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二学业水平考试的生物应该怎么复习
【1】立足教材,打好基础
从历年的生物来看,所考内容中有60%左右是考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要确保60%的基础分能高比率地拿下,就要认真地阅读课本,对课本知识融会贯通,在复习阶段,重做题轻课本,贪图一两次测验或模拟考质的飞跃,这种舍本逐末做法很危险。
应将各章节中类似的,易混淆的知识点或联系紧密的知识点作好笔记,并对其进行分类、比较和归纳.。
【2】理解图表提高能力
生物图表题占比分较大且图表题越来越复杂,越综合,呈现一题多图(表),图表和曲线相融现象。因此,应重视课本或与课本联系紧密的图表和曲线。应做到有图必读,有图必识,有图必析,加强形象感,进一步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3】重视实验操作培养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
历年生物实验题得分率均低。造成低得分率的原因是未对实验进行实际操作或对实验的原理,方法末真正理解,实验后没有回亿过程,没有分析结果。
【4】阅读目录把握整体
目录是全书的缩影和提纲,读目录有利于学生把握全书的知识体系。
【5】精做习题,举一反三
做教材的课后练习题,以前做过的测验题等,完成习题后归纳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并举一反三,将知识升华。做习题时不能抛弃基础,去做一些难、偏、怪的题目,这一点更要冷静和清楚。
落实以上5点,并平衡,协调这5点的关系,就能够在复习中事半功倍,取得满意的成绩。
⑵ 高中生物提纲知识点总结
通过对近年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高考试题并不是想象中的高不可攀、遥不可及,虽然以能力考察为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综合性,所以复习全面很重要,下面我给大家分享高中生物提纲知识点 总结 _高考生物复习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生物提纲知识点总结
(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
(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
(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9)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10)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11)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一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二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3)分析 方法 :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4)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2、的形成:3、卵细胞的形成
1个精原细胞(2n)1个卵原细胞(2n)
↓间期:染色体复制↓间期:染色体复制
1个初级精母细胞(2n)1个初级卵母细胞(2n)
↓前期: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2n)↓前期:联会、四分体…(2n)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2n)中期:(2n)
后期: 配对 的同源染色体分离(2n)后期:(2n)
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末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2n)
2个次级精母细胞(n)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极体(n)
↓前期:(n)↓前期:(n)
中期:(n)中期:(n)四、细胞分裂相的鉴别:
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卵细胞的形成
均等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形成
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若为奇数——减数第二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
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减数第二分裂后期
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联会、四分体现象——减数第一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
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分裂后期
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一侧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后期
一侧无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第三节、伴性遗传
概念:伴性遗传——此类性状的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类型:X染色体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
X染色体隐性遗传: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
Y染色体遗传:人类毛耳现象
一、X染色体隐性遗传:如人类红绿色盲
1、致病基因Xa正常基因:XA
2、患者:男性XaY女性XaXa
正常:男性XAY女性XAXAXAXa(携带者)
3、遗传特点:
(1)人群中发病人数男性大于女性
(2)隔代遗传现象(一)先判断显性、隐性遗传:
父母无病,子女有病——隐性遗传(无中生有)
隔代遗传现象——隐性遗传
父母有病,子女无病——显性遗传(有中生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知识点:1、怎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艾弗里实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
知识点: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有哪些主要特点?
1、DNA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A=T;G=C;?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G)/(T+C)=1;(A+C)=(T+G)?
一条链中A+T与另一条链中的T+A相等,一条链中的C+G等于另一条链中的G+C?
如果一条链中的(A+T)/(C+G)=a,那么另一条链中其比例也是aDNA复制的过程(DNA复制的概念、条件、特点、结果和意义)?
DNA分子复制过程是个边解旋边复制。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既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近些年还发现有遗传信息从RNA到RN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物质代谢,进而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A(即R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RNA流向DNA(即逆转录),也在疯牛病毒中还发现蛋白质本身的大量增加(蛋白质的自我控制复制)
DNA复制的条件要相关的酶、原料、能量和模板。
其特点是(非连续性的)半保留复制。
其意义是:保证了亲子两代之间性状相象。
如果一条链中的(A+C)/(G+T)=b,那么另一条链上的比值为1/b?
另外还有两个非互补碱基之和占DNA碱基总数的50%?
2、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条件?
