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转变高中生物传统教学模式
生物学科是现在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科目之一,同时也是一门实验性学科,但现实的高中教学过程中,却处于相对尴尬的地位。如何使高中生物教学改变目前的困境,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多元化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生物教学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一、问题的提出
如今的素质教育已经全面推行,现在又进行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生物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要很好地领悟教改的主旨,大胆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并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二、我国高中生物教学现状
在传统模式的影响下,现行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存在着不足,老师只是传授口头的理论知识,为了教学而教学,这与具有实践性特点的生物教学是相违背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现行生物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围绕教师转。久而久之,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逐渐丧失,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学生较少,没有在课下延续学生的兴趣能力的培养,没有组成实验小组去进行实践,这让学生很难掌握与巩固所学的知识。
2、课堂上教师习惯满堂灌,师生间几乎没有交流互动,长此以往,学生的依赖性增强,独立思考能力变差,一般难以体会到合作的乐趣,甚至有的学生很难与其他同学合作。。
3、由于课堂上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易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学生有些方面的天赋受到影响,各方面的发展不平衡。
这就要求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把过去的教育模式转变过来,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与能力去相应地调整教学理念与方法,把过去单纯教学的课堂作为一个培养能力的实践场所,建立一个高效自主创新的新型生物课堂。
三、对转变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研究
1.转变传统教学模式,采取小姐合作探究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在上课时,要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课堂主导者教学模式,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转换自己的角色,从传授者变成指导者、参与者、监控者和帮助者,并切实注意自身行为的方法和效果,及时进行调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个体价值的实现,分成合作小组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充分表现自己,同时,对于青春期表现欲极强的学生来讲,能够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也是对自我价值的一种承认,从而得到一种成功感,进而激发上进心。
2.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及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加快,需要的是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点。传统的生物学教学方式采用“传递”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现代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校园网的出现,教育网站、电子书刊、虚拟图书馆、虚拟软件库等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探索发展的学习环境,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说是教师的得力助手,它可以取代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例如:1.O2在产生后,向外运出叶绿体通过膜的层数时,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算不算一层膜,淋巴因子是由效应T细胞产生还是淋巴细胞都可产生,这些问题模糊不清,具有一定争议,鼓励学生对这些模糊知识点,借助网络信息技术获得求解,上网到虚拟科学馆、生物园、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寻求答案。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的提高探究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感到学习生物的乐趣和一种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深入理解生物学科知识。
生物中的生物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一个生物概念是从一类具有共同本质属性的对象中概括出来的,它是生物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使学生正确掌握生物概念,是理解和掌握其他生物基础知识的条件。如在 “《细胞增殖》一节中,利用多媒体展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过程的动画图,学生可以根据观察,利用简易材料亲自动手去制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把微观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通过实物结合图文演示出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加强理解和掌握。
4.对全体学生,分清层次,运用不同教学方法
由于各个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主观努力程度和基础等的不同,同一个班级的各学生之间在学习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应从实际出发,实施有差异的分层教学。教师在心目中要根据成绩,基础等情况将即同一个班学生相对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既A、B、C三个组。这种情况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测试,各层次也进行适当的更换学生。分层和分组后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利于教师上课辅导,有利于批改作业,有利于学生信息的反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总之,转变高中生物教学模式,将传统课堂转变成为一个高效自主的课堂,是我们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采取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普遍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让他们既得到了知识,又发展了个性,坚持不断调整教学思想和理念,才能在教育革新这条路上走下去,培养更多的新世纪人才。
