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细菌的测量单位
菌落形成单位CFU。一般一毫升水细菌不能超过2000cfu每毫升。
指单位体积中的细菌、霉菌、酵母等微生物的群落总数。
在活菌培养计数时,由单个菌体或聚集成团的多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形成的集落,称为菌落形成单位,以其表达活菌的数量。菌落形成单位的计量方式与一般的计数方式不同,一般直接在显微镜下计算菌体数量会将活与死的菌体全部算入,但是CFU只计算活的菌体数量。
中文名
菌落形成单位
外文名
Colony-Forming Units
简称
CFU
意义
表达活菌的数量
作用
活菌培养计数
其他含义
电信业务术语
菌落形成单位
菌落的个数,传统上叫"个"。但是,一个菌落并不一定是一个细菌所生成,也可能是由一簇细菌(一个细菌团)所生成,因此叫"个"不太准确,准确的叫法是"菌落形成单位"。就像"公斤"和"千克",只是叫法不同,数量上没有变化。
cfu/mL指的是每毫升样品中含有的细菌菌落总数;cfu/g指的是每克样品中含有的细菌菌落总数;cfu/c㎡指的是每平方厘米样品中含有的细菌菌落总数。
平板计数法
CFU法 (colony forming units)即平板计数法,是食品和药品检验中常用的方法。CFU法为将样品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系列稀释,取合适的稀释度(一般3个稀释度),以涂布法接种于平板,或以混碟法进行操作,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之后,直接统计平板上的菌落。该方法测定的是样品中所含的现时可培养的活的微生物数量,所以称之为活菌计数法。对于那些不可培养的微生物,将不可能统计在内。该方法可以用于样品中诸如细菌总量、真菌总量、放线菌总量等的定量测定。
活菌计数法中,每个菌落由一个单细胞繁殖而成,为肉眼可见的细胞群体,一般来说在每个平板上形成30~300个菌落属于有效范围,该法所测量数值有可能偏低,因为有可能两个或以上的单细胞在一起形成一个菌落。
2. 高中生物选修一的稀释涂布平板法微生物计数公式的推导过程
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V)×M
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稀释倍数。很好理解啊,稀释涂布就是为了让一个菌株生长成一个群落,培养出来的群落数就代表了涂布平板用的稀释液体积中的菌株数,再乘以稀释倍数,就能得到样品中菌株数了啊
3. 1g土壤中微生物数量计算公式
1g土壤中微生物数量计算公式如下:
从最后的稀释液中取0.1mL涂布,形成了若干菌落,则1mL稀释液中有菌个数为:某稀释液中的菌落数×10,再乘以稀释倍数即为盛有90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1mL的菌数,而锥形瓶中的100mL总共含有的菌体数为:某稀释液中的菌落数×10×稀释倍数×100,而这些菌来源于10土样,故1g土壤样品中含有的菌体数=某稀释液中的菌落数×10×稀释倍数×100÷10。
4. 微生物计数公式C/VXM什么意思
建议查看课本。
就是检测肠杆菌属经常用的,靛基质、甲基红、vp、枸橼酸盐试验,同类的还有n同一批次产品采取的样品件数,cZ大允许超出m值的样品数,m微生物指标可接受水平的限量值,M微生物指标的Z高安全限量值。
5. 微生物计数方法有哪些我想知道详细的操作步骤
微生物的显微直接计数法
一、实验目的
了解血球计数板的构造、计数原理和计数方法,掌握显微镜下直接计数的技能。
二、实验原理
测定微生物细胞数量的方法很多,通常采用的有显微直接计数法和平板计数法。
显微计数法适用于各种含单细胞菌体的纯培养悬浮液,如有杂菌或杂质,常不易分辨。菌体较大的酵母菌或霉菌孢子可采用血球计数板,一般细菌则采用彼得罗夫·霍泽(Petrof Hausser)细菌计数板。两种计数板的原理和部件相同,只是细菌计数板较薄,可以使用油镜观察。而血球计数板较厚,不能使用油镜,计数板下部的细菌不易看清。
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型载玻片,载玻片上有4条槽而构成3个平台。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分隔成两半,每个半边上面各有一个计数区(图21-1),计数区的刻度有两种:一种是计数区分为16个大方格(大方格用三线隔开),而每个大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另一种是一个计数区分成25个大方格(大方格之间用双线分开),而每个大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但是不管计数区是哪一种构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计数区都由400个小方格组成。
计数区边长为1mm,则计数区的面积为l mm2,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400mm2。盖上盖玻片后,计数区的高度为0.1mm,所以每个计数区的体积为0.1mm3,每个小方格的体积为1/4000mm3。