3、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连续遗传、世代遗传——显性遗传
(二)再判断常、性染色体遗传:
1、父母无病,女儿有病——常、隐性遗传
2、已知隐性遗传,母病儿子正常——常、隐性遗传
3、已知显性遗传,父病女儿正常——常、显性遗传
(3)交叉遗传现象:男性→女性→男性
后期: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组染色体(2n)后期:(2n)
末期:细胞质均等分离(n)末期:(n)
4个精细胞:(n)1个卵细胞:(n)+3个极体(n)
↓变形
4个(n)
高中生物应试技巧
1.规范解题答题,提高审题能力,用生物学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如遗传图解的规范化书写、遗传学符号的正确使用,用专业术语描述现象和给出结论,不写错别字等。如果是审题不清造成的,应加强审题训练,减少低级层面的失分。
2.翻阅曾经做过的试卷,主要看以前做过的好题、易错题、一错再错题,再现解题思维过程,领悟试题的命题意图,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3.考前要合理安排时间,认真做几套题量适当、难度适中的热身卷,形成良好的题感和条件反射。做试卷时要严格控制时间,尽量快速答题,不翻书。做后自我批改,从中找到知识缺陷,解决暴露出来的问题,调整做题策略。
4.选择恰当的、适合自己的应试技巧。理综试卷普遍题量大、时间紧,需要考生摸索适合自己的答题顺序和时间分配,有一定时间去思考和完成最后两道生物题,并力求做到卷面洁净、表述准确、合乎规范,提高应试技巧和做题速度,做好最充分的准备,投入到最后的紧张复习备考中去。
怎么学好高中生物
1.观察方法
学习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而感性认识主要靠观察来获得,所以观察方法就是首要的 学习方法 。观察方法主要包括顺序观察、对比观察、动态观察和边思考边观察。
(1)顺序观察 顺序观察包括两层意思。从观察方式上来说,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用显微镜观察也是先低倍,后高倍。例如,对植物根尖的观察,就是先用肉眼观察幼根,根据颜色和透明程度区分根尖的四部分,然后再用放大镜观察报尖的根毛,最后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片,认识根尖各区的细胞特点。从观察方位上来说,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例如对一朵花的观察,就要先从整体上观察花形、花色,然后从外到内依次观察花等、花冠、雄蕊、雌蕊。
(2)对比观察 对比观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如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时,就要先异中求同:它们都有双层膜,都含有基粒、基质、酶、少量的dna和rna。然后再同中求异:线粒体的内膜折叠成崎,叶绿体的内膜不向内折叠;线粒体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且酶分布在内膜、基粒、基质中;而叶绿体内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而酶分布在基粒层和基质中;叶绿体中有叶绿素,而线粒体中没有。
(3)动态观察 对生物生活习性、生长过程、生殖发育的观察都属于动态观察。动态观察的关键是把握观察对象的发展变化。例如观察根的生长,在幼根上等距画墨线后的继续培养过程中,重点就是观察各条墨线间距离的变化,从而得出根靠根尖生长的结论。
(4)边思考边观察 观察是思维的基础,思维可促进观察的深入,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带着问题观察,边思考、边观察。
2 .做笔记的方法
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继续收集资料,积累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总结中外许多学者的 经验 ,可以说,做笔记是一条成才的途径。做笔记的方式很多,在生物学学习中,主要有阅读笔记、听讲笔记和观察笔记三种。
(1)阅读笔记
要想使学到的东西长期储存、随时提取、应用自如,就要在读书时,随时作 读书笔记 。阅读笔记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抄写笔记,又分为全抄和摘抄,做这种笔记应注意抄后校对,避免漏误,然后标明出处,以备日后查考。②卡片笔记,卡片内容不限,因人而定,但一般应具有资料类别、编号、出处、着者姓名,正文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每张卡片写一个内容,并及时进行分类归档或装订成册。③批语笔记,即在书页空白处随手记下对原文的个人意见和 心得体会 等。④符号笔记,即在原文之间标注符号以对原文加深理解。常用符号有黑点、圆圈、直线、曲线、双线、虚线、箭头、方框、三角、惊叹号、问号等。作符号笔记应注意两点:一是符号意义必须明确,并且要贯彻始终;二是符号不能过多过密,否则重点难以突出。⑤概要笔记,即对某本书或某篇 文章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写出其重点内容。
(2)听讲笔记
即听 报告 、听讲座和课堂听课的笔记,做这种笔记的突出矛盾是记的速度赶不上讲的速度,为此要做到“三记三不记”即重点问题、疑难之处,书上没有的记;次要问题、易懂之点、书上有的不记。
(3)观察笔记
即在生物课内外对生物形态和生命现象进行观察时所作的记录。做这种笔记要注意细节,注意前后比较和过程变化,并要抓住特征。
3.思维方法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思维方法是思维能力的关键,所以思维方法在学习方法中占有核心的位置。在生物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比较和归类的方法、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及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1)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知识的一个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是把知识的各个部分联合成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是生物学学习中经常使用的重要方法,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只分析不综合,就会见木而不见林;只综合不分析,又会只见林而不见木。在实际运用时,既可先分析后综合,也可先综合后分析,还可以边分析边综合。
(2)比较和归类的方法
比较是把有关的知识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比较一般遵循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寻找出知识之间的相同之处,即异中求同;二是在寻找出了事物之间相同之处的基础上找出不同之处,即同中求异。
归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的思维方法。生物学习中常采用两种归类法:一是科学归类法,即从科学性出发,按照生物的本质特性进行归类;二是实用归类法,即从实用性出发,按生物的非本质属性进行归类。
比较和归类互为前提,一方面只有通过比较,认识生物的异同点之后,才好进行归类;另一方面,只有把生物进行归类,才好进行比较。因此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page]
(3)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
系统化就是把各种有关知识纳入一定顺序或体系的思维方法。系统化不单纯是知识的分门别类,而且是把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使其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编写提纲、列出表解、绘制图表等方式,把学过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
具体化是把理论知识用于具体、个别场合的思维方法。在生物学学习中,适用具体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分析和解释一些生命现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生物学理论知识。
