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棘龙——逐渐散去的迷雾
棘龙跟似鳄龙、重爪龙等近亲最大的特征是那个跟鳄鱼十分相似的头骨,而将棘龙从它的亲戚中区分开来则是那个极其显着的背帆。这个背帆是由棘龙的神经棘组成,同时这也是“棘龙”这个名字的由来。
棘龙在分类上属于兽脚亚目恐龙里的坚尾龙类并且作为棘龙科以及棘龙属存在,而棘龙属里包括了棘龙的模式种“埃及棘龙( Spinosaurus aegyptiacus )”和其他不确定种。
自从1912年被德国古生物学家恩斯特·斯特莫(Ernst Stromer)发现并于1915年命名以来,古生物学家们对棘龙的发掘与研究总是带来颠覆性的结果,棘龙的形象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冲击着大众的眼球。接下来就让我们去了解下棘龙在古生物学 历史 和近代研究中的一些里程碑。
上文所说的埃及棘龙的正模标本BSP 1912 VIII 19是由德国古生物学家恩斯特·斯特莫(Ernst Stromer)1912年在埃及的西部发现的。这个标本包括有一块下颚骨,一些牙齿和脊椎,而部分脊椎有着极长的神经棘。
尽管这个标本相当不完整,但是古生物学家们已经能够从尖锐的牙齿判断出,这些化石属于一种全新的且外貌奇特的大型肉食恐龙,虽然这些牙齿缺少用来切割的锯齿且呈圆锥状。
但是斯特莫和他的团队并没有办法推断出这种恐龙到底长什么样,因为这种恐龙背上的神经棘实在是太长了,此前还没有发现过有类似结构的肉食性恐龙,同时这个标本也缺失了四肢的化石,这个缺失使棘龙的站姿成迷,完全不知道这种恐龙到底是两足还是四足行走,爪子到底长什么样。根据当时对恐龙的研究,古生物学家推测棘龙也像其他两足行走的恐龙一样,有着跟袋鼠一样的站姿。
不幸的是,这个标本在从埃及运回德国慕尼黑博物馆的途中遭到了损毁,而剩下的骨头则在1944年二战盟军对德国的轰炸中成为战争的受害者。
战后,由于有关棘龙化石的记录只剩下了斯特莫遗留的照片,对这种恐龙的研究一度停滞,直到70年代在摩洛哥地区发现了疑似是棘龙的化石,这种神秘的恐龙才重新回到古生物学家眼里。
在当时,古生物学家们就棘龙到底是两足还是四足行走有着极大的争论。
1986年,一种头骨跟棘龙相似并在后来被确定为是棘龙近亲的恐龙的出土,为“两足行走”拿下一城,这种恐龙就是重爪龙( Baryonyx )。
重爪龙的名字来源于模式种化石那长达30厘米的大爪子。这种恐龙出土的化石比起当时几乎只能依靠照片来研究的棘龙要多出不少,甚至能够确认它是两足行走的动物,因此很多古生物学家就下意识地默认了棘龙也是跟重爪龙一样,是两足行走的动物。
随后,恐龙在1993年《侏罗纪公园》(后面简称JP)的宣传下,对流行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恐龙逐渐走入了人们的生活。
棘龙也在这股潮流的带动之下,于2001年,登上了大荧幕。在那一年上映的《JP3》里,一只体型比着名的霸王龙还要巨大,性情残暴,水陆两栖的杀戮机器出现在了大众的眼里。
棘龙的形象复原是否准确暂且不说,JP里的棘龙形象已经成为一代经典,向这个世界展示了大型肉食恐龙不仅仅只有霸王龙,还有这样一种长相奇异的恐龙。
然而古生物学是一门充满变数的学科,棘龙的故事可不会止步于此。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棘龙的化石不断被发现出来。在2005年,一个编号为MSNM V4047的棘龙吻部化石在摩洛哥发掘出来。根据当时古生物学家推测,这个标本可能是2005年为止发现过的体型最大的棘龙,体长可达16-18米,体重约为7-9吨。