‘贰’ 有效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和策略有哪些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要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式纳入教师的教学设计,实现课堂结构的更新,就必须探讨高中生物新课程中的教学新策略。
一、新课程理念下选择生物教学策略的目标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应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遵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兴趣爱好。教学方式上,要因人而异地制定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目标,使所有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获,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享受平等的教育。为此我选择生物教学策略时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一)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主动选择带来主动学习,提供学生选择的教育,才是有效和成功的教育。在教学中应安排一些选择性活动,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内容、练习方式,独立地进行练习。增强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性是高中新课程的突破,体现了新课程的特色。为了帮助学生正确选择课程,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要依据学校选课制度,编写“生物课程选课指南”,并采取咨询、答疑、讲座等各种有效形式给学生进行切实的指导。选择性的学习活动,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时空,会使之产生新的兴趣和一种自主支配学习的激情,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使学生学会选择,形成个性,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
生物教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可以从学习环境中得到体验,环境是教学中学生获得体验的载体。加强实验是高中生物新课程的重要特色。教学中要注意针对不同类型的实验,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实验质量。新课程还增加了许多类型的实践活动,教师要设计好这些活动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身处生动活泼的情境之中锻炼操作技能、学习模仿、体验学习的快乐,使学生一上课就感到生动有趣、形式新颖、情境交融,整个学习过程处于“乐中练、动中练、学中练”的氛围之中。
(三)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新课程还十分重视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作用,例如,新教材中安排了许多如思考与讨论、科学前沿、技能训练、模型构建、探究、想象空间、课外制作、活动及建议活动等栏目,其中有许多都是值得思考的,应该让学生动动脑筋、动动手,尝试去解决这些困难。
二、新课程理念下生物教学策略的案例分析与评价
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探索新型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完成课程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运用了创设探究情境式、合作交流式、开放式等教学策略。
(一)创设探究情境式教学策略
1.创设探究情境式教学策略是根据生物课程标准学习领域目标和相关的活动内容,围绕创设的一个教学主题,把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采用相互联系的若干教学环节,通过游戏为主的方法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它是一种主要体现以学生为本、以思维锻炼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方式。
2.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进入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2)以主题情境逐渐进入各小标题情境教学;(3)发展学生思维技能训练;(4)小组合作探讨和实践完成教学目标;(5)让评价渗透到每一个情境教学中。
3.评价:该策略重点在于引出教学任务,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任务中来。教师把将要学习的生物学知识通过一定的问题、情境或事件呈现给学生,并通过这一活动把学生过去的活动和将来的活动联系在一体,引起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注意和兴趣。这一方法要求教师做到:创设为理解各类生物学学习主题所需的而学生现在又欠缺的接近真实经验的情境;提供一定的相互矛盾的事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通过活动使教学目标逐渐明确起来,并确立教学目标的规则和程序;避免直接解释概念,提供定义和答案,自己将结论陈述出来。
(二)合作交流式教学策略
1.合作交流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陪伴学生完成学习过程为主要形式,以师生互动为主要方法创设情境,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该策略重视学生首次发现,首次示范,将所学知识、技能“外化”,进行自我反馈,以逐步完成教学目标。
2.合作交流式教学过程:(1)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情境;(2)教师陪伴学生进入学习程序,陪同学生一起练习分析;(3)发展学生思维技能训练;(4)小组协作学习,利用各人不同的认识开展小组讨论,利用集体练习情境的创设提供学习帮助;(5)学习效果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3.评价:学生在自主探究之后,将各自的探究结果进行交流与讨论,通过自主学习而获得知识。学生获得的知识可能并不全面或正确,这就需要在一个相互协作的学习群体中对各自的观点、假设进行辩论,使不同的观点得以交锋、碰撞,从而加深、补充、修正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这一策略要求教师做到: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概念和定义,并请他们对自己的解释作出说明或提供证据;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他们的解释,批判性地倾听他人的解释,并对其他解释提出质疑;用学生现有的经验作为解释概念的基础,进而向他们提供正式的定义、解释以及新的说明性的短语;避免向学生介绍不相关的概念或技巧,也不要接受学生不合理的解释。
(三)开放式教学策略
1.开放式教学以教材、场地、自然条件为主线展开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渐地改变教学环境,让学生自主发现各种学习方法,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积极讨论学习的规则,以达到教学的目标。
