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人类古生物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了什么

人类古生物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2-11-18 09:29:30

⑴ 有关人类起源的最新进展

人类起源的研究进展
李晓晨
有关早期人类的起源有三种学说 ,即裂谷学说、劳动创造学说和突变选择学说。人类的进化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的四个发展阶段。关于现代人的起源有二种假说 ,即系统说和迁徒说。现代人类的起源地一般认为在非洲。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副教授、博士西安710062
【关键词】:人类起源;裂谷学说;夏娃假说
【分类号】:Q981
【DOI】:cnki:ISSN:1009-3826.0.2003-02-032
【正文快照】:
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是进化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虽然我们还不十分了解人类起源的全部细节 ,但在人类起源和发展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 ,对人类进化谱系的主线目前已有了基本一致的看法 ,即人类的进化经历了南方古猿 ( Australopithecus)、能人 ( H omo ha-bilis)、直立人 ( H omo erectus)和智人 ( H omosapiens)四个发展阶段。早期人类的起源是一个富有争议的问题。是什么因素促使人类从人和猿的共同祖先中分化产生出来 ,看法不一 ,有许多学说 ,其中影响最大的三种学说是 :裂谷学说、劳动创造学说、突…
推荐 CAJ下载 PDF下载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2003-SXSD200302032.htm

⑵ 科学家通过对古生物什么的考证,证明了恐龙的存在 急急急

实际上,人类发现恐龙化石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发现禽龙之前,欧洲人就已经知道地下埋藏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巨大骨骼化石。直到古生物学家曼特尔发现了禽龙并与鬣蜥进行了对比,科学界才初步确定这是一群类似于蜥蜴的早已灭绝的爬行动物。1842年,英国古生物学家查理德·欧文创建了“dinosaur”这一名词。英文的dinosaur来自希腊文deinos(恐怖的)Saurosc(蜥蜴或爬行动物)。对于当时的欧文来说,这“恐怖的蜥蜴”或“恐怖的爬行动物”是指大的灭绝的爬行动物(实则不是)。实际上,那个时候发现的恐龙并不多。自从1989年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后,全世界七大洲都已有了恐龙的遗迹。目前世界上被描述的恐龙至少有650至800多个属(古生物学上的种属,不完全同于现代动物的分类方式)。 后来,中国、日本等国的学者把它译为恐龙,原因是这些国家一向有关于龙的传说,认为龙是鳞虫之长,如蛇等就素有小龙的别称。

⑶ 北京人头盖骨有何重要意义

北京人头盖骨
【名称】:北京人头盖骨
【拉丁名】:Homo erectus pekinensis

【概述】

20世纪20年代,考古学家开始在周口店挖掘,发现了距今约60万年前的一些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定名北京猿人,正式名称为“中国猿人北京种”,现在在科学上常称之为“北京直立人”,属旧石器时代。

【发现过程】

1929年12月位于北京房山区周口店村的龙骨山上的北京猿人遗址,我国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北京人的第一个头盖骨化石后来又发现了5个比较完整的头盖骨和200多块骨化石,还有大量打制石器,动物化石和灰烬.周口店开掘化石工作规模之大、延续时间之长是一个创举,当时在中国无成法可遵。

后来龙骨山上陆续发现一些猿人使用的石器和用火遗址。通过对这些考古资料的研究,证明北京猿人距今约69万年,属直立人种。他们过着以狩猎为主的洞穴生活,能够使用和制造粗糙的石制工具,并已学会使用火取暖和吃熟食。

大约早在北宋时代,北京周口店一带就有出产“龙骨”的流传。人们把“龙骨”当作天赐的良药,据说把它研磨成粉末敷在伤口上,就可以止痛和利于愈合。因为盛产龙骨,所以人们就把这里的一座山称为龙骨山。到了近世,经过古生物学家的研究,认为所谓“龙骨”不过是古生物的骨骼化石。这就吸引了不少古生物学家和考古学家来到周口店地区,进行发掘和考察。

1926年,科学家在周口店发现了属于早期人类的两颗牙齿。同年10月,北京科学界报道这一重要发现时,立即轰动了国内外。后来科学家决定把这两颗牙齿的主人,就命名为“北京人”,以后又定名为“北京中国猿人。”这样,所谓“龙骨”的谜揭开了。这不是天赐神物的骨骼,而是人类祖先和与他们同时代的动物的化石。

1927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大规模发掘工作开始了。发掘的主持单位是中国地质调查所和协和医学院。第二年,我国两位能干的青年古生物学家杨钟健和裴文中,参加了周口店的发掘工作。他们精力充沛,给整个现场带来了生气。到了1929年,震撼世界学术界的奇迹终于发生了:在周口店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时间是这一年的初冬,工作人员在发掘过程中,突然看到一个小洞,洞口的裂隙窄得只容一人出入。为了探明虚实,裴文中来到洞里,仔细一看,高兴极了,原来在这里意外地发现了许多动物化石。他顾不得寒冷,决定把挖掘工作继续下去。到12月2日下午四点,已经日落西山,洞外天色渐渐暗下来,呼啸的寒风在山野吹着,洞里觉得更冷了,但人们依旧在昏黄的蜡烛光下聚精会神地工作。突然,裴文中高兴地喊叫起来:“是猿人!”大家围拢过来,果真发现一个猿人的头盖骨,一半已露出地面,另一半还埋在硬土里。人们兴奋极了,目不转睛地盯着。这时天色越来越黑了,但大家的心情已经急不可耐。裴文中毅然决定,继续挖下去,一直到把这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完全出土为止。这一夜大家都没睡好。第二天一清早,裴文中就派专人把这个大喜讯报告给北京城里的地质调查所。又过了几天,12月6日,裴文中亲自坐着汽车,用他自己的两床被子和褥子、毡子,包着这稀世珍宝护送到城里。

1936年贾兰坡又先后在猿人洞发现3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二战期间,周口店猿人洞先后出土的全部5个完整和比较完整的头盖骨神秘失踪,再度震惊了世界。

北京猿人化石共出土头盖骨6具、头骨碎片12件、下颔骨15件、牙齿157枚及断裂的股骨、腥骨等,分属40多个男女老幼个体。考古学者同时发现10万件石器材料,及用火的灰烟遗址和烧石、烧骨等。北京猿人制造出颇具特色的旧石器文化,并对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丢失】

“北京人”化石一直保存在北京协和医院,1940年12月26日,日军占领了北平,美日战事一触即发。“头盖骨”若继续留在北平很不安全,当时身在重庆的中央地质调查所副所长尹赞勋致信给中央地质调查所技术研究员,时在北平的新生代研究室副主任裴文中,述说险恶形势和对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保存的担忧,并提出托美国友人运往美国学术机关暂存。

国民党中央行政秘书长翁文灏也开始积极协调将“头盖骨”运送至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暂存。1941年1月10日,翁文灏和尹赞勋致信给协和医学院院长胡顿、新生代研究室名誉主任魏敦瑞,“鉴于美日关系日趋紧张,美国正与中国站在一条战线共同抗日,我们不得不考虑在北平新生代研究室的科学标本安全问题。我们准备同意将它们用船运往美国,委托某个学术研究机关在中国抗战期间替我们暂为保管。”

同时,翁文灏还直接写信给美驻华大使詹森阐明自己希望转移“头盖骨”的意思。但是,根据先前达成的协议,得到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的周口店发掘工作,其发掘出的实物必须留在中国,不得出口。美国方面婉言拒绝。

胡顿在给翁文灏的回信中写道:“企图将这批化石转移出北京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将它们运出中国或日本占领区很易遭到被没收的危险。”考虑到“头盖骨”的安全,胡顿和魏敦瑞都认为不要转移和无法转移。最好放在保险柜再将保险柜放入学校地下室的保险库。

翁文灏等中方人员的努力依然没有停止,他们一再申请,美方官员和科学家一再婉拒,往来切磋数月时间。1941年11月,经翁文灏的一再协调,最后又经过蒋介石点头,重庆国民党政府才明确表态,允诺“头盖骨”出境。在翁文灏的一再恳请和调停下,美国方面终于同意了头盖骨由领事馆安排、由美国人带出中国,暂存纽约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据李树喜公布的档案资料记载,“头盖骨”转移行动按计划开始,由美国海军陆战队护卫,乘北平到秦皇岛的专列到达秦皇岛港,在那里登船,船名“哈德逊总统号”,预定12月8日抵秦皇岛。8日上午,列车抵达秦皇岛。此时,日本对珍珠港的空袭已经开始,随即,驻在秦皇岛山海关一带的日军突然行动袭击美军,美海军陆战队的列车和军事人员包括美在秦皇岛的霍尔姆斯兵营的人员顷刻成为日军的俘虏,包括“北京人”在内的物资和行李当然成为日军的战利品,从此不见踪影,至今66年……

丢失的北京人头盖骨一共有5个;山顶洞人头盖骨3个;北京人头盖骨碎片数十片;北京人牙齿近百颗;北京人的残下颌骨13件;北京人的上锁骨1件;北京人的上腕骨1件;北京人的上鼻骨1件;山顶洞人盆骨7件;山顶洞人肩胛骨3件;山顶洞人膝盖骨3件,还有硕猴头骨化石2件;硕猴下颌骨化石5件;硕猴残上颌骨化石3件;硕猴头骨化石残片1小盒;山顶洞人下颌骨4件,还有大量其他珍贵化石。

