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随着智能生物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现了哪些隐私保护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会出现身份信息被泄露的问题。对于这种情况,不管是哪儿来的电话,只要是陌生电话,直接挂掉,禁止被骗。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智能生物识别技术开始成为一种普遍的身份识别技术。智能生物识别技术通过对生命体指纹、声纹、虹膜等生物特征信息的分析比对,可以准确、快速地进行身份识别,并在社会治理和商业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生命体的生物特征具有唯一性和永久性等特征,被智能生物技术识别的生物特征信息一旦处置不当,会导致无法救济的困境。
2. 如何看待生物识别技术在信息安全身份认证上的应用前景
通过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肯定是一个趋势,这从我国很多生物识别企业,像亚略特、豪普森等都开始在信息安全上发力就可以看出来,所以前景还是令人期待的。
近几年,信息安全问题越发受到人们重视,身份认证的方式极大程度上决定了用户的信息安全程度。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口令、密码等认证方式弊端逐渐凸显,而生物识别在信息安全领域中的应用为身份认证提供了一种更为快捷安全的方式。
生物识别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来进行个人身份的识别,由于生物特征的唯一性和不可更改性,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身份认证比传统的账号密码更加安全、保密、方便,对信息的保护也更加严密。生物识别可以运用在金融等高机密安全领域,也可以应用在生活信息安全领域。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更关注后者,如今人们每天都要进行大量的身份验证,像刷脸用手机、刷脸开门、指纹打卡上班等,还有电脑登录,像前面提到的亚略特的生物识别模组就为联想供货,提供生物特征认证和数据安全保护技术支持。
未来,数字社会中信息的保密性将变得越来越重要,而生物识别在信息安全中的作用也会愈发凸显。
3. 相关各方该如何应对生物识别技术面临的安全问题
我认为单就安全性能来说,静脉识别技术最安全,但不易推广。各种技术有各自的优缺点。面对这些生物识别技术各有利弊的情况,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复合生物识别技术将逐步取代单一生物识别技术。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新一代的生物识别技术以其独有的特性,必将引领着单一的生物识别方式向符合生物识别方向转变。
4. 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安全性
生物识别 一、生物识别技术概念
1、生物识别定义
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是指通过人类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技术,这里的生物特征通常具有唯一的(与他人不同)、可以测量或可自动识别和验证、遗传性或终身不变等特点。
所谓生物识别的核心在于如何获取这些生物特征,并将之转换为数字信息,存储于计算机中,利用可靠的匹配算法来完成验证与识别个人身份的过程。
2、生物识别技术的特征分类
生物识别的涵义很广,大致上可分为身体特征和行为特征两类。
身体特征包括:指纹、掌静脉、掌型、视网膜、虹膜、人体气味、脸型、甚至血管、DNA、骨骼等;行为特征则包括:签名、语音、行走步态等。生物识别系统则对生物特征进行取样,提取其唯一的特征转化成数字代码,并进一步将这些代码组成特征模板,当人们同识别系统交互进行身份认证时,识别系统通过获取其特征与数据库中的特征模板进行比对,以确定二者是否匹配,从而决定接受或拒绝该人。
下表对五类主要的人体生物特征的自然属性进行了比较
自然属性 虹膜 指纹 面部 DNA 手掌静脉
