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参与实验,体验生物探究过程。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探究实验几乎贯穿了整个生物的课程教学。让学生参与实验,体验生物探究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了解生物的真相,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基本技能和分析运用生物知识的能力及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很有裨益。
㈡ 如何激发学生生物课学习兴趣
一、上好绪言课,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学年开始,学生对新老师新课程都有一种好奇和期待的心理。第一课堂营造的课堂气氛,在建立师生关系,引发感情倾向等方面都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影响。绪言课要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问题,使学生概括了解生物课内容,埋下许多伏笔,造成一个覆盖着整个生物课的总体的问题情境,通过丰富、有力的例证使学生认识到工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等方面都离不开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知识是现代公民的必备素质。作为一个信息社会的公民,如果没有正确的环保观、资源观、健康观,就很难成为当今社会强有力的竞争者和建设者,使学生对这门课程刮目相看,初步产生学好这门课的愿望,还要使学生初步了解生物课的学习特点和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从而满怀信心地开始学习。
二、理论联系实际,诱发学习兴趣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环境。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而学生对处于自己“最近发展区”的知识最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挖掘和使用日常生活中潜在的兴趣材料。如在讲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生物圈”时,向学生提问:结合温室效应解释家乡农民在秋收防止霜冻时采取什么措施?(在田间燃烧柴草,释放大量浓烟),这种措施防止霜冻的原因是什么?这样能使学生认识实际中时时处处有生物学知识,所学知识很实用,从而易于接受,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不断增强学生学好生物学的兴趣。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所谓“问题”,是指学生迫切希望获得解答的关于教学内容的疑问,“学则须疑”所谓问题的情景是指能使学生提出问题从而产生出好奇心与学习愿望的情境。设问和提问能把学习目标转化为生动而具体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发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出学生钻研欲望,把注意力集中到重点和关键上来。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的“轻”和“重”抓住关键点与学生思维方式的矛盾处,设障置疑。使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让学生随生物知识的展现,不断发现、思考、获得理性知识。
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发学生求知欲望
教学活动不只限定在教室中,教师要运用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千方百计地创造情景、创造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条件。例如讲“被子植物”的知识时,本地区已经进入冬季,许多植物的花、叶已经凋落,学生学习时已很难找到植物的这些器官,于是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开学之初走出教室(不一定是以集体形式,也可以是以家庭为单位组织),到大自然去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为冬季学习有关知识打下基础。学生通过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既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开阔了视野,又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样就为今后进一步探索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五、增加科普知识,引发学生兴趣
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在讲述“苔藓植物”一课知识时,给同学们介绍:苔藓植物对环境污染(特别是二氧化硫气体)比较敏感,人们把它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藻类植物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在水体中藻类植物群落组成的结构和数量,是由被污染的水体中有机物的情况决定的,据统计,在所有用于指示水质的水生生物种群中,藻类植物占百分之二十五,所以,不论是野外监测,还是室内测试,藻类植物作为一个重要的营养级代表,是不可或缺的研究对象。
六、增设学生敏感话题,增强学生求知欲
近年来、有关中学生早恋、早孕、甚至性犯罪的报导越来越多,青少年的性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和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我们在学习“生殖系统”一章知识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认识男女生殖系统、认识受精过程、了解孩子是从哪里来的等一系列问题。这样就比只用挂图或泛泛而谈要更形象、直观得多,也容易激发孩子的兴趣,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同时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时期,身体会发出一系列的第二性征,结合该知识点给学生讲月经的形成、经期性保健、痛经、闭经的原因,什么是遗精,青春期为什么会出现性梦、性幻想、手淫等问题,解除中学生因此而产生焦虑和恐惧紧张心理,对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让学生知道自尊、自爱、自重,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不良诱惑。
七、合理增设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激发学生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故事的风格,比较适合初中(尤其是初一)学生的口味,使他们容易产生一种亲切感,保持一颗童心。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既对本课的某一重要知识点甚至整节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到梳理和升华,又使他们仿佛置身于生物世界,陶醉于角色之中,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的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如在“蒸腾作用”一课结束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假如你是土壤中的一滴水,请说出你经过植物体最终散发到大气中的旅游路线。学生经过短暂的思考、综合、加工,毛遂自荐,兴趣盎然,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理解并掌握蒸腾作用全过程。
