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新网和政8月5日电:在古脊椎动物化石领域占据六项世界之最,中国西部甘肃省和政地区已在古生物化石领域
A、大象,具有严格的等级,因此具有社会行为,A正确;
BCD、草鱼、家鸽、青蛙,都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等级,因此不具有社会行为,BCD不正确.
故选:A.
㈡ 中国的古生物化石群请问中国有哪些古生物
澄江生物群1984年发现于云南省澄江县城东南帽天山早寒武世早期地层的动物群.以多门类海生软躯体和保存有软体部分的古无脊椎动物化石为代表.
八郎寒武纪古生物化石群
位于贵州省剑河县东南部、黔东南州中部,距省城贵阳294公里,距州府凯里98公里,剑河县的西北部,距新县城3公里.
关岭动物群:
山旺化石因产自临朐县的山旺村而得名,形成于距今1800万年前,地质历史上的中新世.
关岭动物群位于贵州西南部关岭县新铺乡一带,紧邻世界第三大瀑布黄果树瀑布风景区.动物群产于晚三叠纪地层中,距今约2.2亿年,主要包括海生爬行动物、海百合、鱼类、菊石、双壳类和牙形石等.
热河生物群(Jehol Biota)是生活在中生代晚期,分布于中国北方、蒙古、西伯利亚、以及朝鲜和日本等东亚地区一个繁盛的生物群.这一生物群初始以“戴氏狼鳍鱼—东方叶肢介—三尾拟蜉蝣”为代表.
山旺生物群
山旺生物化石是指产出在中国山东省临朐县山旺村硅藻土地层中的中新世化石.山旺古生物化石形成于1800万年前,是世界罕见的在中新世保存完整、门类齐全、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地层古生物化石遗迹.这个跨度较大:
和政动物群:
和政动物群可以分为三个不同时代的动物群:①铲齿象动物群(距今约1500万~1200万年);②三趾马动物群(距今约1000万~700万年);③真马动物群(距今约200万年).
在距今2400万年—520万年的中新世纪,位于中国中部的和政地区曾是亚热带、暖温带气候环境,
㈢ 甘肃不起眼的小县城和政,有啥让人值得一去的景点呢
和政,“古动物化石之乡”,是甘肃临夏的一个小县城。古称宁河,在汉代以前,和政是西羌之地,汉属陇西郡大夏县。北魏属河州大夏县。唐宝应元年,河州(今临夏)被吐蕃占据,和政为吐蕃所辖。
和政羊的发现,表明麝牛这类动物的起源地应该是在亚洲,后来才通过白令陆桥迁徙至北美的。 虽然不知道这种牛科动物为何取名为“羊”(和政二字很好理解),但不少人见到其化石和复原的样子,都误认为是羊。我第一次听闻“和政羊”,也以为它是羊。
㈣ 甘肃和政羊头化石值钱吗 还有陆龟化石 这个都值钱吗 大概什么价值 谢谢~~
和政羊占据六项世界之最,是世界化石中的奇葩,可以说是无价的了吧。还有陆龟化石,这些都是保存相当完整的,它的价值事不能用钱衡量的!
