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哪些
生物圈(biosphere)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简介
生物圈(Biosphere)是指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统合整体,是地球的一个外层圈,其范围大约为海平面上下垂直约10公里。它包括地球上有生命存在和由生命过程变化和转变的空气、陆地、岩石圈和水。从地质学的广义角度上来看生物圈是结合所有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全球性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与岩石圈、水圈和空气的相互作用。生物圈是一个封闭且能自我调控的系统。地球目前是整个宇宙中唯一已知的有生物生存的地方。一般认为生物圈是从35亿年前生命起源后演化而来的。
词源与应用
地质学家爱德华·苏威斯于1875年最早使用生物圈这个词。它本来是一个地质学的词。它显示了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和马修· 方丹· 莫里的理论对地球科学的影响。1920年代生物圈这个词获得它的生态意义。1935年生态系统这个词被引入。弗拉基米尔·沃纳德斯基将生态学定义为研究生物圈的科学。生物圈这个概念今天集合了天文学、地质物理学、气象学、生物地理学、演化论、地质学、地质化学、水文学等多项科学,可以说它集合了所有与地球和生命有关的科学。
定义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生物圈 是所有生物链的一个统称,他包含了 生物链和所有细微的生物和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最大的生命系统。
生物圈
生物圈是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地,它衍生出环境生态灾害。生物圈是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生物圈的范围是: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
范围
生物圈包括海平面以上约10000米至海平面以下10000米处,包括大气圈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生物的“立足点”),水圈的大部(距离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但是,大部分生物都集中在地表以上100米到水下100米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等圈层的交界处,这里是生物圈的核心。
生物圈里繁衍着各种各样的生命,为了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以支持生命活动,在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句俗语就体现了这样一种简单的关系。但是,要维持整个庞大的生物圈的生命活动,这么简单的关系显然是不行的。生物圈有自我调节的能力。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按其在物质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可分为: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它能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
消费者,主要指动物(人当然也包括在内)。有的动物直接以植物为生,叫做一级消费者,比如羚羊;有的动物则以植食动物为生,叫做二级消费者;还有的捕食小型肉食动物,被称做三级消费者。至于人,则是杂食动物。
分解者,主要指微生物,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这三类生物与其所生活的无机环境一起,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生产者从无机环境中摄取能量,合成有机物;生产者被一级消费者吞食以后,将自身的能量传递给一级消费者;一级消费者被捕食后,再将能量传递给二级、三级……最后,当有机生命死亡以后,分解者将它们再分解为无机物,把来源于环境的,再复归于环境。这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完整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只有当生态系统内生物与环境、各种生物之间长期的相互作用下,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其生产能力都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时,系统的能量输入与输出才能达到平衡;反过来,只有能量达到平衡,生物的生命活动也才能相对稳定。所以,生态系统中的任何一部分都不能被破坏,否则,就会打乱整个生态系统的秩序。请大家善待所有的动物。
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必须明白,人也是生态系统中扮演消费者的一员,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整个生物圈的繁荣。因此,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所以,从现在开始,关心爱护你身边的生态环境,共同营造我们的绿色家园吧!
