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什么是带蒂赘生物

什么是带蒂赘生物

发布时间:2022-11-05 16:48:18

❶ 息肉是什么

息肉,是指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多余肿物,现代医学通常把生长在人体粘膜表面上的赘生物统称为息肉。息是多出、盈余之意,《说文解字》记载“息,寄肉也。”《黄帝内经·玉篇》说“瘤,息肉也。”息肉属于良性肿瘤的一种。不过那些生长在皮下的囊肿、脂肪中的脂肪瘤、肌肉内的肌瘤等,也可引起体表的隆起,但不属息肉范畴。医学上一般按出现的部位给它命名。如长在声带上的称"声带息肉",出现在胃壁上的叫"胃息肉",以此类推。若某一部位有两个以上的息肉,又称"多发性息肉"。

非肿瘤性病变其中以胆固醇息肉最为多见。国外1995年报告,胆固醇息肉占胆囊息肉样病变的65%,国内报告的288例患者中胆固醇息肉占62.5%。其次为炎症性息肉、腺瘤样增生及腺肌瘤等。


(1)胆固醇息肉:胆固醇沉着是胆囊息肉的重要病因,胆固醇沉着于胆囊黏膜固有膜的巨噬细胞内,逐步向黏膜表面突起,促使黏膜上皮增生、罗-阿窦增多及肌层增厚而形成息肉。胆固醇息肉的病理特点为多发性小息肉,曾有胆固醇息肉74例病例报告显示:直径小于10mm者占97%,50%为多发性,平均3.09±3.31个(肿瘤性息肉多为单个病变,有临床鉴别意义)。胆固醇息肉质脆带细,易与黏膜分离,不伴有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也不含其他基质成分,即便伴有炎症也很轻微,到目前为止未见有癌变报道。


(2)炎症性息肉:为炎症刺激所致的一种肉芽肿,直径约5mm,单发或多发的广基性结节。其组成成分有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慢性炎症细胞,息肉周围的胆囊壁有明显炎症,至今尚无癌变报道。


(3)腺瘤样增生: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为黄色质软的疣状物,直径约5mm,单发或多发。其组成成分为丰富的结缔组织中含平滑肌束及杯状细胞,其表面有上皮增生并伴有肠化生。腺样增生因黏膜上皮伸入肌层形成的罗-阿窦明显增多,窦口上常有狭窄,致窦内常有胆汁淤积、炎症或胆石嵌入,有癌变可能。


(4)腺肌瘤:存在黏膜上皮局部变化、肌纤维增生与局限性腺肌增生,故医学上又称为腺肌增生症,有弥漫型、节段型与局限性三种。腺肌瘤也是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也可能癌变。

肿瘤性病变此类病变中以良性的腺瘤为主,恶性主要为胆囊癌。


(1)腺瘤:多为单发的有蒂息肉,外形可呈乳头状或非乳头状,恶变率约30%,癌变机会与腺瘤大小呈正相关。1998年国外学者观察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时发现,其中94%直径<10mm,66%的患者年龄<60岁;而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88%直径>10mm,75%的患者年龄>60岁。研究认为,胆囊腺瘤的发病率很低,在10年内施行的12153例胆囊切除中,仅81例为胆囊息肉样病变,只占0.7%,而其中是腺瘤的仅为9.6%;而同期人群中发现胆囊癌225例,占1.85%,可见本病有癌变的可能性。


(2)腺癌:分为乳头型、结节型及浸润型。前两者为隆起性病变,直径约<20mm;而浸润型不属于胆囊息肉样病变,绝大多数直径>20mm。因此表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胆囊癌往往为早期,其中乳头型癌绝大多数限于黏膜和肌肉内,预后良好。

息肉的原因可能与炎症内分泌紊乱特别是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比如长期炎症会容易导致宫颈息肉。


现代医学对其真正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慢性刺激遗传因素

息肉恶变判断判断息肉是否会发生恶变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


一、息肉的长相:那种体积较小由带蒂的非肿瘤性息肉,多数与息肉中的良民,一般不易发生恶变;如果体积较大、宽基广蒂的息肉,则极有恶变为癌的可能。


二、息肉的数量:单纯一个息肉癌变率低;而多发性息肉的癌变几率增加。


三、是看息肉的组织属性:单纯炎症性息肉恶变者较少,而腺瘤性息肉,特别是绒毛状腺瘤最容易恶变为结肠癌。


四、息肉的生长速度:良性息肉多生长十分缓慢,若是在短期内迅速长大,直径大于2厘米以上时,应警惕癌变。如结肠腺瘤性息肉是因结肠黏膜细胞增生过旺,癌变率可达42%-77%。