2.开放式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利用教材进行自主学习;(2)改变教学场所(如实验室、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3)在小组合作下创设探究的氛围,延伸学生学习的兴趣;(4)让个人、小组进行表演、展示;(5)运用综合性评价。
3.评价:该策略给学生提供了确认发展当前的概念、过程以及技巧的经验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有时间对教师准备好的“情境”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通过与教学情境、材料以及方式的互动,积累直接经验并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会遵循一定的模式,确定影响事件的变量,而且学会对事件进行质疑。这一策略要求教师做到:鼓励学生在没有教师的直接指导下一起学习,给予他们充分的活动和学习的机会;学生在相互交流与合作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倾听,了解学生的需要,把握他们的思路等;向学生提出需要仔细探究的问题以改变他们的研究思路;教师应充当协助者、教练或顾问的角色,不必领着学生一步步地解决问题。
(四)实践引申式教学策略
该策略目的在于通过质疑、复习、实践等活动来扩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给学生提供新的经验,使学生形成更深刻、更广泛的理解,获得更丰富的信息和恰当的技巧。这一策略常用于对新材料新事物的分析和判断,要求教师做到:鼓励学生使用正式的定义或解释,并将这些新的说明性短语、定义、解释和技巧运用到新的相似的情境中去;提醒学生做替代性的解释,使学生形成更深刻、更广泛的理解,获得更丰富的信息技巧;使学生注意信息和证据,让他们从证据中得出合理的结论,提醒他们不要忽视以前的信息和证据而牵强地得出结论;应注意避免向学生提供明确的答案;避免领着学生一步步寻找答案、解释怎样解决问题;避免因学生的错误结论而训斥学生。
(五)反馈评价式教学策略
该策略目的在于鼓励学生评估自己的理解力和创新力,同时也为教师提供评价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的机会。教师运用正式或非正式的程序来评估学生的观念、态度和技巧,学生则得以检验他们在新情境下的解释、行为及态度。这一策略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施行,要求教师做到:注意观察学生使用新知识、技巧的情况,寻找学生改变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迹象;评估学生的知识和技巧,但要避免检测他们词汇、术语及孤立的事件;允许学生评估自己的学习以及小组协作的技巧,并提出有利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证据以及以前接受的解释来回答开放性问题,但不要筹划与知识和技巧无关的开放性讨论。
三、结论与建议──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笔者认为,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不仅指教学目标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还指教学过程是学生自我活动和自主发展的过程。
1.改革以生物知识为中心的单向式传授教学模式,创造一个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2.把“教学过程”首先看作是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因为,“教学”意味着更多的控制和支配,而“学习”则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估等环节中,都包含着如何从“教”的角度去唤起学生的“学”。3.让学生承担一定的学习责任。4.大胆改造固定的、僵化的教学程序(如复习旧知、新授、巩固练习等)。5.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于学生发展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
‘叁’ 怎样理解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
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四项课程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解读和领会基本理念是顺利实施新课程的首要任务。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最基本的含义是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于社会与个人生活中。高中生物学的基本科学素养包括理解生物学基本现象、事实、规律以及生物学原理如何应用于生物技术领域之中,解释发生在身边的生物学现象等5个方面。我们可以从“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生物学知识,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科学、技术与社会(STS)”四个维度来理解生物科学素养,并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这四方面得到发展。
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是指高中生物课程要面向所有的在校学生。在这一理念指导下,高中生物学教学应该注意:(1)要给所有学生提供同样的学习机会。(2)要让每个学生通过努力达到必修模块的基本要求。(3)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4)面向全体学生不是降低高中生物学教育的水准。
倡导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方法,成为新课程改革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生物学科的产生与发展本身就是人们不断地进行科学探究的结果,其中不仅包含了生物学知识,也包含了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与技能,包含了生物学的思维方式和基本思想。用类似与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来介绍生物学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掌握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生物学来源于自然和社会,生物学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揭示生命本质和生命活动规律,提高人们解决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中面临的问题(如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疾病与健康问题等),提高人们应对自然现象的能力。因此,高中生物学课程就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养成关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的习惯。
‘肆’ 新课改理念下如何打造中学生物高效课堂
