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海洋生物的能量哪里来

海洋生物的能量哪里来

发布时间:2022-12-20 11:09:01

⑴ 海洋热能主要来自哪里

普通热机用水作工质,热源加热工质,产生蒸汽,驱动汽轮发电机发电,排出废汽被冷凝器冷却,凝结水送回锅炉,继续被加热,循环使用。海洋热能主要来自太阳能。

世界大洋的面积浩瀚无边,热带洋面也相当宽广。海洋热能用过后即可得到补充,很值得开发利用。海水温差发电技术,是以海洋受太阳能加热的表层海水(25~28℃)做高温热源,而以500~1000米深处的海水(4~7℃)做低温热源,用热机组成的热力循环系统进行发电的技术。从高温热源到低温热源,可能获得总温差15~20℃左右的有效能量。最终可能获得具有工程意义的11℃温差的能量。

据计算,从南纬20°北纬20°的区间海洋洋面,只要把其中一半用来发电,海水水温仅平均下降1℃,就能获得600亿千瓦的电能,相当于目前全世界所产生的全部电能。专家们估计,单在美国的东部海岸由墨西哥湾流出的暖流中,就可获得美国在1980年需用电量的75倍。据海洋学家估计,全世界海洋中的温度差所能产生的能量达20亿千瓦。

⑵ 为什么生活在海洋当中的动物,往往都是肉食性居多

生活在海洋当中的动物往往都是肉食性的多的原因,是因为海洋中的植物都是很小的,浮游生物人类的肉眼是看不清楚的,而且还是有很多的,只是肉眼看不出来。

之所以海洋食草动物非常少,是因为植被生长需要太阳光。我们知道,海水可以隔绝太阳光子,足够深的海水会导致植被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

3

虽然海洋植物较少,但是海洋中的生物可不少,据研究发现,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生产的能量约是陆地植物的7倍,我们知道人类每年大约排放超过1000亿吨的二氧化碳,然而陆地植物只能吸收其中的一半,其他的二氧化碳都被浮游植物所吸收了。

其实海洋和陆地一样,都有一条生态链,其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被称为自养生物,在陆地上,自养生物多数是植物;但在海洋中,自养生物大多是浮游植物。浮游植物提供的能量会被小鱼小虾所捕食,地球上的生态链是以植被为基础,但在海洋中,生态链是以浮游植物为基础。

因此,浮游植物在生物链所发挥出的功能,相当于地球上的植被,它们也能调节地球大气,以及作为海洋生物的能量来源。和陆地植被不同的是,浮游植物很多没有叶绿体,比如蓝藻,它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成型的细胞核。

总的来说,在海洋中并不是植物少,而是因为“植物”的体型小,人类的肉眼是没有办法看到的,再加上它们能够从一些藻类上面直接利用并且生存,是很难被人类注意到的。

⑶ 深海生物群落是如何获取能量的并适应环境的

楼上的,别去网络上搜堆东西就往上复制,做为一个大学生物学的学生我告你说。深海生物的能量来源一般有2种。1是以上层生物的遗体和遗物为能量来源。2是以生活在海底火山口的无机物和热量为能源进行自养生活形成生物群

⑷ 地球上各种生物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

A
解答:
生物圈的所有生物的能量,绝大部分都是来自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化成生物可以利用的能量,然后再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来进行传递。
只能说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需要的能量都是直接或间接的通过绿色植物来获取能量,比如说狼吃羊肉,羊吃草。狼就是间接地获得了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⑸ 深海里的生态系统是什么样的谁是生产者,氧气从哪来

深海由于压力大、食物少、没有光线和温度低,因此在生物的种类组成、分布格式、个体结构和代谢等方面均有其特点。深海生物能忍高压。虽然有些浅海生物也能忍受较高的压力,比如附着在潜水器表面的生物,如绿管浒苔、石、总合草苔虫、紫贻贝、布纹藤壶等,在潜水器下降到2000~3000米水深后仍然能存活。但根据生理学试验,600个大气压对大多数浅海生物有致死作用,因此,从垂直分布来看,6000米深度似乎是个重要的分界线。曾有报告,中太平洋的深海沟中的125种动物,有77种是在6000米以上水层所没有见到的。与浅海生物比较,深海生物一般个体数量少,但种类数相对较多、多样性高。对此有不同的解释。H.L.桑德斯(1968、1973)认为,多样性高是由于食物等竞争造成的。但有的学者却认为捕食是关键。较多的调查结果表明,深海生物的多样性仅仅发现在2000~3000米水深处,而5000~6000米以下的海底,生物的多样性并不高。 为适应食物少和黑暗的环境,许多深海鱼类,口部相对扩大,骨骼肌肉减少,且有发达的发光器官和结构。