五、是看家族遗传史:有一种称为“家族性多发性大肠息肉病”,是指在同一家族的上下辈中可有好几个人患有结肠息肉,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细胞内第5号染色体的基因缺陷造成的。患有这种有遗传倾向家族的人中,如父母亲有一方有息肉病,其后代中50%的息肉会有恶变的风险性;若父母双方均有息肉病,后代患的息肉癌变风险可上升到75%。

❷ 直肠息肉是什么

直肠息肉指的是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内突出的一种隆起性病变,包括腺瘤,儿童型息肉,炎性息肉,息肉病变等等。大多是因为粪便慢性刺激所引起,是常见的直肠良性肿瘤。单发的比较多见,也可以多发。
直肠息肉多是带蒂的圆形或者椭圆形的肿物,可以在肠腔内上下移动,在排便的时候可能会排出肛门外。带蒂的大部分是肠粘膜由于肠蠕动,或者粪便牵拉延长的结果。患者在看病的时候通常有大便带黏液或脓血的症状,排便的时候会有圆形的肿物脱出到肛门外面。
直肠息肉的发病原因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炎症刺激,直肠粘膜长期被炎症刺激可以引起肠粘膜的息肉生成。
二、粪便异物刺激和机械性损伤。
三、遗传因素。息肉的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饮食因素,特别是细菌和胆酸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样息肉形成的基础。

建议:平时要生活规律,避免剧烈运动,清淡饮食,多吃蔬菜和水果,尽量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可以到正规肛肠专科医院检查,在肛门镜下切除息肉治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❸ 在临床上怎样确诊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是发生在直肠黏膜上的一种良性赘生物,本质上属于一种小的良性肿瘤。因为息肉的大小、位置的高低不一样,临床表现也不一样,像位置比较高的小息肉,一般没有任何症状。如果息肉发炎、表面糜烂,大便的时候往往带有鲜血及黏液,会随粪便一块排出来。直肠低位带蒂的息肉,大便的时候可以脱出肛门外,小的能够自行回纳,大的需要用手帮助回纳,常常伴有排便不畅、下坠感。多发性息肉以腹痛、腹泻、便血为主要症状。息肉本身对人体没有什么危害,因为是一种良性的肿瘤,但是,很多都具有恶变的倾向,可能发展成为恶性肿瘤。如果发现直肠息肉,需要切除、送病理检查。

❹ 直肠息肉都有什么症状

1、脱出:直肠息肉蒂较长时多可脱出肛外。息肉脱出有时仅露肛口,有时连同部分蒂部脱出肛外。如息肉较大,脱出后须手托还纳,偶可嵌顿于肛外。高位息肉常不能脱出。 2、直肠指检:直肠中、下段的息肉,指检可触及柔软、光滑、活动的结节。 3、直肠镜检:腺瘤性息肉呈圆形,表面粘膜淡红且有光泽。绒毛乳头状腺瘤为分叶状,形似菜花,软如海绵的大息肉。炎性息肉蒂长色红。增生性息肉多呈丘状隆起结节。 4、便血:为鲜血、被盖于粪便表面而不与其混合。直肠下端的带蒂息肉排便时可脱出肛门外。 5、息肉合并溃疡感染时,可有粘液血便和里急后重感。 6、若发现多个息肉时,作乙状结肠镜或纤维镜检,排除多发息肉及结肠息肉病。 7、全身症状:息肉数量较多、病程较久者,可出现贫血、消瘦等全身虚弱表现。大量排泄粘液者,可发生低钾性心律紊乱或四肢软弱无力,易疲劳等。

❺ 哪种息肉会变成恶性肿瘤你引起注意了吗

息肉是什么东西?可能会有很多人还不知道息肉是什么东西吧?其实简单点说,息肉就是在黏膜表面上多长出来的一块肉,这块肉被称为赘生物,这种赘生物很容易被误以为是脂肪瘤,囊肿,纤维瘤等。