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如:①引导学生自我定向。思考如何由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安排学习程序,制定学习计划,为自主学习定向。②引导学生自我探究。思考如何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知识的发生过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基础和习惯,水平和能力,去读、想、做、说、议、画,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自主活动,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科学结论。③引导学生自主评价。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基于对自己的认识,依据学习目标和自身的评价指标和准则,对自身的学习目标、策略、方法、计划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进而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的监控。④引导学生自我调控。思考如何让学生对照学习目标,寻找学习差距,考虑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策略和方法,以促进目标的达成。⑤引导学生自我激励。思考怎样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激励自己战胜困难,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学习状态。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探究是主要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在明确教学目标和实验在单元教学中的作用基础上,以实验组织教学,用探究方法展开教学。探究教学(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难易程度、学生能力水平进行不同程度的指导。问题的来源:学生提出;教师情境诱导学生提出;教师提出;教材提出。数据来源:学生实验、观察亲自收集;教师给出,学生分析解释。
例如“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教学中,提出问题:发高烧时,人为什么不想吃食物?低温为什么有利于保鲜?胃蛋白酶为什么能在胃中起消化作用却在小肠不能呢?学生讨论教师提示,提出假设:酶催化作用最适的温度(37℃),最适PH值(中性)。教师引导学生设计方案,实施实验,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酶催化作用最适的温度(37℃),最适PH值(中性)。接着引导学生分析探究过程。理解实验方法:单因子法;比较实验法及实验时间、温度、PH值的控制。最后提出问题:所有酶都在PH值(中性)时起作用吗?给材料学生再次设计实验。完成实验报告,构建知识体系。这样学生学会了探究,学会了合作,学会了交流。
教师、教材、教案、粉笔、黑板的传统组合已难以将生物学里的抽象知识进行形象、直观、生动的表达出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组合模型、录像、录音、投影机、电脑)能收到难以预料的效果。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演示过程、定格、放大等是常规教具所无法实现的。另外,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需要在教学手段上作进一步的拓展。
总之,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地、积极地、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以学习兴趣为主的非智力因素,从而使课堂真正成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平台,打造出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取得最理想的教育教学成绩。
‘伍’ 人教版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对教学建议提出了哪些要求
(一)深化对课程理念的认识
《标准》确定的课程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按照课程理念,教学中要注意更新课程内容,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现实生活的联系;优化学习方式;改进评价方法;增强课程与学生自我发展的联系,帮助学生规划人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种变革中,教师作为学习活动指导者的作用比以往更显重要。教师要认真学习相关的课程文件和《标准》,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要求,更新教学观念。
(二)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例如,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既要学习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又要培养相关的能力,还要养成积极的态度和参与意识。这三个方面的要求对科学素养的形成都同样重要,缺一不可。教师要在重视知识教学的同时,更加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能力目标的实现,在每个模块的教学中,全面落实三个方面目标的要求。
(三)组织好探究性学习
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取一定的知识,还要使学生习得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只有这样,《标准》规定的目标才能落到实处。教师在组织探究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探究活动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是忽视学习成果,而是对学习成果有更高的要求,探究是达成这些成果的重要途径。每一次探究活动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使用行为动词来表达,以便有针对性地完成活动过程的设计,也便于在活动之后检验教学成果。
2.要有值得探究的问题或研究任务
每个探究活动应有学生未知答案的问题。如果学生已经知道答案,就不可能经历真正的探究。
除了教科书中的案例外,教师可以用多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选择其中最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作为小组或全班共同研究的课题。
3.要有民主的师生关系和求真求实的氛围
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需要民主的师生关系和求真求实的氛围。教师要鼓励学生,并给每个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机会来提出个人的想法、见解、问题,并运用证据和逻辑展开讨论。讨论问题时,教师和所有学生应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和自信心。
4.探究性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但不应成为惟一的方式
不同的学习方式有各自的特点、优势和适用的条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注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演示、讲授、辩论、模拟、游戏、角色扮演、专题讨论、项目设计、个案研究等。
‘陆’ 生物学科教学理念
