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VA在生物中是什么
维生素A(vitaminA)又称视黄醇(其醛衍生物视黄醛)是一个具有酯环的不饱和一元醇,包括维生素A 1、A2 两种.维生素A1 和A2 结构相似)
㈡ VA是什么的产品
维生素A(VA)和维生素A原(类胡萝卜素)
维生素A(retinol)又名视黄醇,与类胡萝卜素一样对热、酸、碱稳定,一般加工防烹调方法不会引起破坏,但易被氧化,高温与紫外线可促进这种氧化破坏,若与磷脂、VE和VC及其他抗氧化剂并存则较为稳定。
(一)生理功能
1.参与视网膜视紫质的合成与再生,维持正常暗适应能力,维持正常视觉。
2.参与上皮细胞与粘膜细胞中糖蛋白的生物合成,维持上皮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3.促进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骨细胞的分化,促进机体的生长和骨骼的发育。
4.免疫球蛋白也是糖蛋白,其合成与VA有关,故有增加机体抗感染的作用。
5.VA可促进上皮细胞的正常分化并控制其恶变,从而有防癌作用。
(二)VA缺乏病
由于VA和VA原摄入不足所引起的营养缺乏病,临床上首先出现暗适应能力降低,进一步发展可形成夜盲症。皮肤基底细胞增生和过度角化,特别是毛囊口角化为毛囊丘疹(多发生在四肢伸肌表面、肩部、颈部、背部,臀部的毛囊周围);汗腺、皮脂腺萎缩、皮肤干燥、毛发干枯脱落;结膜角化、泪腺分泌减少,形成干眼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角膜消溃疡、穿孔、失明、还可出现结膜皱折和毕脱斑;骨骼发育受阻、免疫和生殖功能下降。据WHO报道,因VA缺乏,全世界每年有50万名学龄前儿童患有活动性角膜溃疡,600万人患干眼症,这是影响视力和导致失明的重要原因。
我国人民膳食中动物性食品摄入少,主要由蔬菜中摄取β-胡萝卜素(β-carotene)故轻度VA缺乏还是相当广泛的,应当加强防制工作。
(三)VA过多症
VA进入机体后排泄效率不高,长期过量摄入可在体内蓄积,引起VA过多症。成年人长期每天摄入15000μg视黄醇当量,即可出现中毒症状,多数因过量摄入VA制剂或食入过冬狗或狼的肝脏所致。主要症状为厌食、过度激惹、长骨末端外周疼痛、肢体活动受限、头发稀疏、肝肿大、肌肉僵硬、皮肤搔痒、头痛、头晕等。及时停止食用,症状可很快消失。
成人一次摄入VA99000~33000μg视黄醇当量,儿童一次超过99000μg视黄醇当量,可发生VA急性中毒。成人于6~8小时后出现嗜睡或过度兴奋、头痛、呕吐、颅内压增高,12~30小时后皮肤红肿变厚,继之脱皮(以手、脚掌最为明显);婴幼儿急性中毒以颅内压增高为其主要特征,出现前囱饱满、恶心、呕吐、眼底水肿,脑脊液压力增高,血清VA含量剧增。
(四)食物来源
天然VA只存在于动物体内。动物的肝脏、鱼肝油、奶类、蛋类及鱼卵是VA的最好来源。VA原(VA的前体)类胡萝卜素,广泛分布于植物性食品中,其中最重要的是β-胡萝卜素。红色、橙色、深绿色植物性食物中含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如胡萝卜、红心甜薯、菠菜、苋菜、杏、芒果等。理论上1molβ-胡萝卜素在体内可分解成2molVA,但由于胡萝卜素有吸收利用率远低于VA,实验证明,就其生理活性而言,6μgβ-胡萝卜素才能相当于1μgVA。β-胡萝卜素是我国人民膳食中VA的主要来源。
(五)供给量
婴幼儿与儿童的不同年龄段,供给量有所不同(200~750μg视黄醇当量),从13岁少年开始至成年老年皆为800μg视黄醇当量。孕妇1000μg,乳母1200μg视黄醇当量。
1μg胡萝卜素=0.167μg视黄醇当量。以往VA的量常用国际单位(IU)表示。1 IUVA=0.33μgVA=0.33μg视黄醇当量。
当从膳食中既摄入VA又食入β-胡萝卜素时,应全部折合成μg视黄醇当量,即:
视黄醇当量(μg)=VA(μg)+0.167×β-胡萝卜素(μg)。
㈢ VA,VB1,VB2,VC,VD,VE好象还有什么其他名字你们可知
视黄醇类(维生素A)-脂溶性
由Elmer McCollum和M. Davis在1912年到1914年之间发现。并不是单一的化合物,而是一系列视黄醇的衍生物(视黄醇亦被译作维生素A醇、松香油),别称抗干眼病维生素。
鱼肝油、绿色蔬菜中含量较多;
硫胺(维生素B1)-水溶性
由卡西米尔·冯克在1912年发现(一说1911年)。在生物体内通常以硫胺焦磷酸盐(TPP)的形式存在。
酵母、谷物、肝脏、大豆、肉类中含量较多;
核黄素(维生素B2)-水溶性
由D. T. Smith和E. G. Hendrick在1926年发现。也被称为维生素G。
酵母、肝脏、蔬菜、蛋类中含量较多;
烟酸(维生素B3)-水溶性
由Conrad Elvehjem在1937年发现。也被称为维生素P、维生素PP、菸碱酸、尼古丁酸。
酵母、谷物、肝脏、米糠中含量较多;
泛酸(维生素B5)-水溶性
由Roger Williams在1933年发现。亦称为遍多酸。
酵母、谷物、肝脏、蔬菜中含量较多;