平时如果没有注意,皮肤表面会出现一种赘生物,在临床上,称之为息肉。很多人对于息肉并不是太了解,所以对它也存在一定的争议,有的人认为息肉不用治,对身体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有的说息肉会癌变,必须及时治疗。

鼻息肉

长期腹泻。其实在临床上有发现,称很多的病人的肠道粘膜是很容易出现过敏或者是自身就有慢性的肠炎产生的。这和病人平时饮食不注意有很大的联系,比如平时比较喜欢喝酒,吃生冷的食物,吃海鲜,吃辣椒等等,这些情况更易造成腹泻产生,而且有些人还会没有原因就出现腹泻的情况,这就会造成肠道粘膜病变,从而发生息肉。

炎性刺激。有些病人的直肠粘膜产生息肉,主要是由于自身有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造成的,它会让肠粘膜经受长时间的刺激,从而造成息肉状肉芽肿出现,而这种病理变化一般都是炎性息肉,所以老年人应看看是不是自身就有炎症,如果要马上进行治疗。

遗传和基因问题。有研究发现称息肉的产生和病人自身的基因突变,遗传体质等情况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基因问题可能是父母遗传给自己后代的,而且在遗传机会上不分性别,也就是说男女都是占有同等几率的,所以如果上辈人有结肠息肉产生,那么老年人在平时更需注意自己的身体变化情况。

饮食关系。饮食关系和直肠息肉也是有一定的联系,专家称在肠道里面的细菌会和胆酸物质产生作用,这可能是腺瘤性息肉生长的根基,而如果一个人在平时的饮食里面释放类的食物有超过百分之四十的话,那么就更会更容易造成结直肠息肉出现,所以说如果老年人平时比较喜欢吃脂肪多的食物那么就更容易患上该疾病。

长期便秘。便秘病人也是可能会出现直肠息肉的,这是由于病人排便时间比原来要长很多,而且还会几天排一次便的情况,由于病人的粪便长时间在肠道里面储存,那么产生的毒素就会再次被息肉吸收,这样就会造成肠粘膜长出息肉。

关于预防息肉癌变,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定期复查。通常情况下,单个息肉,一年复查一次;如果是多个的息肉,且面积超过2cm,需引起重视,一般半年就要检测一次了;如果结果为阴性,可以一年一次。

❻ 外阴菜花样的赘生物,请问是什么

您好!外赘生物是由以下几种情况引起:1、扁平湿疣:若在外阴或肛周处,见多发性浸润性、灰白色、扁平隆起性丘疹或结节,且潮湿易糜烂,伴有臭味,多考虑为扁平湿疣(梅毒螺旋体感染)。2、尖锐湿疣:若在外阴或肛周处,见淡红色或灰褐色、菜花状或鸡冠状且有蒂的疣状物,小疙瘩、硬块、、易,多考虑为尖锐湿疣。尖锐湿疣,又称尖圭湿疣,生殖器疣,尖锐疣,性病疣等,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生殖器、会阴、肛门等部位(少数发生在腋窝、乳房、口腔、耳朵、咽喉等部位),一般没有异味。
3、传染性软疣:若在肛周或外,见米粒大的半球形丘疹,中央有脐窝,表面有蜡样光泽,顶端挑破可挤出奶酪样物质,应考虑为传染性软疣。传染性软疣是一种由软疣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良性、自限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在成年男女性活跃人群中外阴及肛门区皮肤发病增多,在性病门诊中常见到将传染性软疣误诊为尖锐湿疣。4、女性假性湿疣:又称女阴乳头状多毛症、绒毛状小阴唇、女阴多毛状乳头瘤。多发生于20-30岁的女性。主要症状是外阴瘙痒、白带多。皮肤损害表现为正常粘膜色或粉红色簇集的鱼卵样光滑丘疹,互不融合,对称分布,大小一致,少数为乳头状、绒毛状突起,触之有沙粒感,于小阴唇内侧密集成片或条带状分布。5%醋酸试验阴性。

❼ 如何解决脖子上的丝状疣

丝状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好发于脖子这些部位,主要表现为褐色或淡褐色,细长、柔软带蒂的赘生物。治疗上建议使用冷冻、激光或者高频电治疗即可,一般一次治疗即可痊愈的。

