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选择益生菌最重要的标准是什么
随着市场上越来越多的益生菌产品不止是酸奶、冻干粉更有一些妇科胶囊及牙膏甚至是面膜都在宣传添加了益生菌。其实很多老百姓在还没有搞清楚益生菌是什么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食用它了。那么益生菌在选择过程中什么最重要哪?其实就是安全。安全有效--永远安全是在有效的前面。
益生菌是含有生理性作用的活菌或死菌,经口服或其他途径摄入,旨在改善粘膜表面微生物和酶的平衡,或刺激机体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机制,提高机体定植抗力或免疫力的微生物制剂。随着科学家们对益生菌的深入研究,益生菌补充剂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虽然关于益生菌的负面事件比较少,但其安全性问题仍需重视,特别是那些没有长时间安全使用历史的新菌株。
我们通常所说的益生菌主要是指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以及乳酸菌。这些益生菌广泛应用于发酵食品中,如酸奶、奶酪,或者将益生菌直接制成菌粉食用。益生菌制品的好坏首先取决于菌种的选择。选择菌种的必须来源于自然,回归自然的标准,在安全应用上已有很长的历史,大多数菌种被认为是没有致病可能性的共生微生物体,且绝大部分分离自健康人体的肠道和食物。
近年来,有一些关于益生菌不良作用的报道,特别是一些乳酸菌菌株与菌血症、心内膜炎、尿道感染等疾病有关的报道。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的乳酸菌菌株都安全。只有经过系统的安全性评价的菌株,其安全性才是最让人放心的。
益生菌的有效性大家比较关系,实际上益生菌产品或菌株的安全性才是首要需要关心的,及时效果一般,但是不能对人体有害。应该益生菌企业有相关的标准,益生菌菌株要尽力做到不含耐药基因;不含毒性物质;无口服毒性;无溶血毒性;无致敏性;使用历史悠久,使用人群广泛。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障产品的安全性,让人吃的安心,用的放心。
安全性标准之五:使用历史悠久,使用人群广泛;
2002年 ,FAO和WHO 联合专家委员会提出了用于食品的益生菌安全性评价指导原则。国内外研究者针对益生菌菌株的不同特性提出了多种安全性评价的指标和安全性评价方法,诸如溶血性,胆汁盐水解酶活性,毒力因子检测,抗生素抗性,产有毒代谢产物,对胃肠黏膜蛋白的分解能力,血小板聚集等。其中包括体外和体内两种类型的安全性评价。
益生菌的体外评价是针对益生菌菌株的本质性质进行研究。对用于人体和动物的益生菌菌株而言,对其特性的体外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比如益生菌本身的耐酸性,耐碱性,耐胃酸消化性,抗生素耐药性以及产毒素能力等,都是在体外的培养皿里做的。
无论菌株体外的功效有多好,如果在体内没有功效,也不能说明菌株具备益生特性。因此,益生菌体内研究是必须的。除了功效,益生菌的体内安全性评价主要涉及机体水平的病态学分析,急性和亚慢性毒性分析,产肠毒素和呕吐毒素的分析,以及细菌易位和遗传毒性分析等。主要是在动物身上做。
只有经过了体内和体外的双重验证才算的上是好的益生菌。然而,这些还不够,如果只是进行了上述研究验证,也不说明最后做成产品给人吃了就会也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即使益生菌做成商品在市场上销售后,也要对其出现的相关副作用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因此,对菌株做人体服用效果和安全性验证是十分必要的,只有经过上面这些重重考验才能被认为是最好的益生菌。
转载需要注明来源
㈡ 生化药物的分类原则是什么有哪些种类
分为如下几类:氨基酸类药物、多肽类药物、蛋白类药物、酶类药物、核酸类药物、多糖类药物、脂类药物、生物胺类。
生化药物是从生物体分离、纯化所得,可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生化物质,其中部分现已通过化学合成或生物技术制备或重组。
生物制品系指以微生物、寄生虫、动物毒素、生物组织作为起始材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并以生物学技术和分析技术控制中间产物和成品质量制成的生物活性制剂。包括疫(菌)苗、毒素、类毒素、免疫血清、血液制品、免疫球胆白、抗原、变态反应原、细胞因子、激素、酶、发酵产品、单克隆抗体、DNA重组产品、体外免疫诊断试剂等,供某些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