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物与环境如何提高初中生物“生物与环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举例出中学课本中一些关于生物及其环境,通过切入点,结合不同的环境教育内容适时地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渗透.3.时时处处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二.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结合教材中介绍或涉及到的环境保护内容,将环境教育寓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样才能在长期潜移默化中达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目的,举例说明.2.通过各项课外活动渗透课内打基础,课外求深化(1)以课外阅读为基础,拓宽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2)以大自然为课堂,在环境中了解环境,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3)以实践活动为途径,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三.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呢?1.生物的生活环境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1)生物生存的地点(2)存在于生物周围,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2. 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1)非生物因素:如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2)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如植物,动物, 微生物等)四.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五.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 人类生存的地点是什么?(地球)(2) 为什么地球表面人类分布不均匀?(3) 月球也有陆地,为什么人类生存的地点不可以迁往月球?(4) 人类为什么要保护环境?六. 建立“绿色学校”具有深远意义参考文献后记总之,对中学生加强环境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经常性工作,只要坚持“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教学原则,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在生物教学中切实渗透环境教育,那么就能够引发中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心,从而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2. 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渗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由本周沙尘天气引发的思考
本月3月9号,开封地区出现了一次极其恶劣的沙尘天气,3月11号我们返校后,看到学校一片狼藉,办公室像极了小沙漠,于是环境恶化、生态污染一时成为办公室热议的话题,作为一名中学生物学教师,我觉得很有必要将生态保护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渗透到现实的教育教学当中,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中学在整个义务教育环节里是培养人才的重点时期,能让青少年认识环境、热爱环境、保护环境,这些给青少年在思想行为上带来的意义尤为显着。教师面对中学生物学教学需针对性地渗透环境保护教育,这样既能给学生的生物学习带来乐趣,又能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带来方便。
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意识呢?这需要我们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的进行。
首先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加强环保意识的渗透,日常备课时,我根据环境保护内容设计课堂教学秩序,将教学过程的主题集中到课堂教学上,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实施生态环境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态学思想、生态道德、生态行为素质的培养。例如,在讲授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时,着重讲解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让学生明白植树造林的意义,并自觉地参与种树,保护植物。讲授 “稳态与环境”时,让学生探讨“生物圈二号”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观看《地球环境污染》视频,让学生感受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自然资源被破坏,环境被污染,我们所生存的环境越来越恶劣,从而思考“从现在起,我们自己能为保护生物圈做些什么?”让学生在反思中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
其次联系身边的实际加强环保意识的渗透,现实生活是生物学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教师教学需遵守的原则。自生物教学融合环保理念之后,教师必须带领学生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这才能达到环保教育的需要。“保护环境”不能仅停留在言语上,还要有具体而有效的行动。教师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要让学生明白环保的意义,引导学生在平时的生活里自觉自愿地留意身边的小事,避免自己的行为给环境造成损害。如:谈到生物知识里的环保问题时,我则指出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不随意倒垃圾、回收可利用资源、尽量步行和骑自行车上学等,这些小事情也能起到很好的环境保护作用。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具备这种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意识,才能达到环保教育的真正目的。
再次,根据环境的现状加强环保意识的渗透,教师在生物课堂上要不断引进大量实例,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环保知识与生物教学的联系,可适当引入一些具体的实例,结合图片、利用多媒体等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例:有“北大荒”之称的中国重要商品粮基地,1999年对持续半个世纪的垦荒全面停止,“北大荒”不再开荒。国家考虑到垦荒在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时,导致了三江平原的湿地面积缩小了60%,丹顶鹤、东方白鹳等一些鸟类面临灭绝。这一现象则引起了人们的深刻反思,粮食和生态环境哪一个重要?显然,国家认识到了环境对于人类长期发展的重要性。
最后,结合突发的事件加强环保意识的渗透,我在进行食物链教学时,发现学生往往只记住了课本上的一些表面的食物链,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些食物链在环境保护中的重大意义。我就结合社会上出现一些重大的突发事件,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物种或者一条食物链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会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极大的影响。如大家深知食品关系人类生命健康和社会安定发展,但各种食品污染给我们带来诸多隐患:不法商贩为了追逐更大的经济利益,各种违背自然规律、催生动植物尽快成熟的技术手段被频繁使用,比如大量农业的喷洒、抗生素药物的滥用、甚至是饲料激素的添加,都造成了动植物体内化学物质和药物的过度残留。不法商贩突破道德底线的急功近利,更是爆出了如三聚氰胺、苏丹红、塑化剂等骇人听闻的食品安全问题,使得公众缺乏必要的安全感。通过教师有意识地教育引导,学生能用食物链的知识来系统分析食品污染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多大的灾难。
