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初二生物实验有那些
上册:观察蚯蚓P9
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P31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P50
蚂蚁的通讯P56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P68
下册:鸡卵的结构P18
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P41
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P44
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P63
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P104
② 八年级生物人教版上册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分别有哪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实际上也有一定的区分,比如演示时间向小鼠跑迷宫,这个也可以作为学生实验要看实验的难度。
③ 初中生物实验有哪些
实验室里有:
观察洋葱上表皮细胞和动物的口腔上皮细胞(用显微镜)
观察鱼的尾鳍(用显微镜)
观察血细胞(用显微镜)
实验室外:
观察鼠妇生活习性
观察蚯蚓的爬行
观察一些动物的应激性(如:草履虫)
心脏工作原理(灌水试验)
观察洋葱上表皮细胞
目的:说明植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
材料:显微镜、洋葱、镊子、滴管、水、载玻片、针、盖被片、吸水纸、纱布。
方法:
(1)用纱布将载玻片、盖玻片擦干净。
(2)用液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3)用镊子在洋葱鳞片叶上撕下一小片表皮。
(4)将撕下的表皮放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针将其展开。
(5)用镊子夹住盖玻片,先将一边接触载玻片的水滴边经再慢慢把盖玻片放平,制成临时切片。
(6)将临时切片放到显微镜上,调整显微镜与临时切片位置,调好后组织学生顺序观察。
注意:
(1)要尽力选薄一些的洋葱表皮,制成临时切片。
(2)为了看得清楚,可用红墨水染色。方法是将一滴红墨水滴到盖玻片的边上。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水。红墨水就被吸了过去,表皮就被染色了。
(3)由于洋葱表皮临时切片,要在课前制成,故要经常补充水分,保持盖玻片下面有足够的水分。
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
1.在鱼尾鳍的哪一处最容易找到毛细管?说出识别毛细管的标志.
尾尖端部分最容易找到毛细管.
识别毛细管的标志:(由鱼身体一侧流向另一侧)管径极窄,只能容红细胞单行通过.
2.毛细管的管壁最薄,这样的结构有什么意义?
有助于血液和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与物质的交换
下面是实验
观察鱼尾鳍的血液流动
预习与辅导
心脏收缩时血液在血管中定向流动,从动脉流向毛细血管,再由毛细血管流向静脉。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用蛙蹼、蛙肠系膜也可以)内血液的流动方向和速度。
根据血管壁的厚薄,血管的粗细和血液流动的方向、速度,可以在纵横交错的血管中识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识别的方法可参考下表:
实验报告
目的要求
初步学会观察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现象。
材料用具
活小鱼、蛙蹼或蛙的肠系膜、脱指棉、纱布、培养皿、显微镜、烧杯、清水。
方法步骤
1.用湿脱脂棉将小鱼包住,只露出尾鳍。
2.将包好的小鱼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展,贴在培养皿底部。
3.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低倍镜观察尾鳍的血管和在血管内血液的流动。
4.识别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
做此实验教师要提醒学生,将脱脂棉浸湿,并在靠近鳃部的脱脂棉上滴水,保持湿润,以维持小鱼的呼吸作用。小鱼能正常呼吸,就能更好的观察血液的流动,同时一个班做实验以后,将小鱼放入水中,还可继续使用。如用蛙蹼做实验材料,要将蛙全身和三肢包紧,只留一个肢的蹼即可,防止蛙在玻璃片上活动。无论是小鱼尾鳍还是蛙蹼都必须平展在视野之内。
④ 中考生物实验有几个
中考生物实验一般只有一个,
即显微镜的操作。
其他实验可操作性太小,
一般只考显微镜操作。
因地区不同,
所以只供参考。
⑤ 初中生物化学实验有哪些
1、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热,有白雾生成。
2、铁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3、钾在纯氧中燃烧,有浅紫色火焰,产生黄色固体。
4、镁在氮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热,产生淡黄色固体。
5、氢气在溴蒸汽中点燃,放出热量,红棕色逐渐褪去,产生白雾。
6、镁与氯化铵的反应。氯化铵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溶液显酸性。当加入镁粉之后,镁与溶液中的氢离子反应,放出氢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铵根离子的水解产物——氨水,受热之后,则发生分解。故此反应可以得到两种气体。
