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你知道怎么解释生物量吗
生物量(biomass),是生态学术语,或对植物专称植物量(phytomass),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干重)(包括生物体内所存食物的重量)总量,通常用kg/m2或t/hm2表示。植物群落中各种群的植物量很难测定,特别是地下器官的挖掘和分离工作非常艰巨。出于经济利用和科研目的的需要常对林木和牧草的地上部分生物量进行调查统计,据此可以判断样地内各种群生物量在总生物量中所占的比例。生物量是指某一时间单位面积或体积栖息地内所含一个或一个以上生物种,或所含一个生物群落中所有生物种的总个数或总干重(包括生物体内所存食物的重量)。生物量(干重)的单位通常是用g/㎡或J/㎡表示。某一时限任意空间所含生物体的总量,量的值用重量或能量来表示。用于种群和群落。用鲜重或干重衡量时,规定用B表示;用能量衡量时,则用QB(也称活体能量,biocontent)表示。
广义的生物量是生物在某一特定时刻单位空间的个体数、重量或其含能量,可用于指某种群、某类群生物的(如浮游动物)或整个生物群落的生物量。狭义的生物量仅指以重量表示的,可以是鲜重或干重。与生产力是不同的概念。某一特定时刻的生物量是一种现存量(standing crop),生产力则是某一时间内由活的生物体新生产出的有机物质总量。t 时间的生物量比t—1时刻的增加量(A生物量),必需加该时间中的减少量才等于生产力,即生产力=△生物量+△减少量。
Ⅱ 如何计算生物量
测定步骤
1、标准地的建立:
根据标准“生物群落监测中的调查采样”中的规定,建立具有代表性标准地若干地块,一般块数要大于6,每块面积为0.1公顷,形状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并用测绳圈好。破坏性调查不能在该固定标准地中进行。
2、标准地环境记录:
记录森林的层次结构、郁闭度、各树种密度、林下植物的种类及状况。
3、样地内每木调查:
在各样地内,对样地内全部树木,逐一地测定其胸高直径、树高并记录,每测一树要进行编号,避免漏测。胸高直径D是采用1.3m高的标杆,在树干上坡一侧地表面立上标杆,在齐杆的上端,用卷尺测定树干的圆周长,以此求出直径(以cm为单位),或用测围尺直接量得直径。
树高H的测定采用测杆或测高器为工具,在测树高时一定要以测量者能看到树木顶端为条件,尽量减少误差,以m为计量单位。
森林生物量
森林群落的生物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优劣和功能高低的最直接的表现,是森林生态系统环境质量的综合体现。森林生物量的定量估算为全球碳储量、碳循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在国家级森林资源监测中增加森林生物量是必然的,而地下生物量是森林生物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森林群落的生物量是指群落在一定时间内积累的有机质总量,通常的单位面积或单位时间积累的平均质量或能量来表示。生物量中的现存量则是指活有机体的干重,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包括林地积累的枯落物。
当今普遍使用的生物量概念是后一种含义,即活有机体干重,不包括枯枝落叶层。森林群落生物量包括乔木层生物量、林下植被生物量。
Ⅲ 什么叫地下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是指地下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的总量。
生物量(干重)的单位通常是用g/㎡或J/㎡表示。某一时限任意空间所含生物体的总量,量的值用重量或能量来表示。用于种群和群落。用鲜重或干重衡量时,规定用B表示;用能量衡量时,则用QB(也称活体能量,biocontent)表示。
(3)地上生物量是什么扩展阅读
生物量测定步骤
1、标准地的建立:
根据标准“生物群落监测中的调查采样”中的规定,建立具有代表性标准地若干地块,一般块数要大于6,每块面积为0.1公顷,形状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并用测绳圈好。破坏性调查不能在该固定标准地中进行。
2、标准地环境记录:
记录森林的层次结构、郁闭度、各树种密度、林下植物的种类及状况。
3、样地内每木调查:
在各样地内,对样地内全部树木,逐一地测定其胸高直径、树高并记录,每测一树要进行编号,避免漏测。胸高直径D是采用1.3m高的标杆,在树干上坡一侧地表面立上标杆,在齐杆的上端,用卷尺测定树干的圆周长,以此求出直径(以cm为单位),或用测围尺直接量得直径。
树高H的测定采用测杆或测高器为工具,在测树高时一定要以测量者能看到树木顶端为条件,尽量减少误差,以m为计量单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生物量
Ⅳ 生物量一般是指生物在某一特定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干重)(包括生物体内所存食物的重量)
A.从第一幅图上看,北半球纬度越高,生物量越s;从第2幅图上看,东经度越s,生物量越s,说明该区域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是从东北向西南递减,故不符合题意;
e.从第一幅图上看,北半球纬度越高,生物量越s;从第2幅图上看,东经度越s,生物量越s,说明该区域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是从东北向西南递减,故不符合题意;
C.从第一幅图上看,北半球纬度越高,生物量越s;从第2幅图上看,东经度越s,生物量越s,说明该区域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是从东北向西南递减,故不符合题意;
D.从第一幅图上看,北半球纬度越高,生物量越s;从第2幅图上看,东经度越s,生物量越s,说明该区域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是从东北向西南递减,故正确.
故选:D.
Ⅳ 地理 年生物量 指什么
年生物量(annual biomass),是指一年中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干重)(包括生物体内所存食物的重量)总量,通常用kg/m2或t/hm2表示。年生物量属于生态学( Ecology )范畴。
广义的生物量是生物在某一特定时刻单位空间的个体数、重量或其含能量,可用于指某种群、某类群生物的(如浮游动物)或整个生物群落的生物量。狭义的生物量仅指以重量表示的,可以是鲜重或干重。
出于经济利用和科研目的的需要,人们常对林木和牧草的地上部分生物量进行调查统计,据此可以判断样地内各种群生物量在总生物量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公式:生产力=△生物量+△减少量。
注:请提问者尊重回答者付出的知识和劳动,及时采纳答案!
