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生物制品菌种如何筛选管理

生物制品菌种如何筛选管理

发布时间:2023-01-12 21:58:34

❶ 分离筛选微生物菌种的基本程序

流程
4.1 优良糖化酶菌株的分离与筛选
融化培养基→倒平板→打散孢子团粒→梯度稀释→涂布平板→培养观察→滴加碘液→挑菌落→接种→培养→糖化酶活力测定→菌种保存
4.2 酸乳制品中的乳酸菌的分离
制培养基→倒平板→梯度稀释→涂布平板→培养观察→挑菌落→接牛乳管→培养观察→传代培养→挑选凝乳管→乳酸测定→菌种保存
5 步骤
5.1 优良糖化酶菌株的分离与筛选
(1)融化淀粉察氏培养基,稍冷后倒平板与斜面数个。
(2)取种曲少许,加入10mL带玻璃球的无菌生理盐水的三角瓶中,用力振荡打散孢子团粒,使之形成均匀的孢子悬浮粒。然后将其用无菌纱布过滤于无菌试管中。
(3)将上述滤液以10倍稀释法知释至10-7,取后3个稀释度的稀释液各0.2mL,于淀粉察氏培养基平板上用无菌涂布器分别依次涂布2至3个皿,30℃培养1~2d。
(5)性能测定:测定各菌落的糖化酶活力。
5.2 酸乳制品中的乳酸菌的分离
(1)制备BCG牛乳营养琼脂培养基。
①称取脱脂奶粉10g,溶于50mL水中,加入1.6%溴甲酚绿酒精溶液0.07mL,0.075MPa压力下灭菌20min。
②另取琼脂2g,溶于50mL水中,加酵母膏1g,溶解后调pH值至6.8,0.1MPa压力下灭菌20min。
③趁热将上述两液以无菌操作混合均匀,倒平板6个,待凝固后,置37℃培养24h,若无杂菌生长,即可使用。
(2)将样品以10倍稀释法稀释至10-7,取其中10-7、10-6 2个稀释度的稀释液各0.1~0.2mL,分别置于上述各营养平板上,用无菌涂布器依次涂布2至3个皿,置43℃培养48h,如出现圆形稍扁平的黄色菌落及其周围培养基亦为黄色者初步定为乳酸菌。
(3)将典型菌落转至脱脂乳发酵管,43℃培养8~24h,若牛乳管凝固,无气泡,呈酸性,镜检细胞杆状或链球状,革兰氏染色呈阳性,则将其连续传代若干次,43℃培养,挑选出在3~4h能凝固的乳管,保存备用。
(4)乳酸菌的鉴定及生物量的测定。

❷ 论述从环境中筛选目标菌中的方法,一种就可以,详细点

5.6 菌种筛选方法

所有的微生物育种工作都离不开菌种筛选。尤其是在诱变育种工作中,筛选是最为艰难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步骤。经诱变处理后,突变细胞只占存活细胞的百分之几,而能使生产状况提高的细胞又只是突变细胞中的少数。要在大量的细胞中寻找真正需要的细胞,就象是大海捞针,工作量很大。简洁而有效的筛选方法无疑是育种工作成功的关键。 为了花费最少的工作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筛选成效,就要求采用效率较高的科学筛选方案和手段。因为诱变育种中的筛选工作最复杂,所以,本节主要讨论诱变育种的筛选方法,这些方法也为其它育种方法的筛选提供了借鉴。

5.6.1菌种筛选方案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提高筛选效率,往往将筛选工作分为初筛和复筛两步进行。初筛的目的是删去明确不符合要求的大部分菌株,把生产性状类似的菌株尽量保留下来,使优良菌种不致于漏网。因此,初筛工作以量为主,测定的精确性还在其次。初筛的手段应尽可能快速、简单。复筛的目的是确认符合生产要求的菌株,所以,复筛步骤以质为主,应精确测定每个菌株的生产指标。

