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太平洋里有多少鱼
占地球面积70%的浩瀚海洋中到底有多少种鱼?多国科学家的最新普查结果是约1.5万种。他们同时预测此外可能有大概5000种鱼类尚属未知,有待发现。据科学家们介绍,他们过去3年中平均每年发现新鱼类约160种,每年新发现的其它水生动、植物在1700种左右。目前海洋中已知的不同生物约有21万种,其中有1.5万种鱼在内。但科学家们指出,海洋中实际存在的生物种类可能比目前已知的要多得多。他们预计,到2010年“海洋生命普查”计划收工时为止可以发现总共约200万种不同的海洋生物,其中包括约2万种鱼。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海洋的居民——鱼。
海洋是鱼类的主要栖息地,从两极到赤道海域,从海岸到大洋,从表层到上千米深渊均有海洋鱼类的踪迹。生活环境的多样性,导致了海洋鱼类的多样性,但由于组织、结构、机能上相似,产生了一系列共同特点。人们根据鱼类的共同特点,给鱼下了如下的定义:鱼是以鳃呼吸、用鳍运动、大多数体表被有鳞片、体内一般具有鳔和能变温的海洋脊椎动物。从这个定义来看,海洋生物中凡是具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并终生生活在水中的脊椎运动,不管它像不像鱼,也肯定是鱼。例如海马,浑身上下没有哪一处让人觉得它像鱼,可事实上海马具备上述鱼的特征,是属于不折不扣的鱼类:而另外一些被冠以鱼的称呼的海洋生物,妇墨鱼、鲍鱼等,要么属于软体动物,要么属于哺乳动物,虽然被约定俗成地叫做鱼,其实蹑鱼类一点关系也没有。 人类对海洋鱼类的研究历史可溯源久远。公元前4世纪,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动物志》一书中记录了生存于爱琴海的115种鱼类,并对鱼类的结构、繁 殖、洄游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的叙述。我国是世界上开发、利用、研究海洋鱼类最早的国家之一。1975年在山东胶州湾畔发掘的古墓,就证实了中国远在新石器 时代,就能捕捞鳓鱼、梭鱼、黑鲷、蓝点马鲛等多种海洋鱼类。在古代的着述中,不仅有鱼类习性、渔期的详细记述,而且有海鱼的生长、繁殖和生态等方面的知识。近代海洋鱼类的研究,据说是由法国学者G.B.居维叶和A.瓦朗西纳发表的《鱼类自然史》开始,以后各国学者对海洋鱼类的洄游、 繁殖、生长及其资源的分布和开发进行了大量调查和研究,其中以“挑战者”号、“信天翁”号、“丹纳”号等海洋调查船的工作成就最为显着。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广泛应用电子显微镜、卫星遥感等高新技术,对海洋鱼类的组织、生理和生态进行了大量研究,50年代我国对中国海洋鱼类进行了大规模的普查,先看出版了一系列鱼类专着,对鱼类的生理、生态和遗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开发。据调查,目前鱼类共有21723种,其中海洋鱼类约有1.2万种。中国的海洋鱼类总数有3187种。对这些鱼类的分类,比较通行的是分为三个纲。一是圆口纲(Cyclostomata)是最为原始的鱼类,无上下颌,故又称为无颌类。体表裸露无鳞,体形细长呈鳗形,骨骼完全为软骨。无偶鳍,无肩带和腰带,脊索终生存在,元椎体。具有单独不成对的鼻孔,由内胚层形成的腮处于肌肉囊中,并开口于体外。二是软骨鱼纲(Chondrichihyes)。内骨骼全力致骨,但常以钙化加固,元任何真骨组织:体表被有盾鳞、棘刺或裸露无鳞。脑颅无接缝。头部每 侧具有鳃裂,开口于体外。肠短,内具螺旋瓣。无膘。雄住具有腹鳍内侧特化而成的交配器,称为鳍脚。行体内受精。卵生,卵胎生或胎生,为歪形尾,软骨鱼纲鱼 在海洋里分布很广,但以低纬度海域为主。三是硬骨鱼纲(Osteichthyes)。