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生物信息 > 长江里最大的生物是什么

长江里最大的生物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1-18 17:06:20

A. 长江灭绝动物名单

长江灭绝动物名单

长江灭绝动物名单,世界上有着多种多样的生物,每一种动物都有各自的分布的地区以及独特的生活习性,人们平时能接触到的动物只有大自然中极少一部分而已,近些年来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一些动物的面临着生存危机,下面一起来看看长江灭绝动物名单。

长江灭绝动物名单1

一、长江白鲟。

长江白鲟是长江中最古老,生活年岁最久远的鱼类,有据可查的生存时间大约是两亿五千万年,它们见证了恐龙时代的结束,历经岁月的磨难最终生存到了现代,长江白鲟体型很大,自古就有“千斤腊子,万斤象。”的说法

而这其中的“象”指的就是长江白鲟,也就是说可以长到上万斤,虽然目前有记录以来捕捞到的最大的白鲟是一千多斤,但是在古代长江白鲟很有可能会长到这么巨大。白鲟成鱼可长达七八米,游速迅疾,是肉食性鱼类,因为在长江中处于食物链的顶端,也被称为“水中老虎”、“中国淡水鱼之王”等,它也是世界十种最大的淡水鱼之一。

但是,由于航运的发展、水体污染,以及水利设施、人为捕捞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长江白鲟数量在近百年来锐减,2009年,IUCN对长江白鲟物种濒危等级的评估结果是“极危”,而2020年有学者正式宣告长江白鲟灭绝,而其真正的灭绝时间还要早几年。

二、白暨豚。

白暨豚有着水中大熊猫的称呼,可见人们对它们的重视和喜爱,白暨豚生存的历史大概2500万年时间,是长江中的大型鱼类,也是唯一一种仅生活在淡水中的鲸类,生活在从南昌到上海长江入海口长达1700公里的水域中,后来由于环境的影响,白暨豚的生活环境主要集中在洞庭湖等水域中。

白暨豚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但遗憾的是,2004年人工饲养的最后一只白暨豚琪琪死亡后,白暨豚再未被发现,2006年,六国科学家进行联合考察后,在2007年宣告白暨豚功能性灭绝,直到现在,也再未发现有白暨豚出没的踪迹。

三、长江鲥鱼

银鱼,刀鱼,𫚔鱼,长江鲥鱼作为长江四鱼,曾经是资源非常丰富的鱼类,长江鲥鱼主要分布在近海的长江口,近年来数量稀少几乎绝迹,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长江鲥鱼也曾经和河豚、刀鱼一起作为长江三鲜,在明朝时期甚至被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定为皇室贡品,由于种种原因,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长江鲥鱼的数量就非常稀少了,如今更是罕见。

目前在长江中还有一种鲥鱼,是来自东南亚的长尾鲥,也经常被一些人误以为是长江鲥鱼,而真正的长江鲥鱼已经功能性灭绝了。

第二、目前属于珍稀濒危物种的水生鱼类。

一、微笑天使--长江江豚

江豚俗称江猪,是我国长江独有的鲸豚类动物,在长江主干道中曾经非常常见,如今,江豚属于国家准一级保护动物,栖息于长江干流以及鄱阳湖、洞庭湖中。江豚喜欢追逐波浪

所以经常有江猪逐浪的描述,但是,这也对江豚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因为航运船只在行进中会掀起波浪,引起江豚的追逐,很容易被螺旋桨伤害。和白鱀豚一样,江豚也主要依靠声呐回声定位,轮船螺旋桨的声音会误导江豚,最终导致被螺旋桨绞死或者绞伤

统计

1991年,长江江豚数量是2700多头。

2006年,国际联合考察组经一个多月的调查发现,长江江豚数量已不足1800头。

2012年,长江江豚的数量只剩下1200头。

2018年7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调查报告中显示,长江江豚的.数量为1012头,为极度濒危的水生野生动物。

二、扬子鳄

扬子鳄有着2、3亿年左右的历史,也是长江中仅次于白鲟的古老生物,是地球上生活在最北边的鳄鱼,有冬眠的习惯来避开寒冷的季节。是我国长江中特有的爬行动物,因为长江也被叫做扬子江,所以被命名为扬子鳄。是世界上现存的23种鳄类中最濒危的物种之一,也是我国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

目前国内已经建立了多个扬子鳄保护和繁育基地,人工饲养环境下的扬子鳄数量已经达到了两万多只,目前已经成功野化的扬子鳄数量大约在两百多只,与华南虎一样,缺乏合适的野生环境是扬子鳄野化的最大困难。

三、中国大鲵

也叫娃娃鱼,是我国特有的物种,是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曾经广泛分布在长江、黄河、珠江等流域的省份,1988年,中国大鲵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95年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1998年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极危(CR)物种;2016年被《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

由于长期的捕捉,野生的娃娃鱼已经很少见,大多是人工养殖的,娃娃鱼主要生活在水质比较清澈的河流中,在浅滩区域捕食,以螃蟹、鱼虾为食物,是淡水中凶猛的捕食者,最大可以长到2米多,叫声奇特,如同小孩子的哭声。

长江灭绝动物名单2

长江名贵鱼前十名是什么?