5.6.2 菌种筛选的手段 筛选的手段必需配合不同筛选阶段的要求,对于初筛,要力求快速、简便,对于复筛,应该做到精确,测得的数据要能够反映将来的生产水平。

5.6.2.1 从菌体形态变异分析 有时,有些菌体的形态变异与产量的变异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这就能很容易地将变异菌株筛选出来。尽管相当多的突变菌株并不存在这种相关性,但是在筛选工作中应尽可能捕捉、利用这些直接的形态特征性变化。当然,这种鉴别方法只能用于初筛。有人曾统计过3,484个产维生素B2的阿舒假囊酵母(Eremothecium ashbyii)的变异菌落,发现高产菌株的菌落形态有以下特点:菌落直径呈中等大小(8-10毫米),凡过大或过小者均为低产菌株;色泽深黄色,凡浅黄或白色者皆属低产菌株。又如,在灰黄霉素产生菌荨麻青霉(Penicillium urticae)的育种中,曾发现菌落的棕红色变深者往往产量有所提高,而在赤霉素生产菌藤仓赤霉(Gibberella fujikuroi)中,却发现菌落的紫色加深者产量反而下降。

5.6.2.2 平皿快速检测法 平皿快速检测法是利用菌体在特定固体培养基平板上的生理生化反应,将肉眼观察不到的产量性状转化成可见的"形态"变化。具体的有纸片培养显色法、变色圈法、透明圈法、生长圈法和抑制圈法等,见图5.6.1。这些方法较粗放,一般只能定性或半定量用,常只用于初筛,但它们可以大大提高筛选的效率。它的缺点是由于培养平皿上种种条件与摇瓶培养,尤其是发酵罐深层液体培养时的条件有很大的差别,有时会造成两者的结果不一致。 图 5.6.1 平皿快速检测法示意图 平皿快速检测法操作时应将培养的菌体充分分散,形成单菌落,以避免多菌落混杂一起,引起"形态"大小测定的偏差。

1) 纸片培养显色法 将饱浸含某种指示剂的固体培养基的滤纸片搁于培养皿中,用牛津杯架空,下放小团浸有3%甘油的脱脂棉以保湿,将待筛选的菌悬液稀释后接种到滤纸上,保温培养形成分散的单菌落,菌落周围将会产生对应的颜色变化。从指示剂变色圈与菌落直径之比可以了解菌株的相对产量性状。指示剂可以是酸碱指示剂也可以是能与特定产物反应产生颜色的化合物。

2) 变色圈法 将指示剂直接掺入固体培养基中,进行待筛选菌悬液的单菌落培养,或喷洒在已培养成分散单菌落的固体培养基表面,在菌落周围形成变色圈。如在含淀粉的平皿中涂布一定浓度的产淀粉酶菌株的菌悬液,使其呈单菌落,然后喷上稀碘液,发生显色反应。变色圈越大,说明菌落产酶的能力越强。而从变色圈的颜色又可粗略判断水解产物的情况。

3) 透明圈法 在固体培养基中渗入溶解性差、可被特定菌利用的营养成分,造成浑浊、不透明的培养基背景。将待筛选在菌落周围就会形成透明圈,透明圈的大小反映了菌落利用此物质的能力。 在培养基中掺入可溶性淀粉、酪素或CaCO3可以分别用于检测菌株产淀粉酶、产蛋白酶或产酸能力的大小。

4) 生长圈法 利用一些有特别营养要求的微生物作为工具菌,若待分离的菌在缺乏上述营养物的条件下,能合成该营养物,或能分泌酶将该营养物的前体转化成营养物,那么,在这些菌的周围就会有工具菌生长,形成环绕菌落生长的生长圈。 该法常用来选育氨基酸、核苷酸和维生素的生产菌。工具菌往往都是对应的营养缺陷型菌株。

5) 抑制圈法 待筛选的菌株能分泌产生某些能抑制工具菌生长的物质,或能分泌某种酶并将无毒的物质水解成对工具菌有毒的物质,从而在该菌落周围形成工具菌不能生长的抑菌圈。例如:将培养后的单菌落连同周围的小块琼脂用穿孔器取出,以避免其它因素干扰,移入无培养基平皿,继续培养4-5天,使抑制物积累,此时的抑制物难以渗透到其它地方,再将其移入涂布有工具菌的平板,每个琼脂块中心间隔距离为2厘米,培养过夜后,即会出现抑菌圈。抑菌圈的大小反映了琼脂块中积累的抑制物的浓度高低。该法常用于抗生素产生菌的筛选,工具菌常是抗生素敏感菌。由于抗生素分泌处于微生物生长后期,取出琼脂块可以避免各菌落所产生抗生素的相互干扰。典型的例子是春雷霉素生产菌的筛选,见图5.6.2。

