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物理探究思维
一、培养中学生物理探究思维的必要性
在知识经济初现端倪的时代,不再以拥有知识量的多少作为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尺度,关键是科学创新能力的高低。因此,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学活动不仅是单纯的知识接受的过程,而且是重视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的过程。实践证明,物理探究教学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传统的教学由于缺乏对学生这两方面的教育,学生在课堂上是看科学、听科学,而不是做科学。学生由于对科学知识的来源缺乏了解,把科学知识看得很神圣,不敢怀疑,导致学生缺乏科学创新的能力。
二、在学生探究中,注重思维发展,培养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
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或通过实验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或个人之间充分交流,学会认识客观事物,认真对待他人意见和建议,正确地认识自我。他们会将取得的收获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并逐步丰富个人的探究成果。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培养了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
三、开展物理探究性学习思维教学的几点做法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发现某个问题或专题,用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去认识问题,获取知识,以达到问题的认识深化或者最终解决,这就是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能突出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自由活动的空间,优化学生的智能结构,在当前,它代表了教育改革的方向,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开发和实施探究性学习爱因斯担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物理探究思维中,首先要解决的便是研究课题的提出,下面,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本人认为探究思维应包括课题的提出、课题的选择、探索课题和教师原则指导四个环节。
一)、课题的提出。由于探究思维学习的开放性,我们往往是首先寻找课题,简单地说,就是提出问题,我认为,它大致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物理教材内部。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基础性学科,在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初二物理教材中,物理的定义是:研究的是关于力的、声的、热的、光的、电的现象,找出它们发生的原因,并研究怎样利用它们来为人类服务,在课本上,很多实验或问题的探究本身就是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
2、物理学与其它学科的交汇点。由于物理由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与其他学科的交汇点有许多可供研究的课题。这也与当前的跨学科综合不谋而合。例如,21世纪的交通、航天技术的发展,空间技术和我们的生活等为题。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资料。自己研究,从而写出这些方面的小论文和自己对未来的设想。
3、物理学科与新技术的交汇点。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总离不开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在讲授第一章测量中讲到纳米这个单位时,我们可以借机介绍一下纳米技术,并建议同学们努力学习本领,立志探索这一高科技领域。
4、物理学与社会生活的交汇点。学生学习了第三章噪声之后,知识了人类的四大公害:水污染、噪声、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只有人人遵守社会公德,共同保护环境,我们的家园才会蓝天碧水。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课题:研究我们家乡河流的污染情况,或者我们学校有哪些噪声等等。
5、物理学与生活的交汇点。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探究性学习应该为联系物理学和日常生活的细节:如学习了物质间的三态变化后,学生就能解释露珠、霜、大雾、冬天呼出的“白气”到底是不是水蒸气等形成的原因。
二)课题的选择
1、主体性。探究性学习区别于常规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学生拥有自主选择课题,确定行动方案,自主动手操作,选择合作伙伴的权利,便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应允许对同一活动主题出现几个层次不同的课题,确定的研究课题应能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个别差异
2、发展性。探究性学习目的,就是要使学习者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得到协调发展和共同提高。
3、实践性。探究性学习一般应能很好地体现物理与技术、社会关系,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关注社会问题,获得关于社会及科技进步的直接经验。
4、可行性。选择探究性课题时,应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兴趣特长学校及社会现有的教学资源,教师及指导专家的指导水平,使探究性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三)探索课题。在确定课题后,学生应该进行解决问题的方案设计,首先,我们要求学生搜集与问题相关的资料或通过互联网进行讨论,征集意见,提出方案后,还应该送交物理教师进行相关的审核,以避免提出违背科学规律的问题。
四)、教师指导。在整个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当学生遇到与他们能力差距大的问题时,教师要及时提供指导,在探究性学习中,我们主张学生去探究那些稍微高于他们课堂知识的课题,这样,既能发展了智力,又增长了能力,以此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2. 如何提升物理思维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得生思维能力,对促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所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物理 思维 能力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得生思维能力,对促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所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物理思维能力哪?
