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样做微生物的镜检
取一滴试液,放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放显微镜下看就行了。如果需要计数,就是用血球计数板。这是最简单的了,不过这样恐怕看不出什么啊。光是看形态来判断种类吗?
B. 微生物镜检涂片步骤
单染色法,以观察菌体形态为主。
1、把泡在酒精中的片子用镊子夹出,放在酒精灯上点燃,去掉片子上的酒精及油脂。
2、片子冷却后,蘸一接种环发酵液,均匀地涂在片子上。
3、涂后的片子,于酒精灯火焰上过几遍,使所涂的细菌固定在片子上,注意,片子温度不易过高,以不烫手背为主,温度过高,会使菌变形,影响观察结果。
4、片子涂菌的位置,滴几滴结晶紫染液,使染液完全覆盖住所涂的菌,染1分钟左右。
5、用水冲洗片子至无紫色水流下后,进行火焰烤干。
6、镜下观察。在涂点处滴1滴香柏油,于油镜下观察菌体形态。
C. 微生物室常用的病原真菌检查方法有哪些
您好!
1、真菌镜检
是最简单也是很有价值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其优点在于简便、快速,无菌部位的阳性结果可直接确定真菌感染。但是由于阳性率较低,阴性结果亦不能排除诊断。直 接镜检对于浅表和皮下真菌感染最有帮助。在皮肤刮屑、毛发或甲标本中发现皮肤癣菌、念珠菌和马拉色菌的成分可提供对相应真菌病的可靠诊断。如在无菌体液的 直接镜检中发现真菌成分常可确立深部真菌病的诊断,例如在脑脊液中检测到带荚膜的新生隐球菌酵母细胞,或外周血涂片中检测到荚膜组织胞浆菌细胞。但一般在 有菌部位则只有发现大量真菌菌丝方才有意义,通过直接镜检一般可以区分念珠菌、隐球菌、暗色真菌、毛霉(接合菌)等菌的感染,进一步明确鉴定菌种需要通过 培养鉴定来完成。
2、真菌培养
真菌培养是实验室检查中的重要环节,培养出致病真菌是进一步鉴定菌种的前提条件。真菌培养第一步是从临床标本中培养真菌的初代培养,初代培养后进一步进行 分离纯化培养和鉴定培养。不同致病真菌每一步所采用的培养基,培养时间和培养温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常规的真菌培养需要在28-30°C温度下培养3-4 周,一般初代培养选用沙氏培养基(SDA)或者马铃薯琼脂培养基(PDA),采用试管培养,一般同时培养两管,其中一管可添加抗生素(氯霉素或庆大霉素均 可)。在培养1周内,应该每天观察有无真菌生长。一般培养4周后,如果无真菌生长可报阴性。发现培养出真菌,直接挑取少量菌体或者小培养后,用乳酸酚棉兰 制成涂片显微镜下观察,结合菌落大体形态,典型菌种可直接报告种属。不典型菌种根据基本表现,采用适当的标准鉴定培养基,标准培养条件培养,必要时要结合 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
3、真菌鉴定
对常见致病真菌要掌握的鉴定原则是首先区分酵母菌和霉菌。
如果初代培养基上培养出酵母样菌落,在鉴定前应进行分离纯化。在去除细菌和其他真菌污染,区分混合感染后,对纯菌落进行鉴定。酵母菌鉴定主要根据形态学特 征和生理生化特点,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首先根据菌落颜色进行分类。临床最为常见的是白色或奶白色菌落,这类菌进一步做芽管试验,若芽管试验是阳性则为白 念珠菌,若阴性则通过Vitek YBC或API20C及玉米吐温琼脂上培养的形态特征来鉴定。另外,还可以应用念珠菌显色琼脂、尿素酶试验等试验来辅助鉴定。
检验地带网
霉菌的鉴定非常复杂,有许多标准包括形态学特征、温度耐受性,放线菌酮抗性、双相性、营养需求、蛋白分解活动以及水解尿素能力等。现代分类学鉴定方法主要 依据分生孢子的个体发生过程结合其他特征来进行鉴定。初代培养后根据形态学特征一般可鉴定到属的水平,再依据不同真菌的鉴定要求,采用标准培养基和培养条 件进一步完成菌种鉴定。例如:曲霉属鉴定时需要采用标准培养基,即察氏培养基和麦芽琼脂,25℃培养7天后与曲霉形态鉴定检索表对应得到正确的结果。
D. 生物里的镜检是什么
生物里的镜检是在显微镜下检查。
镜检一词更多时候不是用在生物上,
而是用在医学检查上,
及医学研究上。
E. 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步骤