❽ 息肉是什么样的,有图片吗

息肉,是指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多余肿物,现代医学通常把生长在人体粘膜表面上的赘生物统称为息肉。息是多出、盈余之意,《说文解字》记载“息,寄肉也。”《黄帝内经 ·玉篇》说“瘤,息肉也。” 息肉属于良性肿瘤的一种。不过那些生长在皮下的囊肿、脂肪中的脂肪瘤、肌肉内的肌瘤等,也可引起体表的隆起,但不属息肉范畴。 医学上一般按出现的部位给它命名。如长在声带上的称"声带息肉",出现在胃壁上的叫"胃息肉",以此类推。若某一部位有两个以上的息肉,又称"多发性息肉"。
临床症状
"息肉",就是人体某个正常结构上赘生的一块"肉"。上到鼻腔、声带,下至直肠、宫颈,均可有息肉出现,大多数息肉都是隐蔽生长的,很难被发现。 息肉是粘膜面突出的一种赘生物,包括增生性、炎症性、错构瘤、腺瘤及其他肿瘤等.息肉临床表现多见腺瘤性息肉和某些胃肠道息肉综合征,这些病变虽属良性,但其中一部分有恶变倾向。
儿童型息肉主要发生在 5~ 10岁的儿童。从病理上来看,其内容不一,有的是良性肿瘤,有的是炎症增生的后果。大便周围带血和便后出血是主要症状,出鲜血,血量不多。直肠下端息肉可能在排便时脱出肛门外,似樱桃状,色鲜红,便后可自行复回。当炎症并发感染时可有黏液大便、大便频、便不尽等,长期可出现消瘦,贫血等。

3分类
胆囊息肉的表现形式包含很多病理类型,病理分类为非肿瘤与肿瘤性病变两大类,肿瘤性病变又分为良性和恶性。
非肿瘤性病变
其中以胆固醇息肉最为多见。国外1995年报告,胆固醇息肉占胆囊息肉样病变的65%,国内报告的288例患者中胆固醇息肉占62.5%。其次为炎症性息肉、腺瘤样增生及腺肌瘤等。
(1)胆固醇息肉:胆固醇沉着是胆囊息肉的重要病因,胆固醇沉着于胆囊黏膜固有膜的巨噬细胞内,逐步向黏膜表面突起,促使黏膜上皮增生、罗-阿窦增多及肌层增厚而形成息肉。胆固醇息肉的病理特点为多发性小息肉,曾有胆固醇息肉74例病例报告显示:直径小于10mm者占97%,50%为多发性,平均3.09±3.31个(肿瘤性息肉多为单个病变,有临床鉴别意义)。胆固醇息肉质脆带细,易与黏膜分离,不伴有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也不含其他基质成分,即便伴有炎症也很轻微,到目前为止未见有癌变报道。
(2)炎症性息肉:为炎症刺激所致的一种肉芽肿,直径约5mm,单发或多发的广基性结节。其组成成分有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慢性炎症细胞,息肉周围的胆囊壁有明显炎症,至今尚无癌变报道。
(3)腺瘤样增生: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为黄色质软的疣状物,直径约5mm,单发或多发。其组成成分为丰富的结缔组织中含平滑肌束及杯状细胞,其表面有上皮增生并伴有肠化生。腺样增生因黏膜上皮伸入肌层形成的罗-阿窦明显增多,窦口上常有狭窄,致窦内常有胆汁淤积、炎症或胆石嵌入,有癌变可能。
(4)腺肌瘤:存在黏膜上皮局部变化、肌纤维增生与局限性腺肌增生,故医学上又称为腺肌增生症,有弥漫型、节段型与局限性三种。腺肌瘤也是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也可能癌变。
肿瘤性病变
此类病变中以良性的腺瘤为主,恶性主要为胆囊癌。
(1)腺瘤:多为单发的有蒂息肉,外形可呈乳头状或非乳头状,恶变率约30%,癌变机会与腺瘤大小呈正相关。1998年国外学者观察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时发现,其中94%直径<10mm,66%的患者年龄<60岁;而恶性胆囊息肉样病变88%直径>10mm,75%的患者年龄>60岁。研究认为,胆囊腺瘤的发病率很低,在10年内施行的12153例胆囊切除中,仅81例为胆囊息肉样病变,只占0.7%,而其中是腺瘤的仅为9.6%;而同期人群中发现胆囊癌225例,占1.85%,可见本病有癌变的可能性。
(2)腺癌:分为乳头型、结节型及浸润型。前两者为隆起性病变,直径约<20mm;而浸润型不属于胆囊息肉样病变,绝大多数直径>20mm。因此表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胆囊癌往往为早期,其中乳头型癌绝大多数限于黏膜和肌肉内,预后良好。

