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在哪一年通过的
《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是一项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性公约,于1992年6月1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的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在内罗毕通过。
自1994年起,每两年数千名来自不同国家的代表齐聚缔约方大会,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2016年12月,中国获得了2020年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主办权。
中国于1992年6月11日签署该公约。公约于1993年12月29日对中国生效。公约适用于香港、澳门特区。
概述: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一项有法律约束力的公约,旨在保护濒临灭绝的植物和动物,最大限度地保护地球上的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以造福于当代和子孙后代。
公约规定,发达国家将以赠送或转让的方式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补充资金以补偿它们为保护生物资源而日益增加的费用,应以更实惠的方式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从而为保护世界上的生物资源提供便利。
签约国应为本国境内的植物和野生动物编目造册,制定计划保护濒危的动植物。建立金融机构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实施清点和保护动植物的计划。使用另一个国家自然资源的国家要与那个国家分享研究成果、盈利和技术。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生物多样性公约
2.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发展历史
联合国环境署于1988年11月召开生物多样性特设专家工作组会议,探讨一项生物多样性国际公约的必要性。1989年5月建立了技术和法律特设专家工作组,拟订一个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国际法律文书。到1991年2月,该特设工作组被称为政府间谈判委员会。1992年5月内罗毕会议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协议文本》。《公约》于1992年6月5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期间开放签字,并于1993年12月29日生效。缔约国第一次会议1994年11月在巴哈马召开,会议建议12月29日即《公约》生效的日子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同时,联大敦促联合国秘书长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从各个方面采取必要措施,以期确保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活动的连续如期举行。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了保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1992年在巴西当时的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3个国家签署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1994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2月29日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以提高人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2001年将每年12月29日改为5月22日。
3.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主题是什么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BD COP15),是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的全球性会议。
大会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旨在倡导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努力达成公约提出的到2050年实现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分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大会意义
旨在倡导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努力达成公约提出的到2050年实现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分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4.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在哪一年通过的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国际社会所达成的有关自然保护方面的最重要公约之一。该公约于1992年6月5日在联合国所召开的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正式通过,并于1993年12月29日起生效(因此被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01年根据第55届联合国大会第201号决议,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由原来的每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改为五月二十二日。到如今为止,已有100多个国家加入了这个公约。该公约的秘书处设在瑞士的日内瓦,最高管理机构为缔约方会议(CoP)。CoP由各国政府代表组成。其职责为:按照公约所规定的程序通过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修正案、附件及议定书等。⑴保护生物多样性及对资源的持续利用;⑵促进公平合理地分享由自然资源而产生的利益。⑴各缔约方应该编制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持续利用的国家战略、计划或方案,或按此目的修改现有的战略、计划或方案。⑵尽可能并酌情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其持续利用纳入到各部门和跨部门的计划、方案或政策之中。⑶酌情采取立法、行政或政策措施,让提供遗传资源用于生物技术研究的缔约方,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切实参与有关的研究。⑷采取一切可行措施促进并推动提供遗传资源的缔约方,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公平的基础上优先取得基于其提供资源的生物技术所产生的成果和收益。⑸发达国家缔约方应提供新的额外资金,以使发展中国家缔约方能够支付因履行公约所增加的费用。⑹发展中国家应该切实履行公约中的各项义务,采取措施保护本国的生物多样性。
5.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诞生
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关于人类环境的大会决定建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各国政府签署了若干地区性和国际协议以处理如保护湿地、管理国际濒危物种贸易等议题,这些协议与管制有毒化学品污染的有关协议一起减慢了破坏环境的趋势,尽管这种趋势并未被彻底扭转,例如,关于捕猎、挖掘和倒卖某些动物和植物的国际禁令和限制已经减少了滥猎、滥挖和偷猎行为。
1987年,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Brundtland委员会)得出了发展经济必须减少破坏环境的结论,这份划时代的报告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它指出,人类已经具备实现自身需要并且不以牺牲后代实现需要为代价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报告同时呼吁“一个健康的、绿色的经济发展新纪元”。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由各国首脑参加的最大规模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此次“地球峰会”上,签署一系列有历史意义的协议,包括两项具有约束力的协议:气候变化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前者目标是工业和其它诸如CO2等温室效应气体排放;后者是第一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全球协议,生物多样性公约获得快速和广泛的接纳,150多个国家在里约大会上签署了该文件,此后共175个国家批准了该协议。
