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谁能提供下世界范围内各大院校微生物学的排名,要前100的,谢谢
微生物学排名——2011-2012世界一流大学科研机构学科竞争力排行榜
(十三)微生物学
表2-14 MICROBIOLOGY(共310个)
排名 机构名称 中文名称 国家/地区 总得分
1 HARVARD UNIV 哈佛大学 USA 100.00
2 INST PASTEUR 巴斯德研究所 France 94.64
3 NIAID 国家过敏及感染性疾病研究所 USA 91.87
4 CORNELL UNIV 康奈尔大学 USA 83.52
5 UNIV WISCONSIN 威斯康星大学 USA 81.88
6 UNIV OXFORD 牛津大学 UK 81.55
7 WASHINGTON UNIV 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 USA 81.35
8 RUSSIAN ACAD SCI 俄罗斯科学院 Russia 80.81
9 INRA 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 France 80.73
10 UNIV WASHINGTON 华盛顿大学(西雅图) USA 80.65
11 STANFORD UNIV 斯坦福大学 USA 79.84
12 CTR DIS CONTROL & PREVENT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USA 78.40
13 ROCKEFELLER UNIV 洛克菲勒大学 USA 77.96
14 UNIV ALABAMA 阿拉巴马大学 USA 77.69
15 NCI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 USA 77.65
16 CNRS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France 77.22
17 JOHNS HOPKINS UNIV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USA 77.19
18 CSIC 西班牙高等科学研究委员会 Spain 77.04
19 SCRIPPS RES INST 斯克利普斯研究所 USA 76.79
20 UNIV TOKYO 东京大学 Japan 76.21
21 MAX PLANCK SOCIETY 马普学会 Germany 75.89
22 INST GENOM RES 染色体研究所 USA 75.54
23 UNIV PENN 宾夕法尼亚大学 USA 74.53
24 UNIV LONDON IMPERIAL COLL SCI TECHNOL & MED 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 UK 74.17
25 NIH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 USA 74.01
26 UNIV MARYLAND 马里兰大学 USA 73.94
27 GHENT UNIV 根特大学 Belgium 71.90
28 PENN STATE UNIV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USA 71.80
29 UNIV CALIF DAVIS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USA 71.26
30 EMORY UNIV 艾莫利大学 USA 70.58
其他中国机构:31 中国科学院,175 台湾大学,195 香港大学,196 浙江大学
2010年美国大学微生物学专业研究生排名(Microbiology)
排名 学校
1 Harvard University哈佛大学
2 Stanford University斯坦福大学
3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4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5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6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麻省理工学院
7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Francisco
8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9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
10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宾夕法尼亚大学
11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 Champaign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
12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华盛顿大学
Ⅱ 我想知道生物学目前最前沿的领域是什么
