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物-心理-社会 的医学模式
所谓“医学模式”,是指通过专业教师、教科书、临床实践以及医疗机构和卫生行政组织的各种设施和制度的影响,医务人员在对待疾病现象和病人方面所形成的一套思想和行为方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新医学模式,是美国精神病学家和内科专家恩格尔(G.L.Engel)于1977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需要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提出的新医学模式概念,是对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提出批评。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它不仅关注人的生物性,同样关注人的社会性,充分认识到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对健康的综合作用,是对旧的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的更正与补充,它不仅重视生物个体本身,更重视影响个体和群体健康的社会、心理和精神状态。
因此,这里的“社会”是指人与环境的关系、是指社会因素对人疾病健康的影响、是指人的社会适应能力。
当然,医院应该也存在“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2. 什么是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是以人类的疾病谱以及健康观念的变化为依据的。
这一模式认为导致人类疾病的不只是生物因素,而且还有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
因而治疗方法除了传统的生物学方法以外,还应当包括社会科学法和心理学方法。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研究对象不仅是自然的人, 还要研究人的状态和人所处的环境。
医学必须建立在人与其生存环境的和谐适应基础上,改善人的生存状态,
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治病、防病和促进健康。
3.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内容
一般认为,在环境健康医学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健康医学模式,可作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代表。
1.布鲁姆
1974年,布鲁姆(Blum)提出:影响人类健康有环境、生物、行为生活方式、卫生服务四大因素,其中环境因素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对健康有重要影响。
2.综合健康模式
拉隆达(Lalonde)和德威尔(Dever)对环境健康医学模式加以修正和补充后,提出了综合健康医学模式,为制定卫生政策、指导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该模式认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四大类因素,每一大类可分为三个因素,则共计十二个因素;
各类因素对不同的疾病影响是不同的,如心脑血管病以行为生活方式、生物因素为主,意外死亡以环境因素为主,传染病以卫生服务为主。
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977年美国纽约州罗彻斯特大学精神和内科教授恩格尔(Engel)提出,应该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生物医学模式。
他指出:生物医学模式关注导致疾病的生物化学因素,而忽视社会、心理的维度,是一个简化的、近似的观点。
恩格尔提出:“为理解疾病的决定因素,以及达到合理的治疗和卫生保健模式,医学模式必须考虑到病人、病人生活在其中的环境以及由社会设计来对付疾病的破坏作用的补充系统,即医生的作用和卫生保健制度”。
4.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实现了对生物医学模式的超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是以人类的疾病谱以及健康观念的变化为依据的。
这一模式认为导致人类疾病的不只是生物因素,而且还有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因而治疗方法除了传统的生物学方法以外,还应当包括社会科学法和心理学方法。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研究对象不仅是自然的人, 还要研究人的状态和人所处的环境。医学必须建立在人与其生存环境的和谐适应基础上,改善人的生存状态,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治病、防病和促进健康。
(4)问题的什么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扩展阅读:
主要内容:
1、布鲁姆
1974年,布鲁姆(Blum)提出:影响人类健康有环境、生物、行为生活方式、卫生服务四大因素,其中环境因素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对健康有重要影响。
2、综合健康模式
拉隆达(Lalonde)和德威尔(Dever)对环境健康医学模式加以修正和补充后,提出了综合健康医学模式,为制定卫生政策、指导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该模式认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四大类因素,每一大类可分为三个因素,则共计十二个因素;
各类因素对不同的疾病影响是不同的,如心脑血管病以行为生活方式、生物因素为主,意外死亡以环境因素为主,传染病以卫生服务为主。
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977年美国纽约州罗彻斯特大学精神和内科教授恩格尔(Engel)提出,应该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生物医学模式。
他指出:生物医学模式关注导致疾病的生物化学因素,而忽视社会、心理的维度,是一个简化的、近似的观点。
恩格尔提出:“为理解疾病的决定因素,以及达到合理的治疗和卫生保健模式,医学模式必须考虑到病人、病人生活在其中的环境以及由社会设计来对付疾病的破坏作用的补充系统,即医生的作用和卫生保健制度”。