是鱼类中呈高级的,也是现在最繁盛的一纲。内骨 骼出现骨化,头浮常碴有膜骨,骨骼具有骨缝。体表被有硬鳞或骨鳞,或裸露无鳞。外鳃孔1对,鳃间隔退化,鳃丝为双行的鳃条所支持,通常有膘,鳍条多分节, 肠内无螺旋瓣。有些鱼有背肋和腹肋,耳石坚实。一般为体外受精,无泄殖腔。现知全世界硬骨鱼类大约有18000种。海洋鱼类的体型一般可分为:①鱼雷型,这类体型的鱼栖息于中层水域中,最善于游泳,如鲐、鲻梭、金枪鱼等。②箭型。与鱼雷型相似,但身体更为延长,奇鳍后移,栖息于表层水中,善于游泳,如狗鱼、颌针鱼等,③侧扁型。这种体型的鱼,背腹轴高度增加,左右两侧极扁,又可分为斑鰶鱼型、翻车鱼型和鲆鲽鱼型,分别栖息于近底层和底层。④蛇型。这种体型的鱼身体细长,横断面几为圆形,一般栖息于海底植物丛中,如鳗鲡、海龙等。⑤带型。身体高度延长为侧扁型,不善于游泳,如带鱼、皇 带鱼等。⑥球型。这种体型的鱼身体几呈球形,尾鳍一般不发达,如箱鲀、某些圆鳍鱼等,⑦纵扁型。这种体形的鱼背腹轴高度缩小,体型扁平,如各种鳐、𩽾𩾌等。
② 海洋中有多少生物及种类
海洋中生物的种类与数量都非常丰富。据估计全球海洋中目前生活着各种海洋生物至少有20万种,总生物量大约342亿吨。但是,要比较准确地说出海洋中究竟有多少种生物,至少在目前还无法实现。其一,至今人类对深海水域的探测范围极其有限,估计还有一些深海生物尚未被发现;其二,由于自然杂交和遗传变异等作用,新的物种不断出现,而老的物种又在逐渐灭绝,物种的数量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其三,部分海洋生物中还存在着同种异名或异种同名现象。
海洋生物的数量,除了用种类来表述外,更多的还是用其数量的多少来进行表述。比较常用的数量表示方式有两种:一是用种群的个体数量;二是用其产量或资源量。
在已知的所有海洋生物中,若以种群的个体数量表述,要数浮游生物的数量最多,仅浮游动物中的桡足类,其个体数量即可超过全部大型海洋生物的个体总数;至于浮游植物,其数量要比浮游动物多得多。浮游生物的个体数量虽多,却因其个体一般都非常小,以至于大约需过滤1000万升海水才能获得1千克浮游生物(干品),其代价确实太大,因而至今尚无人尝试去开发利用这一丰富的生物资源。但是,作为海洋中其他生物的初级饵料,浮游生物在海洋食物链中却发挥着必不可缺的重要作用。若以种群的产量和资源量表述,海洋中以鱼类和贝类最多。海洋中鱼类的种类多达25000种,每年仅资源的增长量即高达6亿吨左右,全世界每年的鱼类捕捞量一般都在1亿吨上下。
我国有多少海洋生物我国是世界上12个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仅海洋生物的种类就有2万种之多,占世界海洋生物物种总数的25%以上。其中,有捕捞价值的鱼类约2500种,虾蟹类约800种,此外还有贝类、海藻类、海参、海胆、鱿鱼、海蜇、海豚等。仅可以入药的海洋生物就多达700余种。我国的海洋生物种类虽然丰富,但渔业资源量却不丰富,我国渔业资源的最大年可捕量只有730万吨左右,在世界上仅处于中下等的水平。
海洋生物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为便于记忆和统计,人们常按其特征与属性将之分为若干个类别。海洋生物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最常见的是生物系统分类法。该方法将海洋生物先分为海洋动物、海洋植物、海洋菌类三大类,每个类别再依次按门、纲、目、科、属、种的顺序将海洋生物细分至种。全球目前已发现的海洋动物大约有18万种,海洋植物约2.5万种。
