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生物体性别决定的方式有哪些
1 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多数生物体细胞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形状相互间往往不同,这对染色体跟性别决定直接有关,称为性染色体;性染色体以外的染色体统称常染色体。
1.1 XY型性别决定 凡是雄性个体有2个异型性染色体,雌性个体有2个相同的性染色体的类型,称为XY型。这类生物中,雌性是同配性别,即体细胞中含有2个相同的性染色体,记作XX;雄性的体细胞中则含有2个异型性染色体,其中一个和雌性的X染色体一样,也记作X,另一个异型的染色体记作Y,因此体细胞中含有XY两条性染色体。XY型性别决定,在动物中占绝大多数。全部哺乳动物、大部分爬行类、两栖类以及雌雄异株的植物都属于XY型性别决定。植物中有女娄菜、菠菜、大麻等。 在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中,X染色体和Y染色体所起作用是不等的。Y染色体的短臂上有一个“睾丸决定”基因,有决定“男性”的强烈作用;而X染色体几乎不起作用。合子中只要有Y就发育成雄性;仅有X染色体(XO)则发育成雌性。雌雄异株的女娄菜体内,Y染色体携带决定雄性的基因,具有决定雄株的作用。决定雌株的基因大部分在X上,也有一些在常染色体上。但对于果蝇来说,Y染色体上没有决定性别的基因,在性别决定中失去了作用。X是雌性的决定者。例如染色体异常形成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O的果蝇将发育为雄性,而性染色体为XXY的果蝇则发育为雌性。
1.2 ZW型性别决定 ZW型性别决定 凡雌性个体具有2个异型性染色体,雄性个体具有2个相同的性染色体的类型,称为ZW型。这类生物中,雄性是同配性别。即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鸟类、鳞翅目昆虫、某些两栖类及爬行类动物的性别决定属这一类型。例如家鸡、家蚕等
1.3 XO型性别决定 蝗虫、蟋蟀等直翅目昆虫和蟑螂等少数动物的性别决定属于XO型。雌性为同配性别,体细胞中含有2条X染色体;雄性为异配性别,但仅含有1条X染色体。如雌性蝗虫有24条染色体(22+XX);雄性蝗虫有23条染色体(22+X)。减数分裂时,雌虫只产生一种X卵子;雄虫可产生有X和无X染色体的2种精子,其性别比例为1∶1。 1.4 ZO型性别决定 鳞翅目昆虫中的少数个体,雄性为ZZ,雌性为ZO的类型,称为ZO型性别决定。此类型中,雌性产生2型配子,雄性产生单一类型配子,性别比例为1∶1。
2 染色体的单双倍数决定性别
蜜蜂的性别由细胞中的染色体倍数决定。雄蜂由未受精的卵发育而成,为单倍体。雌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是二倍体。营养差异决定了雌蜂是发育成可育的蜂王还是不育的工蜂。若整个幼虫期以蜂王浆为食,幼虫发育成体大的蜂王。若幼虫期仅食2~3天蜂王浆,则发育成体小的工蜂。单倍体雄蜂进行的减数分裂十分特殊,减数分裂第一次,出现单极纺锤体,染色体全部移向一极,两个子细胞中,一个正常,含16个染色体(单价体),另一个是无核的细胞质芽体。正常的子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两个单倍体(n=16)的精细胞,发育成精子。膜翅目昆虫中的蜜蜂、胡蜂、蚂蚁等都属于此种类型。
3 环境条件决定性别
