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北京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的概况
北京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成立于2005年。作为新的工学院的组成部分,生医系从建系之初就致力于在工程科学的范畴内进行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前沿研究,迅速地建立了研究生教育教学体系,并在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目前,已开展的重点研究方向包括:(1) 面向重大疾病的纳米医学; (2) 生物材料与再生医学;(3) 生物力学和生物信息学; (4) 分子医学影像学;(5)微创医学; (6)神经医学工程; (7) 移动/远程医学与健康信息学。建系以来,生医系已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等一大批科研项目,科研总量逐年增长。
目前,生医系已拥有一支朝气蓬勃的中青年科研队伍,其中教授11人(其中兼职教授7人),副教授4人,特聘研究员6人,全部具有海外留学经历。他们活跃在生物医学工程科研与教学的第一线,紧密跟踪国际学术前沿,开展生物医学工程高端领域的科研工作。
建系以来,生物医学工程系与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等国际着名院校建立了良好的教学和科研合作关系。其中,生医系与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埃默里大学进行广泛的合作,在Coulter种子基金的支持下进行了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内不同研究方向的合作,并建立了全国首个由国务院学位办正式审批通过的联合博士学位项目,目前已招收两届来自中美两地共30名博士生。
2012年11月17日,第一届北大-清华生物医学工程联合研讨会在北大中关新园会议中心成功召开,两校生物医学工程系共有40余位教师出席了本次研讨会。此次研讨会旨在分析我国生物医学相关产业发展的瓶颈,商讨两校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在人才培养、协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相关对策及合作 。
② CBI是什么意思
CBI全称Center for Bioinformatics。 北京大学生物信息中心(CBI)成立于1997年,是欧洲分子生物学网络组织EMBnet的中国国家节点。几年来,已经与多个国家的生物信息中心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包括:欧洲生物信息学研究所(EBI)、国际蛋白质数据库和分析中心(ExPASy) 、国际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研究所、德国生物工程研究所、英国基因组资源中心、英国基因组研究中心(Sanger Centre)、荷兰生物信息中心、澳大利亚基因组信息中心、新加坡生物信息中心等等。目前是国内数据库种类最多,数据量最大的生物信息站点, 为国内外用户提供了多项生物信息服务。
③ 有没有计算机与物理的交叉学科
北京大学重点交叉学科
研究生招生简介
一、生物信息学
生物信息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以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数理化等自然科学和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工程科学为主要手段,以计算机硬件、软件和计算机网络为主要工具,对生物大分子数据进行存储、管理、注释、加工,使之成为具有明确意义的生物信息。并通过对序列和结构数据及其相关文献的查询、搜索、比较、分析,从中获取基因编码、基因调控、代谢途径、核酸和蛋白质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等理性知识。在大量信息和知识的基础上,探索生命起源、生物进化以及细胞、器官和个体的发生、发育、病变、衰亡等生命科学中重大问题,搞清它们的基本规律和时空联系。2004年生物信息学暂作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专业的一个研究方向招生,拟招收10-20位同学(鼓励硕博连读),其中免试生5-10位。考生应具有较好的数理化、分子生物学或计算机基础。欢迎生物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等专业大学本科毕业生报考。考试科目设置请见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专业招生专业目录。
二、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旨在以技术与工程手段研究和解决生物学和医学中的有关问题,是综合生物学、医学和工程技术学的交叉学科,属于高新科技研究领域。近年来,北京大学理学部、信息与工程学部和医学部相互合作,推动了我校生物医学工程学的迅速发展。研究方向涉及生物芯片、医学成像及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诊断与手术、生物力学、生物医用材料、基因序列识别、药物控释和输送技术等领域。2004年生物医学工程作为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的新设专业正式招生,拟招收10-20位同学(鼓励硕博连读),其中免试生5-10位,力争将其培养为具有坚实的生物医学工程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研究能力,从事生物医学工程事业的高层次人才。欢迎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力学、化学、医学、生物学等各类考生报考。考生可选择北京大学力学系、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物理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以及医学部各专业的任一组考试科目应试。详情请见力学系招生专业目录。
三、纳米科技
