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把信息技术应用到生物课教学活动中
一、 信息技术使新课导入环节精彩纷呈。
在新课导入环节,可以通过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展示给学生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画卷,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浓厚兴趣。
这是因为教育心理学上指出:兴趣是获取知识、开阔眼界、丰富生活的最重要的推动力。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多样性》一课中,在导入环节,笔者通过互联网,搜索到近20幅地球上珍稀的鸟类图片,经过精心动画设计,给学生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然后介绍:这只是地球上9000多种鸟类的“九牛一毛”,从而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探索生物多样性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意识。
每一个人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有一种好奇,想方设法去认识、去研究、去探索。作为生物学科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结合生物学科自身的特点,并且遵循着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从而能够有效地激发全体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浓厚兴趣,带动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新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如在教学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植物的叶》一课时,在导入环节,笔者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在课件中链接了一段描绘各种植物的叶子的视频。千姿百态的植物叶的世界仿佛将学生们带入到五彩缤纷的大自然中,无形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神奇。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索叶的奥秘的热情。
在教学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行为的生理基础》一课时,在导入环节,笔者将课前录制好的展现动物多种多样的行为的视频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与网络素材资源整合到一起,让学生在身边所熟悉的动物行为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问题实质。由此,揭开进一步探索奥秘的序幕。
二、 信息技术让重点、难点呈现与突破不再犹抱琵琶。
在新课呈现环节中,充分利用教育信息技术手段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可以降低学生理解新知识的难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一课时,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要系统地理解现代生物技术的理论知识还有较大的难度。对于像“基因工程”、“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细胞工程”等这些当今生物科学的尖端领域的知识,学生是陌生的,不明就里的。在当前农村教学条件还不足以给学生提供这一方面真实的实验、实践操作条件的背景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的操作流程用PPT里动态流程图形式给学生展示出来。配以适当的解说,既形象、生动,又逼真。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这些在现代社会中的高新生物技术。
再如,在教学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神奇的微生物》一课时,由于微生物的结构必须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与植物 、动物相比,微生物部分的知识会使学生感觉较为抽象。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去了解细菌、病毒等微小生物的主要特征呢?笔者在互联网上搜索到一些真实的图片及动态的影像资料,插入到课件中,适时播放。配以图文并茂的解说,让学生对那些微小的生物类群有了更直观、清晰的认识。避免了“纸上谈兵”给学生带来的认识上的片面、浮浅和模糊。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的整合使学生乐学不疲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而今互联网的普及,给了广大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性学习的更广阔的空间。
教材中很多的内容要求学生课外通过调查走访、实验研究、查阅资料等方式来完成。与其课堂上单调地接受知识,他们更愿意自己去实践。利用电脑等现代信息工具来完成自己想做却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并且,通过自己的实践,总结,分析,归纳得来的经验更会促进他们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自己的表达、交流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等。
还有的教材内容中,要求或建议学生登录相关学科知识的网站进行深入的了解、学习。拓宽自己在生物学科方面的视野。而网络这样一部内容丰富的、甚至包罗万象的电子书的神奇会极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导着他们向更深、更广、更远处探索。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以应用,是现代教育的必然需求,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生物课堂教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实践应用的巨大价值。可以说,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标志。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促进更高级学习的工具,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保证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的高效性;同时也创设和营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将来在信息日益丰富的社会中的生存、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而同时,作为传播知识的使者——教师,不应该落伍于时代潮流之后,固步自封,而是应顺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手段、策略,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㈡ 如何让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生物课堂
随着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已越来越多地走进中学生物课堂,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提供了崭新的天地。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引入到生物教学中来,实现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有机整合,提供图、文、声、像等多元化的教育情境,以及协作学习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适应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需求。