结构
地球表层由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构成,三圈中适于生物生存的范围就是生物圈。水圈中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主要集中于表层和浅水的底层。世界大洋最深处超过11000米,这里还能发现深海生物。限制生物在深海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光、缺氧和随深度而增加的压力。大气圈中生物主要集中于下层,即与岩石圈的交界处。鸟类能高飞数千米,花粉、昆虫以及一些小动物可被气流带至高空,甚至在22000米的平流层中还发现有细菌和真菌。限制生物向高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氧、缺水、低温和低气压。在岩石圈中,生物分布的最深记录是生存在地下2500~3000米处石油中的石油细菌,但大多数生物生存于土壤上层几十厘米之内。限制生物向土壤深处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氧和缺光。由此可知,虽然生物可见于由赤道至两极之间的广大地区,但就厚度来讲,生物圈在地球上只占据薄薄的一层。
人与生物圈
综述
人是生物圈中占统治地位的生物,能大规模地改变生物圈,使其为人类的需要服务。然而,人类毕竟是生物圈中的一个成员,必需依赖于生物圈提供一切生活资料。人类对生物圈的改造应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就会破坏生物圈的动态平衡,造成严重后果。在地球上出现人类以后大约300万年的时期里,人类与其周围的生物和环境处于合理的平衡之中。人在生物圈中的地位,从对生物圈能施加的影响而言,并不明显地超过其他动物。食物缺乏以及疾病等因素限制着人口密度。
粮食问题
大约1万年以前,人类学会栽培植物。农业技术和贮存方法的改善,使人类生活不再局限于天天采集必需的食品,而能够从事更多的创造性活动。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口逐渐增加并向城市集中,制造商品的手工业日益发展,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冲击也日益增加。尤其是产业革命以后的近几百年,开矿、挖煤、采油、伐林、垦荒、捕捞等规模迅速扩大,生物圈的面貌也发生了极大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影响着其中的其他成员,也对人类自身产生巨大影响。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的膨胀、世界资源的相对短缺和大范围的环境污染,迫使人们从生物圈的角度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70年代相继召开的一系列国际会议,如1971年联合国创议的“人与生物圈会议”、1972年的“人类环境会议”、1974年的“世界人口会议”等,便反映了上述认识。
世界人口正以大约35年翻一番的速度猛增,但地球上可耕土地却是有限的,这必然造成全球范围的粮食问题。滥垦、滥牧、滥伐的日益严重,建设用地的高速扩展,都使全球植被减少。随之而来的后果是大范围的水土流失,耕地质量下降甚至发生荒漠化;失去了植被调节气候的作用,气温波动增大,水旱灾害增多;太阳辐射被反射散失的成分增加,绿色植物固定CO、产生O的能力随植被减少而等比地丧失。水域捕捞也已接近极限,某些鱼类多次大规模减产。化石燃料是现代工业的基石之一,但它的蕴藏量毕竟是有限的。随着使用速度的日益增长,燃料危机不断加剧。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现已成为世界性问题。因工业排放含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烟雾而造成酸雨波及数百里之外;燃烧油、煤及翻耕土地排出的CO弥散于全球大气中,有可能因向下反射地表的红外辐射而提高气温;喷气式飞行器排放的氮氧化物可能减少高空的臭氧,从而削弱对太阳紫外线的屏蔽作用;很多污染物随水流扩散到远处,造成明显为害。目前世界癌瘤发病率的升高,可能与环境污染有关。
总之,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经不起日益膨胀的人口任意浪费;世界上现存的生态系统面对着工业倾吐出来的大量污染物,显得相当脆弱。自工业革命以来,都市不断扩大,自然保护的呼声也随之增高。然而只有到了生态学高度发展以后,人们才对自然保护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自然保护并不是对自然资源弃置不用,任其自生自灭,而是积极地进行合理开发。
自然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达到成熟阶段时,其能量和物质的输入、输出之间往往保持相对平衡,而系统中的生物种数以及各种群的数量比例也相对稳定。这种生态平衡状态给生态学家以很大的启发:人类不仅要力求增进能利用的效率(生态效率),还要维持物质循环源源不断,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人类今天要处理的是“人与生物圈”系统中,人的物质要求与环境的稳定供应之间的平衡。为此,某些自然系统一定要被生产效率更高的人工系统取代,原有的生态平衡要打破,而代之以人为干预下的新型平衡。例如在人为的农业生产系统中,取得最大产量所利用的并不是系统的成熟阶段,而往往是发展过程中的中间阶段。人类不仅要求生物圈能长期稳定地满足其不断增长的物质要求,而且要求环境质量不降低。造成这样的“人与生物圈”系统的总体平衡是人类的主要目标。
2. 大气圈的生物有哪些
大气圈中的生物主要分布在底层,就是大气圈与岩石圈、水圈的交界处。人们常说“天高任鸟飞”,但是实际上大多数鸟类只能在1000m以下的空中飞行,只有极少数鸟类能飞到5000m以上的高空。大气圈中除了有鸟类和昆虫等能够飞翔的生物以外,还有细菌等微生物,此外,一些植物的花粉和孢子也漂浮在大气圈中,随风传播。
大气圈: 猫头鹰、燕子、鸽子、海鸥、鹦鹉、喜鹊、百灵、啄木鸟。
水圈: 海马、海龙、黄鳝、鲤鱼、鲫鱼、鲟鱼、乌贼、鱿鱼、章鱼、海星。
岩石圈: 柳树、杨树、白桦树、樟子松、猫、老鼠、马、羊、狗。
3.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什么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部分。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
