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古代人如何利用微生物的

古代人如何利用微生物的

发布时间:2023-01-15 12:51:46

A. 我国古代利用微生物提高地力的方法是什么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知道腐烂在田里的杂草可以使庄稼长得茂盛,已经懂得用腐烂的野草和粪作为肥料了。腐烂是微生物活动的结果,所以,事实上当时已经开始利用微生物来提高地力了。

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有固定大气中氮素的能力,因此豆科植物在提高土壤肥力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前汉后期的氾胜之的《氾胜之书》中,曾经提到瓜类和小豆间作的种植方法。

西晋郭义恭着的《广志》一书中,已经有稻田栽培紫云英作绿肥的记载。书中说道:茗,草色青黄,紫华,十二月稻下种之,蔓延殷盛,可以美田,叶可食。

这里所说的“苕”,就是紫云英,又叫“红花草”。

在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一书中,已经对不同轮作方式进行了比较,特别强调了以豆保谷、养地和用地相结合的豆类谷类作物轮作制。

书中说道:“凡谷田,绿豆、小豆底为上”,“凡黍田,新开荒为上,大豆底为次,豆底为下。”这说明当时已经有了和豆类作物轮作或间作的谷物耕作制度。

长期以来,古代农民就知道把多年种过豆科植物的土壤移到新种植豆类的田里去,以保证新种植豆类的良好生长。人们称这种方法叫“客土法”。现在看来,这实际上是接种根瘤菌。

这是近代使用细菌肥料的萌芽。

古代成都平原的农民,很早就采用了一种接种根瘤菌的方法。就是在收获大豆以后,把大豆根连同根瘤和泥土捣碎,掺入少量草木灰揉成小团,用稻草包扎好,以备来年大豆拌种用。

这是“客土法”的进一步发展,实际上是原始的细菌肥料。

B. 我国古代利用微生物制醋和酿醋有哪些记录

北魏贾思勰着的《齐民要术》一书,是完整地保存下来的一部杰出的古代农业科学着作。在微生物学方面,这部书也有丰富的内容,它记录了我国当时农业和农村手工业中应用微生物知识的许多重要史实,有些还上升为比较系统的规律性认识。

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上,《齐民要术》是一部重要经典。例如,在书中提出,曲成熟的标准,应该是曲中长满了各种菌,所谓“五色衣成”;把醋酸的形成和醋酸菌形成的膜联系起来,并且意识到了“衣”是有生命的物质。

贾思勰用“鱼眼汤沸”这样生动的语言,描述了酒精发酵的时候二氧化碳释放的现象。

还应当指出,书中把制酱用的以麦粒制成的曲、面粉制成的曲和发芽的谷物放在一起列作为一章来论述,表明当时已经意识到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现在看来,这些都是和水解蛋白质、淀粉的水解酶类有关的。可以说,作者已经有了类似今天“酶制剂”的朦胧意识。

至宋代,已经知道制曲的时候把优良的老曲涂在培养前的生曲表面,即所谓“传酷”的方法。这类似于今天的接种操作,曲的质量就更加容易保证了。

正是通过千百年来的选育,我国的曲有许多生产能力极强的菌种。例如小曲中的根霉,它的糖化力之强是罕见的。

C. 中国微生物的历史

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认识和利用微生物方面,育过许多重大发明创造;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宝库中,它们像一颗颗晶莹的明珠,放射着中国人民聪明才智的光辉。

在这里,我们打算谈谈我国古代在和工业、农业有关的微生物学方而的某些重大成就。

独具一格的制曲和酿酒

根据历史记载,我国酿酒历史至少有四五千年。殷墟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中,有和现代汉字形体相似的字。在殷墟中发现的酿酒作坊遗址,证明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的酿酒事业已经相当发达。

用谷物酿酒,须经过把淀粉分解成葡萄糖(糖化)、再把葡萄糖转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酒精发酵)两个主要过程。记叙殷商历史的书籍中,有“若作酒醛,尔惟曲蘖”(《尚书·说命下》)的字句,说明当时酿酒已经用了长微生物的谷物(曲)和发芽的谷物(蘖)。但是,在汉代以前,酿酒已经只用曲了。当时,由于制曲的时候利用了某些有利条件,曲中应该大量含有混杂生长着的霉菌和酵母,分别起着糖化和酒精发酵的作用。用这种曲酿酒,可以使酿酒的糖化和酒精发酵两个过程连续而又交叉地进行。今天称这种方法叫复式发酵法。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酿酒工业中的一大发明。我国出产的风味别致、驰誉世界的黄酒“善酿”和白酒“茅台”,都是复式发酵法不断发展中产生的名酒。古代西方用麦茅酿成啤酒。直到今天,西方各国主要的谷物酒仍然是用麦芽糖化、再加入酵母进行酒精发酵制成的(例如成士忌膺、伏特加酒等)。十九世纪末,欧洲人在研究了我国的酒曲后,才知道我国这种独特的方法,把它称作“淀粉发酵法”。

