渐形成了动物的昼夜和季节性的节律
5. 生物钟有哪些
含羞草、驴钟、老鼠、报时虫、鸟类等。
1、含羞草:叶片会在白天张开、到晚上闭合,这是植物内源性昼夜节律性振荡的最早记录。在地球上的大多数生物都具有预测环境中即将发生的事件的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于生物钟。
2、驴钟:在我国黄海的小岛上生活的驴能准确报时,它每隔一小时就“嗷嗷”地叫一次,误差只有3分钟。
3、老鼠:在老鼠的皮肤粘接组织的成纤维细胞里,有大量的生物钟基因存在,因此确定在哺乳动物的皮肤组织里存在生物钟,而且与脑内的生物钟步调一致。
4、报时虫:非洲的密林里有一种报时虫,每过一小时就变换一种颜色,于是在那里生活的家家户户就把这种小虫捉回家,看它变色以推算时间。
5、鸟类:对灯光和各种各样的化学干预尤其敏感。如果你发现笼子里的鸟儿第二天无精打采,没有精力去吸引异性或者抚养幼鸟,那可能是因为它在夜间暴露在灯光之下,体内的生物钟因此被打乱。
6. 大自然的生物钟有哪些
在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叶子每隔两小时就翻动一次,因此当地居民称其为“活树钟”;在南美洲的阿根廷,有一种野花能报时,每到初夏晚上8点左右便纷纷开放,被称为“花钟”。
哺乳动物的皮肤组织里存在生物钟,而且与脑内的生物钟步调一致
牵牛花一定要在清晨开,葫芦和夜来香的花一定要在晚上开,另外还有许多种花也在特定的时间开放。假如我们调查一下各种植物的开花时间,就可能做出一个由花卉指示时间的钟来。
菊花总是秋天开放等等
7. 生物钟有哪些动植物
有生物钟的动植物包括:含羞草、驴钟、老鼠、报时虫、鸟类等。
1、含羞草
含羞草的叶片会在白天张开、到晚上闭合,这是植物内源性昼夜节律性振荡的最早记录。在地球上的大多数生物都具有预测环境中即将发生的事件的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于生物钟。
2、驴钟
在我国黄海的小岛上生活的驴能准确报时,它每隔一小时就会叫一次,误差只有3分钟。
3、老鼠
在老鼠的皮肤粘接组织的成纤维细胞里,有大量的生物钟基因存在,因此确定在哺乳动物的皮肤组织里存在生物钟,而且与脑内的生物钟步调一致。
4、报时虫
非洲的密林里有一种报时虫,每过一小时就变换一种颜色,于是在那里生活的家家户户就把这种小虫捉回家,看它变色以推算时间。
5、鸟类
鸟类对灯光和各种各样的化学干预尤其敏感。如果笼子里的鸟儿第二天无精打采,没有精力去吸引异性或者抚养幼鸟,就是因为体内的生物钟被打乱所导致的。
8. 生物钟有哪些种类
生物钟学(Chronobiology 希腊语:Chronos = 时间;Biology = 生物学)是一门科学,它的任务是研究生物体内与时间有关的周期性现象,或曰这些现象的时间机制。生物节律是凭经验总结得出的,但有其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基础。生物钟学与所谓的生理节律无关。 概述 生物钟学的研究目的,是生物体内生理和行为的时间机制。在这种机制中,生物体内部的时钟系统所产生的节律是主要的。 三大中心问题: 生物节律有哪些类型?它们是怎样影响生物的生理过程的? 节律是内在的吗?如果是,哪里是产生节律的发生器,哪里是起搏点,它们怎么运作? 哪些是外源性的,周期性的因素,即是所谓的时间服务器,它们又是怎样作用于生物时钟的? 生物时间机制对所有的生物都很重要,而且在目前所有被研究的生物里科学家都找到了其时间节律现象。生物体内有很多过程虽然彼此相关,但在时间上都是有所区别的。还有一些过程不但受到内在因素制约,还会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时间上的区别之一就是各种行为各具其规律性——在一个大范围内观察这种规律性,就可以称之为生物节律。周期的长度由毫秒到年不等。细胞分裂,呼吸,心跳和行为只是其中的一些例子。 生物钟学对人的意义在近年来越来越重要,因为我们的生活越来越频繁地逆这种生物钟而行。在医学方面已经确定,服药时间对药效影响甚大。在化疗中,若因就节律给病人服用细胞抑制剂的话,调制药物的浓度就可以比其他给药时间所采用的浓度降低很多。 生物节律的例子 在下面的表格中列举了一些人体生理功能的每日周期性变化。 体温在晚睡醒来之前就已经开始升高。就是说人体已经为快要到来的活动做准备。 就是在黄昏或夜行性的动物,甚至是植物,都存在这种“做准备的”的现象。 植物在日出之前就会激活光合作用相关器官,为光合作用做准备,以最长时间的利用光能。 很多植物在日间某些时候会展开或合上其花朵。还有一些植物,在一段日子里花朵相继开放,只在特定的钟点合成香料和花蜜。虫媒如蜜蜂就在会恰在此时到访。 