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引发麻疹的生物是什么

引发麻疹的生物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10-22 16:46:02

Ⅰ 荨麻疹是一种免疫系统的疾病,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引发荨麻疹的病因是什么

荨麻疹是一种免疫系统的疾病,也是比较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荨麻疹的病因很复杂,大多数患者都找不到原因。经过各方面的考察研究,可以得出荨麻疹的引发有以下三大因素。

1.人们吃的食物或者食品添加剂。人们很可能不小心吃了某种食物,而这种食物能够引起人体比较强烈的免疫反应,最终就诱发了荨麻疹。海鲜就是一种过敏源,除此之外,少部分的食品添加剂、防腐剂也会引起过敏反应。

饮食习惯很重要,朋友们在平常吃饭的时候要避免吃能够引起荨麻疹的食物,比如鱼肝油、鸡蛋等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这类食物就是老百姓口中常说的发物,所以要少吃,最好多吃青菜和碳水化合物。

Ⅱ 为什么染上荨麻疹

荨麻疹发病涉及到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两个方面,感染作为外源性因素在荨麻疹发生中的作用通常较为隐匿,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感染类型与荨麻疹的发生。
感染可以表现不同的类型。从感染的过程来看,有急性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性感染;从感染的性质来看,有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现症感染、寄居感染等;从感染的部位看,有局限性感染和全身性感染,后者又包括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病毒血症等。不同的感染过程,引发机体反应的机制不同,因而与荨麻疹发生的关联性有差别。
1、急性感染
急性感染通常与急性荨麻疹关系更为密切。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局部感染,表现为咽喉红肿、疼痛,扁桃体肿大等。一些呼吸道病毒感染或肠道病毒感染,也可引发急性荨麻疹,这在儿童中十分常见。有研究发现,在儿童发生的急性荨麻疹中,感染占主导地位,占48.4%。在这些感染因子中,30%患儿是病毒感染。
2、慢性感染
慢性感染是慢性荨麻疹发病或反复发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部常见的定植性细菌,参与胃病特别是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的发生。幽门螺杆菌被认为是慢性细菌感染中与皮肤病密切相关的重要的病原体,被认为参与荨麻疹、玫瑰痤疮、坏疽性脓皮病、多形红斑、白塞病、Sweet病、口周皮炎等多种炎症性皮肤病。
3、局灶性感染
局灶性感染被认为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局灶性感染主要指发生在牙齿、鼻窦、扁桃体、胃肠道、胆囊、生殖道等慢性感染,涉及到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多种病原生物。有研究发现,慢性荨麻疹患者中,有32%患者存在鼻窦炎,有29%存在牙源性感染。部分局灶性感染可无症状,但血清中存在抗病原体的抗体如抗链球菌抗体。