我通过上述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效率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能从小事做起,积极实践低碳生活。环境保护教育理念作为先进的指导思想,我要将其积极融合于每个教学环节里,给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良好的基础。
3.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环保教育
摘要:我国对环保教育重视程度不足,也导致我国公民的环保意识较低,因此,环保教育应该从学生时代落实,将环保教育渗透到文化课教育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实现自身知识储备的过程中也实现自身社会道德素养的提升。初中生物与环保教育的连接点较多,便于环保教育的渗透,使环保教育与学科教学融为一体,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接纳。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环保教育;渗透
环保教育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应该基于生物课堂的教学内容,深入挖掘生物教科书中的环保点进行相关拓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自主实践理解环保的重要性。下面我们主要探讨一下如何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一、将环保教育渗透到相关的知识点去
环保教育应该基于生物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教学内容为纲,进而实现环保教育的连接和拓展。比如,在学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向学生讲述绿色植被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然后联系到目前人们对绿色植被的恣意砍伐,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危害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老师可以向学生播放一些充满绿色植被地区的图片,然后再展示一些植被被大量砍伐地区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一下绿色植被对于环境健康发挥的重要保护作用。通过一些植被破坏造成的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到如果绿色植被被广泛砍伐,人类的生存将面临巨大的威胁,以此来激发学生保护植被的欲望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在生物教学中灵活渗透环保教育
生物教科书中有很多地方都加入了环保的理念,因此,老师在讲述这部分内容时,可以改变原来那种让学生自由阅读的教学方式,将这部分内容重视起来,带领学生进行共同学习,在老师的讲述中渗透环保教育。比如,老师在讲述根系在土壤中分布的有关知识点时,通常不会将“在山坡种草来保持水土”的内容作为教学重点,只是让学生记住这种保持水土的措施。然而如果要在生物教学中深入环保教学,就不能对这部分知识点进行忽略,而应带领学生进行深度探究,向学生讲述水土流失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到水土流失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要的生态问题,在学生掌握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后,再向学生讲述避免水土流失的相关措施,实现环保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灵活渗透。
三、重视课程的探究活动
生物课程的探究活动中有许多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所以,教师应该重视生物课程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比如,在学习“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的相关内容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对身边存在的生态环境破坏的现象进行探究,了解这些环境破坏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危害。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思考,能够使他们更加直观地认识到环境破坏产生的危害,进而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将环保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四、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渗透环保教育
环保教育的渗透不仅要联系课堂,还应落实到生活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参与环保的热情,使学生主动在生活实践中落实环保行动。比如,学校可以在植树节组织学生开展植树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去海边捡垃圾,组织废旧电池回收活动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只有真正将环保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环保的意义。在初中生物课堂渗透环保教育是对当前建立生态环保社会的积极响应,而且将知识的传授与社会公德教育的传授融为一体,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人才,也为我国的环保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4. 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问题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好坏,与当地居民的环境意识密切相关。如何提高居民的环境意识?这涉及到环境教育的问题。根据国内外环境教育的经验,环境教育从青少年抓起是一条影响最大、而又有效的途径。我们在倡导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海南省的环境教育仍然比较滞后,这与海南生态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不相适应的。建设生态省,加强国民生态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也就是在明确生态省建设宣传目标、任务和内容的同时,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以普及生态环境知识和增强保护意识为目标的国民生态环境教育。尤其要把生态教育做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因此,生态教育的一个主要场所就应该是学校或者课堂,而我们生物教师就承担着一个不可推卸的责任。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认真挖掘教材,将环境教育与相关知识点链接起来。
