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生物性危险有哪些

生物性危险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10-02 23:46:55

‘壹’ 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和生物性危害分别指什么

物理性危害与化学性、生物性的区别
物理性危害指高温、低温、高湿、高气压、低气压、噪声、振动、电磁辐射、放射性辐射等物理因素对人员、设施和环境造成的危害。
物理性危害更多的是通过物理性质的危害,比如粉尘的污染,是粉尘阻塞了肺,噪声污染,则是大分贝对耳膜造成的伤害,如此的等等,化学伤害就主要是化学腐蚀,生物性的则是通过生物对生物的破坏,例如病毒,细菌等

‘贰’ 常见的生物性有害因素有哪些

生物性有害因素主要有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等。

‘叁’ 生物性危害的危害等级

生物性危害的等级大多以美国的疾病管制中心(CDC)所规范的四等级为主:
第一级:对于人及动物的危害较轻且对于环境的危害为轻微的,主要措施是接触时要戴上手套,接触后要洗手以及清洗接触过的桌面及器皿等。列于此等级的有枯草杆菌、大肠杆菌、水痘等。
第二级:对于人及动物的危害为中等,对于环境的危害为轻微的。列于此等级的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流行性感冒、莱姆病、HIV、沙门氏杆菌等等之病原体。
第三级:对于人及动物的危害为高度的,对于环境的危害为轻度的。列于此等级的有炭疽热、疯牛病、SARS、西尼罗河脑炎、天花、结核菌、黄热病等等之病原体。
第四级:对于人及动物的危害为最高的,对于环境的危害为最高的。列于此等级的有伊波拉出血热、登革热、汉他出血热、拉萨热等出血热疾病的病毒。要处理这个等级的生物性危害物质,需要有间合乎第四级标准的实验室(BSL4或P4)来进行,这类实验室要有极严格的门禁管制,且必定为负压隔离,以避免破损时外漏。工作人员与待处理物品必需要做到隔离(如将物品放在负压的手套箱内或是工作人员穿着完整且独立供气的隔离衣)。
另外日本细菌协会订定了三等级的实验室及规范:
第一级病原体:
一般微生物学实验室用,不需特别隔离。
不管制一般访客的进出。
第二级病原体:
一般的病原性微生物实验室使用。
运作时管制一般访客进出。
第三级病原体:
使用双重门且空调系统与外界隔离。
墙壁、天井、工作台等表面要洗净且消毒。
实验室的空气需以高性能的过滤设备(如HEPA)及紫外线杀菌后才可排出。
需要使用负压隔离的实验室。
严格限制列册的工作人员才可依标准程序进出。

‘肆’ 食物的生物源性危害有哪些

(1)细菌及其毒素:动物性食品容易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其中畜肉类及其制品居首位,其次为禽肉、鱼、乳、蛋类。粮谷类食物如剩饭、米糕、米粉等则容易被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等污染。可以导致消费者食物中毒的有害微生物主要为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出血性大肠杆菌等。2011年德国爆发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0104:H4感染,即属于细菌性危害。
(2)真菌及毒素:真菌又称霉菌,可形成各种微小的孢子,很容易污染食品,造成食品的腐败变质。而且有些霉菌如曲霉菌属、青霉菌属和镰刀菌属的真菌还会产生毒素,造成人畜中毒。像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花生、玉米和棉籽油等,它可诱发肝癌和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呕吐毒素污染小麦后可使人发生醉谷病;玉米赤霉希酮主要污染玉米,它具有生殖发育毒性。
(3)病毒:病毒是由核酸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寄生生命体,常见的易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病毒有甲型肝炎病毒和未分型肝炎病毒、轮状病毒、诺若病毒等。1987年上海甲肝爆发就是由于人吃了被甲型肝炎病毒污染的毛蚶造成的。2012年年底,诺若病毒席卷英国,一周内就有近7万人感染。
(4)寄生虫病:常见的有原生动物(如溶组织阿米巴、鞭毛虫等)和绦虫(生物绦虫或某些吸虫、线虫等)造成的危害。像老百姓平常说的“米猪肉”,又称“豆猪肉”,就是猪感染了绦虫造成的。2006年北京市场消费者因食用福寿螺导致管圆线虫感染即为典型的寄生虫病。
(5)昆虫:包括蝇类、蟑螂和螨类等造成的危害。
(6)有毒动物:在我国主要是河豚鱼,河豚鱼味道鲜美,但由于其含有剧毒,民间有“拼死吃河豚”的说法,可见食用河豚鱼要冒“生命危险”。
(7)有毒植物:主要包括毒蕈,俗称“毒蘑菇”,您可千万别以为吃了毒蘑菇只是呕吐,有的蘑菇含有剧毒,甚至会致死。其他的还有发芽的薯仔、未煮熟的四季豆、有毒蜂蜜和白果等。