5.6.2.3 摇瓶培养法 摇瓶培养法是将待测菌株的单菌落分别接种到三角瓶培养液中,振荡培养,然后,再对培养液进行分析测定。摇瓶与发酵罐的条件较为接近,所测得的数据就更有实际意义。但是摇瓶培养法需要较多的劳力、设备和时间,所以,摇瓶培养法常用于复筛。但若某些突变性状无法用简便的形态观察或平皿快速检测法等方法检测时,摇瓶培养法也可用于初筛。 初筛的摇瓶培养一般是一个菌株只做一次发酵测定,从大量菌株中选出10-20%较好的菌株,淘汰80-90%的菌株;而复筛中摇瓶培养一般是一个菌株培养3瓶,选出3-5个较好的菌株,再做进一步比较,选出最佳的菌株。

5.6.3 特殊变异菌的筛选方法 上述一般的筛选菌株方法的处理量仍是很大的,为了从存活的每毫升106左右细胞的菌悬液中筛选出几株高产菌株,要进行大量的稀释分离、摇瓶和测定工作。虽然平皿快速检测法作为初筛手段可减少摇瓶和测定的工作量,但稀释分离的工作仍然非常繁重。而且有些高产变异的频率很低,在几百个单细胞中并不一定能筛选到,所以,建立特殊的筛选方法是极其重要的。例如营养缺陷型和抗性突变菌株的筛选有它们的特殊性,营养缺陷型或抗性突变的性状就象一个高效分离的"筛子",以它为筛选的条件,可以大大加快筛选的进程并有效地防止漏筛。在现代的育种中,常有意以它们作为遗传标记选择亲本或在DNA中设置含这些遗传标记的片段,使菌种筛选工作更具方向性和预见性。本节还将简单介绍其它一些特殊变异株的筛选方法。

5.6.3.1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筛选 经诱变处理后的菌悬液在筛选前一般应先进行诱变后培养,以促使变异细胞发生分离,防止出现表型延迟现象,筛选出不纯的菌株。营养缺陷型的筛选一般包括浓缩、进一步检出和鉴别营养缺陷型等步骤。

1) 浓缩营养缺陷型菌株 诱变后的细胞群体中大部分存活菌是野生型,而营养缺陷型占的比例相当小,这对分离是很不利的,所以,应该淘汰大量的野生型,以达到浓缩营养缺陷型的目的。常用的浓缩方法有抗生素法、菌丝过滤法、差别杀菌法和饥饿法等。

2)进一步检出所需缺陷型 浓缩后的菌液中营养缺陷型的比例较大,但并非全部都是。并且营养缺陷型中也有不同的类型,还需要进一步检出所需要的营养缺陷型。这样就需要采用逐个检出法、夹层培养法和限量补给法等方法进一步检出所需要的营养缺陷型。

3)营养缺陷型的鉴定 获得的营养缺陷型菌株还应进一步确认其生长的所需物。菌株较少时,可用生长谱法, 若菌株较多时,常采用组合补充培养基法

5.6.3.2 抗性突变菌株的筛选 抗性突变株的筛选相对比较容易,只要有10-6频率的突变体存在,就容易筛选出来。抗性突变株的筛选常用的有一次性筛选法和阶梯性筛选法两种手段。

1) 一次性筛选法 一次性筛选法就是指在对出发菌株完全致死的环境中,一次性筛选出少量抗性变异株。 噬菌体抗性菌株常用此方法筛选。将对噬菌体敏感的出发菌株经变异处理后的菌悬液大量接入含有噬菌体的培养液中,为了保证敏感菌不能存活,可使噬菌体数大于菌体细胞数。此时出发菌株全部死亡,只有变异产生的抗噬菌体突变株能在这样的环境中不被裂解而继续生长繁殖。通过平板分离即可得到纯的抗性变异株。 耐高温菌株在工业发酵中的应用意义在于它可以节约冷却水的用量,尤其是在夏季,并能减少染菌的机会。耐高温菌株所产生酶的热稳定性较高,适用于一些特殊的工艺过程。耐高温菌株也常采用此法筛选。将处理过的菌悬液在一定高温下处理一段时间后再分离。对此温度敏感的细胞被大量杀死,残存的细胞则对高温有较好的耐受性。 耐高浓度酒精的酵母菌的酒精发酵能力较高,也适宜提高发酵醪浓度,提高醪液酒精浓度。而耐高渗透压的酵母菌株具有积累甘油的性能,可用于甘油发酵。耐高酒精度、高渗透压的菌株也可分别在高浓度酒精或加蔗糖等造成的高渗环境下一次性筛选获得。