通常1-100纳米尺寸范围的物质结构和特性不同于块体的,也不同于原子的;它是由有限个原子构成的物体,具有很多奇异特性。人们研究纳米物体的结构和特性,通过操纵原子、分子构造新材料和器件,为人类所用,这就是纳米科技。它是21世纪高科技中重要领域之一,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地位和经济实力,因此培养纳米科技领域的高水平人才是国家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北京大学于1997年9月27日,正式成立纳米科学与技术中心,由师昌绪院士任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吴全德院士任中心主任。下设以下五个研究室:纳米电子学研究室,纳米化学研究室,介观物理研究室,纳米生物学研究室和微米、纳米电子机械系统研究室。三年多来,中心充分发挥北大多学科综合优势,承担国家多项重大科研任务,做出了一些国际领先水平成果。2004年纳米科技暂作为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物理电子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物理化学,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三个专业的研究方向正式招生,拟招收20位同学(鼓励硕博连读),其中免试生10位,力争将其培养为具有坚实的纳米科技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研究能力,从事纳米科技事业的高层次人才。欢迎电子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微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各类考生报考。考生可选择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物理电子学专业、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物理化学专业、或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专业的任一组考试科目应试。详情请见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物理学院招生专业目录。
四、计算科学
计算科学作为新兴交叉学科,旨在通过计算机模拟,考察超出当前实验能力所及的范围参数、研究无法重复观察的实验现象。它使计算机模拟越来越多地成为理解复杂现象和复杂工程系统建模的重要手段,并广泛应用于模拟复杂的社会和经济系统。近年来,在许多科学与工程领域中都逐步形成了计算性学科分支,如计算力学、计算物理、计算化学、计算生物学、计算地震学等,并广泛应用于船舶设计、医药设计、地震预测、石油勘探、气象预报、金融模拟、航空航天、核技术等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诸多重要领域中。北京大学于2001年2月成立了科学与工程计算中心。中心利用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和先进的高性能计算设备,研究国际前沿的计算科学与技术,并应用于国家重大项目。2004年计算科学暂作为北京大学数学学院计算数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流体力学、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见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专业)、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固体地球物理学等七个专业的研究方向正式招生,拟招收研究生6-8名(鼓励硕博连读),其中免试生3-4位。欢迎数学、力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生物学、医学、地球物理学、环境学等专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以及各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报考。考生可选择上述七个专业的任意一组考试科目应试。详情请见相关院系招生专业目录。
五、儒家思想与儒家经典
《儒藏》编纂与研究是一项巨大的学术工程,预计10-15年才能完成。为了此项工程得以持续进行,并将完成课题与培养人才紧密结合起来,我校特招收“儒家思想与儒家经典”方向研究生,由北大“《儒藏》编纂工作小组”主办,由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和中文系古典文献研究中心组织教学并指导。从2004年起,开始招收8-10名硕、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可申请连读博士,入学后一边参与《儒藏》编纂工作,一边系统学习。除选修中国哲学专业和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的课程外,还将由“《儒藏》编纂工作小组”的教授开设少量必要的课程供学生选修。第一年不分导师,主要选修课程,由“《儒藏》编纂工作小组”选派一名教授负责指导学习,自第二年起根据研究方向确定导师。硕、博士生学制均为3年,硕博连读生学制6年。欢迎文、史、哲及考古专业(也可兼及其它学科)的考生报考。考生可选择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中文系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的任一组考试科目应试,提交报考信息时填写以上院系、专业并在备注中注明“儒家思想与儒家经典”。考试科目设置请见哲学系中国哲学、中文系古典文献学和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招生专业目录。
六、其它学科专业
此外,为招收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促进交叉、新兴学科的发展,北京大学若干院系、学科、专业还可选择本校其它学科、专业的一组考试科目应试,请广大考生认真阅读专业目录。
④ 北京大学在中国近现代史进程中发挥过怎样的作用
北京大学在中国近现代史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据2018年12月北大官网信息显示,2013年,北大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5项,其中自然科学奖4项,技术发明奖1项。
此外北京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13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6项),获得一等奖数量为高校并列第一;近十年,北大获得教育部科技奖一等奖总数为高校第一。
北大开放研究数据平台以“规范产权保护”为基础,以“倡导开放科学(Open Science)”为宗旨,鼓励研究数据的发布(Publish)、发现(Discover)。
再利用(Reuse)和再生产(Reproce),促进研究数据引用(Citation)的实践和计量,并探索数据长期保存(Preservation),培育和实现跨学科的协同创新。
据2018年12月北大官网信息显示,平台已经收录了北京大学中国调查数据资料库(包括中国家庭追踪调查、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北京社会经济发展年度调查等)。
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可视化与可视分析研究组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信息学中心等跨学科的开放数据。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北京大学