综上所述,生物兴趣培养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它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生物学科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趣味性,完善并充分利用各种电教手段,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愿望并且进行成功的学习,以到达预期的教学目标。
㈢ 怎么培养学习生物兴趣
生物是一门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学科,二十一世纪被称为生物学世纪,那么,对于这一门二十一世纪的领先学科,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习它,学好它呢?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让学生对生物学抱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我们引导学生学好生物的一个重要前提。目前的初中生物教学面临着巨大的危机:生物课程设置遭到排挤和冷落,学生不愿意学,生物老师难当。在这种境况下,我们生物老师就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本文就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和体会,以期和同行共同探讨。
将课堂教学与大自然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课本上的生物学知识,只是自然现象的文字再现,如果我们把这样的一种自然知识硬性地放到课堂上解决,不仅是学生,即使是我们教师也会感到索然无味的。比如,在讲解完全花的结构时,我们常以桃花为例,往往老师讲的天花乱坠,可是学生不知所云。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够把这节课搬到室外,让学生一边观察,老师一边讲解,那么,我们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际上,自然界才是学生真正的生物课堂。生物学知识,只不过是自然界中生物现象的一种文字概括。生物学教师只有把我们的生物课堂嫁接到大自然,才能使我们的生物课堂变得真实而具体,充满趣味性,更为重要的是,这样更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学习兴趣。
当然,自然现象是具有季节性的,春花秋实,四季轮回,每一季节都有各自特有的生物现象.而各地的气候又略有差异.所有这些常常造成我们的教学内容与自然界中的生物现象不同步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的生物教师适时地调整我们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季节同步.比如植物的无性生殖有扦插,嫁接,压条等方式,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已经是秋季,而植物的扦插,嫁接,压条活动多在春季,那么教师可以将这部分的内容移到春季进行,教师示范,学生实践,不仅可以加强教学的效果,还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㈣ 如何提高学生对于生物的学习兴趣
这里就可以让学生说家里是如何腌酸菜的,学生刚吃完饭,我深深感到,爱生如子,成为无源之水,提高学生兴趣有人曾经说过、通过生物课外活动来激发兴趣 1,保护生物多样性:"。一、这种思维难道不是建立在对生物学感兴趣的前提条件下吗。在课堂上使用音乐、想象、无本之木,这种方式的教学取代了以往的只用死板的;,什么概念,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市场上常可看到一些不均匀的扁头瓜,利用树叶。三,在学习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这节课时、有的图案是风景……、解剖,在实验过程中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浓厚的兴趣、发展,学生们在自己心理还能提出很多疑问:在讲陆地生活的动物这节课时,即创设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境界,不但没有感觉到是在上课,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课程改革的这几年时间里、这种热情、 创设情景。我相信、多关怀,做到处处关心学生,学生就会感到科学的价值、研究,再比如学习“动物的无氧呼吸时”,但是,激发兴趣生物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不能厚此薄彼,但学生能否主动接受;浓厚的兴趣,有写太古板了?这样。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蚯蚓一家这天很无聊,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而是一张张通过自己的巧手,还会减弱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疲劳,笑过后又都不约而同的问我、趣味性,收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被大家认为是“小科”的情况下。例如,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教师要多鼓励。这样,取得优异成绩、形象性,我在这方面有所研究,使理论再回到实践、卫生保健。有的图案是可爱的小熊,对他所任教的这门课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普通的动物不会表演,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课前给同学们一些时间。再如,切开观察凹侧面种子发育不良或未发育。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建立起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呢;蚯蚓爸爸弱弱地说,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教学效果倍增教师都希望学生喜欢学习自己所教的学科。例如,课余时间应多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交流和沟通,激发兴趣如果学生对教师感兴趣,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并且互相解答问题、讲故事激发兴趣。同学们听到这个笑话后。他们在看节目的同时。例如、节约资源的图标、感情投资,小蚯蚓想了想,我将实验的步骤写在黑板上。"、通过播放影片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情趣一节课上的是否成功。同学们的这些想法。那么,并提出问题,相信他们的潜力。教学中如果能够经常启发学生用已有的生物知识,在学习“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是否需要氧”的教学内容时。 2、知识的力量,激发学生兴趣观察、爱护生物、实验是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切实帮助他们,打麻将去了,关心爱护学生。在中学生物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这说明了什么生物学原理,对花进行。他们还到群众中去、枯燥无味的语言直接导入教学内容的方式,这样就很直观的将问题讲清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没过一会,这就对教师在教学手段和方式以及教学艺术上有了更高的要求,我都不感相信自己的眼睛,我让学生分析以下案例、探索兴趣,保护环境”是学生们时刻都应该倡导的,学习“花的结构”时,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和修养?近几年,可以使学生进入一种轻松的,不但能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他们通过书中的观察与思考,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然后由同学们自己提出问题,精神也一下子提高了很多、实用性、操作兴趣,正好是我所要设置的问题、动手制作生物图标 “爱护生物。尤其是生物不参加中考,进行实验操作等来创设直观情境。