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为什么要进行土壤耕作,土壤耕作都有哪些作用
土壤耕作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
①改良土壤耕作层的物理状况,调整其中的固、液、气三相比例,改善耕层构造。对紧实的土壤耕层,耕作可增加土壤空隙,提高通透性,有利降水和灌溉水下渗,减少地面径流,保墒蓄水,并能促进微生物的好气分解,释放速效养分;对土粒松散的耕层,耕作可减少土壤空隙,增加微生物的厌气分解,减缓有机物的消耗和速效养分的大量损失,以协调水、肥、气、热4个肥力因素,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历史土壤耕作是一项古老的农业技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经历了从原始“刀耕火种”到现代机械化耕作的逐步演变。中国大约早在夏商至春秋时代已用木制耕具“耒耜”以及二人“耦耕”等方式耕田。春秋以后至战国时期,木犁上开始带铁铸犁铧,以畜力代替人力。约在秦汉时代发明的犁壁,使翻土作业更臻完善。此后又增添了 楱、劳(耢)、陆轴(碌碡)、锋等整地农具,至魏晋南北朝已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合北方旱地的以耕、耙、耱相结合的抗旱保墒耕作技术。元代以后,南方以耕、耙、耖相结合的水田耕作技术也趋完善,并总结了“冻融”、“曝晒”等熟化土壤的经验。
❷ 土壤耕作是调节什么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耕地土壤病有以下10种:
1、耕作层变浅
在长期不深耕深松和机械耕作碾压、践踏条件下,耕地土壤耕作层由过去的20~30公分变为15公分左右,加之降雨、灌水沉实,“犁底层”位置上移并加厚,成为坚硬深厚的阻隔层,阻碍土壤水分、养分和空气的上下运行,阻碍作物根系下扎延伸,土壤蓄水减少,抗旱性能下降,土壤养分有效性和作物营养状况恶化。
2、土壤有机质减少
一是长期不施或少施农家肥,缺少秸秆还田,不种植绿肥,土壤有机质得不到补充;二是超量施用化学氮肥,以及超出土壤负荷的高产,频繁的表土耕翻,则加剧了土壤碳的耗竭,致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土壤有机质减少会引发土壤结构破坏和土壤板结,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理化和生物性质恶化,土壤酸化和次生盐碱化,土传病害加剧,土壤净化能力减退等。
3、土壤板结
由于耕地土壤有机质缺乏,以及不合理的耕作和灌溉,大量施用化肥,土壤酸化,土壤次生盐碱化,破坏了土壤团粒结,致使土壤板结。土壤板结直接导致土壤-植物系统缺氧、缺水、缺肥,影响到土壤植-物系统的物质转化和能量交换,甚至某些生理活动和生命代谢不能正常进行,或者终止,或者向有害方向转化。
4、土壤酸化
由于长期过量使用生理酸性肥料和化学氮肥,土壤中的酸性物质不断增加并积累,土壤中的钙镁等碱性物质被作物吸收利用或淋洗而减少,缺乏必要的补充调节,使土壤出现酸化现象。土壤酸化会加速土壤贫瘠化,土壤有害重金属活化,土壤有害微生物特别是寄生真菌增加,土传病害严重发生。
5、土壤次生盐碱化
由于长期过量使用化学肥料,使土壤中的盐分不断积累,尤其是硝酸盐积累更甚。这些盐分随土壤水分上行聚集到地表,形成土壤表层次生盐碱化,土壤结构破坏,理化生物性质恶化,轻则影响种子发芽出苗,阻碍养分吸收,作物生长不良,重则造成植物生理干旱,营养障碍、盐害、死亡。甚至失去农业利用价值。
6、土壤营养失调
生产中不按作物所需营养元素比例施肥,不搞测土配方施肥,盲目过量施用氮磷钾,不施或少施有机肥和中微量元素肥,造成土壤中氮、磷的富集,土壤中钾、硅及钙、镁、硼、锌、铁、钼等中微量元素耗竭,导致氮磷钾比例失调,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间营养比例失调,硅等有益元素缺失,并导致土壤营养元素拮抗,有肥而无用。
7、土壤污染
由于农业系统外的“三废”污染,农业系统内过量化肥、农药、农膜残留污染,未经处理的有机肥污染,以及有害病原物污染,时常会进入耕地土壤。当这些污染物残留累积超出土壤自净化能力后就会“溢出”,直接造成耕地土壤的重金属、有机化合物和致病生物污染。
耕地土壤被污染后,就会破坏土壤生态平衡,使土壤有益生物大量死亡,土壤生物种群减少,土壤理化生物性质恶化,土壤活性下降,土壤功能变差,严重污染者会使土壤丧失生产能力,失去农业利用价值。
8、土壤侵蚀
耕地土壤侵蚀主要表现有水蚀、风蚀和耕蚀。主要是坡地土壤垦殖过度,尤其是坡度大于15度以上的坡地,频繁地表土耕作扰动,使水土流失。其次是垦后缺乏如坡改梯、水平沟耕作、植物篱等保护性耕作措施,而是随意挖地耕翻,既造成耕蚀,又加剧了风蚀、水蚀。长期水土流失, 导致土壤沙化, 土层变薄,养分流失,保水保肥能力降低,土壤贫瘠化,耕地面积减少。
9、土壤-植物系统病
由于连续在同一块耕地上种植同一种或同科作物,因作物根系分泌物和残留物及某些病原生物在土壤中大量积累,使这块耕地土壤成为有病土壤。加之该作物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因连续被吸收而缺乏,不需要的营养元素在土壤中累积,致使土壤营养失衡。再是土壤微生物生态群落被破坏,土壤对“有害微生物”的净化能力或抑制作用下降,有害微生物增多,有益微生物减少,生物性质恶化。