⑤ 目前世界上生物信息专业领先的大学有哪些
生物信息学专业好大学推荐: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898年 公立 综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生物信息学专业好大学推荐: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是中国着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国学研究院,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办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911年 公立 综合 教育部
生物信息学专业好大学推荐: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20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十九世纪末,甲午战败,民族危难。中国近代着名实业家、教育家盛宣怀和一批有识之士秉持“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信念,于1896年在上海创办了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建校伊始,学校即坚持“求实学,务实业”的宗旨,以培养“第一等人才”为教育目标,精勤进取,笃行不倦,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已成为国内着名的高等学府,被誉为“东方MIT”。抗战时期,广大师生历尽艰难,移转租界,内迁重庆,坚持办学,不少学生投笔从戎,浴血沙场。解放前夕,广大师生积极投身民主革命,学校被誉为“民主堡垒”。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896年 公立 综合 教育部
生物信息学专业好大学推荐: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是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高等院校,创始人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校名“复旦”二字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意在自强不息,寄托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自主办学、教育强国的希望。1917年复旦公学改名为私立复旦大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学校内迁重庆北碚,并于1941年改为“国立”;1946年迁回上海江湾原址;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复旦大学成为文理科综合大学;1959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905年 公立 综合 教育部
生物信息学专业好大学推荐: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办学传统,是中国南方科学研究、文化学术与人才培养的重镇。作为中国教育部直属高校,通过部省共建,中山大学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现由广州校区、珠海校区、深圳校区三个校区、五个校园及八家附属医院组成。中山大学正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努力成为全球学术重镇。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924年 公立 综合 教育部
生物信息学专业好大学推荐: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简称“武大”,位于湖北武汉,是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副部级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20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同时是“111计划”、“珠峰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等重点建设的综合研究型大学,是与法国高校联系最紧密、合作最广泛的中国高校之一,是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列出的“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武汉大学办学源头可溯源于清朝末期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1913年改名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6年组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1928年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民国四大名校之一;1949年,更名为武汉大学。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893年 公立 综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生物信息学专业好大学推荐: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国农业大学是历史起自于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1949年9月,由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和华北大学农学院合并为北京农业大学。2012年9月15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来校参加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为学校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极大激发了全校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905年 公立 综合 教育部
