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狨猴智商高吗
狨猴是体型较小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智商较高。
源于巴西东北部,濒临大西洋的热带雨林中。因此,又被称为新大陆猴,狨猴属于长尾猴科,共有3属35种之多,常见的包括普通狨,棉顶狨,金狮狨,侏儒狨,节尾猴等。
狨猴体小尾长,尾部具有缠绕性,末端多具长毛。头圆大而裸露或仅有稀疏的毛发,无颊囊,牙齿为32颗,鼻中隔宽阔、左右鼻孔开向两侧,故又属阔鼻猴科。
体被毛呈丝绒状,色泽多样,有银白、红、黑褐、黑灰、黑色等。除大脚趾有扁甲外其他脚趾均为尖爪,没有指甲。
狨猴是一种非季节性繁殖的动物,平均妊娠期为144天,性成熟为14个月,性周期为16天,包括6天滤泡期,10天黄体期,无月经出血现象。可在笼内人工繁殖,每胎1~3仔,2~3个月断奶,双胞胎概率约80%,存活率较高。
物种价值:
狨猴在生物医学领域研究较广泛,尤其是在生殖生物学、神经科学,药物动力学及药物的毒性筛查、干细胞研究、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如登革热方面都具有较大的潜能。
目前,狨猴现已作为动物模型用于多种生物学研究,包括神经科学系统研究、辅助生殖技术研究、感染疾病研究等,尤其是很多慢性疾病研究。
中风、帕金森综合症、多发性硬化症、亨廷顿舞蹈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等。
侏儒狨猴:
侏儒狨是一种生活在南美洲亚马孙河上游森林中、巴西西部、哥伦比亚南部,厄瓜多爾尔尔东部和秘鲁东部雨林当中的一种猴子。它是世界上最小的灵长类动物,体长大约14-16厘米,雄性重大约140克,雌性120克。
它们体型“娇小”,身体如人类的手掌般大,有着长长的尾巴,体毛主要为黄褐色,夹杂着灰黑色的毛,尾部的毛则有灰黑色的环。它是世界上体型最小的灵长类动物,常见于中南美洲,最爱在近河流的森林出没。
Ⅱ 金狨究竟是什么动物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黄庭坚(1045~1105)作《次韵宋楙宗三月十四日到西池》有“金狨系马晓莺边,不比春江上水船”之句,其中“金狨”是指何物?众说纷纭。
■《辞海》和《辞源》对“狨”的解释不同
《辞海》释“狨”为:①低等猴类(体小;尾长,无缠绕性;头两侧有长的毛丛……),是属于哺乳纲,灵长目,狨科的“绢毛猴”,并例举出普通狨(Callithrixjacchus体长21厘米,尾长29厘米)和倭狨(Ce-buellapygmaea体长仅15厘米,尾长12厘米,是最小的猿猴类);②狨尾做成的鞍鞯。
《辞源》却这样解释“狨”:“猿属,大小类猿,长尾,尾作金色,俗称金线狨、金丝猴。或说即猱,语变作狨。”这样诠释尽管与现代动物分类(我国现存灵长目仅有懒猴科、猴科与长臂猿科三个科)仍有一定距离,但比较接近实际。尤其《辞海》在黄庭坚诗句后又引任渊注“国朝禁从皆跨狨鞍”,并以此说明“狨尾做成的鞍鞯”,这对领悟“金狨”至为关键。
■我国的低等猴类仅有已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分布于云南和广西的蜂猴、间蜂猴和倭蜂猴,这三种猴的尾极短,隐藏在毛丛中,不易看见,用这样的“狨尾”做鞍鞯是不可能的
在动物分类中,“猿”的尾退化是区别于“猴”的一个显着特征,而“狨”具有长尾,显然它只能是“猴”。我国的低等猴类仅有已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分布于云南和广西的蜂猴(Nycticebuscoucang成体长26-38厘米)、间蜂猴(Nycticebusinter-medius成体长24-26厘米)、倭蜂猴(Nycticebuspygmaeus成体长21-23厘米)三种,这显然与长尾的“绢毛猴”风马牛不相及;况且三种懒猴的尾极短(1-2厘米),隐藏在毛丛中,不易看见,用这样的“狨尾”做鞍鞯也是不可能的。而黄庭坚诗中的“金狨”不仅反映毛色金黄,而且是可编织的长毛,宋代文武三品以上(“禁从”乃皇家侍卫)才许用“狨座”,这些都说明鞍鞯的原材料是应当取自金丝猴,“狨”是指“金丝猴”。