一、加强对思维能力的理解
所谓的思维能力,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鉴别、概括、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假设和想象等思维的基本方法,形成概念,并通过判断和推理,从而获得对事物本质的和规律性的认识的一种能力。要提高物理思维能力,就要在理解物理概念上下大功夫。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和研究如何理解概念的方法,不断提高正确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能力。学生的所有学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
思维能力包括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论证力、判断力等能力。它是整个智慧的核心,参与、支配着一切智力活动。一个人聪明不聪明,有没有智慧,主要就看他的思维能力强不强。要使自己聪明起来,智慧起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培养思维能力。
二、培养物理思维能力的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研究性思维能力
教育心理学家普遍认为,物理演示实验能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素材,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求新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在观察的同时会有意识地伴随教师的演示而积极思考,它是培养学生研究性思维的重要契机。所以物理教师应善于利用或积极开发,从物理演示实验的现象中获取有价值的感性素材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加工,经过科学的抽象,严格的辨析、讨论,形成物理概念,并进一步推理、延伸,从而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质的飞跃。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从他们感到迫切需要解决问题时开始的,因此,在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还应充分发挥实验的设疑作用,并物理的实验内容和所学的知识具体化、条理化、问题化,具有引导、启发作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始终处于有效的积极思维状态。通过设疑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的研究性思维能力。
2、分析相似的易混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人们认识事物是从事物的感性开始,进一步区别事物的本质特征,找出差异点,这就需要鉴别。物理概念是从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是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物理概念才能形成。因此,在琪物理概念的过程中,比较鉴别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3、培养学生的物理直觉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养成善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能思善记的良好习惯。可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如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物理游戏、参观工厂和实验室等,使学生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大多数学生对学习物理的感受是: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其中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对知识本身的理解问题;二是思维方法的问题。学生常常不是瞎碰,就是乱套公式。引导学生总结正确解题思路,是培养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解答物理问题是一个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相互结合、共同作用的过程。对于简单问题,主要是找出合适题目的物理规律;而对于难度较大的物理问题,所涉及的物理过程往往比较复杂,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比较多,可能要用到好几个物理规律。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复杂而又隐蔽,不易看出。因此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搞清物理图景、确定解题途径,寻找适题的物理规律,而把待求量和已知量联系起来,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同时,在解题过程中还要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应该从这些规律、定律本身的分析中引出解题思路是形成解题的基本方法。
4、学会"互译",增强识图思维能力。
当今,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经常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观察到的现象,生疑、深思,创新思维能力极为重要。许多物理定律、公式及物理问题可用图形来描述。采用图形来描述物理问题常常可使问题简化,贴近生产和生活实际,一旦找到图形蕴藏的深刻的物理规律之后便能茅塞顿开,使物理问题难度得到降幂处理,并且常常从图形中找到有创意的解题思路。我们称这种寻找图形蕴藏物理规律的思维过程为"识图思维能力"。对学生"识图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渐进过程。首先要对学生强化"互译"训练,即把用文字描述的物理规律和定律去训练学生用图形表示,反过来将反映物理规律和定律的图形让学生"翻译"成文字描述形式。现行的初中物理课文图文并茂,很多的图表述的物理情境十分丰富,培养学生识图思维能力绝不可等闲视之。
5、从阅读课文和课外读物过程中提高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学生终身有用的能力。自学能力的内容是丰富的,它至少包括以下这些方面:学习目标的确定,完成学习内容的方法,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估以及善于吸取别人的经验等等,而学会阅读课文和课外读物则是培养自学能力的起点,也就是说学会读书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基础。物理教材是一种自然科学的论述文章,应该学会分析课文的逻辑结构,课文是怎样在叙述物理现象或物理实验,以及分析物理过程的基础上,得出相应的科学结论的,是怎样表达一个概念的定义的,又如何运用实例来论述这个定义的内涵的,还应该学会分析定律条文的物理意义。