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先要测定每个小方格中微生物的数量,再换算成每毫升菌液(或每克样品)中微生物细胞的数量。
已知:1mm3体积=10 mm×10 mm×10 mm= 1000mm3
所以:1mm3体积应含有小方格数为1000mm3/1/4000mm3=4×106个小方格,即系数K=4×106 。
因此:每ml菌悬液中含有细胞数= 每个小格中细胞平均数(N)×系数(K)×菌液稀释倍数(d)
三、实验器材
1.活材料: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斜面或培养液。
2.器材: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盖玻片(22mm×22mm)、吸水纸、计数器、滴管、擦镜纸。
四、实验方法
1.视待测菌悬液浓度,加无菌水适当稀释(斜面一般稀释到10-2),以每小格的菌数可数为度。
2.取洁净的血球计数板一块,在计数区上盖上一块盖玻片。
3.将酵母菌悬液摇匀,用滴管吸取少许,从计数板中间平台两侧的沟槽内沿盖玻片的下边缘摘入一小滴(不宜过多),让菌悬液利用液体的表面张力充满计数区,勿使气泡产生,并用吸水纸吸去沟槽中流出的多余菌悬液。也可以将菌悬液直接滴加在计数区上,不要使计数区两边平台沾上菌悬液,以免加盖盖玻片后,造成计数区深度的升高。然后加盖盖玻片(勿使产生气泡)。4.静置片刻,将血球计数板置载物台上夹稳,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计数区后,再转换高倍镜观察并计数。由于生活细胞的折光率和水的折光率相近,观察时应减弱光照的强度。
5.计数时若计数区是由16个大方格组成,按对角线方位,数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4个大方格(即100小格)的菌数。如果是25个大方格组成的计数区,除数上述四个大方格外,还需数中央l个大方格的菌数(即80个小格)。如菌体位于大方格的双线上,计数时则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以减少误差。
6.对于出芽的酵母菌,芽体达到母细胞大小一半时,即可作为两个菌体计算。每个样品重复计数2—3次(每次数值不应相差过大,否则应重新操作),求出每一个小格中细胞平均数(N),按公式计算出每ml(g)菌悬液所含酵母菌细胞数量。
7.测数完毕,取下盖玻片,用水将血球计数板冲洗干净,切勿用硬物洗刷或抹擦,以免损坏网格刻度。洗净后自行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放入盒内保存。
五、实验作业:
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中:
计数次数 每个大方格菌数 稀 释
倍 数 试管斜面中的总菌数 平均值
1 2 3 4 5
第一次
第二次
6. 土壤微生物量碳计算问题
有公式?
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
根据科学实验的精确测定,知道12g相对原子质量为12的碳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约6.02×10^23。
科学上把含有6.02×10^23个微粒的集体作为一个单位,叫摩。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符号是n)的单位,简称为摩,单位符号是mol。
1mol的碳原子含6.02×10^23个碳原子,质量为12g。
1mol的硫原子含6.02×10^23个硫原子,质量为32g,同理,1摩任何原子的质量都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式量)。
同样我们可以推算出,1摩任何物质的质量,都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种物质的式量。
水的式量是18,1mol的质量为18g,含6.02×10^23个水分子。
通常把1mol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摩尔质量(符号是M),摩尔质量的单位是克/摩(符号是“g/mol”)例如,水的摩尔质量为18g/mol,写成M(H2O)=18g/mol。
物质的质量(m)、物质的量(n)与物质的摩尔质量(M)相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和质量之比。例如:
系数之比2∶1∶2
微粒数之比2∶1∶2
物质的量之比2∶1∶2
质量之比4∶32∶36
从以上分析可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之比就是它们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运用这个原理就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各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
物质的量的单位,符号为mol,是国际单位制7个基本单位之一。摩尔是一系统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包含的基本微粒数与12g12C的原子数目相等。使用摩尔时基本微粒应予指明,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及其他粒子,或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体。