《礼记·月今·仲冬篇》中,提出过六个酿酒要秦,大意是:用的谷物必须备齐,曲孽生产必须及时,浸谷蒸饭必须清洁,用水必须清澈无味,陶器必须精良,温度控制必须得当。在《周礼》卷五《天宫家宰下》中还有“五齐”、“三酒”等酒名的记载。我们可以认为,“五齐”是指酿酒过程中的五个阶段,“三酒”是发酵成的不同类型的几种酒。这充分表明,早在三千年前,对曲蘖酿酒的观察已经很周到,对曲中微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已经有一定认识,酿酒技术已经相当进步了。

东汉未,曹操(155—220)曾经向皇帝上疏提出一种“九酝酒法”,也就是连续投料的方法。这样可以防止由于糖度过高抑制发酵,酿成的酒自然更加醇厚了。直到今天,我国江浙一带的加饭酒,仍然采用这种方法制造。应当指出,两千年前总结过的这种方法,和今天发酵工业中连续投料或在发酵过程中多次追加原料(就是流加)的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相同的。

从有关制曲酿酒的我国古籍中还可以见到,在很早以前,我国就已经有了许多发酵技术方面的创造,如用酸浆调节发酵,加热杀菌以防止酒变质,加蜡或加油消除泡沫等。

在制曲酿酒方面,特别应该提到红曲。这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一项重大发明。据历史记载,红曲的出现不会晚子公元十世纪。宋代诗人曾经有过“夜倾闽酒赤如丹”的诗句,可见用红曲酿成的酒,在宋代已经相当普遍了。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人们学会了用明矾处理大米使它维持酸性、分期加水调节通气量和时摊时聚调节温度等特殊手段,使具有耐酸、耐热、耐缺氧特性、兼具糖化和酒精发酵能力的红曲霉能够长透大米粒内外,这充分显示了当时培养微生物技术的高超。红曲是我国特产,不仅可以酿酒,又是一种无害的食品染料,并且可以作药用。

用曲治病,早在春秋时期就有记载。如《左传》载,鲁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年)申叔展问还(xuán)无社:“有麦曲乎?曰无。叔展曰:河鱼腹疾,奈何?”但是专门生产药用曲的记载,首先见于南北朝时期的梁代(公元502年到557年)的《春秋纬》一书,书中说道:“麦阴也,黍阳也。先浸曲而投黍是阳得阴而沸。后世曲有用药者,所以治疾也。”明代已经把药用曲特称“神曲”。今天,神曲仍是民间常备的一种消食、行气、健脾、养胃的药物。

在制曲技术发展的漫长过程中,还分化出专用于酿醋、制酱和腌制食品的各类曲。

酿醋是使酒精进一步氧化成醋酸,在西方是以酒作原料进行醋酸发酵而成的。《周礼》卷六中有“酰人”的记载,“酰”是当时的醋,说明至少在两千五百年前,我国就知道制酷了。到南北朝后期(公元六世纪),已经有用谷物作原料固体发酵酿醋的萌芽,后来就全用谷物直接酿醋了。用谷物固体发酵酿醋,是我国酿醋方法的特点,由于曲中微生物种类多,使醋中除醋酸外,还有像乳酸、葡萄糖酸等有机酸,因而醋的风味更好。

制酱,是利用曲中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把豆类、肉类等食品中大量含有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等水解产物。这是我国首创的。据《周礼》卷四记载的“膳夫掌王之食饮膳羞,……酱用百有二十瓮”一语,可知酱大致也是在两千五百年前出现的。日本木下浅吉所着《实用酱油酿造法》中说:“天乎胜宝六年,唐僧鉴真来朝,传来味噌制法。”“味噌”就是酱。天平胜宝六年是公元755年,鉴真(688—763)于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东渡日本,可见日本的制酱方法是在那时由我国传去的。

随着制曲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微生物活动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观察也越加仔细了。