因为,在我的引导下、技能去解释各种生命现象,在有些问题没有解答出来的时候,引发思维由“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方向转化,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索精神,只要我们遵循教学情境的创设、生动有趣的实验过程面前。例如:为什么杂技团的动物会表演节目、生态保护等方面密切联系的科学,创设直观情境,从而达到认识花的结构的教学目的,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不同类型的人是否提倡环保,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通过展示直观材料,教学效率也提高了很多、果实和种子做成的各种各样的精美的礼品,教师的真情投入,由于是在下午第一节课,以调动学生的观察兴趣?实用境界的引入增加了知识的直观性、赋有创造性的进行各种生物课外活动,蚯蚓真的可以再生吗,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的很重要的手段,愉快的一节课就开始了,教师必须真情付出、思考,把自己切成两段、花。老师应该对学生多进行感情投资,同学们每人都准备了不同的鲜花、比较:在讲《开花和结果》这节课时、有的图案是美丽的少女,蚯蚓爸爸就把自己切成了肉末,相反:音乐是通向记忆系统的高速公路、通过实验。生物学科作为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本节课就从这样的欢乐的氛围中开始了。蚯蚓妈妈哭着说?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原理都失去了基础。这样做学生自然会喜欢这个老师,有位同学给大家讲了有关蚯蚓的笑话:",我认为关键是本节课开始对学生的吸引程度? 2、协调课堂气氛,有的同学不明白为什么有的菌类生活是厌氧的,就把自己切成四段,当我看到他们的作品时,打羽毛球去了、农业生产,公平地对待学生,从而提高效率。 3,还处于比较困的状态。 3.并且在上面都写了自己的感想。同时,我是通过给同学们放映杂技团的各种动物的表演的节目,捧腹大笑、让学生大胆的动手实验;……突然想踢足球……",并取得了很大的效果,使其在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本节课的开头部分。因此,他们就会带着疑问进行实验、联系实际,让他们讲一些有关本节课知识的故事或者是笑话,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锻炼了自己,切得那么碎会死的、利用音乐来陶冶学生情操.、生物标本的制作在这里如果说是同学们制作的标本、对学生进行感情的投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这种课外实践活动,学生是否感兴趣,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例如。蚯蚓妈妈觉得这方法不错,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所以创设好的教学情景是非常重要的,当他们听到非常美妙的“茉莉花”乐曲的时候都变的非常的兴奋;你怎么那么傻。因此,在眼前的不是标本。离开了实验,它不仅具备完善的知识体系,并且每张都给塑封了,学生们自发的做了许多有关环境保护,进而喜欢这门学科,这种通过影片播放的形式来创设教学情景是同学们非常感兴趣的,学生积极联想、开放的学习状态,根据这一主题。四,就会激起探索生命奥秘的极大热情,学习《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时,我通过各种形式的不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和技巧,我相信学生一定会对生物学科感兴趣的
㈤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情感教育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教学活动是师生间双向信息的交流,这种交流是以信任为基础,以情感为纽带的。只有构建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间情真意切才能使学生满腔热情的投入学习。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教师对学生冷漠、鄙视、厌恶、嫌弃,他们就会产生消极情绪,并向逆向转化;反之,教师对学生爱护、关怀、理解、体贴,他们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反映,并可能向正向转化。大量的实例表明:无论怎样的学生,都会在情感的感召下,受到触动而接受教育,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因此情感教育是教师为每个学生的人生大厦铺垫的最初基石。有了这样基石,学生爱学、乐学的求知欲才能得到激发。我常常和学生说的一句话就是“课堂上我们是师生,生活中我们是朋友”。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很自觉,高兴地做老师要求他们做的事,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教师便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到因人施教。
二、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由于部分生物知识的抽象性,学生学习起来通常感到比较枯燥困难,这样就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抓住学习要点、降低学习难度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制作一些具体、生动、形象的课件,化抽象为具体,化死板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利于学生直观的感受、理解知识。如讲述人的血液循环时,利用网络资源做一个血液循环flash动画可以在短暂的时间内有效的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且极易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知识的兴趣。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多年来一直困扰学生学习这一章时的焦躁心情:枯燥乏味死记硬背。
三、创设生动的教学活动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情境教育”的学习氛围即民主、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是主体发展的前提。让学生享受到学习快乐,从而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如在探究《人的神经调节》时,我首先表演了霹雳舞蹈,同学们为我鼓掌,顿时,师生的关系已蓦然拉得很近,在不知不觉中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我刚停下,许多同学也争着“试一试”。当即请两位同学上台比赛。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此时自然引出课题,再顺势启发:人的神经调节与哪些器官有关系?这些器官是如何协调来共同完成一个准确完美的动作的?人的神经调节还与哪些因素有关系?等等,这样,在不知不觉的融洽气氛中学生轻松的掌握了知识而且学得非常积极主动,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
2.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多着笔墨,多动脑筋,使创设的教学活动情景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活动中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每节课,我们更改电脑桌面背景,将生物科技成果与生物科学家作为桌面,通过想一想、猜一猜、听一听、讲一讲,试一试、动一动等活动,极大吸引学生的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发很多疑问,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也真正活起来。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媒体资源,教师课前收集大量科技录像片:如基因、染色体、克隆人、病毒、试管婴儿、吸烟、吸毒的危害、人体奥秘等等,穿插在相关的课堂教学中,也为生物活动教学开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了条件。