12C=12,是国际相对原子质量(式量)的基准。现知12g12C中含6.0221367×10^23个碳原子。这个数叫阿伏加德罗数,所以也可以说,包含阿伏加德罗数个基本微粒的物质的量就是1mol。例如1mol氧分子O2中含6.0221367×10^23个氧分子。其质量为31.9988g。 1mol氢离子H+中含6.0221367×10^23个氢离子,其质量为1.00794g。
摩尔是在1971年10月,有41个国家参加的第14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增加的国际单位制(SI)的第七个基本单位。摩尔应用于计算微粒的数量、物质的质量、气体的体积、溶液的浓度、反应过程的热量变化等。
1971年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关于摩尔的定义有如下两段规定:“摩尔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包含的基本单元数与0.012kg碳—12的原子数目相等。”“在使用摩尔时应予以指明基本单元,它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电子及其他粒子,或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上两段话应该看做是一个整体。 0.012kg碳—12核素所包含的碳原子数目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NA),目前实验测得的近似数值为NA=6.02×10^23。摩尔跟一般的单位不同,它有两个特点:①它计量的对象是微观基本单元,如分子、离子等,而不能用于计量宏观物质。②它以阿伏加德罗数为计量单位,是个批量,不是以个数来计量分子、原子等微粒的数量。也可以用于计量微观粒子的特定组合,例如,用摩尔计量硫酸的物质的量,即1mol硫酸含有6.02×1023个硫酸分子。摩尔是化学上应用最广的计量单位,如用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溶液中的计算,溶液的配制及其稀释,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气体摩尔体积及热化学中都离不开这个基本单位。 (附单位换算表)
7. 请问微生物C/N比中的C、N分别指什么
土壤C/N中,C代表碳元素,N代表氮元素。
碳素是堆肥微生物的基本能量来源,也是微生物细胞构成的基本原材料,堆肥微生物在分解含碳有机物的同时,利用部分氮元素来构建自身的细胞体,氮还是构成细胞中蛋白质、核酸、各种酶类的重要成分,一般情况下微生物每消耗25g有机碳,需要吸收1g氮素,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比较适宜的碳氮比为25左右,C/N过高,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氮元素受到限制,微生物繁殖速度低,有机物分解速度慢,发酵时间长,堆肥腐殖化系数低,堆肥发酵不好。C/N过低,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能量来源受到限制,发酵温度上升缓慢,氮过量并以氨气的形式释放,有机氮损失大,还会散发难闻的气味。因此合理调节堆肥原料的碳氮比,是加速堆肥腐熟的有效途径。
有机肥发酵过程中物料成分的调节很重要,其中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是水分、透气性、物料的碳氮比,水分要调节到50-60%,透气性要良好,碳氮比最好在25-30之间。
猪粪含水量较大70%左右,C/N比20左右。
这类原料以猪粪为代表,含氮量较高但含水量大,含有较多的腐殖质,对提高土壤肥力有很好的作用;其水分含量和C/N取决于是否使用垫料、垫料的类型和数量、管理方式养殖方法以及气候等,通常臭味重。
有机肥腐熟后碳氮比10-15左右。(参考资料:美国康奈尔大学废物管理研究所)
8. 菌落总数的计算
菌落总数的测定,一般将被检样品制成几个不同的10倍递增稀释液,然后从每个稀释液中分别取出1mL置于灭菌平皿中与营养琼脂培养基混合,在一定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后(一般为48小时),记录每个平皿中形成的菌落数量,依据稀释倍数,计算出每克(或每ml)原始样品中所含细菌菌落总数。
在进行菌落计数时,有一些样品的残渣会在视觉上与菌落混淆,因此,在进行计数时应该仔细分辨。菌落的形状相对规则,比较有光泽度,更饱满,而样品的残渣比较不规则,没有菌落的饱满度和光泽度。
另外,还可向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TTC,可以使菌落成红色,便于观测和计数,但TTC的浓度不宜过高,否则会抑制菌落的生长。
从温箱内取出平皿进行菌落计数时,应先分别观察同一稀释度的两个平皿和不同稀释度的几个平皿内平板上菌落生长情况。平行试验的2个平板与菌落数应该接近,不同稀释度的几个平板上菌落数则应与检样稀释倍数成反比,即检样稀释倍数越大,菌落数越低,稀释倍数越小,菌落数越高。