(4)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抽象是抽取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法,抽象可以有两种水平层次的抽象: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抽象;二是本质属性的抽象。
概括是将有关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联系起来的一种思维方法,它也有两种水平层次: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概括,叫做感性概括;另一种是本质属性的概括,叫做理性概括。
抽象和概括也是互为前提的,相辅相成的,在学习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进行抽象中以概括,概括中以抽象,以达到对知识正确、深入的掌握。
高中生物提纲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 人教版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提纲
★ 高中生物知识点大纲
★ 2017高中生物必修1复习提纲
★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复习提纲
★ 高中会考生物知识点总结
★ 2017年高中生物必修一复习提纲
★ 2017年高中生物必修1复习提纲
★ 高中生物复习提纲(人教版)
★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
★ 高中生物必修1复习提纲
⑶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背知识
1、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分为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其中细胞内液占2/3。
2、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
3、内环境不仅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而且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种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5、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生理盐水的浓度是0.9%的NaCl。细胞内液渗透压主要由K+维持。
6、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7、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种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着活跃状态的过程。
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发射弧,反射弧通常会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9、兴奋的产生:静息时,由于钠钾泵主动运输吸收K+排出Na+,使得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状态下,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产生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此时为协助扩散,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产生外负内正动作电位。
10、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双向的
1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单向,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12、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13、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
14、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调节机制,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15、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16、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着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为植物激素。
17、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18、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19、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清除和监控。
20、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21、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其中B细胞主要靠生产抗体消灭抗原,这种方式称为体液免疫,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消灭抗原,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22、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注意其区别)
23、免疫学的应用:免疫治疗、免疫预防、器官移植。
高中生物易混知识
1.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主要是淀粉、脂肪,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主要是糖原和脂肪。区分直接能源、主要能源、储备能源、根本能源。
2.蛋白质的基本元素是C、H、O、N,S是其特征元素;核酸的基本元素是C、H、O、N、P,P是其特征元;血红蛋白的元素是C、H、O、N、Fe,叶绿素的'元素是C、H、O、N、Mg;不含矿质元素的是糖类和脂肪。
3.原核细胞的特点有:
①无核膜、核仁;②无染色体;③仅有核糖体;④细胞壁成分是肽聚糖;⑤遗传不遵循三大规律;⑥仅有的可遗传变异是基因突变;⑦无生物膜系统;⑧基因结构编码区连续。(马上点标题下“高中生物”关注可获得更多知识干货,每天更新哟!)
4.内质网是生物膜系统的中心,外与细胞膜相连,内与外层核膜相连,还与线粒体外膜相连。对蛋白质进行折叠、组装、加糖基等加工,再形成具膜小泡运输到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和分泌。
5.分泌蛋白有抗体、干扰素(糖蛋白)、消化酶原、胰岛素、生长激素。经过的膜性细胞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
6.三种细胞分裂中核基因都要先复制再平分,而质基因都是随机、不均等分配。只有真核生物才分成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两种方式。
细胞的生命历程是未分化、分化、衰老、死亡。分裂次数越多的细胞表明其寿命越长。细胞衰老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7.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在转录水平调控的。
8.细胞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的细胞具有发育成顽症个体的潜能。
根据动物细胞全能性大小,可分为全能性细胞(如动物早期胚胎细胞),多能性(如原肠胚细胞),专能性(如造血干细胞);
根据植物细胞表达全能性大小排列是: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全能性的物质基础是细胞内含有本物种全套遗传物质。
9.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酸碱度等。
