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深海里都有什么样的生物

深海里都有什么样的生物

发布时间:2023-01-10 21:55:50

Ⅰ 深海里有什么生物深海中长相奇怪的10种动物

在不断发展的新技术的帮助下,科学家们每年都在海底探索新的区域和寻找新的生物。就像深海中长相奇怪的10种动物,它们分别是鹈鹕鳗,太平洋黑龙,足球鱼,玻璃鱿鱼,投弹鱼,蝰鱼,尖牙鱼,巨口鲨,巨型深海大虱,翻车鱼,之前我为大家讲解过深海十大未解之谜,想了解更多的跟着本站一起往下看吧!

1、鹈鹕鳗

鹈鹕鳗身体很长,长度可达80厘米,它的尾部有一个半透明的器官,同时,在全球热带和温带海洋的中深度水域中也可以发现它们。

2、太平洋黑龙

呈棕色,长3英寸(8厘米),没有牙齿,没有下巴、刺和胃。因为雄性黑龙不能吃,所以它们只为交配而生存。另一方面,雌性有2英尺(61厘米)长,有长和方状的牙齿,便于更好的捕猎猎物。

3、足球鱼

它们种族的特点是十分奇怪的外观和雌雄两性之间的极端差异,雌性能长到两英尺以上,而雄性只能长到大约一英寸半。

4、玻璃鱿鱼

在海洋的中间深处,可以找到玻璃鱿鱼。作为世界上10种透明的动物之一,阳光下的水和它们透明的特性使这些物种可以伪装起来,该生物的眼睛和一个发光的生物器官在其底部,以帮助伪装。

5、投弹鱼

它们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地区,为了找到活生生的猎物和尸体进行进食,它们慢慢地游过海床,用它们的长脸去寻找食物。

6、蝰鱼

深海中最凶猛的捕食者之一,为了攻击它的目标,这种生物用锋利的牙齿与猎物高速地游泳和碰撞。它的另一个有趣的特征是长的背脊,上面有一个发光器官。

7、尖牙鱼

被认为是最危险的生物之一,可以在深水中发现。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从它的特征中获得的,由于尖牙鱼有着不寻常和可笑的外观,这条鱼也被称为“鱼卵鱼”。

8、巨口鲨

从字面上说,按其名称,巨口鲨有一个巨大的嘴,有一个球状的头和突出的下巴。它的平均重量约为750公斤(1650磅),平均长度为4.5米(15英尺)。

9、巨型深海大虱

与虾和螃蟹有远亲关系的甲壳类动物,被认为是已知的最大成员。毫无疑问,这是最奇怪的深海生物之一。

10、翻车鱼

可在热带和温带气候的所有海洋中找到,喜欢吃藻类、小鱼和凝胶状的浮游生物。这种鱼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骨鱼,可重近3000磅。

Ⅱ 大海里,深海里有哪些鲜为人知得海洋生物

深海生物指生活在大洋带以下的生物.通常包括水深200米以下的全部水域,终年黑暗,阳光完全不能透入,盐度高,压力大,水温低而恒定,水生植物不能生长,动物种类和数量非常贫乏,且大多属碎屑性动物,只有少量肉食性动物,并随海水深度增加而不断减少.主要由棘皮动物海参、海胆、海百合、海星,甲壳动物虾、蟹和深海鱼类等组成.其生态特征为:嘴特大,牙齿尖锐,眼睛或触觉器官高度发达,身体柔软而有渗透性,以便与外界压力保持平衡,常有发光器官或发光组织, 水深超过2000米时,色泽较暗淡(如灰白或黑色)
深海生物按其生活方式可分为浮游、游泳和底栖三大类.
浮游生物
由细菌、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甲壳动物、毛颚动物等的一些种类组成,种类
浮游生物
和生物数量均较少.生物数量通常随水深增加而明显降低.太平洋千岛-堪察加水域的中型浮游生物量,在200~400米水深处每立方米平均超过100毫克,但3000米以下却不到1毫克.同一种浮游动物,个体小时多生活在浅处,个体较大时生活在深处.如桡足类的海羽水蚤属和光水蚤属的一些种类,生活在2000米水深处个体最大可达17毫米,而随着水深变浅,个体大小也随之变小.深海浮游动物多为杂食或肉食性.浮游动物的垂直移动对营养物质的垂直转送起着积极的作用.浮游动物主要种类有:

桡足类
甲壳动物,最主要的是桡足纲如哲水蚤、真哲水蚤、海羽水蚤、光水蚤等属的一些种类(最大个体可达17毫米).其次还有糠虾、磷虾、端足和十足等目,以及介形纲的动物.
②腔肠动物,有钵水母和管水母等.它们生活史中没有水螅型阶段,个体一般较大,直径可达25厘米,大多呈栗色和紫色,且能发光.
③橄榄绿细胞,长度为10~15微米的细胞.有的学者认为属于鞭毛虫.在3000~4000米水深处,此类细胞的密度仍可达25000~50000个/升.在有些浮游甲壳动物的肠道中也常可捡出,它们的来源尚不清楚.
游泳生物
在深海也有不少鳗鱼,如哈氏囊咽鱼和宽咽鱼等.鱼体细长,嘴特别大.有些鳗鱼幼体上游到较浅的水层,成体时才回到深水.
在深海鱼类中,圆罩鱼属的个体数量最多,鱼的个体小,长仅5~6厘米,头大,暗褐色,其鳃可滤食浮游动物.不成群,个
吞鳗
体之间约保持3米的距离.
主要是鱼类,其次为乌贼、章鱼和虾等.在1000多种大洋鱼类中,生活在深水的约有150种.其中隶属于角安康亚目的种类最多,约有80种.深海安康鱼头的背侧有一柄状的突起,顶部可发光,作诱饵和照明用.嘴大.雌鱼体重可达6~8千克,雄鱼仅重几克.雄鱼头部钻入雌鱼的表皮吸取营养,并形成一个小裂,雌鱼产卵期,雄鱼产精子于袋中,以备授精.安康鱼不成群,个体之间大约保持
章鱼
30米的距离.
在深海近底层鱼的种数比较多,个体也较大,如睡鲨体长可达7米,以掠食为生.有些深海鱼常能吞食比自身大的食物.深海头足类种类较少,有的章鱼适应于深海生活,没有眼睛.
底栖生物
深海底栖生物的生物量随水深而降低.在水深2000~3000米处底栖生物种类多.随水深的增加,其组成也发生变化,浅水种逐渐被深水种取代,通常200、3000和6000米处是转折点.在万米以上的深渊,仍有底栖生物,已发现的种类有:有孔虫、海葵、多毛类、等足类、端足类、瓣鳃类和海参类等.
①微型底栖生物,个体大小在2~40微米之间,主要生活在海底沉积物的表层.包括真菌、易变菌、类酵母细胞、肉足纲、吸管纲、纤毛虫纲、有孔虫等.据对北太平洋中部水深5498米处调查,在沉积物表层的个体数量约为每平方厘米24000个,而在0.5厘米沉积样中仅为每平方厘米1150个.
底栖生物
②小型底栖生物,个体大小在42~1000微米之间,生活在同一水域,个体数约比微型底栖生物少3个数量级.小型底栖生物主要包括有孔虫、海螅、涡虫纲、线虫动物门、腹毛动物门、动吻动物门、缓步动物门、寡毛纲、原环虫、海螨、介形类和猛水蚤目的一些种类.其中,线虫是主要的种类,其个体数量多,约占动物总数的二分之一.
③大型底栖生物,个体大小在1000微米以上,包括无脊椎动物的大多数门类,如海绵、腔肠动物、星虫、曳鳃虫、肠鳃动物、螠虫、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和须腕动物,以及少量脊索动物(如海鞘)和底栖鱼类.
深海海绵体大(可达1米),且多具一插入底泥中的长柄.海葵能生活在水深达万米的深渊,有的附生在其他动物身上,或筑管栖息.
多毛类既是浅水,也是深水的重要底栖生物.在中太平洋西部深海采得的大型底栖生物共有8种,其中多毛类4种,即吻沙蚕、海蛹,以及小头虫科和缩头虫科各一种;其余4种为美丽冠叶珊瑚、骨缘胡桃蛤、扇贝和一种钩虾亚目的动物.
棘皮动物门的各纲均有深海种类,多数是底栖取食者,有的海星是肉食者,捕食有孔虫、多毛类和软体动物.在有机物较丰富的地方,海参往往是优势种,且个体也大(有的可达0.5米).生活在深海的海参,有的具叶状的“足”,或具一排侧乳头,适于在软泥上爬行.
深海生物(6张)
深海的海鞘也营固着生活,有很长的柄,滤食,不形成群体.有的底栖鱼,腹鳍和尾鳍长成棒状,能在软泥上支撑着身体或缓慢地移动,如一种深海狗母鱼.
深海热泉生物群落 1977年,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生物学实验室的“阿尔文”潜水球在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岛东北300公里水深2550米处的断裂带发现了深海热泉生物群落.这一带海底水温约20℃.生物很繁盛,有环节、甲壳、软体、须腕动物和鱼类等.其中大型的管栖蠕虫状须腕动物,管长可达5米,直径4厘米,常成簇,密度可达每平方米15千克;大的蛤贝壳长达25厘米;还有腔肠动物、甲壳动物和鱼类.1984年又在大西洋3200米的海底发现了类似的生物群落.这些群落的生物生长快.例如,蛤类的代谢速度比一般深海的蛤约快500倍,生长为成体所需的时间要快几十倍.从海底喷出的热水含有大量的啹S(HS-浓度超过1毫摩尔/升).这些动物不仅本身有同化啹S的能力,它们还能依靠共生的硫磺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将啹S转化为有机物:
O2+4啹S+CO2→【C啹O】+4S+3啹O没有口、消化道和肛门的须腕动物,是靠体内共生细菌来提供营养物质的.
4对环境的适应编辑
大多数深海动物没有生殖季节,性成熟迟,一般产卵少,但卵黄
深海生物(12张)
多,幼体孵出后即能独立生活.有的鱼幼体上浮到较浅的水层觅食,长大后才回到深水.
深海生物有适应高压的机制,若将深海生物带到水的表层往往立即死亡.
一般深海生物的食物来源是:从上层沉降的生物死体、碎屑,微生物化能合成产生的有机物和其他深海生物等.由于食物少、温度低,所以包括细菌在内的深海生物代谢速率(氧耗)低,生长也很慢.深海生物视觉大多不发达,但嗅觉却很灵敏,曾将一些死鱼投放到菲律宾海沟水深9605米处6小时40分钟后,已引来一群端足类,有的鱼已被吃的仅剩下鱼骨.许多深海鱼类口大,能吞食比自己还大的食物.还有许多深海生物(包括许多种鱼,以及海星、海参、海笔、海葵等)能发光.这不但有作为诱饵和惊吓敌人的作用,还能作为同类互相辨识的标记.