海洋植物海洋植物一般都称其为藻类,在植物系统分类学中,藻类又被分为绿藻、褐藻、红藻、硅藻、金藻、黄藻、甲藻、蓝藻等八大门类,每个门再依次按纲、目、科、属、种的顺序进行细分。有时,人们还按藻类的个体大小和生活方式,将其分为浮游藻类和大型固生藻类两大类,其中以浮游藻类的数量最多,大约可占藻类总数的90%以上。在浮游藻类中,数量最多的是硅藻,其最大分布密度是每升海水中可达100个以上。浮游藻类的个体一般都非常小,人们用肉眼很难分得清,大多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大型固生海藻类虽然数量不算多,但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却更为直接。海带、裙带菜、紫菜、龙须菜(学名江蓠)、海青菜(学名石莼)等不仅是人们喜欢食用的海藻类,有些还可以作为海洋化工等产业的重要原材料。其中,海带和裙带菜属于褐藻,藻体色泽多呈褐色,幼嫩时呈绿褐色;紫菜和龙须菜属红藻,呈红褐色;海青菜属绿藻,呈绿色。螺旋藻也是人们比较常见的藻类,属蓝藻,呈蓝紫色,其个体大小犹如一小段卷曲的头发丝,是人们在最近十几年才开发的一种营养丰富的藻类,被认为是人类最优质的蛋白源之一。
海洋动物海洋动物按动物系统分类学可分为原生动物、多孔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脊索动物等十几个大门类,每个门类再按纲、目、科、属、种的顺序依次细分。海洋生物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首推海洋动物,鱼、贝、虾、蟹都是人们经常食用的水产品,也是人类从海洋获取蛋白质的重要蛋白源。
海洋细菌海洋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也非常多,有些种类可以使海洋生物致病,如某些海洋弧菌类;有些种类则可以作为其他海洋生物的食物,如海洋酵母类、海洋硫化菌类等。虽然它们与人类的关系远不如海洋动物和海洋植物那样密切,但是在维持海洋生态平衡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除上述分类外,在渔业资源领域,人们还常按各种生物在海洋中的空间分布及其生活方式等特征,将之分为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底栖生物三大类群。
浮游生物浮游生物通常是指游泳能力一般不太强,仅能长年漂浮在海水中生活的海洋生物。浮游生物又分为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两大类群。其中,浮游植物可以利用海水中的无机物,通过光合作用自身合成有机物,是海洋中有机物的生产者,也是浮游动物、某些滤食性贝类和滤食性鱼类的食物的供应者;浮游动物主要依靠摄食浮游植物、有时也可摄食海水中的有机物碎屑和其他有机质微粒生活,同时它们又是小鱼小虾的食物。
浮游生物的个体一般都比较小,有些种类只有一个细胞,被称为单细胞生物,如硅藻、小球藻、金藻等;有些种类虽然是由几个细胞组成的,但细胞之间没有器官分化,细胞脱离群体后仍可以独立生活,被称为群体生物,如螺旋藻、角毛藻等;有些种类也是由多细胞组成,但细胞间开始有器官与功能的分化,被称为多细胞生物,如轮虫、糠虾等。浮游生物中也有少数个体较大的种类,如水母类中有些种类最大的直径可达2米、须腕长超过5米。一般地讲,浮游植物以单细胞种类占多数,浮游动物一般都是多细胞生物。
世界上第一个对浮游生物进行采集研究的人是德国科学家J.缪勒(1801~1858),他从1846年开始进行环球考察,用特制的浮游生物网采集了大量浮游生物标本。
游泳生物游泳生物是指那些游泳能力较强、可以在海水中自由游动、体型相对较大的海洋生物。绝大多数鱼类、虾类,以及鱿鱼、海豚、鲸、海豹等都属于游泳生物。
底栖生物底栖生物这一术语是由德国自然科学家N·海克尔(1834~1919)提出的,是指那些大多数时间都在海底匍匐生活或固着生活,或者潜藏于海底泥沙层中过着埋栖型生活的生物,蟹类、龙虾、海参、海胆、海带以及大多数贝类(如扇贝、蛤蜊、牡蛎等)都属于底栖生物。有些鱼类,如比目鱼、鳐、𫚉等,虽然也具备一定的游泳能力,但因其大多数时间都生活在海底,因此也被划归为底栖生物。
