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师资力量
学院下设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药学与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医学与健康研究中心、实验教学中心,四个教学、科研机构。学院现有教职工76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0人,博士生导师7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5人,云南省“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学院专任教师中82%的人具有博士学位,业已形成一支高学历、高层次、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学院现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云南省二级重点学科,“昆明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省校共建重点学科,四个校级重点学科。拥有“环境生物学”、“生物冶金”两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生物学”所属十二个二级学科硕士点),“药物化学”、“生物化工”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生物工程”、“制药工程”二个工程硕士授权点。学院现有在读博士生32人,硕士研究生300多人,生物工程、制药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共计本科生近480人。 硕士导师介绍
李昆志:男, 博士,教授, 博士生导师, 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现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1984 年、 1988 年分别获得 广西农学院(现广西大学农学院)土壤农化分析专业和作物学专业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 1996 年为日本京都大学作物学研究室共同研究者。 1997-2001 年期间在该研究室攻读博士学位,从事持续农业方面的研究。毕业后两年被聘为日本京都大学生态学研究室外国人学者,从事废弃农业有机物再利用项目的研究工作。 2003-2004 年间,先后在日本国立蔬菜茶业研究所作研究员,从事转 Bt 基因蔬菜及生物学特性鉴定的研究;日本京都大学分子代谢制御学研究室博士研究员,参加古细菌 PEPC 的分子特性鉴定,植物四碳代谢、一碳代谢途径的遗传工程等项目的研究工作。 2004 年作为人才引进到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工程技术中心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植物营养基因工程。主持和参加纵横项课题十二项,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其中 SCI 收录 10 篇)。
白洁: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 1988 年毕业于昆明医学院医疗系, 2003 年获日本京都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2003-2005 年期间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部做博士后。主要的研究方向为分子神经生物学。
李蓉涛:女,博士,教授, 博士生导师, 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 1993 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生物系, 1996 年、 2004 年分别获得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植物化学硕士学位 和 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环境对药用植物生物活性物质的结构、活性成分和生理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了系列结构新奇的高氧化度的降三萜类化合物及其它 新的骨架类型 ,还发现了有望作为治疗艾滋病的候选药物——“五味子素”。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云南省科技厅新药研究专项一项和参加多项其它课题。现已发表学术论文 54 篇 , 40 篇为 SCI 收录论文 , SCI 影响因子总计为 94.974 ( 其中 10 篇 论文的 SCI 影响因子在 4.0 以上 ) 。申请中国专利 5 项 。
陈丽梅: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 1999-2004 年间留学日本京都大学,在农学研究科植物生理学研究室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在生命科学研究科分子代谢制御研究室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从事 2 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4 年作为人才引进到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工程技术中心从事科研教学工作, 主要从事植物代谢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通过遗传工程操作在世界上首先开创利用植物光合作用代谢途径同化甲醛的理论和方法,并成功申请了专利;完成了耐热篮藻 PEPC 分子特性鉴定及其在植物中表达的生理生化效应分析,植物甲醛同化作用的遗传操作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 20 余篇(其中 SCI 收录 6 篇)。
魏云林:男, 博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微生物学 学科带头人,现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兼生物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 1991 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获学士学位, 1995 年获协和医科大硕士学位。 1997 至 2004 年间,获日本文部省奖学金资助,在日本京都大学化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 2004 年作为人才引进到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工程技术中心从事科研教学工作,主要从事低温微生物的研究;成功构建了世界上首个以低温菌为宿主的低温蛋白质表达系统,申请有国际专利两项,国内专利一项。主持和参与国家 86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已先后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20 余篇,独撰出版专着一部,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
井申荣:男,博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 1990 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1993 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生物系微生物学专业,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2000 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专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2001-2004 年间在第三军医大学检验系进行博士后科研工作训练。 2004 年至今在昆明理工大学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先后从事过细菌、噬菌体和病毒的分离培养、细胞培养、药物毒理、实验动物以及基因工程药物的构建、表达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省级和国家级科研项目 3 项,申请专利 2 项,发表论文 20 余篇。
柳陈坚: 男,博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 1990 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动物科学系兽医专业,先后在上海杨浦区园林管理局及上海和平公园的公园管理科从事野生动物的兽医临床、疾病防治与饲养繁殖等工作。于 1994 年 5 月赴日留学,先后在日本国立岐阜大学的兽医人兽共患传染病教研室和食品微生物教研室与应用微生物教研室从事狂犬病、传统发酵食品中的有用微生物及应用微生物中的生物酶领域研究,获得了教育学硕士学位与 农学 博士学位。此后,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鹦鹉热衣原体的分子生物学检测体系的确立的研究。 2006 年 9 月作为人才引进到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应用微生物计食品安全。发表文章 10 篇,其中 SCI 收录文章 2 篇。