有些动物的性别,靠其生活史发育的早期阶段的温度、光照或营养状况等环境条件来决定的。比如:海生蠕虫后益,是一种环节动物,成熟雌虫将卵产在海水中,刚发育的幼虫没有性分化,之后自由生活的幼虫将落入海底,发育成雌虫,但是如果有机会落到雌虫的口吻上,很快下滑经内壁进入子宫发育成雄虫。如果把已经落在雌虫口吻上的幼虫移去,让其继续自由生活,就发育成中间性,畸形程度视呆在雌虫口吻上时间的长短;许多线虫是靠营养条件的好坏来决定性别的,它们一般在性别未分化的幼龄期侵入寄主体内,低感染率时营养条件好,发育成的成体基本上都是雌性,而高感染率时,营养条件差,发育成的成体通常都是雄的;大多数龟类无性染色体,其性别取决于孵化时的温度。如乌龟卵在20~27℃条件下孵出的个体为雄性,在30~35℃时孵出的个体为雌性。鳄类在30℃以下孵化则几乎全为雌性,高于32℃时雄性则占多数;我国特产的活化石扬子鳄,巢穴建于潮湿阴暗的弱光处可孵化出较多雌鳄,巢穴建于阳光曝晒处,则可产生较多的雄性。
4 基因决定性别
某些植物既可以是雌雄同株,也可以是雌雄异株,这类植物的性别往往是靠某些基因决定的。如葫芦科的喷瓜,决定性别的是三个复等位基因,即aB、a+、ab;其显隐关系为aB>a+>ab。aB基因决定发育为雄株;a+基因决定雌雄同株;ab则决定发育为雌株。性别的类型有5种基因型所决定:aBa+和aBab为雄株;a+a+和a+ab为雌雄同株;aab为雌株;纯合的abab不存在,因为雌性个体不可能提供ab配子。玉米也可因为2对基因的转变,引起雌雄同株和雌雄异株的差异[1]。(为防止词条有广告信息报错,这里将d变换为b)
5 性反转现象
在一定条件下,动物的雌雄个体相互转化的现象称为性反转。鱼类的性反转是比较常见的,如黄鳝的性腺,从胚胎到性成熟是卵巢,只能产生卵子。产卵后的卵巢慢慢转化为精巢,只产生精子。所以,每条黄鳝一生中都要经过雌雄两个阶段。成熟的雌剑尾鱼会出其不意地变成雄鱼,老的雌鳗鱼有时转变成雄鱼。鸡也有“牝鸡司晨”现象,且可用激素使性未分化的鸡胚转变性别。
② 植物学问题。。
1算分化
蓝藻中的鱼腥藻可从营养细胞分化产生具有固氮作用的异形胞
2胚轴的一侧与一片盾状的子叶相连,所以子叶也称为盾片(scutellum),盾片的另一侧紧靠胚乳,所以盾片夹在胚乳和胚轴之间。在盾片中可以看到以后发展为维管束的原始细胞。盾片在与胚乳相接近的一面,有一层排列整齐的细胞,称为上皮细胞或柱形细胞。当种子萌发时,上皮细胞分泌酶到胚乳中去,把胚乳内贮藏的物质加以分解,然后由上皮细胞吸收,并转运到胚的生长部位。
3被子植物一般一层
4叶脉的维管束鞘细胞负责卡尔文循环,而不是茎的维管束鞘细胞
5有的等面叶是叶肉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区别,但是有的叶子两面均有栅栏组织,中间叶肉组织,对称的,也叫等面叶
6双子叶植物:甘薯 单子叶植物:水稻
http://www.scsghzx.cn/res/juniorbio/teach/plants/d_17/h004_058.htm
7甜菜根形成层的发生和次生结构的形成与萝卜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在形成层活动的同时,中柱鞘在形成层外方产生出副形成层
这点是很特殊的,可以看下
http://xyzw.plantlib.net/plant/plant/04/0406.htm
8这个是错的,最多是因寄生引起的病态
9没什么好说的,可以做下实验。
-------------------------------
甘薯 副保卫细胞 http://wenwen.soso.com/z/q133170711.htm
一些丝状蓝藻在缺氮条件下某些细胞发生分化成为异型胞作为固氮场所,其实这是一个群体的分化,不是一个细胞的分化。这个问题没必要深究啦!