使酶变性的因素是强酸、强碱、高温。恒温动物体内酶的活性不受外界温度影响。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60度左右。
10.基因工程的工具酶是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作用于磷酸二酯键);细胞工程的工具酶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获得原生质体时需配制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保证等渗,保护原生质体),胰蛋白酶(动物细胞工程)。
11.ATP是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在细胞内含量少,与ADP相互转化。需耗能的生理活动有主动运输、外排和分泌、暗反应、肌肉收缩、神经传导和生物电、大分子有机物合成等;不需耗能的有渗透作用、蒸腾作用;形成ATP的生理活动是呼吸作用和光反应。
12.蛋白质在人体内不能储存,是细胞的结构物质和功能物质,不是能源物质。但脱氨基后能分解放能。
蛋白质脱氨基发生是由于:蛋白质摄入过多、空腹摄入蛋白质、自身蛋白质分解、过度饥饿等。
13.人体每天必须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原因是蛋白质是细胞的结构物质和功能物质;蛋白质、氨基酸在人体内不能储存;转氨基作用不能形成所有种类的氨基酸;蛋白质在人体内每天都降解更新。
14.同质量的脂肪的体积比同质量的糖原小,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高一倍多。因此脂肪是更好的储备能源物质。(但耗氧量高,呼吸商低)
15.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分裂,进行无氧呼吸。可作为提取细胞膜的好材料。
16.糖尿病的原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导致血糖不能进入细胞和氧化分解,肝脏释放和非糖物质转化的葡萄糖增多,引起高血糖。细胞缺能,总感饥饿而多食,使血糖浓度高于肾糖域(160—180mg/dl),最终尿糖。(注意三多一少的解释)
17.有氧呼吸的特征产物是水。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影响因素是O2浓度、温度、水。
18.无氧呼吸的两种方式是由细胞内的酶种类决定的。产酒精的生物有大多数植物、酵母菌;产乳酸的生物有动物、乳酸菌、玉米胚、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缺氧时)。
19.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硝化细菌(生产者)的代谢类型是化能自养需氧;根瘤菌(消费者)和圆褐固氮菌(分解者)是异养需氧型;红螺菌是兼性营养厌氧型。蛔虫、乳酸菌、破伤风杆菌是异养厌氧型。
20.植物向性运动的外因是单一方向的刺激(重力、单侧光),内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意义是提高适应性。
高中生物知识重点
细胞的代谢
1、(了解)生物体内或细胞中发生的各种能量形式的相互转变
化学能:活细胞中的各种分子,由于其中原子的排列而具有势能。是细胞内最主要的能量形式。
能量的转化:即不被消灭,也不被创造,相互转变,细胞有序状态的维持要消耗能量。
2、(了解)细胞内的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
3、(了解)ATP的化学组成、特点和分子简式
元素组成:ATP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
结构特点: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线断裂作用: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
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意义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ATP酶ADP+Pi+能量(1molATP水解释放30.54KJ能量)
方程从左到右时能量代表释放的能量,用于一切生命活动。
方程从右到左时能量代表转移的能量,动物中为呼吸作用转移的能量。植物中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注:在ATP和ADP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逆,能量是不可逆的
意义: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ATP是细胞里的能量流通的能量“通货”
4、(了解)渗透作用
定义: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
方向:低浓度→高浓度
条件:①有半透膜存在
②半透膜两边存在浓度差
5、(理解)红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原因
细胞外浓度大于红细胞内浓度(0.9%NaCl)时红细胞失水,细胞皱缩
细胞外浓度小于红细胞内浓度(0.9%NaCl)时红细胞吸水,细胞涨破
细胞外浓度等于红细胞内浓度(0.9%NaCl)时红细胞既不失水也不吸水,细胞外形不变
6、(理解)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的原因
质壁分离内因:原生质层伸缩程度比细胞壁要大
质壁分离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质壁分离的条件:活细胞、有壁、大液泡、浓度差
7、(理解)渗透、被动转运、主动转运
8、(了解)细胞的“胞吞”、“胞吐”的过程
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有的物质被一部分质膜包起来,这部分质膜于整个质膜脱离,裹着该物质运动到细胞的内侧或外侧。运送到细胞内侧的,成为胞吞;运送到细胞外侧的,称为胞吐。
9、“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现象和结果、讨论
实验原理(理解):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既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既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材料用具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蔗糖的质量浓度为0.3g/mL的溶液,清水。
方法步骤
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的临时装片。
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
(1)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2)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
(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
⑷ 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考哪几科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共开考6个科目,分别是: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
其中文科考生必须参加物理、化学、生物三科考试;理科考生和体育类考生必须参加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科考试;艺术类(音乐、美术)考生根据自己兼报的科目选择对应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
按广东省普通高考改革调整方案,文、理科考生参加普通高考时,学业水平考试的三门学科成绩均达到c级以上的,才能参加第一批本科院校录取;
三门学科成绩中至少有两门达到c级、另一门达d级以上的才能参加第二批本科院校录取;
三门学科中至少有一门达到c级、另两门达d级以上的才能参加第三批专科院校的录取。另外,艺术类、体育类考生也要求三门学科中至少有两门达到d级以上,才能参加艺术、体育各批次的录取。
学业水平考试时间不同的省份都不相同的,但每年的学业水平考试总的来说在7月初和12月底,这些是看自己所在省份的准则。
⑸ 怎么学好生物,目前高二,下半年就学业水平考试了!!