钟点 (小时) 高潮 2:00 惰性 3:00 出生率 4:00 死亡率 6:00 尿液体积 9:00 睾酮生成 11:00 尿液的酸性 12:00 血蛋白 13:00 健康,体温 14:00 心跳,麻木状态 16:00 体重 18:00 血压 19:00 牙疼 22:00 白细胞 24:00 外科手术死亡率 生物节律的种类 根据周期长度,将生物节律分为四种: 超昼夜的(亚日的)节律(Infradian Rhythmus),该词源于拉丁语:“infra”为“底下”,“dies”为“日”,亦即周期比一天长的节律。 例如鸟类的迁徙;季节性的(大概 365.25天长)冬眠;还有与退涨潮相关的半月周期,如在满月、新月出现大潮,而半月时出现小潮(大概 14.25 天),银汉鱼只在涨潮时在岸上产卵;或者太阴日节律的,以28.5为周期(矶沙蚕属)。 近潮汐节律(Circatidal Rhythmus),跟随12.5小时的潮汐节律。一些海岸线的动物有这种节律,例如水生的蟹类动物涨潮时才会活动,而生长在岸上的蟹则会在退潮时觅食。 次昼夜(超日)的节律(Ultradian Rhythmus)源于拉丁语的“ultra”(超)和“dies”(天、日),其频率超过日频率,就是说一天出现两次以上(严格来说是整数次,这是与近潮汐节律的区别)。这些短于24小时的节律的例子有蝙蝠的捕食周期、成人90分钟睡眠循环、垂体的间歇性荷尔蒙分泌等。 近昼夜节律(Circadiane Rhythmus)来自拉丁语“circa”(大约)和“dies”,为接近24小时长的节律,如人类睡眠和苏醒、植物的叶运动等。 研究得最彻底的是近昼夜节律,当然有历史的原因——近昼夜节律比周年节律更明显,但更重要的是近昼夜节律对人类来说更有现实意义。以下讲解若无特别说明,都是指近昼夜节律。 生物钟的位置 首先说明:生物体内并没有日常意义的“时钟”,它不会告诉生物体钟点日期。生物钟在哪里?是怎样的?这些问题都是因物种而异的。因为很多节律与光有关,所以人们可以优先在与光感受器相联系的器官中寻找生物钟的位置。
9. 自然界有哪些生物钟
在南美洲的危地马拉有一种第纳鸟,它每过30分钟就会“叽叽喳喳”地叫上一阵子,而且误差只有15秒,因此那里的居民就用它们的叫声来推算时间,称为“鸟钟”;在非洲的密林里有一种报时虫,它每过一小时就变换一种颜色,在那里生活的家家户户就把这种小虫捉回家,看它变色以推算时间,称为“虫钟”。
在植物中也有类似的例子。在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叶子每隔两小时就翻动一次,因此当地居民称其为“活树钟”;在南美洲的阿根廷,有一种野花能报时,每到初夏晚上8点左右便纷纷开放,被称为“花钟”。
不仅如此,微小的细菌也知道时间。据美国最新的《自然》杂志介绍,某些单细胞生物体内不仅存在生物钟,而且这些生物钟十分精确。
生物钟又称生理钟。它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它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通过研究生物钟,目前已产生了时辰生物学、时辰药理学和时辰治疗学等新学科。可见,研究生物钟,在医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对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起着促进作用。
人体随时间节律有时、日、周、月、年等不同的周期性节律。例如人体的体温在24小时内并不完全一样,早上4时最低,18时最高,但相差在1℃以内。人体的正常的生理节律发生改变,往往是疾病的先兆或危险信号,矫正节律可以防治某些疾病。许多学者的研究指出,按照人的心理、智力和体力活动的生物节律,来安排一天、一周、一月、一年的作息制度,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成绩,减轻疲劳,预防疾病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所谓智力生物节律,就是人一天中有时记忆力好,有时则差,有一定的规律,如有的人早上5—9时记忆力好,而另一些人则是晚上记忆力好等等)。反之假如突然不按体内的生物钟的节律安排作息,人就会在身体上感到疲劳、在精神上感到不舒适等。
10. 什么是生物钟
生物钟指能够在生命体内控制时间、空间发生发展的质和量,又称生理钟。生物钟是包括各种生物体,如人类、动物和各种植物,进行生命活动的一种内在的节律性,是由生物体内的一种时间结构顺序所决定的,常见的生物钟有呼吸节律或者睡眠节律等。长期的违背节律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
生物钟指能够在生命体内控制时间、空间发生发展的质和量,又称生理钟。生物钟是包括各种生物体,如人类、动物和各种植物,进行生命活动的一种内在的节律性,是由生物体内的一种时间结构顺序所决定的,常见的生物钟有呼吸节律或者睡眠节律等。长期的违背节律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