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是湿地中国湿地类型有哪些
1、狭义湿地(wetland) 是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湿地生态系统(wetland ecosystem) 是湿地植物、栖息于湿地的动物、微生物及其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
湿地具有多种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径流,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以及提供食物及工业原料,提供旅游资源。
2、中国湿地按地域划分为东北湿地、黄河中下游湿地、长江中下游湿地、杭州湾北滨海湿地、杭州湾以南沿海湿地、云贵高原湿地、蒙新干旱/半干旱湿地和青藏高原高寒湿地 。
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高原泥炭沼泽湿地:若尔盖国家湿地公园
若尔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北与甘肃玛曲、碌曲、卓尼、迭部四县相邻,海拔3000多米,被赞为“中国最美的湿地”。
若尔盖国家湿地公园主要由白河和黄河主河道构成,总面积为2662.7公顷,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高原泥炭沼泽湿地。
2011年12月,若尔盖湿地公园获批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试点建设中,若尔盖以生态恢复为核心,以湿地保育为重点。2016年9月,若尔盖湿地公园正式转为“国家湿地公园”,成为阿坝州建成的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贰’ 湿地生态系统类型
黄河三角洲湿地受淡水、咸水的双重影响。由于距海远近的差异、地貌作用、黄河入海水量的变化以及人为干扰等,淡水、咸水在不同地段、不同季节各有优势,形成了5种湿地生态系统类型。
8.1.1.1 滨海滩涂咸水型
广布于沿海滩涂。地下水为咸水,埋深小于2m;土壤含盐量2%左右;受微地貌作用存在着柽柳群落、盐地碱蓬群落、獐茅群落、低芦苇群落等多种植物群落。
8.1.1.2 黄河现道河口咸淡水混合型
黄河入海口淡、咸水交汇处,泥沙大量淤积,形成大面积河口湿地。常年或季节性积水的地带,芦苇多且形成单优势植物群落,是鸟类重要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在地势稍高、土壤含盐量低于0.3%的地带,有天然旱柳林。
8.1.1.3 黄河故道河口向咸水过渡型
位于1964~1976年黄河的刁口故道河口处。随着淡水来源减少和海水倒灌,湿地由“咸淡混合型”向“咸水型”过渡。一些海洋鱼类、鸟类深入内陆,两岸出现大面积光板地和潮沟,植物群落组成以柽柳、盐地碱蓬、獐茅为主;原先开垦的耕地废弃,生长了茵陈蒿、白蒿、蒙古鸦葱等杂草,原有的人工刺槐林逐渐枯萎、死亡。
8.1.1.4 黄河现道河漫滩淡水型
分布于黄河现河道两侧的河漫滩上,土壤含盐量低于 0.3%,野生植物以野大豆、芦苇等群落为主,白茅、拂子茅、荻等组成的群落零星分布;有集中连片的人工刺槐林。
8.1.1.5 河流水面、坑塘、水库淡水型
黄河三角洲的河流水面、坑塘、水库,形成分散的小湿地景观,有芦苇、狭叶香蒲、莲等群落。
另外,还有零散分布的小低洼地,汛期积水或地表过湿而形成湿地,植被有低芦苇、中华补血草、白蒿等;水稻田的开发也造就了稻田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