最重要的是这个吻部化石有着大量的孔洞,而类似的孔洞可以在现代半水生鳄鱼中发现。鳄鱼的这些孔洞主要用途是感知水下的压力,因此MSNM V4047的发现为棘龙水栖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即使对棘龙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人们对棘龙的形象仍一直维持在JP3的两足杀戮机器,直到2014年由古生物学家尼扎尔·易卜拉欣(Nizar Ibrahim)的一具在摩洛哥发现的标本的发表,这个形象受到巨大的冲击。
这具化石编号为FSAC-KK 11888,是一具棘龙后肢化石。
相较于其他两足行走的大型肉食性恐龙,例如霸王龙和南方巨兽龙,棘龙的骨盆比例较小,后脚的长度也相对较短。这些骨头皆为实心骨,实心骨一般可以在那些需要在水里控制浮力的动物上找到。爪子的形状也相对扁平,对划水可能有极大的作用。
FSAC-KK 11888的发现一下子将棘龙从JP3的形象转变成为四足渔夫,这放在当时的古生物学界可谓是大地震。
不过也有很多古生物学家认为,这个标本很可能是一具拼凑起来的化石,还有些认为这种复原并不合理。话虽如此,棘龙的四足水栖形象从这时已经被大众默认了下来。
真正让棘龙形象一锤定音的则是最近发生的事。在2020年4月,古生物学家易卜拉欣发表了文章,公开了一些FSAC-KK 11888在2014年并没有被发掘出来的部分,这些化石完整地展示出一条棘龙的尾巴。
首先这些化石包括36枚尾椎骨化石,而这些化石是来自FSAC-KK 11888这个个体的位置,这样证明些化石是来自同一只棘龙的。
同时这些化石的样貌跟当年斯特莫在1934年描述的在埃及发现的棘龙尾巴化石是一样的,由此可以说明摩洛哥和埃及两地的棘龙其实是同一物种。
这条尾巴有着极长的神经棘,这一特点在恐龙里是前所未有的,而在现代动物里,一些水生的蝾螈有着极其相似的尾巴,这就意味着棘龙是长有尾鳍的!这样的尾巴能够给棘龙在水中游动提供相当大的推进力。
根据古生物学家们的模拟,发现棘龙尾巴在水中提供的推进力比一般大型兽脚类恐龙的尾巴大8倍,这一测试结果更加有力地证明了棘龙是高度发达的水生恐龙,再加上在几个棘龙化石发掘地发现的其他动物例如各种鱼类和鲨齿龙等肉食性恐龙,古生物学家们能进一步还原出早白垩纪时期的生态从而让棘龙变得更加真实。
不过棘龙的前肢目前尚未找到,古生物学家们并不能完全确认棘龙是否是四足行走,所以我们离见到棘龙完整的面貌还有一段距离。
相信在学者们不断发掘之下,我们总有一天能够像霸王龙一样,见到这位水生王者的完整身姿。
本文作者: 黄泽熙
STEAMCorner 蒸汽角 古生物项目课程设计及讲师
加拿大艾伯塔大学生物系古生物学专业
艾伯塔古生物实验室负责化石修复工作
温哥华动物园和埃德蒙顿动物园从事动物保护
SC线上科学项目《一块穿越了9500万年的神秘化石》的设计者和主讲老师
2.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视角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视角
健康心理学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一个基础学科。主张运用心理学和健康促进的手段,维护和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对社会生活的适应及改造能力。那么健康心理学的研究视角有哪些呢?
