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环境工程:微生物对氮、磷的需要量为化学需氧量:N:P=100:5:1这句话对吗,不对,错在哪里,给
不对,微生物对氮、磷的需要量为生化需氧量:N:P=100:5:1,不是化学需氧量
Ⅱ 氮磷钾肥料配比怎么计算
一般情况下,肥料中氮磷钾的含量指N、P2O5、K2O。氮的含量就是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除以样品的总质量。
磷、钾的含量计算方法不同,要分别换算成磷钾的氧化物,即磷根据磷的个数不变,换算为P2O5,钾换算为K2O,氧化物的质量再除以样品的质量即等于磷钾含量。
氮磷钾肥料注意事项
科学施用钾肥,可以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强作物抗倒、抗病、抗旱能力;但过多施用钾肥,不仅浪费,还会引起黄叶、干烧心等生理病害,甚至影响产量与品质。
不同的作物需钾量不同,西瓜、果树需钾较多;玉米、棉花需钾中等;花生、大豆及马铃薯等对钾虽很敏感但需要量不多,小麦、谷子需钾也较少。
Ⅲ 废水的生化处理中营养比碳氮磷之比为100:5:1.
1
首先必须明确,生化处理中的营养比是根据污泥/
生物膜
中微生物需求来确定的。自然界中,各类微生物需求的碳氮比是不同的,但是对于
活性污泥
这个微生物群体而言有一个经验的值,好氧条件下是100:5:1,厌氧条件下是200:5:1.
2
其次,各参数的含义。碳氮磷都要以可生物吸收的量计算,因此,碳以
BOD5
表示;N一般指总凯氏氮(TKN),包括有机氮和
氨氮
,但不包括亚硝氮和
硝态氮
,因为除了
反硝化细菌
以外,大部分微生物都不能直接以亚硝氮和硝态氮作为
氮源
,而有机氮和氨氮则可被绝大多数微生物用做氮源;磷一般为磷酸盐。
3
最后我来解释一下这个比例的来源:
说法一:Mc
Carty于1970年将细菌
原生质
分子式定为C5H7O2N,若包括磷为
C60
H87N12O23P,其中C、N、P所占的
百分数
分别为52.4%、12.2%、2.3%。对于好氧生物处理过程来说,在被降解的BOD5中,约有20%的物质被用于细胞物质的合成,80%被用来进行
能量代谢
所以进水中BOD:N:P=(52.4%/20%):12.2%;2.3%=100:5:1。
说法二:细菌C:N=4-5,真菌C:N=10,活性污泥系统中的C:N=8(介于二者之间),同时由于只有40%的碳源进入到细胞中,所以这个比例就是20,即100:5.磷的比例参照一。
4还想提点个人看法:活性污泥系统是个微生物生态系统,不仅是细菌,还存在大量真菌和其他微生物。这个比例我想不完全是细菌的组成,而是整个活性污泥微生物系统的营养需求平均值,因此我给出了说法二,个人也觉得说法二更符合具说服力。同时,对于活性污泥系统而言,这个比例在工程中也未必是一定的,生物总是有一定的适应范围的,因此,理论如此,实际操作接近即可。
Ⅳ 想问一下污水处理站里的生化系统应该加哪些营养物比例是多少
生化指的是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在这个系统中包含厌氧、兼氧、好氧三个阶段。
在污水的好氧处理中,对微生物来讲,碳,氮,磷营养有一定的比例,一般为C:N:P=100:5:1。而在污水的厌氧处理中,对污水中N,P的含量要求低,有资料报导,只要达到COD:N:P=800:5:1即可,但一般来讲,要求C/N比达到(10-20):1为宜。应为浓度比。我们一般投放面粉、二胺(含N,P)
首先,如果是用葡萄糖来配置营养液,可以理解COD近似等于BOD,也就是说COD和BOD都可以表示为碳源,营养比应该表示为C:N:P=100:5:1.