唯一性 因人而异 因人而异 因人而异 亲子相近同卵双胞胎相同 唯一性
稳定性 终身不变 终身不变 随年龄段改变 终身不变 终生不变
抗磨损性 不易磨损 易磨损 较易磨损 不受影响 不受影响
痕迹残留 不留痕迹 接触时留有痕迹 不留痕迹 体液、细胞中含有 不留痕迹
遮蔽情况 可戴手套面罩 不能戴手套 不能戴手套 不需接触
从上表列出的特性可以看出,某一应用领域可能特别需要某种生物特征,如刑侦应用与手掌静脉、指纹识别、亲子鉴定与 DNA 等。与其他生物特征相比,虹膜组织更适合于信息安全和通道控制领域。例如,虽然多种特征都具有因人而异的自然属性,但虹膜的重复率极低,远远低于其他特征。又如,容易留痕迹可以给刑侦带来很大方便,但痕迹易被他人利用来造假,则不利于信息安全。再则,虹膜相对不易因伤受损,更加大大减少了因外伤而导致无法进行识别的可能性。而手掌静脉识别更完美,精确度可以和虹膜识别媲美,无需接触,操作方便,适应人群广泛。
[编辑本段]几种常见的生物特征识别方式
1.指纹识别
指纹是指人的手指末端正面皮肤上凸凹不平产生的纹线。纹线有规律的排列形成不同的纹型。纹线的起点、终点、结合点和分叉点,称为指纹的细节特征点。指纹识别即指通过比较不同指纹的细节特征点来进行鉴别。由于每个人的指纹不同,就是同一人的十指之间,指纹也有明显区别,因此指纹可用于身份鉴定。
指纹识别技术是目前最成熟且价格便宜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目前来说指纹识别的技术应用最为广泛,我们不仅在门禁、考勤系统中可以看到指纹识别技术的身影,市场上有了更多指纹识别的应用:如笔记本电脑、手机、汽车、银行支付都可应用指纹识别的技术。
2.静脉识别
静脉识别系统就是首先通过静脉识别仪取得个人静脉分布图,从静脉分布图依据专用比对算法提取特征值,通过红外线CCD摄像头获取手掌静脉、手背静脉的图像,将静脉的数字图像存贮在计算机系统中,将特征值存储。静脉比对时,实时采取静脉图,提取特征值,运用先进的滤波、图像二值化、细化手段对数字图像提取特征,同存储在主机中静脉特征值比对,采用复杂的匹配算法对静脉特征进行匹配,从而对个人进行身份鉴定,确认身份。全过程采用非接触式。
3.虹膜识别
虹膜是位于人眼表面黑色瞳孔和白色巩膜之间的圆环状区域,在红外光下呈现出丰富的纹理信息,如斑点、条纹、细丝、冠状、隐窝等细节特征。虹膜从婴儿胚胎期的第3个月起开始发育,到第8个月虹膜的主要纹理结构已经成形。除非经历危及眼睛的外科手术,此后几乎终生不变。
虹膜识别通过对比虹膜图像特征之间的相似性来确定人们的身份,其核心是使用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等方法对人眼睛的虹膜特征进行描述和匹配,从而实现自动的个人身份认证。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的测试结果表明:虹膜识别是各种生物特征识别方法中错误率最低的。
从普通家庭门禁、单位考勤到银行保险柜、金融交易确认,应用后都可有效简化通行验证手续、确保安全。如果手机加载“虹膜识别”,即使丢失也不用担心信息泄露。机场通关安检中采用虹膜识别技术,将缩短通关时间,提高安全等级。
4.视网膜识别
视网膜是眼睛底部的血液细胞层。视网膜扫描是采用低密度的红外线去捕捉视网膜的独特特征,血液细胞的唯一模式就因此被捕捉下来。
视网膜识别的优点就在于它是一种极其固定的生物特征,因为它是“隐藏”的,故而不可能受到磨损,老化等影响;使用者也无需和设备进行直接的接触;同时它是一个最难欺骗的系统,因为视网膜是不可见的,故而不会被伪造。另一方面,视网膜识别也有一些不完善的,如:视网膜技术可能会给使用者带来健康的损坏,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设备投入较为昂贵,识别过程的要求也高,因此角膜扫描识别在普遍推广应用上具有一定的难度。
5.面部识别
面部识别是根据人的面部特征来进行身份识别的技术,包括标准视频识别和热成像技术两种。
标准视频识别是透过普通摄像头记录下被拍摄者眼睛、鼻子、嘴的形状及相对位置等面部特征,然后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再利用计算机进行身份识别。视频面部识别是一种常见的身份识别方式,现已被广泛用于公共安全领域。
热成像技术主要透过分析面部血液产生的热辐射来产生面部图像。与视频识别不同的是,热成像技术不需要良好的光源,即使在黑暗情况下也能正常使用。
6.手掌几何学识别