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教学理念的理解和把握是新的教育思想得以施行的关键。生物学因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因其具有的科学性、生命性、实验性等特殊属性,决定了生物教师在吸收一般教学理念的同时,还必须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形成符合生物特点的教学理念。现有的对教学理念的研究多是站在一般教学的角度上,或者是一线教师针对某些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由实践到理论的非系统的思考,或是单纯对新课标理念的分析讨论。生物学科独立的、完整的、系统的教学理念体系尚未建立,针对这个现状,本文试图在一定程度上建立生物教学理念体系。 本文对理念、教学理念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现代教学的价值观、学生观、活动观进行了论述,表明了现代教学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以一般的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以生物新课程改革为指导思想,结合生物学科的特殊属性,建立了生物教学理念系统。生物教学理念系统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理论层面的教学理念是根据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和主流教育思想,以及生物学科内容特点分析得出的,包括全球范围提倡的终身教育理念,旨在帮助人们学会生存,最终形成学习型社会;倡导了解生命、珍爱生命的生命教育理念;遵循生物学科本质属性,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热爱自然的回归自然的理念;与传统科学教育相对的,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目标的人文教育理念。实践层面的教学理念针对生物教学的有效实践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分析得出,包括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及批判性思维教育。通过对每一种教学理念的提出意义、理论基础、运用原则和实践方法、途径等进行的系统的论述,分别形成了生物教学理念系统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 结论认为,教学实践中,既要执行生物新课标规定理念,又要发展课标之理念;既要吸收一般的教学理念,又要形成具有生物学科特点的具体理念。就生物学科教学而言,除了要秉持宏观的理论层面的教学理念,还要遵循具体的实践层面的教学理念;除了要以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为培养目标,还要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生物教学理念系统的建立就是从课标出发并发展课标,从一般理念出发形成具体生物学理念,最终形成以生物教学实践为起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总目标的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指导体系。
‘柒’ 如何实施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课堂教学
实施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课堂教学方法为:
1、教学观念的深刻变化。
新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环是教师的教育观念要变革,通过各级培训和周六研讨日的教研,我们认为课程改革极为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要正确定位学生为发展中的人。发展中的人是幼稚的,容易犯错误的,教师应当最大限度地接纳、宽容;发展中的人,蕴含着巨大的潜能,促其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中的人,需要教师格外的关注,应当允许其差异发展,让其张扬个性。面对发展中的人,生物教学应分外珍视他们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不再是以现成的答案框定学生思路,不再是以现成的教案圈定预设线路。
面对发展中的人,我们始终奉行这样的教学理念:教室——是出错的地方。因为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甚至是从错误开始的。没有错,也就无所谓正确、无所谓比较、无所谓研究,也就无所谓发展。出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让出错,就是不让发展和成功。教室,出错的地方,因为学生们还不成熟,容易出错要,出错是正常的,不出错是不正常的。因为出错要,才会有点拨、引导、解惑,才会有教育的敏感、机智和智慧,才会有对学生巨大的宽容、乐观的期待,以及真正的爱护和保护。教室,出错的地方,说到底是对人的价值和精神生活的关怀和尊重,并且是一种超越。对于学生来说,好奇心是第一要素。允许学生出错,实际上是让学生永远有"神圣的好奇心"(爱因斯坦语),进而去创造。而"神圣的好奇心"有两大敌人,一是习惯,二是功利心。突破旧习惯的束缚,摒弃功利之心,让好奇心在"出错"中发出神圣的光彩,那么,人文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和体现,那么,学生才会有神圣的创新。因此,我们的教学不要刻意去求顺、求纯、求完美。因为,出错了,课程才能生成。就是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
2、把发现留给学生,让学生有所发现。
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但必须去开发,而且会开发,才能发挥出来。否则,只能永远"潜"在心中。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学观。"把发现留给学生",实际上反映的是一种教学观。现代教学论的核心是两句话: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主体;老师是引导者、帮助者,是主导。老师的责任是唤起并引起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使之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新课程最看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凡是不需要告诉的,我一般不告诉;非要告诉的,也不马上告诉,到了不得已,才告诉的。如在学习生物的多样性时,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生物的多样性有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而是让学生分组调查校园的绿化情况,然后分组讨论、各个小组把它们组所认识的生物的名称及其生活环境写在纸上,然后让各个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代表它们小组在班上发言,教师根据各个小组的发言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这样的效果和直接把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告诉学生的效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我们只有把发现留给学生,学生才能有所发现。
3、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是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具体落实。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尽量多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强调"发现——探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参与者、合作者的身分和学习共同学习,教师良好的认知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方式,而学生时时闪耀着思维火花的认知方式,也不时地对教师的认知方式以触动。如在学习"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时,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上独立完成本探究活动的全部过程,学生提出的问题十分的有趣、有见解,学生作出的假设也十分有个性,学生自己制定出实验计划,并独立实施了整个实验,学生们最后都得出了光是影响鼠妇分布的主要因素这一重要结论。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上,教师是参与者,组织者,参与整个学习活动,教师的情感伴随着学生情感的波动而起伏,这里充分展示了人性化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主导者,学生也不再是总受制约的主体者,师生之间可以有更多的眼神交融、语言交流。此时的学习过程,学生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语言都能使老师心神领会,而教师的一个指点、一句旁白往往主学生豁然开朗。把课堂还给学生,师生真正得到了民主、尊重、平等、友善、理解的心理情感考验,学习活动成了富有生命力的活动,课堂也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4、把想象的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学会创造。