一、从“正常死亡”到“非正常死亡”
死亡人群以老年人为主,以此为住所制定医疗保健政策,重点就在于如何减少老年人的死亡和治疗老年人易发生的疾病,显然不利于预防年轻人的死亡。马克·拉兰德提出非正常死亡的概念-70岁以前的死亡。拉兰德认为,减少非正常死亡的最有效办法,是将注意力放在影响疾病的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因素上,而不是生物学因素上,并根据这种思想制定预防疾病的各种措施。
意义:对非正常死亡的关注,突出了心理社会因素,特点是生活方式在人类健康中的重要意义,有利于预防为主,尤其是防止年轻人死亡的医疗保健政策的制订。
二、从“治疗”到“预防”,从“疾病”到“健康”
生物医学追求治疗效果,并取得了很多重大突破,但这主要归功于早期检出率的升高而不是治疗手段的进步。另外,过去对死亡率的'重视超过疾病发生率,虽然医学使许多致死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降低了,但致死因素却仍然存在,并对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有着重大影响。只有尽可能维持人们的健康状态、使个体远离慢性疾病的负担和压力,生活质量才能提高。
Gerald Caplan界定了三级预防:一级预防(防患于未然,通过培养分享习惯防止疾病发生);二级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三级预防(限制症状的严重程度、缩短病程、防止复发来减少某一疾病的残留影响)。
意义:早期预防和干预对于延缓疾病发生、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都有助益。但实践中三级预防却仍然是最为普遍的形式。
妨碍预防的因素:主观方面(认识上的盲点和误区;情绪上的防御性(忌医)、低效能感和无奈;行为上的旅途、功利性和惰性),客观方面(医疗体系不完善;社会团体的利益牵制;公众意识和公共设施的缺位)。
预防工作需要借助生物医学确定健康高危因素,并发展技术以实现预防和免疫。不过心理、社会和行为因素的作用似乎更为突出,健康心理学特别关注人们的认识、体验和行为在维护、促进和预防中的意义,发展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健康促进等新理念和新方法。
从关注疾病转向关注健康是健康心理学的另一个突出特点,也是与其它相关医学分支的一个最主要区别。
三、从“生理因素”到“生理心理社会因素”
病人角色三层属性:疾病(disease器官功能和品质性病变的客观症状和体征);病感(illness心理上主观的不适感);病患(sickness难以履行社会责任)。生物医学只关注第一层面,限制了疾病诊断、治疗的禅师和思路,且会导致非人性化的操作,引起医患关系紧张。
BSP(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提出(Engel),标志着医学领域开始将注意力从疾病转向病人,不但要考虑人自身的生理机制,而且要考虑人自身所形成的内环境和人生存过程所依赖的外环境(包括社会因素及社会体系:医疗保健体系),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相结合的医学模式。
意义:提高了健康的标准(不再仅是身体方面);改变了医患关系(人本主义);深化了对疾病的认识(考虑身心社会交互作用);拓展了治疗方式(身心同治)。此外,对健康人BSP提示应该从生物、心理和社会的角度去了解、增进健康。
BSP引入系统论,层次性,改变任何一层次都会引起所有其它层次变化。BSP的发展--整体健康模式-健康服务新范式:力图重新获得人道医疗,尊重完整个人的综合运动;疾病是整体素质不好的表现,不良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所致;强调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密切相关,强调个体有道德、有涵养、能调控自己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三特点:(强调心理事件和个人价值系统的重要性、重新认识责任感对个体的价值、重新认识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四、毕生发展的观点
人一生中健康在不断变化,与健康相关的重要因素也在发生变化,预防目标和干预重点也不同。不同年龄疾病谱、死亡谱不同;对相同疾病的耐受力和恢复力不同;干预重点不同(不同年龄个体的认知能力、自控能力的不同也影响到行为)。
;3. 古生物学家在研究化石的过程中发现,各类生物的化石在地层里出现有图定的规律: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成化
根据所学知识及分析可知: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因此古苔藓植物化石→古蕨类植物化石→种子蕨化石;鱼类化石→恐龙化石→三趾马化石.