7、铜与氧气的反应
铜是不太活泼的重金属,在常温下不与干燥空气中的氧气化合,加热时能产生黑色的氧化铜,如果继续在很高温度下燃烧,就生成红色的Cu₂O:
的时候,还没有物理和化学。那时候,生物做过 “淀粉遇碘变蓝”,还有就是 在显微镜下观察青菜叶表皮细胞 、(这个实验初二的时候要考试的)。
初二的时候,物理实验做得比较多,首先是 光学方面的,“凸透镜成像”,然后动力学里面会遇到许多用小车、砝码等做实验的,还有就是 物体的属性,会用到托盘天平等。
初三的时候,物理方面主要是攻下 电学。会有许多电路图,还有会做关于电的实验。 还有之前的杠杆平衡条件,我们也是做的实验的、 化学方面做的实验比较多。包括了 碳酸氢铵加热分解,关于氧气的制取及氧气与其他物体反映。之后还有二氧化碳、主要学习 置换、分解、化合、复分解(其中包括重要的酸碱中和)、四大反应。在学到酸、碱、盐 一章中反应很多,因此做的实验也很多。
值得一提、我期末的时候。生物是在初二考的、考的是 显微镜下观察植物叶表皮细胞。物理是初三考的、考的是测电阻大小。化学也是初三考的、考的是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及其性质。
⑥ 初中生物重点的六个实验
第一,是洋葱表皮细胞。
第二是制作口腔上皮细胞。
第三个是观察大豆或玉米种子的结构。
第四观察叶片的结构。
第五个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第六就是测量食物中的能量
⑦ 初中生物新课标规定的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有多少
七年级(下)
探究活动51个(包括"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探究"、"模拟探究"、"进一步探究"、"实验"、"演示实验"、"调查"、"设计"、"拟定计划"、课外实践"、"等、"技能训练"等)。
其中:演示实验两个;分组实验四个
八年级(下)
探究活动26个(包括“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探究”、“模拟探究”、“调查”、“设计“技能训练”、“课外实践”等,共有探究4个)
其中: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没有。只有合作式探究。
⑧ 初中生物实验有哪些
学生实验有: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观察草履虫;观察种子的结构;观察叶片的结构;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测测量胸围差;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膝跳反射;饲养和观察蚯蚓等12个实验。
演示实验有;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发生了能量变化;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放出了二氧化碳;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吸收氧;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胆汁对食物的消化作用;呼吸运动与膈的运动关系;发酵现象。共6 个演示实验。
⑨ 请问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课本上所有生物实验最好给我个链接谢啦
http://wenku..com/link?url=cWOfxppNvmAp_nTZulFKDacBgTZ4W1pezoM4OUZEyi_VldXz--dK26pP87PtUG1msYc_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陆地生活的动物——蚯蚓
广州市天华中学
朱海敏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为第五单元的第一章中第二节的第二课时,学生在第一课时已了解陆地生活的
动物在运动、呼吸和对刺激的反应等方面适应陆地环境的特点,因此本节课的设计目的主要
是为学生创建开放式的学习平台,对典型的陆地动物——蚯蚓进行实验探究、观察、讨论、
交流、总结和归纳,进一步深化理解陆地生活的动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
观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二、教学对象分析
随着教材的改革,初二年级的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学习已有初步的认识,因此对于《蚯蚓》
这节课,
重点内容已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蚯蚓适应陆地环境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
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但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往往
对蚯蚓缺少亲切感,女孩子还会有恐惧心理,而这种心理必然会影响学习。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
1
)通过饲养和观察蚯蚓,阐明蚯蚓适应土壤生活的特点。
(
2
)说出蚯蚓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及其对自然界的意义。
(
3
