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牛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哪些内容

牛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哪些内容

发布时间:2022-10-02 03:09:12

❶ 牛是什么样的动物

牛以愚忠闻名。人们常把不智不肖,愚笨者称为“蠢牛”或“饲牛”。古时讥笑目不识丁者为“青瞑牛”(瞎眼牛)。世人谓不明话意为“对牛弹琴”。称毁誉由人为“呼牛呼马”。正如从《庄子》所云:“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谓之马。”形容贤愚利钝不分为“牛骥共宰”。形容貌丑或宵小朋友挚为“牛鬼蛇神”(后老师意得以辱名)。报恩于人宁“做牛做马”,即做牛马为人耕作驮行之意。
汉书中有“独念牛衣涕泣时邪”一句,故后人形容贫贱为妻之贫苦境况为“牛衣对泣”。
孟子云“牛山之木尝美矣”,本是指山东临淄县的牛山地方林木之美,后人借喻人之秃顶。
韩愈云:“牛溲、马勃、败鼓之皮”,后人遂形容极细微之物着也有用处,所谓“牛溲马勃”。
此外,“归马放牛”比喻战事结束,士兵解甲归田永息兵弋。“九牛一毛”言极多数中的一小部分。“九牛一虎”形容极大的力量。“土牛林木马”比喻有形而无实质。“骑牛找牛”比喻忘其本而有他求之意。“吴牛喘月”形容过分的惧怕。“老牛推车”讥人力尽无能。
在民间俚谚中,“黑汉、犁牛、铁青马、一个作活就顶两”喻人身强体健,力气大,一人做两人的事。“有钱买牛马,不如牛生气”,谓人当选用有肚量的干才,而不必人做事不把握重点,却专门注意鸡毛蒜皮的小事,可谓不切实际。“牛吃稻草,鸭吃鱼虾”,及谓各人福气不用。

❷ 牛的简介!!!!!!!!!急!

牛是一种家畜,狗马牛羊猪鸡合称为六畜

❸ 牛是什么动物

中文学名:牛
界:动物界
目:哺乳纲偶蹄目(Artiodactyla)
科:牛科(Bovidae)
属:牛属(Bos),水牛属(Bubalus)
生物学特性
依不同牛种(属)而异.其共同点为牙齿32枚,其中门齿 8枚,上下臼齿24枚,无犬齿.上颚无门齿,只有齿垫.胃分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等4室,以瘤胃最大.反刍.蹄分两半.鼻镜光滑湿润,如出现干燥,即为患病的征兆.单胎,双胎率一般仅占1~2.3%.除高寒地区的牦牛因终年放牧,受气候影响,属季节性发情外,舍饲的牛一般均为常年多次发情,四季均可.发情周期基本相似,平均21天左右.

❹ 牦牛的生物学特性有哪些

由于特殊生态环境和极强的自然选择,使牦牛形成了不同于其他畜种的生物学特性,对适应高寒草地有一整套独特的体质形态结构和生理机制。

(1)牦牛适应高山草原少氧环境的生物学特性

牦牛生息在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暖季可上升到5000米以上。这些地区空气中含氧量只及海平面的1/3~1/2。牦牛之所以能够适应于空气稀薄、大气压低的缺氧环境,是由它的生理特点决定的。牦牛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在高山草原生态环境条件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系列适应特性,在躯体结构上相应发生某些变化,主要表现在气管、胸腔的结构及呼吸、脉搏、血液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等指标上。牦牛的气管较普通牛短而粗大,由50~53个软骨环组成,长44~51厘米,较普通牛短14~21厘米。断面呈半月形,口径为13~14.5厘米。气管软骨环两端间的距离大,且软骨环两端间的肌肉长而发达。使其能适应频速呼吸,在高原少氧环境下较普通牛单位时间增加了气体交换量,以获得更多的氧。牦牛胸腔比普通牛大而发达。心脏发达,脉搏血输出量大,血液循环快,能满足机体在寒冷条件下对热量的需要。肺活量大,由于呼吸频率的增加,相应增加了氧气含量,能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要。牦牛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白细胞的含量高,能使血液中结合较多的氧气,增加血液中氧的容量,加快氧的运输,补偿其维持生理活动和生产过程对氧的需求。牦牛具有呼吸、脉搏快,血液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高的生理特点,使它在少氧环境中,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形成代偿性机能,因而能适合海拔高、气压低和氧气少的高寒地区。