故答案为:简单;低等;复杂;高等;
5&大bsp;&大bsp;种子蕨化石 |
x&大bsp;&大bsp;古蕨类植物化石 |
3&大bsp;&大bsp;古苔藓植物化石 |
5&大bsp;&大bsp;三趾马化石 |
x&大bsp;&大bsp;恐龙化石 |
3&大bsp;&大bsp;鱼类化石 |
4. 甲基化的甲基化检测方法
DNA甲基化是最早发现的基因表观修饰方式之一,真核生物中的甲基化仅发生于胞嘧啶,即在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s)的作用下使CpG二核苷酸5’-端的胞嘧啶转变为5’-甲基胞嘧啶。DNA甲基化通常抑制基因表达,去甲基化则诱导了基因的重新活化和表达。这种DNA修饰方式在不改变基因序列前提下实现对基因表达的调控。脊椎动物DNA的甲基化状态与生长发育调控密切相关,比如在肿瘤发生时,抑癌基因CpG岛以外的CpG序列非甲基化程度增加,CpG岛中的CpG则呈高度甲基化状态,导致抑癌基因表达的下降。
1、甲基化特异性的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
用亚硫酸氢盐处理基因组DNA,所有未发生甲基化的胞嘧啶被转化为尿嘧啶,而甲基化的胞嘧啶不变;随后设计针对甲基化和非甲基化序列的引物进行PCR。通过电泳检测MSP扩增产物,如果用针对处理后甲基化DNA链的引物能得到扩增片段,则说明该位点存在甲基化;反之,说明被检测的位点不存在甲基化。
2、亚硫酸氢盐测序法(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
用亚硫酸氢盐处理基因组DNA,则未发生甲基化的胞嘧啶被转化为尿嘧啶,而甲基化的胞嘧啶不变。随后设计BSP引物进行PCR,在扩增过程中尿嘧啶全部转化为胸腺嘧啶,最后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就可以判断CpG位点是否发生甲基化称为BSP-直接测序方法。将PCR产物克隆至载体后进行测序,可以提高测序成功率,这种方法称为BSP-克隆测序法。
3、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
在非CpG岛位置设计一对针对亚硫酸氢盐修饰后的DNA双链的引物,这对引物中间的片段包含感兴趣的CpG岛。若这些CpG岛发生了甲基化,用亚硫酸氢盐处理后,未甲基化的胞嘧啶经PCR扩增后转变成胸腺嘧啶,而甲基化的胞嘧啶不变,样品中的GC含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熔解温度的变化(图1)。
其中,样品要求:细胞(≥106 个)、组织(≥300mg)、血液(≥1ml)、血清(≥1.5ml)等样品材料,基因组DNA(体积≥20μl,浓度≥50 ng/μl)。
5. 几个【生物化学】英文缩写!急急急!
FAD: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HnRNAG :核内不均一RNA 为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核中的不稳定、大小不均的一组高分子RNA(分子量约为105~2×107,沉降系数约为30—100S)之总称。占细胞全部RNA之百分之几,在核内主要存在于核仁的外侧。认为hnRNA多属信使RNA(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mRNA)之先驱体,包括各种基因的转录产物及其成为mRNA前的各中间阶段的分子,在5’末端多附有间隙结构,而3’的末端附有多聚腺苷酸聚合酶分子。这些hn-RNA在受到加工之后,移至细胞质,作为mRNA而发挥其功能。大部分的hnRNA在核内与各种特异的蛋白质形成复合体而存在着。
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299730.htm?fr=ala0
His:代表组氨酸(Histidine)
NADP: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TPP:三苯基膦
FMN:
英文全称为:flavin mononucleotide,中文名:黄素单核苷酸
是黄素蛋白(flavoprotein)的辅基。