游泳生物和底栖生物是构成海洋水产品的最主要生物,而浮游生物则是它们的重要食物来源。
③ 海里一共有多少种动物
你好,海洋中生物的种类与数量都非常丰富。据估计全球海洋中目前生活着各种海洋生物至少有20万种,总生物量大约342亿吨。但是,要比较准确地说出海洋中究竟有多少种生物,至少在目前还无法实现。其一,至今人类对深海水域的探测范围极其有限,估计还有一些深海生物尚未被发现;其二,由于自然杂交和遗传变异等作用,新的物种不断出现,而老的物种又在逐渐灭绝,物种的数量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其三,部分海洋生物中还存在着同种异名或异种同名现象。
④ 南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岛上面生活着什么动物有多少种
据专家考查,在这个群岛上,生活着700多种地面动物,80多种鸟类和许多昆虫,其中以巨龟和大蜥蜴闻名世界。海狮,海豹,企鹅等寒带动物,也常在这里的海边出现,因此,科隆群岛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自然博物馆”。
⑤ 太平洋有多少种海洋生物
海洋植物:1万多种 海洋动物:16到20万多种
⑥ 太平洋的生物
太平洋棱皮龟濒临灭绝棱皮龟,头、四肢及身体都覆以平滑的革质皮肤,无角质盾片,骨板形成7条规则的纵行棱起,因而得名。棱皮龟是世界上龟鳖类中体形最大的一种,堪称“巨龟”。一般体长为9英尺(约270厘米),重达1200磅(约545公斤)。生物学家估计它们的寿命在40岁到100岁之间。根据1970年濒危物种法,棱皮龟被列为濒危动物。太平洋棱皮龟每年都要游6000英里到美国金门海峡吃水母。每年夏秋季节,太平洋棱皮龟离开印尼、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栖息地,游经太平洋,去到美国西海岸水域吃水母,它们是迁移距离最长的海洋动物。太平洋逆戟鲸濒临灭绝 栖息在西北太平洋的逆戟鲸(俗称杀人鲸)是地球上被污染最严重的野生动物,它们身上累积的化学污染物几乎全部来自于王鲑(Chinook salmon,又可以叫做大鳞大麻哈鱼),这些鲑鱼生长在西海岸沿岸被污染的海水中。
⑦ 太平洋中有哪些生物
底栖生物 深海底栖生物的生物量随水深而降低(见表)。在水深 2000~3000米处底栖生物种类多。随水深的增加,其组成也发生变化,浅水种逐渐被深水种取代,通常200、3000和6000米处是转折点。在万米以上的深渊,仍有底栖生物,已发现的种类有:有孔虫、海葵、多毛类、等足类、端足类、瓣鳃类和海参类等。①微型底栖生物,个体大小在2~40微米之间,主要生活在海底沉积物的表层。包括真菌、易变菌、类酵母细胞、肉足纲、吸管纲、纤毛虫纲、有孔虫等。据对北太平洋中部水深5498米处调查,在沉积物表层的个体数量约为每平方厘米24000个,而在0.5厘米沉积样中仅为每平方厘米1150个。②小型底栖生物,个体大小在42~1000微米之间,生活在同一水域,个体数约比微型底栖生物少 3个数量级。小型底栖生物主要包括有孔虫、海螅、涡虫纲、线虫动物门、腹毛动物门、动吻动物门、缓步动物门、寡毛纲、原环虫、海螨、介形类和猛水蚤目的一些种类。其中,线虫是主要的种类,其个体数量多,约占动物总数的二分之一。③大型底栖生物,个体大小在1000微米以上,包括无脊椎动物的大多数门类,如海绵、腔肠动物、星虫、曳鳃虫、肠鳃动物、螠虫、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和须腕动物,以及少量脊索动物(如海鞘)和底栖鱼类。
⑧ 太平洋里有哪些常见动物
章鱼,乌贼,海蜗牛,毛蛤,扇贝,海参,海蛞蝓,珊瑚虫,海葵,水母,巨型乌贼,虎斑贝,蛤蜊,鹦鹉螺,鲍鱼,蚌,鱿鱼,贝壳,砗渠,海螺,北极霞水母,西瓜海葵,水螅,贻贝,帽贝,枪乌贼,箱形水母,钟形水母,蓝环章鱼,太平洋大章鱼,管虫,巨型管虫,滨螺,蛾螺,蚬,蚶子,竹蛏,海苹果,拟态章鱼,大王酸浆鱿,洪堡鱿鱼,海兔,泥蛤,花蛤,芋螺,花刺参,绿刺参,黑刺参,乌参,蛇目参,象鼻蚌,笔管蛸,吸血鬼乌贼,直角石,菊石,奥特瓦,竖琴螺,蜘蛛螺,宝贝,库氏砗磲,维纳斯骨螺,太阳女神螺,海笋,船蛆,唐冠螺,石鳖,方斑玉螺,扁玉螺,星光玉螺,欧洲斑玉螺,斑玉螺,箭石,魁蚶,金乌贼,马蹄螺,万宝螺,皱纹盘鲍,亚洲日月蛤(注意,有些是远古动物)