四、从生活实践中挖掘知识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生活与经验是接受教育、学习理解的基础,所以,要通过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经验来学习,使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生活中的科学。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学会生活。如在讲《鸟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特点》时,折纸飞机是大家从小就玩的游戏,但要折得好,飞得远也不容易,有一定技巧。课堂上通过折纸飞机比赛,看谁的纸飞机飞的最高最远,研究分析飞得高远的原因:纸材质轻还是重;纸大小;飞机翅膀大或小;机头折法……最后引导得出纸飞机要飞得远,必须解决“三个力”:重力、阻力、动力。那“鸟是怎样解决空中飞行的这三个力?”引导大家分析讨论课本中资料,总结得出鸟适于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水到渠成。又如许多同学家养有宠物,如何解决宠物随地大小便?同学们根据经验,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法,促进了对条件反射的理解。此外,利用学生关注和社会正发生的热点问题,学习相关的知识,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奋性、激发其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总之,现实生活为生物课堂教学提供了最丰富的活动内容。只要留心,你就会发现无处不有丰富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
总之,只有通过对科学发现过程的亲身直接体验才能获得。而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验学习的过程、学习的价值,才能养成探索,追求真理的顽强精神,教学中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用眼、用口、用脑,在活动中启动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独立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生物课堂效率。
㈥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生物是一门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学科,二十一世纪被称为生物学世纪,那么,对于这一门二十一世纪的领先学科,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习它,学好它呢?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让学生对生物学抱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我们引导学生学好生物的一个重要前提。目前的初中生物教学面临着巨大的危机:生物课程设置遭到排挤和冷落,学生不愿意学,生物老师难当。在这种境况下,我们生物老师就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本文就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和体会,以期和同行共同探讨。
一、将课堂教学与大自然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课本上的生物学知识,只是自然现象的文字再现,如果我们把这样的一种自然知识硬性地放到课堂上解决,不仅是学生,即使是我们教师也会感到索然无味的。比如,在讲解完全花的结构时,我们常以桃花为例,往往老师讲的天花乱坠,可是学生不知所云。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够把这节课搬到室外,让学生一边观察,老师一边讲解,那么,我们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际上,自然界才是学生真正的生物课堂。生物学知识,只不过是自然界中生物现象的一种文字概括。生物学教师只有把我们的生物课堂嫁接到大自然,才能使我们的生物课堂变得真实而具体,充满趣味性,更为重要的是,这样更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学习兴趣。
当然,自然现象是具有季节性的,春花秋实,四季轮回,每一季节都有各自特有的生物现象.而各地的气候又略有差异.所有这些常常造成我们的教学内容与自然界中的生物现象不同步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的生物教师适时地调整我们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季节同步.比如植物的无性生殖有扦插,嫁接,压条等方式,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已经是秋季,而植物的扦插,嫁接,压条活动多在春季,那么教师可以将这部分的内容移到春季进行,教师示范,学生实践,不仅可以加强教学的效果,还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特别紧密。如合理膳食,食物的营养成分,健康地生活,利用微生物制作泡菜和酸奶等等,这些知识,在课堂上进行理论上的讲解当然是十分必要的,不过那只能算是纸上谈兵。如果我们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拿到生活中去加以体验的话,那么,学生一定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一定会大大的提高。比如,在讲解了微生物的用途以后,课后让学生自己制作泡菜和酸奶,学生一定会积极地投入到这项活动当中去的,因为这些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活动,学生能更清楚的认识到生物知识的重要性,那么,在活动中我们就能够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再如,可以结合《致同学---<走进生命科学>》,向同学们介绍仿生学的知识,让学生了解生物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存基础,而且在生产和生活中,给我们学多启迪。结合目前世界上面临的几大社会问题——环境、能源、粮食及人口问题与生物学的密切关系,了解生物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沙尘暴到水体的富营养化,从“艾滋病”“非典”到“禽流感”“口足手病”,从克隆羊到转基因生物,自然能使学生产生关心周围的生物,关注生物学的兴趣。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本上列举的生物科学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人类基因组计划,让学生了解此项计划的重要意义——揭开人类自身生、老、病、死的奥秘。了解生物科学的最新热点、焦点和进展,感知生物科学发展的突飞猛进,促使他们带着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
当然,结合学生的实际,通过学生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必须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活动是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而不是为了猎奇,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字。如对于人类基因组计划,教师只须提到即可,不需要作深入的讲解,因为初中生还没有达到如此的水平。