(2)牦牛适应高山草原寒冷气候环境的生物学特性

高山草原上,气候寒冷、潮湿,年平均气温0℃左右,温度变化剧烈。牦牛在-30~-40℃仍可照常生活,产区冷季漫长,半年冰冻雪封,有些地区甚至全年无绝对无霜期,牦牛仍能适应。牦牛对寒冷气候的适应表现在散热机能不发达。因而牦牛是一个极不耐热的畜种,相反牦牛对低温环境具有适应性。牦牛的皮肤比较厚,真皮层及下面的脂肪层发育较好,容易沉积皮下脂肪,脂肪层是热的不良导体,能防止体热过度地散发,形成机体的贮能保温层。牦牛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为了适应高寒地区恶劣的气候条件,形成了外形紧凑、垂皮小、外周附件和体表皱褶少的体态,因此散热量小。在牦牛同寒冷气候条件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保存了有利于耐寒的被毛变异。牦牛全身着生长而密的粗毛,长而粗的被毛有良好的保温性能。进入冷季后,粗毛间密生绒毛,使躯体免受风雪严寒冻害。牦牛被毛是由不同毛纤维类型组成的混型被毛,较单一纤维类型被毛增加了绝热层次和厚度,具有很高的保温性能。同时,肩部、胸腹下部和大腿部还密生长毛,便于保温。另外,牦牛汗腺发育差,可减少体表的蒸发散热,降低因严寒而对热能和营养物质的消耗。牦牛怕热,遇到气温升高,天气闷热时,则表现烦躁不安,停止采食,向山顶或山口转移,以求凉爽,躲避蚊蝇袭扰。因此,牦牛对低温环境具有惊人的适应性和很大的可塑性。

(3)牦牛适应高山草原矮草采食的生物学特性

牦牛对高山草原矮草的采食有良好的适应特性,主要表现在牦牛鼻镜小、嘴唇薄而灵活、口裂亦较小。舌稍短,而舌端宽而钝圆有力,舌面的丝状乳头发达而角质化。牙齿齿质硬而耐磨。牦牛既能卷食高草,也能用牙齿啃食3~5厘米高的矮草,冬春季还能用舌舔食被踏碎或被风吹、鼠咬断的浮草。这样多种采食方式的结合,才能充分利用不同草层的牧草,尽可能多采食。高山草原的冬春季,牧草往往被积雪覆盖。在饥饿的情况下,牦牛可以用蹄子刨开10~20厘米厚的积雪,也可以用颜面撞开堆积的厚雪啃食枯萎矮草。夏秋可用舌卷食高草,采食能力极强,且行动敏捷。善于走高山险路、陡坡及沼泽地,也能钻入荆棘灌木丛中采食。夏季遇到天气骤变,雨、雪、冰雹交加时仍照常采食。由于牦牛瘤胃蠕动频率较恒定,几乎不受采食与否和饥饱的影响,因而能终年放牧。牦牛的牧食过程,随年龄、性别、个体等有一定差异。一般成年母牛、公牛、驮牛能勤奋采食,较青年牛游走少。年龄大的牛牧食周期长,这是由于年龄大、体大、消化道容量大,但采食速度较慢,只有多采食,减少游走,才能饱腹。