1、长江刀鱼

刀鱼素有“长江第一鲜”的美称,每年春季3、4月是刀鱼味道最为鲜美的时候,肉质细嫩,入口即化,兼有微香。正宗的长江刀鱼是小眼睛、黄背、鳞片白亮,光泽度高,且鱼身圆润、有肚,整体白里透亮。价格几百到上千的都有。

2、松江鲈鱼

松江鲈鱼是中国四大名鱼之首,松江鲈鱼虽然名字叫松江鲈鱼,但并非是松江特产,以前我国黄、渤海和东海广泛分布,但以松江秀野桥之鲈鱼最为有名。

3、抗浪鱼

抗浪鱼是云南省玉溪市抚仙湖的特产。它的体型很细小,长3-4寸,形如箭,鱼身银白色,喜栖于深水鱼洞或沙砾中,由于这种鱼喜欢逆流而上,因此被人们形象的称为“抗浪鱼”。

4、大理裂腹鱼

大理裂腹鱼又叫做大理弓鱼,为中国特有种,分布于中国云南大理洱海及其附属水域。大理裂腹鱼鱼肉肥厚多脂,肉质细嫩,且籽多刺少苦胆小,非常鲜美。野生大理裂鳆鱼已处于濒危状态,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5、长江鲥鱼

长江鲥鱼被称为“鱼中之王”,产于中国长江下游,以当涂至采石一带横江鲥鱼味道最佳,素誉为江南水中珍品,古为纳贡之物,为中国珍稀名贵经济鱼类,鲥鱼与河豚、刀鱼齐名,素称“长江三鲜”。

6、大黄鱼

大黄鱼又名黄鱼、黄金龙、桂花黄鱼、黄瓜鱼。其身体颜色为金黄色,肉质雪白细嫩,鲜美无比,可红烧、清炖、生炒、盐渍等,烹调几十种风味各异的菜肴。

7、泰山赤鳞鱼

泰山赤鳞鱼是泰山泉水哺育的珍贵山区淡水鱼,赤鳞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刺少,无腥味,营养价值高。相传每逢古代帝王到泰山封禅,赤鳞鱼便是御膳中的必备之菜。

8、黄唇鱼

黄唇鱼又称金钱𩾃、金钱猛鱼、金钱鳘等。黄唇鱼是中国特有鱼种,主要分布在我国东海与南海北部。美国一家媒体公布了9种全球最贵食物,而黄唇鱼赫然名列其中。

9、淮王鱼

淮王鱼又叫做淝王鱼、𫚔皇鱼,产于淮河寿县正阳关至淮南市凤台县黑龙潭段。是我国独有的珍稀食用鱼,形似鲶鱼,呈鲜黄色,光滑无鳞,随着季节和水温变化其体色呈现淡灰、青白、粉红三色交替变幻的生存状态。

10、黄河鲤鱼

黄河鲤鱼鳞片金黄闪光,各鳍尖部鲜红,脊有厚肉,内脏少,骨骼小,尤以色泽鲜丽、肉质细嫩、气味清香而着称。黄河鲤鱼不仅风味足、肉质好,而且口碑一流,价格居高不下,和普通鲤鱼简直是天壤之别。

长江灭绝动物名单3

长江里有哪些鱼

1、在长江的鱼类中,鲤形目鱼类占绝大多数,计有248种,占整个长江鱼类种数的70。其次是鲇形目鱼类,有37种,占7 。长江的鲤形目鱼类分属于4个科,亚口鱼科仅有胭脂鱼一个种,鳅科有50种,鲤科181种,平鳍鳅科16种。

2、鲤科不但是长江鱼类中最大的一个科,占了总数的57 ,而且长江的主要经济鱼类,如鲤、鲫、青鱼、草鱼、鲢、鳙、鲂、鳊、鲴、铜鱼等,都属于这个类群。

3、同时,鲤科中所有的11个亚科,在长江内都有分布。特别是适应于高原环境的裂腹鱼亚科鱼类,在长江水系多达24种。鱼类是体被骨鳞、以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

4、世界上现存已发现的鱼类约三万二千种,鱼生活在水里,分布在海洋和淡水中,海洋中生活着占三分之二,其余的生活在淡水中。

5、吃鱼的好处:吃鱼会使人变聪明。鱼体内含有丰富的DHA,它们在人体内主要是存在脑部、视网膜和神经中,DHA不仅能维持人的视网膜的正常功能,而且有利于人的智力系统的发育。

6、吃鱼有助于人体发育。鱼肉中富含蛋白质,而丰富蛋白质是人生命的载体,具有均衡营养、调节体内水分平衡、提高免疫力等功效,可以有效的帮助幼儿、儿童及青少年生长发育。

7、常吃鱼可以降低胆固醇。鱼肉中所含的脂肪大多事不饱和脂肪酸,很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从而降低体内胆固醇的含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在孕期每周都吃鱼的话,未来婴儿患上湿疹的几率会下降43 。经常吃鱼可降低血脂。常吃鱼可以延缓衰老,还利于女士美容。鱼体内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

B. 长江中有什么大型的生物或是动物吗

有的。比如 江豚 ,是一种小型淡水鲸类。 扬子鳄 ,一种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鲨爬行动物。都是个头比较大的。原来还有 白鳍豚 ,也是一种小型淡水鲸类,现在虽然还没有宣布灭绝,但已经很多年没有再发现了。

C. 长江白鲟属于什么

长江白鲟属于什么

长江白鲟属于什么,动物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大家都有了解到不少,我们中国的动物种类也是有很多的,但也有很多动物因为各种因素慢慢的走向了灭绝,以下长江白鲟属于什么。

长江白鲟属于什么1

一、长江白鲟是什么?

白鲟,又称中华匙吻鲟或中国剑鱼,是匙吻鲟科白鲟属鱼类。其体长梭形,上下颌均有尖细的齿,为吻长剑状,吻部则由前到后逐渐变宽。体无骨板状的大硬鳞,仅在尾鳍上缘有一列棘状鳞,背部为浅紫灰色、腹部及各鳍略呈白粉色。

白鲟是中国最大的淡水鱼类,亦是中国特产稀有珍贵动物,属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主产于中国长江自宜宾至长江口的干支流中,钱塘江和黄河下游也有发现。

二、长江白鲟为什么宣告灭绝?