古文献中早有将金丝猴称为“狨”的相关诠释:唐代陈藏器《本草学字》:“狨生山南山谷中,似猴而大,毛长,黄赤色。”明代李时珍(1518~1593)《本草纲目》称:“狨毛柔长如绒,可以藉,可以缉,故谓之狨。……或云生于西戎,故从戎也。”“西戎”是指古代分布在黄河上游及甘肃西北部一带的戎族,后逐渐东移,这种情况与川金丝猴的西北分布区相符合。明代曹学佺(1574~1647)《蜀中广记》有:“狨,……大小正类猿,惟毛为异,体被金毳,脊毛最长,色如金黄,长七尺,能人行,发长过面,欲有所视,摇头以手披之。”这些不正是金丝猴形态的生动描述?进而反映出其裘皮等可用以制作名贵的“金狨”鞍鞯与“狨皮暖座”等。
■“金丝猴”得名于川金丝猴毛色金黄的特点,实际上其他种类金丝猴毛色并非如此
其实,人们早就对金丝猴有所认识,除了称之为“狨”外,并根据它们的形态、生态等特点及地区、时间差异采用不同的称谓,但是某些称谓又存在一定局限性。从春秋时期的《诗经》至今,我们就见古文献中将金丝猴称为“{”、“蜼”、“果然”、“猱”、“獑猢”、“宗彝”、“金线狨”、“丝狨”、“狨子”、“金绵狨”、“倒鼻猴”、“狮子鼻”、“长尾子”等不同名称。黔金丝猴又称为“白肩猴”、“白肩仰鼻猴”(背部两肩之间有一椭圆白色斑块)、“牛尾猴”。当地人根据滇金丝猴的毛色又称其为“花猴”、“青猴”、“雪猴”,行动迅速而称“飞猴”。还有少数民族对滇金丝猴的不同称谓,例如:藏语称为“知解”,傈僳族语称为“扎密普扎”,白族语称为“摆药”。
“金丝猴”学名最早源于米勒·爱德华(MilneEdwards)。他根据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所收藏法国神父大卫(David)于1870年获自四川省宝兴县附近的川金丝猴标本的毛色特征订名为Semnopithecusroxel-lana(金丝猴),但他在1872年又废弃了Semnopithecus属名,另立为Rhinopithe-cus(仰鼻猴属);1871年法国人桑利和彼尔特在云南省德钦县组织当地猎人捕获到7只年龄性别不同的金丝猴,将它们的头骨和皮张运抵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1879年米勒·爱德华定名为Rhinopithecusbieti(即滇金丝猴),我国动物学家直到1962年才又获得该种金丝猴毛皮标本;1902年英国人布列里从猎人手中购得一张只知取自贵州北部山区的灰色金丝猴皮,存入英国自然博物馆,1903年托马斯(Thomas)等将它定名为Rhinopithecusbrelichi(即黔金丝猴),直到1967年才在贵州省江口县梵净山活捉到实物标本。“金丝猴”得名于川金丝猴毛色金黄的特点,实际上其他种类金丝猴毛色并非如此;而“Rhino”取自希腊文“Rhis”,意即“鼻”,表示仰鼻这一特征,“Rhinopithe-cus”译为“仰鼻猴”更确切,只因为近数十年大家已习惯金丝猴这一称谓,也就不再作此改变了。
■现存川金丝猴野生种数量有10000~15000只,黔金丝猴800~1200只,滇金丝猴1000~1500只
现存的金丝猴有四种,分布在中国的有三种: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r.roxellana),或称金丝猴;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r.brelichi),又称灰金丝猴;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bieti),亦称黑金丝猴。还有一种分布在越南,称越南金丝猴(Rhinopithecusavunculus)或称东京仰鼻猴(在北部低海拔热带雨林中,野生数量130~350只)。目前,除川金丝猴被列为“渐危种”外,其余三种均被列为“濒危种”。中国特有的三种金丝猴均已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动物。
金丝猴的头部呈圆形,颜面蓝色,眼圈周围白色,吻部肿胀且突出,鼻孔裸露并上仰,耳短;体背毛较长,可达30~50厘米;四肢粗壮,后肢较长;指、趾皆5个,端部有甲;尾长与其身体等长或更长;成年猴的两上嘴角有明显瘤状突起,没有颊囊。各不同类群金丝猴不仅形态、毛色、生活习性等有所差异,分布区也不重叠,分别为:
1.川金丝猴。它们身披细密光亮如丝的金黄色长毛;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和甘肃省境内的岷山、邛崃山、大小凉山山脉,陕西省的秦岭山脉以及湖北省的神农架等地常绿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或针叶林中,属树栖动物;它们在冬、春季主要采食松萝和部分树皮、嫩枝芽,夏、秋季则采食树叶和果实,偶尔也吃昆虫和鸟蛋。现存川金丝猴野生种数量有10000~15000只。
2.黔金丝猴。它们的体背毛并不长,主要是灰色,尾巴是仰鼻猴属中最长的;仅分布在贵州省梵净山一带海拔1400~1800米的阔叶林中,属于树栖型动物;它们主要采食树叶、树皮、嫩枝、芽和果实。现存黔金丝猴野生种数量有800~1200只。
3.滇金丝猴。它们的毛呈黑色,体背毛长约20厘米,毛色随年龄增长而加深变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和西藏自治区的横断山脉中段的云岭山脉,海拔3200~4200米的高山暗针叶林中,虽是树栖动物,但也经常到地面活动;主要采食松萝、杉树嫩叶、松针等。是当今分布海拔最高的灵长类动物。现存滇金丝猴野生种数量有1000~1500只。
今天,川金丝猴仅分布于湖北、四川、陕西、甘肃等省的部分地点,黔金丝猴仅栖息于贵州省的梵净山一带,滇金丝猴仅残存于云南和西藏的少数地点。然而,历史上金丝猴的分布大大超出现有地区:古脊椎动物学工作者迄今已在浙江(金华)、福建(明溪、将乐)、河南(新安)、湖北(郧县、郧西)、湖南(慈利)、广东(封开、罗定)、广西(柳江、大新、都安)、重庆(万县)、四川(炉霍)、贵州(桐梓)、陕西(蓝田)等地发现金丝猴的化石,证明金丝猴曾在这些地区栖息。考证古文献记载,更表明在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等大片地区都有金丝猴的身影。主要是由于金丝猴自身特性的限制、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间接与直接危害)的影响造成金丝猴古今分布的巨大变迁。
■1999年版《辞海》对“狨”进行过修订,但其诠释依然不妥
人们对于灵长类中各物种的认识有一定过程,就是在现代亦曾有失误或混淆。例如:发现于陕西蓝田更新世的金丝猴化石,最初被鉴定为“硕猕猴”(Macacarobus-tus,Young,1934),后又被认为是“伟猴”(Megamacacalantiansis,HuandQi,1978),再经过深入研究确认为是蓝田金丝猴(Rhinopithecuslantianensis,HuandQi,1978)。金丝猴化石的发现和正确鉴定,对于研究分析金丝猴起源、历史时期与现代的分布变迁等,意义重大,否则可能产生误导作用。又如:古脊椎动物工作者对广东省罗定县黑长臂猿化石的确认,也参考了化石发现之前历史动物地理工作者已然考证的结果。动物的现代分布固然应当以野外实地调查为主,历史时期的物种认定与分布状况往往需要综合考虑有关情况,难度也更大。尽管1999年版《辞海》对“狨”进行过修订,但其诠释依然不妥。(文榕生)
Ⅲ 狨是什么动物
灵长目类人猿亚目阔鼻下目下的一科,也叫绢毛猴。包括4属42种。分布于南美洲热带地区。体型似松鼠或略大,体长13~37厘米,尾长15~42厘米,体重70~1000克;外型多样性大,头、脸的模样似哈巴狗或狮子头,有的具白色长须;头圆,耳大而裸露或仅有稀疏的毛;体被毛,丝绒状,色泽多样;尾长,末端多具长毛;仅大脚趾具扁甲,其余各指、趾均为爪状的尖爪;胸部有1对乳头;后肢比前肢长;牙齿32枚。栖于热带雨林或热带森林草原的树冠上层,很少到地面活动。吃水果、坚果和其他植物性食物,亦食昆虫、蜘蛛、青蛙 、小蜥蜴和鸟蛋。视觉敏锐,听、嗅觉次之。白天活动,以家族形式3~12只结群生活。双亲共同哺育幼仔,交换着背或抱。妊娠期130~160天,通常每胎产2仔 。哺育期42~84天。多为稀有物种。
Ⅳ 志怪故事里真正的猴王!狨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动物
和猴子是一家,个子不高,毛发是黄色的,喜欢住在树上,属于哺乳类动物,据说长着一副人脸,爪子非常的尖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