3. 如何培养高中生物理探究思维品质和能力
一、创设物理思维情境,激发个性思维的方式,引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二、拓宽物理思维渠道,培养个性思维的能力,强化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
三、提供物理思维空间,展示个性思维的过程,利用例题、习题培养学生思维。
四、宽容物理思维缺陷,寻找个性思维的亮点,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探究物理思维规律,提供个性思维的机会,梳理科学探究的意识。
4.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物理探究思维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物理探究思维
一、引起兴趣 激发思维 在物理教学中,首先应通过各种环节,特别是教学内容的处理和选择,让学生有足够的兴趣投入到探求新知识中,这就必须设法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使学生的心理状态由好奇转为喜爱,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兴趣,进而激发学生思维,如教学《测量》一节,这本本是内容比较简单,又以较枯燥的一部分内容,学生也自以为很容易,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用米尺测量铅笔长度的例子来引入课题。首先让一个学生来量,例如读数为12.1cm,再让第二个学生量,由于青少年好强心理,他可能读出12.13cm的读数,甚至再让第三个学生测量,出现12.135cm的读数,在这个基础上,教师便启发学生思考,三个学生中谁测得准呢?于是便提出了如何观测,如何读数,根据测量仪器(如米尺)的最小刻度,研究仪器的精确度及测量者可以读到何种精确度等问题,激发起学生思维兴趣。 二、探索发现 促进思维 中学物理实验探索大多按“假设--实验--结论”的程序进行,每个教学环节教师都要精心设疑,以启迪学生思维,并使学生的思维能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有理、有序地进行,步步向目标逼近,达到既掌握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 1、变学生随意设想为有据假设。探究的问题引出来以后,需要对结论进行初步假设,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学生提出假设,更重要的是要学生说出假设的依据。因为只有通过问题思维加工后得出的假设才对以后的研究有效,或是在研究中少走弯路。如讲授《摩擦力》一节,先提出问题:“你认为磨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系?”在学生回答出“可能与物体的轻重有关,与接触面的光滑、粗糙有关”后,接着继续追问:“你是根据什么推测出的?”如果学生能从地上滑着玩的回力小汽车中的事例中进行说明,那就证明学生的假设是对总是进行了思维加工而得出的。否则,只能证明学生的回答是猜测或自信度不够,这时,教师就不应急于把自己的推测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而了事,而应从学生感知的事物中启发他们进行有序、有理的思维,以获得正确的假设。 2、变教师设计实验为学生设计实验。在实验中,教师不必自己设计好实验让学生按部就班分组操作,那样,从表面上看,实验井然有序,成功率很高,实质上是在束缚学生的手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实验能力和创造力,只要教师精心设疑,加上鼓励和引导,并通过学生的相互讨论,就能设计实验方案来。例如:实验的内容是测定某一给定的电阻,由学生自己提出方案,设计实验电路,画出电路图。操作部分要求学生正确地解决以下几个问题:怎样选配仪器;怎样布局,即如何摆放仪器,才便于操作和观察;如果电路中有可动部分,例如变阻器,还应考虑在电源接通前,滑动片的最初位置应放在什么地方;怎样连接最节约导线;怎样操作;怎样读取数据等。总之,要解决怎样放、看、读、记、算等问题。 3、变问出实验结论为抽象概括出实验结论。教师不能满足于在实验后让学生讲出实验结论,这虽比教师直接讲出实验结论要好得多,但并不能起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在实验分析这一环节中,应着引导学生寻找实验中的因果关系,再经抽象概括得出实验结论。 首先让各组学生充分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尽量采用易于对比的表格式板书填写学生的汇报结果,再从中抽出几个代表性的典型材料进行分析,通过比较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而判断推理出引起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即确定它们的因果关系,最后让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归纳概括结论。 三、巩固应用,拓展思维 巩固深化,目的不应限于巩固知识,而应在巩固的同时进一步开拓深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是一方面要让学生巩固知识,学会应用,另一方面还要在培养学生思维的录活性、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等方面下功夫,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例如:在《电阻的串联》一节内容后的“思想”看,把三个电阻R1、R2、R3串联起来,它们的总电阻是多大?把几个电阻R1、R2、…Rn并联起来,总电阻又是多大?这时,让学生回忆影响电阻的因素,根据公式进行推导。这是在教材内容计算两个电阻串联总电阻的基础上延伸到三个以上电阻的串联情况。这一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启迪学生遇到问题要多思考,多议论;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向更纵深发展,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更开扩。
5. 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物理思维方法
一、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1、重视物理概念、规律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2、将物理概念、规律进行全面、准确、深刻地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3、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容量,强化思维训练。
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通过理想实验,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2、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3、改进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4、进行误差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6. 如何培养高中物理的思维模型