㈤ 和政化石创造了哪六项世界之最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角的甘肃和政地区,包括广河县、和政县、东乡县和临夏部分地区,方圆约400平方千米,该地是我国乃至整个欧亚大陆晚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最为丰富的地区。经考察,该地拥有新生代晚期的三个不同哺乳动物群,它们分别埋藏于不同的沉积层:最下部河湖相沉积中,埋藏着1300万年前的铲齿象动物群;中部以红土为主,埋藏着约1000万年前的三趾马动物群;上部则为黄土堆积,埋藏着200万年前的真马动物群。
1998年,中国科学院院士邱占祥等受和政县有关部门邀请对和政古生物化石标本进行全面、系统的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和政化石占据了六项世界之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和政羊;世界上最丰富的铲齿象化石;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马动物群化石产地;世界上最早的披毛犀化石;世界上最大的真马——埃氏马;世界上最大的鬣狗——世鬣狗。
图2-7 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摄影/赵洪山)
和政县于2003年和2006年先后完成了古动物化石博物馆一期和二期工程,两期工程已建成和投入使用(图2-7)。目前,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收藏有30000多件古动物化石标本,这些化石标本分属3纲、8目、150个属种。2009年,和政古动物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申报成功。
和政丰富的古动物化石及其地质遗迹对探讨和研究和政地区晚新生代的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环境和古动物群演化变迁,以及青藏高原的隆升历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内外专家称,和政化石是见证新生代哺乳动物演化的“东方瑰宝”。
㈥ 和政县的特色有哪
和政县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南部,东径103°5′—103°30′北纬35°7′—35°32′,东西宽37.5公里,南北长46公里,总面积960平方公里,正好是祖国版图的万分之一。县城距省城兰州12O公里,国道G213线贯穿于东西22公里,省道蒿临公路跨南北26公里。宁河之旅】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据考古学家考证,在距今2400万年——520万年的晚中新世时,这里湖泊星罗棋布,河流蜿蜒纵横,大地上草木茂盛,是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一.已发现的化石种类及价值 迄今为止,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存放的古动物化石有近万件。我国目前最有权威的着名古哺乳动物学家邱占祥院士等一批文物专家,对馆藏化石标本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鉴定:这批馆藏化石分属新生代晚期的4个不同哺乳动物群,分别埋藏于和政地区四种岩性不同的地质层中:底部红色砂砾岩中埋藏着距今3000万年的巨犀动物群;下部河湖相地层中,埋藏着距今1300万年前的铲齿象动物群;中部以红土为主,埋藏着距今1000万年左右的三趾马动物群;上部的黄土堆积中埋藏着200万年前的真马动物群。占据了六项世界之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和政羊;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马化石产地;世界上最丰富的铲齿象化石——铲齿象头骨个体发育系列史;世界上最早的披毛犀头骨化石;世界上最大的真马——埃氏马;世界上最大的鬣狗——巨鬣狗。其中一级品50多件,二级品180多件,三级品350多件,同时专家确认:“和政发掘的化石,是举世罕见的铲齿象和三趾马动物群化石,其数量远远大于整个欧亚大陆已知同时代的任何一个地点的采集数量,在全世界是少有的”,具有极高的科研、珍藏和展览价值。1.科研价值 生活在1300万年——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一直深受中外地质古生物学家的密切关注。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科学院、省博物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等许多科研单位,以及美国、日本、瑞士等国的学者多次来临夏考察,进行地质古生物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积极成果。确认我县收藏的这批种类繁多、保存完好的化石标本,将对临夏地区晚第三纪时的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环境和古动物群演化变迁,以及青藏高原的隆升历史提供了重要的新信息。“我们认为和政征集的6000多件古动物化石标本,其中不乏极其珍贵、有极高科学研究价值的标本,有些标本不仅在国内可称为精品,而且在国际上也属不可多得的典型化石,有重大的学术意义”。(邱占祥)2.珍藏价值 古化石是不可再生资源。本世纪20年代在内蒙古通古尔发现的铲齿象化石和陕西保德发现的三趾马动物群,在世界古生物学界享有盛名。而这些化石绝大多数现存放在国外博物馆中,这对我国开展地质古生物研究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和政县馆藏的“这批化石标本在品种、数量和质量上都可以和上述经典地区的化石相媲美,从而填补了我国古哺乳动物化石收藏中的一个重要空白区。3.