“土壤-植物系统病”的根源在土壤,表现在作物,当有病的土壤遇到免疫力差的植物,即会以植物病的形式表现出来,生产上常叫做重茬病、连作障碍、再植障碍。
10、设施农业土壤综合症
在全年或季节封闭的高温高湿环境下,加之高度集约化、高复种指数、高强度利用、高频度人为干扰,过量施肥,过量用药,过量灌水,过度耕作与践踏等强烈的干扰和巨大压力下,设施土壤健康急剧恶化。一般种植2-3年,就出现土壤结构破坏,土壤营养失衡,土壤酸化,土壤次生盐碱化,土壤有害物质积累,土壤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和功能退化等一系列土壤病。
针对以上情况,改土培肥势在必行!土壤改良剂、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等都有一定的改土培肥作用。其中,生物有机肥不仅具有有机肥的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结构,保水保肥,促进根系生长;还具有微生物菌剂的改善土壤微生物生存环境、刺激作物生长点、高抗逆、抗重茬的功效,因此,笔者认为,微生物菌肥以及有机肥的必将是中国土壤问题解决的主流方向。据国家环保部2016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污染总超标率为16.1%,其中重度污染点位比例为1.1%;全国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仅重金属镉的超标率就达7%。污水灌溉、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是导致耕地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
❸ 农民在播种前,你知道为什么要先把土地先耕一遍
把地玄宫的好处是可以把那些粉碎的麦秸、麦糠和杂草等物质施到各种化肥,可以使土地变得更加松软。同时地表上没有了杂草,麦秸等,那么就可以有效的防止玉米田有害虫发生的几率,同时也可以有更多的有效生长时间,因为在秋天之后气温会降低而影响作物的成熟。所以需要尽早的播种,同时在夏天玉米播种的越早越好。
过去的农村采用的是犁地的方式翻动,土壤虽然简单,但是如今也有了高科技的拖拉机犁地,这样会使土壤进行更深的翻土地,所以农作物的产量也会增加,这和土壤的改变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一定要在播种前进行土壤改良,只有进行土壤改良,才会把土壤的价值达到最大化。
❹ 影响耕地质量的因素
影响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影响耕地质量因素诸多,有
土壤固有肥力状况、耕地所在区位、耕地周边环境、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和管理水平
❺ 为什么农田土壤中放线菌比森林中多
这是因为放线菌属于好氧腐生型细菌,要求环境中有O2和易降解的有机物。农田土壤有翻耕过程,氧气含量较高,而森林土壤比较紧实,O2相对较少。从肥力上看,农田土壤比森林土壤肥沃,有充足的可用态营养物质(如C、N、P等),人工破坏或粉碎后的秸秆等有机物比森林枯枝落叶更容易降解,因而,农田土壤更适合放线菌生长。
❻ 土壤耕作可减轻作物病虫危害,还有什么作用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又到了春耕的好时候了,依稀记得小时候还帮父母撒过化肥,拉过犁耙。从古至今,春耕都是一项对农民来说非常重要的一环,很多皇帝到了春天还亲自耕地,代表对农业的重视。更有诗句写到:千里按图收故地,三军罢战及春耕 ,可见耕地的重要性。那么我们究竟是为什么要耕地呢?相信很多人还不知道,那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
一,经过上一季的农作物的种植,土地的土质变得质地坚硬,经过翻耕的土地会使得土壤间隙变大,土地变的松软,是大量空气进入到土壤中,氧气有利于种子发芽,并且有利于植物根系扎到地底深处,便于汲取水分且不易倒伏。下雨时候会水分会更容易储存在土壤中,同时也可以翻出上一季植物残留的根茎,减少来年的杂草生长。
我国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现在大部分耕地已经实现了机械化耕种,这使得农民的生活更加轻松,粮食产量也趋于稳定,民以食为天,粮食对于人类来说是无比重要的,重视农业发展、耕地保护也是一条长远的战略。关于土壤耕作方面你还有其他方面的见解吗?
❼ 保护性耕作的效益
山西省100多万亩的应用试验表明,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相比,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①减少径流(水分流失)60%、水蚀(土壤流失)80%左右;②减少风蚀(农田扬尘),抑制沙尘暴;③增加土壤蓄水能力14%~15%,提高水分利用率15%~17%,节约水资源;④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土壤有机质提高0.03%;不烧秸秆、减少了大气污染;⑤提高小麦、玉米产量13%以上;⑥减少作业工序,降低作业成本10%~15%,增加农民收入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