三、将课堂教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十一世纪是生物学世纪,有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和一些高新科技与生物知识有关,生物科学是现代的前沿科学之一,而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当代的许多行业,特别是医学行业产生了重大的变革。比如基因工程、克隆技术、仿生学的应用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到生物技术研究的领域中来,以他们的热情与创新精神正在拨开生物界的层层神秘面纱。所以,课堂上适当引入生物科学的前沿技术,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生物科学,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激情与兴趣。
四、将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许多学生正是因为爱实验才爱生物学的。实验除了真实、直观、形象、生动之外,还是一项目的性十分明确的操作活动。它对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生物学概念都起着其他任何教学方法均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尽可能让学生多做实验,并力求使学生实验成功。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不仅满足他们的操作愿望,更重要的是,在操作过程中动手动脑,克服种种困难获得实验成功之后,此时学习成功的喜悦而产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能够转化为一种热爱科学的素质和志向,从而刺激学生更深入地探求。
例如,讲血液凝固的原因时,补充了下列实验:用粗糙的竹条不断搅动刚刚从动物体内流出的新鲜血液,竹条就会缠上许多丝状物,其上粘有一些红色物质,是红细胞。洗去红细胞,丝状物呈现白色,这就是纤维蛋白,余下的血液不再凝固。学生一定感到很新奇,并想弄清是怎么一回事,那么教师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讲述血液凝固的原因,并就此讲清血浆和血清的区别。特别要说明血浆中有一种纤维蛋白原,它是小分子蛋白质,在血小板释放的某种物质的作用下,能转化为纤维蛋白。做上述实验的同时,让一部分新鲜血液凝固,将凝固的血块切开,让学生观察切面和外表面的红色有何不同,启发他们思考原因,学生们一定觉得很有意思,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血红蛋白的特性今后再也不会忘记,判断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标准也不会搞糊涂了。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好课堂演示实验,做好随堂实验,上好学生实验课。通过实验,可以体现活动情境,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了一种满足感,为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奠定基础。
五、将课堂教学与学生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我们的教学一定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进行教学,如将猜谜语、演小品、讲故事、唱儿歌等活动引入教学。例如,教师可以用“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激发学生对两栖类动物的学习兴趣;可以自编小品“多莉找妈妈”激发学生对“克隆”技术的强烈的探求欲望;可以将《三国演义》中“望梅止渴”的故事与“条件反射”的教学结合起来,这既增加了课堂的文学气氛,诗化了教学,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此精彩活泼的教学活动方式,既能把学生课间分散的注意力收回来集中到课堂上来,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愿学、乐学,达到会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
六、将课堂教学与生物课外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生物教学理论要求我们坚持两个结合,即坚持课内外结合和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那么作为教师,就必须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结合实际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课堂以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生物课外活动小组活动,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
在课外活动小组中,教师除了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生物活动以外,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内容可以包括生物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生物技术如组织培养、食用菌的栽培、动植物标本的制作等,用来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需要注意的是,课外小组应由学生自愿参加,教师不能为了组织活动而强行学生加入。课外活动小组要有自己完整的活动计划和活动方案,最好还要有相关的活动教材。教材应由教师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编写,编写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和生活经验,并由学生选择阅读。通过生物课外活动的开展,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将课堂教学与谚语俗语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一节课整个过程如果只有干巴巴的生物学科的专业术语贯穿始终,教学氛围肯定显得沉闷。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谚语和俗语来调动学生。
所谓谚语俗语是指那些具有哲理性的地方语言,它们是一些将某些现象、事实或规律用精练上口的词句加以描述的语言,具有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特点。在生物教学中巧妙地辅以一些与生物知识有关的谚语俗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美的享受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启迪。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教师可以利用谚语和俗语设计精彩而艺术的“开场白”,这样既能够给学生以新异亲切的感受,还能够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如生物的遗传可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引入;条件反射可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引入。
在教学过程当中,也可以巧妙地运用谚语和俗语。如用“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来引出植物的向光性。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引出食物链。还有的如“飞蛾扑火” ——昆虫的趋光性、“叶落归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望梅止渴”——条件反射、“不劳而获”——寄生、“大树底下好乘凉”——蒸腾作用等等。
当然,如果过多过滥地使用妙语,会让学生思维散乱,注意力难以聚焦在学习内容的知识重点上。因此妙语的运用要精心设计,用量适中。