⑨ 太平洋中有许多海洋生物,......主要为、蓝藻等.....显花植物’组成。
太平洋中有许多海洋生物,目前已知浮游植物380余种,主要为硅藻、甲藻、金藻、蓝藻等;底栖植物由各种大型藻类和’显花植物’组成。
⑩ 海洋中有多少生物及种类
海洋中生物的种类与数量都非常丰富。据估计全球海洋中目前生活着各种海洋生物至少有20万种,总生物量大约342亿吨。但是,要比较准确地说出海洋中究竟有多少种生物,至少在目前还无法实现。其一,至今人类对深海水域的探测范围极其有限,海洋中生物的种类与数量都非常丰富
估计还有一些深海生物尚未被发现;其二,由于自然杂交和遗传变异等作用,新的物种不断出现,而老的物种又在逐渐灭绝,物种的数量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其三,部分海洋生物中还存在着同种异名或异种同名现象。
海洋生物的数量,除了用种类来表述外,更多的还是用其数量的多少来进行表述。比较常用的数量表示方式有两种:一是用种群的个体数量;二是用其产量或资源量。
在已知的所有海洋生物中,若以种群的个体数量表述,要数浮游生物的数量最多,仅浮游动物中的桡足类,其个体数量即可超过全部大型海洋生物的个体总数;至于浮游植物,其数量要比浮游动物多得多。浮游生物的个体数量虽多,却因其个体一般都非常小,以至于大约需过滤1000万升海水才能获得1千克浮游生物(干品),其代价确实太大,因而至今尚无人尝试去开发利用这一丰富的生物资源。但是,作为海洋中其他生物的初级饵料,浮游生物在海洋食物链中却发挥着必不可缺的重要作用。若以种群的产量和资源量表述,海洋中以鱼类和贝类最多。海洋中鱼类的种类多达25000种,每年仅资源的增长量即高达6亿吨左右,全世界每年的鱼类捕捞量一般都在1亿吨上下。
我国有多少海洋生物
我国是世界上12个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仅海洋生物的种类就有2万种之多,占世界海洋生物物种总数的25%以上。
海洋生物种类繁多
其中,有捕捞价值的鱼类约2500种,虾蟹类约800种,此外还有贝类、海藻类、海参、海胆、鱿鱼、海蜇、海豚等。仅可以入药的海洋生物就多达700余种。我国的海洋生物种类虽然丰富,但渔业资源量却不丰富,我国渔业资源的最大年可捕量只有730万吨左右,在世界上仅处于中下等的水平。
海洋生物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为便于记忆和统计,人们常按其特征与属性将之分为若干个类别。海洋生物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最常见的是生物系统分类法。该方法将海洋生物先分为海洋动物、海洋植物、海洋菌类3大类,每个类别再依次按门、纲、目、科、属、种的顺序将海洋生物细分至种。全球目前已发现的海洋动物大约有18万种,海洋植物约2.5万种。
海洋植物
海洋植物一般都称其为藻类,在植物系统分类学中,藻类又被分为绿藻、褐藻、红藻、硅藻、金藻、黄藻、甲藻、蓝藻等8大门类,每个门再依次按纲、目、科、属、种的顺序进行细分。
海洋植物