4原因病理
息肉的原因可能与炎症内分泌紊乱特别是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比如长期炎症会容易导致宫颈息肉。
现代医学对其真正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慢性刺激
由于饮食习惯改变,粪便性质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特殊刺激;或因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蛲虫病等肠道疾病的刺激;以及慢性便秘、粪便干结等,均可刺激直肠黏膜而发病。
遗传因素
胎儿在胚胎期,上皮细胞即有易感性。这种特性使上皮细胞在生长发育期快速生长而成息肉。现在不知您家孩子的息肉是多发还是单发,建议通过手术治疗,如不及时治疗,长期便血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导致其贫血。一般经肛门切除就可以治疗此病,手术在 20分钟左右就可完成,对孩子没有其它方面的影响,比较安全。

5临床诊断
大多数息肉都是隐蔽生长的,且一般症状不明显,如果在某个器官脏器的息肉应该首选内窥镜检查,如肠镜、宫腔镜等,其次可选择彩超、CT等。

6息肉恶变判断
判断息肉是否会发生恶变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
一、息肉的长相:那种体积较小由带蒂的非肿瘤性息肉,多数与息肉中的良民,一般不易发生恶变;如果体积较大、宽基广蒂的息肉,则极有恶变为癌的可能。
二、息肉的数量:单纯一个息肉癌变率低;而多发性息肉的癌变几率增加。
三、是看息肉的组织属性:单纯炎症性息肉恶变者较少,而腺瘤性息肉,特别是绒毛状腺瘤最容易恶变为结肠癌。
四、息肉的生长速度:良性息肉多生长十分缓慢,若是在短期内迅速长大,直径大于2厘米以上时,应警惕癌变。如结肠腺瘤性息肉是因结肠黏膜细胞增生过旺,癌变率可达42%-77%。
五、是看家族遗传史:有一种称为“家族性多发性大肠息肉病”,是指在同一家族的上下辈中可有好几个人患有结肠息肉,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细胞内第5号染色体的基因缺陷造成的。患有这种有遗传倾向家族的人中,如父母亲有一方有息肉病,其后代中50%的息肉会有恶变的风险性;若父母双方均有息肉病,后代患的息肉癌变风险可上升到75%。