㈢ 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实现高中生物的有效学习
信息技术可以与高中生物教学相结合
信息技术作为高中生物教学传播的媒介,为之铺道,比如多媒体教学,PPT放映等。
㈣ 如何让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进行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科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众所周知高中生物学科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教学要求教学方法能体现生物学科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纷繁的生物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信息技术教学主要以计算机为载体,利用计算机信息容量大,运算速度快等特点,使课堂冲破了时空限制,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利用计算机获可以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不同形态的信息,可以说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整合已成为现今的发展趋势。
一、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的背景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在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传授式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忽视对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全球化背景下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的以知识传授为核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和学科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独立性、自主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获取信息资源,整合知识结构的能力,优化学生主体内在的知识结构。在生物教学中,要实现上述教改的目标,就决然离不开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整合。基于这样的一种背景下,我们开始了信息技术和生物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二、信息技术在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模式
1、计算机演播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教师借助计算机系统向学生传授知识。运用这种方法进行生物学教学,不仅可以加强讲授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直观性和趣味性,而且可以轻松有效地突破各种生物学教学难点。在生物学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 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应用计算机能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能利用多种感官分析器进行学习。如用形象生动的图像信号吸引学生的视觉,用音响适中、悦耳精炼的语言信号吸引学生的听觉,特别是电教媒体的特技效果突破了信息传递中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能直观地看到宏观世界、微观世界、远方或过去的事物,使信息通道得到了无限的延伸和扩展。因此,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能真正实现视听的完美结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 改进信息的转换方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生物学知识,有的抽象性强,有的综合复杂,有的时空跨度大,难就难在这些知识信息不能直接被学生感知。而利用计算机,可以把这些信息通过转换变成光、电、磁等信号,并以一种直观的形式,使事物真实地再现于课堂,让学生耳闻目睹、身临其境。这种直观性主要表现在它可以化微观为宏观,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我们使用多媒体系统来进行模拟就可以实现。利用计算机教学还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如:《光合作用》这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即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植物体内的叶绿体把根吸收的水分和从气孔吸进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需要的养料,同时放出氧气的过程。这一过程,对于学生而言,是很难想象和理解的。而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我们营造一个形象的光合作用过程,设计成一个动画,将这一个过程可视化、拟人化。把叶绿体描述成一个“工厂”,水和二氧化碳是这个“工厂的原料”,当这些“原料”地进入“工厂”加工后,出来的是“工厂的产品”:氧气和养料。学生通过这个贴近他们生活的动画,很快就能理解光合作用,认识光合作用对于植物的重要性。这种学习方式,易被学生接受。
2、网络查询模式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随时利用计算机网络查阅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式学习。如: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源、创设生动的研究情境、大大地扩充协作范围,提高协作的效率、改革学习的方式等。新教材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很大的便利,每节课后都提供了多个与教学相关的网站,以利于教师和学生随时查阅。信息技术的应用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得到更新、准确的资源,大大方便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三、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整合的内容
1、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
生物学科的课程教学体现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教学内容包括
生物体的微观和宏观的生理变化,生物科学发展史,经典的生物学实验等。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用传统的“讲”,语言多么生动形象,却往往是枯燥,难懂的。如果适时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独有的虚拟现实技术,就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可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课堂效率。因此,研究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课堂教学内容的整合就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以高中生物教学中《神经兴奋的传导》一课为例,由于涉及到细胞内部微小结构的活动,而且与电化学内容相关,知识比较抽象,尤其是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学生在识记后容易遗忘,其重要原因是“突触”、“局部电流学说”、“兴奋的传递”、“兴奋的传导”等概念和知识属细胞或分子学水平,学生看不到、摸不着,感到很“抽象“,许多老师面对这样的教学内容时,容易简单重复概念,要求学生记忆,造成学生理解困难。而将微观过程形象化呈现正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所在。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电脑动画,演示神经递质在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的微观生理过程,使这部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易于让学生理解和记忆,从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