【寻找】

二战结束后,美国、中国、日本都开展了对北京人头盖骨的寻找工作,但至今没有这些珍贵化石的下落。多年来,寻找“北京人”一直停留在民间操作和学者呼吁的层面。1998年,以“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者之一、着名古人类学家贾兰坡为首的1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呼吁有关人士行动起来寻找“北京人”化石。1999年,房山区有关部门也发出“世纪末的寻找”的呼吁。但由于牵涉到日本、韩国等国外政府和相关人士,所以单纯靠民间的努力,很难取得进展。

2005年07月02日“北京人”的老家北京市房山区政府正式宣布成立寻找“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工作委员会。至此,一个在政府领导下、统一协调民间力量的寻找“北京人”行动机构诞生了。

房山区政府介绍,房山区委书记聂玉藻和区政府代区长祁红将分别担任寻找“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工作委员会的政委和主任,委员会的专家顾问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古人类学家吴新智,人类学、史前考古学教授周国兴等。而此项工作将由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管理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口店古人类学研究中心负责具体实施。

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和寻找工作队,职责是:制定寻找计划,上报批准后,外出调查;实地线索追踪后,进行资料整理,及时上报;针对有价值的重要线索,经上报批准后,进行深入挖掘,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协助下,对国内线索进行搜寻。

【北京人头盖骨的意义】

根据对文化沉积物的研究,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之间。北京人的平均脑量达1088毫升(现代人脑量为1400),据推算北京人身高为156 厘米(男),150厘米(女)。北京人属石器时代,加工石器的方法主要为锤击法,其次为砸击法,偶见砧击法。北京人还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类,并能捕猎大型动物。北京人的寿命较短,据统计,68.2%死于14岁前,超过50岁的不足4.5%。

在龙骨山顶部于1930年发掘出生活于2万年前后的古人类化石,并命名为“山顶洞人”。1973年又发现介于二者年代之间的“新洞人”,表明北京人的延续和发展。

北京人遗址及化石的发现,是世界古人类学研究史上的大事。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个古人类遗址像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这样拥有如此众多的古人类、古文化、古动物化石和其它资料。北京人化石就成为世界科学界众所瞩目的稀世瑰宝。,“北京人”虽然不是最早的人类,但作为从猿到人的中间环节的代表,被称为“古人类全部历史中最有意义最动人的发现”,因此,“北京人头盖骨”的珍贵可想而知。

但是,也正由于这样,它也成为一些投机商和帝国主义者所觊觎(ji yu计余)的对象。裴文中等发掘出来的五个北京人头盖骨和一批化石,在抗日战争期间竟然奇怪地“失踪”了。这事件,成为震惊世界的失窃案。五十年代以来,人们继续寻找着;令人气愤的是,至今仍无结果。这一案件目前已引起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北京人头骨化石理当回到他们的后代手里。

【北京人头盖骨失踪之谜】

7种版本使历史扑朔迷离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到底在哪里?自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以下简称"北京人")不知所踪后,这个谜就一直在破解之中,但到现在都未能如愿。1998年,包括有"北京人"之父之称的贾兰坡院士在内,14名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发起的"世纪末大寻找"同样无果而终。

近日,随着北京市房山区寻找"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工作委员会的成立,"北京人"去向之谜的老话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北京人”也许已被毁坏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是否还存在世上?”面对晨报记者这样的询问,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管理处主任杨海峰态度非常乐观,“我个人认为,‘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不但在世,而且应该不难寻找,因为现在距离失踪的时间并不长,找到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据悉,对于“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是否在世这个问题,有关专家多年来基本持3种态度,一种认为化石还在世,另一种认为化石已经毁于战火,再一种就是对化石的去向态度模糊,认为无法推测。

“我之所以认为它还在世,就是化石包装得相当考究。”杨海峰补充说,“即使没有多少文化素养的人看到,也不会轻易将其扔掉或毁坏。”他认为,根据中国古人类学家、最后一个见到化石的胡承志老人讲述,包括“北京人头盖骨”在内的化石当时包了整整6层,而且由内到外相当仔细,即使装到两个没有特殊标志的木箱里,相信就是当时一般的日本兵发现也会上报的。

“我不敢,也不能随便下结论。”谈及化石的去向,88岁的胡承志态度却相当谨慎,“因为我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推测化石的去向。”他表示,当时战争非常残酷、战事频繁,如果是金银珠宝书画,倒还可能保存下来,但对于几个死人骨头(“北京人头盖骨”化石),难说日军有如此高的辨别能力。对此,曾给父亲贾兰坡做了十年秘书的贾玉彰也持同样态度,表示不好对化石去向下结论。

“综合目前各种信息和线索,我认为,化石极有可能毁于战火了。”对此,上海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北京人之父”贾兰坡的学生陈淳说,“找到化石的希望应该比较渺茫。”在1998年,老师贾兰坡联合其他十余名院士发起“世纪末的大寻找”,但最后却没有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陈淳表示,从目前的资料判断,“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当时应该放在协和医院地下室保险库,日军突然发动战争并占领医院,而化石根本没来得及运走,日军就在地下室将其毁掉了。另外,他还举例说,当时连协和医院的院长、美国海军陆战队队员都被俘虏,连逃命都来不及,谁还能顾及化石呢。

化石埋在日坛公园

“那是1996年,有个日本老兵临死前,向中国有关部门传递消息,称化石埋在日坛公园的一棵松树下,这颗松树还做了特殊记号。”谈及那次挖掘,贾玉彰回忆到,“开始大家都不信,但确实找到了那棵松树。”

1996年5月,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电震探测组,对埋藏区域进行了两次高密度电法、面波、多道浅层地震法的探测,并很快得出了结论,经过协商,最终与北京日坛公园管理处达成了1996年6月3日上午正式发掘的协议。

“当时,专家们对于挖掘非常低调,现场四周都用塑料布遮挡,”贾玉彰说,“因为感觉可能性不大,但还要找一找,所以没有对外声张。”

但是,一直挖到2米多深时,专家们仍未发现有任何埋藏物,更未见有动土现象。根据这一情况,专家们经过商议,再往下挖一段,结果都是细黄砂岩。随后,再次扩大挖掘范围,仍未发现有埋藏物,现场专家由此判断,当时物探异常应是地表下大量灰白色钙质结核层引起的,所以决定停止发掘寻找。

化石装在沉船“阿波丸”号上

“据美国提供给中国的信息,化石很有可能在‘阿波丸’号上。”说起化石的去向,历史学者李树喜对媒体不止一次地透露,他研究寻找化石已经多年。据悉,美国总统尼克松当年访华时,曾将美方认为的化石下落作为绝密礼物送给了中国政府,称化石可能在日本沉船“阿波丸”号上。

据了解,“阿波丸”号建造于20世纪40年代,是一艘日本远洋油轮。1945年3月28日,已被日本军队征用的“阿波丸”,在新加坡装载了从东南亚一带撤退的大批日本军官和要人驶向日本。4月1日午夜时分,该船行至中国福建省牛山岛以东海域,被正在该海域巡航的美军潜水舰袭击,3分钟后迅速沉没。

令李树喜坚信“北京人头盖骨”就在这艘沉船上的直接理由,是一份美国交给中国方面的资料。李树喜对媒体说,1996年,他在整理资料时突然发现了从未见过的内容,其中有这样一层意思:当年失踪的“北京人头盖骨”很可能就在沉没的“阿波丸”上。

1977年,中国曾对“阿波丸”沉船进行过一次初步打捞,但由于当时潜水技术的限制,只发现了3000吨锡锭和一些其他东西,并未找到“北京人头盖骨”。但是,打捞人员却找到了伪满洲国政要郑禹的家藏小官印和圆砚,由此推断,该船印证了携带大量中国北方宝物的猜测,也成为“阿波丸”可能装载“北京人头盖骨”的有力旁证。

“我认为不大可能!”贾玉彰态度明确。他认为,如果日本人得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何必要等到1945年才运回日本呢,何况这还是一艘从新加坡绕道过来的船只。“不过,这也是一个寻找线索。”他对晨报记者表示,“只是估计可能性很小。”

化石在“哈里逊总统”号上

有学者认为,“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应该丢失在从北平到秦皇岛的运送船只“哈里逊总统”号上,而“哈里逊总统”号由于受到日舰追逐,半途被击沉。

据说,1941年12月5日,带着“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乘坐专用列车前往秦皇岛,准备在那里把化石送上一艘由上海开来的美国定期航轮———

“哈里逊总统”号。当时,这艘船预定在12月8日到达秦皇岛码头。

“这艘船根本没到秦皇岛。”对此,陈淳教授坚定地表示。他说,“哈里逊总统”号一直没有驶到目的地秦皇岛港去接应美国海军陆战队,它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开航以后,一直被一艘日本军舰追逐,最后,搁浅在上海以东长江口附近,随后被日军击沉。

化石在“里斯本丸”号上

最近,浙江舟山传出消息,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可能在“里斯本丸”号沉船上。

据有关资料记载,1942年10月2日凌晨,装载着700多名日军官兵,以及1800多名英国被俘人员和财物的“里斯本丸”号运输船,途经舟山附近海域时被鱼雷击沉,船上所载大量文物和奇珍异宝随之葬身海底。后来,附近渔民救起英军官兵384人,而据获救的英国战俘回忆,船上载有大批被日军掠夺的黄金财宝和文物,还可能有“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这个可能性几乎没有。”听到这个消息,贾玉彰表示怀疑,因为这些年来从没有听说过该船,从地点、航行路线上判断也不可能。舟山当地“里斯本丸”沉船事件历史调查研究会一位负责人也表示,“头盖骨”在“里斯本丸”沉船上可能是流言,英军战俘的说法值得怀疑。