生物信息学专业好大学推荐: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着的高等学府,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胜地杭州。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创立于1897年,为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1928年,定名国立浙江大学。浙江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综合型、研究型大学,其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二个门类。学校设有7个学部,36个学院(系)。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个。据ESI公布的数据,截至2015年9月,我校18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前1%,居全国高校第二;7个学科进入世界前100位,4个学科进入世界前50位,居全国高校第一。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897年 公立 综合 教育部
生物信息学专业好大学推荐: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金陵古都,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着的百年名校。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历史时期,于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学。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南京大学及其前身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谋国家之强盛、求科学之进步,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南京大学又在崭新的历史机遇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办学指标和综合实力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902年 公立 综合 教育部
生物信息学专业好大学推荐: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由着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建校迄今,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20万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达60多人。
创建时间 学校类型 学科类型 隶属单位
1921年 公立 综合 教育部
以上关于《2022生物信息学专业最好的大学有哪些》由高三网小编整理而成,由于每年大学排名数据都会有所变动,所以生物信息学专业比较好的大学推荐仅供参考。
⑥ 什么是生物信息学中的二级数据库
根据需要从一级数据库中搜集对象的相关数据集合而成的就是二级数据库。
像genebank,EMBL这种都是不加选择的一级数据库,只要是实验获得的,不管什么东西的序列,哪怕是不完整的序列都能上传,而且它们的数据也有可能有重复。如果有某个人专门研究细菌的鉴定,需要用到正式被认可的16srDNA序列,为了研究方便,把这些一级数据库的各个种类细菌的公认标准16srDNA序列的数据进行整理,重新构建了一个数据库,这就是所谓的二级数据库。如果不构建,直接用一级数据库做blast,就会得出很多未被承认甚至不完整的序列,还要人工一个个看过去,找出公认的标准序列,这样就很麻烦。我举得例子在现实中就是韩国的EzTaxon。
⑦ 北京大学交叉学科研究院的组织结构
研究院设立学术委员会,负责学术方向和体制建设决策咨询等工作;设立学位委员会分委会,负责跨学科研究生教育培养和学位工作。
作为服务于科研、教学的组织保障,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设立精干的行政管理机构。
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纳米科技研究的单位之一。1997年9月率先成立跨院系、跨学科的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整合了化学学院、信息学院、物理学院以及生命科学学院的纳米科技研究力量。在北京大学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中心已经成国内纳米科技领域科学研究的重要研究机构。
中心现有5个研究部,分别是纳米化学、纳电子学、纳米器件与集成技术、纳米结构与低维物理、纳米材料与生物技术研究部,共有23个研究组。 中心现有研究人员约150名,其中20名教授,5名副教授,3个工程师,博士后和研究生约有120人。现有研究队伍中中科院院士1名,长江特聘教授4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4名、国家纳米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3名、基金委“表界面纳米工程学”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等。
纳米中心现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个公共实验平台,即“微纳加工实验室”、“电镜实验室”和“纳米化学研究中心”。 2003年中心启动“纳米科技研究生班”,每年招收10-15名从事纳米科技交叉学科研究的研究生。2008年“纳米科学与技术”交叉学科被批准成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主要研究方向:
1)纳米化学与单分子科学;
2)纳米材料与介观物理;
3)纳电子学与分子电子学;
4)纳米器件与集成技术。
定量生物学中心(原理论生物学中心)
定量生物学是生命科学在飞速发展中,与数学、物理学、化学、信息科学、工学等定量学科交叉、融合后正在产生的一门新学科。自上世纪末以来,生命科学发生着日新月异乃至革命性的新变化。生命科学也逐步由定性、描述性、局部性研究,向精确、定量和整体化的方向发展。研究目光从原来注重分子,拓展到寻找生物系统的整体规律。生命科学的飞跃离不开定量科学和技术,而生命科学中大量的新问题又给这些传统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与源泉。
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原北京大学理论生物学中心,以下简称“定量生物学中心”)是在李政道先生的提议和北京大学的大力支持下,于1999年开始筹建、2001年9月正式成立的。2006年4月,中心成为新成立的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的首批正式成员单位。中心创建的宗旨是利用北京大学的多学科优势,集中数学、物理、化学、工学、生物和信息科学的研究力量,与国外同行沟通联动,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并推动定量系统生物学的研究。