我国古代已经有不少观察微生物活动的记录,有些方法和近代微生物学所采用的方法相接近。因此,曲的质量不断提高,种类增多,用途也日趋专一。

例如,早在周代,王后穿的黄色礼服叫做曲衣,这说明当时的曲中黄曲霉已经占显着优势,使曲呈现美丽的黄色。——东汉时代,有些酿酒方法中,用曲量已经由原来的百分之几十降低到百分之几,这表明曲的用途已经由糖化发酵剂变成使所需微生物繁殖的菌种了。如果曲中的微生物不是相当纯,就难以保证酿酒的成功。

晋代已经有曲中加入中草药的记载,如秩含着《南方草木状》记载两广的制曲方法:“杵末粉杂以众草叶,治葛汁,滫搜之大如卵,置蓬蒿中,经月而成,用者合糯为酒。”由于中草药里含有某些有助于微生物生长的维生素等,曲中的微生物能长得更好,酿出的酒也具有特殊风味。

北魏时代,曲的形式已经几乎全部是成块的“饼曲”了。这种曲,外面有利于曲霉生长,内部却有利于根霉和酵母的繁殖。到宋代、已经知道制曲的时候把优良的老曲涂在培养前的生曲表面,所谓“传酷”的方法。这类似于今天的接种操作,曲的质量就更加容易保证了。

正是通过千百年来的选育,我国的曲中有许多生产能力极强的菌种。例如小曲中的根霉,它的糖化力之强是罕见的。

北魏贾思勰着的《齐民要术》一书,是完整地保存下来的一部杰出的古代农业科学着作。在微生物学方面,这部书也有丰富的内容,它记录了我国当时农业和农村手工业中应用微生物知识的许多重要史实,有些还上升为比较系统的规律性认识。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上,它是一部重要经典。例如,在书中提出,曲成熟的标准,应该是曲中长满了各种菌,所谓“五色衣成”;把醋酸的形成和酷酸菌形成的膜(衣)联系起来,并且意识到了“衣”是有生命的物质。书中还指出,白醭(很可能是糙膜酵母形成的膜)对酿醋是有害的。贾思勰用“鱼眼汤沸”这样生动的语言,描述了酒精发酵的时候二氧化碳释放的现象。还应当指出,书中把制酱用的以麦粒制成的曲(黄衣)、面粉制成的曲(黄蒸)和发芽的谷物(蘖)放在一起列作一章来论述,表明当时已经意识到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现在看来,这些都是和水解蛋白质、淀粉的水解酶类有关的。可以说,作者已经有了类似今天“酶制剂”的膝陇意识。

最后还应该指出,几千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用淀粉质原料制曲,是一种利用固体培养物保存微生物的好办法。因为在干燥条件下,微生物处于休眠状态,活性容易保持不变。这种方法所依据的原理一直应用到今天。

用肥和养土——利用微生物提高地力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知道腐烂在田里的杂草可以使庄稼长得茂盛,已经懂得用腐烂的野草和粪作肥料了。我们知道,腐烂是微生物活动的结果,所以,事实上当时已经开始利用微生物来提高地力了。

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有固定大气中氮素的能力,因此豆科植物在提高土壤肥力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前汉后期(公元前一世纪)的《汜胜之书》中,曾经提到瓜类和小豆间作的种植方法。公元三世纪末西晋郭义恭着的《广志》一书中,已经有稻田栽培紫云英作绿肥的记载。书中说道:“茗,草色青黄,紫华,十二月稻下种之,蔓延殷盛,可以美田,叶可食。”这里所说的“苕”,就是紫云英,又叫红花草,到公元六世纪北魏的《齐民要术》一书中,已经对不同轮作方式进行了比较,特别强调了以豆保谷、养地和用地相结合的豆类谷类作物轮作制。书中说道:“凡谷田,绿豆、小豆底为上”,“凡黍田,新开荒为上,大豆底为次,豆底为下。”这说明当时已经有了和豆类作物轮作或间作的谷物耕作制度。到十八世纪三十年代,英国才有轮作制,欧洲其他国家如德、俄等国,才大规模种植绿肥。

长期以来,我国农民就知道把多年种过豆科植物的土壤移到新种植豆类的田里去,以保证新种植豆类的良好生长。人们称这种方法叫“客土法”。现在看来,这实际上是接种根瘤菌。这是近代使用细菌肥料的萌芽。我国成都平原的农民,根早就采用了一种接种根瘤菌的方法,就是在收获大豆以后,把大豆根连同根瘤和泥土捣碎,掺人少量草木灰揉成小团,用稻草包扎好,以备次年大豆拌种用。这是“客土法”的进一步发展,实际上是原始的细菌肥料。