吡哆醇类(维生素B6)-水溶性
由Paul Gyorgy在1934年发现。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及吡哆胺。
酵母、谷物、肝脏、蛋类、乳制品中含量较多;
生物素(维生素B7)-水溶性
也被称为维生素H或辅酶R 。
酵母、肝脏、谷物中含量较多;
叶酸(维生素B9)-水溶性
也被称为蝶酰谷氨酸、蝶酸单麸胺酸、维生素M或叶精 。
蔬菜叶、肝脏中含量较多;
钴胺素(维生素B12)-水溶性
由Karl Folkers和Alexander Todd在1948年发现。也被称为氰钴胺或辅酶B12。
肝脏、鱼肉、肉类、蛋类中含量较多;
胆碱-水溶性
由Maurice Gobley在1850年发现。维生素B族之一 。
肝脏、蛋黄、乳制品、大豆含量较多;
肌醇-水溶性
环己六醇、维生素B-h。
心脏、肉类中含量较多;
抗坏血酸(维生素C)-水溶性
由詹姆斯·林德在1747年发现。亦称为抗环血酸 。
新鲜蔬菜、水果含量较多;
钙化醇(维生素D)-脂溶性
由Edward Mellanby在1922年发现。亦称为骨化醇、抗佝偻病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D2即麦角钙化醇和维生素D3即胆钙化醇。这是唯一一种人体可以少量合成的维生素。
鱼肝油、蛋黄、乳制品、酵母中含量较多;
生育酚(维生素E)-脂溶性
由Herbert Evans及Katherine Bishop在1922年发现。主要有α、β、γ、δ四种。
鸡蛋、肝脏、鱼类、植物油中含量较多;
萘醌类(维生素K)-脂溶性
由Henrik Dam在1929年发现。是一系列萘醌的衍生物的统称,主要有天然的来自植物的维生素K1、来自动物的维生素K2以及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3和维生素K4。又被称为凝血维生素。
菠菜、苜蓿、白菜、肝脏中含量较多。
㈣ VA是什么材料
VA:Vinyl Acetate,中文意思是乙酸乙烯酯,是一种化工原料,常与其他化工原料共聚成各种塑料。
乙酸乙烯酯为无色液体,具有甜的醚味;微溶于水,溶于醇、丙酮、苯、氯仿。乙酸乙烯酯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极易受热、光或微量的过氧化物作用而聚合,含有抑制剂的商品与过氧化物接触也能猛烈聚合。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主要用于生产聚乙烯醇树脂和合成纤维。其单体能共聚可生产多种用途粘合剂;还能与氯乙烯、丙烯腈、丁烯酸、丙烯酸、乙烯单体能共聚接枝、嵌段等制成不同性能的高分子合成材料。
㈤ va是什么意思
维生素A(VitaminA,VA)只存在于动物性食品,
脂溶性 视黄醇类(维生素A) 由Elmer McCollum和M. Davis在1912年到1914年之间发现。并不是单一的化合物,而是一系列视黄醇的衍生物(视黄醇亦被译作维生素A醇、松香油),别称抗干眼病维生素 (鱼肝油、绿色蔬菜 )
㈥ VA是什么意思
VA即伏安,是描述视在功率的物理量。
VA为视在功率,即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通常用来指变压器的容量。电气设备除了消耗有功功率,通常还会消耗无功功率,其中无功功率是无效的,但也要由电网提供。
电气设备除了消耗有功功率,通常还会消耗无功功率,其中无功功率是无效的,但也要由电网提供。二者之和,称为视在功率。
(6)Va是什么微生物平板扩展阅读
伏安是电气测量的一种单位,等于一个单位的伏特和一个单位的安培之间的乘积,在直流电中作为功率的量度,在交流电中作为表现功率的量度。
伏安是“视在功率”单位,其值就是电压与电流之积,瓦是“有功功率”单位。在直流电路中或纯电阻交流负载中,二者值相等。在交流电路中,二者一般不相等,W(瓦)=VA(伏安)×cosφ,cosφ是功率因数,除了纯电阻负载外,cosφ一般小于1的。由于感性负载、容性负载的存在,使得电流相对于电压有超前和滞后的的关系。 φ就是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
伏安是电器的容量单位,是对于有电压,也有电流,但是不做功的电器而言的;瓦特是电器的功率单位,是对于有电压,也有电流,而且要做功的电器而言的。
㈦ VA真菌是什么
VA菌根,全称:泡囊-丛枝菌根,又称丛枝菌根。是内囊霉科的部分真菌与植物根形成的共生体系。内生菌根(VA菌根)的特点是真菌的菌丝体主要存在于根的皮层细胞间和细胞内,共生的植物仍保留有根毛。大多数农作物、木本植物和野生草本植物均具有内生菌根,但由于缺乏明显的外部形态特征而常不为人们重视。VA菌根的少数根外菌丝有厚壁的粗菌丝和薄壁的细小分枝菌丝两种,在粗菌丝上还可以形成薄壁小囊、厚垣孢子、接合孢子等。已知能与植物共生形成VA菌根的真菌都属于内囊霉科,主要有内囊霉属、无柄孢属、巨孢霉属和实果内囊属等9个属。由于它们具有与植物共生的高度专一性,迄今尚未分离获得纯培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