最前沿的领域有很多种:最传统最多人选的是医学,环境学;最新潮的是生物化工及克隆基因技术;最着重开发的是生物设备与人类基因改造;另外,生物已成为我们国家最主要科学领域之一,有着大好的前景。
Ⅲ 请问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是什么
医学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亦是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主要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代谢活动、遗传和变异、致病机理、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实验室诊断及特异性预防等。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目的,在于了解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认识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作用,感染与免疫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了解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及预防原则。掌握了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可为学习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的有关学科打下基础,并有助于控制和消灭传染性疾病。
医学微生物学是人类在长期对传染性疾病病原性质的认识和疾病防治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门科学。了解医学微生物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将有助于我们总结规律,寻找正确的研究方向和防治方法,进一步发展医学微生物学。
一、微生物学的经验时期
古代人类虽未观察到微生物,但早已将微生物学知识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疾病防治中,公元前二千多年的夏禹时代,就有仪狄酿酒的记载。北魏(公元386~534年)《齐民要术》一书中详细记载了制醋的方法。长期以来民间常用的盐腌、糖渍、烟熏、风干等保存食物的方法,实际上正是通过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而防止食物的腐烂变质。
关于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在11世纪初时,我国北宋末年刘真人就提出肺痨由虫引起。意大利Fracastoro(1483~1553)认为传染病的传播有直接、间接和通过空气等几种途径。奥地利Plenciz(1705~1786)认为传染病的病因是活的物体,每种传染病由独特的活物体所引起。18世纪清干隆年间,我国师道南在《天愚集》鼠死行篇中生动地描述了当时鼠疫流行的凄惨景况,并正确地指出了鼠疫与鼠的关系。
在预防医学方面,我国自古就有将水煮沸后饮用的习惯。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将病人的衣服蒸过后再穿就不会传染上疾病,说明已有消毒的记载。大量古书证明,我国在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就已广泛应用人痘来预防天花,并先后传至俄国、朝鲜、日本、土耳其、英国等国家,这是我国对预防医学的一大贡献。
二、实验微生物学时期
微生物的发现 首先观察到微生物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ry Van Leeuwenhoek,1632~1723)。他于1676年用自磨镜片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镜(约放大40~270倍),并从雨水、池塘水等标本中第一次观察和描述了各种形态的微生物,为微生物的存在提供了有力证据,亦为微生物形态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9世纪60年代,欧洲一些国家占重要经济地位的酿酒的工业和蚕丝业发生酒类变质和蚕病危害等,促进了人们对微生物的研究。法国科学家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首先实验证明有机物质的发酵与腐败是由微生物所引起。而酒类变质是因污染了杂菌,从而推翻了当时盛行的自然发生说。巴斯德的研究开创了微生物的生理学时代。人们认识到不同微生物间不仅有形态学上的差异,在生理学特性上亦有所不同,进一步肯定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自此,微生物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巴斯德创用的加温处理以防酒类变质的消毒法,就是至今仍沿用于酒类和乳类的巴氏消毒法。在巴斯德的影响下,英国外科医生李斯德(Joseph Lister, 1827~1912)创用石炭酸喷洒手术室和煮沸手术用具,为防腐、消毒以及无菌操作打下基础。