化石在天津美兵营

上世纪8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夏皮罗在《北京人》一书中说,一位原海军陆战队军人曾告诉他,化石曾辗转到了驻天津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兵营。

1971年10月21日,据护送北京猿人化石出国转移任务的执行人、美国医生费利说,装有北京猿人化石的箱子放在天津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兵营大院里的6号楼地下室木板层下面。

“后来,那里专门给我来过消息,说根本没有化石。”贾玉彰透露。据悉,旧时兵营已是几经易主,现属天津卫生学校,6号楼在1976年大地震中震塌,后夷为平地改作了操场,在修大楼时连地基都挖开了,结果啥也没有。但贾玉彰表示,有一点可以确认,父亲贾兰坡也考证过,化石确实运到了该兵营。

化石在原美驻北平领事馆

据称,古人类学家周国兴教授后来得到一条重要线索,化石可能就在原美驻北平(北京)领事馆里。由于周国兴教授出国访问,此说暂未得到证实。

胡承志透露,他在把化石包装好后,运到医院办公室就走了,此后他再也未见过。“至于以后怎么运,我并不清楚。”

据贾玉彰透露:“我父亲贾兰坡考证过,化石后来运到了天津的美海军陆战队兵营,并从那里运到秦皇岛,但半路该部队被日军俘虏,化石从此不知下落。”“由此看来,化石还在美领事馆的说法也不可信。”

化石将运往美国

1929年12月2日,是古人类学研究的重要时刻,北京人头盖骨被发掘出来!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为从猿到人的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1936年,在研究人员的努力下,又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这一年发现了三个成年猿人的头骨化石。

1937年本是遗址发掘的黄金时期。然而卢沟桥事变之后,在周口店的挖掘工作被迫中断,但研究人员还可在设在北平协和医院的新生代研究室对化石进行整理研究。

到1941年,日美关系日趋紧张。在当时被日军占领的北平,日军开始占领中立国美国驻北平的一些机构。存放和保管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北平协和医院虽属美国财产,但看来也难以幸免。在这种情况下,新生代研究室决定为北京人化石找一个更为安全的存放地点。

当时有三种处理方案。第一,把化石运往抗战的后方重庆,但在战争环境下,长途运送安全难以保证;第二,在北平就地掩埋,但在沦陷区安全同样无法保证;第三,运往美国保存。从当时的情况看,第三种处理方案是最好的选择。

据古人类学家胡承志回忆,由于在合作挖掘化石时中美签的合同规定,在周口店发掘的所有化石都是中国财产,禁止运送出境。所以当时美国公使馆的人拒绝接收。后经国民政府协调,远在重庆的美国驻华大使同意并授权,驻北平的美国公使馆才接收这批珍贵的古人类化石,并准备将其安全运往美国保存。

运走前,胡承志对化石进行了精心包裹。他感叹,大概我是最后一个见到北京人化石的中国人,以后没有中国人看见或知道它的下落了。

美军队秘密押运

1941年12月5日凌晨,一列美海军陆战队专列驶出北平,据说车上装有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按计划列车到秦皇岛后,化石运到“哈利逊总统”号轮船,然后运往美国。

此次托运的负责人是即将离华赴美的海军陆战队退伍军医弗利,两箱化石就是被混装在他的27箱行李中被送上火车的。

弗利说:这件事在当时相当秘密。在秦皇岛,弗利的助手戴维斯负责接收这批特殊的行李。戴维斯说:我去取了那些行李,有27箱,我把它们都放在了我的房间里。

弗利等待着第二天坐“哈里逊总统”号回国。然而第二天,也就是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了。日军迅速占领了美国在华的机构,美海军陆战队在秦皇岛的兵营也被日军侵占,弗利和戴维斯成了俘虏。在天津的战俘营中,弗利他们陆续收到从秦皇岛兵营运送来的行李,但北京人头盖骨已不见踪迹。

日军的反常行为

化石是否落入日军手中?事隔半年,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常谷部和助教高景东二突然在英文版的北平新闻上声称,保存在协和医院的北京人头盖骨被窃。日本人似乎传达出这样的信息:日军并没有在秦皇岛发现头骨化石。

很快,一场追寻北京人头盖骨的行动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人对追寻工作格外卖力,几乎所有参与发掘工作的人员都受到审查。

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在狱中被关了48天,他的孩子回忆了那段经历:那是1944年5月初的一个早晨……一些日本人穿着军装,带着枪冲到我爸爸妈妈住的北屋,过了十多分钟,日本人推着我父亲出去了。在日本宪兵队,追问我父亲“北京人”的下落,我父母都说:“不知道”。一说不知道,日本人就动手打,最厉害的时候还灌辣椒水,一直把我父亲灌晕过去。最可恶的是,据我父亲讲,就是临出来那一天,又来审问,说裴文中要枪毙你了,你还有什么话可说的,这儿给你留下了纸和笔,你写遗书吧。我父亲开始写起来,结果日本人哈哈大笑说,裴文中今天放你回家了。

古人类学家周国兴回忆说:当时曾经传出一个消息,这些东西已在天津找到了……之后,就莫名其妙地把很多被拘留的人都放了……如果说日本宪兵队没得手的话,怎么那么轻易地放人?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不久日本发布的公告声称,已将劫掠到东京的一批古人类化石连同劫掠的发掘工具一起,移交给了盟军当局,以便归还中国。然而中国政府从盟军总部接收到的日本归还物品清单中,却没有北京人化石。盟军总部也应中国政府之邀,动用驻日盟军参与广泛搜寻,结果一无所获。