课堂是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场所,也是渗透环境教育的主阵地。教学中,只要找准“切入点”,适时、适量地渗透环境教育,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也可以使学生的环境意识大大加强。例如:在讲述“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时,可渗透“森林在环保中的作用”;在讲述“昆虫的性外激素的应用时”可渗透“生物防治在环保中的应用”;“自由组合规律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应用”可渗透“生物多样性的存在意义及保护”……。高中教材中可渗透环境教育的知识点非常多,只要认真总结,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又一途径。教师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实践活动。我市近十几年来,经济发展了、市场繁荣了,商店、饭馆也增多了,接踵而来的白色垃圾随处可见。根据这情况,我在高二年级开展了一次“白色垃圾”对环境污染的调查活动。首先要求学生深入社会调查我市“白色垃圾”的种类及使用情况;其次,要学生通过网络查询“白色垃圾”对环境的污染状况;最后,大家将调查的结果带回课堂,在课堂上展开了“白色垃圾为何屡禁不止”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一是有关部门管理不力,没人来监督查处。二是环保低,餐具价格太贵,市场不收。三是市民的环保意识不到位,宣传力度不够。通过这次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大家纷纷表示,今后要从自身做起,义务充当环境保护的宣传员。
三、积极开展专题讲座,做好环境宣传工作。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自然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自然资源的利用、环境污染和防治、可持续发展等都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内容。教师要注意从报纸、杂志、网络上收集有关环境教育的资料,整理成一个个的专题,利用一些特殊的日子举行专题讲座,协助学校搞好环境教育的宣传活动。
广大生物教师应该意识到:青少年是环境保护的中坚力量,因为未来的世界是属于他们的,大力开展青少年环境教育,应该是环境教育领域重点考虑的问题。为了海南生态省的建设,为了海南的明天,让我们共同携手,使海南的环境教育走向辉煌!
5. 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そ逃
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不断进步,工业化大生产不断扩大,人类各种活动日益频繁,随之而出现的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更有有识之士提出:“环境教育,从娃娃抓起”、“加强环境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这更让人看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育,是学生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如何在中小学的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对于培养注重环保的下一代至关重要。环保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因此不能为环保而进行环保教育,而应该在各种教育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本身就代表着时尚与科技的先锋。因此,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很感兴趣。如果能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渗透环保教育,将能对学生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作为一名任教中学信息技术的老师,我一直都在思考如何才能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带给他们一些环保的信息,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下面我就结合个人在研究教材时的一些思考和在教学中的实践体会,共同探讨一下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环保教育。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是分成计算机基础知识、文字处理办公软件、程序设计、多媒体知识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库管理等几个教学模块进行的。其实在每一个模块的教学中,我们都可以适当地渗透环保教育。
6.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怎样理论联系实际
回顾国内外的环境灾难可以看出人类利用对自然和科学的掌握,创造了更好的生活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灾难。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流失,威胁到了人类和生物的生存。因此,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对当前解决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中小学开展环境教育,可以使学生建立保护环境的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促使学生自觉以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不断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和爱国热情。在生物教学的同时渗透环境教育可以达到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的相互渗透,能让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学习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意识并履行自己应该有的保护环境的责任,从而在根本上保护好环境,实现两者的共同提高。
7. 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求解答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成为人类的重大课题。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环境现状,强化环保使命感,加强环保意识。通过对课程的学习,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带领学生直接参予环保活动,并引导学生将环保意识真正落实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关键词】 高中生物 环境保护教育【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8-023-01现在的中学生是就是国家未来的主人,他们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对环境科学的掌握情况都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因此,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真正使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作出贡献,是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剩余2029字)
8. 有关中学环境教育教学论文
环境 教育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统筹人居环境、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中学环境教育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中学环境教育教学论文篇一
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摘要:因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滥开乱采等系列人类不合理生存行为方式,当今世界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环境问题,不得不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而生物作为生态环境中的重要必备因素之一,直接影响着环境的变化发展。而对生物教学来讲,教师言传身教传播环境教育必然对学生建立环境保护意识起着一定的关键作用。本文就此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进行环境教育。