首先先将心态放轻松 小高考并没有那么难 所考的题目只是基础中的基础 要熟悉记忆的知识点很少
并且试卷中有不少题目是[送分]的
我们班有不少人 上课睡觉不写作业 真正的0基础 最后裸考也通过了
个人觉得生物小高考的重点在于理解(那些复杂的计算题只是为考A的学生设计的)
只要将几个重点的知识记住(书上的配图都很重要 一定要将图背住)再跟住老师的复习 通过肯定没有问题
小高考的范围都包含在考点里 不会超出当年划定的考纲 只要针对那几个知识点复习就可以了
⑹ 谁有学业水平考试生物的知识点总结
济南版初中生物会考复习提纲
1、 运动系统 由 骨、骨连结 和 骨骼肌 三部分组成.,起 支持、保护 和 运动 的作用.。
2、长骨的表面覆盖着 骨膜,骨膜内有 神经 和 血管,,血管 为骨组织提供 营养 物质, 红骨髓 有 造血 功能.。
3、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骨髓 。骨膜内层的 成骨细胞, 与骨的 长粗 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骺端 软骨层 的细胞与骨的 长长 有关
4、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 和无机物。 骨 是人体最大的“ 钙库” ,骨质中的 有机物 主要是骨胶蛋白,它使骨具有 韧性 。无机物使骨具有硬度和弹性。
5.青少年时期,骨中有机物含量大于 1/3 ,无机物含量小于 2/3 ,这样的骨弹性大、硬度小,易变形。所以青少年应养成坐、立、行正确姿势。
6、关节 通常是指骨与骨之间 能够活动 的连结.,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 关节面、 关节囊 和 关节腔 三部分.
7、人体有 206 块骨,分为 中轴骨 和 附肢骨 两大部分,, 600 多块骨骼肌.,每块骨骼肌包括 肌腱 和 肌腹 两部分.
7、引起骨骼肌收缩的刺激来自于 神经 传来的 兴奋. ,骨骼肌的收缩要受到 神经系统 的协调和控制。运动还要消耗能量,能量来自于 肌细胞 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8、一个运动通常是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 多块骨骼肌协调完成 的.
9、运动是以 骨骼 为 杠杆、 关节 为 支点 、骨骼肌 收缩为 动力 形成的.。
10、水 中生活的动物的运动方式主要是 游泳 ;陆地 上的有 爬行 、行走、奔跑、跳跃;空中 的主要是 飞行 .
11、涡虫在光照下舒展身体,电击时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这是 生来就有的 ,是 先天性行为 ,也称为本能行为 .是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在多次“光照—电击”的配合下,最后只要给光照,涡虫就收缩身体或转动头端,这显然是经多次“光照—电击”结合,涡虫学习得到的行为.所以这种见光收缩身体的行为属于 后天性的学习行为 .
12、根据动物行为的 发生 可以分为 先天性的本能行为 和 后天性的学习行为,本能和学习 是动物适应环境的两种 最基本 方式。
13、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可以分为: 取食行为、 领域行为、 攻击行为、 防御行为、 繁殖行为、节律行为 、 社群行为。
14、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有: 观察法 和 实验法 。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主要采用的是 观察法 ,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和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主要采用的是 实验法 。
15、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 无机物 合成储存能量的 有机物 ,因此,是生物圈中的 生产者 ,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是 消费者 。
16、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的各种生物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营养联系形成 食物链 和 食物网 ,生物之间这种 相互依赖、 相互制约 的关系,使各种生物种群的 数量趋于平衡 ,从而有利于生物之间 协调发展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任何一个环节上的生物消失都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活,并破坏生物之间的协调发展与平衡。因此说, 植物 和 动物 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中 不可缺少 的成员。
17、动物不仅 适应环境 ,从环境中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而且能够 影响和改变环境 。
18、据统计,我国的 脊椎动物 有6300多种,占世界动物种类总数的 14% 。
19、我国的动物资源非常丰富,其中闻名世界的 大熊猫、 扭角羚、 褐马鸡、 扬子鳄 等都是 一级 保护动物。白鳍豚是我国长江中特产珍稀濒危动物。
20、动物多样性包括:①物种多样性、 ②遗传多样性、 ③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动物物种之间的差异 是由各自的 遗传物质 决定的。因此,动物的 遗传多样性 是物种多样性的 基础 。 生态系统多样性 为不同种类的动物提供了各自的 栖息环境 。
21、动物多样性就需要在①遗传物质、②物种、③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和采取保护措施。