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集中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优秀科学家——不仅融汇了北京大学校内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工学及信息科学的学者和专家,还聘请并吸引到一批国内与海外的杰出科学家兼职与定期访问,形成了一个生物学研究的交叉学科研究群体。涉及研究领域包括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计算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定量生物学中心是第一批教育部创新研究团队,2007年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支持的首个“交叉学科”创新研究群体,2008年得到北京市重点学科建设对于交叉学科的支持。
定量生物学中心自成立以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在空间上保持持续地发展。中心现拥有常住人员办公室、访问学者办公室、学术交流会议室、研究生工作室、计算机集群系统和定量生物学实验室。现有讲席教授1人,长江特聘教授2人,长江讲座教授3人,教授2人,特聘研究员1人,副教授4人,博士后3人,博士生52人,硕士生5人,本科生24人。
自2001年底成立以来,中心在生物网络动力学、生物分子进化、基因调控、蛋白质作用机制及药物分子设计等方面取得系列进展。理论生物学中心每周安排一次定期的学术活动,并不定期邀请国内外学者前来做报告。同时,中心每年在夏季召开理论生物学及生物信息学方面的国际会议或暑期班。2000年及2001年的研讨会以交流与理论生物学有关的最新进展为主,自2002年开始每年选择一个特定的课题,有目的地邀请国际上相关方向的知名专家,举办代表国际学术研究前沿、有针对性的、深入探讨科学问题的研讨会。同时中心还会适时举行中心内部的学术交流活动。有助于加强各学科背景人员之间的沟通,为实现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提供了有利支持。
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科研热情。选择有科研热情(passion)和积极进取(highly motivated)的学生进一步培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中心研究生在iGEM program中为本科生提供技术支撑。
课程设置和培养: ①学生集中在生物学和另外一个特定的学科--至少完成各自学科的一半课程; ②学生掌握未来研究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基础--针对不同专业背景的新生,提供不同的基础课程; ③培养学生对生物系统的整体观--学术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介绍如何从各自的专业角度研究生物系统); ④通过回顾研究领域经典论文,激发学生对论文的批判性分析和理解,提高科研领导力--系统生物学选讲。
主要研究方向:
· 系统生物学基础研究
· 合成生物学
· 定量与高通理实验技术
· 基于系统生物学的复杂疾病研究与药物设计
生物医学跨学科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跨学科研究中心的建设目标旨在推动北京大学的生命学科和医科与理科、工程技术学科之间的有机结合,建立良好学术交流和研究环境,将基础科学、技术应用和临床科学的前沿研究结合在一起,促进整个生物医学领域的从分子尺度到人类器官尺度的新发明、新发现与技术创新。生物医学跨学科研究中心的三大任务是:促进生物医学跨学科学术交流;开展跨学科的研究工作;培养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新型人才。
跨学科人才培养是跨学科研究中心的另一重要任务。2001年起,中心协助北大研究生院设立了两个跨学科研究生班,培养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新型复合型人才。到2005年,已招收跨学科研究生89名。“生物信息学研究生班”的研究生在生命科学、化学、物理学、数学、医学(药学)等众多学科的优秀导师的指导带领下,开展生物信息学/系统生物学/理论与计算生物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形成了新的学科力量和重要的学科方向。“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班”的导师们分别来自北大的理学部、信息与工程学部、医学部和多家附属临床医院,研究生们既有来自生命科学、物理化学、基础医学等基础学科,也有来自电子学、计算机技术、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等众多应用和工程学科,在各有关学科优势互补、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开展生物医学工程跨学科前沿领域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形成了北大新的学科生长点。北大众多的附属医院成为了其它学校所不具备的优势资源,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很有利的平台,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学科转行”,进行不同学科之间大跨度的合作与交流。
主要研究方向:
等离子体医学以及纳秒脉冲电场;
生物医学信号与图像分析;
细胞力学与生物微纳米技术。
磁共振成像研究中心(原功能成像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磁共振成像研究中心创建于2010年。该中心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前沿交叉学科的磁共振成像科研平台,大力开展具有国际水准的磁共振成像领域的科学研究及其应用(重点神经科学,蛋白质在体功能和肿瘤临床等)和高端技术创新(高场谱仪和脉冲序列等)。
中心在国家211/985计划和国家发改委的资金支持下购置4台高场(3T和9.4T)研究型磁共振成像仪。
磁共振成像研究中心是一个围绕大型仪器开展研究的交叉学科平台,其位于综合科研楼的仪器设备即将投入使用。该中心将汇聚来自物理、数学、工程、心理、计算机、生命科学和医学各领域的专家,不同学科之间相互融合、相互碰撞,综合不同学科背景的思维模式,以实验促进技术,培养在磁共振成像技术、认知脑功能成像、医学功能成像等领域的高水平人才。
生物医用材料与组织工程研究中心