林连兵:男,硕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 2000 年在云南大学微生物研究所获硕士学位 , 此后在昆明理工大学任教,被评为学校课堂教学十佳青年教师。 2003 年赴日本京都大学化学研究所访问学习, 2004 年至今为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教学人员。 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目前主持国家基金项目“腾冲热海高温噬菌体及其宿主多样性研究(项目号: 30660009 )”,参加国家基金项目(项目号: 20567001 )和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 2005E 0068M )。已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 3 篇为 SCI 收录,主要从事腾冲热海高温菌多样性、高温噬菌体多样性、高温菌酶学及高温细菌冶金等相关基础和应用研究。
陈朝银: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现任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系主任。 1985 年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专业硕士毕业 , 同年到昆明理工大学筹建食品生物工程学科 , 历任实验室主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先后主讲《微生物学》、《发酵食品与发酵饮料》、《微生物工程》、《生物检测技术》、《药理学》、《受体生物学》、《现代药理及实验》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 1992 年赴泰国 Kasetsart 大学学习、 1998 年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读博士、 2003 年赴德国 Gottingen 大学学习。研究方向:微生物工程与酶工程、生物资源开发、生物医药。曾主持国家和省级等科研项目 30 余项 , 发表论文 100 多篇 ( 其中 SCI 、 EI 收录 10 余篇 ) 。登记基因 16 个 , 获省自然科学二、三等奖各一次,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省校级教学成果奖 5 项次。
孟庆雄:男,博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 2000 年 2 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学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方向。在神经毒与受体结合的模型、突触后神经毒性中毒治疗药物、神经毒蛋白入药利用、分子结构与功能改造设计等方面在国内外期刊发表文章数篇,在多肽药物研发、高通量药物筛选与分子设计等方面有一定造诣,并在生化药物的研发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李海燕:女,博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现任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 工程系系副主任 。 1992 年毕业于云南大学生物系微生物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9 年毕业于云南大学生物系微生物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2006 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云南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药源微生物资源及其开发。主要从事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抗肿瘤活性菌株的筛选及其活性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以及中草药的生物转化及其抗肿瘤活性产物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工作。
余旭亚:男,硕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 1992 年毕业于云南工学院(现昆明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化工系,同年留校任教。 1997 年 -2000 年间在职就读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获发酵工程工学硕士学位, 1999 年 -2000 年间在清华大学进修、合作研究。主持过昆明理工大学青年基金、昆明市生物化工产业发展专题、云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各一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横向课题多项;指导校学生课外科技活获云南省三等奖;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 10 篇,其中 EI 收录 1 篇;第一作者发表教改论文 3 篇。
夏雪山:男,博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现任昆明理工大学科技处副处长。 1999 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专业,获农学硕士学位; 2002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分子病毒学与细胞免疫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到昆明理工大学工作至今,曾担任生物工程系系主任( 2004 年 10 月— 2006 年 12 月),赴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ectious Disease, Japan )进行合作研究( 2006 年 1 月— 7 月)。主要从事艾滋病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的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从 2003 年起开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云南省科技厅高科技园区专项项目、平台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在丙型肝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诊断方法学、病毒变异与免疫逃逸机制、病毒培养体系与动物模型方面做出一系列成果。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 20 余篇,其中 6 篇被 SCI 收录,获授权专利 1 项,申报发明专利两项。同时,任云南省微生物学会理事、云南省免疫学会理事。
魏大巧:女,硕士,讲师。 1998 年毕业于云南大学生物系污染生态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同年,到昆明理工大学工作至今, 曾从事过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仙人掌及核桃开发利用研究、动物活性成分提取研究、植物组织培养、生物塑料的开发等研究工作。目前主要从事分子病毒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刘丽:女,硕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 1996 年 7 月毕业于南京林业大学化工学院林产化学加工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6 年至今任教于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无污染漂白 TCFP 的研究》和多项横向科研项目。 1999 年遴选为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并被选派到清华大学生命科学技术系作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植物化学、生物工艺学、微生物学等教学和科研工作,发表论文十多篇(其中 EI 收录 2 篇, ISTP 收录 1 篇)。
葛锋: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植物细胞工程。 2001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2006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获生物化工专业,获博士学位,同年到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至今。主要从事有关珍稀濒危植物的离体大规模细胞培养、组培快繁以及对植物次生代谢途径的遗传改造和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完成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新疆紫草的繁育研究”,并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型植物细胞培养反应器及细胞聚集体调控研究”以及国家“ 863 ”等多个基金项目。已申请发明专利 1 项,发表论文 7 篇,其中 2 篇被 SCI 收录, 2 篇被 EI 收录。