Ⅲ 麻疹是怎么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paramyxoviridae)、麻疹病毒属(morbillivirus),与其他副黏液病毒不同之处为无特殊的神经氨酸酶活力。麻疹病毒为单股负链核糖核酸(RNA)病毒,对较大,镜下一般呈球形,径150~300nm,形态多变,有时可呈丝状。病毒中心由核糖核酸和对称的螺旋形衣壳组成,外盖脂蛋白包膜,上有短小突起带血凝素,可凝集猴红细胞。对最早分离的麻疹病毒Edm株进行基因测序,已知其基因组不分节,长度约15893bp,共有六个结构基因,编码六个结构蛋白,从3'端开始依次为:核蛋白(N)分子量60×103、磷酸蛋白(P)分子量72×103、膜蛋白(M)分子量37×103、血溶素(F)分子量60×103、血凝素蛋白(H)分子量78×103~80×103以及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大蛋白(L)分子量210×103,其中N、P、L蛋白与病毒RNA结合,而另外三种M、H、F蛋白则与病毒包膜结合。N蛋白为麻疹病毒的主要蛋白,以磷酸化形式存在,在基因包装、复制和表达方面发挥主要作用,还参加RNA的结合,核膜结构的形成等。P基因可编码三种长度不同的蛋白,即P、C、V蛋白。P蛋白为磷酸化的聚合酶结合蛋白,与N及mRNA结合成复合物,参与RNA的包膜和调控N蛋白的细胞定位。V蛋白和C蛋白可能具有调控复制与转录的功能。L基因编码的蛋白与一般依赖RNA的RNA聚合酶相同。P与L蛋白和核衣壳共同形成核蛋白复合物。M基因编码的膜蛋白处于病毒包膜与核壳体之间,为一种非糖基化蛋白,形成病毒包膜的内层,维持病毒颗粒的完整,作用于病毒的繁殖,与病毒装配和芽生有关。F基因编码融合蛋白,为一种糖基化蛋白,在包膜表层,其前体F0无生物活性,裂解为F1和F2蛋白时才具活性。F蛋白与病毒的血溶活性和细胞膜融合活性有关,当病毒扩散时,使细胞与细胞融合。H基因编码血凝蛋白,为一种糖基化表面蛋白,有血凝作用,为血凝素,在病毒黏附于宿主细胞时起作用。现已知H蛋白含细胞受体结合位点,可与存在于宿主细胞表面的麻疹病毒受体(CD46)结合,启动病毒在宿主体内的感染过程。麻疹感染时,人体可产生对这三种包膜复合蛋白的抗体,F蛋白和H蛋白是麻疹病毒接触人体免疫系统,引起机体产生抗体应答的主要病毒抗原。有认为缺乏对F蛋白的抗体可在临床上引起异型麻疹,而缺乏对M蛋白的抗体则与麻疹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的发病相关。
麻疹病毒可适应人、猴、狗的组织细胞培养,也易在鸡胚细胞中培养传代。从患者标本中分离病毒,一般应用原代人胚肾或猴肾细胞最易成功。细胞培养中可出现两种病变:一为发生细胞融合,形成巨大融合细胞,可含10~130余个核,并有核内包涵体;另一种病变为细胞变成梭形或放线状。人类是麻疹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猴也可发生感染,症状较轻。麻疹病毒野毒株不能感染实验室中小动物,但疫苗株麻疹病毒已可经脑内注射感染新生乳鼠。
麻疹病毒在体外较不稳定,易失活,对热、干燥、紫外线及脂肪溶剂如乙醚、氯仿等极为敏感,故煮沸、日照及一般消毒剂均易灭活,在56℃30min即可灭活,在pH7时病毒生存好,而pH<5>10均不能存活。随患者飞沫排出体外的麻疹病毒在一般室温下其活力至少可维持34h,若病毒悬存于含有蛋白质的物质如黏液中,则其存活时间可延长,因蛋白质可保护病毒不受热和光的影响,受蛋白质保护的麻疹病毒可在-70℃下保存活力5年以上。5
长年以来一直认为麻疹病毒是遗传性、抗原性稳定的一种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但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分离到的麻疹病毒野毒株,与五六十年代相比,在生物学特性和抗原性上出现不少差异,主要表现为血凝和血吸附性消失,细胞培养敏感范围缩小及发生抗原性漂移。通过测定各地流行的麻疹病毒野毒株基因序列,发现存在各种基因变异。2001年WHO将其划分为八个基因组(A,B,C,D,E,F,G,H)和20余个基因型(A,B1-3,C1-3,D1-9,E,F,G1-3,H1-2)。A型首次于1954年分离到,在全世界分布广泛,几乎包含了所有疫苗株病毒,B型1983首先在非洲分离到,C型70年代曾在美国分离出,以后则在欧洲流行,近年来在高免疫率地区中造成几次暴发流行。D1型于1974年在英国首先发现,其后D3~D5型在亚洲流行,我国台湾也分离到D3型,在南非、美洲近年来有D3,D6型流行。E型1971在美国发现,德国也有,现已不再流行。F型1979于西班牙SSPE患者中发现,G型1983于美国发现。1998年我国首次报道麻疹野毒株分子流行病学情况,证实1993、1994年分离到H型,湖南、山东、河北、北京、海南、安徽等地分离到了H1型,后在越南分离到H2型。上述麻疹野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有利于找到麻疹病毒发生变异的因素;鉴定变异毒株及其起源地,流行途径等,对改进现有麻疹疫苗,更好更快地达到消除麻疹的世界目标十分重要。
(二)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通过动物实验和志愿者的试感染,对无并发症的麻疹病毒感染过程有比较完整的了解。麻疹病毒随患者喷射的飞沫小滴侵犯易感者的鼻咽部和呼吸道其他部位或眼结合膜进入人体,病毒在上皮细胞内生长繁殖,引起感染。发病过程参见表1。
受感染后第1~2天病毒在入侵的局部病灶黏膜细胞中迅速繁殖,并侵入局部淋巴组织,进入白细胞,并引起第一次病毒血症(1~3天)。病毒随血循环由单核白细胞携带,散播到肝、脾、骨髓、淋巴结等网状内皮组织及其他脏器的淋巴组织中大量繁殖扩散,第3~7天时发生第二次大量的病毒血症。血液中受病毒侵犯的主要为单核白细胞,病毒在T细胞、B细胞中也都繁殖良好。机体的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都可受病毒感染,引起炎症和坏死。受感染的组织广泛,包括肝、脾、胸腺、淋巴结、皮肤、眼结合膜,整个呼吸系统从上呼吸道直到肺部等,此时临床症状达高峰(前驱期)。随呼吸道卡他症状出现1~3天后,口腔黏膜出现科氏斑(Koplik’spots),继而皮肤发生斑丘疹。此时麻疹病毒在入侵细胞内增生,破坏细胞,引起炎症,导致临床症状明显(第11~14天),症状也可由于炎症产物引发过敏所致。对皮疹和科氏斑的发生机制一般有三种解释:①病毒直接损害黏膜皮肤的血管内皮细胞;②皮肤血管内皮细胞中病毒抗原与机体抗体发生作用,激活不同反应引起皮肤损害;③皮肤血管内皮细胞中T细胞诱导病毒抗原发生迟发超敏反应。临床上T细胞缺陷者感染麻疹病毒后常不出现皮疹,而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感染麻疹病毒后则照样出疹。第15~17天时各脏器、血液内的麻疹病毒量随体内特异性抗体的上升而迅速下降,直至消失,基本进入恢复期。