地球表层由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构成,三圈中适于生物生存的范围就是生物圈。水圈中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主要集中于表层和浅水的底层。世界大洋最深处超过11000米,这里还能发现深海生物。限制生物在深海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光、缺氧和随深度而增加的压力。大气圈中生物主要集中于下层,即与岩石圈的交界处。鸟类能高飞数千米,花粉、昆虫以及一些小动物可被气流带至高空,甚至在22000米的平流层中还发现有细菌和真菌。限制生物向高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氧、缺水、低温和低气压。
在岩石圈中,生物分布的最深记录是生存在地下2500~3000米处石油中的石油细菌,但大多数生物生存于土壤上层几十厘米之内。限制生物向土壤深处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氧和缺光。由此可知,虽然生物可见于由赤道至两极之间的广大地区,但就厚度来讲,生物圈在地球上只占据薄薄的一层。
①从生物圈的组成上看: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动物可以维持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
②从生物圈的结构上看: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既是捕食者,又是被捕食者,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③动物能促进植物的繁殖和分布:帮助植物传粉,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
②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
③绿色植物通过吸水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
4. 生物圈包括什么
生物圈
生物圈 biosphere
是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它也是人类诞生和生存的空间。
生物圈究竟有多大呢?
生物圈包括地表上下25~34千米内的区域,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土壤圈和水圈。但是,大部分生物都集中在地表以上100米到水下100米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等圈层的交界处,这里是生物圈的核心。
生物圈里繁衍着各种各样的生命,为了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以支持生命活动,在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句俗语就体现了这样一种简单的关系。但是,要维持整个庞大的生物圈的生命活动,这么简单的关系显然是不行的。生物圈自有它的解决办法。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按其在物质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可分为: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它能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人当然也包括在内)。有的动物直接以植物为生,叫做一级消费者,比如羚羊;有的动物则以植食动物为生,叫做二级消费者;还有的捕食小型肉食动物,被称做三级消费者。至于人,则是杂食动物。分解者,主要指微生物,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这三类生物与其所生活的无机环境一起,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生产者从无机环境中摄取能量,合成有机物;生产者被一级消费者吞食以后,将自身的能量传递给一级消费者;一级消费者被捕食后,再将能量传递给二级、三级……最后,当有机生命死亡以后,分解者将它们再分解为无机物,把来源于环境的,再复归于环境。这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完整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只有当生态系统内生物与环境、各种生物之间长期的相互作用下,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其生产能力都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时,系统的能量输入与输出才能达到平衡;反过来,只有能量达到平衡,生物的生命活动也才能相对稳定。所以,生态系统中的任何一部分都不能被破坏,否则,就会打乱整个生态系统的秩序。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我们必须明白,人也是生态系统中扮演消费者的一员,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整个生物圈的繁荣。因此,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5. 分解岩石的微生物有哪些
通常认为,微生物对矿物的非氧化还原溶解主要包括两种机理:质子交换和配体络合。前者指微
生物通过代谢产生酸,其中的9:与矿物中的阳离子发生交换,使之进入溶液,从而促进矿物的溶解;后者则是指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如有机酸、多聚糖等通过同矿物或溶液中的阳离子络合的方式促进矿物溶解的行为。
不同微生物对不同类型岩石有趋向性。
好氧假单胞菌可以促进分解高岭石,多粘芽孢杆菌可以分解玄武岩,真菌piloderma可以分解黑云母,氧化亚铁硫杆菌可以分解黄铁矿,双球菌可以利用钙长石..................
6. 可以跨越水圈和岩石圈的生物是什么
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少数鱼类,鳍足目的哺乳动物,水生爬行动物比如海蛇鳄鱼海龟等,还有像企鹅这样的鸟类,耐旱的藻类海草及红树,部分蠕虫,节肢动物中的不分种类的敖虾和蟹,水生的昆虫包括石蝇,蜉蝣和蜻蜓,海滨生活的贝类海螺,还有岩滩上的海胆海星海葵珊瑚等等。
7. 岩石圈中有哪些生物
我们知道,生物圈分大气圈、岩石圈和水圈.岩石圈就是我们现在居住的地方,也就是陆地,这里的生物是数不胜数的.有环节动物、微生物、病毒、节肢动物、哺乳动物、爬行动物、甲壳动物等等,许多许多啊.要说完是不可能的.