生物氧化时,氧化呼吸链由4中具有传递电子能力的复合体组成,线粒体内膜蛋白质用胆酸等去污剂处理及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磕纯化出内膜的呼吸链成分,得到这4中仍具有传的电子功能的蛋白质-酶复合体(complex),分别为复合体Ⅰ,复合体Ⅱ,复合体Ⅲ,复合体Ⅳ,各含有不同的组分。其中复合体Ⅰ又称为NADH-泛醌还原酶,在三羧酸循环和脂酸β-氧化等过程的脱氢酶催化反应中,大部分代谢物脱下的2H是由氧化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接受,形成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H+)。NADH+H+的电子经复合体Ⅰ继续传递氧化。复合体Ⅰ由三部分组成,成“L“形,其一臂突出线粒体基质,由两部分组成,其中之一就是黄素蛋白。而FMN即为黄素蛋白的辅基。
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2117062.htm?fr=ala0
6. sp是什么意思什么单词缩写
sp有四种意思。
1、SP
英文缩写:SP
英文全称:Saturated polyester plastic
中文解释:饱和聚酯塑料
缩写分类:化学化工
2、sp
英文缩写:sp
英文全称:support
中文解释:支持
缩写分类:时尚用语
3、sp
英文缩写:sp
英文全称:Self Propelled
中文解释:自行驱动的
缩写分类:专业词汇
4、sp
英文缩写:sp
英文全称:Service Provider
中文解释:服务提供商
缩写分类:常用词汇
(6)bsp在生物学中是什么扩展阅读:
相近缩写词语:
1、BSP
英文缩写:BSP
英文全称:bromosulfophthalein
中文解释:溴磺酚酞
缩写分类:生物科学、化学化工
2、ISP
英文缩写:ISP
英文全称: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中文解释: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缩写分类:电子电工
7. 世界上最小的恐龙
你喜欢恐龙吗?你想知道世界上最小的恐龙是什么吗?下面欢迎阅读由我收集整理的资料。
世界上最小的恐龙-美颌龙
美颌龙属(学名:Compsognathus)又称细颚龙、细颈龙、新颚龙、秀颚龙,是一属小型的双足肉食性兽脚亚目恐龙。它约有火鸡的大小,生存于晚侏罗纪提通阶早期的欧洲,约1亿5000万年前。古生物学家已发现两个保存良好的化石,一个于1850年代在德国发现,另一个是在将近一个世纪后于法国发现。美颌龙是几类确知其食性的恐龙之一,在两个标本的体内都有小型的蜥蜴化石。在葡萄牙发现的牙齿有可能也属于美颌龙。
简介 :
美颌龙的化石是较为完整的骨骼。现时已知的物种只有长足美颌龙(C. longipes),不过于1970年代在法国发现的较大标本曾一度被认为是另一物种的C. corallestris。直至1980年代及1990年代,美 美颌龙 颌龙都是已知最细小的恐龙,并且是始祖鸟的近亲。它故此是在古生物学以外较为人所知的恐龙之一。更细小。美颌龙估计重约3公斤。
几十年来,美颌龙都被描述为最小型的恐龙。第一个发现的美颌龙标本只有约1米长。但是之后发现的小型恐龙,如亚洲近颌龙、小盗龙及小驰龙的体型更小型。根据最大型的标本,美颌龙的体重被估计重约0.83到3.5公斤。 美颌龙是一小型、双足的动物,有着长的后肢及尾巴,长尾巴可在移动时平衡身体。前肢比 后肢小,手掌有三指,都有着利爪,用来抓捕猎物。
头颅骨细致、窄长,鼻端呈锥形。头颅骨有五对洞孔,最大的是其眼窝。眼睛相对于头颅骨的比例很大。 下颌修长,但没有下颌孔(Mandibular fenestrae),这是主龙类的常见特征。牙齿小而锋利,适合吃小型的脊椎动物及其他动物,如昆虫。除了在前上颌骨的前段牙齿外,其他的牙齿都有着锯齿边缘、大幅弯曲。科学家们就是用这个特征来辨别美颌龙及它的近亲。
发现及物种;
已知的美颌龙标本是两个接近完整的骨骼,一个标本是从德国发现长约89厘米,另一个标本则是从法国发现长约125厘米。德国标本(编号BSP AS I 563)是于1850年代在巴伐利亚的索侯芬石灰岩中被发现。索侯芬石灰岩亦发现了一些完好的化石,如始祖鸟仍有羽毛轮廓及一些提通阶时期的 牛津大学自然史博物馆的美颌龙模型 翼龙目仍有翼膜铭刻。约翰·A·瓦格纳(Johann A. Wagner)于1859年概略的描述了这个标本,于1861年才进行详细的描述,并命名了长足美颌龙(Compsognathus longipes)。