长期以来,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挖砂采石等活动的影响,长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已经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的指数在持续下降,珍稀特有物种资源已全面衰退。白公式豚、白鲟、鲥、鯮等物种已多年未见,中华鲟、长江江豚等物种极度濒危。

由于环境变化,已经没有了白鲟生存的自然条件。自2003年至今,相关人员就没有再发现过白鲟了,也没有其人工养殖的个体存留。

以上就是关于长江白鲟的介绍,白鲟原来分布在海河到钱塘江之间的各大河流,现在主要在长江流域,以及黄海、渤海和东海等近海海域。大的白鲟多栖息于干流的深水河槽,善于游泳,常游弋于长江各江段广阔的水层中;幼鱼则常到支流、港道、甚至长江口的半咸水区觅食。

长江白鲟属于什么2

长江白鲟是什么鱼

白鲟是距今一亿五千万年前中生代白垩纪残存下来的极少数远古鱼类之一,分布极为狭窄,全世界只有我国才有,也被称作“长江白鲟”。主要集中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被誉为“长江中的活化石”,极具学术研究价值,属我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白鲟又称“象鱼”,是淡水鱼家族中的第一号“巨人”,身长可达7米,体重可达700多公斤,其寿命一般在30年左右。

白鲟有个明显的特征:头部特长,占体长的1/3,小个体约占体长的1/2,布有梅花状的感觉器——陷器。吻延长,呈剑状,其腹面具短须一对。眼甚小。

口大,下位,弧形,上下颌均具细齿。鳃孔大,鳃膜后缘尖。体表光滑无鳞。栖息于江河中下层,有时进入大型湖泊。白鲟是长江中仅次于中华鲟的大型古老鱼类,长可达二三米以上,由于生态环境恶化,白鲟分布区逐渐缩小,数量逐年减少,个体越来越小。白鲟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食物包括鱼类、虾蟹等。

四川渔民有“千斤腊子,万斤象”的说法。“象”指的是长江白鲟,据说它可以长到上万斤。白鲟体型硕大,游速迅疾,被称为“水中老虎”“中国淡水鱼之王”,它也是世界十种最大的淡水鱼之一。

最后一次发现长江白鲟是在17年前

科研人员抢救濒危物种白鲟。

白鲟最后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是2003年大年初一。当年1月23日,中国水产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的专家在四川宜宾南溪江段救助了一尾白鲟。之后,专家们给白鲟装上超声波跟【踪】器放流长江,但是宜宾江段水流速太大,加上滩险,跟踪船触礁后信号丢失。等到跟踪船修复之后,信号再也没能找回来。

是什么导致了白鲟的灭绝?

白鲟的灭绝人为原因必定必不可少。作为曾经的水产资源,在很长一段时间了,它一直被过度捕捞食用。然而白鲟的性【成熟】时间将近7到8年,人工饲养一直不成功,因此也未能留下细胞、受精卵、组织等结构。

长江各段水电站的建设将长江分割成为数段,上下游的白鲟不能够互通,将原本种群数量较小的它们分割得更小。

白鲟本是大型食肉动物,活动范围减小意味着它可供选择的捕食区域减小,无法遇到充足的食物。而相互分割的小的区域对于白鲟之间的繁殖也造成了一定阻碍。

长江流域还有那些濒临灭绝的物种?

长江鱼王:中华鲟

中华鲟是中国特有古老珍稀鱼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誉为“水中大熊猫”和“活化石”。据介绍,2013年、2015年、2017、2018年,研究机构都没有监测到长江野生中华鲟自然产卵,2019年仍在监测中,总体来说野生中华鲟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水中的大熊猫:白鳍豚

白鳍豚是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小型鲸类,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数量就急剧下降,1983年被列为保护动物,1986年估计数量还达到了300头,到2002年为止普查到的白鳍豚数量不超过50头,说它是水中大熊猫,但它比大熊猫更濒危,是全球极度濒危的12大动物之一!2007年的《皇家协会生物信笺》中正式公布白鳍豚功能性灭绝。

就在2018年4月18日,有社会组织宣称在长江芜湖段板子矶水域拍摄到疑似白鳍豚照片,再度引起关注。之后我国农业农村部立即组织淡水豚类研究专家进行了辨识,但因清晰度不够不能确认,又紧急组织有关专家人员并邀请志愿者代表一同前往发现水域进行应急考察,但是仍然一无所获。

这让大家看到了希望,白鳍豚可能在野外仍然没有灭绝!

最小的鳄鱼之一:扬子鳄

扬子鳄是现存鳄类中体型最小,行动最迟钝,性情最温和的鳄鱼,现存数量非常少,已经濒临灭绝,不过因为扬子鳄的`生活特性,安徽宣城建立了唯一的扬子鳄保护区——宣城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在1980年产下了中国第一批幼鳄。扬子鳄在保护区中繁殖后代,在人类精心保护下,种群数量逐渐扩大!