微生物学的另一奠基人是德国学者郭霍(Robert Koch,1843~1910)。他创用固体培养基,可将细菌从环境或病人排泄物等标本中分离成单一菌落,便于对各种细菌分别研究。同时又创用了染色方法和实验性动物感染,为发现各种传染病的病原体提供了有利条件。在19世纪的最后20年中,大多数细菌性传染病的病原体由郭霍和在他带动下的一大批学者发现并分离培养成功。
俄国学者伊凡诺夫斯基(Nвановский)于1892年发现了第一种病毒即烟草花叶病病毒。1897年Loeffler和Frosch发现动物口蹄疫病毒。1901年美国学者Walter-Reed首先分离出对人类致病的黄热病毒。1915年英国学者Twort发现了细菌病毒(噬菌体)。以后相继分离出人类和动、植物的许多病毒。
免疫学的兴起 18世纪末,英国琴纳(Edward Jenner,1749~1823)创用牛痘预防天花;随后巴斯德研制鸡霍乱、炭疸和狂犬病疫苗成功,为免疫学和预防医学开辟了途径。人们对抗感染免疫的本质的认识是从19世纪末开始的。德国学者Behring在1891年用含白喉抗毒素的动物免疫血清成功地治愈一白喉患儿,引起科学家们注意从血清中寻找杀菌物质,导致血清学的发展。由于各人研究的领域和重点有别,当时关于机体抗感染免疫的解释存在两种不同的学术观点:以欧立希(Poul Ehrlich,1854~1916)为代表的体液免疫学派认为机体的免疫力与血液及其他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有关,主要是特异性抗体的作用;而以梅契尼科夫(Mечников и.и. ,1845~1916)为代表的细胞免疫学派则认为吞噬细胞的作用才是机体免疫力的主要因素。不久,Wright在血清中发现了调理素,并证明吞噬细胞的作用在体液因素参与下可大为增强,两种免疫因素是相辅相成的,从而使人们对免疫机理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促进了免疫学的进一步发展。
化学治疗剂和抗生素的发明首先合成化学治疗剂的是欧立希,他在1910年合成治疗梅毒的砷凡纳明,后又合成新砷凡纳明,开创了微生物性疾病的化学治疗途径。以后又有一系列磺胺药相继合成,在治疗传染性疾病中广泛应用。1929年Fleming首先发现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但直到1940年Florey等将青霉菌培养液加以提纯,才获得青霉素纯品,并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取得了惊人的效果。青霉素的发现和应用极大地鼓舞了微生物学家,随后链霉素、氯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红霉素等抗生素不断被发现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三、现代微生物学时期
近几十年来,由于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以及电子显微镜、气相、液相色谱技术、免疫学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得以从分子水平上探讨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结构与功能、致病的物质基础及诊断方法,使人们对病原微生物的活动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相继发现了一些新的病原微生物,如军团菌、弯曲菌、拉沙热病毒、马堡病毒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
1967~1971年美国植物病毒学家Diener等发现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病的原原是一种不具有蛋白质的RNa ,分子量约为100,000,这类致病因子被称为类病毒 (Viroid)。随后在研究类病毒的过程中又发现一种引起苜蓿等植物病害的拟病毒(Virusoid)。1982年发现引起羊搔痒病的病原为一分子量27KD的蛋白,称朊病毒(Virino)。1983年有关国际会议上将这些病原因子统称为亚病毒(Subvirus)。人类中亦可能存在亚病毒,例如人类的C-J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库鲁病(Kuru disease)等可能由朊病毒或蛋白侵染因子(Prion)引起。
近十几年来,病原微生物迅速检验诊断方法发展很快。ELISA快速检测抗原及抗体技术已被普遍应用,简化了过去繁琐的微生物学检验手续,特别是通过采用单克隆抗体,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目前已制备出许多诊断试剂盒,其中病毒快速诊断试剂盒的广泛应用,使过去长期难以实现的病毒病的快速实验室诊断成为现实。目前许多实验室正在探索将基因探针和聚合酶链反应(PCR)用于微生物的快速检验中。
在传染病的预防方面,目前大多数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原微生物均已研制出相应的疫苗。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在全球消灭了天花,这是人类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彻底消灭的第一种烈性传染病,其最根本的措施即是牛痘苗的普遍接种。各种疫苗的广泛接种,已成为当今人类对付许多传染病的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手段。