Ⅲ 海底深处的生物是什么

深海生物指生活在大洋带以下的生物。深海地区终年黑暗,阳光难以透入,盐度高,压力大,水温低而恒定,动物种类和数量非常贫乏,且大多属碎屑性动物,只有少量肉食性动物。深海生物按生活方式可分为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底栖生物三大类。
深海中的游泳生物主要是鱼类,其次为乌贼、章鱼和虾等。

Ⅳ 深海的生物分别有哪些

深海生物按其生活方式可分为浮游、游泳和底栖三大类。
浮游生物
由细菌、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甲壳动物、毛颚动物等的一些种类组成,种类和生物数量均较少。生物数量通常随水深增加而明显降低。深海浮游动物多为杂食或肉食性。
游泳生物
深海中的游泳生物主要是鱼类,其次为乌贼、章鱼和虾等。
底栖生物
深海底栖生物是指生活在深海底部不能长时间在水中游泳的生物,主要包括个体大小在2~40μm之间的微型底栖生物、个体大小在42~1000μm之间的小型底栖生物和个体大小在1000μm以上的大型底栖生物,深海底栖生物量随水深而降低,在水深2000~3000m处底栖生物种类较多,在万米以上的深渊仍有底栖生物,已发现的种类有孔虫、海葵、多毛类、等足类、端足类、瓣鳃类和海参类等。

Ⅳ 海底都有什么动物

海底都有什么动物

海底都有什么动物,地球上的生物多种多样,浩瀚无垠的海洋更是有数不胜数的海底生物,茫茫深海对于我们来说是很神秘的,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永远不会停歇,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海底都有什么动物。