5. 什么是心理学中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应该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内科教授恩格尔(Engel.GL)在1977年《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需要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的文章,批评了现代医学即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指出这个模式已经获得教条的地位,不能解释并解决所有的医学问题。为此,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977年美国纽约州罗彻斯特大学精神和内科教授恩格尔(Engel)提出,应该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生物医学模式。
他指出:生物医学模式关注导致疾病的生物化学因素,而忽视社会、心理的维度,是一个简化的、近似的观点。
恩格尔提出:"为理解疾病的决定因素,以及达到合理的治疗和卫生保健模式,医学模式必须考虑到病人、病人生活在其中的环境以及由社会设计来对付疾病的破坏作用的补充系统,即医生的作用和卫生保健制度"。
6.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名词解释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理解疾病的决定因素,以及达到合理的治疗和卫生保健模式,医学模式必须考虑到病人、病人生活在其中的环境以及由社会设计来对付疾病的破坏作用的补充系统,即医生的作用和卫生保健制度”。
7.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主要思想是把人理解为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三种属性的统一体,人的健康和疾病不仅是生物学过程,而且有心理和社会的因素,要从生物、心理、社会相统一的整体水平来理解和防治疾病。它主张在已有生物医学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和社会因素的研究和调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对人的尊重。不仅重视人的生物生存状态,而且更加重视人的社会生存状态。从生物和社会结合上理解人的生命,理解人的健康和疾病,寻找疾病现象的机理和诊断治疗方法。医生不仅要关心病人的躯体,而且要关心病人的心理;不仅要关心病人个体,而且要关心病人的家属、关心病人的后代、关心社会。
8.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与生物医学模式的关系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实现了对生物医学模式的超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是以人类的疾病谱以及健康观念的变化为依据的。
这一模式认为导致人类疾病的不只是生物因素,而且还有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因而治疗方法除了传统的生物学方法以外,还应当包括社会科学法和心理学方法。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研究对象不仅是自然的人, 还要研究人的状态和人所处的环境。医学必须建立在人与其生存环境的和谐适应基础上, 改善人的生存状态, 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治病、防病和促进健康.
9.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扩大了预防医学的视野,丰富了预防医学的内涵,促进了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不仅对疾病的病因分析、诊断与治疗,而且对疾病预防控制以及健康促进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在思考人类的疾病和健康问题的时候,无论是致病、治病、预防及康复,都应将人视为一个整体,充分考虑到病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作用特点,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交互作用,而不能机械地分割开。
(9)问题的什么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各类因素对不同的疾病影响是不同的,如心脑血管病以行为生活方式、生物因素为主,意外死亡以环境因素为主,传染病以卫生服务为主。
为理解疾病的决定因素,以及达到合理的治疗和卫生保健模式,医学模式必须考虑到病人、病人生活在其中的环境以及由社会设计来对付疾病的破坏作用的补充系统,即医生的作用和卫生保健制度。
10. 如何从人与社会发展的角度理解: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
社会在迅速地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大幅度地提高,社会性的疾病预防措施也在日趋完善,使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显着的变化,50年代前,我国人群的疾病谱以生物性的为主,如伤寒、霍乱、天花、鼠疫等。主要原因是:由于营养不良、特别是蛋白质营养不良,导致人的免疫机能下降;再加上居住环境差、卫生状况不良等原因。现如今人类的疾病是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中等,这些均是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缺乏相应的医学知识,造成了热量入超、营养不平衡,再加之环境污染,社会心理压力大的原因。因此就迫使人们对医学现象,特别是疾病的理解,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指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生物、心理、社会都有关系,不管是生物性致病因素、还是社会性的致病因素,都是以人的心理作为中介而致病。由此可以看出人的心理活动在致病或治病中所起的作用。也就是说致病因素都是通过神经内分泌而影响到生理,即医学上所说的“生理始基”作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