22、动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①就地保护、②易地保护、③法制教育和管理。其中 就地保护是目前最有效的措施。
23、我国为保护 大熊猫和金丝猴 ,在四川省建立了 卧龙、王朗 等自然保护区。
24、生物圈中,凡是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的低等生物,统称为 微生物 。
25、有些微生物如蓝藻、硫细菌、硝化细菌等,能够利用 光能或化学能 将 无机物 转变为储能有机物 ,满足自身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属于 生产者 。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
26、制作泡菜、酸奶和青饲料的贮藏,其原理是利用 乳酸菌 进行发酵,在 无氧 的条件下,乳酸菌 分解糖类 产生乳酸。
27、大多数的微生物是 单细胞生物 ,如细菌、蓝藻和酵母菌等;少数微生物是 多细胞生物 ,如各种霉菌和真菌等;还有一些 没有细胞结构 的微生物,如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
28、一些细菌和真菌能够 分解 枯枝落叶、动植物尸体和粪便等中的 有机物 ,获得生活必需的 物质和能量 ,这种营养方式称为 腐生 。枯草杆菌、乳酸菌、霉菌、蘑菇等都是腐生性微生物。腐生性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 分解者 ,对生态系统中的 物质循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29、一些细菌、真菌和所有的病毒生活在其他生物 体内或体表 ,并从这些生物体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这种营养方式称为 寄生 。炭疽杆菌、肺炎双球菌就是寄生性细菌。人的头癣、灰指甲、脚癣等都是由真菌寄生引起的。所有的 病毒 都不能独立生活,属于 消费者 。
30、男性生殖系统包括 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腺、前列腺、阴茎和阴囊等。
31、女性的生殖系统主要由 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 等组成。
32、男性 的主要性器官是 睾丸 ,睾丸的作用:①产生精子②分泌雄性激素。女性 的是 卵巢,其作用是 ①产生卵细胞 ②分泌雌性激素。
33、精子和卵细胞在 输卵管 结合成 受精卵 ,受精卵在母体 子宫 内发育为 胎儿 。
34、受精卵分裂和胚胎发育 初期 由 卵黄 提供营养, 后期 通过 胎盘 由母体供给 氧气和养料,排出 二氧化碳等废物 。
35、青春期 是指10—20岁,发育具有以下特点:①身高和体重突增②脑和内脏的功能趋于完善③性发育和性成熟。
36、女孩进入青春期后,每月一次的 子宫出血 现象,叫 月经 ;男孩进入青春期,有时 睡梦中会出现 精液排出 的现象,叫遗精。
37、像蝗虫、蟋蟀、椿象、蜻蜓、豆娘等,变态发育的过程经历了 受精卵、 若虫 和 成虫 三个时期,叫 不完全变态 ;像家蚕、蜜蜂、蚂蚁、蝴蝶、蚊、蝇、金龟子等,发育过程经历 卵、幼虫、蛹 和 成虫 的发育时期,叫 完全变态。
38、由 亲体 产生的 两性生殖细胞 结合成 受精卵 ,由受精卵发育成 新个体 的生殖方式叫 有性生殖 ,其特点是:后代的 生活力较强。
39、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 母体 直接产生 新个体 的生殖方式,叫 无性生殖 。其特点是:①子代个体数量多 ②繁殖速度快 ③子代能稳定地保持母体的遗传性状。
40、绿色开花植物能利用其 营养器官 繁殖新个体,这种无性生殖方式叫 营养生殖 。营养生殖有利于保持母本的 优良性状 ,加快繁殖速度 。人工营养生殖的常用方法有:①扦插(如葡萄)、②嫁接(如桃)③压条(如夹竹桃)。
41、在 无菌 条件下,把 花药、子房、叶片、茎或根的一部分等接种到人工配制的 培养基 上,它们能够 生长发育 成一个 完整的植物体 ,这就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这些接种到培养基上的植物材料统称为 外植体 。
4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和依据是 植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在适当的离体条件下,都具有重新形成一个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细胞的全能性)。
43、生物的生殖方式可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的类型有:①营养生殖 ②分裂生殖(如细菌) ③出芽生殖(水螅、酵母菌) ④孢子生殖
44、动物的 胚胎发育 主要有 卵生 (如鱼类、鸟类)和 胎生 (如猪、马)两种类型。青蛙是 卵生、体外受精、变态发育;鸟类是 卵生, 体内受精 ;
45、生物体的 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在遗传学上称为 性状 。
46、①同一种生物 ②同一种性状 ③不同表现类型,总称为 相对性状 。
47、亲代 将 性状 传给 子代 的现象叫 遗传 。亲代的性状是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子代的。
48、自然科学领域中探究生物 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 就是 遗传学 。
49、亲子之间 以及 子代个体之间性状 表现存在 差异 的现象叫 变异 。
50、在 细胞核 中,有一种易被 碱性染料 染成深色的物质叫 染色体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DNA是遗传物质.