展览价值 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存放的这批化石标本均为已灭绝动物的化石,其中绝大多数标本是头骨和牙床,特别是象等大型动物和长颈鹿、犀牛等中型动物的骨骼化石形态特异,除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外,对广大青少年和广大群众也具有较强的直观科普教育,是认识甘肃史前生物与环境的生动历史教材。二.馆藏化石的特征及意义 和政古动物化石数量之大,世界罕见。其中三趾马化石储量及已采集的头骨化石标本数量为欧亚大陆之首,超过了世界最着名的希腊三趾马动物群产地皮克米和萨拉摩斯;铲齿象动物群化石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欧亚大陆上也是最丰富的,其数量也超过了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和北京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馆藏;库班猪化石也是世界上最好的一批标本。这批化石形成于青藏高原隆升关键的晚新生代,是生物进化的实证,在我国是绝无仅有的,具有极高的科研、珍藏、展览价值。有些标本不仅在国内可称为精品,而且在国际上也属不可多得的典型化石,有重大的学术意义。这批化石标本在品种、数量和质量上都可以和上述经典地区的化石相媲美。在馆藏化石中,相当完整、比较完整的标本中,完整率达97.3%,它们全系已灭绝动物遗存。和政地区的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是完全清晰的,根据目前掌握的材料来判断,和政地区有可能包含多个动物群的层位,甚至有比三趾马动物群更早的层位。和政地区富含化石地层的岩性与其他地区也不尽相同,是一种很接近黄土的土状堆积,这些都表明在晚中新世时和政地区的古地貌和古气候条件已经和黄河中下游有所区别,而青藏高原的隆升对我国地貌和气候的改造,以至对全球气候格局的影响一直是我国科学家探索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如此丰富的古动物化石,特别是如此大量的三趾马动物群化石,使我们有可能对晚新近纪的哺乳动物群的演变进行比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这些富含哺乳动物化石的连续剖面是反映青藏高原隆升历史的不可多得的证据,他的潜在的尚待发掘的价值绝不逊色于闻名与世的珠峰南坡的西瓦利克,具有世界意义。和政化石被誉为古动物学界的“东方瑰宝”、“高原史书”。它的出土与发现,掀起了青藏高原隆升变迁的神秘面纱,打开了人类窥视黄河古老文明的窗口,引起了国内外古动物学界的广泛关注。三.文物保护开发和政古动物化石是祖国不可再生的重要自然遗产,为了开发保护好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历届临夏州委、州政府及和政县委、县政府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从发现到保护、征集,经 历了从不知到认知,到完全认识其独特价值的艰难过程。在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关心支持下,2003年9月,投资1525万元,占地19.2亩,建筑面积3850平方米的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正式竣工开馆。为了进一步促进和政古动物化石的综合保护和持续开发,作到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有效结合, 2005年8月5日,占地44亩,总投资3000万元的博物馆二期馆又开工建设, 2006年8月7日,博物馆二期馆正式竣工并开馆。馆内共展出四大动物群不同时期代表性的180多件精品古动物化石和动物骨架15具,并穿插绘制达800平方米各种不同动物生活场景大型背景画。营造古动物生活的实景,通过瀑布、小桥、流水、巨型山体、机械动物、动物雕塑、空间成像等现代化的声、光、电展示方式,真实地再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古动物生活的原始生态环境。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专业博物馆,一、二期馆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为举办风格独特的科学展览,接纳国内外专业研究人员,进行专业文化交流和青少年及广大游客科普方面提供了便利,为古城宁河架起了一座连接五湖四海的桥梁。化石博物馆是世人了解古动物的窗口,每个热爱大自然的人来到这里,都将经历一次心灵上的极大震撼。[编辑本段]国家级AAAA森林公园松鸣岩国家级AAAA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松鸣岩,位于和政县吊滩乡小峡之中,距兰州市145公里、临夏市55公里,顶峰海拔2730米。景区面积33平方公里,由南无台、西方顶、玉皇峰、鸡冠山四峰组成。因其突兀挺拔,状似笔架,又名"笔架山"。这里青峰接云、古松参天,四季云雾缭绕、终年流水潺潺。每当山风劲吹,松鸣如涛、震荡峡谷,故名"松鸣岩"。古有"须弥翠色"之景名,园内有乔木、灌木200余种,野生花木174种,有野生药材205种,有一定经济和观赏价值的野生果品类数10种。丰富的植物资源使景区四季变化鲜明,景观丰富多变,又有"绿色植物王国"之美称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的松鸣岩佛寺,镶嵌于悬崖绝壁,掩映在万绿丛中,气势雄伟,险要壮观,悠悠数百载香火不断,一年一度的松鸣岩花儿会更是盛况空前。其主要景点有:独松迎客、幽寺钟声、拜殿秀色、大殿雄姿、悬泉飞瀑、天桥、一线天、同心松等。详情请点击 http://www.hezhengtour.com。
㈦ 和政羊古生物化石距今多少年
在距今2400万年—520万年的中新世纪,位于中国中部的和政地区曾是亚热带、暖温带气候环境,是远古时代各种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和政地区产出的古动物化石主要包括晚渐新世的巨犀动物群、中中新世的铲齿象动物群、晚中新世的三趾马动物群和早更新世的真马动物群,尤其以三趾马动物群最为丰富,超过了欧洲最着名的位于希腊的皮克米和萨摩斯地点。