‘伍’ 生物危害的种类有哪些

生物危害是指一个或其中部分具有直接或潜在危害的传染因子,通过直接传染或者破坏周围环境间接危害人,动物以及植物的正常发育过程。根据导致危害的微生物的类别,可以将生物危害分为细菌危害、病毒危害、真菌危害和寄生虫危害。
生物因子对个体和群体的危害程度是不同的。生物轻度危害(低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不会导致健康工作者和动物致病;生物中度危害(中等个体危害,有限群体危害)能引起人或动物发病,但一般情况下对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或环境不会引起严重危害;生物高度危害( 高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能引起人或动物严重疾病,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生物高重度危害(高个体危害,高群体危害)能引起人或动物非常严重的疾病,一般不能治愈,容易直接、间接或因偶然接触在人与人,或动物与人,或人与动物,或动物与 动物之间传播的病原体。

‘陆’ 什么是生物性危害

生物性危害(Biological hazard或Biohazard)指的是生物的物质会对人类及环境有危害者。这些物质包括但不限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病毒等的组织切片、液体、固体、气体等。

具有生物性危害的物质,有一个国际通用的图样表示之。

该词及其符号通常用作警告,提醒可能接触到生物性危害物质的人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柒’ 常见的生物性有害因素有哪些

生物因素是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原料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对职业人群健康有害的致病微生物、寄生虫、动植物、昆虫等及其所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生物性有害因素。例如,附着于动物皮毛上的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某些动植物产生的刺激性、毒性或变态反应性生物活性物质,以及禽畜血吸虫尾蚴等。职业性有害生物因素主要指病原微生物和致病寄生虫,如布氏杆菌、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 GBZ 2.1-2007)的规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白僵蚕孢子与枯草杆菌蛋白酶的容许浓度见表1。
有害因素作业

常见的生物性有害因素作业主要见于病原微生物实验研究、医疗卫生技术服务、生物高科技产业、动物饲养与屠宰以及植物种植等相关行业。
(一)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可能因接触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而引起相应的健康损害。
(二)医疗卫生行业
从事医疗卫生技术服务的工作人员可能因接触致病性微生物而引起相应的健康损害。
(三)生物高科技产业
以DNA重组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操作对象主要是活性有机体,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可经常接触致病性微生物或非致病性微生物或其有毒有害的代谢产物,有可能对其健康产生危害。
(四)动物相关行业
从事畜牧业、动物饲养、动物屠宰等动物相关行业的作业人员存在感染动物性传染病的风险。
(五)植物相关行业
农业生产人员可能因接触有机粉尘导致农民肺;菇类栽培、采摘工作的人员可因吸入大量真菌孢子而诱发蘑菇肺;从事稻田作业的人员会发生各种皮肤疾患;在森林地区的作业活动中可接触森林脑炎病毒等。
生物性有害因素的危害
生物性有害因素对职业人群的损害,除引起法定职业病,如炭疽、布氏杆菌病和森林脑炎外,也是构成哮喘、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和职业性皮肤病等法定职业病的致病因素之一。生物性有害因素还可导致鼠疫、口蹄疫和矿工钩虫病等,以及因接触各种生物性毒素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

‘捌’ 危险源类别是怎么分类的

物理性危险、化学性危险、生物性危险、心理性危害、行为性危害等。

1、物理性危险

物理性危害主要指的是食品加工过程中机械操作带来的杂质,可能造成一定的危害,包括金属、机械碎屑、玻璃、首饰、碎石子、骨头碎片等。危害因素包括噪声危害(如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振动危害(如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等。

2、化学性危险

化学性危险指的是在进行化学作业时产生的化学废物,且对人体有极大的伤害。化学性废物指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废弃化学物品。

3、生物性危险

生物性危险是指一些生物对人类造成危害,包括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索等。

4、心理性危害

心理问题不同于生理疾病,它是由人内在精神因素准确的说是大脑中枢神经控制系统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会间接的改变人的性格、世界观及情绪等。心理性危害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可能对人影响很大,甚至自杀。