)通过简介水蛭和沙蚕,学会总结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
、能力目标
(
1
)培养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
2
)通过讨论、交流和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相互协助的能力。
(
3
)培养学生判断、总结和概括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爱心,树立“动物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
1
、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蚯蚓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2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和通过比较、判断、实验、观察、归纳等活动来获取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策略
实验、竞赛游戏
六、教学媒体
PowerPoint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引导
学生探究
预期目的
一、引入
提问学生:上课前我们先
做个小调查,哪些同学害怕蚯
蚓?与学生分享感受,了解学
生对蚯蚓的初步认知,给予正
面引导,
减轻学生的恐惧心理。
个别学生举手,
坦
白说出
害怕的原
因。
情感交流,
渲染
亲切的课堂气氛,
减轻学生对蚯蚓的
恐惧心理。
2
二、
蚯蚓与人类
的关系
把蚯蚓与兔子、小猫作比
较,展示蚯蚓与人类关系的图
片,使学生抛开“以貌取动物
“的错误观点,正确引导出蚯
蚓的作用,让学生明白蚯蚓跟
兔子、小猫一样的“可爱”
。
思考、发言
树立“动物是
我
们
最
亲
密
的
朋
友”的观念。
三、
蚯蚓的饲养
检
查
学
生
饲
养
蚯
蚓
的
情
况。引导学生说出蚯蚓的生活
环境和生活习性。
介
绍
交
流
饲
养
蚯蚓的心得。
培养学生的爱心
四、实验——
蚯蚓的观察
1
、说明实验目的、实验材料、
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
2
、巡视、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3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后交流,
用表格总结出蚯蚓的形态
特点、运动特点和学生的
“新发现”
,引出体节、环
带、刚毛等概念,并解释蚯
蚓相关的生活习性。
1
、小组讨论,合作
制定实验方案,
进行
实验观察,
完成黑板
的表格。
2
、介绍自己的实验
探究结果。
3
、提出问题,师生
共同交流。
通过实验,锻炼学
生观察和探究的能
力,
培养创新精神。
五、竞赛游戏
投影,指导学生进行大组
比赛,巩固蚯蚓的形态结构和
功能特点的知识。
根
据
投
影
展
出
的有关蚯蚓的特征,
判
断分析
正确的和
错误的选项,
以
4
个
大
组为单
位进行比
赛。
活跃气氛,提
高学习积极性,学
会相互协助。
六、
环节动物的
主要特征
展示蚯蚓、沙蚕、水蛭的
图片,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归
纳出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对
三
种
动
物
进
行比较分析,
小组讨
论,
总结环节动物的
主要特征。
培养学生的总
结能力和概括能力
及通过比较、
判断、
归纳等活动来获取
知识的能力。
七、总结
通过层层的设问引起学生
反思: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内
容。
思考问题
自我检查
抛开陈叙式的
小结,利用设问有
趣更有效。
八、教学反思
1
、关注学生心理,促进师生交流
互动的课堂不仅仅表现在一问一答,它更需要师生的情感交流。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
应更多地从学生角度出发,而学生的心理因素更是不可忽略。例如,对于学生不喜欢或害怕
蚯蚓的心理,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处理。首先在课前,男女生搭配组成观察小组,让学生自
己制作观虫器,并合作饲养蚯蚓。这样,既可帮助学生深刻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又可培养
学生的爱心。一定时间的近距离接触,可以帮助减少恐惧感。另外,我摒弃了传统的复习引
入,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一个普通的小调查,再一次关心学生的心理状况。
“上课前我们先
做个小调查,有哪些同学害怕蚯蚓呢?”对于我的亲切问话,学生非常乐意地与我分享他们
的情感,课堂气氛一下子就变得格外的亲近、活跃,为整节课奠定了情感基调。从谈话中可
以了解学生对蚯蚓的初步认知,然后给予正面引导,让学生正确了解蚯蚓在人类生活中所起
的作用,建立亲切感,减少学生恐惧的心理障碍,有利于以后学习的开展。还有,在实验过
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对于不敢做实验的学生,要亲力亲为,师生一起探究,使学生产
3
生安全感,同时要显出实验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实验中忘记恐惧。
2
、为学生创建开放式的学习平台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实验前的指导中,我并没有一步一步地教学生如何进
行实验,只简单说明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当