2.病理变化当麻疹病毒侵犯各类组织和细胞时,主要引起炎症,有广泛单核细胞浸润和细胞坏死、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此种巨细胞大小不等,形状不一,可含100个以上的细胞核,胞质内及胞核内均可见到嗜酸性包涵体,也可见到聚合的病毒衣壳体,尤以胞质内为多。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见到的多核巨细胞称为华-佛巨细胞(Warthin-Finkeldeycell),广泛存在于咽部淋巴组织、扁桃体、支气管旁及肠系膜淋巴结、阑尾及肠壁淋巴组织中;在呼吸道和肠道黏膜、皮肤上皮表层等组织找到的融合多核巨细胞称之为上皮巨细胞。呼吸道卡他症状明显时,呼吸道上皮巨细胞常从表面脱落,可在呼吸道分泌物中找到,有一定诊断意义。
麻疹皮疹病理活检中可找到典型的上皮巨细胞,皮肤上皮细胞肿胀,空泡变性,出现坏死,继而角化脱屑。皮疹真皮层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增生,伴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血管扩张,也曾在皮疹处找到病毒抗原。科氏斑病变与皮疹相仿,可坏死成小溃疡,大多为病毒血症结果,而非原发病灶。
单纯麻疹过程中,病理损伤以呼吸系统、淋巴组织及黏膜皮肤为主。整个呼吸系统病变较显着,黏膜有充血水肿、单核细胞浸润,甚至黏膜坏死,形成溃疡。肺部发生间质性肺炎,以多核巨细胞病变为主,称麻疹巨细胞肺炎(Hacht巨细胞肺炎),尤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当并发细菌感染时,则可有肺实质化脓性炎症。在肠壁和小肠阑尾的淋巴细胞中可见含包涵体的多核巨细胞和炎症改变,麻疹脑炎患者的脑和脊髓可呈现肿胀充血,可见散在出血灶,血管周围渗血及淋巴细胞浸润,后期可见中枢神经系统广泛的脱髓鞘病变。
3.免疫反应
(1)特异抗体的升降:麻疹病毒自然感染后4~10天血凝抑制抗体和中和抗体就在血液中开始上升,而于4~6周达高峰,1年后下降到1/4,但几乎终身保存一定水平,如不再接触麻疹病毒,15年后抗体水平可降至1/16,仍有一定免疫力。补体结合抗体出现较晚,持续时间也短。原发感染后产生的抗体基本都存在于IgM和IgG中,IgM抗体在发热后2~3天即可在血液中检查到,迅速上升,约10天达高峰,其水平可达1∶10万,30~60天后逐渐下降消失,阳性表示近期感染。IgG抗体可与IgM同时或稍晚出现,25~30天达高峰,以后抗体水平渐渐下降,6个月内降至1/4~1/2,以后下降缓慢,维持在低水平,阳性常表示以往感染,在呼吸道局部还可检出sIgA分泌增高。一般在出疹后几天IgG抗体就可高达1∶10万、血凝抑制抗体≥1∶512。患麻疹后能长期保存抗麻疹病毒的免疫力,其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清楚,有人认为与患病后曾反复再接触麻疹病毒有关。再接触麻疹病毒后往往不发生明显症状而呈隐性感染,但体内抗体滴度可再次上升,增强特异免疫力。此外,认为对麻疹病毒产生的细胞免疫在预防麻疹再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即使在抗体水平下降到最低时也能保护机体不发生再感染。从麻疹病毒分子生物学分析中观察到病毒各种基因编码的结构蛋白在感染机体后都可引起各自相应的抗体,其消长动态也各不相同。如抗N、P蛋白抗体在麻疹出疹时就能查到,且滴度上升很迅速,不久即达高水平。抗H蛋白抗体能阻止病毒吸附于敏感的宿主细胞,在皮疹出现时也已可检出,2~3周内滴度明显上升。抗F蛋白抗体能阻止病毒在细胞间扩散,其血液中抗体滴度始终稳定在较低水平,H血凝抑制抗体和F血溶抑制抗体都在中和病毒时起作用,是防止再感染的主要抗体,后者比前者更重要。M膜蛋白抗体在疾病初期3周内只能有50%患者呈阳性,抗体水平也较低。
(2)特异的细胞免疫反应:麻疹病毒感染可引起宿主细胞免疫反应,使T细胞致敏,可出现对麻疹病毒特异的I和Ⅱ类具有细胞毒的T细胞,可引起细胞病变,释放淋巴细胞活性因子,导致单核细胞浸润,多核巨细胞形成和受侵细胞的坏死,同时也使病毒感染终止。麻疹感染过程中,CD8+和CD4+T细胞被激活,参与清除病毒和导致出疹的过程。
(3)干扰素的作用:感染麻疹病毒或接种麻疹活疫苗后6~11天时可在血清中出现干扰素水平上升,持续30天后消失,此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干扰素具有保护作用。
(4)麻疹的恢复和抗再感染麻疹病毒感染的恢复主要依靠细胞免疫、特异抗体和干扰素的产生,三者同时在疾病早、中、晚期发生复杂的互动作用。单纯免疫球蛋白缺乏者如得麻疹,其疾病过程仍如一般正常人,病愈后也未出现重复感染;而细胞免疫低下者患麻疹即使采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其麻疹病程常较严重、迁延不愈,常因而致死。故认为在麻疹恢复过程中细胞免疫所起的作用可能比体液免疫更为重要,然而在预防麻疹感染中血清抗体却起着重要作用,被动免疫的防病机制即在于此。因此,对麻疹病毒的免疫应答应该是机体综合的免疫功能。
(5)非特异免疫反应:麻疹过程中尚伴有其他非特异免疫反应:如急性期中性粒细胞移动能力减弱,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总数下降,血小板减少。补体系统也受抑制,C3,C4,C1q及C5下降,淋巴细胞转化反应受抑,T细胞和B细胞均减少。血清免疫球蛋白IgA下降、IgM上升,而IgG改变不多。皮肤迟发性超敏反应在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种后都可减弱,这可能与麻疹时细胞免疫反应有关,常由抑制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的上升引起。由于麻疹病毒感染过程中机体各种免疫反应明显下降,因而使患者原有的湿疹、哮喘症、肾病综合征等疾病暂时得到缓解,但患者却容易出现肺部继发感染,原有结核病灶可出现恶化,结核菌素反应原先呈阳性者,麻疹时或其后可暂时转阴性,伤口愈合也往往迟缓等不良后果。