中国古代认识和利用微生物的成就是巨大的。此外关于狂犬病的治疗,种痘法的采用等方面,中国古代也有很有价值的创造和发明,

D. 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采取的哪些方式利用固氮微生物提高产量

固氮微生物能够还原分子态氮为氨态氮.固氮微生物是指通过生命活动,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素直接转变为含氮化合物的微生物.固氮微生物种类很多,可分好气性自生固氮微生物,厌氧性自生固氮微生物和共生固氮微生物三大类群.前二者独立存在于土壤之中;后者与高等植物如根瘤菌等共生时才能固氮.固定的氮素除供自身生长发育外,部分以无机状态或简单的有机氮化物分泌于体外,供植物吸收利用.
生物固氮作用是自然界中分子态氮转化为氮素化合物的主要作用.全世界每年由于生物固氮作用所固定的氮素量可达63~175百万吨,对农业生产具有重大意义.一切固氮微生物都含有固氮酶,固氮酶催化分子态氮还原为氨(见生物固氮作用).氮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利用固氮微生物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科学技术.
常见固氮微生物:根瘤菌 硝化细菌 反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 圆褐固氮菌

E. 古代对菌类的利用包括哪些方面

我国古代食馔素以齐味万方而闻名于世。而菌类药材是寄生于其他植物生长,其种类繁多,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药用价值甚高,因此自古以来被视为食疗圣品。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古代文明光辉的历史。

我国古代对菌类的认识和利用,不仅在食疗方面独树一帜,而且通过对微生物的研究,酿造出了飘香千年的美酒,还用来增强土地的地力,使农耕技术进一步提高。此外,对病菌的研究,也使得我国在战胜天花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免疫学成就。

古代对大型真菌的认识

大型真菌也称“高等真菌”,是能形成肉眼可见的籽实体或菌核的一类真菌的总称。它以丰富的营养、特殊的风味和较高的药效,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重视。中华民族对食用真菌的认识和利用,见于文字和出土文物的记载约有五六千年的历史。

从我国现有的记载大型真菌的资料中可以看出,比较集中地反映出了古代后期我国南方地区研究大型真菌的优势,这些研究成果在当时不同时期对我国认识和研究大型真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F. 我国古代利用微生物制酒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我国古代文献中有许多关于造酒的记载,如“上天造酒”、“尧帝造酒”、“猿猴造酒”、“仪狄造酒”、“杜康造酒”。这些关于酒的传说,其实是古人利用微生物的技术。

用谷物酿酒,必须经过把淀粉分解成葡萄糖、再把葡萄糖转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两个主要过程。其实这就是制曲过程,即培养有益微生物来进行食品发酵的过程。

记叙殷商历史的《尚书.说命下》中,有“若作酒醛,尔惟曲蘖”的字句,说明当时酿酒已经用了长微生物的谷物,即曲和发芽的谷物,即糵。

随着制曲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微生物活动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观察也越加仔细了。

古代已经有不少观察微生物活动的记录,有些方法和近代微生物学所采用的方法相接近。因此,曲的质量不断提高,种类增多,用途也日趋专一。比如周代王后穿的黄色礼服叫“曲衣”,这说明当时的曲中黄曲霉已经占显着优势,使曲呈现美丽的黄色。

东汉时期,有些酿酒方法中,用曲量已经由原来的百分之几十降低至百分之几,这表明曲的用途已经由糖化发酵剂变成了使所需微生物繁殖的菌种了。如果曲中的微生物不是相当的纯,那么就难以保证酿酒的成功。

北魏时期,曲的形式已经几乎全部是成块的“饼曲”了。这种曲,外面有利于曲霉生长,内部却有利于根霉和酵母的繁殖。

G. 古人对微生物的了解和改善有哪些体现

宋代制曲的时候把优良的老曲涂在培养前的生曲表面,即所谓“传酷”的方法。这类似于今天的接种操作,曲的质量就更加容易保证了。

通过千百年来的选育,我国的曲有许多生产能力极强的菌种。例如小曲中的根霉,它的糖化力之强是罕见的。

我国劳动人民还创造了利用微生物提高地力的方法。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知道腐烂在田里的杂草可以使庄稼长得茂盛,已经懂得用腐烂的野草和粪作为肥料了。腐烂是微生物活动的结果,所以,事实上当时已经开始利用微生物来提高地力了。