5、行为性危害

行为(Action / Behavior)行为是指人们一切有目的的活动,它是由一系列简单动作构成的,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动作的统称,这些行为可能给身体造成危害。

‘玖’ 简答化学物质的生物危险有哪些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理化危险
1.1爆炸物
爆炸物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76。
爆炸物质(或混合物)是这样一种固态或液态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其本身能够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气体,而产生气体的温度、压力和速度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其中也包括发火物质,即便它们不放出气体。
发火物质(或发火混合物)是这样一种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它旨在通过非爆炸自主放热化学反应产生的热、光、声、气体、烟或所有这些的组合来产生效应。
爆炸性物品是含有一种或多种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的物品。
烟火物品是包含一种或多种发火物质或混合物的物品。
爆炸物种类包括:
a)爆炸性物质和混合物;
b)爆炸性物品,但不包括下述装置:其中所含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由于其数量或特性,在意外或偶然点燃或引爆后,不会由于迸射、发火、冒烟或巨响而在装置之处产生任何效应。
c)在a)和b)中未提及的为产生实际爆炸或烟火效应而制造的物质、混合物和物品。
1.2易燃气体
易燃气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77。
易燃气体是在20℃和101.3kPa标准压力下,与空气有易燃范围的气体。
1.3易燃气溶胶
易燃气溶胶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78。
气溶胶是指气溶胶喷雾罐,系任何不可重新灌装的容器,该容器由金属、玻璃或塑料制成,内装强制压缩、液化或溶解的气体,包含或不包含液体、膏剂或粉末,配有释放装置,可使所装物质喷射出来,形成在气体中悬浮的固态或液态微粒或形成泡沫、膏剂或粉末或处于液态或气态。
1.4氧化性气体
氧化性气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79。
氧化性气体是一般通过提供氧气,比空气更能导致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任何气体。
1.5压力下气体
压力下气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0。
压力下气体是指高压气体在压力等于或大于200kPa(表压)下装入贮器的气体,或是液化气体或冷冻液化气体。
压力下气体包括压缩气体、液化气体、溶解液体、冷冻液化气体。
1.6易燃液体
易燃液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1。
易燃液体是指闪点不高于93℃的液体。
1.7易燃固体
易燃固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2。
易燃固体是容易燃烧或通过摩擦可能引燃或助燃的固体。
易于燃烧的固体为粉状、颗粒状或糊状物质,它们在与燃烧着的火柴等火源短暂接触即可点燃和火焰迅速蔓延的情况下,都非常危险。
1.8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
自反应物质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3。
1.8.1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是即便没有氧(空气)也容易发生激烈放热分解的热不稳定液态或固态物质或者混合物。本定义不包括根据统一分类制度分类为爆炸物、有机过氧化物或氧化物质的物质和混合物。
1.8.2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如果在实验室试验中其组分容易起爆、迅速爆燃或在封闭条件下加热时显示剧烈效应,应视为具有爆炸性质。
1.9自燃液体
自燃液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5。
自燃液体是即使数量小也能在与空气接触后5min之内引燃的液体。
1.10自燃固体
自燃固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6。
自燃固体是即使数量小也能在与空气接触后5min之内引燃的固体。
1.11自热物质和混合物
自热物质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4。
自热物质是发火液体或固体以外,与空气反应不需要能源供应就能够自己发热的固体或液体物质或混合物;这类物质或混合物与发火液体或固体不同,因为这类物质只有数量很大(公斤级)并经过长时间(几小时或几天)才会燃烧。
注:物质或混合物的自热导致自发燃烧是由于物质或混合物与氧气(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并且所产生的热没有足够迅速地传导到外界而引起的。当热产生的速度超过热损耗的速度而达到自燃温度时,自燃便会发生。
1.12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或混合物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7。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或混合物是通过与水作用,容易具有自燃性或放出危险数量的易燃气体的固态或液态物质或混合物。
1.13氧化性液体
氧化性液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9。
气体性液体是本身未必燃烧,但通常因放出氧气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液体。
1.14氧化性固体
氧化性固体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90。
氧化性固体是本身未必燃烧,但通常因放出氧气可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固体。
1.15有机过氧化物
有机过氧化物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91。
1.15.1有机过氧化物是含有二价-0-0-结构的液态或固态有机物质,可以看作是一个或两个氢原子被有机基替代的过氧化氢衍生物。该术语也包括有机过氧化物配方(混合物)。有机过氧化物是热不稳定物质或混合物,容易放热自加速分解。另外,它们可能具有下列一种或几种性质:
a)易于爆炸分解;
b)迅速燃烧;
c)对撞击或摩擦敏感;
d)与其他物质发生危险反应。
1.15.2如果有机过氧化物在实验室试验中,在封闭条件下加热时组分容易爆炸、迅速爆燃或表现出剧烈效应,则可认为它具有爆炸性质。
1.16金属腐蚀剂
金属腐蚀物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88。
腐蚀金属的物质或混合物是通过化学作用显着损坏或毁坏金属的物质或混合物。