2)阶梯性筛选法 药物抗性即抗药性突变株可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药物或对菌体生长有抑制作用的代谢物结构类似物来一次性筛选,大量细胞中少数抗性菌在这种培养基平板上能长出菌落。但是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无法知道微生物究竟能耐受多少高浓度的药物,这时,药物抗性突变株的筛选需要应用阶梯性筛选法。 因为药物抗性常受多位点基因的控制,所以药物的抗性变异也是逐步发展的,时间上是渐进的,先是可以抗较低浓度的药物,而对高浓度药物敏感,经"驯化"或诱变处理后,可能成为抗较高浓度药物的突变株。阶梯筛选法由梯度平板或纸片扩散在培养皿的空间中造成药物的浓度梯度,可以筛选到耐药浓度不等的抗性变异菌株,使暂时耐药性不高,但有发展前途的菌株不致于被遗漏,所以说,阶梯性筛选法较适合于药物抗性菌株的筛选,特别是在暂时无法确定微生物可以接受的药物浓度情况下

5.6.3.3 组成酶变异株的筛选

许多水解酶是诱导酶,只有在含有底物或底物类似物的培养环境中,微生物才会合成这些酶类,所以,诱导酶的生产不仅需要诱导物,而且受到诱导物的种类、数量以及分解产物的影响。能迅速利用的碳源(如葡萄糖)往往会引起酶合成的减少,诱导物有时又比较昂贵。这些都可能造成这些水解酶工业生产的波动以及生产成本提高。如果控制这些酶合成的调节基因发生了变异,诱导酶就可能转变成组成酶,它的合成与细胞的其它组织蛋白一样,不再需要诱导物的存在。由诱导型的出发菌株诱变筛选出组成型变异株对于水解酶的工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的筛选方法有恒化器法、循环培养法和诱导抑制物法。

1) 恒化器法 恒化器常被用于微生物的"驯化"。在培养基中添加不能起诱导作用的低浓度底物,接入处理后的菌悬液进行培养,此时出发菌株由于不能被诱导,无法合成有关的诱导酶而不能分解该底物,从而生长速率极慢,而群体中少数组成型变异株则可合成有关的酶,分解利用该底物,生长速率较快。为了提高组成酶变异株的优势,即它在群体中的比例,可以应用恒化器培养技术。随着恒化器培养中不断加入新鲜基质而逐渐增大组成酶变异株的优势,这样就能够比较容易地做进一步的纯化分离。

2) 循环培养法 利用不含诱导物的培养环境和含有诱导物的培养环境进行交替循环培养待分离的菌悬液,从而使组成酶变异株得到富集。当接种到不含诱导物而含有其它可利用碳源的培养基中时,两种类型菌株同样能较好地生长,但在此环境中组成型突变株已能合成有关的水解酶,而诱导型菌株就不能合成。 进而将它们转接入含诱导物的培养基中时,变异株能迅速利用诱导底物进行生长繁殖,而诱导型出发菌株需经历一个诱导合成酶的阶段,两类菌株的生长就不同步了,随着循环交替培养的继续,组成酶变异株所占的比例将逐渐增大。

3) 诱导抑制剂法 有些化合物能阻止某些诱导酶的合成,如α-硝基苯基-β-岩藻糖苷对大肠杆菌的β-半乳糖苷酶的诱导合成有抑制作用,称为诱导抑制剂。当在诱导物和诱导抑制剂同时存在的培养环境中培养待分离菌群时,诱导型菌株不能产生诱导酶,无法正常生长,只有组成型变异株能够利用底物进行生长繁殖。

5.6.3.4高分子废弃物分解菌的筛选 随着石油化工和塑料工业的发展,各种高分子包装废弃物日益增多,这些"白色污染"在自然界很难被消化而进入物质循环。设法选育能分解利用这些高分子材料的微生物对于环境保护至关重要。这些高分子材料大多是不溶于水的,直接分离具有分解功能的微生物很困难。为此,有人设计了阶段式筛选法,首先寻找能在与聚乙二醇结构相似的含两个醚键的三甘醇上生长的微生物,接着,诱变筛选能分解聚乙二醇的变异株;或者筛选能以乙二醇、丙二醇为碳源的菌株,继而诱变筛选出能利用聚乙二醇等物质的变异株。这种由简单的聚合物单体入手逐级筛选高分子废弃物分解菌也许是一条有效的筛选思路。