李宝才:男,博士,教授, 硕士生导师, 制药工程专业学科带头人,现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 1982 年 2 月毕业于云南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6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有机化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1996 - 1997 年,受邀到英国 Bristol 大学生物有机地球化学中心做访问研究员。 2002 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所,获博士学位。主持完成云南省、煤炭部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项;省教委重点基金等二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获曲靖地区科技进步奖一项。至今,已发表 60 余篇论文,其中 4 篇被 SCI 和 EI 收录, 20 篇被 CA 收录;指导研究生 9 名。同时,任《 腐植酸》编委,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理事。
杨亚玲:女,博士,教授, 硕士生导师, 现任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制药工程系系副主任。主要从事药物分析、天然产物分离、分析、活性及其应用研究,本研究方向主要进行新分析试剂的合成、筛选,同时在样品前处理方面进行研究,建立新药物分析体系,达到提高分析方法的选择性、灵敏度及分析速度的目的,另对天然产物进行活性如抗氧化、抗过敏等的筛选,主要用于保健食品、化妆品中。先后主持省部级、市厅级、校企合作项目多项,以第一作者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 50 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 5 项,其中 2 项已授权,获得过云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自然科学一等奖、昆明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次。
杨波: 男,在职博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现任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制药工程系系主任。长期从事天然产物如淀粉、环糊精、壳聚糖等大分子的修饰改性及其在医药、化工、环境等方面的应用研究。现从事天然产物的主客体化学及超分子化学研究, 并在我国一流超分子化学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论文被 EI 全文收录。 近年来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 20 篇,其中第一作者 10 余篇。先后主持完成省级、厅级基金项目近十项,与企业合作完成校多项企校项目。另外,主持或参与完成多项制药工程学科 多媒体课件项目和教改项目,获得昆明理工大学第七届伍达观教育基金教师先进教师奖 。
杨健:男,博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药学技术工作,熟悉药品的科研及其生产、质量等技术工作和有关技术管理工作。先后参与进行过新药洛美沙星胶囊、双清口服液、碘散等技术生产转化,原料药泼尼松龙、泼尼松龙磷酸酯钠盐、泼尼松龙片、注射液的研制和独立开展辅酶 Q 及其类似物的合成研究工作。目前主要致力于辅酶 Q 、紫杉醇等化学药物、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合成、半合成研究以及新药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修饰、构效关系研究。发表研究论文两篇( SCI 及核心期刊各一篇),
刘谋盛:男,硕士,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 1998 年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获硕士学位,同年到昆明理工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至今。主要从事药用植物栽培及应用研究工作。主持完成项目两项,参与研究及完成项目九项。其中主持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及校青年基金项目各一项。申请专利一项,获云南省技术发明奖等奖项四项,发表论文 12 篇。
徐军伟,博士/博士后,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2009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化工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9年-2011年于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作为云南省高层次引进人才到昆明理工大学工作。研究方向为应用微生物和代谢工程。
‘贰’ 云南农大和昆明理工生物工程专业哪个比较好
我觉得农大好点、昆工只有冶金是重点其他的就是农大好点
‘叁’ 生物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开设生物工程专业院校毕业生能力用人单位评价: 本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A+等级的学校有: </b>浙江大学 吉林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山东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江南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本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A等级的学校有: </b>四川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天津大学 厦门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中南大学 东北大学 重庆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福州大学 山西大学 新疆大学 东南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内蒙古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南昌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郑州大学 广西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 东华大学 上海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 长江大学 四川理工学院 山东轻工业学院 浙江科技学院 大连大学 大连民族学院 合肥学院 本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B+等级的学校有: </b>北京理工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贵州大学 燕山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西北大学 海南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河北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 安徽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中北大学 湘潭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沈阳药科大学 河南大学 华侨大学 扬州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宁波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山西农业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哈尔滨商业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集美大学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遵义医学院 烟台大学 河南科技学院 长安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湖北大学 西安工程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浙江万里学院 大连工业大学 桂林理工大学 三峡大学 长春工业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 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中国计量学院 武汉工程大学 宜宾学院 青海民族大学 北方民族大学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宜春学院 