海底都有什么动物1

1.海底世界有水母、海豚、海马、海蛇、海龟等。

2.水母:是水生环境中重要的浮游生物,包括刺丝胞动物、钵水母纲、十字水母纲、立方水母纲动物。

3.海豚:海豚的躯干呈纺锤形,皮肤光滑无毛,身体矫健而灵活,善于跳跃和潜泳,是在水中行动最迅速的哺乳动物。

4.海马:是刺鱼目海龙科暖海生数种小型鱼类的统称,是一种小型海洋动物,身长5~30厘米,因头部弯曲和体近直角而得名。

5.海蛇:在蛇类演化的早期阶段,地球上曾出现过巨大的海蛇,这些大海蛇只存在很短的时间就灭绝了,仅留下为数不多的的化石,作为它们旧日曾活在世上的见证。

6.海龟:海龟生活于亚热带近海上层,终身生活于海洋中。

7.大多数海龟居住在沿岸的浅滩水域,有些种类的海龟冬季居住在食物丰富的水域,到了季产卵季节会作一次长途迁徙。

8.海底世界还有:鲨鱼水母、鲸鱼、海马、章鱼、乌贼、龙虾、海狮、海星、珊瑚、螃蟹、章鱼、贝类、鲨鱼、海参、乌贼、虾子、海豚、金鱼、白带鱼、牡蛎、珊瑚、海胆、虾、水母、海马、乌贼、章鱼、海牛、狮子鱼、𫚉鱼、鲸、海星、海豚、鲨鱼、海龟、寄居蟹、海獭、海狗、海象、海豹、海葵e、海绵、蟹、管口鱼、小丑鱼、海狮、金鳞鱼、蝶鱼、比目鱼、刺河鲀、海蛇。

海底都有什么动物2

1、大海中的动物有很多。有各种各样的鱼类,比如剑鱼、带鱼、黄鱼等。有各种各样的虾类,比如国内对虾、北极虾等。有各种各样的软体动物,比如牡蛎、扇贝等。还有很多哺乳类的动物,比如鲸鱼、海豹等。

2、海洋中有哺乳动物、还有爬行动物,还有很多的海洋植物,主要分为低等的藻类植物和高等的种子植物,种类是很繁多的,海洋哺乳动物,现有各种海兽39种。如:各种鲸类、海豚、海豹、海狮、儒艮等。

3、海洋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是体被角质鳞片,在陆上繁殖的变温动物。

4、海洋鸟类,海洋鸟类的种类不多,在国内海共记录了183种海鸟。如红喉潜鸟、黑脚信天翁、海燕、小军舰鸟、海雀、白鹭、海鸥等等。

5、海洋鱼类,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低级的一个类群。在海域里,目前已记录到海洋鱼类3023种,其中软骨鱼类237种、硬骨鱼类2786种,约占全部海洋生物种类的1/7。

6、海洋节肢动物,目前,在国内海共记录节肢动物4362种,约占国内海全部海洋生物物种的1/5。如鲎、虾类、蟹类等。

7、海洋软体动物,在国内海共记录到各类软体动物2557种,约占国内海全部海洋生物种的1/8。如石鳖、贻贝、珍珠贝、扇贝、牡蛎、文蛤、乌贼、章鱼等。

8、海洋腔肠动物,腔肠动物因其特有刺细胞,故又被称作为刺胞动物。目前,在国内海记录到各种海洋腔肠动物,共计是1010种,它们分属于腔肠动物门的三个纲。

9、海洋植物,海洋植物可以简单分为两大类:低等的藻类植物和高等的种子植物。

海底都有什么动物3

海底最聪明的动物

海豚:海洋中的最强大脑

海豚通常被认为是最聪明的海洋动物。海豚是鲸目—齿鲸亚目—海豚科约40种动物的总称,当今海洋的霸主虎鲸也是海豚科成员。

大西洋瓶鼻海豚的大脑重1500克(比人类的1400克略大),脑重量占体重的0.6%,约为人类的1/3,比黑猩猩、大猩猩等猿类都大得多。因此,海豚拥有地球上仅次于人类第二大的脑子,是海洋中的最强大脑。

宽吻海豚是少有的几种能在镜子中识别出自己的动物。此外,海豚救助滞留在海中的人和狗已经多次见于报道。

海豚与其他鲸类拥有共同祖先,但海豚是鲸目中大脑最发达、智力表现最出色的成员。这可能与海豚生活在更大的社会群体中有关,这样有利于它们与同种其他个体交流,并相互学习和模仿。虎鲸、瓶鼻海豚均表现出类似于大象和灵长动物的复杂社会行为。