5.6.3.5无泡沫菌株及高凝聚性菌株的筛选 有些菌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泡沫,从而造成发酵液满溢,增大了染菌的机会,使发酵体系反应不均匀,也有可能引起某些发酵产物的生物活性丧失,如蛋白酶变性失活。为了避免泡沫的产生,常常需通过牺牲发酵液的装量或加入大量的消泡剂来消除泡沫的不利影响。发酵过程产生泡沫是菌体代谢、培养基和发酵工艺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而菌种是产生泡沫的关键,选育无泡沫或少泡沫菌株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泡沫问题。 有人用气泡上浮法筛选出了无泡沫的酒精酵母。将变异处理后的菌悬液接种入生长培养基中,培养器皿的底部放置无菌压缩空气喷口,培养过程中不断通入无菌空气,形成鼓泡,易产生泡沫的酵母菌会随泡沫而除去,留下的是不易产生泡沫的变异菌株;也有人用苯胺蓝染色法进行筛选,将经过变异处理的菌悬液经培养后涂布在含葡萄糖3%、酵母膏0.5%、苯胺蓝0.005%的平板上培养4天,出发菌株呈浅蓝色,变异菌株因细胞壁成分和结构改变造成与染料结合力改变,少泡沫的变异菌株呈深蓝色。 啤酒发酵和单细胞蛋白培养都希望由凝聚性较好的酵母菌株担任发酵菌种,以便于啤酒的澄清和保持良好的风味,以及单细胞蛋白的收集。采用上述的泡沫上浮法也可以除去不易凝聚的细胞,通过改变鼓泡速度的调节,可以获得具不同凝聚性的菌株。

❸ 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保藏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菌(毒)种和样本的保藏活动及其监督管理。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菌(毒)种,是指具有保藏价值的动物细菌、真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病毒等微生物。

本办法所称样本,是指人工采集的、经鉴定具有保藏价值的含有动物病原微生物的体液、组织、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物等物质。

本办法所称保藏机构,是指承担菌(毒)种和样本保藏任务,并向合法从事动物病原微生物相关活动的实验室或者兽用生物制品企业提供菌(毒)种或者样本的单位。

菌(毒)种和样本的分类按照《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的规定执行。第四条农业部主管全国菌(毒)种和样本保藏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菌(毒)种和样本保藏监督管理工作。第五条国家对实验活动用菌(毒)种和样本实行集中保藏,保藏机构以外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保藏菌(毒)种或者样本。第二章保藏机构第六条保藏机构分为国家级保藏中心和省级保藏中心。保藏机构由农业部指定。

保藏机构保藏的菌(毒)种和样本的种类由农业部核定。第七条保藏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关于保藏机构设立的整体布局和实际需要;

(二)有满足菌(毒)种和样本保藏需要的设施设备;保藏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的,应当具有相应级别的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并依法取得《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资格证书》;

(三)有满足保藏工作要求的工作人员;

(四)有完善的菌(毒)种和样本保管制度、安全保卫制度;

(五)有满足保藏活动需要的经费。第八条保藏机构的职责:

(一)负责菌(毒)种和样本的收集、筛选、分析、鉴定和保藏;

(二)开展菌(毒)种和样本的分类与保藏新方法、新技术研究;

(三)建立菌(毒)种和样本数据库;

(四)向合法从事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或者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提供菌(毒)种或者样本。第三章菌(毒)种和样本的收集第九条从事动物疫情监测、疫病诊断、检验检疫和疫病研究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将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实验活动中获得的具有保藏价值的菌(毒)种和样本,送交保藏机构鉴定和保藏,并提交菌(毒)种和样本的背景资料。

保藏机构可以向国内有关单位和个人索取需要保藏的菌(毒)种和样本。第十条保藏机构应当向提供菌(毒)种和样本的单位和个人出具接收证明。第十一条保藏机构应当在每年年底前将保藏的菌(毒)种和样本的种类、数量报农业部。第四章菌(毒)种和样本的保藏、供应第十二条保藏机构应当设专库保藏一、二类菌(毒)种和样本,设专柜保藏三、四类菌(毒)种和样本。