⑷ 北京周口店猿人是怎么被发现的

1918年,中国北洋政府矿政顾问、瑞典地质和考古学家安特生在周口店发现一处含动物化石的裂隙堆积。1921年,安特生和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等人在当地群众引导下,在龙骨山北坡又找到一处更大、更丰富的含化石地点,即后来闻名于世的北京人遗址——“周口店第 1地点”。1921和1923年,先后发掘出两颗人牙,并定为人属。由于这一发现,1927年在周口店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系统发掘,由瑞典古脊椎动物学家B.步林和中国地质学家李捷主持。当年又发现 1颗人的左下恒臼齿。北京协和医学院解剖科主任、加拿大籍解剖学家步达生,对先后发现的 3颗牙齿进行了研究,给这一从未见到过的古人类定了个拉丁语化的学名——Sinanthropus pekinensis(曾译“北京中国猿人”,原意应为“北京中国人”)。美国古生物学家葛利普(1870~1946)则给了它一个俗名:“北京人”(Peking man)。现在已把他的“属”、“种”和爪哇人合并,另建立了一个“亚种”,改称为“北京直立人”(Homo erectus pekinensis)。
1929年,在中国考古学家裴文中(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独自主持下,于12月2日下午发现了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这一消息的公布,震动了世界学术界。在此之前,虽然德国的尼安德特人、爪哇的“直立人”(见爪哇人)和德国的海德堡人的遗骨已经问世,但这些发现由于保守思想的束缚并未得到学术界的公认;即使在持进化论的学者当中,对于人类的起源问题和这些发现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地位,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自从北京人头盖骨发现以后,特别是随后又发现了石器和用火遗迹,直立人的存在才得到肯定,从而基本上明确了人类进化的序列,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
1937年,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发动了侵华战争,周口店的发掘工作被迫中断。当时已发现的北京人头盖骨共有5个,此外还有头骨碎片、面骨、下颌骨、股骨、肱骨、锁骨、月骨等以及牙齿147颗。这些珍贵的标本,于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全部在几个美国人手里弄得下落不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口店的发掘得到恢复。多次发掘,又发现北京人的牙齿5颗,下颌骨一具;1966年还从靠顶部的堆积中发现一个残破的头盖骨。此外,又从1937年前发现的碎骨中认出一段上臂骨和一段胫骨。如果把前后的发现都计算在内,总共得到了属于40多个个体的北京人化石。同时,发现了不下10万件石制品,以及丰富的骨器、角器和用火遗迹。北京人遗址的材料,在全世界发现的同一阶段人类遗址的材料中,是最丰富也是最系统的,为研究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及其文化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北京人的下肢骨髓腔较小,管壁较厚(股骨的髓腔只占骨干最小直径的三分之一,现代人则占二分之一;胫骨的髓腔更小),但在尺寸、形状、比例和肌肉附着点方面都已和现代人相似,这证明他们已经善于直立行走。北京人的上肢骨除了髓腔较小管壁较厚外,和现代人的接近程度更甚于下肢骨,说明他们的上肢已能进行与现代人十分相似的活动。北京人的身高,从发现的一条比较完整的股骨长度推算,约为1.56~1.57米。
北京人的文化 北京人的文化遗物包括石制品、骨角器和用火遗迹。石器以石片石器为主,石核石器较少,且多为小型。原料有来自洞外河滩的脉石英、砂岩、石英岩、燧石等砾石,也有从两公里以外的花岗岩山坡上找来的水晶。北京人用砾石当锤子,根据石料的不同,分别采用直接打击法、碰砧法和砸击法打制石片。其中,用砸击法产生的两极石核和两极石片,在全部石制品中占有很大比重,并构成北京人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第二步加工多用石锤直接打击,以一面打制为主,并且绝大多数由破裂面向背面加工。
北京人的石器有砍斫器、刮削器、雕刻器、石锤和石砧等多种类型。他们挑选扁圆的砂岩或石英砾石,从一面或两面打出刃口,制成砍斫器。这类石器的尺寸较大。“刮削器”系用大小不同的石片加工而成,有盘状、直刃、凸刃、凹刃、多边刃等形状,是石器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尖状器”和“雕刻器”数量不多,但制作比较精致,尺寸小,有的只有一节手指那么大小,制作程序和打制方法比较固定,反映出一定的技术水平。(见彩图“北京人”的尖状器)在世界上已知的同时期的遗址中,还从没有听说过精致程度堪与相匹的同类石器。石锤和石砧是他们制作石器的工具。从石锤上留下的敲击痕迹可以看出,北京人善于用右手操作。此外,在一些未经第二步加工的石片上,往往也发现使用过的痕迹。
[编辑本段]北京猿人的石器
以细小石器为主要成分的北京人石器,是华北旧石器时代两大文化传统之一,即“周口店第1地点(北京人遗址) -峙峪系”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个传统不但在华北,而且自旧石器时代中期以后在西南、东北等地区也有着广泛的影响(见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
北京人的洞穴堆积中,有许多破碎的兽骨。有的研究者认为,其中某些是北京人制作和使用过的骨器。例如,截断的鹿角根既粗壮又坚实,可以当锤子使用,截断的鹿角尖可以作挖掘工具。从这些鹿角上可以看出,北京人已掌握了在要截断的地方先用火烧,使之容易截断的方法,又例如,许多鹿头骨只保留着象水瓢似的头盖,上边有清楚的打击痕迹,多数经过反复加工,保留部分的形状也相当一致,可以看作是舀水的器皿。有的肢骨顺长轴劈开,把一头打击成尖形或刀形;有的骨片在边缘有多次打击痕迹,也可作工具使用。不过,有些学者对北京人是否制作和使用骨器持相反意见。
在北京人洞穴里的灰烬层中,发现许多被烧过的石头、骨头和朴树籽,还有一块紫荆木炭。灰烬有的成堆,说明他们已能很好地管理火。虽然目前还无法证明北京人已能人工取火,但他们显然学会了保存火种的方法。
自然环境 北京人住地的北面是重叠的高山,西面和西南为低缓的群山所环绕,东南方是广大的平原,在龙骨山的东边有一条河流。北京人在这里居住的时期,气候和自然环境屡经变化。早期偏冷,可能还处于明德-里斯间冰期的初期,喜冷的动物如狼獾、洞熊、扁角大角鹿、披毛犀等在动物化石中占优势。中、晚期较温暖,喜暖的动物如竹鼠、硕猕猴、德氏水牛、无颈鬃豪猪等占优势。由于发掘出安氏鸵鸟和巨副驼等动物化石,证实这里有过干旱的时期,出现过草原甚至沙漠。而水獭、居氏巨河狸、河狸等喜水栖动物的发现,又表明这里也曾出现过大面积的水域。
生活 北京人穴居,从事狩猎和采集。在灰烬中发现的敲破的烧骨,表明他们已经知道熟食。在严峻的自然条件下,北京人依靠群体的力量进行着艰难的生存头争。季节变化、自然灾害、猛兽侵袭、疾病困扰,无一不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威胁。从化石测知的数十个北京人个体的年龄告诉我们,他们的死亡率极高,这也可反映出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当恶劣。
[编辑本段]北京猿人生活时期的部分动物
当北京人生活在周口店附近的时候,那一带的气候比现在温和湿润。当时的地形,北边是高高的群山,连接着北京的西山,西边和西南是婉蜒起伏的山丘。山上山下长满了各种树木和丰茂的野草。凶猛的剑齿虎和狼、熊等野兽,聚生于森林中,出没于山野间,威胁着北京人的安全。当时剑齿虎的形态和大小同现代的虎近似,上犬齿扁平,有的前后有锯齿,利如短剑。剑齿虎捕捉食物时,口张得很大,非常凶猛。北京人因为常常同猛兽搏斗,而丧失生命。他们成群地出去打猎,主要是猎取肿骨鹿、梅花鹿、野羊和野马等。
不是中国人的祖先?
按照现在学术界最广泛承认的说法,现代东亚人是大约五万年前从非洲到达东亚的人类的后代。而研究发现,北京猿人和今天的中国人也没有关系。
这一点远未定论。
国际学术界对于古人类起源于非洲的问题争论不多,但近几年对于现代人起源问题却有较激烈的争论。以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科学家为典型的不少学者以基因检测得出的数据为依据,认为大约20万年前出现在非洲的现代人,其后代在大约13万年前走出非洲,迁徙并取代了欧洲、亚洲的古人类。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人类遗传学中心的科学家金力与中国一些科研单位合作研究后也撰文指出,目前的基因证据并不支持中国的智人(亚洲黄种人)有独立起源的说法,相反他们认为,4万年到6万年前源于非洲的现代人到达中国南部,并逐渐取代了亚洲大地上的古人。
然而基因研究的可靠性存在争议,科学家们通常只关注占线粒体DNA序列7%的“控制区”,其他区域的变异情况被忽略了。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新智研究员表示,与基因证明相比化石证据更重要,因为它们更直接。许多人之所以接受古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说法,是因为人们在那里发现了400多万年前以及150万年到300万年前能直立行走的人类化石。他认为化石证据表明,中国的现代人类起源于本土的早期智人。50多年来,中国考古学家先后在云南元谋、陕西蓝田、安徽和县等地发现了60多处古人类化石地点以及千余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大量化石和考古证据证明,从以北京猿人为代表的直立人到现代中国人,中间没有间断,是河网状不断推进附带少量杂交而来的。
法国古生物学家伊夫·科庞也认为,现阶段化石比基因证据更能说明问题。他认为亚洲的现代人与亚洲的古人类之间确实存在连续演化关系,在中国看到的各时期亚洲人化石有一系列共同特征。“很难相信我们现代人都是起源于非洲的”。
基因检测推断人类起源只是看问题的一个角度问题,这只是一种间接证据,仍属于推测。科学家检测同属非洲种的欧洲尼安德特人化石,古碱基对只有380左右,而人体的碱基对共有约30亿个。以检测少量的遗传物质来推测整个人类的起源,其可靠程度可想而知。
非洲说之所以流传广泛,主要是媒体断章取义大力宣传的结果,从事基因推测工作的科学家对其工作的可靠程度和制约因素是有所交代的,但媒体宣传时往往对这一部份避而不谈以达到其吸引视听的目的。
19世纪中叶,世界上掀起了一股寻找人类祖先的风潮,从欧洲到非洲的广大区域,遍布了西方探险家的足迹,然而,半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的史前世界仍然是未解之谜。
19世纪末,苦苦寻觅的探险家最终将注意力转向了东方,而中国,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开始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魏敦瑞,德国人,国际知名的古人类学家,1935年的春天,他也赶到了中国。在北京协和医学院B楼的办公室里,他接手了一项梦寐以求的工作,全面负责周口店北京猿人的发掘和研究。
上世纪20年代,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人在周口店的山洞,发现了一枚类似人类的牙齿化石,于是在1927年展开了一场正式的发掘。
然而发掘的结果令世界震惊。从石器、用火的遗迹到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周口店将人类的历史起码向前推进了50万年,立刻,这里被认定为人类起源的圣地。
面对这样一个难得的研究契机,魏敦瑞感到异常兴奋,他夜以继日地投入了工作。但是,后来的发现给他带来了更加巨大的惊喜。
1936年的冬天,中国学者贾兰坡连续找到了三颗猿人头盖骨,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回一次发现如此多的古人类头骨。
魏敦瑞整天对头骨爱不释手,在他眼中,它们非常完美,但奇怪的是,头骨上总有一些裂纹和孔洞,看起来竟象是伤痕,这让魏敦瑞一时迷惑不解。
而就在北京的魏敦瑞不断迎来好消息的时候,世界各地对祖先的寻找也从没有停止过,虽然很多发现都无法与北京猿人媲美,但史前世界也开始被一点点披露出来。
只是,随着人们对原始人类的了解越来越多,一种不安的感觉弥漫开来。
1899年在克罗地亚的克拉皮纳山洞考古学家发现了欧洲的史前人类——13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的头骨和四肢骨骼,只是他们异常破碎,足足有650块,而且骨骼上还布满了击打过和烧过的痕迹。
1909年在法国的费拉西山洞发掘出的另一颗尼安德特人头骨,破裂的也很严重,以至于有人猜测是被人砸破头吃了脑浆。
1924年在南非还发现了距今数百万年的南方古猿化石,可是对于他们头上圆形尖状物打击的痕迹,发现者之一雷蒙·达特博士肯定地说:显然,他们的脑袋都被同类打破过。
越来越多的发现都指向了一个可怕的事实,在几万年乃至上百万年的岁月里,原始人可能普遍参与了一件世上最骇人听闻的事情——人吃人!