关键词:中学生物 生物教学 环境教育 环保
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会议签订了关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相关行动新协议。而联合国会议的前身是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地球峰会,那次峰会的目的同样是协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需要采取的相关行动计划。生物科学是21世纪的领先学科之一,当今世界在人类物质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出现了一系列如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矿产资源开采不合理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都与生物科学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势在必行,这也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培养最广泛的环保意识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下面,笔者就如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结合相应的生物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生物课堂教学必不可少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生物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课堂教学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最主要的途径与手段。在中学的各类学科中,生物课程无疑是一门与环境保护相关内容联系比较密切的学科。所以,生物老师应该充分利用生物课堂教学这一重要 渠道 ,认真贯彻落实相关课程标准与教学要求,仔细钻研并充分挖掘创新教学内容,在平时的备课与教学 经验 中找出与环境教育内容相结合的知识点,结合一系列的生物基础知识与相关的基本技能有计划有目的地把相对应的可能涉及到的环境内容渗透进去,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环境教育内容讲解。比如,在讲到植物的光合作用时,可以对对植物光合作用后产生的一系列环境变化与植物对气候调节、净化空气、消声降噪、防风固沙等方面的作用,结合不同地区的气候现象、城市空气污染、土地荒漠化等问题,将“退耕还林”与“退耕还牧”引导进学生的意识之中。在环境知识的参透过程中,要注意三点:一是要把握住知识结合点,适时将内容进行延伸拓宽,而并不是一味按图索骥的牵强附会;二是要按教学内容与课程要求把握好环境教育渗透进生物课程的“份量”,也就是要把握好环境教育内容在生物教学内容中的比重与渗透程度,避免因过分强调环境教育而出现教学内容或教学重点本末倒置的现象;三是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内容时要注意 方法 的灵活运用,提倡进行启发式教育,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 创新思维 能力与自觉意识,而不是教师强制性灌输,学生被动式接受。
1.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环保等兴趣小组活动
生物老师在课后可让学生参加学校生物园的建设,并组织成立环保兴趣小姐等实践组织或小团体,一方面,让学生培植各类植物与 饲养 小动物,经常进行一些生物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与探索兴趣,巩固并开拓课堂知识;另一方面,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注意进行适时的引导,将活动的某些内容与环境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引导讲解。比如,当学生在观察池塘中鱼的生活方式以及研究鱼的生理构造时,可以适当穿插某些生活环保问题,如往池塘里随意倒垃圾会对鱼的生活方式产生什么影响,会对鱼的生理特征产生何种危害等。这样一来以生活实例激发了学生主动学生的兴趣,二来开拓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三来也刺激了学生环保意识的觉醒。这种以实例方式来进行环境教育的方式以其强烈真实的现实冲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环保的危机感与责任感,为他们以后形成良好的环境素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会环保实践活动
实践性教学也是环境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师可组织带领学生参观市区动物园、植物园,或带学生到乡村田野去感受大自然。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课堂背景,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去聆听、触摸、嗅闻、感受大自然,积极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对大自然进行探索,逐渐培养学生与大自然的感情,提高他们自觉改善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另外,教师也可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深入到当地的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及环境污染区等地进行实地考察探访。通过不同地方的不同环境景象对比,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人与大自然中气候、空气、水土等是密切相关的,破坏环境就等于自毁美好家园,从而提高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3.利用环保节日或各环保法规,定期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
每年的环保节日并不匮乏,比如 世界地球日 、 世界环境日 、世界人口日、世界土地日、中国 植树节 、中国爱鸟周等相关节日。我国已经颁布的相关环保法规则包括:《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利法》等。学校可组织学生定期学习这些节日与相关的法规,不定期举行相关主题的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环保主题演讲或征文比赛;还可利用主题 黑板报 与宣传栏进行全校宣传展览等方式普及与提高学生的环保参与意识。
三、结语
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公德意识,公民环保意识的自觉培养提高是遏制当今世界环境日益恶化形势的需要。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将环境保护与相关生态知识有机结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环保活动,培养学生自觉环保的意识。从青少年开始抓起,广泛树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观念。让学生树立环保信念,自觉养成环保习惯,让“关爱地球,珍爱生命”成为全社会共同执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朝霞,刘学山,黄树军.浅谈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J].环境教育,2002,(1).
[2]贺莉萍.浅谈中学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06,(10).
[3]王淑芳.浅谈生物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必要性[J].学周刊,2010,(12).
[4]颜开华.浅谈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N].宁德师专学报,2002,(3).
[5]何玮.浅谈环境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N].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8,(1).