手掌几何学识别就是通过测量使用者的手掌和手指的物理特征来进行识别,高级的产品还可以识别三维图象。作为一种已经确立的方法,手掌几何学识别不仅性能好,而且使用比较方便。它适用的场合是用户人数比较多,或者用户虽然不经常使用,但使用时很容易接受。如果需要,这种技术的准确性可以非常高,同时可以灵活地调整性能以适应相当广泛的使用要求。手形读取器使用的范围很广,且很容易集成到其他系统中,因此成为许多生物特征识别项目中的首选技术。
7. DNA识别
人体内的DNA在整个人类范围内具有唯一性(除了同卵双胞胎可能具有同样结构的DNA外)和永久性。因此,除了对同卵双胞胎个体的鉴别可能失去它应有的功能外,这种方法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和准确性。DNA鉴别方法主要根据人体细胞中DNA分子的结构因人而异的特点进行身份鉴别。这种方法的准确性优于其它任何身份鉴别方法,同时有较好的防伪性。然而,DNA的获取和鉴别方法(DNA鉴别必须在一定的化学环境下进行)限制了DNA鉴别技术的实时性;另外,某些特殊疾病可能改变人体DNA的结构组成,系统无法正确的对这类人群进行鉴别。
8.声音和签字识别
声音和签字识别属于行为识别的范畴。声音识别主要是利用人的声音特点进行身份识别。声音识别的优点在于它是一种非接触识别技术,容易为公众所接受。但声音会随音量、音速和音质的变化而影响。比如,一个人感冒时说话和平时说话就会有明显差异。再者,一个人也可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声音进行伪装和控制,从而给鉴别带来一定困难。签字是一种传统身份认证手段。现代签字识别技术,主要是透过测量签字者的字形及不同笔划间的速度、顺序和压力特征,对签字者的身份进行鉴别。签字与声音识别一样,也是一种行为测定,因此,同样会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9.亲子鉴定(基因识别)
由于人体约有30亿个核苷酸构成整个染色体系统,而且在生殖细胞形成前的互换和组合是随机的,所以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人具有完全相同的30亿个核苷酸的组成序列,这就是人的遗传多态性。尽管遗传多态性的存在,但每一个人的染色体必然也只能来自其父母,这就是DNA亲子鉴定的理论基础。
5. 人脸识别技术有滥用风险,该如何规避人脸识别怪圈
随着网络越来越发达,很多人都用起了人脸识别功能。在手机上我们可以看到,当我们解不开密码的时候,用人脸进行识别,一下子就将手机解开了。而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如果没有带手机,用人脸进行支付,扫一下就可以将东西付款了。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十分方便的,成功达到了用脸吃饭。
有的时候我们在坐车的时候直接刷自己的身份证,通过人脸识别就可以去坐火车了,让很多人都减少了排队的时间,十分的方便。在人脸识别越来越盛行的同时,也有着一定的弊端。因为现在的人脸技术有着滥用的风险,很多人都用人脸识别进行诈骗,在人们不知不觉之间被那些犯罪分子骗取钱财十分的危险,一点也不安全。而且还会暴露自己的隐私,会让自己的隐私暴露在危险之中。
其实还可以提高人脸识别的准确度,当两个人他们长得很像的时候,一不小心就可以拿别人的手机进行购买和支付。如果人脸识别,可以提高准确度的话,就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
6. 一副眼镜攻破19款手机人脸识别,所以该如何解决这个安全问题呢
最近一段时间,来自清华的 RealAI(瑞莱智慧)向我们展示了一项更为简单的攻击技术。在一副眼镜的攻击下,19 款国产安卓手机无一幸免,全部被快速破解。RealAI 团队选取了 20 款手机做了攻击测试,覆盖不同价位的低端机与旗舰机。测试者佩戴了一副含有对抗样本图案的眼镜,制作这副眼镜的成本很低:借用一台打印机,加上一张 A4 纸。
最终,除了一台 iPhone11,其余安卓机型全部解锁成功,完成整个破解过程只花了 15 分钟。攻击测试人员成功解锁手机后,任意翻阅机主的微信、信息、照片等个人隐私信息,甚至还可以通过手机银行等个人应用 APP 的线上身份认证完成开户。
RealAI 团队表示,这一攻击测试主要利用了人工智能算法存在的“对抗样本”漏洞,但不同于之前的攻击尝试主要在实验环境下进行,而这次手机的攻击测试则佐证了这一安全漏洞的真实存在性。
人脸识别如何防范风险?