在传染病的治疗方面,新的抗生素不断被制造出来,有效地控制了细菌性传染病的流行。相比之下,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较慢。近年来应用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Ⅱ、干扰素等)治疗某些病毒性疾病,已取得一定疗效。另外,单克隆抗体及基因治疗等手段在病毒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也日益广泛和深入。
1957年澳大利亚学者伯内特(Burnet. F. M)根据前人的工作和他自己的研究。提出了着名的“细胞系选择学说”,使免疫学进入了生物医学新领域。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免疫学发展十分迅速,其范围涉及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生物学的许多方面和临床各学科,远远超出了以往感染免疫的传统概念,已独立成为医学和生物学中极为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
虽然人类在医学微生物学领域及控制传染病方面已取得巨大成就,但至今仍有一些传染病的病原体尚未完全认识,某些疾病还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因此,医学微生物学今后要加强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研究,建立特异的快速、早期诊断方法;研制新疫苗和改进原有疫苗,以提高防治效果。要加强感染免疫的研究,寻找或人工合成能调动和提高机体防御机能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物质。要加强基因工程学的研究,除制备供诊断、预防、治疗及研究用的制剂外,并能对一些与微生物感染有关的遗传性疾病采用基因疗法,以彻底治愈这类病症。要继续加强与免疫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组织学、病理学等学科的联系和协作,采用先进技术,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为早日控制和消灭危害人类健康的各种传染病作出贡献。
Ⅳ 微生物学国内外有那些核心期刊
国外的很多啊
我一般投临床的,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Ⅳ 为什么说微生物学是一门十分热门的前沿科学
微生物的范畴很大,有细菌和病毒等,仅这两种就已经和人类息息相关了,人类随时随地的发现病毒和细菌并且研究他们使人类免受其毒害。
Ⅵ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是是什么国的谁和什么国的名字
巴斯德,法国 俄国 ?斯基
Ⅶ 微生物学的历史起源
自古以来,人类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已经觉察到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所发生的作用。中国利用微生物进行酿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2600年前发明了制酱技术 。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刻有“酒”字。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533~544)中,列有谷物制曲、酿酒、制酱、造醋和腌菜等方法。
在古希腊留下来的石刻上,记有酿酒的操作过程。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的作用,进行沤粪积肥。公元1世纪的《氾胜之书》提出要以熟粪肥田以及瓜与小豆间作的制度。2世纪的《神衣本草经》中,有白僵蚕治病的记载。6世纪的《左传》中,有用麦曲治腹泻病的记载。在10世纪的《医宗金鉴》中,有关于种痘方法的记载。1796年,英国人琴纳发明了牛痘苗,为免疫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17世纪,荷兰人列文虎克用自制的简单显微镜(可放大160~260倍)观察牙垢、雨水、井水和植物浸液后,发现其中有许多运动着的“微小动物”,并用文字和图画科学地记载了人类最早看见的“微小动物”——细菌的不同形态(球状、杆状和螺旋状等)。过了不久,意大利植物学家P.A米凯利也用简单的显微镜观察了真菌的形态。1838年,德国动物学家C.G.埃伦贝格在《纤毛虫是真正的有机体》一书中,把纤毛虫纲分为22科,其中包括3个细菌的科(他将细菌看作动物),并且创用bacteria(细菌)一词。1854年,德国植物学家F.J.科思发现杆状细菌的芽孢,他将细菌归属于植物界,确定了此后百年间细菌的分类地位。