北京农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 淮海工学院 淮阴工学院 广西工学院 青岛农业大学 本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B 等级的学校有: </b>黑龙江大学 江苏大学 山西师范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 延边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内蒙古农业大学 湖南科技大学 河北经贸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 西北民族大学 辽宁科技大学 西华大学 郑州轻工业学院 青岛科技大学 广州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 新乡医学院 山东建筑大学 南阳理工学院 广东海洋大学 贵阳学院 湖北工业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北京联合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 陕西理工学院 江西理工大学 吉首大学 北京工商大学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江苏科技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 湖南工程学院 常州大学 湖南理工学院 武汉纺织大学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吉林化工学院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 淮阴师范学院 聊城大学 徐州工程学院 天津农学院 盐城工学院 武汉工业学院 湖南科技学院 曲阜师范大学 黄石理工学院 鲁东大学 青海师范大学 湖南城市学院 怀化学院 邵阳学院 长沙学院 山西大同大学 安徽科技学院 蚌端口学院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本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C+等级的学校有: </b>平顶山工学院 商丘师范学院 周口师范学院 南阳师范学院 安阳工学院 江西中医学院 成都大学 河西学院 太原工业学院 嘉应学院 嘉应学院 攀枝花学院 黄山学院 淮南师范学院 盐城师范学院 黄冈师范学院 湖州师范学院 湖北民族学院 台州学院 孝感学院 嘉兴学院 贺州学院 吉林工商学院 皖西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长春师范学院 泰山医学院 济宁医学院 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 武夷学院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浙江树人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石家庄学院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沈阳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 长江师范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 绥化学院 黑龙江东方学院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本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C等级的学校有: </b>菏泽学院 济宁学院 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 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 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沈阳化工学院科亚学院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河北农业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湘杏学院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机电学院 湖南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 南昌理工学院 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 本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D+等级的学校有: </b>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 嘉兴学院南湖学院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武汉科技学院外经贸学院 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 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 本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D等级的学校有: </b>孝感学院新技术学院
‘肆’ 我一朋友想读生物工程专业,请问哪些学校的生物工程专业比较好最好一本和二本的都介绍一些。
生物工程属于生食学院的,就生食学院这个院实力而言,中国农业大学不错,记得南昌大学第三,南大在这方面很强,上去分数也不算难,过一本十来分就差不多。我正好是南大的,有关于南大详细问题还可以再问。云南大学生物很好,不过分太高了,想报云南大学生物分数差不多也得够上清华了。说心里的,我是非常非常不建议读生物工程,生物工程的理论性太强,不适合就业。我大学化学老师就开始误以为我班是生物工程的,还叫我们抓住机会转专业。想学这个就业基本都必须转行。如果想发展好,得考博,生物的博一般是不能毕业的,因为生物发展还是比较初级阶段,想要成果很难。有成果就差不多可以拿诺贝尔了。
‘伍’ 哪个大学的生物工程专业比较好
中国生物工程专业较好的大学名单如下:
生物工程专业通过学习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掌握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的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基本技能。培养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
‘陆’ 云南大学有哪些专业及什么专业好
《云南大学》网络网盘免费资源下载:
链接:
云南大学(Yunnan University),简称云大(YNU),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是教育部与云南省“以部为主、部省合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首批入选211工程、一省一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云南省重点支持的国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为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Z14)联盟成员、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牵头单位。
‘柒’ 生物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生物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1、上海交通大学
2、浙江大学
3、西安交通大学
4、江南大学
5、四川大学
6、浙江工业大学
7、重庆大学
8、天津大学
9、华南农业大学
10、燕山大学
11、天津科技大学
12、中国农业大学
13、大连理工大学
14、宜春学院
1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6、四川理工学院
17、石家庄学院
18、沈阳药科大学
19、齐鲁工业大学
20、南京工业大学
21、淮阴工学院
22、华南理工大学
23、华东理工大学
24、湖南科技学院
25、中南大学
26、合肥学院
27、贵阳学院
28、大连民族大学
29、大连工业大学
30、北京化工大学
31、北方民族大学
32、湖北工业大学
33、大连大学
34、江西农业大学
35、华中农业大学
36、中山大学
37、东南大学
38、山东大学
39、厦门大学
4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生物工程
‘捌’ 设有生物科学专业的高校有哪些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浙江大学 A+ 5 西安交通大学 A 9 南方医科大学 A
2 四川大学 A+ 6 天津大学 A 10 大连理工大学 A
3 上海交通大学 A 7 清华大学 A
4 东南大学 A 8 华中科技大学 A
B+ 等 (17 个 ) : 复旦大学、重庆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厦门大学、吉林大学
B 等 (16 个 ) : 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首都医科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东北大学、燕山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武汉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