深海生物一般代谢作用和生长都很慢。据估计,深海的贝类,长到8毫米大约需100年的时间。曾有一只潜水器掉进深海中,经10个月后从1540米处打捞出来,发现放在桌上的三明治仍然完整无损,这表明细菌的作用非常缓慢,但也有例外。1977年,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曾用深海潜水器"阿尔文"号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以东300公里,水深2500米处进行调查,调查区域是海洋板块形成区,发现从地下喷出泉水,泉水口附近水温高达20℃(没有热泉处的海水是2℃)。在喷出孔附近有丰富的生物群落。其中有个体30~40厘米的贝类,这种贝一年可长4厘米(约比其它深海底的贝类生长速度高500倍),将壳打开,可见到内有血红蛋白(一般软件动物是血蓝蛋白)。还有一种具长栖管的须腕动物,管的直径10厘米长可达30米。此外,还有许多腔肠动物、环节动物、甲壳动物。

深海底栖生物的食源可能包括由上层水中下沉的碎屑和溶解的有机物质,以及化能合成细菌通过氧化硫化氢取得能量而制造的有机物。目前认为,后者是最主要的来源,因为从地下喷出的热水含有大量的硫化氢(30~40ppm),硫磺细菌利用氧化硫化氢所获得的能量将水中C合成碳水化合物,海底硫磺细菌实际上起着与浅海水域光合植物相同的作用。即硫磺细菌是深海海底的生产者。这说明,生产者的能源不仅可来自太阳,而且还可来自地球的内部。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根据这一论点,须腕动物的营养问题可得到解释:这种动物没有口,也没有消化道,但在体内有大型的腔,称为营养体,细菌在腔内大量繁殖,动物的触手可吸收无机物供细菌之需,而细菌则合成有机物供动物之用。动物和细菌营互利共生关系。

在一次深海科学考察中,在离南加利福尼亚150海里的海底火山口,深度同是2600米的地方,科学家除了再次发现上述各种生物外,还发现了一种长得很像白鳗的鱼,这便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完全不依靠阳光生存的脊椎动物。这两次惊人的发现,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在没有阳光的深海世界里,这些生物为什么能生存下来,而且长得越来越旺盛呢?

海底火山口生物存在的奥秘 几经科学家研究,揭开了这个奥秘。原来,在海底的地壳移动时,产生了海底裂缝,当海水渗入这些裂缝,并在里面循环流动时,水温便升高到350摄氏度左右。热水把附近岩石中的矿物质(主要是硫磺)溶解出来,在高热和压力的作用下,和水反应合成硫化氢,培育恶臭和有毒的东西,这就是火山口附近一些生物的能量来源。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无论是蠕虫、巨蛤或是贻贝,其消化系统大部分已退化,取而代之的是体内寄生着大量的硫细菌。这些深海生物和硫细菌两者互相依赖,共同生存。一方面,深海生物为硫细菌提供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以及合成营养的原料(硫化氢、二氧化碳和氧气);另方面,硫细菌则通过一连串的化学作用合成营养(碳水化合物)来回报深海生物。这个情况,就好像陆地上植物的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一样。不同之处,只是高能量的硫化氢取代了阳光。

⑹ 深海内没有阳光,那深海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在陆地上,万物生长依靠太阳,阳光是驱动生态系统运行的原动力。但在深海里,就算是清澈的海水,在200米以下也几乎是漆黑一片。那么,深海的生态系统是靠什么动力运行的呢?在很多方式中,偶尔从海面落下的被称为“鲸落”的鲸的尸体,就像大洋荒漠之中的绿洲,给深海的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营养。



在这些炽热的“黑烟囱”的周围活跃着一个崭新的生物群落——热水生物,比如长达三米而无消化器官,全靠硫细菌提供营养的蠕虫,加上特殊的瓣鳃类、螃蟹之类,说明地球上不仅有人们所习惯的,在常温和有光的环境下通过光合作用生产有机质“有光食物链”,还存在着依靠地球内源能量即地热支持,