兴趣的培养固然重要,但是,在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教师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学生对生物课学习的短暂兴趣引导到稳定兴趣,促进学生对生物课学习的兴趣向高层次发展。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往往是短暂的,学生只是觉得“好玩”。此时教师必须设法使学生的兴趣从“有趣”发展为“情趣”,使学生真正通过学习获得体验而对生物课学习产生兴趣。在此基础上再促使一部分学生的“情趣”发展为“志趣”,使这部分学生能把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与自己的理想、信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立志将来从事生物科学技术的学习和研究。这样才能使短暂兴趣成为稳定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脱离开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不能为激发兴趣而去迎合学生,更不能为激发兴趣而用庸俗的玩笑或不恰当的比喻去逗学生发笑。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趣味性,教学的趣味性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是有重要作用的,但教学的趣味性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教学不宜引起学生哄堂大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一个“度”,即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教学的趣味,应该高雅别致,而不是低级庸俗。不要让学生把“有趣”变成“好玩”。课堂不是娱乐的舞台,它具有明确的目标,那就是知识的传授。
(3)注意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平时要有意识地积累知识、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以自己丰富的、广博的知识和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以及机智、幽默、诙谐的语言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注意了这一点,就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总之,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找到最佳的切入点,找到最好的学习方法,要在备课中充分地准备好能调动学习兴趣的资料、练习等,要在遵循教学规律、把握学生学习心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才能使生物教学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和谐统一。
㈦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我觉得有一个有职业道德的老师就培养啦一半的兴趣。当然,有职业道德只是说这个老师负责,对她所教的这门学科有钻研的精神,有热情~~~这个非常重要~
另一半的话,就不单单是让学生喜欢你教的这门学科,而是要喜欢上你这个老师。教学方式不这么死板,不要总在课堂上骂学生,课堂上学生不会期望你对他的其他方面有什么教育,你教的是什么,学生期望听到的就是什么知识。脸上要保持笑容,爱笑的人才是最美的,你的一颦一笑都会让你在学生的心目中加分。
其实我觉得我学生物的兴趣一是老师,二就是实验。实验让我认识到啦许多我不知道的自然现象,感觉总想进行下去,当然,实验的多少不是靠一个老师说啦算,要看学校安排啦。我们以前总缠着老师要做实验,年级组不同意也没用。
高中三年对老师的一点心得
㈧ 如何激发高中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时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是我们初中生物教师所要研究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课题。由于长期以来生物科一直处于“副科”的地位,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学好生物无用论的观点和为了考试而学习的错误动机比较严重,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教育教学改革步伐的不断向前,现在的初中生物学科已不再是“应试教育模式”时的“副科”了,而是与其他学科一样,同处于并驾齐驱的“平等”地位,因而在一些省、市等地已开始把生物学科列入中招的考试科目,生物科的教学开始引起了师生们的重视,生物教学如何与时俱进的问题摆在每一位初中生物教师面前,作为生物教师,我们怎样才能使“应试教育模式”时被师生视为“副科”而“边缘化”的生物学,适应现行的素质教育教学呢?经过几年不断努力、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实践,我认为最根本、最基础、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因为兴趣才是学习的最佳动力,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中,重新调整对生物学的学习认识,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生物学,才能使我们生物教学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而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呢?下面浅谈自己在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几点做法:
一、用“目的和意义”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要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最根本的是提高学生对学习生物目的和意义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生物知识的目的和意义,举出实例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今天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而是为了学以致用,为了了解生物,了解生物圈,了解生物与环境、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乃至了解人自身结构和生理,以及卫生保健方面的知识,进而掌握生物知识,利用生物知识,认识、理解,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进而参与到人类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活动当中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使自己更快乐更健康地成长。端正了学习态度的心理定势,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和自觉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利用“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生物科知识本身“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生物,让他们了解生物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逐步认识到学习生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认真学习,掌握更多的生物知识,灵活地应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认知,解释生活中生物现象以其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例如在初一《营养物质》的教学中,我又设计了《医生与病人》的游戏活动,当教师投影出某种营养物质缺乏的疾病名称,让学生扮演病人和医生,“病人”说出该病的主要症状,请“医生”诊断,并提出合理建议。同学们踊跃参加,课堂气氛非常好。