一、用脏手上的细菌制装片:
1、收集手上细菌,用少量无菌水(可用冷开水代替)冲洗脏手,让洗手的水流到培养皿中。这些脏水就是细菌培养液。
2、制取细菌装片,取甲、乙两块洁净的载玻片,分别在两玻片的中央各滴一小滴细菌培养液;然后在甲片上盖好盖玻片后直接用600倍的显微镜观察。
(用稍偏暗的视野,调节到位可以看到多种细菌和其它微生物。很容易看到活动的微生物,这样对儿童更有吸引力和教育意义。)如果你想进一步放大并会操作,选定观察的物象后,可把此物象移到视野正中央,再转换更高倍数的镜头观察即可。
3、在乙片的细菌培养液滴上滴一小滴龙胆紫染色液,用牙签将细菌培养液和龙胆紫液搅匀、并将液滴推开,再用酒精灯加热液滴(约5秒钟)后让它自然晾干(约5分钟)。
再用600倍的显微镜直接观察,既可以看到染成深蓝色的多种细菌和其它微生物。不过此时看到的微生物都已死亡、并被固定,因此看不到它们的活动状态。
二、制取洗手后的对照装片。
1、洗手-----将手用香皂洗干净,用洁净的干毛巾揩干手;
2、收集细菌培养液-------用少量无菌水冲洗双手,让洗手液流入洁净的培养皿中;
3、制细菌装片-----制片过程与以上装片过程相同,参照制片即可。
(5)微生物怎么镜检扩展阅读:
细菌的基本形态与大小
(1)球菌:
球菌是外形呈圆球形或椭圆形的细菌,直径0.5~1微米,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单球菌:单独存在,如尿素小球菌;②双球菌:如肺炎双球菌;
③链球菌:如乳酸链球菌;④四联球菌:形成的4个细胞排列在一起,成田字,如四联球菌;
⑤八叠球菌:如尿素生孢八叠球菌;⑥葡萄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
(2)杆菌:
外形为杆状的细菌称杆菌,常有长宽接近的短杆或球杆状菌,如甲烷短杆菌属(Methano—brevibacter);
长宽相差较大的棒杆状或长杆状菌,如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梭状杆菌(Bacteriumfusiformis);
分枝状或叉状菌,如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竹节状(两端平截),如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anthracis)等。
按杆菌细胞的排列方式不同则有成对的双杆菌、呈链状的链杆菌,另外,常有栅状、“八”字状以及由鞘衣包裹在一起的丝状等多种。典型的杆菌有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链杆菌、变形杆菌[2]。
(3)螺旋状:
螺旋状的细菌称螺旋菌,一般长5~50微米,宽0.5~5微米,根据菌体的弯曲可分为:
①弧菌(Vibrio):螺旋不足一环者呈香蕉状或逗点状,如霍乱弧菌(Vibriocholerae);②螺菌(Spirillum):满2~6环的小型、坚硬的螺旋状细菌,如小螺菌(Spirillumminor);
③螺旋体(Spirochaeta):旋转周数多(通常超过6环)、体长而柔软的螺旋状细菌,如梅毒螺旋体(TreponemaPallim)。
F. 微生物镜检涂片步骤
涂片是将微生物培养物涂在载波片上,用来观察死的微生物。微生物刚放到波片上是活的,但经过固定步骤就将其杀死了。如果涂片太厚,就难以观察单个细胞,如果太薄,就可能找不到微生物。如果将涂片时搅动太厉害,又会破坏原来细胞的排布。涂片后应使其完全风干。然后将其快速通过火焰3~4次,这个过程成为热固定。若固定主要目的有三个:1.杀灭微生物,2.使微生物黏附在载波片上,3.使菌体跟容易染色。如果载波片还没在完全风干的时候将其在火焰上移动,菌体就会煮沸二被破坏。如果热固定不够,菌体就无法粘在载波片上,在后续步骤中容易被冲洗掉。
G. 微生物镜检的化验怎么做
做微生物镜检首先要对微生物进行培养,
1.一般适温培养18-24h,
2.革兰氏染色:1)涂片固定。
2)草酸铵结晶紫染1分钟。
3)自来水冲洗。
4)加碘液覆盖涂面染约1分钟。
5)水洗,用吸水纸吸去水分。
6)加95%酒精数滴,并轻轻摇动进行脱色,20秒后水洗,吸去水分。
7)蕃红染色液(稀)染2分钟后,自来水冲洗。
3.干燥,镜检。