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首先应从教育创新入手,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突出当代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程度。在这当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的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使学生一方面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同时又发展创新能力。
‘捌’ 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现了哪些新课程理念
生物是一门围绕着实验建立起来的学科,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是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生物实验教学部分却是生物教学活动中的一个薄弱点,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普遍存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由于实验教学质量不高而造成的“拖后腿”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大刀阔斧地对现行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已经成为了不可避免的趋势。
一、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1.“用黑板做实验”
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各种考试尤其是高考的压力在不断地压迫着每一位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以考试“马首是瞻”的情况屡见不鲜。由于实验活动没有纳入考试范围,导致生物实验在考试大潮下备受冷落。在很多教师看来,依靠讲实验、背实验就能够足以应付考试过程中的实验部分考察,而无须花过多的精力去开展各种生物实验,这样就导致生物实验教学中“用黑板做实验”的现象普遍存在着。
2.片面强调验证性实验
在高中阶段,大多数的实验都属于验证性的实验,这也是高中阶段学生形成生物概念,理解和掌握生物规律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开展生物教学活动的有效手段。虽然我们肯定验证性实验的价值,然而,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生物实验还有培养学生探究思考能力的任务,而相对单一的验证性实验却难以保证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过多的开展验证性实验,会封闭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
3.实验过程中教师“一手抓”
在新课程理念下,之所以非常强调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因为这一能力体现的是一个综合性的能力,从实验的准备、实施到最后的总结归纳,每一个环节都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有效考察和训练,而要想实现实验教学的这些教学效果,必须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然而遗憾的是,很多教师在开展实验活动的时候往往“一手抓”地帮助学生从头到尾准备妥当,学生只须按照教师事先制定的方案,提出的要求,做一个“提线木偶”,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自身的能力发挥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导致实验教学的价值大量丧失。
4.过分依赖多媒体工具
如今,多媒体工具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生物教学活动中,其中也包括实验教学。利用多媒体工具开展生物实验可以弥补很多传统实验方式的不足,对于优化实验教学效果非常显着。然而,有些教师却在使用多媒体工具的时候不懂节制,过分依赖多媒体,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也常常以录像或者实验演示课件来替代生物实验,学生只能用眼“看”实验,而无法用手做实验,导致实验能力的欠缺。
面对高中实验教学中的诸多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生物实验教学的优化呢?
二、优化生物实验教学的策略
1.思想上重视实验教学
在应试思想的影响下,无法为考试加分的实验活动始终备受冷落,从而导致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总是裹足不前。因此,要想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不断优化实验教学活动,我们一定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实验课的地位和作用,理清楚它与理论课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肯定生物实验在辅助理论讲解,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和素质方面的价值,让师生充分认识到认真开展实验活动的必要性,这样对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2.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探究
验证已知的知识,探索未知的知识是生物实验活动的两大价值功能体现,然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大多数的教师往往都较为重视运用实验的验证功能,在开展生物实验的时候多以验证性的实验为主,而对实验的探究性功能却很少挖掘,导致学生这方面实验能力的缺失。为此,教师在开展生物实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重视挖掘实验的探究价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中的探究活动。例如,笔者在讲到“观察动植物细胞结构”实验时,就给学生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用来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制作临时装片:为什么盖玻片和载玻片要用纱布擦拭干净?如果擦拭的不干净,是否会影响到实验观察的效果?为什么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滴的是清水,而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滴的却是生理盐水?取材时能否取用洋葱鳞片叶外表面上的薄膜?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引导,可以有效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也就成为了学生进行思考探究的过程,而这对于培养学生思维探究能力,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具有诸多益处。