微笑女神:长江江豚

江豚通常栖于淡水与海水交互海域,它也能在的淡水中生活,喜欢单独活动,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以洞庭湖、鄱阳湖以及长江干流为主,2013年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物种,2017年5月9日,长江江豚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长江实施十年禁渔计划

农业农村部近日发布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通告明确,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自2020年1月1日零时起率先实行全面禁捕;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保护区以外天然水域,最迟自2021年1月1日零时起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其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这一空前严格的禁渔措施,为长江流域摆脱“无鱼”困境带来了希望。

希望在人类的保护下,长江会越来越美,越来越清澈,这些濒临灭绝的精灵们有一天能重新畅游长江。

长江白鲟属于什么3

长江白鲟被正式宣布灭绝!以后在野外,我们真的看不到它们了吗?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持续影响,世界上几乎每时每刻都存在着物种灭绝的威胁。7月21日,素有“中国淡水鱼之王”长江白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正式宣布灭绝,这个信息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非常震惊和无比惋惜的。

那么,一个物种在自然界中,处于什么状态、满足什么条件,才会被判定为灭绝呢?被宣布灭绝以后,是否意味着以后再也看不到它们的身影了呢?

依据什么判定生物灭绝

生物学中,关于一个物种灭绝的确定,其实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来看,一个物种灭绝表示地球上该物种的最后一个个体死亡。而从狭义上看,是该物种在50年内都没有在野外被发现,因此狭义的物种灭绝也叫作“野外灭绝”。此次长江白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灭绝,实质上是狭义上的“野外灭绝”。

这两种针对物种灭绝的区分方式,从本质上看是有着很大的差别的。狭义上的灭绝仅仅指代的是在纯粹自然环境下的野外灭绝,而广义上的灭绝既包括野外状态下的生物灭绝,同时也包括人工圈养下的物种灭绝。

在实际操作上,广义上的灭绝很难进行确认,因为我们基本上无法判定一个物种最后一个个体在哪里,是什么时间消失的,因此只能划定一个时间区间(比如50年),如果在这个时间段内,没有在野外发现这一物种个体存在和行动的踪迹,即判定该物种灭绝了。

长江白鲟属于野外灭绝

长江白鲟从生物学分类上看,隶属于硬骨鱼纲鲟形目匙吻鲟科白鲟属,一般成年个体身长都能达到2米以上,有的甚至能突破7米,体重普遍能达到300公斤左右,是全球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长江白鲟在地球上存在的历史非常悠久,其祖先白鲟可以追溯到距今1.2亿年之前的白垩纪早期,其历史仅次于长江中另外一种稀有鱼类-中华鲟,这两种鱼都属于鲟形目。

由于长江白鲟的体形较大、属于固定居所的淡水鱼类,繁殖能力比其他鱼类要弱,因此受自然环境的变化影响最为敏感。从我国建国以后,长江白鲟的数量就不怎么丰富,在89年的时候,我国将长江白鲟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于1996年和世界上其他10几种鲟鱼一起,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度濒危动物”。

最后一次在长江中发现长江白鲟活体案例,是发生在2003年,当时在四川宜宾江段一条活体长江白鲟被渔民误捕,最后放生了。

在此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更新的全球濒危物种红色目录评估报告中,因为未能在长江流域发现长江白鲟的增殖放流种群的幼鱼,因此经综合评估,确认长江白鲟的状态为“野外灭绝”。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在实施长江大保护的大背景下,相关部门围绕长江流域生态修复、落实休养生息政策、中华鲟等稀有物种保护等措施,长江流域的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物种多样性得到了明显提升。

但是,对于本来数量就已降低到维持物种存在的极限标准以下、自然繁殖基本终止状态的长江白鲟来说,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并没有完全逆转其数量越来越低的情况,这说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实质性恢复,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是不是以后我们再也看不到长江白鲟了?

这倒也未必。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我国的华南虎,这是我国特有的一个虎种,也是世界上现存的6个老虎亚种之一。在100多年前华南虎几乎遍布我国的大江南北,但是目前在野外已经连续50年没有发现它们了,因此华南虎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为已经灭绝的物种。

不过,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的一些动物园和生物养护机构,意外地从野外捕获了几只华南虎,经过多年的养护和培育,我国华南虎的数量已经增加到100多只。由于过度依赖人类的养护以及近亲繁殖的影响,这些华南虎的野性大大降低,野外生存能力大幅下降,因此还没有一只能够成功重返山林。

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一个物种被宣布灭绝,仅仅是在野外一段时间内没有看到它们的身影,但并不意味着已经从地球上消失。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野外灭绝”并不能完全说明一个物种彻底从地球上消失,而更像是判定一个物种珍稀程度的标准,达到“野外灭绝”的物种,其珍稀程度已经远远高于“极度濒危”级别。

拿长江白鲟来说,虽然其野外种群从一开始的极危到现在的被宣布灭绝,但是人工养殖和培育的仍然有很大一批。

从2011年开始,我国的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就把长江白鲟人工繁殖作为一项重要课题,经过数年的努力,长功实现了营养强化和温度刺激为主的生殖调控体系,使人工养殖长江白鲟的技术越来越成熟,每年成功孵化的长江白鲟数量都在5万只左右。只不过这些孵化的长江白鲟,还不能直接投放到长江自然环境中,需要人工创造的环境加以养殖和培育。

虽然我们现在还能看到人工养殖的长江白鲟,但是该种群的野外灭绝,无疑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今后我们既要通过一系列的抢救性措施,来保护和扭转淡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同时也更需要谋划和采取更为系统性、科学性的措施来解决生物多样性下降的长期威胁。

长江白鲟的野外灭绝,说明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参与和实践。

D. 长江白鲟仍然存在

长江白鲟仍然存在

长江白鲟仍然存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也对全球的鲟鱼进行了再评,有着“中国淡水鱼之王”之称的长江白鲟被正式宣告灭绝,但是还有些人会认为长江白鲟仍然存在,一起来看看。