依托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整合北京大学理工学科、临床及基础医学学科优势资源,于2007年3月在北京大学成立。由材料学、力学、临床医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有关专家组成交叉研究团队,开展生物医用材料与组织工程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工作。先后于2007年获得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支持,开展“纳米材料在牙组织器官再生与修复中的机理研究”;2008年获得教育部985创新研究平台建设项目支持,建设生物医用材料研究平台;2008年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设立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构建面向企业实践成果转化的产学研开发平台;2009年获得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支持,开展“具有纳米修饰的心血管植入器械材料”课题研究;2009年起中心成为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介入医学工程分会秘书处挂靠单位。至2009年12月,研究中心已承担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计划项目课题、科技部863重点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达16项,累计获得科研经费超过1000万元;研究中心的实验室建设及团队建设已初具规模,并与校内多个实验室建立合作关系;除开展有关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外,中心还大力推动、积极参与产学研结合项目,承担了企业委托研发的“新型口腔种植体系统研发”等项目,与多个企业合作开展生物医用材料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主要研究方向:
1、基础研究方向
医用金属材料,医用非金属材料、生物医学材料表面改性、胚胎干细胞分化与调控机制、细胞力学行为研究
2、临床应用研究方向
口腔生物医学材料与器件、 骨与软骨组织再生与修复、皮肤修复与创伤敷料、神经组织修复与神经康复、医疗检测
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
人类社会面临着环境问题导致严重的健康风险,为此北京大学于2007年10月成立了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该中心将充分发挥北京大学文、理、医学科齐全的综合优势,加强环境与健康领域的交叉学科研究,促进环境健康研究和管理人才的培养,为国家环境与健康政策提供高水平的科学、技术、决策支持。它作为北京大学环境健康研究的重要学术支撑机构,强调从基础学科到决策支持紧密联系的特色,促进北京大学环境健康相关学科间的交流,推动北京大学环境健康科学发展。成立迄今,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组织了来自北京大学环境科学、化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临床医学等领域的专家,开展跨学科的环境与健康交叉综合研究。
研究领域:
·环境监测与人群暴露评价;
·生物标志物测量技术;
·癌症高发区的污染暴露及环境基因组学研究;
·细与超细(纳米)颗粒物的暴露及健康危害;
·环境污染的健康、社会及经济损失评价;
·环境质量标准的健康风险评价。
海洋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海洋研究中心的目标是根据国家海洋事业发展的需求,组织北京大学的相关研究力量,建立培养从事海洋事业人才的体系,构建国际一流水平的多学科海洋研究平台。利用我校雄厚的多基础学科的优势,培育和促进以北京大学为主体或引领的海洋科学研究项目,支持和促进我校教师积极参与具有国际竞争性的、与我国海洋事业密切相关的重大科研、工程和咨询项目,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在海洋事业上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在我国乃至国际的海洋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建设海洋强国做出贡献。
北京大学海洋研究中心作为一个多学科的、高层次的学术机构,将充分发挥北大在学科布局和与国内外其他知名学府广泛联系的优势,并与国家海洋主管部门合作,充分利用国内海洋研究的信息与资源,为发展我国的海洋研究做出贡献。
主要研究方向:
(1) 海洋系统与全球变化 (Ocean system and global change)
(2) 深海地球动力学 (Deep ocean and geodynamics)
(3) 海洋资源基础研究、开发与利用
(4) 海洋法规与管理和国际关系
(5) 海洋工程与技术
2014年北京大学决定成立海洋研究院。
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
中心成立背景、目标定位
发挥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文理综合优势,构建北大文理交叉的学术平台。
开展北大理科史研究,为北大理科树碑立传,改变北大文科大学的形象。
发展北大的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学科,使之走在国内前列。
中心主要成员及研究方向 许智宏院士,植物生理学,科学与人文,科技伦理学 马伯强教授,理论物理学,物理学史与物理学哲学 饶毅教授,神经科学,生物学史 吴国盛教授,西方科学思想史,中国近现代科学社会史 张大庆,医学史,医学伦理学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CLS)
为加速我国一流大学的建设,在国家支持下,由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设计、组织,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密切配合,按照“统一领导、顶层设计、强强联合、务实发展、动态调整”的原则组建的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是科研和教育体制的重大改革措施。其目标是通过改革教育和科研的相关制度,吸引与汇聚热心教育的优秀科学家,以出色的理论教学和尖端的研究并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造就一流的生命科学研究与教育中心。
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激励科学家秉承“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自由探索未知前沿。营造学科交叉融会、研究独立自主、思想宽松活跃的氛围,激励具有突破性和持续发展潜力的原始创新。
作为跨越两校多个院系的相对独立的实体,生命中心在人才招聘与考核、科研与教学等方面享有自主权,实行国际化、社会化的人员聘用制度,通过公平公正的评估模式,公开选拔和聘用在本研究领域具有世界领先学术水平的研究人员和科学家。