8. 在岩石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有()A.森林和草原B.陆生动物和人C.森林、草原、陆生动物、细菌、真菌
大气圈中的生物主要有昆虫、鸟类、翼手类、漂浮在空中的细菌等微生物;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在这一圈层内,有郁郁葱葱的森林,一望无际的草原,绚丽多彩的奇花异草,还有五颜六色的昆虫,种类繁多的飞禽走兽,以及大量的细菌、真菌.岩石圈也是人类的“立足点”.水圈中主要是水生动植物和细菌等微生物.
故选:C
9. 生活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生物
在整个地球的表面分布着三个圈层:大气圈、水圈和起伏不平的岩石圈。在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各种生物的生存场所。像这样,由各种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所组成的、环绕地球表面的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换句话说,生物圈就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的无机环境的总和。岩石圈是指地壳的固体部分,它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在岩石圈上,有郁郁葱葱的森林,一望无际的草原,绚丽多彩的奇花异草,还有五颜六色的昆虫和种类繁多的飞禽走兽……在岩石圈的土壤表层下面,生活着蝼蛄、蚯蚓等动物,还分布着大量的微生物和植物的根系。总之,地球上的大多数生物都生活在岩石圈上。水圈包括地球上的全部海洋和内陆水域。俗话说“海阔凭鱼跃”,在水圈中,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是,大多数海洋生物还是聚集在距海平面150m以内的水层。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据估计,生活在海洋里的动物至少有十五万种,最大的动物——蓝鲸就生活在海洋里。海洋中还生活着大量的植物,仅藻类就多达四万种。大气圈在岩石圈和水圈的上方,由各种不同的气体组成,其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和氧。大气圈中的生物主要分布在底层,就是大气圈与岩石圈、水圈的交界处。人们常说“天高任鸟飞”,但是实际上大多数鸟类只能在1000m以下的空中飞行,只有极少数鸟类能飞到5000m以上的高空。大气圈中除了有鸟类和昆虫等能够飞翔的生物以外,还有细菌等微生物,此外,一些植物的花粉和孢子也漂浮在大气圈中,随风传播。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由于地域相隔,表面看来好似毫不相干,实际上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河流连通着海洋;森林通过强大的蒸腾作用增加降雨,又通过茂密的枝叶和根系来保持水土,因此,森林也影响着河流;海洋蒸发的水蒸气随大气飘向陆地上空,又能变成雨或雪。在寒温带的冬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几乎完全停止,但是人们并没有感到缺氧,这是因为其他温暖地区的植物在不断释放出大量的氧气,氧气能够随着大气的流动而流向四方。由此可见,整个生物圈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整体,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大气圈: 猫头鹰、燕子、鸽子、海鸥、鹦鹉、喜鹊、百灵、啄木鸟。水圈: 海马、海龙、黄鳝、鲤鱼、鲫鱼、鲟鱼、乌贼、鱿鱼、章鱼、海星。岩石圈: 柳树、杨树、白桦树、樟子松、猫、老鼠、马、羊、狗。
10. 岩石圈中,生物种类最多的是()A.昆虫B.植物C.动物D.鱼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大气圈中的生物主要集中于下层,即与岩石圈的交界处.鸟类能高飞数千米,昆虫以及一些小动物可被气流带至高空,甚至在22000米的平流层中还发现有细菌和真菌.限制生物向高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氧、缺水、低温和低气压.大气圈中的生物主要有昆虫、鸟类、翼手类、漂浮在空中的细菌等微生物;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在这一圈层内,有郁郁葱葱的森林,一望无际的草原,绚丽多彩的奇花异草,还有五颜六色的昆虫,种类繁多的飞禽走兽,以及大量的细菌、真菌.岩石圈也是人类的“立足点”.在岩石圈中,生物分布的最深记录是生存在地下2500~3000米处石油中的石油细菌,但大多数生物生存于土壤上层几十厘米之内.限制生物向土壤深处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氧和缺光;水圈的大部主要指的是海平面150米以内,150米以下无光,不适合生物的生存,但也有少量的生物.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知的种类超过100万种,而已知的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昆虫的活动是跨越多种环境的.可见,岩石圈中生物种类最多的是昆虫.
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