如果有兴趣看看这个http://sq.k12.com.cn/discuz/thread-284132-1-1.html
③ 群落的感念
理解生物群落的概念
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群落是各个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生活着许多种群,既有种内关系也有种间关系,它不仅影响每一个个体、每一个种群的生存与发展,而且还把各个种群连接为复杂的生命之网,决定着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决定种群个体数目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分析:决定种群个体数目变动的因素有许多,由下图可知,种群的各种特征与种群的数量有密切的关系,在学习时,要注意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典例精选】
例1 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种群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生物个体的总和
B.种群是许多同种个体的代数和
C.种群具有单独的生物个体所不具备的特征
D.种群是一个有机单元,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
例2 生物群落的结构在垂直方向上 [ ]
A.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有的有分层现象,有的没有分层现象
C.森林中的生物有分层现象,草原上的没有分层现象
D.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例3.如下图中的曲线1~4是在W、X、Y、Z四种条件下细菌种群的生长曲线,这四种条件是
W——不断提供食物、水、氧气、除去废物
X——随着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有害物质积累
Y——随着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无毒害物质积累
Z——随着时间延续,食物耗尽,由于产生突变的结果,出现了新的菌株,它们能代谢原有细菌产生的有害物质
以下哪项的生长条件和生长曲线1,2,3,4正确配对
A.WXYZ B.XYZW C.YZWX D.YXZW E.XYWZ
【跟踪训练】
1.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草原上所有的候鸟 B.一个湖泊中的全部单细胞藻类
C.长江里所有的白鳍豚 D.一个蜂巢内的所有工蜂
2.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动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B.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人口动态的主要依据
C.人口数量问题既有其自然生理基础,又有其社会制约因素
D.不同种群出生率的差异主要是种群中处于生殖年龄的个体数
3.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生物群落是由不同的种群形成的
B.生物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C.生物群落的生物属于同一个物种
D.生物群落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4.海洋水域的上层多为绿藻,中层多为褐藻,下层多为红藻。这一生态现象说明:
(1)影响海洋水域中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______。随着海洋深度的增加,______逐渐减弱,水域中所分布的藻类植物的种类也就随之出现差异。
(2)各种藻类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______现象,叫做该生物群落的______结构。群落的结构与环境中的______密切相关。
5.试根据我国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图7-6)回答:
(1)图形的左右两边大致对称,表明男女人数基本平衡,出现这一现象的自然生理原因是______。
(2)图中Ⅰ阶段表明当时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点是______。
(3)图中Ⅱ阶段表明我国人口发展的主要特点是______,产生这一结果主要原因是______。
④ ‘图’请问这是什么生物的细胞
玉米茎的横切,展示的是初生结构。那小的细胞聚集在一起,是维管束。
看下面链接中的图5-27。
http://xyzw.plantlib.net/plant/plant/05/0504.htm
⑤ 一道有关氨基酸和蛋白质计算的高三生物题
n10,10肽,彻底水解多出9个h2o
所以总的原子数位c55
h88
n10
o28
设四种氨基酸个数分别为x
y
z
w
根据四种原子个数列出4个式子,求解即可
2x+3y+9z+5w=55
5x+7y+11z+9w=88
x+y+z+w=10
2x+2y+2z+4w=28
解得,x=1
y=2
z=3
w=4
⑥ 什么是四维空间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存在三个维度,长、宽、高所组成的三维空间,如果再加上一维的时间,就是四维时空,即我们存在于三维空间或四维时空内。(时间不能算维度,但它贯穿于所有维度)说到这里,很多人或许在想,如果人类进入了四维空间(即五维时空),真的可以像电影中男主角那样穿越时空回到过去吗?
荷兰艺术家就曾用他的雕塑作品描绘了四维空间,如果四维空间真的存在,那么里面的生物应该是一个三维生物所有生命轨迹的叠加。比如三维空间内你只能看到某个人在某个时间点上的一个状态,而四维空间你就能看到某个人在某个时间点上的所有状态,你看到的是整个生命的运动轨迹。
四维空间的投影就是我们的三维空间,也就是一个时间点下人只有一个状态。例如三维空间的投影就是二维的一个平面,二维平面的投影就是一维的一条线,是一个降维的关系。当然人类存在的三维空间是无法观察到其它维度的,如果三维空间的人进入四维空间,那结局很可能是死亡,因为三维的人缺少维度支持进入四维。
又或许,用三维空间内的理论知识来探讨四维空间,这本身就不合适。
⑦ 多性生物
问者很有想象力,而且是个生物爱好者,且涉及不深,依问者所言,无性生殖是一个生物个体就能分离出另一个生物个体,,两性生殖就是要生殖细胞要包括两性的生殖细胞的遗传物质,在发育成新的个体,3.4....就是多个个体都要贡献自己的遗传物质生殖细胞才能发育新的个体,你觉得有这个趋势???
两性生殖是生物进化而来,它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就在可以使遗传物质充分的混合,使各体有很大的差异,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缺点是它需要两个各体的遗传物质结合,这样很麻烦,不如无性生殖快,。多性那就更麻烦了,
多性在基因突变和遗传物质的混合上显然比两性要好,好多少,?谁都不知道,而且是要多个性别的结合才能达到生育的目的,达尔文生物进化无非就一个中意:生物的进化是使自己适应环境的变化。现在好象还没有听说有什么生物是多性生殖的,地球生物已经有好几亿年的历史,要是多性生殖优点大于缺点,那么它早就有了,
即使有多性生物,那么只要因为生育困难就会容易灭绝
人体内有两种染色体,即X染色体和Y染色体,男女的性染色体不同,男性的两条染色体是XY,而女性是XX.