51、染色体上 控制 性状 的基本遗传单位叫 基因 。基因 是DNA上有 遗传效应 的片段。
52、 在体细胞中染色体 是 成对 存在的,基因 也是 成对 存在的, 成对的基因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53、基因是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的。
54、在成对的基因中,两个不同的基因,称为 等位基因 。在等位基因中,有一个基因是占 主导地位 的,它会 掩盖 另一个基因的作用,使其没有表现。这种能得到表现的基因称为 显性基因 ,它控制的性状为 显性性状 ;没有表现的基因被称为 隐性基因 ,它控制的性状称为 隐性性状 。
55、在遗传学中,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如AA、aa、Aa等,叫这个个体的 基因型 ;生物个体的某一具体的性状表现,如有耳垂、无耳垂等,叫这个个体的 表现型 。
56、在生物的传种接代过程中,配子(生殖细胞)是联系上下代的桥梁,是传递遗传物质的惟一媒介,基因可以随配子代代相传。
57、人的性别不同主要是由染色体决定的。从形态上看,在人的体细胞中有 23对 染色体,其中有22对色体在男女两性中是一样的,只有一对染色体在两性中是不同的。这一对染色体就是 决定性别 的染色体,叫 性染色体 。前面22对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叫 常染色体 。
58、生殖细胞 (如人的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比 体细胞 中 少一半。(如人的精子和卵细胞中分别是23条染色体,体细胞中则是23对,即46条)。受精卵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的相等。
59、表现型(如水毛茛叶片)是 基因型 与 环境条件 共同作用的结果。
60、变异 分为 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两种,环境变化能够引起生物变异,当它引起 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时,产生的变异,其性状可在后代中重复出现,这种变异叫可遗传的变异。当不涉及遗传物质的改变,而是直接作用于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过程的结果,这种变异叫 不遗传的变异。
61、遗传病 是由 遗传物质 改变引起的疾病,致病基因 可通过 配子 在家族中传递。
62、遗传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降低人口素质。婚姻法规定禁止 近亲 (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因为血缘关系越近的夫妇,从共同祖先那里获得 相同致病基因 的可能性大,患 遗传病 的可能性就越大。
63、基因组成 决定生物体的性状表现 。性状遗传的原因是 控制性状的基因随着配子(生殖 细胞)代代相传。
64、巴斯德“鹅颈烧瓶”实验的结果使人们坚信:“生物 只能来源于 生物 ,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这一观点称为“ 生生论 ”。
65、所有的生物是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发展变化的,其总的进化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
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66、始祖鸟和古鸟化石证实,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动物。
67、在中生代的大部分时期,裸子植物 (尤其是苏铁类)和 爬行动物 (恐龙和翼龙)非常繁盛。哺乳动物和鸟类都起源于古代的爬行动物。人类出现在新生代。
68、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 在 《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以 自然选择学说 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结果是形成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69、在人为条件下对生物进行的选择称为 人工选择 ,人工选择是培育动、植物 新品种 的方法之一。
70、人和类人猿 有许多相似之处,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祖先----- 森林古猿 。发现于非洲的 南方古猿化石 是最早的原始人类化石。
71、现代类人猿包括长臂猿、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
72、两足直立行走 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 重要标志。
73、人类进化的历程可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等阶段。最早用火的是直立人,现在唯一存留的人种是智人。
74、由于黑色蛾能适应工业区的特定环境,因此在种群中的比例越来越高。由此可见, 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75、以生物体 性状差异 的程度和 亲缘关系 的远近为依据,可将不同的生物加以分门别类。遵循这个原则,生物学家将地球上现存的生物依次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7个等级,其中,种 是生物分类的 基本单位。
76、分类单位中,越大的单位(如:界),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少;越小单位(如),其共同特征越多。
77、为了避免生物命名的混乱,瑞典科学家林奈 于1753年创立了 双名法。
78、根据植物形态、结构、生理和生活习性的不同,将它们分为不同的类群,主要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等。其中,最低等植物是藻类植物,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类。
79、地球上现存的动物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身体里没有脊椎骨的动物,叫做 无脊椎动物;一类是身体里有脊椎骨的动物,叫做 脊椎动物。
80、无脊椎动物主要可分为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棘皮动物等。其中最原始、最简单、最低等的是原生动物。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
81、脊椎动物可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脊椎动物。
82、所有病毒都有相似的两部分结构:一是 蛋白质 组成的外壳,一是包含 遗传物质 的内核;外壳蛋白质不仅有 保护 病毒的作用,而且外壳蛋白质的性质决定该病毒所 侵染 的 细胞类型。
83、细菌有三种基本形态:球形、杆形和螺旋形。细菌 是 没有真正细胞核 的 单细胞 生物;真菌 是有 真正细胞核 的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病毒 是 没有细胞结构 的生物。
84、依据病毒的宿主不同,将其分为三大类: 动物病毒 (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 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细菌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如T噬菌体)。
85、细菌 的细胞由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等部分构成,但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遗传物质位于特定的区域内。