Ⅳ 荨麻疹是怎么引起的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都出现过荨麻疹这种皮肤疾病。荨麻疹的出现一般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而引发。患者在出现荨麻疹的情况时,通常会伴有着比较严重的瘙痒情况。荨麻疹最大的特点是容易反复出现的,如果延迟病情的话,治疗起来非常困难。
出现荨麻疹,是免疫失调了吗?
1、内在体质:荨麻疹多属于I型免疫变态反应性疾病(也叫IgE介导型过敏反应),病因比较复杂一般都会由急性荨麻疹转变成慢性荨麻疹而长期反复发作,久治不愈。以往对荨麻疹的治疗只关注了症状治疗,并没有对过敏反应的本身:由于过敏源刺激导致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使体内免疫球蛋白E异常增多,反复接触过敏源使体内产生大量的IgE抗体并长久的附着在免疫细胞上,导致组胺等炎性介质的分泌伤害自体的一种免疫反应,从荨麻疹的免疫学上看,治疗的根本应控制IgE,调节免疫球蛋白的平衡为主。

2、外在因素:指的是因食用不新鲜或本身体质就对其过敏的食物,以及药物、不慎接触过敏原(接触性过敏),甚至蚊虫叮咬等因素所致。比如:物理刺激、化学刺激会引起荨麻疹复发。患者受到冷和热的骤然刺激,或者接触了一些化学物质就可能引起复发。吸入空气中的粉尘、花粉或者动物毛发和皮屑也会引起荨麻疹复发。在饮食方面不加注意就会引起荨麻疹复发,比如进食了高蛋白食物或海鲜食物,有时辛辣食物也会引起复发。

出现荨麻疹该怎么办?