保藏机构保藏的菌(毒)种和样本应当分类存放,实行双人双锁管理。第十三条保藏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技术资料档案,详细记录所保藏的菌(毒)种和样本的名称、编号、数量、来源、病原微生物类别、主要特性、保存方法等情况。

技术资料档案应当永久保存。第十四条保藏机构应当对保藏的菌(毒)种按时鉴定、复壮,妥善保藏,避免失活。

保藏机构对保藏的菌(毒)种开展鉴定、复壮的,应当按照规定在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第十五条保藏机构应当制定实验室安全事故处理应急预案。发生保藏的菌(毒)种或者样本被盗、被抢、丢失、泄漏和实验室人员感染的,应当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及时报告、启动预案,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第十六条实验室和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需要使用菌(毒)种或者样本的,应当向保藏机构提出申请。第十七条保藏机构应当按照以下规定提供菌(毒)种或者样本:

(一)提供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的,查验从事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批准文件;

(二)提供兽用生物制品生产和检验用菌(毒)种或者样本的,查验兽药生产批准文号文件;

(三)提供三、四类菌(毒)种或者样本的,查验实验室所在单位出具的证明。

保藏机构应当留存前款规定的证明文件的原件或者复印件。

❹ 从自然界分离筛选微生物菌种的基本程序包括哪些

⑴采样:从适合微生物生长的环境采样
⑵富增:根据其特性选择性的富集目的微生物
;⑶初筛:采用平板对富集的目的微生物纯种分离,确定其活性选出高产菌种,一般200株;
⑷复筛:对第一次分离的微生物菌种,再次筛选,一般40株;
⑸二级复筛:从40株选出5株⑹确定菌种,进行生产性能测定.

❺ 工业微生物产生菌的分离筛选方法有哪些

工业微生物产生菌的筛选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从自然界分离所需要的菌株,二是把分离到的野生型菌株进一步纯化并进行代谢产物鉴别。
在实验工作中,为使筛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的说来可从以下几个途径进行收集和筛选:
(1)向菌种保藏机构索取有关的菌株,从中筛选所需菌株。
(2)由自然界采集样品,如土壤、水、动植物体等,从中进行分离筛选。
(3)从一些发酵制品中分离目的菌株,如从酱油中分离蛋白酶产生菌,从酒醪中分离淀粉酶或糖化酶的产生菌等。该类发酵制品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具有悠久的历史,从这些传统产品中容易筛选到理想的菌株。 菌株的分离和筛选一般可分为采样、富集、分离、产物鉴别几个步骤。

❻ 为什么说土壤是人类最丰富的菌种资源库如何从中筛选出所需的菌种

土壤是微生物生长和栖息的良好基地。土壤具有绝大多数微生物生活所需的各种条件,是自然界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良好基地。其原因在于土壤含有丰富的动植物和微生物残体,可供微生物作为碳源、氮源和能源。土壤含有大量而全面的矿质元素,供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土壤中的水分都可满足微生物对水分的需求。不论通气条件如何,都可适宜某些微生物类群的生长。通气条件好可为好氧性微生物创造生活条件;通气条件差,处于厌氧状态时又成了厌氧性微生物发育的理想环境。土壤中的通气状况变化时,生活其间的微生物各类群之间的相对数量也起变化。土壤的 pH 值范围在 3.5–10.0 之 间,多数在 5.5–8.5 之间。而大多数微生物的适宜生长 pH 也在这一范围。即使在较酸或较碱性的土壤中,也有较耐酸、喜酸或较耐碱、喜碱的微生物发育繁殖,各得其所地生活着。土壤温度变化幅度小而缓慢,这一特性极为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如土壤温度夏季比空气温度低,而冬季又比空气温度高。土壤的温度范围恰是中温性和低温性微生物生长的适宜范围。
因此,土壤是微生物资源的巨大宝库。
实验步骤:
一、PDA培养基的配制
1、原料准备:
1000ml水:200g薯仔:20g蔗糖:15—20g琼脂

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
1、原料准备:
1000ml水:3g牛肉膏:10g蛋白胨:5gNaCl:15—20g 琼脂