章鱼:最聪明的无脊椎动物

章鱼是软体动物门—头足纲—八腕目的总称,这个目又叫章鱼目,包括300余种“八爪鱼”,其中很多种类有出色的智力表现。章鱼能利用人类的龙虾陷阱抓捕龙虾,甚至会把诱饵偷出来自己制作陷阱。水族馆中的章鱼会逃出自己的水箱,到别的水箱中吃鱼,然后在被人发现之前再偷偷溜回去。

更令人惊叹的是,未成年的印太水孔蛸能把僧帽水母的有毒触手扯下来,附在自己的`吸盘上,当作进攻和防御的武器,就像挥舞一把毒剑。

章鱼可以使用工具并思考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德国一只名叫Otto的章鱼被记录到多次逃出水箱然后在顶灯上喷水,导致整个实验室短路并断电。将章鱼关在水箱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它们不仅非常聪明,而且可以通过很小的开口把自己的整个身体挤出来。把章鱼关在瓶子或罐子里也不容易,因为它们可以从里面拧开瓶盖。

章鱼是无脊椎动物,因此与人类、海豚这些聪明的脊椎动物不同。人类和海豚的大脑和脊髓中有数以百亿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通过神经末梢控制整个躯体的感官和运动。而章鱼根本没有脊髓,大脑中的神经元也不过占其神经元总数的三分之一而已。它们的神经元遍及全身,每个触手都各自有大量的神经元控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的每只触手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

章鱼和乌贼、鱿鱼是近亲,同属于头足纲。然后乌贼的十只触手并没有表现出章鱼触手的那种独立性,仍然主要由大脑控制。这种分散型的神经系统可能是章鱼成为最聪明无脊椎动物的关键,每只触手可以对食物和威胁迅速做出反应,不需要再请示大脑。

我们之前认为聪明的动物都应该和人类一样,拥有高度中央集权的大脑。在了解章鱼以后,我们认识到高智商生物有多种不同的演化路线。

蝠鲼:大脑最大的鱼类

蝠鲼是一类巨大的软骨鱼类,体长可达7米,体重有2吨,因独特的外貌有“魔鬼鱼”之称。蝠鲼的大脑比任何鱼都大,是现存最大的鱼类——鲸鲨的十倍,它们的大脑相对于扁平的身体非常大,这是高智力的重要指标。人们观察到,蝠鲼像海豚一样喜欢跃出水面,而且会表现出对潜水者的好奇心。

使用工具的海洋动物

生活在澳洲东北海岸大堡礁海域的舒氏猪齿鱼是唯一一种会使用工具的野生鱼类,潜水员拍摄到它们会含着蛤蜊等贝壳类动物反复猛撞海底的礁石,用这种方式打开贝壳获取里面的肉。

海獭是一种海生食肉目,它们会使用石块敲开蛤蜊、鲍鱼等外壳坚硬难以咬碎的贝类,吃里面鲜美的肉。人工饲养环境下海獭能学会打篮球、堆叠杯子,甚至还会进入自动售货机中取回一些好吃的零食。

我们有理由相信,拥有较大大脑或较复杂神经系统的动物是聪明的,应变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表现出色的动物也是聪明的,以上是一个简要的总结。随着今后人类对海洋的进一步探索,相信还会发现更多聪明的海洋动物。