那么,史前时代的北京猿人也和人吃人有关吗?
但是,北京猿人的发现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代表着一种荣耀。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经历了近百年内忧外患的中国社会积贫积弱,1929年北京周口店发现了第一颗猿人头骨,当时所有人立刻意识到了它意义非凡,甚至在场的摄影师激动到连发现者的头部都没有拍到。
北京猿人将人类历史提前了50万年,这一发现使中国成为了当时全人类的发源地,那种骄傲和自豪多年都保留在中国人的心中。
备受赞誉的北京猿人怎么会和人吃人有关,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史前世界笼罩的阴影也还不会影响魏敦瑞,他满怀着期待,原始人类的生活画卷已经开始在他面前缓缓展开。
50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山间鸟语花香,北京猿人就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生活。
他们会打制各种工具,周口店猿人遗址还保留着大小不同,材质不同,用处也不同的各种石器。
他们也能够猎取种类繁多的动物,甚至凶猛的剑齿虎,在猿人们团结一致的行动中都会沦为被捕杀的对象。
北京猿人更会灵活地使用火,火不仅给他们带来光明和温暖,也孕育了人类文明的诞生。
在周口店发掘出的这些灰烬层中,人们就可以清晰地看出炭灰留下的深色痕迹。
但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爆发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从此改变了北京猿人的研究走向(15“)。
由于日本人的入侵,周口店的发掘工作被迫停止,魏敦瑞将所有的出土物送到了美国人的协和医学院里保存起来。
在清点遗骨时,他注意到,十多年的发掘累计出土头盖骨14件,其中比较完整的5件,肢骨残片14件,还有一些牙齿和下颌骨。
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头骨数量,因为头骨最能反映人类的体质特征,可是仔细想过之后,魏敦瑞却又感到奇怪,为什么其它部位的骨骼会如此之少呢?
在周口店出土的其他动物化石就表现出完全相反的结果。它们的躯干骨和四肢骨都是多于头骨,这也符合一般的常理,因为每个动物的肢体骨骼在块数和体积上都比头骨多得多,只是北京猿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常呢?
魏敦瑞仔细回忆当时遗骨出土时的情形,这些北京猿人的遗骨埋藏在两万多立方米的区域,散布在15个地方,他们埋藏的情形十分特别:
这是一个埋藏猿人下颌骨的地方,可是在他旁边,考古人员发现了石器,而在稍远一点,又发掘出了动物化石,这并不符合通常的情形。
通常的情况下,原始人捕获了猎物,就会用石器剔肉削骨,再砸开动物的头颅和骨骼,吸食脑髓和骨髓,吃完后就留下了石器和动物骨骼。
因此,人类化石是不会同动物化石和石器一起出土的,因为只有动物才是人类捕食的对象。
可是北京猿人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寻常的发现呢?
会不会是发掘时遗漏了肢骨?这似乎不可能,因为发掘出的骨块,无论多么破碎,都不会被随意抛弃;更何况标本运到北京后,又要经过研究人员的按类分选,连细小的骨碴他们都能挑的出来。
难道是受到了自然力的破坏?可是这里却发现了大量的动物肢骨,自然力绝不会单单破坏北京猿人的骨骼。
那么是某种外力将猿人头骨带进山洞的?比方说水。然而,考古发现,凡是出人骨的地方都没有水流经过的迹象,那究竟还能有什么原因呢?
意大利罗马,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城,但1939年在这里却有了一个同北京猿人极为相似的奇特发现。
那是在罗马西南部的一个美丽小岛,齐尔切奥角,1939年2月25日,一次日常的考察工作,考古人员却意外地发现了一个20万年前的神秘山洞。
在山洞深处一个用石块围成的圆圈中心,底朝上摆放着一颗人的头颅。在离石圈不远的地方,仿佛陪葬似的,放着三堆动物的骨骼,它们分别是赤鹿、牛和猪。可是,让人惊异的是,那颗人的头颅底部有一个大洞,整个头颅也破裂的很严重,象是遭受过有力的打击。而且,整个山洞中没有发现人体其余部位的任何骨骼,竟然孤零零地只剩下了一颗头颅!
意大利的发现和北京猿人在这一点上非常相似:他们的头骨和肢骨数量的比例都极为不相称,齐尔切奥角的山洞中只留下了1颗头骨,而北京猿人有5个比较完整的头骨和极少量的肢骨。不过意大利的发现,还带着一种暴力的痕迹,莫非这里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
果然,没多久,意大利的专家就做出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结论!
研究人员首先测定这是一个20万年前的欧洲史前人类,尼安德特人的头骨,可是接着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他们却断定,他头部的右侧明显遭到过凶狠的击打。
然而更令人震惊的是,专家认为,这颗头颅底部大洞的边缘,参差不齐,而不象自然力作用的那样相对平滑。
因此,在20万年前的意大利,很可能这个尼安德特人丧生在同类手下,还被残忍地割下头带回洞里,砸开颅底吸干了脑髓!
虽然意大利尼安德特人和北京猿人的现场情形极为相似,但是魏敦瑞当时也还没有将北京猿人和人吃人联系在一起,他认为,如果发掘遗漏、洞穴坍塌、水流的原因都无法解释北京猿人头骨和其他部位骨骼的数量不相称,那么还有一种可能。
今天在非洲的草原上,生活着一种甚至让狮子都望而生畏的动物,它们就是地球上最凶残的食肉动物之一——鬣狗。
而史前时期的鬣狗更加让人胆战心惊。从周口店的发掘来看,那个时期的鬣狗体格极为庞大,甚至超过了今天的东北虎,并且这种也爱吃死尸的动物牙齿尖利,撕咬力惊人,在周口店遗址中就发现了大量鬣狗带有碎骨的粪便化石,说明鬣狗嗜血成性,甚至连骨头也不会放掉。
而鬣狗和北京猿人的关系极为密切。在猿人洞遗址中,北京猿人和鬣狗相互交错的化石堆积层清晰地表明,洞穴最早的主人应该是鬣狗,50万年前的时候,北京猿人开始入住这里,从此,双方交替占领洞穴,进行了长达数十万年的殊死搏斗。
那么,在争夺洞穴的过程中,凶残的鬣狗会不会连猿人尸体中的肢骨也一起吞掉,只留下了没有肉的头盖骨呢?若真是这样,它们就一定会在猿人的骨骼上留下齿印或爪印,魏敦瑞开始仔细寻找。
但是,魏敦瑞翻来覆去都没有在北京猿人的骨骼上找到鬣狗咬过的痕迹,因此不可能是鬣狗吃了人的肢骨,那么就只剩下一种可能,是北京猿人自己,将头颅带到洞穴里的!
难道,北京猿人会是专门猎人头颅的食人族?接下来的发现似乎更加支持了这种观点。
根据当时对古人类的了解,魏敦瑞认为,出土的北京猿人的头骨和肢骨发展极不平衡。北京猿人的头骨是一种既保留了猿的特征,同时也具有人的性质的头骨,但是它显然与猿头更加接近。
他们的脑壳很厚,大约是现代人的一倍。尤其他们下部膨大,上部收缩,而现代人恰恰相反,下部窄小,上部膨大,因此北京猿人的脑子不算大,只有现代人的一半。
但是,虽然北京猿人的头部显现出更多猿类的特点,可他们的肢骨却和现代人的极为接近,已经基本具备了现代人的结构,也就是说,北京猿人完全可以象现代人一样行走甚至奔跑。
这不禁使魏敦瑞产生了疑惑。
当时通常认为,人能成为万物之灵,因为人的活动由大脑支配,因此,在进化中,大脑的发展应该走在肢体的前面。可是,北京猿人的情况却恰恰相反。
难道,在50万年前的周口店曾经同时生存着两类人,一类人头脑发达,另一类四肢发达却头脑简单,而这种大脑的差距可能导致了在饥饿状态时人吃人惨剧的发生,头脑简单的沦为了头脑发达的猿人的猎物?
又一个的冬天过去了,魏敦瑞在北京的时间眨眼也有3年了,此刻窗外春意已现,魏敦瑞却无心欣赏,北京猿人身上不断出现的问题,使他感到有些疲惫。
当魏敦瑞抱着心中始终存在的谜团,进行更细致研究的时候,他突然在头骨上看到了触目惊心的伤痕!
1929年发掘的第一个头骨顶骨表面有多处凿痕;
而在1936年发现的第一个头盖骨的额骨左侧和顶骨上有很深的切痕;
第二个头骨的顶骨中部有一块陷下去的、大约1.5厘米直径的,浅而不平的圆凹痕,而且从凹痕处发散出裂纹,仿佛是遭到了某种尖状物的击打,并且在这个头骨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情况出现;
最后在第三个头骨的顶骨上居然有一个近三厘米的矢状深切痕!
[编辑本段]北京猿人头盖骨失踪之谜
“人类有许多东西都可以不要,但有一样东西却永远不能舍弃,那就是延续我们血脉的老祖宗。‘北京人’丢失之谜,是一个包含着创造与毁灭、文明与野蛮的跨世纪之谜。”
对于为什么要在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发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76年后,遗失化石64年后,再度寻找“北京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高星如是说。
7月2日,在“北京人”的老家,北京市房山区,当地政府正式宣布成立“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工作委员会。至此,中国首个在政府领导下,统一协调民间积极性和政府力量,在全球范围寻找“北京人”的机构诞生了。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对“北京人”的寻找、再发掘似乎变得比它的发现还要重要。难道这一切只是单纯地为了化石本身所具有的科学价值吗?
1929年,中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在位于北京房山区的周口店发现了一颗完整的头盖骨,这就是“北京人”头盖骨。这一发现把最早的人类化石历史从距今不到10万年推至距今50万年。“北京人”头盖骨的出土被学术界誉为“古人类研究史中最为动人的发现之一”。
根据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提供的资料,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927年正式开始发掘,此后的10年间,周口店猿人洞中先后发掘出土5颗完整和比较完整的头盖骨。
发掘出的“北京人”化石起初一直保存在北京协和医院。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军队侵占了北京,但当时协和医院是美国的机构,悬挂星条旗,侵华日军铁蹄一时不敢踏入。这时,“北京人”化石在这个“保险箱”里还安然无恙。到了1941年,日美关系越来越紧张,为了使“北京人”化石不被日军抢走,协和医院与重庆政府协商后,决定把化石送到美国暂时保管。
然而,随着珍珠港事件的爆发,日本军队迅速出动,占领了北京、天津等地的机构。极具科研价值的5颗“北京人”头盖骨,连同牙齿147颗、头骨碎片、面骨、下颌骨、股骨、锁骨等,以及全部山顶洞的人类资料,就在这次转移到美国的途中神秘失踪,留下了一桩至今难解的历史悬案。
对于头盖骨丢失的巨大遗憾,裴文中先生痛心不已。在去年举行的裴文中诞辰百年生平事迹展上,高星对记者说,“1982年9月,裴先生弥留之际牵挂的还是这件事。”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者之一、着名古人类学家贾兰坡之子贾彧彰说,从日本投降以后,一些学者和民间组织一直在搜寻这些头盖骨化石,但到现在都没有结果。房山区相关部门在1999年也发起过“世纪末的寻找”,后来可能因为资金不足也没有持续下去。
贾彧彰说,从目前来看,有些线索都不太真实,找到“北京人”“我觉得希望不是特别大”。其实,找“北京人”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自我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民族意识。今年正好是抗战胜利60周年,让全民族都意识到“北京人”头盖骨这个宝贵财富是在日本侵华期间丢失的,我觉得这是它的意义。
据高星介绍,关于“北京人”的去向,各种推测很多。有的说它们已被日军破坏,有的说它们被运到了日本,有的则认为已被送抵美国。此外,还有猜测化石已石沉大海、在日军撤退时被留在韩国釜山、可能仍在天津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高星说,我们曾追踪过许多线索,最后证明都不是“北京人”。“北京人”头盖骨丢失时间长,目前有价值的线索不多,这次再度搜寻“北京人”将是一项艰难的工作,找到的可能性有多大还不敢说。但是寻找“北京人”并不是单纯地为了化石本身所具有的科学价值,它们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情结和民族情结,如果能找回化石,不但是一批文物的回归,而且是找到日本侵华的又一个罪证。
多年来,寻找“北京人”的工作一直停留在民间操作和学者呼吁的层面。1998年,以贾兰坡为首的1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呼吁有关人士行动起来寻找“北京人”化石。此次房山区成立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工作委员会,是第一个由政府领导的行动机构。
已经丢失的“北京人”倘若有知,也会感觉到这64年的寻觅,是中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痛。
[。