C 等 (11 个 ) : 太原理工大学、上海大学、江苏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南京大学、云南大学、苏州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有人预言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谁掌握了生命科学,谁就主宰了一切。20世纪70年代后,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从总体上看,当代生物科学主要朝着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发展:在微观方面,生物学已经从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去探索生命的本质;在宏观方面,生态学的发展正在为解决全球性的资源和环境等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物学专业是比较早的专业之一,随着其他学科的迅猛发展,催生了我国高等教育中生物学交叉学科的大发展。人们在生物学的基础上,通过不断与其他学科相交叉而诞生了很多新的专业,像生物科学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化学专业、生物信息学专业、生物医学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海洋生物科学专业、海洋生物工程专业、畜牧生物专业等。
面对这些散发着诱人魅力与广阔前景的生物科学及其相关专业,对他们进行比较与区分是非常有必要的。设置这些专业的院系的名称首先有很大的不同,有的叫生命科学院(或生物科学系),有的叫生物科学与技术院(或生物科学与技术系),也有叫生物系的,侧重基因工程的多数叫做生物信息系,医科大学或医学院的则多数叫生物医学系,还有食品科学生物工程学院,海洋科学系等。
为了便于对这些专业进行区别,大致把他们划分成如下几类:
第一类, 生物科学专业
生物科学是从分子、细胞、机体乃至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的起源进化、遗传变异、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科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生物科学理论基础,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生物学专门人才。
目前,设立生物科学专业的高校很多,但是,其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却因各高校原有相关专业、师资与其他资源的不同而有差异。例如,在这个专业中,有的高校还开设生物摄影课程、气象学课程,侧重农学的高校还开设土壤学和生物化学,医学院校则还要求开设人体解剖生理学和免疫学等。共有100余所高校开设了生物科学专业。
主要专业课程: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工程、分子生物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生物统计、环境保护、基因工程、蛋白质与酶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现代生物学实验技术等。
第二类,生物工程专业 相近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工艺专业
生物工程 也叫生物工艺、生物技术 ,是生物科学与工程技术有机结合而兴起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也就是说,它是以生物科学为基础,运用先进的科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手段来加工或改造生物材料。例如,基因重组技术、DNA和蛋白质序列分析技术、分子杂交技术、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细胞融合技术、核移植技术等,促进了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染色体工程、组织工程、胚胎工程等工程的诞生和发展,已在工业、农业和医疗卫生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许多突破性进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高校生物科学专业与生物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却大致相同。以清华大学为例,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是培养在生物科技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应用开发工作的高水平人才的专门系科,设有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两个本科专业。虽然分为两个专业,但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上并没有多大区别,只是在写毕业论文时各有侧重。
各高校专业的侧重与其专业渊源也有很大的关系。如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其前身为发酵工程专业,曾改名为生物化工专业,1999年又更名为生物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代谢控制发酵、现代酿造技术和生化工程技术。在代谢控制发酵、活性干酵母和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酿造工业的研究方面,具国内领先水平。共有58所高校开设了生物工程专业。
主要专业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工原理、生化工程、生物工程学、发酵设备等。
第三类,生物信息学专业(相近专业:基因信息学专业)
生物信息学是近年来发展并完善起来的热门交叉学科,最初常被称为基因组信息学。生物学是生物信息学的核心和灵魂,数学与计算机技术则是它的基本工具。广义地说,生物信息学是用数理和信息科学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去研究生命现象、组织和分析呈现指数增长的生物学数据的一门学科。
据预计,作为新兴交叉学科的生物信息学专业人才,将成为21世纪国际、国内最紧缺的人才类型之一。
当前,基因组信息学、蛋白质的结构模拟以及药物设计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它们是生物信息学的3个重要组成部分。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将会对生命科学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它的成果不仅对相关基础学科起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还将对医药、卫生、食品、农业等产业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引发新的产业革命。
因此,各国政府和工业界对此极为重视,投入了大量资金。欧美各国及日本相继成立了生物信息数据中心,如美国的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英国的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等。以西欧各国为主的欧洲分子生物学网络组织是目前国际最大的分子生物信息研究、开发和服务机构,通过计算机网络使英、德、法、瑞士等国生物信息资源实现共享。
主要专业课程: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统计学、数据库、计算机软件基础、生物信息学、基因组信息学、蛋白质组学、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基因芯片技术、生命系统建模等。
第四类,生物食品专业(相近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生物食品专业是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和食品技术知识,能在食品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的学科。
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学及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食品生产技术、新产品研制、新资源开发和高附加值功能食品开发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本专业涉及国民经济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肉类、粮油、糖果、糕点、饮料、酒类、水果、调味品等31个食品行业,就业范围较广 可适应生产技术管理、质量检测、品质控制、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领域从事研究、管理、教学等工作。
主要专业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微生物学、饮料工艺学、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艺原理、机械设计基础等。