Ⅵ 植被生物量和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区别
植被生物量是指树木的生物含量,植物地上生物量是指的是地上的生物,地面上的生物含量
Ⅶ 竹子地上生物量指什么
竹子地上生物量,指竹林地上单位面积内的有机体的质量
Ⅷ 生物计量意思
生物计量学(biometrics,也称生物测定学),原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生物进行分析,多指对生物体(一般特指人)本身的生物特征来区分生物体个体的计算机技术。
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语音、脸、指纹、手掌纹、虹膜、视网膜、体形、个人习惯(例如敲击键盘的力度和频率、签字)等,相应的识别技术就有说话人识别、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掌纹识别、虹膜识别、视网膜识别、体形识别、键盘敲击识别、签字识别等。
Ⅸ 生物量是什么
生物量
生态系统中,在某一时间内,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所含的一个或几个生物种,或一个生物群落所有的个体总数。例如,我国大连浅海泥沙中,生活着一种瓣鳃纲动物━━蛤仔,最大生物量为每平方米72个,重122.44克。
科学家测得,热带雨林平均每年每平方米能生产2,200克干的有机物;岩石、沙漠和冰地平均每年每平方米只有3克;海洋每立方米则是330克。由于生物体含水量差别很大,所以通常用干重而不用湿重。生物量也可以用热量单位,如卡、千卡来表示。例如,一只田鼠干重10克,每克的热量换算值为5.6千卡,它的热量就是56千卡。假如某一个生态系统中共有1,000只田鼠,平均每只干重10克,那么这田鼠种群的生物量为10,000克,或者为能量56,000千卡。
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贮存在自己制造的有机物中,这些有机物称为初级生产量。植物被动物吃掉以后,动物得以生长、发育,它们的产量叫次级生产量。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动中,人们希望初级生产量与次级生产量保持动态平衡,否则生态环境就会受到破环。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物质和能量消耗不断增大,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生态环境破环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世界各国对生物量的转化极为重视,同时十分注意生物量的合理利用和开发。例如建立能量种植园,大量栽培高光效植物。中外,通过人为地控制细胞光合作用 "装置",生产人类的理想燃料氢气,研究生物量的气化,生产煤气、甲醇等,前景也十分诱人。
科学家认为,在20世纪80年代关键性技术领域里,生物量转换技术将日益发挥重要作用。资源短缺和涨价使得逐渐应用新的生物量转化技术更加富有经济意义,它将为人类提供丰富的产品。
Ⅹ 地上鲜生物量和干生物量都是什么意思
地下部分(根)和地上部分(茎、叶)的相关性在植物的生活中,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相互关系首先表现在相互依赖上.地下部分的生命活动必须依赖地上部分产生的糖类、蛋白质、维生素和某些生长物质,而地上部分的生命活动也必须依赖地下部分吸收的水肥以及产生的氨基酸和某些生长物质.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在物质上的相互供应,使得它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根深叶茂”、“本固枝荣”等就是对这种关系最生动的说明. 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相互关系还表现在它们的相互制约.除这两部分的生长都需要营养物质从而会表现竞争性的制约外,还会由于环境条件对它们的影响不同而表现不同的反应.例如当土壤含水量开始下降时,地下部分一般不易发生水分亏缺而照常生长,但地上部分茎、叶的蒸腾和生长常因水分供不应求而明显受到抑制. 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重量之比,称为根冠比.虽然它只是一个相对数值,但它可以反映出栽培作物的生长状况,以及环境条件对作物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不同影响.一般说来,温度较高、土壤水分较多、氮肥充足、磷肥供应较少、光照较弱时,常有利于地上部分的生长,所以根冠比降低;而在相反的情况下,则常有利于地下部分的生长,所以根冠比增大.农业生产上常以根冠比作为控制协调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生长的参考数据.萝卜、甜菜、甘薯等作物,既要求整个植株生长茂盛,又要求有较大的根冠比才能增加地下部分的产量,所以栽培这类作物时,常通过各种措施改变其根冠比.一般前期约为0.2,接近收获期约为2较适宜. 地下部分(根)和地上部分(茎、叶)的相关在植物的生活中,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相互关系首先表现在相互依赖上.地下部分的生命活动必须依赖地上部分产生的糖类、蛋白质、维生素和某些生长物质,而地上部分的生命活动也必须依赖地下部分吸收的水肥以及产生的氨基酸和某些生长物质.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在物质上的相互供应,使得它们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根深叶茂”、“本固枝荣”等就是对这种关系最生动的说明. 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相互关系还表现在它们的相互制约.除这两部分的生长都需要营养物质从而会表现竞争性的制约外,还会由于环境条件对它们的影响不同而表现不同的反应.例如当土壤含水量开始下降时,地下部分一般不易发生水分亏缺而照常生长,但地上部分茎、叶的蒸腾和生长常因水分供不应求而明显受到抑制. 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重量之比,称为根冠比.虽然它只是一个相对数值,但它可以反映出栽培作物的生长状况,以及环境条件对作物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不同影响.一般说来,温度较高、土壤水分较多、氮肥充足、磷肥供应较少、光照较弱时,常有利于地上部分的生长,所以根冠比降低;而在相反的情况下,则常有利于地下部分的生长,所以根冠比增大.农业生产上常以根冠比作为控制协调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生长的参考数据.萝卜、甜菜、甘薯等作物,既要求整个植株生长茂盛,又要求有较大的根冠比才能增加地下部分的产量,所以栽培这类作物时,常通过各种措施改变其根冠比.一般前期约为0.2,接近收获期约为2较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