1、寻找病因

出现荨麻疹后,需要及时通过合理的方式来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查明诱因的方式来改善,因为很多不良因素刺激身体之后就会引发荨麻疹。如果可以消除这些不良的因素,往往可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例如改善个人饮食,调整生活习惯,控制个人情绪等,这些都可以有效改善荨麻疹病情。

2、调节过敏体质

近年来,由于免疫学的迅速发展,对免疫的理解已超出了原来认为它仅限于机体防御和消除外来有害因子的传统概念上,随着对肠道菌群及免疫系统的研究深入,以及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证实:过敏是有多种因素引发的,外因是过敏原,内因却是因为肠道菌群紊乱引发微生态免疫失调而导致的过敏体质,由于过敏原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种类繁多,多数患儿是对多种物质过敏,单靠躲避过敏原往往防不胜防。因此,想要治愈荨麻疹,必须改善过敏体质或者免疫失常。

台湾研究中心研发长、台湾国立大学食品暨应用生物科技研究所谢佩珊博士研究发现,补充抗过敏益生菌能够调整过敏体质,调节免疫失常。欣、敏、康抗过敏益生菌采用了具有增强抗过敏能力的、生理上可接受的益生菌组合物:唾液乳杆菌、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通过定植肠道,促进白介素质12(IL-12)和干扰素γ的分泌增加,能有效改善过敏症状,调控Th1型免疫反应而抑制免疫球蛋白IgE,改善Th2型免疫反应过度的现象。欣、敏、康益生菌可用于调整过敏体质,维护肠道健康,调节免疫平衡。有效预防婴幼儿荨麻疹、慢性荨麻疹等常见荨麻疹疾病,对胃酸和胆汁具有较好的耐受性,能粘附于肠道粘膜,在人体的消化作用下存活。

3、提高身体抵抗力。保持愉快的心情,适当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这都会对预防荨麻疹非常有利。同时,荨麻疹患者平时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与易消化食物,新鲜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及局部水肿,对减轻荨麻疹症状有好处。

Ⅳ 荨麻疹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荨麻疹又称风疙瘩,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
病因和发病
引起荨麻疹的病因很多,但大多数是某些物质引起的过敏反应或血管神经功能障碍所造成的。常见的有关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食物,如鱼、虾蟹、鸡蛋、牛奶等。
2、吸入物,如各种花粉、尘土、烟雾等。
3、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磺胺、血清、疫苗等。
4、各种感染,细菌、病毒、霉菌、寄生虫等。
5、物理化学因素,如冷、热、风、光及某些化妆品刺激。
6、动物及植物刺激,如臭虫、螨及荨麻、野葛等。
7、遗传因素,如过敏体质及免疫功能障碍。
治疗方法
本病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寻找过敏原,通过逐渐脱敏疗法,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目前许多医院已开展用不同食物、药物、动植物等做皮肤过敏试验,或用不同的化妆品、接触物做皮肤斑贴试验而查找致敏因素。
1、改善过敏体质
(1)内服益生菌:[欣敏康抗过敏益生菌]可以参与IgE介导的免疫变态反应,利用活性的、无致病性的微生物来改善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微生物的生态平衡,进而促进免疫耐受功能,连续补充三个月以上使得身体中的IgE浓度降低,使过敏原无法与体内的IgE抗体结合,从而不再发生过敏的系列生化反应。着名育儿专家郑玉巧医生的观点认为:[欣敏康抗过敏益生菌]对治疗缓解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过敏性哮喘以及异位性皮炎湿疹,慢性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有十分显着的效果,而且没有出现传统治疗方法引起的副作用。
(2)外用药物:常用1%酚炉甘石洗剂或1%博荷酊外涂,每日3-4次。
2、中药及偏方
(1)地肤子、浮萍各30克,蝉蜕9克,水煎服,每日 l剂。
(2)桃树叶、艾叶各30克,白矾15克,食盐9克,煎汤洗浴,每日1-2次。
(3)苍耳子,荆芥,防风各15克,葱白1根,水煎服,每日1剂。
3、营养和饮食 宜进清淡饮食,忌鱼、虾、蟹、羊肉、酒类等辛辣刺激食物。
注意事项
1、患者平时要注意观察过敏原,如发现某种食物或药物过敏时,应立即停用,对可疑致敏原应尽量避免接触。
2、剪短指甲,勿用力搔抓,否则可引起皮损显着增多,瘙痒剧烈。
3、室内应保持清洁、干燥,禁放花卉,也不应该喷洒来苏,敌敌畏等化学物品,以免致敏。