现在,科学家发现,人一共有五种性别:男性,偏男性(||),两性人(|||),偏女性(|),女性.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两性模式为:男性具有XY染色体,雄性激素,输精管和阴茎;女性具有XX染色体,子宫,雌性激素,输卵管,乳房和阴道,但实际上这并不正确
我知道的就只有这么多,希望能帮到你,呵呵
⑧ 生物:某多肽的化学式为C55H70O19N10,将其彻底水解后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
多肽中有10个N,所以一共有10个氨基酸。所以失去的水分子数为9个。所以这10个氨基酸加起来(没失去水时)应该是C55H88028N10.这样,设每种氨基酸数目分别是xyzw,接下来就是解四元一次方程啦,最后得到的就是xyzw分别为1234。
所以,1Mol该多肽水解需要9*18=162g
水解后能得到谷氨酸为4个。
⑨ 关于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几个迷惑问题
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最显着的区别在于他们茎的结构,草本植物的茎为“草质茎”,茎中密布很多相对细小的维管束,充斥维管束之间的是大量的薄壁细胞,在茎的最外层是坚韧的机械组织。草本植物的维管束也与木本植物不同,维管束中的木质部分布在外侧而韧皮部则分布在内侧,这是与木本植物完全相反的,另外草本植物的维管束不具有形成层,不能不断生长,因而树会逐年变粗而草和竹子就没有这样的本领。相比于木质茎,草质茎是更进化的特征。
不能拿交叉部分比较,草本和木本植物都是同宗进化来的,只是在半路上除了岔路,走向了不同方向。木本和草本仅是一类称呼,不是严格的专业术语。说数木的祖先就是书本,草的祖先就是草本是不对的。
由于木质素的多少进化为性质相同的同门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这种说法本身就错误。不是由于木质素的多少进化出来的结果,而是这种结果让我们人类认识到他们的区别在于木质素的多少。
于被子植物起源可能的祖先,存在着不同的假说,有多元起源说、二元起源说和单元起源说。
1.多元论(Pleiophyletic Theory),认为被子植物来自许多不相亲近的类群,彼此是平行发展的。如维兰德(G.R.Wieland,1929)、胡先骕(1950年)、米塞(Meeuse)等人。
2.二元论(Diphylefic Theory),认为被子植物来自两个不同的祖先类群,二者不存在直接关系,而是平行发展的。如兰姆(Lam)、恩格勒(A.Engler)等人。
3.单元论(Monophylefic Theory),认为被子植物来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如哈钦松(J.Hutchinson)、塔赫他间(Takhtajan)、柯朗奎斯特(Cronquist)以及Judd等现代多数植物分类学家。
拿被子植物的木兰科为例,在哈钦松分类体系中,都是木本植物,同时被子植物的毛茛科为例,在哈钦松分类体系中,都是草本植物,二者都是最原始的被子植物,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就是哈钦松的杰作,但是人为性较大,到后来弊端越来越明显。你可以看看下面的链接,了解下这几大分类系统的来龙去脉。
http://xyzw.plantlib.net/plant/plant/12/1204.htm
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的某些因素影响不能相互转变,从目前植物分类学家和分子生物学掌握的证据,已经出现实质性进化差别的物种再互相转变的概率为零,至于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几百万年后是否如此就不得而知了。
⑩ 高一生物 氨基酸水解问题 各位大神快点来呀
写出分子式就好看多了:半胱氨酸C3H7O2NS,丙氨酸C3H7O2N,天冬氨酸C4H7O4N,赖氨酸C6H14O2N2,苯丙氨酸C9H11O2N,不难看出,除了天冬氨酸,其他氨基酸O都是2个,所有W-2*12+11(12代表12个氨基酸,11是肽键水解后增加的氧原子)就是天冬氨酸中氧的个数了,所以,天冬氨酸 :(W-13)/2
同理,其他氨基酸N都只有一个,就赖氨酸2个,所以,赖氨酸:Z-12。
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