长江白鲟仍然存在1

中国长江又一特有物种——长江白鲟被宣布灭绝,没能跨入2020年。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日前在线发布的一篇研究论文(pre-proof)透露了这一消息。

该论文的通讯作者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危起伟博士,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张辉博士。

研究人员在该论文中称,预计2005-2010年时,长江白鲟已经灭绝。该论文的预校样(pre-proof)于2019年12月23日在线发布。除长江白鲟灭绝外,中国特有的中华鲟、长江鲟仍被评估为“极危”等级。

白鲟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最大体长可达7米。四川渔民有句话,叫“千斤腊子万斤象”——“腊子”指中华鲟,“象”,指的就是白鲟。这是个大家伙。

实话实说,白鲟其貌不扬。它的头、体背部和尾鳍均为青灰色,只有腹部为白色。白鲟光秃秃的,身上没什么覆盖物,只在尾鳍上叶长着一种叫硬鳞的原始鳞片。

它长了一个又长又尖的吻,于是也被古人称作“象鼻鱼”;嘴在头的腹面,口中只有一排细小的牙齿。尽管如此,白鲟依然凶猛能吃,专吞各种小鱼。白鲟的鳃盖大、嘴大,但是眼睛很小,小到有点滑稽,长在口前方近头背处。

白鲟的尾巴也很有个性——它是歪的,尾脊骨弯向上方。如果解剖白鲟,你还能发现,它的脊椎很原始,由圆棒状的脊索支撑身体,全身大部分骨骼是软骨。这些身体结构都在提醒你——它真的很古老。亿万年的光阴在白鲟身上停滞下来。有化石研究表明,白鲟科种类最早的化石可见于晚侏罗纪。

中华鲟在长江产卵,之后会带着幼鱼去往外海;但白鲟不同。它的一生基本上都在长江度过,最多到长江口游一游。白鲟的产卵场分布于金沙江下游和重庆以上的长江干流,成熟个体在繁殖季节前有上溯洄游的习性。

作为一种长得不算出众的巨大鱼类,白鲟是“沉默”的。除了跟长江打交道的渔民,大多数公众很难见到活体白鲟;它又没有“中华鲟”那样响亮的名字。看不到,不了解,对它的命运,也就更少人牵挂。

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白鲟只生活在长江。作为处在长江食物链顶层的旗舰物种,它的数量本就不多,更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恶化,生物资源衰退,高密度航运,水利工程,违规设置的电网和滚钩……这一切,都让白鲟的处境日益艰难。

2002年12月11日,有渔民在长江南京下关水域误捕一尾体长330厘米、体重116公斤的雌性白鲟。这条白鲟伤势严重,身上有数把滚钩,下腭部还有一条长约22cm的伤口。

这是近10年来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条活体白鲟。当时国家农业部指令,不惜一切代价予以抢救。

然而,2003年1月初,这条白鲟还是宣告死亡。专家们努力了一个月,没能将其救活。当时的媒体写道:谁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地球上最后的白鲟。

2009年,IUCN对长江白鲟物种濒危等级的评估结果是“极危”。但这些年来,长江白鲟始终未在渔民和科学家们的苦苦搜寻中现身。没人能想到这可能是人们最后一次发现长江白鲟。失去这一条鱼,也失去了整个物种。

网友感叹:我们从未遇见,听闻已是永别。“白鲟灭绝”的消息令人痛心: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通告,从今年起在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植资源保护区以外的天然水域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

在过去几十年快速、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下,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已经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所以实现禁捕,让长江休养生息,迫在眉睫。

长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分布有水生生物4000多种,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在1988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涉及长江流域鱼类9种,分别是一级保护动物白鲟、中华鲟、长江鲟。

除长江白鲟灭绝外,中国特有的中华鲟、长江鲟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为“极危”等级(status)。2017年和2018年,农业农村部陆续启动《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和《长江鲟拯救行动计划》。

据新浪微博@人民日报,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实施,这将是长江史上最大规模休养生息。古人云: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但因过度捕捞,长江已陷“无鱼”境地。

鱼要放生,人要反思。竭泽而渔则无鱼,尊重规律则无虞,鱼的兴与衰,本质是大自然为发展亮起的指示灯。给长江十年休整期,长江能还世界一片生机。

长江白鲟仍然存在2

鱼类“活化石”

从未遇见,听闻已是久别。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长江白鲟就是这样珍稀的物种,但如今最后一尾长江白鲟也沉没在滚滚长江水中。

长江白鲟又名“琵琶鱼”、“鲔”,因为吻部非常长,像大象的鼻子,因此又被称作“象鱼”、“象鼻鱼”,属于匙吻鲟科。

古书曾对白鲟的外形进行了精炼的概括,

“鲔口在颌下,长鼻软骨者也。”

长江白鲟的头部占到了体长的三分之一,吻部像极了象鼻子,从前到后逐渐变宽。中国发行的《鲟》邮票就生动形象刻画处白鲟矫健又强劲的身躯。

值得一提的是,匙吻鲟科鱼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5亿年前。那段时期是显生宙最长的白垩纪时期。白垩纪的气候相当暖和,海平面变化大,匙吻鲟科鱼类也快速繁衍。但是,由于第四纪冰期,环境剧烈变化,只有亚洲长江白鲟和北美洲密西西比河长吻鲟(又名密西西比河匙吻鲟)存活下来。本文所讲述的就是亚洲长江白鲟。

亚洲长江白鲟是我国最大的淡水鱼,生活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是长江流域中仅次于中华鲟的大型古老鱼类,体长达2~3米,体重在200~300公斤之间,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类之一。