Ⅵ 荨麻疹是什么因起得

问题分析: 1、食物引起:任何食物都有可能引起荨麻疹,较多的是异性蛋白,如海产品(鱼、虾、蟹、干贝、螺等)、牛奶、蛋、蘑菇、腐乳等最常见。其次是某些蔬菜、调味品,如西红柿、香椿,香菜、花椒、香叶等;水果有芒果、草莓、柑橘、杨莓、桃、榴莲等不常吃的东西。 2、药物引起:有许多药物是荨麻疹的诱因,如某些中草药。 3、微生物感染引起: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蛔虫、蛲虫)等的病原体,分解产物、分泌的毒素、甚至破坏的病变组织等都可能是致敏原。 4、接触动、植物、吸入物引起:动物的皮毛、分泌物,植物叶、汁,空气中的漂浮物:如花粉、羽毛、皮屑、真菌孢子、螨虫、尘土等,都可能是个别人的致敏原。 5、物理化学因素引起:冷、热、日光、机械摩擦、压力和某些化学物质如香水、清洁剂等接触皮肤也可是荨麻疹的诱因。 6、躯体疾病引起:有体内病灶,如胆囊炎、胆石症、兰尾炎、鼻窦炎、扁桃体炎、龉齿等及淋巴瘤、内脏肿瘤、胶原病、风湿热等也可荨麻疹的原因。
意见建议:保持居室清洁:家中少养猫、狗等宠物,因为猫狗等宠物的毛、皮屑、尿屎,都可能引起人体过敏,是吸入性过敏的重要因素;家中勤清扫,少用地毯,因为屋尘中常含有人的肉眼看不到的尘螨,如果随灰尘吸入体内,常引起过敏而又往往不知不觉;另外有过敏史的患者应少去公园,家中也尽量不要养花,避免花粉引起过敏。 少接触致敏物品:对于可能由接触而引起荨麻疹的患者,应当少用含有香料的肥皂,尽量不要接触橡胶、染发剂等化学物品,或是在接触这些物品时戴上手套。 戒烟酒:不要喝酒,包括葡萄酒、啤酒,更不要吸烟,不仅吸烟者本人有过敏倾向,而且其子女等被动吸烟者也有过敏的可能。

Ⅶ 荨麻疹是怎么引起的

荨麻疹俗称“风团”,是皮肤科门急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引起荨麻疹的原因很复杂,药物、食物(食物添加剂)、吸入物、感染、昆虫叮咬、冷热和机械刺激等物理因素、精神因素及内分泌改变、内科疾病以及遗传因素等都可能是荨麻疹的病因。

“对小孩来说,引起荨麻疹的病因主要有两大类:过敏及感染。”婴儿以母乳、牛奶、奶制品喂养为主,可引发荨麻疹的原因多与牛奶及奶制品的添加剂有关;婴幼儿开始增加辅食后,鸡蛋、肉松、鱼松、果汁、蔬菜、水果都可成为过敏的原因;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喜欢吃零食,零食种类及正餐食品较多,因此食物过敏的机会增多,诸如果仁、鱼类、蟹、虾、花生、蛋、草莓、苹果、李子、柑橘、各种冷饮、饮料、巧克力等都有可能成为过敏原因。

除了食物过敏,药物过敏也是引起荨麻疹的重要原因。无论内服还是静脉或肌肉注射,均可诱发荨麻疹。此外,各类植物(如花粉)、动物毛发皮屑及虫咬等因素也容易引起小儿荨麻疹。“特别是2-7岁的孩子,到室外、野外、树丛及傍晚的路灯下玩耍,往往易被虫咬,或与花粉、粉尘、螨及宠物如猫和狗的皮毛等接触,引起过敏。”

感染也是荨麻疹不可忽视的原因。主要感染源包括细菌、病毒及寄生虫的感染等。“儿童期及幼儿期的小儿抵抗力偏低,容易患各种感染,因此,化脓性扁桃腺炎、咽炎、肠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一年四季均可成为荨麻疹的诱发因素。

据卫生部门调查,有五分之一的人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荨麻疹。由于该病发作时可表现为全身斑块,故又称为“风疹块”。教授介绍,荨麻疹有急、慢性之分,急性荨麻疹治疗较容易,四分之三的慢性荨麻疹病因不明,治疗较棘手。常见的发病诱因有食物、药物、昆虫咬伤、感染、消化障碍、情绪因素及冷热、运动、光照等。发病后除皮肤瘙痒外,还可能出现腹痛、关节痛、血管炎,甚至并发喉头水肿,造成胸闷气急而威胁生命。另外,心理、情绪等因素也与发病有关。近年来还发现幽门螺旋杆菌、弓形体以及真菌等感染与慢性荨麻疹发病可能有一定关系,因此需掌握预防方法。