❺ 动物牛的资料

牛,中国词语。牛,草食性反刍家畜。牛属和水牛属家畜的总称,包括4个种,具多种用途:肉和乳可供食用,皮属工业原料;牛还可为农业生产等提供役力。此外,”牛“在中国也是一个姓氏,也可作为一个形容词使用,在物理学中,作为力学单位来使用。 ①普通牛邮票牛照片集锦(14张)(Bos taurus)。分布较广,头数最多,如各种、兼用牛、中国以役用为主的以及日本的和牛等,牛(20张)与人类生活地关系最为密切。 ② 驼牛(B.indicus),亦称驼峰牛。耐热、抗蜱,是印度和非洲等热带地区特有的牛种。 ③牦牛(B.run-niens)。毛长过膝,耐寒耐苦,适应高山地区空气稀薄的生态条件,是中国青藏高原的独特畜种,所产奶、肉、皮、毛,是当地牧民的重要生活资源。 ④野牛 (Bison),如美洲野牛(B.bison)(图1[美洲野牛])、欧洲野牛(B.bonasus)等。可与牛属中的普通牛种杂交,产生杂交优势和为培育新品种提供有用基因。 ⑤水牛属中的 (Bubalus bubalus)是水稻地区的主要役畜,在印度则兼作乳用。 牛头数最多的国家 世界上牛头数最多的国家是印度,1984年有牛18220万头(其中水牛6200万头)。以下依次为巴西 13302万头(其中水牛72万头);美国 11404万头;中国7808万头(其中水牛1900万头,牦牛约1300万头)。印度养牛头数虽多,但由于宗教习俗等原因,生产性能较低。 起源与驯化 国画牛照片集锦(20张)根据出土的牛颅骨化石和古代遗留的壁画等资料,可以证明普通牛起源剪纸牛照片集锦(20张)于原牛(Bos primie-nius),在新石器时代开始驯化(图2[原牛])。原牛的遗骸在西亚、北非和欧洲大陆均有发现。多数学者认为,普通牛最初驯化的地点在中亚,以后扩展到欧洲、中国和亚洲。亚洲是野牛原种的栖息地,迄今仍有许多在原地生活于野生状态中,而在欧洲和北美则除动物园和保护区尚存少数外,野牛已绝迹。中国黄牛的祖先原牛的化石材料也在南北许多地方发现,如大同博物馆陈列的原牛头骨,经鉴定已有 7万年。安徽省博物馆保存的长约 1米余的骨心,是在淮北地区更新世晚期地层中发掘到的。此外,在东北的榆树县也发掘到原牛的化石和万年前牛的野生种遗骨。 牛的剪纸 驯化了的普通牛,在外形、生物学特性和生产性能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野牛体躯高大(体高 1.8~2.1 米)、性野,毛色单一、多为黑色或白色,乳房小、产乳量低、仅够牛犊食用。经驯化后的牛体型比野牛小(体高在 1.7米以下),性情温驯,毛色多样,乳房变大,产乳量和其他经济性能都大大提高。 其他起源 关于其他牛种的起源问题,凯勒(1909)曾认为印度瘤牛系由爪哇野牛驯化而来,但据近代对颅骨类型和角型的研究,以及对瘤牛与普通牛杂交能产生后代并育成新品种的分析,证明瘤牛也起源于原牛,其在南亚驯化的时间大致与普通牛相同或稍迟。中国古书记载的“牛”,即现代的瘤牛中国水牛的毛色、颅骨和角形等特征同印度野水牛极相似,故以前学者都认为中国水牛起源于印度的野生平角水牛——亚尼水牛(Bubalus arne)。但近期对华北、东北、内蒙古以及四川等地更新世不同时期地层中发掘出的不下 7个水牛种的化石研究,可证明其中至少有1~2种后来进化而成为现代的家水牛。中国水牛起源于南方。这可能是由于更新世晚期亚洲北部受冰川侵袭,使原属热带性气候的黄河流域以北广大地区变得干寒,以致古代水牛等动物被迫向南方迁移的结果。中国牦牛系由野牦牛驯化而来。至今青海省的海北、海南高寒地区和藏北高原海拔4 000~5 000米高山峻岭之间,以及蒙古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东北部仍有野牦牛分布。 生物学特性 依不同牛种(属)而异。其共同点为牙齿32枚,其中门齿 8枚,上下臼齿24枚,无犬齿。上颚无门齿,只有齿垫。胃分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等4室,以瘤胃最大。反刍。蹄分两半。鼻镜光滑湿润,如出现干燥,即为患病的征兆。单胎,双胎率一般仅占1~2.3%。除高寒地区的牦牛因终年放牧,受气候影响,属季节性发情外,舍饲的牛一般均为常年多次发情,四季均可。发情周期基本相似,平均21天左右。