⑺ 仅有14%左右的地区物种生活在海洋中,以下哪个原因最能解释海洋物种如此之少呢

我们常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好像不管是大鱼还是小鱼,都是依靠肉类为生。我们知道,在陆地上,所有的肉食动物来源都是植物,因为没有植物就没有能量来源。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几乎很少见到海洋植物,也很少见到海洋食草动物,那么海洋的能量是来自于哪里呢?
海洋食草动物
其实,海洋也有一些食草动物,比如:儒艮,它们几乎是海洋中唯一的食草动物。

之所以海洋食草动物非常少,是因为植被生长需要太阳光。我们知道,海水可以隔绝太阳光子,足够深的海水会导致植被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

然而海洋的海水深度并不是固定的,大多数海洋深度超过50米,导致海底的植物接收不到足够多的太阳光,只有在海洋深度不超过50米的地方,才有可能长出植物,所以儒艮的生活范围经常是30米-40米的海域。由此可见,在海洋中,由于植被较少,因此由植物能够提供的能量比较小。
浮游生物
虽然海洋植物较少,但是海洋中的生物可不少,其中就包括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包括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浮游植物通常是指浮游藻类,包括蓝藻、绿藻、金藻等八个不同门类的浮游植物,目前已知全世界一共有40000种藻类植物。这些植物体型较小,很难被肉眼观测到,但它们数量非常多,一毫升的海水中所包含的蓝藻数量就超过了100万个。

据研究发现,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生产的能量约是陆地植物的7倍,我们知道人类每年大约排放超过1000亿吨的二氧化碳,然而陆地植物只能吸收其中的一半,其他的二氧化碳都被浮游植物所吸收了。
当浮游植物死亡后,它们的遗体会连同它们身体内的碳将会堆积在海底,一方面会减少全球碳排放,另一方面这些浮游植物的遗体会形成海底石油。

因此,浮游植物在生物链所发挥出的功能,相当于地球上的植被,它们也能调节地球大气,以及作为海洋生物的能量来源。
和陆地植被不同的是,浮游植物很多没有叶绿体,比如蓝藻,它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成型的细胞核,

它们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并不是叶绿体,而是多个器官共同作用的结果。当阳光照射到藻类的表面时,光子会在藻红素、藻蓝素以及别藻蓝素之间传递,再通过叶绿素a将光能转化为生物能,供生命使用。

根据目前主流的科学认知,地球上之所以会出现出氧气,就是因为这些藻类的存在。
浮游植物和生长在海底的植被相比,它们的体型更小,而且没有根,可以随波飘动到太阳比较充足的地方,不像植物受海水深度的限制。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海洋生物的能量都直接或者间接来源于此,因此浮游植物又被称为海洋牧草。
海洋的生态链
其实海洋和陆地一样,都有一条生态链,其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被称为自养生物,在陆地上,自养生物多数是植物;但在海洋中,自养生物大多是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提供的能量会被小鱼小虾所捕食,比如:磷虾就是利用浮游生物来获取能量,而磷虾是大多数海洋生物的食物,比如:须鲸、鲸鲨等大型食肉动物。从这方面讲,磷虾也是食草动物。
我们知道,地球上的生态链是以植被为基础,但在海洋中,生态链是以浮游植物为基础。

总结
之所以海洋中很少见到食草动物,是因为海洋中的“植物”体型较小,人类肉眼无法看到。再加上能够直接利用藻类为生的生命也较小,大多是磷虾之类的小型生物,很难被人类注意到。当然,儒艮是个例外。

⑻ 蓝藻的能量来源

蓝藻是依靠色素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蓝藻是原核生物,又叫蓝绿藻、 蓝细菌。大多数蓝藻的细胞壁外面有胶质衣,又叫粘藻。在藻类生物中,蓝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单细胞生物,没有细胞核,细胞中央有核物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染色质和色素均匀的分布在细胞质中。核物质没有核膜和核仁,具有核的功能,故称为原核(或拟核)。蓝藻中有环状DNA质粒,担当运载体的作用。