Ⅵ 深海中的生物都有什么类型的

深海底栖生物(1) 渤海渤海是深入中国大陆的一个内海,面积约8万km2,最大深度70m,平均深度18m。渤海浮游植物已记录120多种,以硅藻为主,多系广温低盐种类。优势种有圆筛藻(Coscinodiscacus)、角毛藻(Chaetoceros)、根管藻(Rhigosolenia)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等。浮游动物约有100多种,多属温带低盐种,也有一些外海种类。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等为优势种。底栖植物记录100多种,多系暖温性种类,潮间带以绿藻为主,潮下带则以褐藻和红藻为主。底栖动物记录140多种,以广温性低盐种为主,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文蛤(Meretrix meretrix)、褶壮蛎(Ostrea plicatula)、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等种类生物量较大,可形成渔业。游泳动物120余种,以鱼类为主,尚有少数虾、蟹类、头足类及海兽。主要鱼类有黄鲫(Setipinna taty)、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黄姑鱼(Nibea albilora)、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等20多种。 (2)黄海 黄海是一个半封闭的海,面积38万km2,平均水深44m,最深只有140m,黄海环流基本上由中国沿岸地区的黄海暖流和沿岸流所组成。主要为泥质粉砂质沉积物所覆盖。黄海处于北温带,来自寒带、亚寒带、热带和亚热带的生物种群与本地土生种汇在一起构成独特的生物区系。 浮游植物已记录368种。优势种类有圆筛藻、角毛藻、根管藻、盒形藻(Bidlphia)、菱形藻(Nitzschia)、多甲藻(Peridinium)等,生态类型多样,且显示出明显的温带海域特点。 浮游动物已记录130种,既有沿岸流带来的暖温带近岸种,也有由黑潮带来的暖水种。主要优势种有中华哲水蚤,墨氏胸刺水蚤(Centropages mcmurrichi),太平洋磷虾(Euphausia pacifica)、细脚拟长蜮(Parathemisto gaudichaudi)及强壮箭虫等。 底栖动物已记录约200多种,以多毛类种数最多,次为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和棘皮动物。分布较广的有不倒翁虫(Sternaspis scutata)、长须沙蚕(Nereis longior)、持真节虫(Euclymene annandalei)、褐色角沙蚕(Ceratonereis erythraeensis)、背褶沙蚕(Tambalagamia fauveli)、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钩倍棘蛇尾(Amphioplus ancistrotus)、萨氏真蛇尾(Ophiura sarsii)等。 游泳生物黄海北部已发现219种;黄海南部有225种。以鱼类为主,其他有虾、蟹及头足类等。主要优势种有斑鰶(Clupanodon punctatus)、黄鲫、青鳞鱼(Harengula Zundsi)、小沙丁鱼(Sardinella)、鳀、银鲳(Stromateoides argenteus)、鳓(Ilisha elongata)、半滑舌鳎、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黄姑鱼、带鱼(Trichiurus haumela)、鲈、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等。黄海有鲸类15种,鳍脚类3种、海龟4种。 (3)东海 东海面积约为77万hm2,大部分陆架区平均水深370m。最深达2719m。东海沿岸流和台湾暖流是东海浅水区域的两支主要海流。 浮游植物种类在长江口附近有64种,浙江沿岸有261种。优势种类有中肋骨条藻、圆筛藻、劳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auderi)、尖刺菱形藻(Nitzschia pungens)等。生态类型以近岸性暖温种为主。 浮游动物长江口附近有81种,浙江沿岸有223种。生物量以夏季为最高。主要种类有中华哲水蚤,真刺唇角水蚤、中华假磷虾(Pseudeuphausia sinica)、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等。 底栖生物已记录342种,其中软体动物77种,多毛类77种,甲壳动物95种,棘皮动物136种,鱼类62种,其他18种。 游泳生物长江口及浅海区有鱼类167种。浙江浅海区游泳生物有203种,主要种类是: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带鱼、鳓鱼、银鲳、龙头鱼(Harpodon nekereus)、𩾃鱼(Miichthys miiuy)、海鳗(Muraenesox cinereus)、蛇鲻(Saurida spp.)、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脊尾白虾、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 深海底栖生物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等。 (4)南海 南海地处热带、亚热带,面积350万km2。除大陆架区外,有面积约占30%的深海,平均水深1400m。南海北部有沿岸流和南海暖流两大流系。 浮游植物在南海各不同沿海区有104~260种左右,主要是硅藻和甲藻,优势类群是硅藻中的角毛藻类和根管藻类。 浮游动物在南海北部沿岸已记录130种左右,南海的南部为250种,主要优势类群为挠足类,多数海区季节变化不很明显,呈现单周期变化类型。 底栖生物在广东河口区水域以低盐种类为主,具有种类少而数量大的特点,已记录有319种。