❻ 初一生物:马,牛,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快,两小时内

一、相同点

1、分类:马,牛,驴都属于脊索动物门的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的真兽亚纲。

2、外形:马、牛、驴都具蹄。

二、不同点

1、分类:马属于奇蹄目、马科、马属、马种;驴属于奇蹄目、马科、马属,驴种;牛属于偶蹄目、牛科、牛属(水牛属)、牛族。

2、外形:

马:

体格匀称,四肢长,第三趾发达,具蹄,第二、四趾退化,仅余退化的掌骨和跖骨。四肢高度特化,肱骨和股骨很短,桡骨和胫骨很长,尺骨和腓骨均退缩。第三趾发育,掌骨非常长,而趾(指骨则比较短,单蹄。

颊齿高冠;上臼齿釉质层褶曲精细。

(6)牛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哪些内容扩展阅读:

物种起源:

马:

通过化石研究已经证实,马属动物的祖先—始新马出现于5500万年前的北美,其身体如同狐狸样大小,以多汁嫩叶为食,前足有四指,后足有三趾。

随后,自然界发生地形、气候及生态变化,出现了开阔的内陆平原,马的进化也逐渐适应了这些变化。马的进化经历了始马、中马、原马、上新马和真马等主要发展阶段。

主要进化特点是:体躯增大;体高增高,体高由原来的40cm增高至120cm以上;趾由三趾或四趾进化为单趾,以利于奔跑;牙齿由低冠的阜头结构向高冠、齿质坚硬、齿面宽而多皱结构变化,以利于采食干草;脑容量增大。

牛:

根据出土的牛颅骨化石和古代遗留的壁画等资料,可以证明普通牛起源于原牛,在新石器时代开始驯化。

主要进化特点是:外形、生物学特性和生产性能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经驯化后的牛体型比野牛小(体高由1.8~2.1米变为1.7米以下),性情温驯,毛色多样,乳房变大,产乳量和其他经济性能都大大提高。

驴:

驴起源于非洲,非洲野驴为现代家驴的祖先。驴被驯化很可能发生在5000年前。

中国家驴中现有部分驴,仍保留着野生驴的某些毛色、外形特征和特性。野驴和家驴交配可以繁殖后代。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马

网络-牛

网络-驴

❼ 牛的生物学特征有哪些

1、睡眠:每日睡觉1—1.5小时,因此夜间有充分的时间采食和反刍
2、群居性
放牧时,牛喜欢3—5头结帮活动。 舍饲时,仅有2%单独散卧,40%以上3—5头结帮合卧。 牛群经过争斗建立起优势序列,优势者各方面得以优先。因此,放牧是牛群不宜过大,否则,影响牛的辨识能力,争头次数增加
3、视觉、听觉、嗅觉灵敏,记忆力强
(1)公牛的性行为主要由视觉、听觉和嗅觉等所引起,并且视觉比嗅觉更为重要(鹿是嗅觉比视觉更为重要)(2)公牛的记忆力强,对它接触过的人和事,印象深刻,例如兽医或打过它的人接近它时常有反感的表现
二、采食和消化特点
1、采食:牛是草食性反刍动物,以植物为食物,主要草是植物的根、茎、叶和籽实
(1)牛适宜在牧草较高的草地放牧,当草高未度超过5—10厘米时,牛难以吃饱,并会因,跑青,而大量消耗体力。(2)牛有竟食性,即在自由采食时,互相抢食。利用这一特性,群食可增加对劣质饲料的采食量
(4)牛……

阅读全文

与牛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哪些内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