⑼ 海洋能蕴涵哪些能量

海洋能(有时也称为海洋和流体动能)指海浪、潮汐、盐分和海洋温差携带的能量。水在世界各大洋中的运动创造了大量的动能。其中一部分能量可以用来发电,为家庭、交通和工业提供动力。
海洋能量一词既包括波浪能,即来自表面波的能量,也包括潮汐能,即大量水体移动所带来的能量。即使风力涡轮机放置在水上,海上风力发电也不是海洋能源的一种形式,因为风力来自风,而不是海洋。
海洋拥有巨大的能量,并且要么接近人口最集中的地方,要么接近人口很多的地方。海洋能源有潜力在世界各地提供大量新的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
海洋以表面波、流体流动、盐度梯度和热能的形式展现出了一个巨大的、大部分未开发的能源。
美国和国际水域的海洋和流体或海洋能源开发包括使用以下设备的项目:
有波浪较大的开放沿海地区的波浪能转换器;
放置在沿海和河口地区的潮汐涡轮机;
快速流动的河流中的径流式涡轮机;
强洋流区域的洋流涡轮机;
热带深水域的海洋热能转换器。
洋流能
强大的洋流是由温度、风、盐度、水深和地球自转共同产生的。太阳是主要的驱动力,产生了风和温差。因为洋流的流速和位置只有很小的波动,方向没有变化,所以洋流可能是部署能量提取装置(如涡轮机)的合适位置。
洋流在决定世界许多地区的气候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虽然人们对移除洋流能量的影响知之甚少,但是移除洋流能量对大范围的环境的冲击可能是一个重大的环境问题。典型的涡轮叶片冲击、海洋生物纠缠和声学效应仍然存在;然而,由于利用洋流进行迁徙的海洋生物群体更加多样化,这些效应可能会被放大。离海岸更远的位置需要更长的电缆,这些电缆可能会通过电磁输出影响海洋环境。[5]
海水盐差能
在淡水与盐水混合的河口,与盐度梯度相关的能量可以利用减压反渗透工艺和相关的转换技术被加以利用。另一个系统是基于淡水上涌通过一个浸泡在海水中的涡轮机,一个涉及电化学反应的系统也在开发中。
从1975年到1985年,大量的研究就PRO和RED植物的经济效益给出了不同的结论。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以色列和美国等其他国家,对盐度发电进行了小规模研究。在欧洲,研究集中在挪威和荷兰,这两个地方都有小型试点接受测试。盐度梯度能量是淡水和盐水的盐浓度差异所产生的能量。这种能源不容易被理解,因为它不是直接以热、瀑布、风、波浪或辐射的形式出现在自然界。[6]
海洋热能
从被阳光直射的温暖的水面到阳光无法穿透的更深处,水的温度通常会发生变化。这种差异在热带水域最大,使得这项技术最适用于热带水域。涡轮机通常被水蒸气所驱动,涡轮机可以发电或产生脱盐水。海洋热能转换系统可以是开式循环系统、闭式循环系统或混合循环系统。[5]
潮汐能
潮汐能指的是大量的水在移动时所产生的的能量,这是一种新型的水力发电形式。潮汐发电包括三种主要形式,即潮流发电、拦潮发电和动态潮流发电。
波浪能
来自太阳的太阳能产生温差,从而产生风。风和水面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波浪,当波浪距离越大时,波浪越大。受到全球风向的影响,西海岸两个半球的波浪势能在纬度30度至60度之间最大。当我们把波浪能作为一种技术类型进行评估时,区分四种最常见的方法非常重要:点吸收浮标、表面衰减器、振荡水柱和越浪装置。[5]
波浪能行业正在达到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正在朝着商业可行性迈出积极的步伐。更先进的设备的开发人员正在超越单一单元的演示装置,并继续进行阵列开发和多兆瓦项目。[7]目前,大型公用事业公司的支持正通过发展进程中的伙伴关系、进一步投资以及在某些情况下的国际合作得到体现。简单来说,波浪能技术可以位于海上。波浪能转换器也可以设计用于深水、中水或浅水等特定水深条件下的操作。基本设备设计将取决于设备的位置和预期的资源特性。