但由于生态环境在不断恶化,长江白鲟活动区域越来越少,数量逐渐稀少,个体也越来越小,因此白鲟又被称作“水中大熊猫”。

但是,随着最后一尾长江白鲟的死亡,长江白鲟也只能成为影片上的存在。

如今只剩下白鲟的标本

白鲟身为我国最大的淡水鱼,堪称“淡水鱼之王”。它们逃过了第四纪冰期引起的剧烈环境变化,在拥有无数天敌的世间存活了1.5亿年。

可是就是这么古老的生物却没能活过2020年的新年。

当人们在庆祝新年新气象的时候,最后一尾长江白鲟却沉没河底,宣告着长江白鲟的灭绝。现在,让我们共同探寻长江白鲟灭绝的原因。

长江发现的白鲟的尸体

首先是长江白鲟的繁衍问题。数据显示,白鲟在自然水域中,从鱼苗期到具备繁衍能力的时期,需要的时间是七年以上,并且体型越大的白鲟,怀卵量和繁衍能力就越强。

可是,尽管白鲟一次的产卵量可以超过20万粒,鱼卵的孵化成功率却很低。一部分是被天敌吃掉了,另一部分则是刚孵化出后,不适应周边不断恶化的环境而走向死亡。

其次是人类过度捕捞,使白鲟数量急剧减少。如果说,第四纪冰期引起的剧烈环境变化是白鲟的`第一难,那么人类的过度捕捞则是第二难。

20世纪六十年代之前,长江白鲟的数量仍然处于平衡状态。

20世纪七十年代,白鲟的数量就开始急剧减少,不少人为了利益竭泽而渔。远远望去,长江江面上是密集的渔船,“电毒炸”、“绝育网”使得长江白鲟被大量捕捞。甚至部分黑心渔民连刚孵化出的鱼苗都不放过。

接着是长江白鲟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受破坏。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以及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在长江沿岸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同时,长江流域水污染问题也日益凸起。

尤其是长江中下游水域,水体富营养化、白色污染、水生态失衡问题格外严重。

这不仅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巨大挑战,更是给长江流域水生动物带来灭顶的威胁。

长江白鲟无论产卵、繁衍,还是生存,都极依赖周边的环境。随着长江流域水资源被严重污染,长江白鲟的数量也急剧下降。

然后是长江白鲟食物短缺。上文提到过,在第四纪冰期,只有北美洲密西西比河长吻鲟和亚洲长江白鲟得以幸存。

两者都是同一时期的物种,但食性截然不同。长吻鲟是滤食性鱼类,长江白鲟却是肉食性鱼类,并且是长江流域水生动物食物链中层。

人类的过度捕捞和长江环境的恶劣变化,影响的并不只是长江白鲟,还有许多其他水生动物。这导致长江白鲟食物数量急剧减少,长江白鲟过上了食物短缺的生活,数量自然也就减少了。

最后的原因是人们拦江筑坝。长江白鲟是洄游型鱼类。自从长江流域修筑水坝、修筑发电设施后,长江白鲟和其他洄游型鱼类的生长和繁衍能力都受到严重破坏。

长江白鲟的灭绝已成为我们无力更改的事实,谁能想到存活了1.5亿年的长江白鲟,没能跨过2020年的新年呢?

当最后一尾长江白鲟,沉没河底,白鲟在长江里悄然绝迹。长江白鲟似乎用生命向人类演奏了一曲悲歌。

它们似乎在遗憾,遗憾人类为什么没有早点采取行动挽救自己。《吕氏春秋》中曾提到过“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然而,人类却无视老祖宗的劝导,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疯狂捕捞鱼类,甚至连刚孵化出的鱼苗都不放过。

人们真的应该早早采取行动挽救鱼类,更应该在发生竭泽而渔之时就开始制止。只是人类开始意识到应该保护长江流域鱼类的时候,为时已晚。

1993年,长江白鲟功能性已经灭绝,预计2005年就是长江白鲟灭绝之时。

我们难以想象,长江白鲟是如何面对身边的伙伴一个个走向死亡的,徒留自己孤独地面对身边浑浊的江水。长江白鲟硬撑了五年,还是没能等到被挽救。

我们如今已经无法再拯救长江白鲟,但我们可以拯救长江流域中其他濒危生物。优先保护灭绝风险最大的物种是紧迫的,人类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2021年1月1日,长江正式开始实施“十年禁渔”政策。禁渔区域包含三类,第一是水生生物保护区,第二是长江及其重要支流,第三是其他重点水域。人们坚信“十年禁渔,方才有鱼”。

这里有人会提出质疑,明明长江实行十年禁渔,为何没过多久,就又开始大量捕捞?

其实这是因为在人们的保护下,一些恢复速度较快的食草鱼类和杂食鱼类健康成长、快速繁衍。

这导致这些鱼类数量急剧增加,但是河、湖具有最佳适宜的承载量,一旦超过这个范围,水资源就会恶化,因此人们才开始生态捕捞。

并且生态捕捞只涉及禁捕试点区的几个湖库,对长江、汉江干流,国家依然实施着最严格的禁渔政策。

现如今,人类越发重视人与生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人类的保护下,虽说一些生物的濒危状况仍未改变,但是种群数量大幅度下降的情况已经得到改善。