生命中心以课题组负责的独立实验室为基本研究和人才培养单元,改革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模式。以多学科交叉的培养方案选拔想象力丰富、独立思考意识强、并具有强烈从事科学研究意愿的学生,因材施教,发挥其创造力。加强本科生、研究生、博士后教育和培养,紧密结合自主科研实践活动,鼓励和培养青年科学家自主成长。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关键之一是在科学和教育相结合的基础上做出一流的科学研究。从牛顿以来几百年的历史清晰地表明,自由探索的科学研究是世界一流大学自然的强大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局限,我国近代科教结合不够紧密、甚至有过分离时期,不利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国家建立两校生命科学联合中心,不仅有助于改善高校在全国科学研究--特别是自由探索型科学研究—中的比重,而且通过高等院校加强科教结合。
教育部在政策上给予生命中心体制机制支持,并鼓励制定适合时代发展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培养方案、毕业标准及学制规定;科技部为中心的日常科研运行提供竞争性项目支持;财政部按稍低于国内同类科研性质、相近规模研究所实到年度经费的平均值,为中心的招聘、科研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基本支持。中心积极探索建立适合科学和教育发展规律的、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体制机制,开展高水平研究,推动科研和教学交互发展,在体制机制、科研成果、创新人才诸方面,做出可以推广的探索和努力。
⑧ 中国最好的生物系在那所大学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http://www.bio.pku.e.cn/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中心任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造就专业型人才,使其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中能够开展教学、研究、技术开发的骨干力量。科学研究的目标是推进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认知和理解、同时也注重有应用价值成果的开发。
学院的工作以科研和教学人员为主导,以行政后勤人员为辅助。学院将行政工作的重点是以较高的效率,服务于与师生和科研人员,共同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而努力。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前身来源于三部分:1923年成立的燕京大学生物系、1925年成立的北京大学生物学系、1926年成立的清华大学生物系。它们于1952年合并成立北京大学生物学系。
出自现代遗传学奠基人摩尔根(T H Morgan)教授实验室的三位研究生影响了北大生物系及其前身,他们是:1923年至1950年任教于燕京大学的Alice M Boring教授、先后在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任教的李汝祺教授和先后在燕京大学和厦门大学任教的陈子英教授。其中,1926年在摩尔根实验室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一位中国学生李汝祺长期在北大任教,直至退休,为我国遗传学奠基人之一。
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北大从最早设置的动物学和植物学专业到50年代初设立了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和动物遗传学专业。1956年以后率先在国内建立了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专业,1980年代又先后建立了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环境生物学及生态学专业,1993年设立了生物技术专业。1993年生物学系更名为生命科学学院。学院现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重点学科和8个博士学科点。
学院现有500多名在校本科生。本科生的培养前三年以课堂教学为主,最后一年以实践研究为主。学院现有400多名在校研究生,他们分布在各个从事科学研究的一线实验室里,开展研究工作。
学院希望提供有深度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充分发挥出其潜力,使有能力和动力的学生成为国际生命科学界和生物技术领域的重要力量。我们的毕业生中,既有在海内外生命科学界作出优秀研究的科学家,也有在其它行业颇有成就的专业人士。
学院要求教授们尊重自己的学生,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术讨论及科研课题;师生互相尊重、互相激励;支持本科生到兄弟大学、科学院的研究所或其它研究机构开展研究实践。
学院现有实验室共43个,研究领域涉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物学、生理学、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行为科学、生物信息学、进化生物学、保护生物学、生态学等。
学院致力于建设一种既能获得智力刺激、同时又可保持愉悦心情的文化环境,鼓励大家开展意义深远和创新性强的科学研究,并做出重要发现。
学院积极支持教授与北大其它院系、兄弟院校、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以及其它研究机构开展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在互利的原则上,学院允许教授在经过学院同意前提下成为北大和其它机构的双聘教授。学院乐也于为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教学和科研咨询。欢迎国内外生命科学研究人员与我们进行建设性的交流。北京大学2009年各地高考录取分数线 上海:文史类录取线:538理工类录取线:554备注:上海高考满分630北京(提前批非通用语种录取线):文史类(提档线:629)法语:642德语:646西班牙语:642日语:641俄语:632阿拉伯语:634朝鲜语:638越南语:623缅甸语:635印地语:629理工类提档线:647法语:662德语:676西班牙语:663日语:665俄语:652阿拉伯语:651朝鲜语:660越南语:647缅甸语:655印地语:648备注:北京提前批非通用语种各专业录取线均系实考分。陕西(国防生):文史类录取线:605理工类录取线:654四川(定向):理工类录取线:616吉林(国防生):文史类录取线:599理工类录取线:663辽宁(国防生):理工类录取线:658江苏(提前批次):非通用语种:403备注:江苏高考满分480.河南(国防生):文史类录取线:595理工类录取线:653重庆(定向生):理工类录取线:674黑龙江(国防生):文史类录取线:614理工类录取线:680湖北(定向生):理工类录取线:659湖南(定向生):理工类录取线:644北京:文史类提档线:628理工类提档线:645文史类录取线:628理工类录取线:643天津:文史类录取线:620理工类录取线: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