3.努力提高学生实验活动的参与度
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应当包括实验设计、实验准备、操作实施、结论分析这样几个环节,然而,很多时候,我们所开展的实验活动中,学生根本无法充分接触到这样四个环节,而是一味地按照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实验方案进行,这样就导致学生的实验活动相对被动,参与积极性很低。在实验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越高,越有利于实验效果的提升和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实验参与度,让学生能够真正地融入实验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改变教师过去“一手抓”的局面,这样的实验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渗透实验”之前,就让学生思考一下能不能用其他的材料替代课本实验中用的“玻璃纸”,结果有的学生想到了纸,有的学生想到了纱布,还有的学生想到了鸡蛋膜。在学生的各种提议中,大家纷纷进行了尝试,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无论结果如何,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都明显高过以往,并且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更加活跃,从而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4.恰当选用多媒体工具辅助实验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实验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工具已经成为了不可避免的潮流,但无论如何,多媒体都不应当成为我们开展生物实验的主要形式,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在恰当的时候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工具来辅助实验教学。例如,在学习“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时,从洋葱的培育,到取根、解离、漂洗,时间跨度往往较长,学生很难形成较深的印象,从而导致在实际的实验操作中出现各种问题。为此,笔者在开展实验活动之前,先利用多媒体工具把整个实验的步骤以及实验过程的注意事项用动画课件的方式展示出来,通过这种试听体验,给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再开展实验活动就顺利很多。
5.积极开展课外实验
课堂实验是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主要形式,但如果我们把实验活动局限在课堂之内,会大大限制实验活动的内容和范围,影响了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在生物实验中,有一些实验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育和观察,同时又不是很复杂,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完成,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选择把学生引向课堂以外,积极开展一些课外实验。例如,为了说明“植物具有顶端优势”这一现象,笔者就带领学生一起到校园观察各种植物枝条还有顶芽和侧芽的长势及大小并寻找规律 ,学生通过这一简单的室外实验观察便能够充分了解到植物端优势的存在及形成原因。这种课外实验活动的开展,不但可以给学生创造更多观察实验的机会,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虽然当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也不容乐观,但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实验教学地位较之于以前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很多教师也越来越重视对实验教学的改革。相信在新课改的契机下,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实验教学一定能不断得到优化,更好地向素质化的方向前进。
‘玖’ 你认为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内容变化在哪几个方面你在教学中是如何把握这些变化的,可以举例说明。
1 课程内容的变化
1.1 必修部分的变化
1.1.1 课程内容组成上的变化
新的高中生物学课程抛弃学科体系,综合考虑高中学生的发展、社会发展和生物科学的发展需要,对原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进行删减、增补和整合,精选出三个模块,即生物1(分子与细胞)、生物2(遗传与进化)、生物3(稳态与环境)。
1.1.2 课程内容的具体变化
《分子与细胞》模块整合了大纲教学内容中的“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及“生物的新陈代谢”三个章的内容,删掉“生物的新陈代谢”一章中“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矿质营养”、“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和“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四节的内容,增加了“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研究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探讨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及“细胞膜系统结构功能”、“细胞的凋亡”等内容。
《遗传与进化》模块整合了原大纲教学内容“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及“生物的进化”三章内容。删掉第五章中“生殖的类型”和“个体发育”两部分,增加“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探讨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关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等内容。
《稳态与环境》模块整合了大纲教学内容必修部分中“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与环境”与“人与生物圈”三章内容。删掉“生物圈稳态”中部分内容,及“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生态因素”等内容。增加了“探索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选修本“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第一章)、“群落的演替”及“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等内容。
在三个必修模块中保留了原来必修部分十二个实验中的七个,补充十五个,合计有22个实验,此外,在《课标》活动建议部分还增加了八个搜集资料活动、六个调查活动及一个参观活动、一个学生讨论活动。
1.2 选修部分的变化
三个选修模块除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和发酵工程、酶工程等少数的内容来自原大纲教学内容的选修部分,其余绝大多数内容都是全新的。选修模块共有14个实验,除“DNA粗提取和鉴定”这个实验外,其余13个实验全部集中在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都是全新的内容。