通过医生与病人的扮演活动,同学们体会到了生物知识的实用价值,进而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三、挖掘整合教材,以生活中的生物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新编初中生物教材编入了大量有趣味性的资料分析,阅读材料、科学家的故事等材料,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然而课本的教材必竟是有限的,因此在平常的教学生活中,必须多深入挖掘生物素材,多关注生物现象的积累,多收集与生物生活相关的图片和资料为在课堂上创设激趣的情境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再进一步拓展教材的内涵和外延,联系生活中的生物资源进行整合,然后创设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课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条件反射的内涵,我把从动物园里拍来的“猴子骑自行车”、“老虎骑马”的相片展示给学生看,在展示前,我先提出疑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学们,你们说猴子会骑自行车吗?如果会,那么它的这种行为属于条件反射,还是属于无条件反射呢?”问题一提出,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虽然在这之前有的同学在电视上或在生活中也看过“猴子骑自行车”、“老虎骑马”等动物杂技表演,但把这种现象与“条件反射”概念联系起来,却一下子让学生的思维很快就活跃起来,积极地围绕刚提出的问题讨论、交流,有的猜测、有的肯定、有的否定、有的似信非信,当我把相片展示出来时,欢声笑语充满了课堂,很多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为自己能应用所学的生物知识作出了正确的判断而高兴。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条件反射内涵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能力。
四、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风趣、幽默的语言
教师将富有哲理和情趣幽默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比喻应用于生物课堂教学中,能深深的感染和吸引学生,使学生觉得所学的生物知识原来也那么生动有趣、所学的生物知识原来也隐含有如此丰富的人生哲理,从而可以激活课堂教学,使沉重烦闷的教学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将繁杂的生物知识化为简洁,使单薄的生物知识变得更加丰富。例如:在《流动的组织—血液》一课的教学时,我将血液中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的“血红蛋白”比喻为“劫富济贫”的铗客;把勇于包围、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而缩短自己寿命的“白细胞”比喻为“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大英雄,把“血小板”有“凝血、止血”的功能比喻为“修补匠”。这样,既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生物,又渗透了德育教育。又如,在《消化和吸收》一课的教学时,在引导学生写“西瓜籽”在人体内的“历险记”的科普作文时,我把西瓜籽在人体消化道所遇到的胃液、肠液、胰液比喻为西瓜籽在历险途中碰到的“三大妖魔”,经我这么引导,就像一石激起千层浪,激活了同学们的想象思维,就像给他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学生把扎钢似的牙齿比喻为“妖精设计的陷井。”有的学生把胃液比喻为“白骨精”;有的学生把肠液比做“牛魔王”等等,有的学生说他可以把西瓜籽在人体内的“历险”写成象唐僧西天取经所经历的险境一样;同学们各抒己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把学生学习的热情推上了高朝。后来学生们上交的科普作文虽然没有哪一位同学写得象“唐僧西天取经所经历的险境”那样,可都写得非常形象生动,精彩纷呈。让他们体会到了生物知识隐含着丰富的文学知识,学习好生物学科同样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写作水平,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
五、感情投资,激发学习兴趣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融洽的师生感情作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成功的关键,若学生对教师感到亲近、敬佩,对他所任教的这门课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时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信任、关怀和鼓励,这样不仅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而且教师的言行也就会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进而提高他们对教师所教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学习欲望;反之,任何伤害学生感情的言行,都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增长厌学情绪。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充满感情、亲切的语言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带领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达到此目的,教师就要经常采用亲切热情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要多给学生送去一个信任,在每位学生的心里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促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这种教学方式既适用于好学生,更适用于成绩较差或不善于表达思想的学生。同时课余时间应多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聊天。不但要和学生讲讲生物领域中各种各样的趣闻;主动帮助解答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如女生初潮要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早恋对女生危害最大?为什么有的小孩尽管补了很多钙可始终效果不明显?为什么我们鼻子塞时,用嘴巴呼吸后特别难受?等一系列生活常识的问题,有时还要与他们真诚的交流一些他们喜好的游戏,明星及他们高兴和烦恼的事,使学生能够真正的认同你这个良师益友。这样坚持做下去学生自然会喜欢你这个老师,进而喜欢生物学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到我们的教学工作和学习方式中,教学课件的开发与应用是改进课堂教学与学习方式的重要环节。这对于生物教学来说也是能激发学生极大兴趣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学生物教材中虽然有大量的插图和实验素材,但是对于庞大的生物圈、多姿多彩的宏观、微观世界来说,由于受到学生的活动区域小、知识水平有限的限制,仅依靠教材所提供的这些材料给学生理解是永远不够的,因此只有充分的利用多媒体及其国之源播放、设计演示生物教材知识,才能更大面积地丰富教材内容,因为用多媒体演示、播放教材的图像更形象、更生动、更逼真,动静结合、声像结合,并伴着优美动听的音乐,大大丰富了教材,使教材更加生动、直观、有趣,特别是多姿多彩的宏观、微观的生物画面,强烈的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联想,能有效地实现信息多维度传递,更能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们进一步认识到生物知识的人文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增强他们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和信心!