⑽ 深海生物群落中有哪些主要生物它们是如何获得能量的并适应环境的

深海生物按其生活方式可分为浮游、游泳和底栖三大类。
浮游生物 由细菌、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甲壳动物、毛颚动物等的一些种类组成,种类和生物数量均较少。生物数量通常随水深增加而明显降低。太平洋千岛-堪察加水域的中型浮游生物量,在200~400米水深处每立方米平均超过100毫克,但3000米以下却不到1毫克。同一种浮游动物,个体小时多生活在浅处,个体较大时生活在深处。如桡足类的海羽水蚤属和光水蚤属的一些种类,生活在2000米水深处个体最大可达17毫米,而随着水深变浅,个体大小也随之变小。深海浮游动物多为杂食或肉食性。浮游动物的垂直移动对营养物质的垂直转送起着积极的作用。浮游动物主要种类有:①甲壳动物,最主要的是桡足纲如哲水蚤、真哲水蚤、海羽水蚤、光水蚤等属的一些种类(最大个体可达17毫米)。其次还有糠虾、磷虾、端足和十足等目,以及介形纲的动物。②腔肠动物,有钵水母和管水母等。它们生活史中没有水螅型阶段,个体一般较大,直径可达25厘米,大多呈栗色和紫色,且能发光。③橄榄绿细胞,长度为10~15微米的细胞。有的学者认为属于鞭毛虫。在3000~4000米水深处,此类细胞的密度仍可达 25000~50000个/升。在有些浮游甲壳动物的肠道中也常可捡出,它们的来源尚不清楚。
游泳生物 主要是鱼类,其次为乌贼、章鱼和虾等(图1)。在1000多种大洋鱼类中,生活在深水的约有150种。其中隶属于角��亚目的种类最多,约有80种。深海��鱼头的背侧有一柄状的突起,顶部可发光,作诱饵和照明用。嘴大。雌鱼体重可达6~8千克,雄鱼仅重几克(图2)。雄鱼头部钻入雌鱼的表皮吸取营养,并形成一个小裂,雌鱼产卵期,雄鱼产精子于袋中,以备授精。��鱼不成群,个体之间大约保持30米的距离。

在深海也有不少鳗鱼,如哈氏囊咽鱼和宽咽鱼等。鱼体细长,嘴特别大(图3)。有些鳗鱼幼体上游到较浅的水层,成体时才回到深水。

在深海鱼类中,圆罩鱼属的个体数量最多,鱼的个体小,长仅5~6厘米,头大,暗褐色,其鳃可滤食浮游动物。不成群,个体之间约保持3米的距离。
在深海近底层鱼的种数比较多,个体也较大,如睡鲨体长可达7米,以掠食为生。有些深海鱼常能吞食比自身大的食物(图4)。深海头足类种类较少,有的章鱼适应于深海生活,没有眼睛。

底栖生物 深海底栖生物的生物量随水深而降低(见表)。在水深 2000~3000米处底栖生物种类多。随水深的增加,其组成也发生变化,浅水种逐渐被深水种取代,通常200、3000和6000米处是转折点。在万米以上的深渊,仍有底栖生物,已发现的种类有:有孔虫、海葵、多毛类、等足类、端足类、瓣鳃类和海参类等。①微型底栖生物,个体大小在2~40微米之间,主要生活在海底沉积物的表层。包括真菌、易变菌、类酵母细胞、肉足纲、吸管纲、纤毛虫纲、有孔虫等。据对北太平洋中部水深5498米处调查,在沉积物表层的个体数量约为每平方厘米24000个,而在0.5厘米沉积样中仅为每平方厘米1150个。②小型底栖生物,个体大小在42~1000微米之间,生活在同一水域,个体数约比微型底栖生物少 3个数量级。小型底栖生物主要包括有孔虫、海螅、涡虫纲、线虫动物门、腹毛动物门、动吻动物门、缓步动物门、寡毛纲、原环虫、海螨、介形类和猛水蚤目的一些种类。其中,线虫是主要的种类,其个体数量多,约占动物总数的二分之一。③大型底栖生物,个体大小在1000微米以上,包括无脊椎动物的大多数门类,如海绵、腔肠动物、星虫、曳鳃虫、肠鳃动物、螠虫、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和须腕动物,以及少量脊索动物(如海鞘)和底栖鱼类。

深海海绵体大(可达1米),且多具一插入底泥中的长柄。海葵能生活在水深达万米的深渊,有的附生在其他动物身上,或筑管栖息。
多毛类既是浅水,也是深水的重要底栖生物。在中太平洋西部深海采得的大型底栖生物共有8种,其中多毛类4种,即吻沙蚕、海蛹,以及小头虫科和缩头虫科各一种;其余4种为美丽冠叶珊瑚、骨缘胡桃蛤、扇贝和一种钩虾亚目的动物。
棘皮动物门的各纲均有深海种类,多数是底栖取食者,有的海星是肉食者,捕食有孔虫、多毛类和软体动物。在有机物较丰富的地方,海参往往是优势种,且个体也大(有的可达0.5米)。生活在深海的海参,有的具叶状的“足”,或具一排侧乳头,适于在软泥上爬行。
深海的海鞘也营固着生活,有很长的柄,滤食,不形成群体。有的底栖鱼,腹鳍和尾鳍长成棒状,能在软泥上支撑着身体或缓慢地移动,如一种深海狗母鱼。

阅读全文

与海洋生物的能量哪里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9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5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6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7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