微生物学的研究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进入生理学阶段。法国科学家L.巴斯德对微生物生理学的研究为现代微生物学奠定了基础,化学家出身的巴斯德涉足微生物是为了治疗“酒病”和“蚕病”。他论证酒和醋的酿造以及一些物质的腐败都是由一定种类的微生物引起的发酵过程,并不是发酵或腐败产生微生物,着名的曲颈瓶实验无可辩驳的证实了这一点 ;他认为发酵是微生物在没有空气的环境中的呼吸作用,而酒的变质则是有害微生物生长的结果;他进一步证明不同微生物种类各有独特的代谢机能,各自需要不同的生活条件并引起不同的作用;他提出了防止酒变质的加热灭菌法,后来被人称为巴斯德灭菌法,使用这一方法可使新生产的葡萄酒和啤酒长期保存。科赫对新兴的医学微生物学作出了巨大贡献。科赫首先论证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接着又发现结核病和霍乱的病原细菌,并提倡采用消毒和杀菌方法防止这些疾病的传播;他的学生们也陆续发现白喉、肺炎、破伤风、鼠疫等的病原细菌,导致了当时和以后数十年间人们对细菌给予高度的重视;他首创细菌的染色方法,采用了以琼脂作凝固培养基培养细菌和分离单菌落而获得纯培养的操作过程;他规定了鉴定病原细菌的方法和步骤,提出着名的科赫法则。1860年,英国外科医生J.利斯特应用药物杀菌,并创立了无菌的外科手术操作方法。1901年,着名细菌学家和动物学家И.И.梅契尼科夫发现白细胞吞噬细菌的作用,对免疫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俄国出生的法国微生物学家C.H.维诺格拉茨基于1887年发现硫磺细菌,1890年发现硝化细菌,他论证了土壤中硫化作用和硝化作用的微生物学过程以及这些细菌的化能营养特性。他最先发现嫌气性的自生固氮细菌,并运用无机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以及富集培养等原理和方法,研究土壤细菌各个生理类群的生命活动,揭示土壤微生物参与土壤物质转化的各种作用,为土壤微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1892年,俄国植物生理学家Д.И.伊万诺夫斯基发现烟草花叶病原体是比细菌还小的、能通过细菌过滤器的、光学显微镜不能窥测的生物,称为过滤性病毒。1915~1917年,F.W.特沃特和F.H.de埃雷尔观察细菌菌落上出现噬菌斑以及培养液中的溶菌现象,发现了细菌病毒——噬菌体。病毒的发现使人们对生物的概念从细胞形态扩大到了非细胞形态。
在这一阶段中,微生物操作技术和研究方法的创立是微生物学发展的特有标志。 20世纪以来,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向微生物学渗透,再加上电子显微镜的发明和同位素示踪原子的应用,推动了微生物学向生物化学阶段的发展。1897年德国学者E.毕希纳发现酵母菌的无细胞提取液能与酵母一样具有发酵糖液产生乙醇的作用,从而认识了酵母菌酒精发酵的酶促过程,将微生物生命活动与酶化学结合起来。G.诺伊贝格等人对酵母菌生理的研究和对酒精发酵中间产物的分析,A.J.克勒伊沃对微生物代谢的研究以及他所开拓的比较生物化学的研究方向,其他许多人以大肠杆菌为材料所进行的一系列基本生理和代谢途径的研究,都阐明了生物体的代谢规律和控制其代谢的基本原理,并且在控制微生物代谢的基础上扩大利用微生物,发展酶学,推动了生物化学的发展。从20世纪30年代起,人们利用微生物进行乙醇、丙酮、丁醇、甘油、各种有机酸、氨基酸、蛋白质、油脂等的工业化生产。
1929年,A.弗莱明发现点青霉菌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揭示了微生物间的拮抗关系并发现了青霉素。1949年,S.A瓦克斯曼在他多年研究土壤微生物所积累资料的基础上,发现了链霉素。此后陆续发现的新抗生素越来越多。这些抗生素除医用外,也应用于防治动植物的病害和食品保藏。 1941年,G.W.比德尔和E.L.塔特姆用X射线和紫外线照射链孢霉,使其产生变异,获得营养缺陷型。他们对营养缺陷型的研究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基因的作用和本质,而且为分子遗传学打下了基础。1944年,O.T.埃弗里第一次证实了引起肺炎球菌形成荚膜遗传性状转化的物质是脱氧核糖核酸(DNA)。1953年,J.D.沃森和F.H.C.克里克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和核酸半保留复制学说。H.富兰克尔-康拉特等通过烟草花叶病毒重组试验,证明核糖核酸(R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为奠定分子生物学基础起了重要作用。其后,又相继发现转运核糖核酸(tRNA)的作用机制、基因三联密码的论说、病毒的细微结构和感染增殖过程、生物固氮机制等微生物学中的重要理论,展示了微生物学广阔的应用前景。1957年,A.科恩伯格等成功地进行了DNA的体外组合和操纵。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的研究不断获得进展,胰岛素已用基因转移的大肠杆菌发酵生产,干扰素也已开始用细菌生产。现代微生物学的研究将继续向分子水平深入,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分支
微生物学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分化出大量的分支学科,据不完全统计(1990年),已达181门之多。根据其性质可以简单归纳为下面6类:
⑴按研究微生物的基本生命活动规律为目的来分总学科称普通微生物学(General Microbiology),分科如微生物分类学,微生物生理学,微生物遗传学,微生物生态学和分子微生物学等。
⑵按研究的微生物对象分如细菌学,真菌学(菌物学),病毒学,原核生物学,自养菌生物学和厌氧菌生物学等。