有时,人们还按藻类的个体大小和生活方式,将其分为浮游藻类和大型固生藻类两大类,其中以浮游藻类的数量最多,大约可占藻类总数的90%以上。在浮游藻类中,数量最多的是硅藻,其最大分布密度是每升海水中可达100个以上。浮游藻类的个体一般都非常小,人们用肉眼很难分得清,大多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大型固生海藻类虽然数量不算多,但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却更为直接。海带、裙带菜、紫菜、龙须菜(学名江蓠)、海青菜(学名石莼)等不仅是人们喜欢食用的海藻类,有些还可以作为海洋化工等产业的重要原材料。其中,海带和裙带菜属于褐藻,藻体色泽多呈褐色,幼嫩时呈绿褐色;紫菜和龙须菜属红藻,呈红褐色;海青菜属绿藻,呈绿色。螺旋藻也是人们比较常见的藻类,属蓝藻,呈蓝紫色,其个体大小犹如一小段卷曲的头发丝,是人们在最近十几年才开发的一种营养丰富的藻类,被认为是人类最优质的蛋白源之一。
海洋动物
海洋动物按动物系统分类学可分为原生动物、多孔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脊索动物等十几个大门类,每个门类再按纲、目、科、属、种的顺序依次细分。海洋生物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首推海洋动物,鱼、贝、虾、蟹都是人们经常食用的水产品,也是人类从海洋获取蛋白质的重要蛋白源。
海洋动物
海洋细菌
海洋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也非常多,有些种类可以使海洋生物致病,如某些海洋弧菌类;有些种类则可以作为其他海洋生物的食物,如海洋酵母类、海洋硫化菌类等。虽然它们与人类的关系远不如海洋动物和海洋植物那样密切,但是在维持海洋生态平衡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除上述分类外,在渔业资源领域,人们还常按各种生物在海洋中的空间分布及其生活方式等特征,将之分为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底栖生物3大类群。
海洋细菌
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通常是指游泳能力一般不太强,仅能长年漂浮在海水中生活的海洋生物。浮游生物又分为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两大类群。其中,浮游植物可以利用海水中的无机物,通过光合作用自身合成有机物,是海洋中有机物的生产者,也是浮游动物、某些滤食性贝类和滤食性鱼类的食物供应者;浮游动物主要依靠摄食浮游植物、有时也可摄食海水中的有机物碎屑和其他有机质微粒生活,同时它们又是小鱼小虾的食物。
浮游生物的个体一般都比较小,有些种类只有一个细胞,被称为单细胞生物,如硅藻、小球藻、金藻等;有些种类虽然是由几个细胞组成的,但细胞之间没有器官分化,细胞脱离群体后仍可以独立生活,被称为群体生物,如螺旋藻、角毛藻等;有些种类也是由多细胞组成,但细胞间开始有器官与功能的分化,被称为多细胞生物,如轮虫、糠虾等。浮游生物中也有少数个体较大的种类,如水母类中有些种类最大的直径可达2米、须腕长超过5米。一般地讲,浮游植物以单细胞种类占多数,浮游动物一般都是多细胞生物。
浮游生物
世界上第一个对浮游生物进行采集研究的人是德国科学家J·缪勒(1801~1858),他从1846年开始进行环球考察,用特制的浮游生物网采集了大量浮游生物标本。
游泳生物
游泳生物是指那些游泳能力较强、可以在海水中自由游动、体型相对较大的海洋生物。绝大多数鱼类、虾类,以及鱿鱼、海豚、鲸、海豹等都属于游泳生物。
虎鲸
底栖生物
底栖生物这一术语是由德国自然科学家N·海克尔(1834~1919)提出的,是指那些大多数时间都在海底匍匐生活或固着生活,或者潜藏于海底泥沙层中过着埋栖型生活的生物,蟹类、龙虾、海参、海胆、海带以及大多数贝类(如扇贝、蛤蜊、牡蛎等)都属于底栖生物。有些鱼类,如比目鱼、鳐、等,虽然也具备一底栖生物定的游泳能力,但因其大多数时间都生活在海底,因此也被划归为底栖生物。
底栖生物
游泳生物和底栖生物是构成海洋水产品的最主要生物,而浮游生物则是它们的重要食物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