春季过敏重在改善过敏体质:

随着免疫学的发展,针对过敏体质,通过控制IgE的生成,同时调节免疫细胞平衡,调整过敏体质。补充欣敏康益生菌以活菌的状态进入肠道,并很容易被人肠道壁上的树突状细胞所摄取,并刺激脾脏细胞分泌IFN-γ干扰素,提升免疫TH1细胞免疫应答的水平,此外补充一定量的欣敏康益生菌可大大降低血清中的IgE抗体而抑制TH2型细胞免疫应答从而能够很好的诱导TH1免疫应答,同时降低TH2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功能的调整,己被用于顽固性慢性荨麻疹的病因治疗。这样一来,外因不能通过内因起作用,疾病也就自然改善了。

如何预防荨麻疹

1、有过敏性荨麻疹病史的人第一步要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包括居住环境的改善,保持清洁卫生减少细菌积存,保持室内通风,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荨麻疹的发生。

2、远离过敏源,过敏性荨麻疹多数是由于体内对某种物质过敏,因此这些人平时要注意远离过敏源,过敏源可能比较难找,因此患者们可以去皮肤病医院做过敏源检测,然后再针对性的预防。

3、避免食物的影响,春季是容易引发过敏的季节无论是花粉还是小草都要引起注意,同时过敏性荨麻疹的发生与饮食有很大的关系,比如海鲜、牛奶以及腥发类食物等。因此人们要日常生活中要细心的观察自己对哪些食物过敏,以后要尽量少吃或者不吃。

Ⅷ 为什么会突然得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粘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因微血管暂时扩张、渗透性增加、血清渗入组织内引起,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其迅速发生或消退、有剧痒。可有发烧、腹痛、腹泻或其他全身症状。可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与丘疹状荨麻疹等。

引起荨麻疹的病因是什么呢
1、食物:在食物性过敏原中,除鱼、虾、蟹、贝类、蛋类、笋等常见的易过敏食物外,蔬果中的芹菜、香菜、辣椒、草莓、香蕉等也可诱发荨麻疹。
2、药物:约有14%的药物性皮炎表现为荨麻疹,可见药物是导致荨麻疹的重要原因。常见的药物有青霉素及青霉素类,其次为磺胺类药物、四环素类、痢特灵、阿司匹林等退烧药,镇静安眠药,无论内服还是静脉或肌肉注射,均可诱发荨麻疹。
得了荨麻疹如何应对
1、贴身衣物应棉质衣服为主,尽量避免化纤衣物对皮肤的刺激,夏天宜穿着宽松、透气材质的衣服,避免长时间处在潮湿、闷热的环境。室温不宜过高,否则会使荨麻疹反复发作。
2、取玉米须15克,已发酵好的酒酿100克。做法:将玉米须放人铝锅中,加水适量,煮20分钟后捞去玉米须,再加酒酿,煮沸食用,每天晚上喝一些杯,这既有利于促进妈妈的血液循环,又不会影响到宝宝喝奶。
3、取新鲜丝瓜叶,并用清水洗净备用,每次病发的时候连续搓擦患处10多次;或用白酒和食醋以1:2混合成液,用此药涂搽患处,数分钟后就可缓解痒。
荨麻疹如何治疗
1、平时多摄入维生素C,如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维生素C可以使皮肤上的疤痕消失,是皮肤恢复原状。
2、外涂:细辛和白芷500克,白扁豆200克,白芍500克,白附子500克,当归500克,五味子200克,将上述药粉研成细末,在加中药粉约20克,用30℃~40℃温水,搅拌成糊状,涂于患处,每天两次。
3、抗过敏益生菌:微生物学通过对荨麻疹内在机制的分析,无论是免疫性反应还是非免疫性反应,都是过敏参与细胞(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出组胺等过敏介质而引发荨麻疹。因此,单纯使用抗组胺产品起到的止痒作用很短暂,因为它们并不能防止组胺的释放,也就不能防止荨麻疹反复。再者,抗组胺产品只针对组胺,对其他过敏介质起不了什么作用。而且长期使用这类产品,可对肝肾造成很大伤害。
正常的免疫反应对机体起保护作用,而荨麻疹过敏反应则起破坏作用。现代医学界越来越倾向于微生物假说来解释引起过敏的自身免疫:接触有益的抗过敏益生菌欣、敏、康对维持健全的免疫系统非常重要。补充抗过敏益生菌,可以帮助成人、儿童调整过敏体质,平衡免疫力。
抗过敏益生菌欣、敏、康含有专利抗过敏益生菌:罗伊氏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唾液乳杆菌等,能利用抗过敏益生菌刺激免疫系统,激发可以调节过敏免疫反应中的Th1型免疫反应,来平衡过敏所发引发的Th2型免疫反应,可达到改善过敏体质的效果。