在常规活性污泥系统中,若废水中C为100(即BOD5为100),大体上3/4的C经异化作用后被彻底氧化为CO2,1/4(即25)的C经同化作用合成为微生物细胞。从菌体中元素比例得知,N为C的1/5,P又为N的1/5,故在合成菌体时,25份C同时需5份N,1份P。因此在去除100份C所需的营养配比为BOD5:N:
P=100:5:1。
从化学式下手,葡萄糖C6H12O6(分子量180),尿素(NH2)2CO(分子量60),磷酸二氢钾KH2PO4(分子量136),分子量C:12/N:14/P:31,按照C:N:P=100:5:1,C应取1200g,N应取70g,P应取31g,因要求COD为500mg/L时,C应取0.5g,则0.5:1200=1:2400,则可求出N实际应取0.029g,P应取0.013g.
而取用的是化合物,用分子量换算一下,则有实际取用尿素=60×0.029÷14=0.124g,实际取用磷酸二氢钾=136×0.013÷31=0.057g,因实际取用尿素中含有C=0.124×12÷60=0.0496g,则最终取用葡萄糖=180×0.5÷12-0.0496=7.45g
应取葡萄糖7.45g;尿素0.124g;磷酸二氢钾0.057g.
COD进水为170,出水假设为80,则需要去除90ppm,一天800方,则需要去除的COD为:800*90g=72000g=72kg
按COD:N:P=100:5:1可以计算出需要N为3.6kg,P为0.72kg。
然后再根据尿素和过磷酸氢二钾的分子式和浓度来计算所需要的尿素量和过磷酸氢二钾量。
可以网络我的名字咨询哦。
Ⅳ 活性污泥微生物对氮,磷的需要量可按什么比例考虑分配营养比
首先,微生物是没有分子式的.
对于各类微生物来说,其具体需求的碳氮比是不同的,但是对于活性污泥这个微生物群体而言有一个经验的值,好氧条件下是100:5:1,厌氧条件下是200:5:1.
当然,对于活性污泥系统而言,这个比例在工程中也未必是一定的,生物总是有一定的适应范围的,因此,理论如此,实际操作接近即可.有一点差距是没关系的.
如果是这个样那就不知道了.一般来说现在我只是直接引用数值.
Ⅵ 厌氧微生物碳氮磷比
1 首先必须明确,生化处理中的营养比是根据污泥/生物膜中微生物需求来确定的.自然界中,各类微生物需求的碳氮比是不同的,但是对于活性污泥这个微生物群体而言有一个经验的值,好氧条件下是100:5:1,厌氧条件下是200:5:1.
2 其次,各参数的含义.碳氮磷都要以可生物吸收的量计算,因此,碳以BOD5表示;N一般指总凯氏氮(TKN),包括有机氮和氨氮,但不包括亚硝氮和硝态氮,因为除了反硝化细菌以外,大部分微生物都不能直接以亚硝氮和硝态氮作为氮源,而有机氮和氨氮则可被绝大多数微生物用做氮源;磷一般为磷酸盐.
3 最后我来解释一下这个比例的来源:
说法一:Mc Carty于1970年将细菌原生质分子式定为C5H7O2N,若包括磷为C60H87N12O23P,其中C、N、P所占的百分数分别为52.4%、12.2%、2.3%.对于好氧生物处理过程来说,在被降解的BOD5中,约有20%的物质被用于细胞物质的合成,80%被用来进行能量代谢所以进水中BOD:N:P=(52.4%/20%):12.2%;2.3%=100:5:1.
说法二:细菌C:N=4-5,真菌C:N=10,活性污泥系统中的C:N=8(介于二者之间),同时由于只有40%的碳源进入到细胞中,所以这个比例就是20,即100:5.磷的比例参照一.
4还想提点个人看法:活性污泥系统是个微生物生态系统,不仅是细菌,还存在大量真菌和其他微生物.这个比例我想不完全是细菌的组成,而是整个活性污泥微生物系统的营养需求平均值,因此我给出了说法二,个人也觉得说法二更符合具说服力.同时,对于活性污泥系统而言,这个比例在工程中也未必是一定的,生物总是有一定的适应范围的,因此,理论如此,实际操作接近即可.
