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中生物中过敏反应的实质是什么速度并且详细地回答
过敏反应的实质就是异常的体液免疫过程。
过敏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等产生了一种抗体,这种抗体吸附于皮肤、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
当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上述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等,从而引起相应部位的过敏症状。
‘贰’ 简述过敏反应的过程(高中生物)
过敏反应又称为变态反应(Allergy),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当人体接触某些特殊的过敏原所发生的异常反应,发作较急促,多在1~10min后出现,但也有在几日后出现的。其可由多种物质引起,包括异种血清(如破伤风抗毒素),某些动物蛋白(鸡蛋、羊肉、鸡、鱼、虾、蟹等),细菌,病毒,寄生虫,动物毛皮,空气中的植物花粉及尘螨,以及油漆、染料、化学品、塑料、化学纤维和药物等,甚至淀粉也可导致过敏,以上这些物质均称为过敏原。过敏反应的程度与过敏原的数量并不呈正比,即症状的出现或严重程度与数量没有关系。
过敏原可以刺激人体B细胞产生一种物质,在医学上称作免疫球蛋白E(IgE),它与人体自身的肥大细胞和血清中的嗜碱细胞的Fc受体结合而变为致敏细胞。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皮肤、黏膜和毛细血管周围,当人们一旦再次接触这种过敏原,则过敏原与致敏细胞上的抗体结合,损伤细胞膜,使细胞脱颗粒,并释放出颗粒内的组胺、5-羟色胺、缓激肽等活性物质。
组胺是过敏反应物质之一,广泛存在于全身的组织细胞(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中。由于抗原抗体反应或接触某些物质和物理刺激时,组胺从细胞中释放出来,与各种靶细胞中的特异受体结合,产生一系列生理反应,即人们常说的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黏膜腺体分泌增多,在症状上常可见到皮肤红肿、皮疹、荨麻疹、瘙痒、斑块,或喉部、气管、支气管和胃肠痉挛或水肿。在皮肤上的表现常称为皮疹、荨麻疹、神经过敏性水肿、湿疹;在胃肠道可见胃肠痉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在呼吸道常见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喉头水肿;全身症状可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皮肤苍白、水肿脉弱;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甚至死亡。
‘叁’ 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在高中生物课本选修III里会学到
大学比高中多的就只有致敏机理了,在动物生理学会讲到
大致内容可以概括为【初次感染后,B淋巴细胞释放的抗体吸附在细胞表面,第二次感染时,过敏源和抗体结合,吸附在细胞表面,对细胞造成较强刺激】
下面摘自网络,是详细内容
过敏反应发生的机理是一个复杂和抽象的过程,将I型过敏反应发生的机制划分为三个阶段:
过敏反应
1、致敏阶段:过敏原进入机体后可选择诱导过敏原特异性B细胞产生抗体应答,此类抗体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即课本上所说的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的某些细胞,其中肥大细胞分布于皮下小血管周围的结缔组织中和黏膜下层,而嗜碱性粒细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中)的表面相结合,而使机体处于对该过过原的致敏状态。通常这种致敏状态可维持数月或更长,如果长期不接触该过敏原,致敏状态可自行逐渐消失。
2、激发阶段:指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通过与致敏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抗体特异性结合,使这种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释放的生物活性介质除了组织胺以外,还可以是前列腺素D、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但它们的作用都相似,都可引起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扩和通透性增强,腺体分泌物增多。
3、效应阶段:指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组织和器官,引起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的阶段。根据反应发生的快馒和持续的时间长短,可分为早期相反应和晚期相反应两种类型。早期相反应主要由组织胺引起,通常在接触过敏原数秒钟内发生,可持续数小时,晚期相反应由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引起,在过敏原刺激后6~12 h发生反应,可持续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