我们要好好向长江白鲟告别,吸取教训,尽全力保护其他濒危动物,防止一些动物变成濒危动物,我们也实在是不愿让后人再次经历“从未遇见,听闻已是永别”的情景。

长江白鲟仍然存在3

长江白鲟灭绝!下一个会不会是中华鲟

世界93然保护联盟(IUCN)发布

全球濒危物种红色目录更新报告

宣布白鲟灭绝

长江鲟野外灭绝

这一消息迅速登上微博热搜第一

据IUCN官网最新报告

全球现存的26种鲟鱼均面临灭绝威胁

IUCN全球鲟鱼再评估结果显示

约2/3的鲟鱼种群处于极度濒危状态

图片来源: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它们曾与恐龙同时代生活

鲟鱼族群是进化树上的独特单元。大熊猫祖先始熊猫化93的地质年代才800万年,鲟鱼化石则可追溯到中生代三叠纪,也就是说它们曾与恐龙同时代91活,是真正的“水中活化石”。

现存鲟形目鱼类多数形体硕大,曾经的“世界最大淡水鱼”白鲟最长可达7.5米,中华鲟体长可达4米。鲟鱼大部分是“溯河产卵洄游型”,分布于北半球的大江大河和近岸浅海地带较广阔的水面。作为海洋与河流信息和物质交流的重要纽带,它们成为生态状况的指示性物种,也是衡量北半球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可靠指标。

“世界上最受威胁的类群”

近几个世纪以来,人类活动不断加剧,鲟鱼自然种群急剧衰退,濒临灭绝,被称为“世界上最受威胁的类群”。

全球范围内,鲟鱼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野生鱼子酱和鱼肉非法贸易带来的捕捞,水坝阻断迁移路线,不可持续的沙石开采破坏产卵场,以及栖息地丧失。

IUCN鲟鱼专家组成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所研究员、武汉长江中华鲟保护中心发起人危起伟将白鲟和白鱀豚进行了对比:“白鲟和白鱀豚生态习性不同,一个在长江上游繁殖,一个栖息地主要在长江中下游,但是它们灭绝的命运与时期却差不多,这并不是偶然事件,更是深刻教训,其它长江水生生物万不可重蹈覆辙。”

中华鲟怎么样了?

长江旗舰物种中华鲟,近年来种群数量也在持续衰退,1988年就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2010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度濒危物种。

人工繁殖及放流一直是中华鲟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截至去年,包括中华鲟研究所在内的多个机构,30多年来共放流中华鲟700万尾以上。

2019年5月22日宜宾的长江鲟野外种群重建活动。图片来源: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然而研究人员表示,珍稀特有物种的恢复十分艰难,他们仍在与时间赛跑,尽量缓解野生资源衰减对中华鲟种群繁衍的不利影响。

“目前,长江珍稀鱼类保育中心连同配套建设的中华鲟精子和组织细胞储存库运行日趋良好。可以基本确保中华鲟不走白鳍豚灭绝的老路,物种永远延续。”中华鲟研究所党总支书记、副所长李志远说。

保护长江物种

我们一直在努力

E. 长江中最大的鱼叫什么

中华鲟(AclpenserSinensisGrdy)中华鲟系我国特产鱼类,体纺锤形,体表披五行硬鳞,吻长,口腹位,歪尾。这是一种海栖性的洄游鱼类,每年9—11月间,由海口溯长江而上,到金沙江至屏山一带进行繁殖。孵出的幼仔在江中生长一段时间后,再回到长江口育肥。每年秋季,当中华鲟溯江生殖洄游时,在各江段都可捕到较大数量的中华鲟,故有“长江鱼王”之称。成体的中华鲟体大而重,雄体一般重68—106公斤,雌的130—250公斤,据称,最高的记录竟达500公斤。中华鲟产卵量也很大,一条母鲟一次可产百万粒鱼子,只是成活率不高,最后成鱼的仍为少数。

F. 三峡水库蓄水差不多20年了,你觉得如今里面最大的鱼能有多大

不说长江,就拿我家后山的小水坝说事,5年前几个外地老板来投资养鱼,项目黄了后水坝就荒废了几年无人打理。

前年夏天,村里两个去干农活的年轻人,耐不住天气炎热下水游泳,但没过半小时,其中有一个感觉猛的被拖拽了一下,小腿一阵剧痛,嗷嗷大叫游上岸后,才发现小腿流着血。

仔细一看,小腿上一拍密密麻麻的鱼类牙齿咬痕,两人惊魂未定跑回家,他们断定是被水里的大鱼袭击了。

后来这个事传开了,有村民去那个水坝养鸭子,发现成年的鸭子过段时间就少好几只,找遍了附近都没有,仿佛“死无全尸”。 之前还以为是有人半夜偷走了,知道有一天他亲眼目睹了 一张血盆大口,把一只成年的大鸭子直接吞下并潜入水中的场景 ,至于这条鱼真面目是什么?文末再给大家揭晓。

“潜水出虾蟹,深海藏蛟龙”,这个道理一点都不假。 长时间无人干预的水坝,都有能一口吞下鸭子、咬人皮开肉绽的巨大鱼类, 更何况蓄水20多年的长江三峡大坝?因而三峡蓄水20年,理论来说肯定存在大鱼,这和以下3方面因素有关:

1994年三峡水电站工程动工,直到2006年才竣工,自此长江被拦腰截断,三峡水电站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大坝建成后,自然而然的形成了1084平方公里的水库,最深的地方能达175米,库存容量高达393亿立方米! 虽然这阻绝了很多鱼类洄游繁衍,但另一方面它们也能在水库中肆无忌惮的生长。

大坝的功能就是蓄水、防洪,另一种层面上也是给鱼类拦截了一个无人干预的人工养殖大水库。 本身长江体量巨大,面积广阔,河流长度排名世界前列,已经是鱼类天堂了, 再加上这20多年的蓄水下,长江水库中的鱼类就有了更大生长的资本。