⑶按微生物所处的生态环境分如土壤微生物学,微生态学,海洋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水微生物学和宇宙微生物学。
⑷按微生物应用领域来分总学科称应用微生物学(Applied Microbiology),分科如工业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药用微生物学,诊断微生物学,抗生素学,食品微生物学等。
⑸按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分如化学微生物学,分析微生物学,微生物生物工程学,微生物化学分类学,微生物数值分类学,微生物地球化学和微生物信息学等。
⑹按实验方法、技术分如实验微生物学,微生物研究方法等。
Ⅷ 第一个揭开微生物世界秘密的科学家是哪个国家的生物学家
法国微生物学家 路易·巴斯德
Ⅸ 世界上比较前沿的生物学杂志
1.《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为报道我国生物制品研究开发重大成果和国内外最新进展的国内唯一的生物制品专业学术期刊,由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和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主办,月刊。 - 主要内容本刊主要刊载生物制品和生物技术产品相关领域,如预防医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等方面的研究、生产、使用和质控等学术文章。在选择来稿时注重学术性、前沿性和实用性。优先报道基金项目及各种基金赞助课题的文章,并适当照顾边远地区和基层单位本刊主要介绍国内外生物制品和生物技术最新科研成果、学术动态、实践经验及实验技术等,欢迎订阅。
本杂志为月刊,每月20日出版,每期单价12元,全年144元。
邮发代号为:国内12-128, 国外BM5490。 由邮局及自办结合发行。 2.《细胞生物学杂志》(CN31-1478/Q,ISSN—02539977)创刊于1979年,原为季刊,2002年起改出双月刊(双月月中出版)。本刊为大16开本,64页,系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国内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收录,是中国自然科学生物学领域内的核心期刊。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统计,本刊2000年的影响因子为0.413,被引频次为173。本刊宗旨为:介绍细胞生物学及细胞生物技术的最新知识和进展,刊登这一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研究报告、实验技术方法(译文由本刊约稿),并报道中国及地方细胞生物学学会的各种活动、消息,以促进国内细胞生物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栏目设置有:专论与综述、研究报告、研究简报、实验技术、经验交流、名词讨论、教学园地、产品介绍等。根据实际情况,本刊还将开辟新的栏目。本刊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细胞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科研人员、中级和高等院校的教师、高等院校的学生、医务人员及政府和科研组织管理人员、相关企业和行业的技术人员等。
主编:郭礼和
邮发代号:4—296定价:6元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如您错过由邮局订阅时间或不便在邮局订阅,请直接与编辑部联系,本刊可代办邮购)。 3.《生物学杂志》 - 简介主要栏目有:综述与专论、研究报告、开发与应用、技术方法、教学研究、科普及其它等。杂志名称:《生物学杂志》双月刊全年零售价:60元/年每期零售价:10.00元/期主办单位“合肥市科协编辑出版:生物学杂志编辑部
Ⅹ 微生物学的发展前景
在人们发现感染有李斯特氏菌种(Listeria,致死性菌)的科罗拉多甜瓜之后,到Steven Soderbergh的《全境扩散(Contagion)》——一部讲述某种病毒带来的世界性灾难的电影——上映,微生物经历了一个在“公共关系”上的困难时期。
ReliaPrep™FFPE Miniprep Systems 短时间内获得高质量核酸,点击索取免费试用装
在人们发现感染有李斯特氏菌种(Listeria,致死性菌)的科罗拉多甜瓜之后,到Steven Soderbergh的《全境扩散(Contagion)》——一部讲述某种病毒带来的世界性灾难的电影——上映,微生物经历了一个在“公共关系”上的困难时期。面对它们潜在的致死性,你自然会有种要树立“防火墙”的急切需求:别再握手,别再共用手机,还有——虽然上帝不允许——别再性交了。 但将你生命中的微生物全部净化掉是不可能的。微生物——细菌、真菌、及其它微观组织——是地球上为数最多的生命。实际上,在相当程度上,你也是微生物。“你”体内大约90%的细胞和99%的遗传物质属于病毒,而并不属于你。由于病毒细胞较人类细胞个头小,它们只占你体重的10%,但你随身携带的这些细胞几乎都有它们自己的小九九。 问题是,我们只能在最模糊的层面上了解它们的如意算盘。它们的普遍性造成了研究上的困难。对研究来说,它们太小了。传统的解决方案是在实验室中将一个单独菌种隔离并培养。但微生物与其他生命形式一样,都是群居动物。