第五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相近专业:医学生物技术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生物学、医学和工程技术学的交叉学科。也是运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与揭示人体的生命现象,并从工程角度解决人体医疗问题的一门综合性高技术学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目前国际上发展极为迅速的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旨在利用现代工程技术的手段解决生物医学上的检测、诊断、治疗、管理等问题以及进一步探索生命系统的各种运动形式及其规律性,是21世纪生命科学的重要支柱。共有21所高校开设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主要专业课程: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数字信号与处理、工程生理学、定量生理学、医学成像与图象处理、生物传感技术、现代医学仪器、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分子生物学等。
第六类,海洋生物技术专业(相近专业: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水产养殖专业等)
全世界每年从海洋中捕捞的水产品大约有6 000万吨,单就这一个数字就足以说明海洋生物专业的重要性和广阔前景了。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现代海洋生物科学和现代生物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海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应用的训练,能在科研、生产及教学等部门从事海洋生物基础理论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生物制品开发及相关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微生物工程、蛋白质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生物技术大实验、生物信息学、发育生物学、发酵工程设备等。
与生物学进行交叉研究的专业还有:生物环境学专业、畜牧生物学等。随着生物科学本身的新进展不断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新的交叉专业将会持
续不断地诞生
‘玖’ 我想报函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专升本,请问云南那所学校有这个专业谢谢!
这些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大理学院都有这个专业,别的资料不知道
‘拾’ 学生物工程去哪些大学好
这个专业不好 不建议学
什么都包括 什么都学不到 要学的科目很多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物理化学、化学工程、生化工程、生物分离工程、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胚胎工程、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微生物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发酵工程设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生物统计学、免疫学、动物生理学、生态学、生物药剂学及药物动力学、生物制药工程、生物分离工程、药物分析、仪器分析等。
浙江省:浙江万里学院、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学院、宁波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中国计量学院、浙江中医学院、浙江科技学院、湖州师范学院、台州学院、嘉兴学院、浙江树人学院(浙江树人大学)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联合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农学院
天津: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天狮学院、天津农学院
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东华大学
重庆: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
河北:燕山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化工医药学院、河北经贸大学
河南:郑州大学、周口师范学院、平顶山工学院、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南阳师范学院、河南科技学院、商丘师范学院、河南科技大学
山东:山东轻工业学院、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聊城大学、烟台大学、鲁东大学(原烟台师范学院) 、青岛农业大学、山东建筑大学、菏泽学院、泰山医学院、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德州学院、齐鲁工业大学
山西:太原工业学院、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山西农业大学
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淮北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合肥学院蚌端口学院
江西: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江西中医学院、宜春学院、东华理工大学
江苏:江苏科技大学、扬州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苏州大学、常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淮海工学院、徐州工程学院、盐城工学院、盐城师范学院、南通大学
湖北: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大学、长江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三峡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科技学院、武汉工业学院、湖北民族学院、孝感学院、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荆楚理工学院、武汉工商学院
湖南:中南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湘潭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农业大学、长沙大学、湖南城市学院、吉首大学、湖南理工学院、湖南中医学院、湖南工程学院、邵阳学院、怀化学院、湖南科技学院、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环境生物学院
广东:中山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广州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医学院、广州医学院、嘉应学院、深圳大学
广西:广西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1]
云南:昆明理工大学
贵州:贵州大学、贵州工业大学、遵义医学院
四川:四川大学、成都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华大学、四川理工学院、宜宾学院、攀枝花学院
陕西: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 陕西科技大学、陕西理工学院、西安生物医药学院、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吉林:吉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延边大学、长春工业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化工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医药学院、北华大学、长春大学
辽宁[2] 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辽宁科技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沈阳化工大学、大连工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沈阳药科大学、沈阳大学、、大连大学、大连民族学院。
新疆:新疆大学
内蒙古: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
海南:海南大学
福建: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甘肃: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西北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