粤东中西部和粤西沿岸水域底栖生物组成中多数是南亚热带高盐性种类和一些热带性种类,共有820种,优势类群为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环节动物等。海南沿岸水域底栖生物组成大体上属热带性种类,共有755种,以珊瑚类和海藻类为主,其次为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广西沿岸水域底栖生物共有832种。优势种以棒锥螺(Turritella bacillum)为主,其次为毛蚶。在南海的西沙群岛,底栖生物共135种,其中甲壳动物占30.37%,其次为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 游泳生物在南海北部的鱼类已有记录的共1064种,有经济价值的约100种,主要有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金色小沙丁鱼(Sardinella aurita)、日本鲐鱼(Pneumatophorus japonicus)、竹策鱼(Trachurus japonicus)等。虾类有200多种,如对虾(Penaeus)、赤虾(Metapenaeopsis)、樱虾(Metapenaeus)等,多为热带、亚热带种类。南海的南部有鱼类535种。南海鱼虾类特点是没有占绝对优势的种类。南海北部头足类有58种,其中常见经济种25种,如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夏威夷双柔鱼(Nototodarus hawaiiensis)、乌贼等,南海南部则以珊瑚礁鱼类和热带大洋性鱼类占优势。 (5)黑潮流域(局部)生态系统 黑潮是中国海陆架区毗邻的最大流系,其热量和水量对中国陆架区浅海都有重大影响,也是世界上强海流之一。据1984年至1990年进行黑潮调查及中日合作黑潮调查研究,黑潮流域生物已鉴定的有:浮游植物419种,浮游动物697种,鱼类180余种以及游泳生物约2000种。 黑潮生物主要类群的生态特点多样,如浮游植物有高温高盐种,偏高温低盐种,偏低温高盐种和广温广盐种。浮游动物包括暖温带近岸类群和热带大洋类群。鱼类可分为上层鱼(Pelagic)、中层鱼(Meso-pelagic)、下层鱼(Demersal或Benthic)等。 由于黑潮的高温、高盐特性,黑潮有它的指示种,特别是浮游生物指示种。如居于浮游植物的热带戈斯藻(Gossleriella tropica),南方星纹藻(Asterolampra marylandica),达氏角毛藻(Cheatoceros dadayi),双刺角甲藻(Ceratocorys bipes),四齿双管藻(Amphisolenia schauinslandi)等。浮游动物指示种有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海洋真刺水蚤(Euchaeta marina),芦氏拟真刺水蚤(Pareuchaeta russelli),肥胖箭虫,四叶小舌水母(Liriope tetraphylla)、宽假浮萤(Pseudoconchoecia concentrica),柔巧磷虾(Euphausia tenera)等20余种。 (6)河口生态系统 中国沿海有1500多条江河入海。河口及其附近水域,由于大量的淡水和陆源物质的注入,形成了独特的河口类型的海洋生态系统。一般地说,河口区生物的种类组成较为复杂,多样性指数较高。中国的三大河口区——长江口、黄河口和珠江口,现已鉴定的浮游植物种类分别为64、103、224种;浮游动物为105、66、133种;底栖生物与潮间带生物分别为153、191、456和41、195、189种;游泳生物则为189、144和356种。 从河口区生物的生态类型看,珠江口是以热带、亚热带种为主,游泳生物以暖水性种为主。长江口和黄河口则是以广布种和温带种为主,游泳生物以暖温性种为主。 尽管各河口区生物的生态类型不同,但由于河口区生态环境特殊性决定了三大河口区的群落结构有共同特点:它们都可分为三种类型:(1)淡水群落;(2)咸淡水群落;(3)海水群落。以长江口区的鱼类分布为例,该区有鲤科(Cyprinidae)、鳅科(Cobitidae)等淡水鱼类,大约占鱼类总数的17.4%;鲻科(Mugilidae)、虾虎鱼科(Gobiidae)等咸淡水鱼类,约占总数的21.6%;而鲱形目(Clupeiformes)、颌针目(Beloniformes)、鲈形目(Perciformes)、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等海水鱼类,占总数的57.2%。 (7)上升流生态系统 中国渤海中部,黄海冷水团区,山东半岛近海,浙江近海,闽南沿海,台湾西南,粤沿海,海南东南部都有上升流区,举例如下: 闽南近海上升流生态系统: 深海底栖生物从福建漳浦礼士列岛至粤东甲子海域,以南澎列岛为中心,夏季出现低温、高盐(与外缘水相比,表层温度偏低2~4℃,盐度偏高0.5~1.5);表层水溶解氧的浓度和饱和度分别低于4.4ml/L和90%;营养盐特别高(N+13.8μmol/L,P+0.4μmol/L),对上升流有指示意义的芦氏拟真刺水蚤,后圆真浮萤(Euconchoecia maimai)和拟海湾(Dolioletta gegenbauri)在夏季大量出现。细菌生物量碳含量高达66.6mg/m3,并以嗜冷性的明亮发光细菌为优势种,浮游植物高密集(>108个/m3),初级生产力达1.06g/(m2·d)(以碳计),浮游动物总量>250mg/m3。这里的上升流仅出现在夏季近岸水体,是西南方向的离岸风,引起底层水向上涌升补偿所形成的,是风生上升流,也仅在夏季才形成中心渔场。 台湾浅滩南部上升流:浅滩南部几乎终年存在一个东西走向的低温、高盐、高密的窄长带,夏季温、盐等值线显有朝陡坡急剧上升的趋势,显示一个明显的低pH中心和高营养盐、低溶解氧饱和度等底层水沿坡的涌升现象。指标生物隆线似哲水蚤(Calanoides cavinatus)终年存在;5000m深海的叶尾丽巾虫(Callinitra emmae)也在此出现。这里终年都有鱼卵、仔稚鱼密集区.其中还有9%深海鱼类仔稚鱼。这里的上升流是因底层海流沿着陡坡朝台湾浅滩爬升和风的作用,以及海流绕台湾浅滩的流动而诱发形成的,主要为地形上升流。因上升流终年存在。所以终年都形成台湾浅滩南部中心渔场。 总之。上升流这种水文现象,形成了特定的生态系统。上升流生态系统往往具有生产力高,食物链短,物质循环快,能量转换效率高的特点。