⑸ 61年前的神秘化石,身长30厘米,为什么科学家研究后称其为“怪物”呢

众所周知,古生物学是一个非常无聊的理论,如果您想非常深入地研究古生物学,您必须具有很好的专业精神和想象力。毕竟,对于当前社会中尚不存在的生物来说,如果您不依靠人类的想象力来组合某些特定数据并对其进行可视化处理,那么几乎无法获得一些古代生物的图像。

对古生物或者化石的研究,是件极其需要想象力的事,要不然研究只能中止。比如有着3亿年历史的“怪物塔利”,这种动物的化石发现至今已经61年了,但是科学家连它是脊椎动物还是无脊椎动物都还没能搞清楚,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怪物塔利变得越来越神秘。

那么塔利怪兽是哺乳动物还是爬行动物?还是其他种类的物种?科学家们讨论了很长时间,并且阅读了许多古代书籍,但依旧没有找到任何答案。这一直是科学史上的一个谜。最后,科学家只能称它为怪物塔利。毕竟,除了“怪物”,还有什么其他话可以形容它?

⑹ 科学家发现了2亿年前昆虫偷吃叶片内虫卵的证据!这一发现有什么意义

这一发现证实了约2亿年前物种繁衍模式就已经相当成熟,对于人类研究古生物有一定帮助。

随着人类对古生物的不断研究,未来将会有更多发现。这些发现或能推动古生物学发展,或能给人类带来一定积极意义,而这些发现也同样能够促使人类更愿意去研究古生物学。

⑺ 人类的史主是

人类的起源一直是科学上的谜团。达尔文说,人类是从猿猴的一支进
化而来的。可人们在不断地追问:剩下的猿猴为什么没有进化成人的迹象?
基因科学产生以后,人们又问:人可以像机器一样被制适吗?为什么所有
的神话都认为是“上帝创造了人”?

第一节 达尔文进化论是唯一正确的吗

19世纪,在英国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博物学家,发现了一套轰动全世界的生物进化理论,他的名字叫达尔文。
1831年,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海军“贝格尔”号战舰的环球航行,在南美洲地区整整航行了5年,对热带与亚热带动植物进行了广泛的考察。1836年回国以后,达尔文主要从事科学实验与着述。他根据对生物界大量的观察与实验,认为物种的形成及其适应性和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在于自然选择,生物为适应自然环境和彼此竞争而不断发生变异。适于生存的变异,通过遗传而逐代加强,反之则被淘汰。归纳起来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达尔文的这套学说,奠定了进化生物学的基础。他还将进化论用于人类发展的思考,阐明了人类在动物界的位置及其由动物进化而来的依据,得出了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结论。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理论,经过一番激烈的学术和宗教的大动荡、大争论后,渐渐被科学界所接受。在以后的岁月里,古生物学家通过对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在达尔文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了现代人类起源说。他们认为,人类是古猿经过数百万年的漫长岁月,在万物更迭交替变化中逐渐进化而来的。这一理论,从其他学科,比如胚胎学、比较解剖学。现代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等学科中寻找到了证据。根据这些证据,人们推测地球生物进化的总模式是: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哺乳动物——灵长类动物——猿猴类动物——人类。马克思十分欣赏达尔文的进化论,同时认为,在由猿到人的进化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现代一般认为,人类是由古猿中的一支进化而来的,古猿早在3000多万年以前就已出现在地球上,体形较现代猿类小。考古学通常讲的“腊玛古猿”,大约生活在1400万一1000万年前,身高仅1米多一点,体重在15—20公斤左右。所谓的“南方古猿”,大约生活在距今500万—100万年以前。我们人类就是由南方古猿的一支演化而来的。大约200万—300万年前,南方古猿的一支脱离了古猿类,朝着人类的方向演化。根据化石发现,现在一般将人类脱离古猿后的发展历史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猿人阶段,大约开始于距今200万—300万年以前,这时的猿人会制作一些粗糙的石器,脑量大约在630—700毫升,会狩猎。晚期猿人化石发现较多,我国发现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猿人(周口店),以及在坦桑尼亚发现的利基猿人,都是这个时期的化石代表。这时的猿人已经很接近现代人,打制的石器也比较多样化,有用于狩猎和劈裂兽骨的砍砸器,用来剖剥兽皮和切割兽肉的刮削器。最有进步意义的是,此时的猿人已经懂得了使用火,并知道如何长期保存火种。猿人阶段一般认为到大约30万年前结束。
第二阶段是占人阶段,或称早期智人阶段。我国已经发现的马坝人(广东)、资阳人(湖北)、丁村人(山西)也都是这一时期发掘的化石代表。古人的特征是脑量进一步增大,已经达到现代人的水平,脑结构比猿人复杂得多,其打制的石器也比猿人规整,有石球和各种尖状的石器,能人工生火,开始有埋葬的习俗,并且不知是为了遮羞还是为了保温,已经开始穿所谓的衣服,不再是赤身裸体。并且在世界的不同地方,古人的体质也开始了分化,出现明显差异。古人生活于大约20万一5万年前。
第三阶段为新人阶段,又称晚期智人阶段。大约开始于5万年以前,新人化石在体态上与现代人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其打制的石器相当精致,器形多样,各种石器在使用上已有分工,并且出现了骨器和角器。新人甚至已会制造装饰品,进行绘画、雕刻等艺术活动。大约在皿万年以前,已经出现了磨制石器。新人又称克鲁马努人,这是因为1868年,在法国西南部克鲁马努地区的山洞里发现了5具骨架,这些骨架与现代人已经很难区分,但比现代人高大。据分析,其生存年代大约在3.1万—4万年以前,被认为是新人的化石代表。我国发现的柳江人(广西)、山顶洞人(北京)化石也属于这个时期的代表。此后,人类便进入了现代人的发展阶段。
不可否认,这个进化体系的完善,许多科学家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不但如此,在维护生物进化论的过程中,不少社会学家,尤其是一些哲学家也作出了许多贡献。由于这些杰出人物的努力,生物进化论成了当今世界不可动摇的理论之一。
但是,无论有多少人来维护它,它始终不过是一种假设而已,而且是世界众多假设中的一种,我们应该始终牢记一句话,这句话是马克思说的,他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设。”既然是假设,那么就应该允许别人有探讨的余地,允许别人发表不同的观点。一味地用一种假设去排斥其他假设,这是不科学的,本身是对马克思精神的嘲笑。
那么,以上这套由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生物学家、哲学家共同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体系,它真的牢固吗?