然,为了照顾不同水平的学生,为了使学生能达到实验的目的,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表格,
以填空为主,还添加了“新发现”一栏,以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另外,我对实验的材料也
进行了一些补充,例如低浓度的酒精。很多学生都利用了酒精来观察蚯蚓对刺激的反应,有
趣的实验结果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更感兴趣地探究。但时间有限,有些学生往往
因为沉迷观察某一现象而没有完成实验内容,这无疑对教学的内容会有影响,但我并没有责
备学生,反而赞扬他们的科学态度。这些学生往往能从实验中发现许多问题,例如:在蚯蚓
附近滴一滴酒精,蚯蚓马上朝相反方向蠕动,为什么呢?蚯蚓有嗅觉吗?与学生一起探讨他
们的“新发现”
,比单纯学习一些理论知识更显得有价值。正如爱因斯坦所说:
“提出一个问
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
探究实验的目的并不在于得到全班同学统一的结果,
而重在使学
生真正参与探究过程,在实践中获得具体的经验体会,让学生懂得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严
谨的科学态度,让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发挥,这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
3
、重视学生的交流和总结
实验的交流和总结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在巡视实验的时候,学
生往往会提出许多问题。如果此时教师一一作答了,那么从某个程度上,其实已经剥削了学
生探究的机会,更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教师可用引导性的语言或创设问题情景来引
导学生合作探讨和交流。实验后的交流是实验的“高潮”
,但由于很多学生不能明确交流的内
容,而使之显得平淡、乏味,因此我利用不同的方式有意地提出一些问题来鼓励学生交流自
己的实验成果,哪怕是零散的、不完整的,只要人人都开口说,那么人人就会有实验后的成
就感,这往往使学生对科学产生更大的热情和动力。实验后的总结是实验的“精华”
,但经过
一番经验交流后,学生往往不愿意听,因此我采用了另一种方式——竞赛游戏。让学生自己
判断是巩固知识的最好方法,寄学于乐,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培养了学生合作的精神。
4
、情感渲染,快乐学习
从课堂的引入到实验,以及课堂小结,我都刻意渲染了一种轻松的,活泼的课堂气氛。
有时候学生不一定是被课堂内容所吸引,
但学生都喜欢快乐的学习,
只要能抓住学生的心理,
就能很好地促进师生互动的关系。新时代的课堂,要求的是一种平等的、互助的关系。情感
渲染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教师快乐地教,学生快乐地学。亲切的笑容、活泼的语言,加
上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更加深刻难忘。比如我问学生:
“在实验
中,有没有同学被蚯蚓咬到呢?”学生都笑着回答说:
“没有,蚯蚓根本没有牙齿。
”
如此轻
松的对话怎能不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呢?当然,如果教学形式过于花俏,很容易陷入“课堂
热闹闹,课后乱糟糟”的局面。但只要适当地把多种教学手段运用好,精心的设计不仅可以
丰富课堂,还可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标和体现新课标的精神
⑩ 中考生物考试实验操作有哪几个
中考生物考试实验操作共5个,分别是:
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要求 :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
材料用具:普通光学显微镜1台,写有“上”字的玻片、擦镜纸各1,纱布1团。
二、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实验要求:
1、熟练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2、对装片进行观察。
实验器材:洋葱鳞片叶,胶头滴管1支,清水,碘液(用碘酒代替),显微镜1台,载玻片、盖玻片、刀片、镊子、解剖针各1,干净纱布1团,吸水纸1盒。
三、用显微镜观察番茄果肉细胞
实验要求:
1、熟练制作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
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材料用具: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管、解剖针、胶头滴管各1,纱布1团、显微镜1台,清水、番茄、吸水纸一盒,擦镜纸一盒。
四、观察种子的结构
实验要求:
1、观察大豆、玉米种子,识别种子的基本结构。
2、熟练处理和解剖种子,按照正确的程序观察种子的结构。
材料用具:浸泡过的大豆和玉米的种子,解剖刀、放大镜、镊子、白瓷盘、解剖针各1,碘
液1瓶。
五、制作叶片的临时切片
实验要求:
1、熟练制作徒手切片。
2、对切片进行观察。
材料用具:新鲜植物(菠菜、油菜等)的叶片(充足),双面刀片(每组2片;两片并齐,一侧用胶布粘牢,中间放半截刀片,两端粘牢,镊子1把,盛有清水的培养皿1个,滴管1支,纱布,载玻片1块,盖玻片1盒,显微镜1台,吸水纸(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