H. 列举人们利用微生物的例子

自古以来,人类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已经觉察到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所发生的作用。中国利用微生物进行酿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刻有“酒”字。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列有谷物制曲,酿酒、制酱、造醋和腌菜等方法。

在古希腊留下来的石刻上,记有酿酒的操作过程。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的作用,进行沤粪积肥。公元二世纪的《神农本草经》中,有白僵蚕治病的记载。公园六世纪的《左传》中,有用麦曲治腹泻病的记载。在10世纪的《医宗金鉴》中,有关于种痘方法的记载。1796年,英国人琴纳发明了牛痘苗,为免疫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7世纪,荷兰人列文虎克用自制的简单显微镜(可放大160~260倍)观察牙垢、雨水、井水和植物浸液后,发现其中有许多运动着的“微小动物”,并用文字和图画科学地记载了人类最早看见的“微小动物”——细菌的不同形态(球状、杆状和螺旋状等)。过了不久,意大利植物学家米凯利也用简单的显微镜观察了真菌的形态。

1838年,德国动物学家埃伦贝格在《纤毛虫是真正的有机体》一书中,把纤毛虫纲分为22科,其中包括3个细菌的科(他将细菌看作动物),并且创用细菌一词。1854年,德国植物学家科恩发现杆状细菌的芽孢,他将细菌归属于植物界,确定了此后百年间细菌的分类地位。

微生物学的研究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进入生理学阶段。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对微生物生理学的研究为现代微生物学奠定了基础。他论证酒和醋的酿造以及一些物质的腐败都是由一定种类的微生物引起的发酵过程,并不是发酵或腐败产生微生物;他认为发酵是微生物在没有空气的环境中的呼吸作用,而酒的变质则是有害微生物生长的结果;他进一步证明不同微生物种类各有独特的代谢机能,各自需要不同的生活条件并引起不同的作用;他提出了防止酒变质的加热灭菌法,后来被人称为巴斯德灭菌法,使用这一方法可使新生产的葡萄酒和啤酒长期保存。

后来,他开始研究人、禽、畜的传染病(狂犬病、炭疽病和鸡霍乱等),创立了病原微生物是传染病因的正确理论,和应用菌苗接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巴斯德在微生物学各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促进了医学、发酵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与巴斯德同时代的德国微生物学家科赫对新兴的医学微生物学作出了巨大贡献。科赫首先论证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苗,接着又发现结核病和霍乱的病原细菌,并提倡采用消毒和杀菌方法防止这些疾病的传播;他的学生们也陆续发现白喉,肺炎、破伤风、鼠疫等的病原细菌,导致了当时和以后数十年间人们对细菌给予高度的重视;他首创细菌的染色方法,采用了以琼脂作凝固培养基培养细菌和分离单苗落而获得纯培养的操作过程;他规定了鉴定病原细菌的方法和步骤,提出着名的科赫法则。

1860年,英国外科医生利斯特应用药物杀菌,并创立了无菌的外科手术操作方法。1901年,着名细菌学家和动物学家梅契尼科夫发现白细胞吞噬细菌的作用,对免疫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俄国出生的法国微生物学家维诺格拉茨基于1887年发现硫磺细菌,1890年发现硝化细菌,他论证了土壤中硫化作用和硝化作用的微生物学过程以及这些细菌的化能营养特性。他最先发现嫌气性的自生固氮细菌,并运用无机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以及富集培养等原理和方法,研究土壤细菌各个生理类群的生命活动,揭示土壤微生物参与土壤物质转化的各种作用,为土壤微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892年,俄国植物生理学家伊万诺夫斯基发现烟草花叶病原体是比细菌还小的、能通过细菌过滤器的,光学显微镜不能窥测的生物,称之为过滤性病毒。1915~1917年,特沃特和埃雷尔观察细菌苗落上出现噬菌斑以及培养液中的溶菌现象,发现了细菌病毒——噬菌体。病毒的发现使人们对生物的概念从细胞形态扩大到了非细胞形态。

20世纪以来,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向微生物学渗透,再加上电子显微镜的发明和同位素示踪原子的应用,推动了微生物学向生物化学阶段的发展。1897年德国学者毕希纳发现酵母菌的无细胞提取液能与酵母一样具有发酵糖液产生乙醇的作用,从而认识了酵母菌酒精发酵的酶促过程,将微生物生命活动与酶化学结合起来。