Ⅸ 荨麻疹是怎么回事

这五点是导致荨麻疹的重要原因。

一、重口味

很多人喜欢吃“重口味”的食物,而这种油腻、过咸、过甜的食物吃太多容易诱发诸如荨麻疹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或使其加重。因此,对过敏体质者来说,应避免辛辣刺激之品,饮食宜清淡。荨麻疹病人一定切忌暴饮暴食。

二、生活不规律

在生活压力本来就大的情况下,又不能做到好好休息,自然会导致身体方面会出现问题。如果朋友们常年都承受着重压,并且生活也不规律的话,那么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内分泌系统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紊乱的情况,在这样的身体状态下自然也是容易导致荨麻疹产生的。

三、抓挠

瘙痒是皮肤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皮肤痒了就会产生搔抓的欲望,痒的很难受的时候,一点儿不搔抓是不现实的,但是过度搔抓会加重皮肤病。在治疗的同时,要尽可能避免搔抓,瘙痒剧烈时可及时服药或涂药止痒。

四、药物滥用

乱用药物因滥用药物而导致荨麻疹加重等现象比比皆是。尤其是乱用激素类药物治疗,容易产生依赖性,容易导致荨麻疹反复发作,如果用激素类药物治疗,前期治疗效果会比较好,一旦停药,往往很容易出现再次复发,甚至还会加重病情。

五、治疗期间缺少护理

荨麻疹复发的病因比较复杂,荨麻疹患者不仅要坚持正确治疗,还要做好护理工作,这样可以降低疾病的复发几率,患者治疗过程中护理不当也会导致疾病反复发作,所以患者应该要坚持正确的护理,这样可以减少疾病复发的几率。

以上5点都是会引发及加重荨麻疹的坏习惯,所以荨麻疹患者要改掉它。选择正确的方法应对荨麻疹要注意以下3点:

1、找到过敏原,注意饮食,某些事物可能是过敏原。

对于荨麻疹患者来说,找出正确的致病原因是非常关键的事情。荨麻疹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研究发现,荨麻疹的致病原因有很多种,比如花粉、蚊虫叮咬、空气中的尘螨、海鲜及牛奶等食物过敏,或者是某类药物、气温变化、情绪变化、精神压力大、长期疲劳、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影响。由此可见,之所以得荨麻疹,未必是过敏体质。由于每个患者的身体情况和疾病症状不同,具体的病因也会有些不同。

2、接受正确的治疗

如果荨麻疹患者滥用药物,那么可能会导致病情反复地发作,从而加大治疗的困难。因此一旦发生荨麻疹,首先要明确诊断,针对病因,根据皮疹的形态,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通过研究微生物学家发现,荨麻疹患者是因为体内TH2(2型T细胞)活性过高从而产生过多的IgE抗体就形成过敏体质。免疫系统的健全与肠道微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现代医学对微生态的研究发现一种新的抗过敏的乳酸菌菌株群,欣敏康益生菌可以通过促进机体自身γ干扰素的分泌量使TH2(2型T细胞)的活性下降,增进TH1型免疫反应来调控因过敏而反应过度的TH2型免疫反应的方法。

欣敏康抗过敏益生功利用活性的、无致病性的微生物使得树枝状的细胞等免疫细胞得到了调理,通过对于肠道里面的免疫机能有刺激作用,把过于低下或者是过高的免疫活性调节到了正常的状态之下,更好的促进了肠道的成熟,慢慢使过敏原无法与体内的IgE抗体结合,同时对于全身的免疫系统的成熟也有刺激的作用,从而提高了患者的免疫力,荨麻疹就会在一段时间之后自然消退了。其次它不会像其他药物需经肝肾代谢,从而避免了药物对人体的不良反应。

3、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来说,治疗时间可能比较长。在尚未根治前,患者应做好与荨麻疹和平共处的心理准备,保持乐观的情绪,一定要对治疗有信心、恒心、耐心,相信医生,相信自己,有利于尽快治愈疾病。如果自暴自弃,从一开始就拒绝治疗,或者在中途放弃治疗,那么要想治愈疾病可能是天方夜谭了。

阅读全文

与引发麻疹的生物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