有关中学环境教育教学论文篇二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现状调查 报告
摘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农村中学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指出了问题。同时, 文章 还指出了农村中学环境教育应该走的方向,即建立自己的环境教育校本课程。
关键词:农村中学;地理教学;环境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10-046-01
从2007年9月份,笔者就开始对甘肃省静宁县仁大中学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即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相关教师进行访谈,再加上笔者的平时观察,了解到静宁县仁大中学在地理教育中实施环境的有关基本情况。
一、 教师方面
通过对高喜燕、赵安国、郑建明三位地理教师的访谈了解,加上笔者本人对自己的客观评价(笔者也是静宁县仁大中学的地理教师)得知:
(一)教师在环境方面的专业水平不高
在本校,高中地理教师有四位,四人无一人是地理专业 毕业 。其中,高喜燕老师的专业背景是文秘专业,赵安国老师的专业背景是中文专业,郑建明老师的专业背景是政治专业,只有笔者是环境科学专业。在对教师访谈之后了解到他们对环境知识很缺乏,他们都是文科背景,对许多环境方面的问题不太明白,对有些学生提出的环境问题不能够很准确地进行回答,在环境教育方面也只是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概括和综合,其实自己对许多问题还是很困惑的。
(二)对环境教育的认识不到位
静宁县是甘肃省有名的教育大县,近几年来本科上线人数都在千人以上,在教育上可谓硕果累累。然而,在这里,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对于学生的升学非常关注,教师的工作压力很大,也正是这个缘故,教师的教学目的也就转移到学生的升学上面,所以教学工作的重点就转移到应试上了,素质教育自然而然地就放在了次要的位置。
环境教育本来更多的是关心学生素质的提高,而认识上的这种不到位或者说是偏离,使得环境教育在这里不被重视。在访谈中不难发现,本来教师在环境专业知识上很缺乏,然而,他们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他们的教学重点在地理课程上,对环境教育很少涉及,只是对课本中出现的,非讲授不可的内容进行了讲授,但在这些课程上对学生很少留作业。他们感觉环境教育不太重要,涉及较少,即使遇上环境教育的课题,也就只是做了简单教授。
二、学生方面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环境知识和环境意识上都存在很多缺陷,具体表现如下:
(一) 环境知识掌握不够完整系统
学生的环境知识不全面不系统,表现在:1、概念掌握模糊。调查问卷中涉及到的环境知识方面的名词,没有一个是全部学生都了解的。2、知识不全面。如环境教育中常提到的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人均占有水资源的量、我国的森林面积都不知道(不过多数学生还是知道我国和世界的人口数的),表现出知识方面有很大的漏洞。
(二) 环境问题关注不够全面具体
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对全国和全球环境问题认识不全面,另一方面忽视自己家乡的具体环境问题及 措施 ,以及自己生活中的周围环境问题。如同样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学生对水体污染的认识比土地荒漠化的认识差,对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形势和水土流失的认识相对更差。学生认识到我国的环境污染很严重,但不知道是那方面严重,更不知道运行在自己身边的环保措施。很少有学生注意到校园或社区这些自己生活的环境中有什么环境问题。
(三)环保态度不够积极明朗
面对自己也认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不是想办法去解决,而是找借口,或听之任之,或浅尝辄止。面对有悖环保的行为,不是坚决制止,则是自认为“清白”而满足,或者只是管好自己的事,或者也是听之任之。比如,面对白色污染时,70%的人有借口仍使用塑料袋;面对废旧电池的危害,有76%的置之不理;面对成山堆积的垃圾,除了“无所谓”和“不支持,太麻烦”的人外,还有22%的人“垃圾没分类过,但废旧物尝试过利用”;面对实验室、微机室抽屉满仓的垃圾,有15%和47%的人只不过“难以忍受”和“我不会在那儿留下任何垃圾”罢了,只有7%的人“自己不这样做也要制止别人”;在集体活动期间15%的人只愿带走自己的垃圾,不管别人留下的;对实验室、微机室抽屉、地面上的废纸,51%的人只表示自己不会在那儿留下任何垃圾。
(四)环保责任感缺乏
学生环保的责任感只停留在口头程度。有82%的人认为环境保护人均有份的同时,只有8%和13%的人“非常愿意”和“愿意”把自己的一部分零花钱用于环保。更不用说还有人是自己的钱和家长的钱都不愿多一分用于环境保护。
(五) 环保行为上欠自律
很少有学生表现出积极主动的环保行为。调查为避免造纸对环境的巨大压力而节约用纸的行动时,除了“不了解”和“不想了解”的人外,还有75%的人要人提醒才会节约用纸。为环保而减少电池的使用情况,也有44%的人需要老师要求。47%的人维护校园、教室、实验室、微机室的卫生要纪律约束。不管是调查结果还是平时对学生的观察结果,都证明学生环保自律行为缺乏,这说明学生与环境和平相处的能力还有待开发与提高。
三、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环境教育在农村中学还没有真正开展开来,其原因主要是农村学校教育目标的扭曲,导致教师教学目标的扭曲,最终结果就是教师的不重视。学生的环境意识差,其原因是教师的教育做的不够,还有就是农村环境的特殊性导致了学生对环境问题不够敏感。从而环境教育不能积极开展开来。
另外,农村不像城市,各地又有其特殊的环境问题,对于当地特殊的环境问题,教科书里没有,学生就没有在学校学到相关的知识。由此可以看出,只有国家课程,没有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是农村环境教育的又一大缺陷。所以各地区和各农村中学建构自己的环境教育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也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杨振强主编.环境意识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黄天美.浅谈中学地理教育中的环境教育[J].贵州教育,2006,(9).