1.3变化的特点
新课程内容变化的特点是内容多而新,实验内容及其他活动多,体现生物科学的时代性和实践性,注重生活性,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 课堂教学的难点
2.1 课堂教学的组织
2.1.1 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观念要求教学要给所有的学生提供同样的学习机会 ,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标》规定的基本要求。面对知识基础差异的学生,特别是选修课上的学生,如何组织课堂教学,才能体现向全体学生呢?有专家提出如下建议:1、精心设计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2、课堂提问及练习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全面性;3、努力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主动性;4、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要根据难易程度分级编组。虽然有专家的建议,但在具体操作上仍不乏难度。
2.1.2 探究性活动
科学既是一个知识体系又是一个探究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标准》建议“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在探究性学习的课堂上,教师讲解的时间不多,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独立的自主探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进行富有创造性的指导。探究性学习的指导是一门崭新的教学艺术,他不仅涉及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等教学理论,还涉及组织、引导、指导等方面的技术,如何进行行有效的指导以及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中既完成大量教学内容,又腾出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这将是探究性学习教学组织的难点所在。对于时间问题,有专家建议:1、把完整的探究活动和局部探究活动相结合;2、把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相结合。对于探究性活动的组织,《课标》也提出一些建议(详见《课标》实施建议部分),但建议归建议,具体操作上仍是困难很大。
2.2 教学内容的处理
课程标准是根本,教材是在《课标》基础上再创造的结果,任何一本教材都无法适应不同地区的所有学生。同样,我们所选用的教材(人教版)虽然对现行教材有一定的继承性,但毕竟有不少变化,比如教材中的完整探究性活动过程不一定都适应我们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课标》及学生情况对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取舍。
另外,由于高中教学都要面对高考,因而,如何取舍教材还要考虑高考的需要。显然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也是一个教学难点。
2.3 实验课的开课率和效率
新课程的实验课比重明显增大,实验内容新,完成实验所需的条件较高。受到实验室条件的限制,有些实验内容在短时间内还没法开课,特别是选修1的实验,比如DNA扩增需要DNA扩增仪,这得在实验室建设逐渐完善之后才能开课。
新课程的学生实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实验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的技能性实验,如观察细胞中的DNA和RNA、酶及DNA的提取;第二类是以检验已知的事实、概念或原理的真实性为主的验证性实验,如验证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观察有丝分裂等;第三类是以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获得新知识和接受科学方法训练为主的探究性实验,如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等。
每一类实验都有其特定的基本程序,如验证性的实验的基本程序是确定论题、获得论据、进行论证;探究性实验的基本程序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因而每一类实验活动的完成各有难度,如第一类实验主要难度在于学生操作技能的掌握教学上,每二类实验除操作上难度外,论证过程的教学也需要教师进行科学的设计,第三类实验主要难度在于组织上。显然,要上好实验课,不仅需要教师有较好的实验操作技术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还需要教师有较强组织能力。这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4 针对学生的课堂教学评价
在《标准》所倡导的改革中,教学评价改革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鉴于传统评价方法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情感、态度等缺点,《标准》对课堂评价提出如下建议:1、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建立学生学习记录卡;2、在不同的教学方式中采取不同的评价策略;3、对纸笔测验进行适当改革;4、根据学生实际操作情况,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5、从多个侧面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等。这些评价建议中,除对纸笔测验进行适当改革及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进行评价外,其余评价方式都是全新的,因而,在实验内容多、难度大、教材量大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安排时间有机地使用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以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也是课堂教学的难点之一。
2.5 选修模块的选修率及课堂效率
影响选修模块选修率的因素有:必修模块教学对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的影响(或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认同程度)、学生对选修模块兴趣程度、选修模块实验开课率、学生对选修模块教学认同度、学科选修广告的的煽动性、其它学科选修模块影响及高考的需要等。可以看出在这些因素中,课堂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与物理、化学相比,同样做为实验科学,生物实验设备不足、实验教学资源紧缺、高考对实验教学的冲击,以及因而产生的对实验教学的长期忽视导致的学科教师实验教学经验和能力水平的有限,将严重影响生物学科课堂教学的魅力,从而影响选修模块选修率。
与大纲选修部分教学内容相比,新课程选修模块的内容新、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对于选修模块的教学都是很大的挑战,在短时间内一个教师要适应三个选修模块的教学,困难很大。对此,有学者建议先尝试教师分工,一个人上一个模块;但若选课人数不平衡也可一个模块由多个教师来上,或外聘部分教师授课。即便如此,每位教师仍应加强培训学习,以胜任选修模块教学。
‘拾’ 您认为高中生物新课程主要有哪些理念
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包括4个方面: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