第二节 现在的猿猴可以变成人吗

达尔文创建的整个人类进化学说,其中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那就是,当时气候的巨大变迁使森林大片消失,类人猿在这样的情况下被迫从树上下到地面,由猿到人的进化过程就从此开始了。如果这个条件不存在,那么整个人类进化体系就不能成立。
起源于东非大裂谷的南方古猿一直被认为是人类的始祖,“露露”的化石就在此处发现。因此,东非大裂谷自然环境的变迁,成了支撑人类进化学说的关键。科学家称,500万—12万年之前,由于东非气候突然变冷,大片的热带雨林消失了,这就迫使人类的远祖——南方古猿从树上下到开阔的大草原,从四肢攀援到练习用两足行走,于是乎,古猿脱掉身上的兽毛,最后变成了人。
进化论的这个前提只是一个假设,当然许多人都希望这个假设可以成立,以便一劳永逸地解决人类的起源问题。但是,最近一些科学家在东非地区的考察,却使达尔文的人类进化学说中环境变迁这个至关重要的前提一下子变得不存在起来。
美国耶鲁大学金斯顿考古队对东非的地理、气候做了十分细致的考察研究。他们对肯尼亚大裂谷南端的图根山丘的碳化士壤进行了同位素检测,结果发现,自从1550万年以来,大裂谷地区的雨林和草原的混合就跟今天完全相同,根本不存在上述传统所说的气候大变化。要知道,东非古人类的考古化石最上限也不过400万年,也就是说,非洲的古猿竟然可以在虚拟的自然条件之下完成从兽类向人的进化,这是不是太荒唐了?这支考古队在最后的报告中写到:“人类的进化是相当复杂的过程。这(指东非大裂谷地区气候的考察结果)可能迫使我们要寻找其他的因素来解释人类下地行走的原因:为了食物和为了占领更加优越的生态环境;受到其他物种的竞争,等等。”如此说来,人们要想使自己的学说成立,非要迫使东非古猿下地行走不可,不论这些古猿是否愿意,非下来不行,即使不是真的自然环境变迁,我们也要虚拟出一个自然环境变迁的事实出来。看来,我们这套进化理论过分脆弱了,也过分霸道了。
不仅如此,考古学所发现的古化石,是支撑人猿同祖进化理论的主要证据,但正是在这方面,更显示出其脆弱的本性。
首先,现在我们考古中发现的人类化石量极少,越是往前,化石量就越少,考古学家往往根据几颗牙齿或一个、半个头盖骨化石为依据,进行洋洋洒洒地推论,明显证据不足。
1995年初,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一篇总结性的文章,介绍中国古人类考古50年来的主要成绩。读着这篇文章,明显感觉证据不足。比如,着名的元谋猿人,也就发现了两颗内侧门牙,一左一右;蓝田猿人只有一个下颔骨;丁村人,只有三颗牙齿,一小块头盖骨;马坝人,只有一个不完整的头盖骨;柳江人,只有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四个完整胸椎及五段肋骨;资阳人,只有一块头盖骨,一块完整的硬腭;山顶洞人略多一些,有三个完整的头盖骨,几十颗牙齿和一些脊椎骨。要知道,从元谋猿人到山顶洞人中间有150万年的时间,我们仅凭一点点资料竟然能勾画出人类150万年的发展史,真有些不可思议。你怎么能用一小块头骨就确定它是人还是猿,或者是其他什么东西?无论如何,读着古人类学家给我们的结论,总有一种模模糊糊的感觉。
外国的古人类研究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化石》杂志1995年第一期曾报道,埃塞俄比亚的亚的斯亚贝巴举行了一次记者招待会,会上,科学家展示了大约450万年前人类始祖的化石,命名为南方古猿,其证据:头城后部一小块,耳骨和牙齿的一些碎片。1856年,在德国迪赛尔多夫城附近的尼安德特河谷的一个山洞里,人们发现了一块不完整的头骨和几根腿骨化石,从此,尼安德特人竟然成了早期智人的代名词,虽然后来又有少量发现,但证据乃不充分。
事实上,关于人类进化体系中的化石不完整性,早在19世纪英国的郝胥黎就曾指出过,人类不能直接从猿进化而来,中间存在一个巨大的化石空白区。至今的考古学也同样证实,所谓的新人之后有4万年的化石空白,这4万多年里,正在进化中的猿类跑到哪里去了呢?难道是跑到另外一颗星球去完成进化了吗?实际上,不但是人类,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没有进化中期的化石,为解决这种尴尬,科学家只有提出“突变学说”,即生物的进化不是逐渐完成的,而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突然发生的。但这也是假设,而且更加没有证据。
其次,在考古测定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目前我们考古测定通常使用碳—14测定法,但碳—14很不稳定,年代越远,差距也就越大,在人类化石的测定方面,有的误差几万年或几十万年。比如,元谋猿人170万—100万年,相差了70万年,蓝田猿人115万—75万年,相差了40万年。
还有,关于人类起源的研究时间并不算长,在20世纪初期的时候,一些学者认为,人类大约出现于4000多年以前,后来经过考古发现,把这个年代逐步高移1万年、2.5万,结果定为4万年。再往后,美国科学家提出了10万年说,现在又提出了450万年说,这种大动荡的本身也说明了一些问题,而且在这其中也伴随着相当大的学术争论。
因此,有不少人对这套进化模式持怀疑态度。尽管从猿到人的进化中有许多诸如考古等方面的证据,但仔细分析起来,其中仍不难发现许多问题,如猿人和古人之间的过渡类型是什么?古.人是如何向新人飞跃的?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们变化的?为什么缺少中间类型的化石?
有人从进化的角度提出疑问:脊椎动物的四肢都着地,这样分散了脊椎骨的压力,这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是合理的。而人却是直立行走的,直立人的脊椎所承受的压力过分集中,反而不如四肢行走的脊椎动物合理,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进化呢?它是进化还是退化?
现在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由于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在外形上)就是人能直立行走,而动物则是爬行,因此我们总是想尽办法去解释这种区别,由于人比动物要先进得多,因此在解释时,我们总是首先确定这种区别的合理性,总是将这种区别看成是首尾相接的进化证据,这是不是也是一种误区呢?大家都在讨论直立行走的好处,那是因为我们人就是直立行走的,为什么不去分析一下四肢行走的好处呢?
按照一般观念认为,人类手脚的分工是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将古猿赶出丛林,从而使前肢进化为手臂。而东非大裂谷地区的考察已经证实,这个前提条件至少在东非是不存在的,那么促使猿人手脚分工的环境又在哪里呢?同时,我们发现,蓝田猿人和山顶洞人,他们生活的地区并不是大平原或草原,而是植物比较茂密的山区,世界其他地区的猿人生活环境也基本与此相类似。而在这种自然条件之下,用四肢行走难道不比只用后肢行走更为有利一些吗?怎么会发生手脚分化的进化呢?
再者,用血浆蛋白分子差异程度的定量测定发现,人与现在的大猿、黑猿最为接近,大约在4000万年以前,人与大猿、黑猿分手。可奇怪的是,经过4000万年漫长的岁月,大猿和黑猿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它们永远属于灵长类哺乳动物,照目前的进化程度看,它们再经过4000万年也不会进化成智人和现代人。如果进化论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那么这个规律应该适合所有生物的进化,既然已经有一支猿类进化为人,那么我们为什么没有发现正在进化的其他猿类呢?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至今没有发现其他猿类进化成人的趋势?为什么地球上只有人类的进化获得了如此速度?
如果从整个地球生物界来考虑,动物的进化虽然在体形上会有很大的不同,但在功能和特点上却是应该有同步进化的特点,看一看我们周围的动物吧!哺乳类动物中有许多特点和功能是相同的,从中可以看出它们是沿着一条本质相同的轨迹在进化。而我们人类却是整个动物界的奇迹,我们进化的轨迹与它们根本不同,简直就是两回事,除了人以外,我们再也找不着直立行走的动物。如果说直立行走标志着动物的进化,那么这种进化就不应该单单反映在人类身上,而在其他动物之间也应该有类似的进化发生,这才符合整个地球动物进化的规律。然而在其他动物中,我们看不到一点点直立行走的趋向,这是为什么呢?如此追问下去,我们人类的进化谱系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⑻ 葛利普与李四光:发表中国最早的古生物化石研究论文

在中国搞古生物化石研究的学者,应该不会忘了1923年,因为在1923年中国古生物学研究开始真正起步了,首先,1923年11月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曾经在中国工作几十年并最终安葬在中国的葛利普教授在当时的热河省凌源进行化石考古和挖掘工作,命名了当时凌源含狼鳍鱼的地层为“热河系”;1928年他进而提出“热河动物群”之名。从此经过百年的考古发现和研究“热河生物群”早已名扬天下。

美国地质学家葛利普教授

1923年诞生了中国地质古生物学家最早发表的古生物学学术文章,它就是北京大学地系教授李四光于1923年12月在英文版《中国地质学会志》Bull. Geol. China)的第2卷3-4合期上发表了《鉴定䗴类的图解法及其对华北䗴科研究的一些结果》一文。