7临床治疗
手术或微创治疗
息肉一般选择手术或者微创切除,切除后及时送病理科确定其病变性质。对于息肉进行内镜(胃镜、肠镜)下的息肉切除,是防止其癌变十分有效的措施。镜下治疗息肉的方法有:高频电凝电切、高频电灼、激光治疗、微波治疗、注射摘除、冷冻疗法等。
息肉切除术后的随访复查,一般认为,单个腺瘤性息肉切除,术后第一年随访复查一次,如检查阴性者则每3年随访复查一次。多个腺瘤切除或腺瘤大于20mm伴有不典型增生,则3~6个月随访复查一次,阴性则为1年随访复查一次,连续两次阴性者则改为3年随访复查一次,随访随访复查时间不少于15年。
腹腔镜胆囊息肉切除术的适应症
1、各种不同类型有明显临床症状的胆囊结石,如单纯慢性胆囊炎并结石、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并结石、充满型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结石嵌顿等。
2、胆囊息肉样病变。
3、无症状性单纯胆囊结石,下列病人应采取LC治疗:①陶瓷胆囊,因其胆囊癌发生率高达25%;②胆囊结石超过3cm,即使无明显症状亦应积极治疗,因结石大于3cm的胆囊结石患者,其胆囊癌发生率明显高于结石小于3cm者;②无症状性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者。
4、糖尿病患者合并胆囊结石,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应尽早手术治疗,甚至目前有观点认为即使无症状也应手术。
5、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胆囊结石的发生率比正常人高出4-5倍,虽然肝硬化病人不是LC的禁忌证,但属于困难的LC手术,因为门静脉高压症胆囊周围及胆囊三角区血管丰富,易出血,易发生粘连,作此手术应慎重。
6、慢性胆囊炎并结石急性发作患者,大多数经用解痉、止痛、抗炎等治疗后,急性胆绞痛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能迅速缓解,抓紧手术时机,可实行此手术:而另一类型为胆囊结石嵌顿,虽已对症用药处理,体征和症状均不能缓解,胆囊壁易发生坏死、甚至胆囊穿孔形成腹膜炎,这种病人尽早手术,超过24小时不宜作LC手术。
肠息肉治疗提示
1.对于盲肠结肠息肉患者,饮食上的调治也很重要,不合理的饮食常加重腹泻、出血等症状,所以对患者要求禁饮洒,禁辛辣刺激性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饮食。
2.对于单发性息肉,肠镜下切除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对于多发性息肉或息肉病,可行肠镜下分期分段息肉切除术。若病变肠段息肉人多,以至无法进行肠镜下切除者,可考虑病变肠段手术切除治疗。
3.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应定期随访,复查。由于采用电灼,套扎,结扎等方法,不易彻底清除息肉组织,其残端极易再次增生形成息肉,所以定期复查是极为重要的。随时发现随时治疗。
4.对于幼龄儿童的息肉,不宜选择肠段切除,因该病有自愈倾向,并且采用简便的套扎或烧灼疗法,其疗效是很可靠的。[1].
民间偏方
1、鼻中生息肉。用釜脐墨一钱,水送下。连服三、五天。
2、鼻息肉。用蚯蚓(炒)一分、皂荚一挺,共研为末,调蜜涂患处,清水滴尽即愈。
3、治鼻中息肉。用白矾烧成末,和猪油、棉花裹好,塞鼻孔中。几天后,息肉脱落。又方:白矾一两,蓖麻仁七个,盐梅肉五个,麝香少许,捣匀,捏成丸子,用棉花崐裹着塞鼻内,息肉自下。
4、治疗偏方:用细辛末时时吹入。

8预防保健
息肉患者特别是结肠息肉患者,应该少食辛辣刺激食物和油炸、肉蛋、生冷、油腻、高脂肪高能量食物,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量,保持大便畅通,以防脂肪、能量堆积,湿热、瘀毒内聚,导致癌变。
鼻息肉预防积极防治伤风感冒,根据季节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戒烟酒,防御有毒气体及污染,粉尘对鼻、咽部长期刺激。 避免长期应用血管收缩剂,如鼻眼净等,以免引起药物性鼻炎。不养成抠鼻子不良习惯,鼻塞严重是不可强行擤鼻涕,以免导致鼻窦炎、中耳炎等。 及时治疗鼻、咽部及周围器官疾病,以免感染蔓延和反复发作。
子宫息肉的预防平日要注意外阴部卫生,防止阴道炎症和宫颈糜烂,同时要保持性生活卫生。要勤晒被褥,宜穿棉织品内裤并勤洗勤换。做好经期产后或流产后的保健。另外子宫息肉的预防,关键一点就是女性朋友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❾ 什么是息肉息肉是怎么形成的

对于肛门息肉,大家往往见怪不怪。因为不疼不痒,就放松了警惕,然而肛门息肉可能蕴含着危险的信号。如果任其发展,会造成严重的症状。下面就来说说肛门息肉的症状。

1、便血:为鲜血、被盖于粪便表面而不与其混合。直肠下端的带蒂息肉排便时可脱出肛门外。

2、息肉合并溃疡感染时,可有粘液血便和里急后重感。

3、直肠指检:直肠中、下段的息肉,指检可触及柔软、光滑、活动的结节。

4、肛门息肉的症状直肠镜检:腺瘤性息肉呈圆形,表面粘膜淡红且有光泽。绒毛乳头状腺瘤为分叶状,形似菜花,软如海绵的大息肉。炎性息肉蒂长色红。增生性息肉多呈丘状隆起结节。

5、若发现多个息肉时,作乙状结肠镜或纤维镜检,排除多发息肉及结肠息肉病。直肠息肉是一种直肠核膜增生的赘生物,是临床上常见的出血性疾患。因息肉多少、位置高低、性质不同,可分为腺瘤性息肉、乳头状息肉、炎性息肉及息肉病等四种。

阅读全文

与什么是带蒂赘生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