86、缺氧 时,酵母菌分解 葡萄糖 而产生 酒精和二氧化碳,这个过程称为 酒精发酵。
87、所有的种子植物都有两个基本特征:(1)体内有维管组织——韧皮部和木质部;(2)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
88、全世界有裸子植物约800多种,我国有250多种,被誉为 “裸子植物的故乡”。
89、被子植物 又可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90、单子叶植物 的叶多具平行脉,花瓣为3或3的倍数。双子叶植物 的叶多为网状脉,花瓣为4、5或4、5的倍数。
91、鸟类和哺乳类都是 恒温动物 。
92、节肢动物 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绝大多数 节肢动物 陆栖,(1)全身被有坚硬的外骨骼,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大量蒸发;(2)身体一般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节伸屈自如;(3)每个体节几乎都有一对分节的附肢,运动灵活而有力;(4)有发达的脑、灵敏的感觉器官和独特的呼吸器官,从而完全适应陆上生活。
93、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 及其 生活的环境 共同构成 生态系统 。
94、生物圈 是地球上最大的 生态系统 ,它包括 所有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 和这些生物生活的 环境 。
95、一个 生态系统 是由 生物部分 和 非生物部分 组成的。生物有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等;非生物环境包括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和土壤等, 非生物因素作用是为生物提供必要的 物质和能量 。
96、在生态系统中 绿色植物 可以利用阳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以及土壤中的无机盐等制造有机物 ,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 绿色植物 是生态系统中的 生产者 。
97、各种动物 直接或间接 地以绿色植物为食,在生态系统中被称为 消费者 。
98、各种 细菌和真菌 能够分解动、植物的尸体并利用其中的有机物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的 分解者 ,蚯蚓、粪金龟子 等腐食性动物也是 分解者 ,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使生态系统中的 有机物变为无机物,供给绿色植物再利用。
99、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叫做 食物链 。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生物之间形成复杂的网状食物关系称为 食物网 。
106、食物链和食物网 是生态系统的 营养结构基础。生态系统中的 有机物和能量 就是通过 食物链 在生物之间进行 运输和传递的 。
100、太阳能 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 能量来源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的。能量 在沿食物链各个环节的传递过程中 逐级递减 。这样,愈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数量愈少,储存的能量也愈少,就形成了 金字塔形的生物体数量与能量的关系 。
101、组成生物体的 物质 在 生物 与 无机环境 之间的 往返循环 就是生态系统的 物质循环。
10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是生态系统的 重要功能 。
103、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生物与非生物物质、能量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 ,这就是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04、在生态系统发生一定的变化或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时,它可以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 自我调节,克服系统内部的变化和外来干扰因素的影响,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
105、生态系统的 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失去自动调节能力,导致稳定状态被破坏。
106、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两类:一类是 自然因素 ,另一类是 人为因素 。其中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大。此外, 引种不合理 也会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原有的稳定性。
107、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有:乙型肝炎、艾滋病、禽流感、狂犬病等。
108、在一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109、生物技术 是利用微生物、动植物体对物质原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110、微生物 种类多,繁殖 速度快 ,代谢能力 强 ,代谢方式 多样。
111、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甲烷 ,可以燃烧,但不污染环境。在 无氧 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制成沼气的过程,叫做 沼气发酵。
112、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 基因 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 DNA 中的生物技术。
113、生物技术主要包括传统的 发酵技术 和现代 生物技术。
114、酒药中含有 曲霉、毛霉、酵母菌 等多种微生物。在30℃左右条件下,米饭在酒药的作用下,经过发酵作用被酿成米酒。在这人发酵过程中,曲霉和毛霉把 淀粉 转化为 葡萄糖 ;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 酵母菌 ;经过代谢把葡萄糖转化成 酒精。
115、制作酸奶和泡菜时,是 乳酸菌 在 无氧的条件下经发酵而成的。
⑺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范围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俗称小高考,只考非选科的另外四门;高考考语数外+选科(等级制);美术班要考六门小高考,但高考是语数外+绘画成绩!
⑻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怎么复习呢以课本为重还是以作题为重
以课本为重,熟悉课本,一切的题目来源就是课本!将课本读透!
⑼ #高考提分#学业水平考试的文科生物难度有多大还有,考查的必修1、2的重点是什么
这个木有难度。考试的时候可以用手机的。我理科生,考的时候直接把卷子抛给后面文科的孩子抄的。老师不会管很严的。你找个位子附近的理科生用政治答案交换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