正如动物园里的大猩猩与面对无花果树、美洲豹、或另一只同类的野生猩猩不同,在皮氏培养皿(Petri dish)中单独培养的微生物并不会展现它在自然环境中所表现出的许多行为。对任何生物体的研究而言,最有意思的要数它对其它生物体的反应——它会吃掉它们、逃离、还是与它们社交? 快速 准确 向猜测说再见,最新Tali™ 成像型多色细胞分析仪,详情请咨询Invitrogen>> >>然而,微生物“社区”太复杂了——你的肠子里、或者任意一立方英尺的土壤中就生活着逾千种微生物——实在是无法知道谁在对谁做什么。到底是附近的99种微生物中的哪一种导致了抗生素的产生?是什么让这个休眠期的病毒开始疯狂的繁殖? 为了对微生物相互作用有所了解,我们需要研究简化但仍然真实的微生物种群。这曾经是哈佛大学微生物学家Rachel Dutton所面临的挑战。她希望寻找到一个足够又不过度复杂、本身就已经被隔离的种群进行研究。有一天,她意识到她自出生以来就在食用她的理想研究对象:奶酪。 吃奶酪其实是在吃微生物 手工奶酪与其说是用牛奶制作的,不如说是用细菌、真菌、以及它们的副产物制作而成的——牛奶仅仅是这些微生物的养料。每一块奶酪就如同一个微小的、资源丰沛的孤岛,在此同时放逐着一批微生物种群,“生还者”模式。Dutton现在正处在哈佛大学系统生物学中心一个五年期项目的第一年,她将与博士后研究员Benjamin Wolfe合作,在实验室中重现这些孤岛社区,然后了解谁将兴旺,谁将被出卖,还有谁会被驱赶出孤岛。为完成这一任务,他们需要从一块特定的奶酪中分离出所有的微生物,在实验室中进行培养,在一系列有着细微变化的不同环境中将它们重新混合,然后观察会发生什么。 “最终我们希望能理解使得这些微生物体共生的基因和路径。”Dutton说道。 这将对我们的健康有重要影响,并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微生物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比如说,研究微生物群落最初是怎样形成的,能帮助我们理解感染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特定的病原体突然大量繁殖,以及我们怎样才能使之停止。这样的研究同样能帮助我们用更适合的方法建立体内微生物群落,而不只是通过如今风靡的大量饮用酸奶法。 Dutton和Wolfe在位于佛蒙特州的Jasper Hill农场启动了他们的项目,该农场以其全美最多样的奶酪地窖、以及从其奶酪外表皮产生的擦奶酪闻名。他们已经在Winnimere——一种以其丰富口感、强烈气味而着称的洗浸奶酪(washed-rind cheese)——上发现了15种不同的微生物。其中不乏预料之中的种类,如早先已在欧洲最美味的洗浸奶酪上发现的一种细菌。此外亦有一些新发现,包括几种先前仅在极端环境如北冰洋和挪威海峡中发现的细菌。这些微生物中,有些一直生存下来,在奶酪表皮上开出绚烂之花;而另一些则被新物种取代,如同草退林丰。 Dutton表示奶酪的根本在于微生物群落。“我们闻到的士微生物的味道,而不是奶酪的。而我们品尝的亦是微生物。”(其实当我们食用Gorgonzola奶酪的蓝纹、Brie奶酪的绒毛、或是Limburger奶酪的橘色糊糊,我们正吞下数百万活着的微生物。)“当我们将这些生物体在实验室中(与奶酪)隔离,它们闻起来与奶酪几乎一样。我们常常闻着它们说,‘嗯,这就是Winnimere!’”事实上他们的冰箱已经变成周围实验室的痛处。“冷却器周围可不好闻,”Wolfe承认。 而这样的味道在美国的奶酪商闻起来却带有成功的清香,他们长期寻找能够复制传统欧洲奶酪风味的方法。在我们对微生物有所了解的多个世纪前,人们就已经发明了这些传统奶酪;奶酪商仅仅知道特定工序能够制造出特定风味的奶酪。比如说,意大利干酪的生产商了解到(如果要制作干酪他们就要)在每天用于制造奶酪的牛奶中混合前一天的乳清。而最棒的奶酪得益于地理学上幸运的意外。将羊奶凝乳放在法国小镇罗克福尔(Roquefort-sur-Soulzon)附近的岩洞内,几个月后当你回到这里,你就能收获一块蓝纹杰作;当然我们现在知道这得归功于岩洞内的罗克福尔青霉菌(Penicillium)。在此之后,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着名的奶酪培养(微生物群)从而在世界各地复制出它们的风味。 微生物是奶酪成功的功臣 虽然微生物(在奶酪产生中)扮演的角色被渐渐发掘,奶酪商却只能够识别他们奶酪中最为明显的微生物,因此源于实验室的奶酪无法完全还原传统奶酪的丰富风味,后者是由在真实而古老的欧洲奶酪岩洞内的微生物群落产生的。这是几乎没有任何美国奶酪能够达到优质欧洲奶酪的强烈风味与复杂度的原因之一。欧洲人将其归功于“地域”,即产地半神秘的独特性,但当地的微生物可能是真正的功臣。 Dutton和Wolfe现在开始同时研究美国奶酪和传统欧洲奶酪,如Valençay、St. Nectaire、以及Stilton,他们的目标是识别出上述各种奶酪上所有的微生物。“我们希望了解不同种类奶酪商独特的微生物群落特征,”Wolfe说。如果他们能够将特定的微生物与特定的风味和纹理联系起来,Dutton和Wolfe或许能为美国的奶酪商带来福音,将欧洲神灵不为外人道的宝贵学问传授给这些美国奶酪商。“我们能够告诉奶酪商,如果加入这种白地霉(Geotrichum)菌种,你将得到更多的物种X,”Wolfe预测到,“而我们知道物种X产生花香味。你将很可能会有一个做预测的根据。在奶酪界没人能深入了解到基因层面。人们期望种瓜得瓜,但(事实上)是在碰运气,因为他们只是把原料置于一个未知的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