第一,以技术发展为驱动,提升人脸识别的准确率。加快推动生物识别技术与大数据、云计算等融合发展,不断提升生物识别技术准确率,降低技术使用成本,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和技术研发力度,缩短生物识别技术从研发到使用的周期,为生物识别技术在各个领域推广使用提供技术保障。
第二,以法律规范为保障,防范人脸识别技术安全风险。从行业规范开始,进一步明晰标准,严格市场准入,组织权威检测,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有效防止部分厂商为了商业利益夸大宣传而使用户难辨真伪,避免引发行业乱象。同时,要提高企业网络安全防护等级,加强数据存储安全,设置预警、终止等相应程序,一旦出现问题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并快速解决,最大可能防止原始信息泄露,保护公民个人隐私。对于制作、销售、购买、使用他人面具及运用3D打印技术等非法手段获取他人面部识别特征谋取不法利益的,从法律层面予以防范和打击。
一副眼镜攻破19款手机人脸识别其实从另一个层面来看,也是提醒我们不要太依赖现在的人脸识别技术,发现现在的不足将来人脸识别发展的才会更好。
7. 人脸识别技术的风险大学生怎么应对
人脸识别技术的安全性甚至不如指纹或虹膜等生物识别技术,即使是虹膜,同样地也存在着可以复制性,不可变更性等先天缺陷。相比之下,采用密码算法来保护数据安全显得更为稳定可靠。密码由人脑记忆或保存在其他介质中。然而传统密码都是静态的,在摄像头无处不在、拦截侦听技术发达的今天,也显得不太安全。利用思维识别技术来进行认证:
第一:具有防窥视,防复制特性,即使在公共场合,也能安全使用。
第二:使用户可以把多个账号的密码统一成一个,简化记忆。长期以来,很多用户都或多或少被各种密码所困扰。所有账号的密码设置成相同,显得很不安全。设置成不同,又难以记忆。有些安全意识较高的用户,会根据各个银行的特征,作了略微变更,以达到密码各不相同的效果,然而其实这依然不够安全,因为对于这种静态密码,最好是需要定期更改的,可事实上大多数用户是不会去定期更改的。而使用这种思维识别技术,则有望使这种梦靥般的体验成为过去式。用户只要专心记忆一个密码规则,就可以安全地使用在各个账号上了。而且这个密码规则可以只唯一地保存在用户自己的大脑里,服务器可以无需知道,也能完成认证(注:有些人可能对此存在疑问,尤其是做技术的,其实简单说来,这里是使用一种预生成技术来实现的)。
第三:还具备双向验证能力。对于钓鱼网站,很多人相信并不陌生,专门用来诱骗用户的密码,高逼真的网站经常让人防不胜防。而思维识别技术,用户则可以通过设置隐式的数据特征来轻松实现对这种“李鬼”钓鱼网站的甄别。
8. 相关各方如何应对生物识别技术面临的安全问题
相关各方想要应对生物识别技术面临的安全问题,那么是需要有一定规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