1、让学生了解正确物理模型是怎样建立及有何意义。
2、增强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建模意识,发展物理模型思维。
3、指导学生运用物理模型分析和解答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培养与训练学生的物理模型思维。
正确选用物理模型,使用模型方法的过程。正确识别、建立物理模型,熟练使用模型方法正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物理素质,也是高考选拔具有学习潜能的学生的重要内容。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及创新能力,逐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构造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
7. 如何提高物理思维能力
加强对思维能力的理解
所谓的思维能力,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比较、鉴别、概括、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假设和想象等思维的基本方法,形成概念,并通过判断和推理,从而获得对事物本质的和规律性的认识的一种能力。要提高物理思维能力,就要在理解物理概念上下大功夫。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和研究如何理解概念的方法,不断提高正确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能力。学生的所有学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
思维能力包括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论证力、判断力等能力。它是整个智慧的核心,参与、支配着一切智力活动。一个人聪明不聪明,有没有智慧,主要就看他的思维能力强不强。要使自己聪明起来,智慧起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培养思维能力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研究性思维能力
教育心理学家普遍认为,物理演示实验能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素材,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求新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在观察的同时会有意识地伴随教师的演示而积极思考,它是培养学生研究性思维的重要契机。
8. 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科学思维能力
1,理论联系实际:尽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引出物理问题。
2,场景的建立:每个物理现象基本都有对应的场景,要通过多媒体等多种方法建立场景。
3,基本知识一个个慢慢叠加,不要一下子涉及多个知识点。
4,尽量交给他们一些方法:
比如:初中电学
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回到负极。
1,节点:三条以上导线相接的点。
节点之间的电路叫支路
节点到电源的电路叫干路
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
2,电流的短路原则:
电流从一电流到另一点,如果可以走导线,那么它一定只走导线,不
走其他用电器(导线相连的两点相当于同一点)
3,电压表内部相当于断路,没有电流流过(初中阶段)
电流表内部相当于短路(导线),没有电阻(初中阶段)
其他的要注意
串联电路中,任何一处断开,整个电路无法工作(开关控制用电器常用此法)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工作与否互不影响(家庭电路)
4,连接实物图:先通后补,先联通一条路径,再从节点补充其他路径。(初学者)
5,连接实物图:先支后干,先把支路确定,并上再连干路。(熟练者)
9. 如何提升物理思维
1、总结归纳知识并形成体系,认真听老师分析、入手最重要
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逐步学会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由点到面形成体系,即学会总结概括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来把握知识,这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记忆和理解知识的重要过程和环节。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万万不能出现老师讲课时出现自己做题的现象,物理也是”无理“,但是能够分析入手便是有理,物理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其思考问题的角度已形成体系,认真听课的目的就在于观察老师入手做题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很重要,基本上找到切入点接下来就是些简单类推和数学运算过程,如何正确的切入这种能力是自己干做题体会不到的,切记!
2、从物理事实出发,进行抽象概括
从物理事实出发,建立概念,这是一个抽象概括过程,物理学上所有概念几乎都是从大量物理事实基础上,抽象概括而建立的。物理模型也是通过概括而建立的建立物理模型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即根据所研究的问题的需要和可能,突出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将研究对象理想化,这是建立模型的原则之一。因此,我们应该使中学生初步了解物理模型的意义及建立的过程,这是培养物理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应该注意在日常教学中强化这种建立物理模型的思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利用模型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3、学会从已知推导未知,获取新知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从已知推导未知,获取新知由已知推导未知,由实验事实经过推理总结出规律,是培养物理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在推导或总结的过程中,在注意物理依据的可靠性,推理的严密性,才能使推导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总之,处理好知识之间的新与旧的关系,从“旧”引出“新”,利用“新”来巩固和深化“旧”,不但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因此,从已知推导出未知从而获得新知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