在生物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文音响资料,创设一个自主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学习环境下,学生主动去收集并分析有关生物知识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生物学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把当前学习内容尽量与自己已有的生物知识经验联系起来,最终达到当前所学的生物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备课的重要工具,从查找资料,到教学设计、到教学软件制作都可以应用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的使用,使教师能够创设出更加生动、逼真的问题情景和课堂讨论主题,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
四、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整合的意义
1、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创设多样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在生物课的教学中,若恰当地利用投影、幻灯、录像或计算机等电教手段的整合,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启示,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特有的动画效果、生动的解说、优美的乐曲创造出一个独特的、可亲可近的艺术世界,学生置身其中身心会倍感轻松愉快,思维也异常活跃。
2、应用多媒体技术提供直观材料,可以引导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生物教学中,有很多肉眼看不到的显微世界,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充分利用电教多媒体,可以让抽象的、不易讲清楚的概念,很容易地让学生理解和接受。
3、利用投影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良好的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功。利用电教多媒体,在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其良好的观察能力上具有显着的优势。投影教学可以通过鲜艳明亮的图像刺激学生感官,引导学生按照由局部到整体或由整体到局部、由局部到细节的顺序进行观察,培养学生掌握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由于多媒体在很短时间里显示一个对象的不同方面。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在互动式探讨过程中加以完善和提高。
4、应用多媒体课件,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物教学中,欲使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乐此不疲,乐以忘忧,教师则应广开渠道,想方设法把繁难的知识化为简易,变抽象为具体,突出教材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使学生便于理解和记忆。例如在《减数分裂》一节中,学生对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这知识点难以理解,我们利用计算机课件,使学生可从大屏幕上清楚地看到,由于纺锤丝的收缩,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了,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进行了自由组合,实现了用常规手段和录像无法获得的效果,从而增强了学生对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整合,不仅将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生物教学之中,更重要的是让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资源进行有机地融合,成为一个和谐互动的整体。将传统教学资源,社会实践资源,现代信息资源有机整合,既能帮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又能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各种生物信息,解决生物科学问题的能力。还能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和教师教学方式转变,有利于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科知识结构的完善,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㈤ 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加知识储备,扩大课堂容量.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学科.正因为语文学科教学内容具有多样性、多元性,教学方法具有独特性、灵活性,所以,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创设优美情境,激发审美情趣,优化教学过程;可以借助丰富的网上资源,把课本知识延伸到课外,增加语文知识的储备,拓宽语文教学的空间,扩大语文课堂的容量.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特定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苏联教育家罗廖夫说:“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对所学内容深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声、光、影、画、特技等手段,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学生在一个新的平台中宽松、愉悦地学习,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给学习平添诸多趣味,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重点难点,训练学生思维.
学习本身是一件艰苦的事情,仅靠兴趣是不能长久的.学生要获取丰富的知识,除了愿学和善学外,还要乐学,而学习的乐趣来自学习过程中对于成功的体验.学生能否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很大程度上则取决于教师对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和突破.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就像是一个圆的中心,一切教学活动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师只有认真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取最能体现该目标的教学媒体,实现媒体与目标的统一性、协调性、突出性,才能达到解决重点难点的目的;只有借助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文字直观形象地作用于学生的感官,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距离,才能达到“启其所感,导其所难”的目的;只有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才能达到开发学生智能、培养学生能力、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单位时间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审美情趣,改善认知行为.
