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
20世纪末,全球有100多万种生物被灭绝。这并非危言耸听。联合国环境计划署预测,在今后二三十年内,地球上将有1/4的生物物种陷入绝境;到2050年,约有半数动植物将从地球上消失。这就是说,每天有50~150种、每小时有2~6种生物离我们悄然而去。地球上充满了形形色色的生物,科学家把这称为“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基因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其中物种的数量是衡量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的标志。如此众多的生物,是自然界长达数十亿年演化的结果。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物种的灭绝。生物学家把这种灭绝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物物种经过多代的自然选择、遗传变异而形成了新的后代;另一类是物种的完全消失,即真正的灭绝。在过去的5亿年间,地球生物经历了五次大范围的灭绝,它们都是由自然因素造成的。今天,地球生物正面临的第六次大规模物种灭绝,却是人类活动的结果。人类所造成的物种灭绝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比如鸟类和哺乳动物现在的灭绝速度可能是它们在未受干扰的自然界中的100倍至1000倍。主要原因是七种人类活动造成的:1、大面积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境的破坏;2、过度捕猎和利用野生物种资源;3、城市地域和工业区的大量发展;4、外来物种的引入或侵入毁掉了原有的生态系统;5、无控制旅游;6、土壤、水和大气受到污染;7、全球气候变化。这些活动在累加的情况下,会对生物物种的灭绝产生成倍加快的作用。其中,危害最大,影响最直接的有两个方面: 1、 人为捕杀 出于食用和商业的目的,人们肆无忌惮地乱捕滥杀各种动物。近年来灭绝了近40种。如非洲大象,20世纪70年代末有130万头,到20世纪90年代初只剩下65万头。过度捕捞导致部分海洋生物灭绝或濒临灭绝,如蓝鲸只剩下原来的5%,座头鲸只剩下3%,黑犀牛、鳄鱼的数量也迅速减少。1992年,国际鸟类保护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世界鸟类的3/4数量减少或濒临灭绝。老虎是生物物种的骄子,目前已剩下不多了,面临灭绝的威胁。 军火贸易、毒品走私和野生动物贸易被称为当今世界的三大贸易。据《世界资源报告》估计,每年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年贸易值至少为50亿美元,这种贸易的1/4~1/3(即12.5亿~16.7亿美元)被认为是非法的,人们对不合法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买卖的关注集中在珍稀和濒危物种,受威胁最大的是犀牛、鳄鱼、大象、鹦鹉等。 由于野生动物的数量急剧下降,与人类社会需求的日益增长形成一鲜明反差,促使野生动物的价格不断上扬,如非洲犀牛角由20世纪70年代初的1美元/磅涨至1986年的2000~5000美元/磅,可风高额利润是促成野生动物非法贸易的直接原因。 东北虎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94年尚存数量不足30只;国际上认为,我国的野生虎资源在生物学意义上已经灭绝。历时7年的吉林省虎、豹资源考察成果通过中科院、东北林业大学等国内知名专家的鉴定,确认吉林省东北虎现存数量为7~9只;金钱豹现存数量为4~7只。吉林省的虎、豹分布区由过去的5个缩减到现今的3个。现存的东北虎在大龙岭分布区有3~5只,哈尔巴岭分布区1只,张广才岭3只。金钱豹在大龙岭分布区3~6只,哈尔巴岭分布区1只。 1989年,世界着名生物学家和环境学家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聚会,指出“全世界将有5000种动物在不长的时间内灭绝”,“20世纪上半叶,第隔五年有一种哺乳动物灭绝;20世纪下半叶,已加速到每两年就灭绝一种”。后来,人们把这称为“马德里警告”。 2、生存环境破坏 野生生物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生存环境状况。生物的生存环境包括森林、草地、湿地等。由于人们的乱砍滥伐,热带雨林每年消失1130多万公顷。全球三大热带雨林(东南亚、中西非和拉丁美洲)的面积仅为原来的58%,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2000年,拉丁美洲的森林面积缩小约为原来的52%,约15%的森林植物物种(约13600种)灭绝。 生物克隆技术的发展,对生物种的基因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袋狼曾遍布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最后一只袋狼于1936年在澳大利亚动物园死亡,克隆技术的成熟使袋狼有了复活的希望。澳大利亚博物馆馆长迈克·阿奇在博物馆发现一只泡在酒精中的小袋狼标本。他是1866年被制成标本的。澳大利亚一所大学的高级基因学者迈克·韦斯特曼表示,如果资金足够,在不太远的将来袋狼就能克隆成功。我国大熊猫的克隆已经克服了第一个关键难题——胚胎培育,成功克隆大熊猫的日子不会很远。当然我们不能依靠在实验室中制造生物来恢复多样性,而要保护自然界的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海洋污染 指主要经由人类活动而直接或间接进入海洋环境,并能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或能量。人们在海上和沿海地区排污可以污染海洋,而投弃在内陆地区的污物亦能通过大气的搬运,河流的携带而进入海洋。海洋中累积着的人为污染物不仅种类多、数量大,而且危害深远。自然界如火山喷发、自然油溢也造成海洋污染,但相比于人为的污染物影响小,不作为海洋环境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形成原因 1.人口压力增长快 2.资源的不合理运用 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