Ⅶ 求教下 生化池投加营养的 碳氮磷比到底是怎么算的 比如COD:N:P 300:5:1
还没进水,单单投加葡萄糖,这样会需要很大量的葡萄糖才能维持系统中微生物的正常代谢,而且应该按照正常的24小时不间断运行,我不知道你现在系统中活性污泥含量是多少,活性怎么样,也不清楚你投加葡萄糖的量是怎么定的,投加尿素的量你有没有算过,所以不能明确给你投加尿素后TN是否会增加。
假设你的污泥活性不好,浓度不够,投加葡萄糖的量也不够,那么投加尿素后总氮有可能是上升的,因为微生物不需要这么多营养物质,不能吸收利用,自然就会升高。
建议调试方案:投加葡萄糖后,系统中的COD要维持在200~300之间,如果是间歇式运行系统,一周期最多两个周期,不管去除效果如何,均应更换处理后的水,重新进水并投加碳源和营养物质,营养物质N和P遵循C:N:P=100:5:1的比例投加,控制好溶氧DO在1.0~2.0之间,pH控制在6~8之间,最好在7左右。
ps:尿素中只含有N元素,并没有P,应该投加磷酸氢钠等含磷物质才能有磷,N元素的去除原理是根据微生物硝化和反硝化过程进行的,磷元素呢是根据微生物好氧聚磷厌氧释磷的特性来进行的,C/N/P这三种元素构成了蛋白质,蛋白质又是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单元,这样解释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
Ⅷ 废水中微生物所需营养比例是多少
废水中微生物所需营养比例是多少
微生物像动物植物一样也需要必要的营养物质才能够生长繁殖,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
要是指碳(C)、氮(N)、和磷(P),废水中主要营养元素的组成比例有一定的要求,对
于好氧生化一般为C:N=100:5:1(重量比)。
Ⅸ 废水的生化处理中营养比碳氮磷之比为100:5:1.
1 首先必须明确,生化处理中的营养比是根据污泥/生物膜中微生物需求来确定的。自然界中,各类微生物需求的碳氮比是不同的,但是对于活性污泥这个微生物群体而言有一个经验的值,好氧条件下是100:5:1,厌氧条件下是200:5:1.
2 其次,各参数的含义。碳氮磷都要以可生物吸收的量计算,因此,碳以BOD5表示;N一般指总凯氏氮(TKN),包括有机氮和氨氮,但不包括亚硝氮和硝态氮,因为除了反硝化细菌以外,大部分微生物都不能直接以亚硝氮和硝态氮作为氮源,而有机氮和氨氮则可被绝大多数微生物用做氮源;磷一般为磷酸盐。
3 最后我来解释一下这个比例的来源:
说法一:Mc Carty于1970年将细菌原生质分子式定为C5H7O2N,若包括磷为C60H87N12O23P,其中C、N、P所占的百分数分别为52.4%、12.2%、2.3%。对于好氧生物处理过程来说,在被降解的BOD5中,约有20%的物质被用于细胞物质的合成,80%被用来进行能量代谢所以进水中BOD:N:P=(52.4%/20%):12.2%;2.3%=100:5:1。
说法二:细菌C:N=4-5,真菌C:N=10,活性污泥系统中的C:N=8(介于二者之间),同时由于只有40%的碳源进入到细胞中,所以这个比例就是20,即100:5.磷的比例参照一。
4还想提点个人看法:活性污泥系统是个微生物生态系统,不仅是细菌,还存在大量真菌和其他微生物。这个比例我想不完全是细菌的组成,而是整个活性污泥微生物系统的营养需求平均值,因此我给出了说法二,个人也觉得说法二更符合具说服力。同时,对于活性污泥系统而言,这个比例在工程中也未必是一定的,生物总是有一定的适应范围的,因此,理论如此,实际操作接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