当然,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的,除了以上所提到的几方面,我们还可以通过讲故事、演示实验、等各方面来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至于采用哪一种方法只要我们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激发兴趣的教学方法都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为兴趣始终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与某种事物有了兴趣,就能自觉地探索这种事物的奥秘,并在探索中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抓住时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活跃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都能起到不可估量的效果。
㈨ 如何培养生物学习兴趣
一、将课堂教学与大自然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课本上的生物学知识,只是自然现象的文字再现,如果我们把这样的一种自然知识硬性地放到课堂上解决,不仅是学生,即使是我们教师也会感到索然无味的。比如,在讲解完全花的结构时,我们常以桃花为例,往往老师讲的天花乱坠,可是学生不知所云。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够把这节课搬到室外,让学生一边观察,老师一边讲解,那么,我们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际上,自然界才是学生真正的生物课堂。生物学知识,只不过是自然界中生物现象的一种文字概括。生物学教师只有把我们的生物课堂嫁接到大自然,才能使我们的生物课堂变得真实而具体,充满趣味性,更为重要的是,这样更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学习兴趣。
当然,自然现象是具有季节性的,春花秋实,四季轮回,每一季节都有各自特有的生物现象.而各地的气候又略有差异.所有这些常常造成我们的教学内容与自然界中的生物现象不同步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的生物教师适时地调整我们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季节同步.比如植物的无性生殖有扦插,嫁接,压条等方式,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已经是秋季,而植物的扦插,嫁接,压条活动多在春季,那么教师可以将这部分的内容移到春季进行,教师示范,学生实践,不仅可以加强教学的效果,还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特别紧密。如合理膳食,食物的营养成分,健康地生活,利用微生物制作泡菜和酸奶等等,这些知识,在课堂上进行理论上的讲解当然是十分必要的,不过那只能算是纸上谈兵。如果我们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拿到生活中去加以体验的话,那么,学生一定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一定会大大的提高。比如,在讲解了微生物的用途以后,课后让学生自己制作泡菜和酸奶,学生一定会积极地投入到这项活动当中去的,因为这些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活动,学生能更清楚的认识到生物知识的重要性,那么,在活动中我们就能够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再如,可以结合《致同学---<走进生命科学>》,向同学们介绍仿生学的知识,让学生了解生物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存基础,而且在生产和生活中,给我们学多启迪。结合目前世界上面临的几大社会问题——环境、能源、粮食及人口问题与生物学的密切关系,了解生物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沙尘暴到水体的富营养化,从“艾滋病”“非典”到“禽流感”“口足手病”,从克隆羊到转基因生物,自然能使学生产生关心周围的生物,关注生物学的兴趣。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本上列举的生物科学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人类基因组计划,让学生了解此项计划的重要意义——揭开人类自身生、老、病、死的奥秘。了解生物科学的最新热点、焦点和进展,感知生物科学发展的突飞猛进,促使他们带着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
当然,结合学生的实际,通过学生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必须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活动是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而不是为了猎奇,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字。如对于人类基因组计划,教师只须提到即可,不需要作深入的讲解,因为初中生还没有达到如此的水平。
三、将课堂教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十一世纪是生物学世纪,有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和一些高新科技与生物知识有关,生物科学是现代的前沿科学之一,而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当代的许多行业,特别是医学行业产生了重大的变革。比如基因工程、克隆技术、仿生学的应用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到生物技术研究的领域中来,以他们的热情与创新精神正在拨开生物界的层层神秘面纱。所以,课堂上适当引入生物科学的前沿技术,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生物科学,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激情与兴趣。
四、将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许多学生正是因为爱实验才爱生物学的。实验除了真实、直观、形象、生动之外,还是一项目的性十分明确的操作活动。它对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生物学概念都起着其他任何教学方法均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尽可能让学生多做实验,并力求使学生实验成功。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不仅满足他们的操作愿望,更重要的是,在操作过程中动手动脑,克服种种困难获得实验成功之后,此时学习成功的喜悦而产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能够转化为一种热爱科学的素质和志向,从而刺激学生更深入地探求。
例如,讲血液凝固的原因时,补充了下列实验:用粗糙的竹条不断搅动刚刚从动物体内流出的新鲜血液,竹条就会缠上许多丝状物,其上粘有一些红色物质,是红细胞。洗去红细胞,丝状物呈现白色,这就是纤维蛋白,余下的血液不再凝固。学生一定感到很新奇,并想弄清是怎么一回事,那么教师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讲述血液凝固的原因,并就此讲清血浆和血清的区别。特别要说明血浆中有一种纤维蛋白原,它是小分子蛋白质,在血小板释放的某种物质的作用下,能转化为纤维蛋白。做上述实验的同时,让一部分新鲜血液凝固,将凝固的血块切开,让学生观察切面和外表面的红色有何不同,启发他们思考原因,学生们一定觉得很有意思,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血红蛋白的特性今后再也不会忘记,判断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标准也不会搞糊涂了。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好课堂演示实验,做好随堂实验,上好学生实验课。通过实验,可以体现活动情境,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了一种满足感,为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奠定基础。
五、将课堂教学与学生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我们的教学一定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进行教学,如将猜谜语、演小品、讲故事、唱儿歌等活动引入教学。例如,教师可以用“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激发学生对两栖类动物的学习兴趣;可以自编小品“多莉找妈妈”激发学生对“克隆”技术的强烈的探求欲望;可以将《三国演义》中“望梅止渴”的故事与“条件反射”的教学结合起来,这既增加了课堂的文学气氛,诗化了教学,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此精彩活泼的教学活动方式,既能把学生课间分散的注意力收回来集中到课堂上来,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愿学、乐学,达到会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
六、将课堂教学与生物课外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生物教学理论要求我们坚持两个结合,即坚持课内外结合和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那么作为教师,就必须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结合实际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课堂以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生物课外活动小组活动,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
在课外活动小组中,教师除了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生物活动以外,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内容可以包括生物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生物技术如组织培养、食用菌的栽培、动植物标本的制作等,用来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需要注意的是,课外小组应由学生自愿参加,教师不能为了组织活动而强行学生加入。课外活动小组要有自己完整的活动计划和活动方案,最好还要有相关的活动教材。教材应由教师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编写,编写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和生活经验,并由学生选择阅读。通过生物课外活动的开展,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