H. 微生物学的检查方法是有哪些
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
因鼠疫传染性极强,采集标本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根据病型采取淋巴结穿刺液、肿胀部位组织液、脓汁,血液和痰等。人和动物尸体可取肝、脾、肺、病变淋巴结以及心血等。陈旧尸体取骨髓。将采集标本送至有严密防护措施的专门实验室进行检查,禁止在一般实验室进行操作。
直接涂片镜检
除血液标本外,一般均需涂片或印片,干燥后用甲醇固定,革兰染色或吕氏美兰染色,镜检。在不同材料中,菌体大小、形态有很大差异,除典型形态外,往往可见菌体呈多形态性,需加以注意。
分离培养与鉴定
血液标本需先置肉汤中进行增菌培养。分离培养一般选用血琼脂平板,28摄氏度24小时后,可见较小的露滴状菌落,继续培养则菌落增大至1~2毫米,中央厚而致密,周边逐渐变薄。取可疑菌落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噬菌体裂解试验,血清凝集试验,特异荧光抗体染色等作出鉴订。
血清学试验
可用于检查鼠疫耶尔森菌抗原或特异性抗体。敏感而特异的试验方法有ELISA、固相放射免疫分析,SPA协同凝集试验等。
检测核酸
用DNA探针杂交方法或PCR技术检测鼠疫耶尔森菌核酸,有助于鼠疫的诊断。PCR敏感性极高,蚤体内有10个鼠疫耶尔森菌感染即可用PCR技术检出。
诊断检查
诊断:取决于病人有接触史及肺部受累表现,病因诊断取决于痰、血或淋巴结吸出物革兰染色、培养,有条件的单位可作直接荧光素标记抗体染色,可提供快速的病因诊断。
I. 微生物镜检的化验怎么做
做微生物镜检首先要对微生物进行培养,
1.一般适温培养18-24h,
2.革兰氏染色:1)涂片固定。 2)草酸铵结晶紫染1分钟。 3)自来水冲洗。 4)加碘液覆盖涂面染约1分钟。 5)水洗,用吸水纸吸去水分。 6)加95%酒精数滴,并轻轻摇动进行脱色,20秒后水洗,吸去水分。 7)蕃红染色液(稀)染2分钟后,自来水冲洗。
3.干燥,镜检。
J. 病原微生物中细菌常见检测方法有哪些
1、快速测试片技术法
快速测试片是指以纸片、纸膜、胶片等作为培养基载体,将特定的培养基和显色物质附着在上面,通过微生物在上面的生长、显色来测定食品中微生物的方法。
细菌总数检测纸片的研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其主要优点是简便、实用、经济、操作性强。近年来以滤纸和美国某公司的 Petrifilm 为载体的测试片已开始被广泛应用。
2、生物电化学方法
生物电化学方法是指通过电极测定微生物产生或消耗的电荷,从而提供分析信号的方法。微生物在滋生代谢过程中,培养基的电化学性质如电流、电位、电阻和电导等会发生变化,所以可以通过检测分析这些电化学参量的变化来实现对微生物的快速测定。
常见的有:阻抗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电流分析法等。生物电化学方法具有测量快速、直观、操作简单、测量设备成本低和信号的可控性等特点。
3、微菌落技术
微菌落是指细菌生长繁殖早期在固相载体上所形成的只能借助于显微镜观察的微小菌落。微菌落技术具有快速、经济、实用的特点,其研究始于 20 世纪50年代,定量测定技术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国外已有报道将该法应用于水、食品中细菌总数的快速检测。
4、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应用到微生物的检测中,主要是依据不同微生物的化学组成或其产生的代谢产物各异,利用上述色谱检测可直接分析各种体液中的细菌代谢产物、细胞中的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多肽、多糖等,以确定病原微生物的特异性化学标志成分,协助病原诊断和检测。
5、高效液相色谱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可分析各种体液中的细菌代谢产物、病原微生物等,以确定病原微生物的特异性化学标志成分,协助病原诊断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