Ⅶ 深海有哪些生物

一提起深海,人们自然会把它同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联系起来。大家都知道,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植物就不能生长;而没有植物,动物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条件。那么,在深海里,常年漆黑一片,应该是不会有生物存在的。美国的一艘深海探测器“阿尔文号”通过对深海进行考察,对以上说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977年2月,“阿尔文号”在东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几千米深的海下热泉处发现,这个终年黑暗没有阳光的世界,其实是一个繁衍生命的沃土,在这里,生活着许多蛤、贝、白蚌、蟹和红冠蠕虫等动物,但其形状却与阳光世界里的有很大区别。这里的红冠蠕虫最长的达2~3米,它用白色外套管把自己固定在岩石上,保护着自己的柔软身体。它没有嘴,没有眼睛,也没有消化系统,就靠着伸出套管顶端的身体过滤海水中的食物。它的血液里充满了富含铁质的血红蛋白,因此显得格外红。有一种巨蛤足有1英尺长,也是靠着过滤水中的颗粒食物生活。毛茸茸的深水白蚌与陆地上的蒲公英极为相似,好像与僧帽水母有一定的亲缘。还有一种像虾一样的动物,在眼睛柱柄的末端长着肉冠,用它在岩石上刮取食物。还有样子像蟹的东西,长着长腿的小蜘蛛,等等。这一切,给科学家们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怎么给它们分类?它们在没有阳光的世界里是怎么生活的?这些都是未解的谜。

有人曾对这些深海生命的生存条件进行过分析,认为海水经过高温和高压,所含的硫酸盐变成硫化氢,有些细菌就靠着硫化氢进行代谢,靠吸收温泉热能而得以繁殖;一些小动物则靠过滤这些细菌生存,大的动物又以小的动物为食物。就这样,在没有阳光的深海世界里,形成了一条独特的食物链,由此而维持了一系列生命的生存。

如果这一说法成立的话,那么,它给人类的启示将是极为深远的:人们一方面可以发展没有阳光的世界里的生物,另一方面,还可以探索没有阳光的星球上的生命。

Ⅷ 深海中有哪些非常罕见的海洋生物

相信大家在各类科普节目之中都见到过深海的样貌,顾名思义深海就是深度极深且水压较强的海域,比起浅海域还说深海还有着不少极为独特的特性,其中一个就是深海是没有任何光线的,这也意味着很少有鱼类能够在如此漆黑一片的海域之中生活。据我了解目前在深海中生活的海洋生物大多都极为罕见,其中巨口鲨以及吸血鬼乌贼便值得一说,这两种生物不但外形奇特还十分罕见,我们普通人很可能究其一生都很难见到一次。


综上所述,深海之中有着不少罕见的海洋生物,其中巨口鲨以及吸血鬼乌贼更是极为罕见,毕竟深海域与普通海域的区别比较大,因为其深度、水压以及光线问题等诸多限制,导致普通人很可能究其一生都很难见到这些生物一面。

阅读全文

与深海里都有什么样的生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3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9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3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8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2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4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6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6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2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5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