有关中学环境教育教学论文篇三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生活环境面临日益严重的污染,化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和可行的。
关键词: 中学化学教学 环境化学 渗透方法
一、中学化学渗透环境化学知识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越来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灾难,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事业。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蒸蒸日上的同时,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严峻的环境危机使我们认识到:加强环境教育,提高人的环保意识。中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结合学科特点,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新版教材中很多章节涉及环境保护内容,并且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污染的成因、危害,特别指出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全球性环境问题,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已成为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把环境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写进教材,融入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们的环境意识,使之了解环境状况,自觉参加环境保护活动。化学课堂上环保教育的渗透,既能拓宽学生知识面,又能使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增强环保意识。
二、中学化学渗透环境化学知识教育的可行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与社会、环境联系十分密切,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在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1.在化学实验中进行环境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既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影响学生环境意识的重要手段。保护环境,从教室、实验室做起,从自己做起。在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中,都存在着“废气、废液、废渣”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处理过程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的好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的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化学实验,近年来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实验次数增多,药品用量加大,化学实验要力求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前提下,让学生讨论、改进实验,尽量减少实验过程对人及环境的污染。某些废弃物经过简单处理后可以 变废为宝 ,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残留物可以用做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最终残余物还可以用做钾的颜色反应或作为花草树木的优质肥料,使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养成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优良品质。微型实验是当前国际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其操作技术是用尽可能少的试剂来获得较明显的反应结果和准确的化学信息的一种实验方法。在微型实验中,由于实验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都很少,产生的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可降到最低程度。微型实验充分体现了绿色化学中的减量原则,即减少药品用量、减少“三废”排放量)。因此,组织学生进行微型实验仪器的制作、环保实验、实验的无害化研究等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改进有污染的实验,可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演示有污染物排放实验的规范性。
2.通过多媒体和形象化教学,树立环保意识。
在学习《环境保护》这一节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画面: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江河中,水色发黑,河面布满死鱼,赤潮现象,人喝了被污染的水而染上严重的皮肤病……今天,人们疯狂地砍伐森林,肆意采掘地下矿藏,滥施化肥和农药,倾倒有害的工业废水,地球表面已千疮百孔、伤痕累累。乱开、乱采、森林消失,使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漠化、沙尘暴施威……学生直观地看到了污染危及人类的生存,而且直接威胁到整个生物圈的生态平衡。再播放一组画面:政府投入资金,通过化学、生物等方法治理后的五岛公园,河水清澈,景色怡人。这时学生们又会在感受美好自然的同时,意识到优美的环境与自己的学习息息相关,愿意认真学习化学知识,将来走出学校利用化学知识多做环保工作。通过以上方式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环保的有关概念,更重要的是环保意识已根植于学生的脑海中,并加强了对环境污染治理重要性的认识。
3.用研究性课题,激发自觉参与意识。
将环保知识渗与课内,寓于课外,从学科课堂教学渗透走向具有更多开放性、问题性、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和层次性特征的研究性学习,这是有效开展环境教育的更为理想的策略。在教学中适当布置研究性课题,可使学生对某些问题进行思考和综合分析,加深理解,激发学生的自我参与意识。如探究本地区的水资源问题,学生写出了《水资源的污染浪费情况》,其中收集了大量资料,调查了许多数据,而且走访了环保部门,探究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保护环境是何等重要。研究性课题已不再是一种负担,强烈的求知欲和社会责任感始终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每一步的进展都使学生感到兴奋,从而激发了他们在保护环境中的自觉参与意识。
4.举办环保专题,丰富环保知识。
环保专题讲座不仅能增长学生环保知识,而且是进行环保法制教育的重要途径,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定期举办“环境与化学”的知识讲座。环保专题讲座内容联系课本,如结合空气的成分,向学生介绍有关臭氧层的形成、臭氧层所起的作用及破坏臭氧层后的危害,从大气质量、饮水质量、工厂排污情况等进行介绍,对本地的一些工厂造成环境污染而进行处罚的案例进行分析。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展出环境化学科普常识。对于这样的专题讲座,学生都会乐意去听,容易接受。