三、倒平皿
1、培养基、培养皿、涂抹棒、枪头、无菌水等置于高温灭菌锅121摄氏度灭菌25min;超净工作台紫外线消毒20min。
2、将培养基、培养皿、涂抹棒、枪头、无菌水等移入超净工作台中。
3、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培养皿三分之一容积),在酒精灯火焰附近(火焰周围10厘米左右)操作。
4、开盖至冷却,盖上盖子。
四、土壤溶液的配置与涂布
实验原料:
土壤样本10g、90ml 无菌水(锥形瓶中)、9ml 无菌水(试管)、培养皿
实验步骤:
1、电子天平准确称取10.00 g 土样,加入90ml 无菌水中,振荡摇匀,酒精擦拭后移入超净工作台。
2、将试管依次编号1-6,用移液枪移取1000微升悬浊液置于1 号试管,再移取1000微升 1号试管悬浊液置于2号试管,依次做六个试管。
3、涂布
①、用移液枪分别取4、5、6号试管溶液各200微升(每个试管取2—4份)置于培养基中并做好标记(土壤采集地、操作人、溶液浓度级)。
②、用涂抹棒均匀涂抹培养基中的土壤溶液。
(以上均在超净工作台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确保无菌环境)
4、在恒温干燥箱中培养,观察。
五、菌种的分离纯化
1、超净工作台紫外线消毒20min。
2、将要分离菌株的培养基及倒好平板的培养基,接种环,酒精灯转移至超净工作台中。
3、点燃酒精灯,在酒精灯火焰旁操作。
4、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至红,在火焰旁冷却后接取菌种。
5、将菌种用划线法或点种法接于培养基中。
6、取出,移至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7、定期观察菌种生长情况。

❼ 微生物菌种的筛选

1.(1)从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环境中采集土样;(2)配置培养基,制备平板,一种仅以亚硝酸盐作为唯一氮源(A),另一种不含任何氮源作为对照(B);(3)将样品适当稀释(十倍稀释法),涂布A平板;(4)将平板至于适当温度条件下培养,观察是否有菌落产生;(5)将A平板上的菌落编号并分别转接至B平板,至于相同温度条件下培养;(6)挑去在A平板上生长而不在B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在一个新的A平板上划线、培养,获得单菌落,初步确定为可利用亚硝酸盐作为唯一氮源的微生物除培养
2.A将他们混合培养,在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为重组菌株。B如果在混合培养期间加入DNAase,在培养基上无重组菌落出现这说明上述重组是因细胞间的接触转化所致;如果仍有重组菌落长生,说明可能是由于接合和转导所致。C利用只能持留细菌的滤板相隔的U型管进行试验,如果在基本培养基上不产生重组菌落,则判断为接合作用,如果产生重组菌落,则又有两种可能,即转化或转导。D利用能持留细菌和细菌病毒而不能持留DNA的滤板相隔的U型管进行试验,如果不产生重组菌落则为转导,如果仍产生重组菌落则为转化

❽ 菌种选育的方法有哪些

较简单的方法 是生产筛选育种法,较复杂的方法是诱变育种法,最复杂的方法 是杂交育种法。
1。生产筛选育种法这种方法实际上和微生物菌种复壮一 样,只不过目的不同。
菌种复壮只要求菌种的性能恢复到原有的 水平就可以了,而生产筛选育种法要求其菌种是比原有菌种更佳 的新菌种,必须加大工作的重复性才能实现这个目的。
2。诱变育种法能显着诱发微生物细胞变异(基因突变) 的因素称为诱变剂。
诱变剂分为物理诱变剂及化学诱变剂。常用 的物理诱变剂有紫外线、X射线、y射线、6°CO和快中子,常用 的化学诱变剂有氮、芥子气、亚硝酸、磷酸二乙酯、甲基磺酸乙 酯、甲基硝基亚硝基胍、5—溴尿嘧啶、2 —氨基嘌呤。
诱变剂引 起微生物细胞变异的频率要比自然的变异高得多,所以诱变育种 能为我们提供更多的获得优良菌种的机会。

❾ 如何进行菌种的分离与筛选(需要详细的步骤)

1. 将液体的混合菌液通过在选择性培养基上划线(或涂版,视菌液浓度和活性而定),分离出单菌落。
2. 挑取单菌落液体培养,鉴定。

阅读全文

与生物制品菌种如何筛选管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9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1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6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8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0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1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6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