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基因的多样性如何决定生物的多样性
任何生物的形状都由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基因起控制,环境起调节。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和执行者是蛋白质,就是说这个生物的形状就是由蛋白质来体现。而蛋白质是由基因控制合成的。
所以 基因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的多样性
㈡ 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有哪四个
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有以下4个。1.水分和热量——高温多雨,水热条件优越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 ②自然环境复杂——气候复杂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水域环境复杂,水生生物丰富;地形复杂,起伏大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
2.环境变迁与突发事件——如地质时期的冰期导致多样性减少;陨石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变化导致食物缺乏等。
3.天敌与外来物种的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4.人类活动的破坏与干扰——最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滥捕滥猎、人类的生产和活动及污染排放破坏生态环境(如食物链的破坏、对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动物食用被污染的食物等),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因素是什么?
生物多样性即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coevolution)。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环境。
因为导致基因、物种多样性的原因是:基因突变、重组,自然选择,地理隔离。
而题目问的是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共同进化”可以概括为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㈢ 遗传基因多样性有可能破坏生物多样性,是因为什么原因
我觉得你的问题本身就有点不大妥当,是不是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没有搞懂。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中,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由遗传(基因
)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部分组成。遗传(基因)多样性是指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上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区域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物种(生态)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点。
按照上面的概念和联系来说,遗传基因多样性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对我们种质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有好处的。
但是,我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根据木村的理论,生物的进化偏向于中性选择,就是基因突变是随机的,不存在有利有害,经过若干世代可以固定下来或者消失。假如,在一个特定的时期,一个物种的基因发生大规模突变,造成了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偏离平衡定律,具有遗传多样性,但是在几个世代内这种大规模突变又不能固定下来,导致群体内大量个体死亡。换句话说,就是预期增加的基因多样性没有得逞,反而丢失了以前的一些稀有基因,从而有可能造成生物多样性降低。
㈣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在开展自然保护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自然界中各个物种之间、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需要对物种所在的整个生态系统进行有效的保护。在这样的背景下,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便应运而生了。主要包括:
1、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的总和。
2、物种多样性。
这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物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3、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是各种生物与其周围环境所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所有的物种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之中,不仅各个物种之间相互依赖,彼此制约,而且生物与其周围的各种环境因子也是相互作用的。
多样性特点:
1、物种高度丰富 中国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仅次于世界高等植物最丰富的巴西和哥伦比亚。
2、特有属、种繁多 中国高等植物中特有种最多,约17 300种,占全国高等植物的57%以上。581种哺乳动物中,特有种约110种,约占19%。尤为人们所注意的是有活化石之称的大熊猫、白鳍豚、水杉、银杏、银杉和攀枝花苏铁,等等。
3、区系起源古老 由于中生代末中国大部分地区已上升为陆地,在第四纪冰期又未遭受大陆冰川的影响,所以各地都在不同程度上保存着白垩纪、第三纪的古老残遗成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