审美感知是人对于能够引起愉悦的事物的完整形象的反映,感受美是审美过程的起点.学生对于艳丽的色彩、和谐的声音有一种天然喜爱的倾向.根据这一点,教师把语文课文中美的形象、美的事物通过录像、投影、计算机、多媒体交互式白板等展现出来,创设一定的意境,触动学生审美感知,激发学生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美好情操,直至使学生拥有鉴赏美的大脑和创造美的双手.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审美感知,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篇目均可以引起学生心态的系列变化:或爱,或憎,或喜,或怒,或欢快,或沉闷……这些情感色彩的印记,在激发学生审美情趣和改善学生认知行为上具有微妙的功能.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想象训练,培养创造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科学的发展,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想象是思维的体操,是拓展思维空间的内躯力,是人们对头脑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恰当运用电教媒体,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想象的王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有着重大的意义.教师如果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经常进行想象训练,就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发生了根本的变革,体现了现代教学的强大优势.教师要清楚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㈥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进行融合
2010 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指出:“在中小学阶段教育教学中,应努力推 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鼓励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大力推广信息技术手段,将信息技术教学与 学科教学融合。”会议精神给予了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发展的新方向,即:引入多元化的信息技 术手段,给生物教学增添新的活力。
一、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技术,构建课内视听体验教学场景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倘若运用一种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技术、数字媒体技术 等,效果显得略微单一,也难以真正引起学生的共鸣,而综合运用多种信息技术,将其与高中 生物进行完全整合,构建课内视听体验的教学场景,才能够实现对学生感官的全面调动,带领 他们进入生物学习的海洋。
如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相关部分的教学中,笔者采用了综合式信息技术融合生物教学 内容的策略,为学生构建了多样化、动态性的视听体验课堂。首先,我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了一段“蜜蜂采蜜”的视频短片,以此作为课程导入。视频中,卡通化的蜜蜂形象激起了 学生的童趣心理,使他们的注意力瞬间投入到动画中。其次,将制作好的 PPT 课件引入课 堂,对“信息传递的作用”进行讲解,课件中丰富多彩的图片、文字信息再一次吸引了学生们的 注意力,让他们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再次,我使用 Flash 软件播放“蝙蝠的回声定位”和“植 物在光照刺激下开花”等动画,并在动画中适时地插入音乐,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生物学习的 视听享受。整个课堂教学中,多元化的信息技术无处不在,学生们的课堂学习变得不再枯燥。 教学效应:上述案例中,多元化的信息技术展示,成了生物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传统信 息技术辅助教学模式下单一、乏味、文字列举式的课件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更动态、生动的 多元化信息技术展示的课堂,而看似枯燥、难懂的生物理论知识,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过程中,实现了视听展现,同学们看的开心、听的舒心、学的更用心,课堂教学的质量自然得到充 分保证。
二、巧用网络信息平台,构建课外虚拟沟通交流的教学场景 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几乎所有的中学生都有自己的 QQ、微信、YY 账号,且他们使用这些虚拟通信工具的频率十分高。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新形势,利用 QQ、微信、YY 构建课外虚拟沟通交流的教学场景,将生物教学延伸至课外,打造一种全新的生物教学体验模式。
㈦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生物
1、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能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望,直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要求,运用信息技术展示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内容,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此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因缺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感兴趣的材料而难以开展抽象的思维活动,从而影响了对课堂教学难点更深入的理解和准确的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能为学生展示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空间,创造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凭着真切的形象去感受、体验比较抽象的事物,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
3、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人体,真正学会学习,教师应努力把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愿望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只有自己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才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㈧ 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
第一,高中生物教学在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和技术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因此,教育作为信息社会中重要组成的一部分,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高中生物教学中涉及到很多的微观世界,用传统的图片等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网络和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很好的解决这一系列难题,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信息技术的运用是高中生物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在当前教改的环境下,高中生物教学面临着教育方法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信息技术的出现正好成为改革的重要途径。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师生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媒体资源”的建议,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加方便,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获得更直观的影像,对生物世界的微观世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㈨ 浅谈初中生物怎样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浅谈初中生物怎样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在整合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的效果,从而使学生用信息技术来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学习任务。
1、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2、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
3、根据学科特点构建整合的教学模式:每个学科都有其固有的知识结构和学科特点,它们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要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和信息化学习工具的搜集与开发,这是实现整合的必要前提;
4、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整合策略: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实施多样性、多元化和多层次的整合策略;
5、“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整合教学设计:目前的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有“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两大类。理想的方法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