菌落计数所得结果,可分别按以下几种不同情况作报告。 若1个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在30—300之间,则将该菌落数乘其稀释倍数报告之。 若有两个稀释度,其生长的菌落数均在30—300之间,则视二者之比如何来决定。若其比值小于2,应报告其平均数。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大于300,则应按稀释度最高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均小于30,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
计数和报告
1.操作方法:培养到时间后,计数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可用肉眼观察,必要时用放大镜检查,以防遗漏。在记下各平板的菌落总数后,求出同稀释度的各平板平均菌落数,计算处原始样品中每克(或每ml)中的菌落数,进行报告。
2.到达规定培养时间,应立即计数。如果不能立即计数,应将平板放置于0-4℃,但不得超过24h。
3.计数时应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SN标准要求为25~250个菌落),若有二个稀释度均在30~300之间时,按国家标准方法要求应以二者比值决定,比值小于或等于2取平均数,比值大于2则其较小数字(有的规定不考虑其比值大小,均以平均数报告)。
4.若所有稀释度均不在计数区间。如均大于300,则取最高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如均小于30,则以最低稀释度的平均菌落数乘稀释倍数报告之。
如菌落数有的大于300,有的又小于30,但均不在30~300之间,则应以最接近300或30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之。如所有稀释度均无菌落生长,则应按小于1乘以最低稀释倍数报告之。有的规定对上述几种情况计算出的菌落数按估算值报告。
5.不同稀释度的菌落数应与稀释倍数成反比(同一稀释度的二个平板的菌落数应基本接近),即稀释倍数愈高菌落数愈少,稀释倍数愈低菌落数愈多。
如出现逆反现象,则应视为检验中的差错(有的食品有时可能出现逆反现象,如酸性饮料等),不应作为检样计数报告的依据。
6.当平板上有链状菌落生长时,如呈链状生长的菌落之间无任何明显界限,则应作为一个菌落计,如存在有几条不同来源的链,则每条链均应按一个菌落计算。
不要把链上生长的每一个菌落分开计数。如有片状菌落生长,该平板一般不宜采用,如片状菌落不到平板一半,而另一半又分布均匀,则可以半个平板的菌落数乘2代表全平板的菌落数。
7.当计数平板内的菌落数过多(即所有稀释度均大于300时),但分布很均匀,可取平板的一半或1/4计数。再乘以相应稀释倍数作为该平板的菌落数。
8.菌落数的报告,按国家标准方法规定菌落数在1~100时,按实有数字报告,如大于100时,则报告前面两位有效数字,第三位数按四舍五入计算。
固体检样以克(g)为单位报告,液体检样以毫升(ml)为单位报告,表面涂擦则以平方厘米(cm)报告。
9. 微生物检验菌落总数计算方法是什么
7.1
菌落总数的计算方法
7.1.1
若只有一个稀释度平板上的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计算两个平板菌落数的平均值,再将平
均值乘以相应稀释倍数,作为每 g(mL)样品中菌落总数结果。
7.1.2
若有两个连续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在适宜计数范围内时,按公式(1)计算:
(1)
式中:
N——样品中菌落数;
∑C——平板(含适宜范围菌落数的平板)菌落数之和;
n1——第一稀释度(低稀释倍数)平板个数;
n2——第二稀释度(高稀释倍数)平板个数;
。
d——稀释因子(第一稀释度)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上菌落数均大于 300 CFU,则对稀释度最高的平板进行计数,其他平板可
7.1.3
记录为多不可计,结果按平均菌落数乘以最高稀释倍数计算。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均小于 30 CFU,则应按稀释度最低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计
7.1.4
算。
7.1.5
若所有稀释度(包括液体样品原液)平板均无菌落生长,则以小于 1 乘以最低稀释倍数计算。
若所有稀释度的平板菌落数均不在 30 CFU~300 CFU 之间,
其中一部分小于 30 CFU 或大于 300
7.1.6
CFU 时,则以最接近 30 CFU 或 300 CFU 的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计算。
这里有个例子参考一下以上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中的计算方法。
10. 请问c/n怎么算啊
为什么培养时相信都是好的营养成分,C测定其COD即可,COD的测定方法你自己可以去查
N就是氨氮(NH3-N)中氮的浓度,测定方法自己去查
这个比例按照C/N=100:5的比例配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