巨犀
㈧ 临夏和政什么最有名
临夏和政凉皮子,古生物化石博物馆,锅盔,松鸣岩,太子山,花儿,啤特果,甜麦子,糖瓜,乔粉。
㈨ 我国有哪些重要的古生物化石产地
依据主要古生物化石产地的化石种属、地理分布特征,结合各地古生物化石保护和开发利用现状,以省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可将全国划分为东北、华北、西北、西南、中南、华南六大古生物化石片区。
东北片区主要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辽宁省、黑龙江省。主要化石产地有辽宁北票热河生物群产地、黑龙江嘉荫恐龙化石产地、内蒙古二连浩特恐龙化石产地、内蒙古巴彦淖尔恐龙化石产地、黑龙江鸡西龙爪沟地层古生物产地和青冈更新世晚期哺乳动物化石产地。
华北片区主要包括山东、河北、北京、山西、河南5省(直辖市)。主要化石产地有山东山旺中新世化石群产地,莱阳青岛龙动物群产地,诸城山东龙动物群及足迹化石产地,大汶口寒武纪三叶虫化石产地,河北泥河湾新生代生物群产地,丰宁热河生物群产地,北京延庆硅化木化石及恐龙足迹产地,山西天镇白垩纪恐龙化石产地,武乡和榆社早中三叠世肯氏兽动物群产地,河南汝阳、栾川白垩纪恐龙化石产地和河南南阳西峡恐龙蛋化石产地。
西北片区主要包括新疆、甘肃、宁夏3省(自治区)。主要化石产地有新疆五彩湾侏罗纪硅化木化石及恐龙产地,新疆阜康黄山街三叠纪水龙兽动物群化石产地、柯坪早古生代脊椎动物化石产地,甘肃刘家峡白垩纪恐龙足印产地、和政新近纪脊椎动物群化石产地、肃北早白垩世动物群化石产地,宁夏灵武白垩纪恐龙化石产地、中宁石峡沟泥盆纪脊椎动物群化石产地和同心古近纪脊椎动物群化石产地。
西南片区主要包括云南、贵州、四川3省。主要化石产地有云南澄江动物群化石产地、禄丰恐龙化石产地、曲靖翠峰山古生代鱼类化石产地,贵州关岭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群产地、兴义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群产地、瓮安生物群产地,四川安县晚三叠世生物礁产地和自贡大山铺侏罗纪恐龙化石产地。
中南片区主要包括湖北、湖南、安徽、浙江4省。主要化石产地有湖北郧县恐龙蛋化石产地、松滋古近纪鱼类化石产地,湖南长沙跳马涧中泥盆世鱼类化石产地,安徽淮南生物群产地和浙江新昌白垩纪硅化木产地等。
华南片区主要包括广东、广西2省(自治区)。主要化石产地有广东河源白垩纪恐龙蛋化石产地、南雄恐龙及恐龙蛋化石产地,广西横县六景泥盆纪古生物化石产地、广西扶绥县岜盆恐龙化石产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片区的划分只是参考了现有的地理区域划分及化石群分布特点,而并非全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区划方案。
㈩ 我国有哪些以古生物化石为主题的国家地质公园
国家地质公园既具有地质科学研究意义,又具有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它以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既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旅游、度假休闲、保健疗养、文化娱乐的场所,又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截至2011年底,我国已经分6批评选命名国家级地质公园218家,其中涉及古生物化石的有25家。它们分布在15个省份。
第一批共11家,其中与古生物化石相关的有2家,分别是云南澄江动物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和四川自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第二批共33家,其中与古生物化石相关的有5家,分别是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黑龙江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四川安县生物礁一岩溶国家地质公园和北京延庆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
第三批共41家,其中与古生物化石相关的有7家,分别是辽宁朝阳古生物化石国家地质公园、河南西峡伏牛山国家地质公园、贵州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浙江新昌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云南禄丰恐龙国家地质公园、贵州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和新疆奇台硅化木-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第四批共53家,其中与古生物化石相关的有2家,分别是四川射洪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和湖北郧县恐龙蛋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
第五批共44家,其中与古生物化石相关的有5家,分别是山东诸城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内蒙古二连浩特国家地质公园、宁夏灵武国家地质公园、甘肃和政古生物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和重庆綦江木化石-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第六批共36家,其中与古生物化石相关的有4家,分别是云南罗平生物群国家地质公园、山东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内蒙古巴彦淖尔国家地质公园和河南汝阳恐龙国家地质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