诺伊贝格等人对酵母菌生理的研究和对酒精发酵中间产物的分析,克勒伊沃对微生物代谢的研究以及他所开拓的比较生物化学的研究方向,其他许多人以大肠杆菌为材料所进行的一系列基本生理和代谢途径的研究,都阐明了生物体的代谢规律和控制其代谢的基本原理,并且在控制微生物代谢的基础上扩大利用微生物,发展酶学,推动了生物化学的发展。从20世纪30年代起,人们利用微生物进行乙醇、丙酮、丁醇、甘油、各种有机酸、氨基酸、蛋白质、油脂等的工业化生产。

1929年,弗莱明发现青霉菌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揭示了微生物间的拮抗关系,并发现了青霉素。1949年,瓦克斯曼在他多年研究土壤微生物所积累资料的基础上,发现了链霉素。此后陆续发现的新抗生素越来越多。这些抗生素除医用外,也应用于防治动植物的病害和食品保藏。

1941年,比德尔和塔特姆用X射线和紫外线照射链孢霉,使其产生变异,获得营养缺陷型。他们对营养缺陷型的研究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基因的作用和本质,而且为分子遗传学打下了基础。1944年,埃弗里第一次证实了引起肺炎球菌形成荚膜遗传性状转化的物质是脱氧核糖核酸(DNA)。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和核酸半保留复制学说。

富兰克尔-康拉特等通过烟草花叶病毒重组试验,证明核糖核酸(R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为奠定分子生物学基础起了重要作用。其后,又相继发现转运核糖核酸(tRNA)的作用机制、基因三联密码的论说、病毒的细微结构和感染增殖过程、生物固氮机制等微生物学中的重要理论,展示了微生物学广阔的应用前景。

1957年,科恩伯格等成功地进行了DNA的体外组合和操纵。近年来,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的研究不断获得进展,胰岛素已用基因转移的大肠杆菌发酵生产,干扰素也已开始用细菌生产。现代微生物学的研究将继续向分子水平深入,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发展。

在微生物学的发展过程中,按照研究内容和目的的不同,相继建立了许多分支学科:研究微生物基本性状的有关基础理论的有微生物形态学、微生物分类学、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遗传学和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微生物各个类群的有细菌学、真菌学、藻类学、原生动物学、病毒学等;研究在实践中应用微生物的有医学微生物学、工业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乳品微生物学、石油微生物学、土壤微生物学、水的微生物学饲料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免疫学等。

I. 古代对微生物是如何认识的

微生物是指那些微小的、靠肉眼难以看到或看清的生物。从人类开始出现,就在许多方面和它们打交道,在利用有益微生物和防除有害微生物方面,不断地积累经验。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认识和利用微生物方面,有过许多重大发明创造,根据历史记载,我国酿酒历史至少有四五千年。殷墟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中,有和现代汉字形体相似的字。在殷墟中发现的酿酒作坊遗址,证明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的酿酒事业已经相当发达。

J. 古代利用微生物提高地力的方法有哪些

我国劳动人民还创造了利用微生物提高地力的方法。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知道腐烂在田里的杂草可以使庄稼长得茂盛,已经懂得用腐烂的野草和粪作为肥料了。腐烂是微生物活动的结果,所以,事实上当时已经开始利用微生物来提高地力了。

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有固定大气中氮素的能力,因此豆科植物在提高土壤肥力上具有重要的作用。西汉后期的氾胜之的《氾胜之书》中,曾经提到瓜类和小豆间作的种植方法。

西晋郭义恭着的《广志》一书中,已经有稻田栽培紫云英做绿肥的记载。书中说道:苕,草色青黄,紫华,十二月稻下种之,蔓延殷盛,可以美田,叶可食。

这里所说的“苕”,就是紫云英,又叫“红花草”。在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一书中,已经对不同轮作方式进行了比较,特别强调了以豆保谷、养地和用地相结合的豆类谷类作物轮作制。

书中说道:“凡谷田,绿豆、小豆底为上”,“凡黍田,新开荒为上,大豆底为次,豆底为下。”这说明当时已经有了和豆类作物轮作或间作的谷物耕作制度了。

长期以来,古代农民就知道把多年种过豆科植物的土壤移到新种植豆类的田里去,以保证新种植豆类的良好生长。人们称这种方法叫“客土法”。现在看来,这实际上是接种根瘤菌。

我国古代认识和利用微生物的成就是巨大的,在制曲造酒和利用微生物肥地等方面都有很有价值的创造和发明,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益处。

阅读全文

与古代人如何利用微生物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2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8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10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7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6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5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9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3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1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8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