健康危险
2.1急性毒性
急性毒性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92。
急性毒性是指在单剂量或在24h内多剂量口服或皮肤接触一种物质,或吸入接触4h之后出现的有害效应。
2.2皮肤腐蚀/刺激
皮肤腐蚀/刺激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93。
皮肤腐蚀是对皮肤造成不可逆损伤;即施用试验物质达到4h后,可观察到表皮和真皮坏死。
腐蚀反应的特征是溃疡、出血、有血的结痂,而且在观察期14d结束时,皮肤、完全脱发区域和结痂处由于漂白而褪色。应考虑通过组织病理学来评估可疑的病变。
皮肤刺激是施用试验物质达到4h后对皮肤造成可逆损伤。
2.3严重眼损伤/眼刺激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性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94。
严重眼损伤是在眼前部表面施加试验物质之后,对眼部造成在施用21d内并不完全可逆的组织损伤,或严重的视觉物质衰退。
眼刺激是在眼前部表面施加试验物质之后,在眼部产生在施用21d内完全可逆的变化。
2.4呼吸或皮肤过敏
呼吸或皮肤过敏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95。
2.4.1呼吸过敏物是吸入后会导致气管超过敏反应的物质。皮肤过敏物是皮肤接触后会导致过敏反应的物质。
2.4.2过敏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某人因接触某种变应原而引起特定免疫记忆。第二阶段是引发,即某一致敏个人因接触某种变应原而产生细胞介导或抗体介导的过敏反应。
2.4.3就呼吸过敏而言,随后为引发阶段的诱发,其形态与皮肤过敏相同。对于皮肤过敏,需有一个让免疫系统能学会作出反应的诱发阶段;此后,可出现临床症状,这里的接触就足以引发可见的皮肤反应(引发阶段)。因此,预测性的试验通常取这种形态,其中有一个诱发阶段,对该阶段的反应则通过标准的引发阶段加以计量,典型做法是使用斑贴试验。直接计量诱发反应的局部淋巴结试验则是例外做法。人体皮肤过敏的证据通常通过诊断性斑贴试验加以评估。
2.4.4就皮肤过敏和呼吸过敏而言,对于诱发所需的数值一般低于引发所需数值。
2.5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生殖细胞突变性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96。
本危险类别涉及的主要是可能导致人类生殖细胞发生可传播给后代的突变的化学品。但是,在本危险类别内对物质和混合物进行分类时,也要考虑活体外致突变性/生殖毒性试验和哺乳动物活体内体细胞中的致突变性/生毒性试验。
2.6致癌性
致癌性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97。
致癌物一词是指可导致癌症或增加癌症发生率的化学物质或化学物质混合物。在实施良好的动物实验性研究中诱发良性和恶性肿瘤的物质也被认为是假定的或可疑的人类致癌物,除非有确凿证据显示该肿瘤形成机制与人类无关。
2.7生殖毒性
生殖毒性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98。
2.8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599。
2.9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601。
2.10吸入危险
注:本危险性我国还未转化成为国家标准。
2.10.1本条款的目的是对可能对人类造成吸入毒性危险的物质或混合物进行分类。
2.10.2“吸入”指液态或固态化学品通过口腔或鼻腔直接进入或者因呕吐间接进入气管和下呼吸系统。
2.10.3吸入毒性包括化学性肺炎、不同程度的肺损伤或吸入后死亡等严重急性效应。

环境危险
3.1危害水生环境
对水环境的危害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见GB20602。
3.1.1急性水生毒性是指物质对短期接触它的生物体造成伤害的固有性质。
3.1.2慢性水生毒性是指物质在与生物体生命周期相关的接触期间对水生生物产生有害影响的潜在性质或实际性质。
感觉这样的提问是没有意义的
还是自己找下资料吧

‘拾’ 生物性危害包括哪些

生物性的危害主要包括一些生物病毒的污染还有外来生物入侵,这两个危害如果控制不住的话一般来说是非常严重的。

阅读全文

与生物性危险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