于1868年初,托马斯·亨利·赫胥黎假定这个标本是与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于1896年,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确认这些化石为恐龙的成员。约翰·奥斯特伦姆(John Ostrom)于1978年详细的重新描述这个物种,令它成为当时最知名的细小兽脚亚目。德国标本现时在德国慕尼黑的巴伐利亚国家古生物和地质收藏馆中展览。 较大的法国标 美颌龙标本胃内的描绘 本(编号MNHN CNJ 79)是于1972年在法国东南部近尼斯发现的。它的年代定于提通阶。
虽然它原先被命名为另一物种的Compsognathus corallestris,但于1991年被定为长足美颌龙的另一个标本。细小的德国标本被认为是长足美颌龙的幼龙。于1983年,巴黎的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得到了这个法国标本。 之后,化石收集者Heinrich Fischer在索侯芬石灰岩层发现的部份脚掌,曾被认为是属于长足美颌龙。后来的研究推翻了这个主张,包含约翰·奥斯特伦姆在内。德国古生物学家弗雷德里克·冯·休尼(Friedrich von Huene)则维持新标本属于美颌龙的意见。
此外在1998年,Jens Zinke将发现于葡萄牙的49颗牙齿化石编入此属,地质年代为启莫里阶。由于牙齿的锯齿状边缘,这些牙齿化石不是列入长足美颌龙,而是列为美颌龙属的未命名种(Compsognathus sp.)。 在1997年,Virginia Morell将中华龙鸟列为美颌龙的一个种,成为原始美颌龙(Compsognathus prima)但并没有被普遍接纳。
古生物学编辑 前肢 美颌龙19世纪的德国标本的前肢只有二指,令科学家们以为它就是这样。但是及后的法国标本显示美颌龙的前肢是有三指的,是与其它美颌龙科相似。德国标本的化石化未能保存它的手掌,更有指法国标本的手掌是有蹼的。于1975年出版的书中,美颌龙被描绘成为两栖的恐龙,能够捕猎水 美颌龙约有1米长 中的猎物及游离巨大的捕猎者。但是,奥斯特伦姆却证实了法国标本与德国标本除了大小外接近是完全一样的,从而推翻了这个假说。
饮食:
残骸显示美颌龙捕猎细小的脊椎动物。马什于1881年评估了这个标本,并认为在美颌龙肚内的细小骨骼是胚胎。但于1903年,诺普乔(Franz Nopcsa)断定这是一蜥蜴。 奥斯特姆发现这些残骸是属于巴伐利亚蜥,并从它尾巴与肢的长比例,认定它能快速及灵活地奔跑。从这推论它的猎食者美颌龙,有着锐利的目光,并能够迅速的追上这种蜥蜴。美颌龙肚中的巴伐利亚蜥是完整的,可见它是完整地吞下猎物。法国标本的胃部亦有不明的蜥蜴或喙头目。
栖息地:
于侏罗纪晚期,欧洲是一片干旱及热带的群岛,位于古地中海的边缘。发现美颌龙的石灰岩源自从海洋生物的壳所生成的方解石。两个发现美颌龙的位点都是坐落于海滩与珊瑚礁之间的礁湖。与美颌龙同时代的包括始祖鸟、喙嘴龙及翼手龙。发现美颌龙的地层亦包含了一些海洋动物的化石,如鱼类、介虫、棘皮动物及海洋软件动物,确定了它是栖息在海岸的。没有其它的恐龙与美颌龙一同被发现,可见这细小的恐龙是这些岛上的最佳捕猎者。
蛋化石:
在德国标本的附近发现了一些直径10毫米的蛋。于1901年,休尼(Friedrich von Huene)解释这是皮肤的骨化。1993年的重新描述中指它们其实是未成熟的蛋。]但是,后期的研究怀疑这些蛋是否属于美颌龙属,因为它们都是在体腔之外被发现。一个保存完好的中华龙鸟化石,在两条输卵管中有两颗未生的蛋。故此对那些化石被认为是美颌龙的蛋仍存有怀疑。与鸟类关系 接近一个世纪,美颌龙是唯一广为人知的细小兽脚亚目。这令人将它与始祖鸟的比较及与鸟类的关系。
事实上,美颌龙较始祖鸟更激起了赫胥黎对鸟类起源的兴趣。这两种动物在体型、大小及比例上都有着相似性,所以没有羽毛的始祖鸟骨骼经常被误会为美颌龙。很多其它的恐龙,包 化石 括恐爪龙、偷蛋龙及慢龙都是被认为是鸟类的近亲。 没有羽毛或像羽毛的东西与美颌龙化石一同被保存下来,相反在同一地层的始祖鸟却有,所以很多都指美颌龙是没有羽毛的。
但是,已知唯一的始祖鸟羽毛是那在翼及尾巴上较大的羽毛,而较短估计覆盖身体的羽毛亦没有被保存下来。休尼指德国美颌龙标本的下腹保存了化石化的皮肤,但奥斯特伦姆期后推反这个论点。
美颌龙的亲属,如中华龙鸟,其遗骸都有简单像软毛的羽毛覆盖身体,可见美颌龙亦可能有类似的羽毛。相反,在另一属认为是美颌龙科的侏罗猎龙,它化石化的尾巴及后肢皮肤只有鳞片,并没有显示有任何羽毛。故此可能美颌龙并非全身都是由羽毛所覆盖,不过侏罗猎龙是否属于美颌龙科亦受到质疑。 病征 在2001年,布鲁斯·罗斯柴尔德(Bruce Rothschild)等人发表一份兽脚类恐龙的压力性骨折研究。他们研究9个美颌龙的脚掌骨骼,没有发现压力性骨折的迹象。