5.加强化学课外活动。
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观念的提高,还可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化学课外实践活动和环保知识竞赛、制作化学与环境的知识板报等,让学生直接参与环境保护、环境监测等活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中学化学中的环境教学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实际接受能力和当地环境问题的具体特点,来确定教学内容和 教学方法 ,使学生初步具备判断和处理污染的能力,对环境保护具有主人翁意识,对主要的环境要素有所了解,具备初步认识和评价环境的能力,为我国的环保教育事业作贡献。
参考文献:
[1]戴树桂.环境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夏适怡.从学科渗透走向研究性学习[J].环境教育,2003,36(1):11-12.
[3]张玲.爱护环境系列教育活动从身边小事入手[J].环境教育,2003,36(1)41.
[4]张智峰.浅谈化学研究性学习[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235(3):20-21.
[5]吴星.化学教师必读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
[6]刘江田.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初中化学,2006.2.
有关有关中学环境教育教学论文推荐:
1. 环境教育论文
2. 初中环保教育论文
3. 中学环境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4. 关于幼儿园环保教育的论文
5. 有关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6. 浅谈化学教育教学论文
7. 有关中学生诚信教育论文
9.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环保教育
环境保护强调以教育为本,生物学科教材中有大量的与环境有关的内容,如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环境污染的危害,环境污染的防治等,因此,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意义重大。那么,如何从容的应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教育新形势,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实施环保教育。
一、利用课堂教学,实施环保教育
初中生物新教材很多内容都涉及环境保护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将环保意识寓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样才能在长期潜移默化中达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目的。如教材中的“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及“生态系统”中的“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等,都是很好的环境保护教育材料。
但是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既缺乏相关例子,并且篇幅也不够大,给人的感觉特别空洞。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能够对该内容进行巧妙、合理、有效地拓展,不断渗透环保教育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可以举一些典型事例来教育学生,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例如,讲森林在保护改善环境中的作用时,教师可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次性筷子举例,说明它的原料是树木。一棵树的长成需要十年时间。树木有涵养水源、产生氧气、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的作用。一次性筷子的大量使用使得大片树林被砍,使得森林面积锐减,水土流失,温室效益,特大洪灾和沙尘暴等环境问题越来越明显,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又如对春天北方地区常常出现的扬沙和沙尘暴,教师可以对此向学生简单地剖析其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再如,在讲青蛙一节时,可通过介绍青蛙惊人的捕食能力,使学生自觉做到不捕杀、不食用青蛙,并与捕食青蛙的行为作斗争;还可组织学生将课堂观察的实验用的青蛙放回大自然,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一片爱心。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才能从点滴教学中向学生灌输环境保护意识。
二、注重活动探究,实施环保教育
新课程指出:生物教学要倡导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渐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我们不必拘泥于课堂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记模式,还可以通过开展相关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
生物教学内容中设计了不少活动可在课堂开展。例如,在讨论有关大自然的动物时,老师可先让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与讨论,然后老师巧妙地向他们展示有关贩卖野生动物情景或者猎杀动物的照片等,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大自然所遭受的破坏。使他们对虐杀动物、残害动物的行为更加仇恨,并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们猎杀了动物就意味着破坏大自然的生态链,终有一日人类也将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又如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活动,可以让学生当堂测试在讲台前、教室中间和后面的尘埃粒子数量,让学生清楚地认识讲台前尘埃状况,并认识到教师的职业病——咽喉炎与粉尘的密切关系,从而意识到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危害所在。
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活动中进行观察、发现。我们的学校和周边的生活区本身就是一个环境,引导学生对学校及周边环境进行观察。例如,对学校商店、垃圾筒白色污染的观察与统计,对学校植被情况及数量的调查等等,从身边小事小景中推测计算大事大景,从而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培养自己的环保意识。
三、加强课外实践,实施环保教育