在李四光的文中有属种的拉丁文名称,有化石特征的详细描述、比较、讨论,有产地层位的具体记载,有图版和图版说明。该文首先叙述了这类属于原生动物门有孔虫纲化石的特征,其外形像一纺锤(纺织机上的线筒),因此叫它“纺锤虫”。李四光根据中文古代纺锤称为“筳”,在它左边加了一个“形旁”——“虫”,而右边的“筳”是声旁,两者合起来组成了一个形声字——“䗴”,李四光所造的这个字,从那时起就在中国古生物学界沿用至今。论文对8个种及变种都做了描述,并有两个图版(共19个薄片的相片)加以表示。论文记载这些种产自直隶(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甘肃诸省的十多个地点,含化石层层数最少为一层,最多达4层(山西阳泉)。论文将这些种与国外各地之链作了对比,认为它们都属于上石炭统——太原统(相当于乌拉尔统)。

另外,在1923年12月出版的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地质汇报》第5号第2册("Bull. Geol. Surv. China,No.5,pt.2”)上有一篇中国地质学家周赞衡写的题为“山东白垩纪之植物化石”(“A Preliminary Note on some Younger Mesozoic Plants fromShantung")的论文,文中描述了产自山东下白垩统的如下植物化石属共计7属11种(其中1旧种,4新种,2相似种,4未定种)。有两页图版,为手描图。李四光和周赞衡的文章发表几乎是同时的,可以并列称为“中国人最早发表的古生物学学术文章。

另外在1923年5月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者和领路人德日进与桑志华在宁夏灵武水洞沟发现更新世晚期化石群,包括哺乳动物、鸟类及旧石器等,称为“水洞沟文化”。

另外,中国地质古生物学家所写的第一部古生物学专着应该是1924年12月孙云铸发表于《中国古生物志》乙种第1号第4册的论着,题目是《中国北部寒武纪动物化石》这标志着中国古生物学家也能从事深入的古生物鉴定和研究,写出大部头的着作。该书首先简述了中国北方,主要是华北的直隶(河北)省、东北的奉天(辽宁)省和山东省泰安地区与张夏地区的寒武纪地层。

其实早在1920年葛利普刚到中国,就在《地质汇报》第2号上发表了两篇古生物学论文,一篇是“中国二叠纪新发现之阔翅类化石”,另一篇是“直隶开平之下二叠纪动物化石”。在前一篇论文中,描述了一个阔翅类昆虫的新种——Eurypte(Anthraconectes?)chinensi(sp.nov.)。在后一篇论文中,描述了苔鲜动物的Polypora属。这应该是中国发表的最早的两篇古生物学论文了

这里介绍一下葛利普,葛利普(1870-1946)是德裔美国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葛利普是一专多能的地质学家,他一生发表近300种学术着作,当时已经50岁的葛利普辞别故园与妻女,于1920年来到中国,任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古生物室主任,兼北京大学地质系古生物学教授。北洋政府成立中央研究院之后,他1929年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通讯研究员。1934年任北京大学地质系系主任,从此他为中国地质事业以及古生物研究事业贡献了后半生。

1922年2月3日中国地质学会在北京成立,学会的刊物是《中国地质学会志》,许多古生物学研究论文在这一刊物上发表。该年4月葛利普在中国地质学会的会议上宣读“论震旦纪”的论文,这是对震旦系的第一次全面总结。《中国古生物志》创刊,出版了甲种第一号第一册“南满第三纪初期之植物化石”(傅兰林着),乙种第一号第一册(总第一号)“中国北部奥陶纪动物化石”(葛利普着)和第二号第一册“四射珊瑚化石”(葛利普着)。傅兰林和葛利普是外国人,虽然在中国受中国政府邀请搞研究, 他 们发表的论文是职务行为,这也属于中国发表的最早的几篇古生物学论文。

中国出版的第一部古生物学专着是1922年4月,葛利普的古生物学专着《中国北部奥陶纪动物化石》,以《中国古生物志》乙种第1号第1册的形式出版。葛利普受聘为北京大学的地质系古生物学教授、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古生物研究室主任,是在中国土地上为中国地质古生物科学事业而工作的,他的研究成果也作为该所的系列出版物而问世,所以,他以上两篇文章和一部专着的出版就标志着中国地质古生物科学事业的发端。

李四光

说起葛利普他还有以下不朽的成就,比如着名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现在仍在挖掘,人们仍然在不断寻找那丢失的北京猿人头盖骨。而葛利普教授恰是“北京人 (Peking Man) ”的起名者, 当年周口店发现人类化石的消息,之所以能迅速传遍全世界,与这一简单易记的名称是分不开的。第二中国的古生物学者不断在国外权威杂志《自然》、《科学》等杂志上发表根据在辽西发现的恐龙化石的研究成果,而这不能不追溯到葛利普教授早期提出的“热河动物群”。” 1928 年,美国着名地质古生物学家葛利普教授出版了一部科学巨着--《中国地质史》 ( Stratigraphy of China 直译为《中国地层学》 ) 。在这部书里, 他第一次提出了"热河动物群"这一名词, 用来代表分布于东亚狼鳍鱼岩系的综合化石群。 第三在 2005 年整修后重新开馆的中国地质博物馆里, 也陈列着葛利普先生鉴定 的 化 石 (Gymnosolen Grabau,Age: Precambrian, Locality: Jinzhou,Liaoning Province 葛利普裸枝叠层石, 时代: 前寒武纪, 产地: 辽宁金州)第四中国浙江省长兴县人民塑造了一个葛利普教授的塑像, 放在长兴“金钉子”博物馆里。 这是因为葛利普教授在1931 年确定了“长兴灰岩”地层, 它是“二叠系到三叠系地质连续剖面”的代名词。 此后“长兴灰岩”, 成为地质学上一个专用名词,从而载入国际地层学史册,并得到世界公认。 2001 年 3 月,国际地科联过投票,正式将浙江长兴灰岩的 D 剖面确定为全球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及点(英文简称"金钉子")。长兴“金钉子” 是地球史上最重要的断代界线之一, 也是地球 历史 上六次生物大灭绝中最大的一次绝灭事件和全球变化相联系的点位,2001 年 3 月被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正式确定为全球对比标准点位。其意义相当于大英博物馆的铂金米达尺,成了世界标准。第五在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网站上可以查到月球上以葛利普命名了“葛利普背侧”,一个在月亮上的山脊。葛利普教授逝世已经多年,人们仍然在不在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网站上可以查到月球上以葛利普命名了“葛利普背侧”,一个在月亮上的山脊。

在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的中国地质学先驱之一朱森曾经回忆着名的美籍地质学家A. W. 葛利普 (Grabau) 为他们讲授古生物学、葛利普老师不仅学问渊博,而且待人诚恳,使他们受到很大的教益,他们不仅重视课堂学习而且躬行实践,重视野外现场考察。北京西山是他们实习的重要基地。葛利普、翁文灏曾带他们去热河实习。

有媒体报道:1923年11月初,中国的东北大地被层银白色包裹得分外妖娆,早晨的屋檐下还挂着晶莹的冰柱。在这个时节,从来没有考察队进人热河省进行野外发掘工作。而北京大学的一支小型地质野外考察队此时却悄然抵达此地。他们由葛利普教授和翁文灏带队,乘着吉普车,向热河省凌源县进发。葛利普是国际上大名鼎鼎的地质学家,他此行是为了考察1880年由法国鱼类学家索瓦士研究的发现于此地的狼鳍鱼化石的地层。在凌源附近的山头,葛利普发现并采集了大量狼鳍鱼与尾类蜉蝣化石,但并无其他斩获。辽西化石群1923年,葛利普在《中国地质学》中,把当时热河省凌源县附近含化石的地层定名为热河系。1928年,他又提出了“热河动物群”的名称,用来代表分布于东亚狼鳍鱼岩系的综合动物化石群。后来, 中国的顾知微院士把与热河动物群同时期的植物群也包括进来,统称为热河生物群。

⑼ 古生物学家在哪里发现了迄今最大恐龙足印

美国学术期刊24日发表研究报告:美国古生物学家称,怀俄明州的“大脚怪”脚印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恐龙足印。

《今日美国》消息称,学术期刊Peerj当日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通过3D扫描技术测量和比较,美国古生物学家认为,20年前,在怀俄明州发现的一个长约1米的足印属于地球上最大的陆地动物――蜥脚类恐龙。科学家暂无法判断其确切的种类,但他们分析认为,这只“大脚怪”是电影《侏罗纪公园》的食草恐龙――腕龙的近亲。研究报告指出,这是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大的恐龙足印。

报告作者之一、美国自然博物馆研究员Emanuel Tschopp表示,这个足印必定属于有史以来最大的陆地动物――蜥脚类恐龙。

该报告还指出,距今1.5亿年前,这种蜥脚类恐龙生活在犹他州东部到怀俄明州西北部的广袤大陆上。Tschopp表示,相较之下,在此期间的其他蜥脚类恐龙生活范围较小。

蜥脚类恐龙曾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主要生活在侏罗纪和白垩纪,包含100多个种类。它们绝大多数都是用四肢行走的巨型素食恐龙。头小、脖子长、尾巴长,牙齿呈小匙状。人类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大的蜥脚类恐龙是“巴塔哥尼亚泰坦龙”(Patagotitan),体长37米。

据《科学新闻》报道,研究小组还将继续在怀俄明州的黑山地区工作,希望发现更多的恐龙化石。

阅读全文

与人类古生物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了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9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5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3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8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7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