6. 生物多样性公约
选A
以下来自网络中的此条:生物多样性公约
生物多样性具有很高的价值,它不仅可以为工业提供原料,如胶、油脂、芳香油、纤维等,还可以为人类提供各种特殊的基因,如耐寒抗病基因,使培育动植物新品种成为可能。许多野生动植物还是珍贵的药材,为治疗疑难病症提供了可能。
7.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六次的其中什么超越了爱知目标
摘要 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26条和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第27号决定,生态环境部会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成员单位,编制了《中国履行(公约)第六次国家报告》。《中国履行第六次国家报告》主要阐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及其成效、实施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的进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对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贡献、中国的主要经验和做法、今后优先重点工作。
8. 生物多样性公约几年举办一次
它每两年召开一次。《生物多样性公约》是一项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性公约。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一阶段会议,将在云南昆明举行。大会旨在倡导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目前,大会场馆已经布置完成,新闻中心也于今天(9日)上午正式对中外媒体记者开放。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国际社会就逐步意识到自然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保护自然资源的迫切性。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上通过了环境宣言,着重提出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1987年联合国规划署组织专家组探讨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制定国际公约的可能性。
1992年5月22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协议文本在肯尼亚内罗毕获得了通过。1992年6月5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生物多样性公约》向所有的国家开放签署。中国于6月11日签署了这份公约,成为最先签署的国家之一。截至目前,生物多样性公约一共有196个缔约方,是全球签署国家最多的国际环境公约。
9.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三大目标是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三大目标是:
1、保护生物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组成成分的可持续利用;
3、以公平合理的方式共享遗传资源的商业利益和其它形式的利用。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目标广泛,处理关于人类未来的重大问题,成为了国际法的里程牌。公约第一次取得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一部分的共识,公约涵盖了所有的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资源,把传统的保护努力和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的经济目标联系起来,公约建立了公平合理地共享遗传资源利益的原则,尤其是作为商业性用途,公约涉及了快速发展的生物技术领域,包括生物技术发展、转让、惠益共享和生物安全等,尤为重要是,公约具有法律约束力,缔约方有义务执行其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生物安全,是指国家有效防范和应对危险生物因子及相关因素威胁,生物技术能够稳定健康发展,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态系统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威胁的状态,生物领域具备维护国家安全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从事下列活动,适用本法:
(一)防控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
(二)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
(三)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四)人类遗传资源与生物资源安全管理;
(五)防范外来物种入侵与保护生物多样性;
(六)应对微生物耐药;
(七)防范生物恐怖袭击与防御生物武器威胁;
(八)其他与生物安全相关的活动。
第一条 为了维护国家安全,防范和应对生物安全风险,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保护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生物技术健康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制定本法。
10.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哪里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中国昆明开幕。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2021年10月11日在云南昆明正式拉开帷幕。本届大会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是联合国环境公约缔约方大会首次将“生态文明”作为大会主题。本届大会于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和2022年上半年分两阶段在昆明召开。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内容:
COP15第一阶段会议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召开,第二阶段将以线下会议方式召开。第一阶段会议要完成除“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外的各项议题审议,“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要在第二阶段会议审议和决定。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在开幕式致辞指出,经过一年的艰辛努力,此次会议成功在文化和生态多样性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昆明召开,离不开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推动。穆雷玛说,保护地球上的生命是一个真正的全球性问题,它影响到全人类,也影响到这个星球上的所有物种,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穆雷玛说,虽然过去十年全球在生物多样性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不能阻止植物和动物多样性的丧失。
我们正处在关键时刻,如果要实现2050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必须在这个十年就采取行动,制止和扭转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最迟在2030年让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这是我们面临的决定性挑战,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制定并通过《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应对这些挑战。
来自140多个缔约方及30多个国际机构和组织共计5000余位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参加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