为了达到初中生物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定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生物实践活动,让学生到大自然中体会并实践课堂知识。利用一些特殊的日子举行专题讲座,通过校报和墙报、手抄报比赛等活动都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这样不仅能弥补单一的生物课堂教学的许多不足,还能加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环境保护的队伍中来。
例如,在实践课堂上,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利用板报、墙报、小册子、手抄报以及网络等各种渠道,向学生宣传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让他们懂得环境保护的迫切性与必要性;倡导每个学生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做起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比如以班级为单位,每天归类收集垃圾,到周末全部卖掉,换来的钱作为班费。这样,不仅增加了收入,加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从自己做起和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又如通过许多重大的环保活动日以及纪念日等,有针对性地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参与意识。例如,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12日“植树节”、4月2日“世界地球日”、4月7日“世界卫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以及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等,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环保公益宣传活动,确保学生能够跟上当今环保动态的发展步伐,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境宣传工作和保护工作,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每学期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针对环境所包含的范围,选择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可行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如对本地的水资源、居民生活用水量、农村土地利用与废弃情况、周边化工厂的污染问题等进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危机感和责任感,从而培养其环境保护意识。
10. 谈谈生物课如何加强环境意识的教育
一切生物和环境之间都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所以一旦生物所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也将受到威胁。因此,保护环境,优化环境,使整个生物界(包括人类)得以延息生存和发展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非常重视的问题。在我国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纳入社会政治生活轨道。 一、中学生物与环境教育 保护环境,恢复和重建已被破坏的环境也是靠人的努力,所以提高人的环境意识才是环境保护的根本。中学阶段正是人生观、道德观形成时期,中学生物课又与环境知识紧密相连,因此中学生物课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培养中学生环境意识的重任。提高中学生的环境素质,以此来带动全社会,提高整个国民的环境意识。 从我国目前的教育状况看,对环境教育的重视还不够,对环境知识的传播和传授尚未纳入教学主渠道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开展环境教育尚未引起广大生物教师的高度重视,尤其在中、小城市及农村中学这方面做得更差些。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中规定的初中阶段培养目标,在思想教育方面包括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培养以及良好品德、品质,分辩是非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我们认为,除此之外,还应将环境意识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方面明确纳入《计划》中,从而使环境教育正式化、法规化,引起广大生物教师的重视,并付诸于教学实际中。《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试行)》在政治思想方面的目的要求中充分体现了环境教育的观点,新增加了热爱大自然、认识保护自然资源、控制人口、保护环境的目的要求。在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上,从三个面向出发,也适当考虑了环境保护的知识。这就为广大生物教师开展环境教育提供了依据和内容,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感和先进性。 二、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 针对我国教育实际,环境意识的培养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实施的基本途径,应该是重视以寓他为基础的渗透式教学。即将环境教育寓于知识教育中,从而渗透于每个教学环节及每节课。 中学生物课教学大体可分为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方面。 在课堂教学上,可结合课程内容将环境知识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载体作用、渗透作用。例如,《皮肤》一章,介绍皮肤的保护功能时,一并阐明皮肤也会受到伤害,紫外光、大气污染物都会对皮肤造成伤害。将有关臭氧层遭破坏,大气污染以及如何减少这些污染的内容引入教学内容中。又如,有机物的制造一节,不仅介绍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维持了大气中co2和o2的平衡,使人类和其它动物得以生存和发展。还应进一步引伸到植物的其它作用(减少噪音、保持水工等)以及保护绿色植物资源的重要性。 在课外活动中,首先是尽量安排学生做实验。这些实验不仅是正向的,亦可从反面去做。如在小实验区域内,有目的的制造一个逆境,然后观察动物或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而引伸到整个自然界。其次,可结合教学内容,安排学生看有关环境方面的图片、录像及参观等活动。再次,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如爱鸟周、地球日、无烟日、和世界环境日等,学生参与这些社会活动不仅可以积累环境知识,也可影响他们的社会责任心、参与意识和环境道德观的发展。 通过上述渗透式教学,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又能得到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观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