大众文化:
美颌龙经常出现在儿童读物中。长期以来,美颌龙因为它们的体型小而着名,而大部分的其它小型恐龙晚于美颌龙至少一个世纪才被发现、叙述。 美颌龙出现在电影《侏罗纪公园: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 Jurassic Park)以及《侏罗纪公园III》(Jurassic Park III)。在《侏罗纪公园:失落的世界》中,美颌龙被错植为三迭美颌龙(Compsognathus triassicus),结合美颌龙的属名以及原美颌龙的种名;原美颌龙是美颌龙的三迭纪远亲,出现在《侏罗纪公园》的原着小说。美颌龙通常在英文中被昵称为"Compys"。它们通常被叙述成小群体动物,这行为来自于《侏罗纪公园》的原着小说。但没有科学证据显示美颌龙与原美颌龙有这种社会行为。
8. 什么是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
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是指BSP克隆测序法。
BSP实验原理:
BSP克隆测序法,是目前甲基化检测的金标准。用亚硫酸氢盐处理基因组DNA,所有未发生甲基化的胞嘧啶被转化为尿嘧啶,而甲基化的胞嘧啶不变;随后再CpG岛两端设计引物进行PCR,将目的产物纯化后进行TA克隆,每个克隆挑取阳性克隆测序,最后将测得的序列与原始序列比对,统计甲基化位点及数量,并分析甲基化程度。
优点:
1、克服了MSP只能作定性研究,可做定量研究;
2、敏感性高,待测DNA中5-甲基胞嘧啶分布极不均衡也可检测;
3、引物设计相对简单。
缺点:
价格高。
送样要求:
1、组织样本:-20℃或-80℃低温冰箱中保存,液氮或者干冰运输;市内或短途运输可冰袋运输。若提供的材料为新鲜组织、血液细胞等生物材料,请提供足够提取2ug以上基因DNA的材料量。
2、DNA样本:体积≥20ul,浓度≥100ng/ul,DNA总量≥2ug,20℃保存,低温冰袋运输。
3、血液样本:要求保存于抗凝管中或冻存管中,体积大于2ml,请用干冰运送,保证DNA不降解。
4、样品为石蜡包埋组织切片的,要求提供10张组织切片光片(面积>10mm×10mm,厚度约5-10um)。
9. chemical pharmaceutical bulletin收载在哪个数据库
EBSCO数据库主页 EBSCO也按照专业将平台上的所有数据库分为多个数据库, 每个数据库下面又包含多个子数据库: General/News Databases(综合/新闻数据库) Arts/Architecture Databases(艺术/建筑数据库) Business/Economics Databases(商业/经济数据库) Computer Science/Engineering Databases(计算机科学/工程学数据 库) Earth/Environment Databases(地球/环境数据库) Ecation Databases(教育数据库) Health Sciences Databases(健康科学数据库) History Databases(历史数据库) Law/Political Science Databases(法律/政治科学数据库) Life Sciences Databases (生命科学数据库) Literature Databases(文学数据库) Philosophy/Religion Database(哲学/宗教数据库) Psychology/Sociology Databases(心理学/社会学数据库) 常用数据库简介 Academic Source Premier (ASP):是多学科学术期刊 全文数据库,专为研究机构所设计,提供了近4,700 种出 版物全文,其中包括3,600多种同行评审期刊,其中100多 种全文期刊可回溯到1975年或更早;1,000多种期刊提供 了引文链接,该数据库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学术研究领域, 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生物学、工程学、物理、化学等。 Business Source Premier(BSP)数据库:是行业中使用 最多的商业研究数据库,它提供 2,300 多种期刊的全文, 包括 1,100 多种同行评审刊名的全文,包括市场营销、 管理、MIS、POM、会计、金融和经济等方面的期刊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