长江里有大鱼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助力因素是: 从2020年开始,长江开始实施禁渔令,未来十年内不得生产性捕捞,违法垂钓,否则都将违法入刑。

这几十年来,长江流域的鱼加速了消亡步伐,人们无限制毒鱼、电鱼、捕鱼、炸鱼、水域污染摧残下,很多稀有鱼类已经灭绝了,如长江白鲟,就没能迈过2020年,在我们的时代宣告灭绝。

可见,鱼类加速灭亡的原因,来自于人类活动和环境污染。 所以,禁渔令落实下,长江的鱼类将会得到很好的保护,水质也会改善,这会让里面的鱼能够安稳地生存十年,那么没有天敌、没有人类干预下,鱼就可能长得很大了。

就像是澳大利亚大陆与世隔绝、没有天敌、环境适宜、人类干扰少,所以那边的动物体型都很庞大的原理一样, 禁渔十多年后,长江的大鱼体型一定会超乎人们想象。

据不完全统计,长江有424中鱼类,特有鱼类就高达183中,除了常见的青鱼、草鱼、鲫鱼等,还有很多中华鲟、江豚以及叫不上名字的淡水鱼类。

或许是进化和基因的原因,不同的鱼体型都是存在临界点的,一般到达成年后很难再生长。 但即便如此,也抵不住长江鱼类众多,里边很多稀有大型淡水鱼, 体重就可以轻松突破一百公斤。 因而,长江里鱼类资源如此丰富,必定存在大鱼。

那么,问题来了,在以上3种前提下,长江里最大的鱼能长到多大?

回答这个问题不难,只要知道长江里的鱼类,体型的上限大概是多少,再结合一些人们检测观察、捕捞到的数据,就可以得出模糊的答案了。

长江的鱼类众多,但很多体型上限就摆在了那里,长到成年最大几斤重的鱼类占比很多。 目前显示,长江最大的鱼类为“鲟”类。它们是和恐龙同时代的“活化石”,原始生物这个标签和它们最接近(众所周知,原始生物体型都很庞大)。

之前,长江最大鱼类是“长江白鲟”,资料记载最大的白鲟能长到7米长,体重最重有907公斤,但很遗憾它们已经宣告“灭绝”了, 从2003年一个渔民误捕了一条达3.52米、重160公斤的白鲟后,人类在之后的十几年间,再也没见过它们的身影。

长江白鲟在地球生活已经1.5亿年了,但自2020年后,它们不再是长江最大的鱼类。 而中华鲟自然登上了这个“宝座”,因为这是目前长江已知体型上限最高的鱼类。 由于身上带着同样“原始”生物的加成,中华鲟的体型极限比很多淡水鱼要大。

(中华鲟)

资料记载,中华鲟体重在50~300公斤左右,最大的中华鲟长5米,体重600公斤,这应该是目前长江流域现存最大的淡水鱼了。 只是 它的身影,却不是那么轻易就捕捉到的,但深不可测的长江流域,是否还存在更大的鲟鱼,就不得而知了。

最大的淡水鱼类名单里,还有一种巨型鲶鱼家喻户晓。 它们亚洲、欧洲都有分布,在我国的水域也很常见。

袭击我们村两个小伙的,就是其中一种野生鲶鱼。由于水坝荒废太久,里面的鲶鱼肆无忌惮生长,最大的已经超过百斤,能轻松将鸡鸭一口脱下,两个小伙误闯水坝,对活物敏感的鲶鱼,就把他们当成猎物了。

这种鱼类可怕之处在于它们体型能长很大,到了成年后体型不仅不受限制,还会继续往上长,只要环境适宜、食物充足,它们就可能长到200~300斤。 如果没有天敌,生长不受干扰,那么它们极限能长到多大,给人留下了十足的想象空间。

例如湄公河的鲶鱼,最大能长到2.7米长,重586斤,虽然体长和鲟鱼有较大的差距,但在体重上已经咬得很紧了。 而长江流域是有鲶鱼分布,人们称之为“长江大口鲶”,这种以腐肉为食,对环境不挑剔的鱼类,在长江十年禁渔后能超越鲟鱼,虽然几率不大,但还是存在可能的。

长江目前最大的鱼类,是中华鲟,它们的淡水鱼之王,从2020年白鲟宣布灭绝后“登基”,成为长江最大的淡水鱼

但淡水鱼之王的宝座,很多鱼类也垂涎,例如鲶鱼就是中华鲟的竞争对手。虽然现在记录的鲶鱼没有中华鲟大, 但十年禁渔期后,生长规律违反常理的野生鲶鱼,能否和中华鲟一较高下,成为长江最大的淡水鱼类,还需要拭目以待呢!

在讨论“长江最大的鱼有多大”同时,这也是在进行一种反思。因为长江近年环境污染加剧,不节制的人类活动让很多鱼走向濒危,甚至是灭绝! 再这样下去,长江会有更多的鱼类绝迹,中华鲟或许就是下一个,那以后看见大鱼就成为一种奢望了。

所以这启示我们响应10年禁渔号召,保护好长江母亲河,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后代子孙同样能目睹、感受自然界的震撼。

2014年11月,张先生和他的妻子两人正常的出去捕鱼,在走到某一段水域以后,网上突然传来了巨大的动静,收网的时候渔网都被撞破了好几个大洞,这鱼的力气还非常的大,是一个大家伙,差一点还把他们夫妇拽到水里去呢。

很快,那条鱼就浮出了水面,能看清鱼的模样,张先生好像意识到了什么,突然停止了收网的动作,原来这是一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中华鲟。但是他们也不敢冒然的解开网,怕伤到了中华鲟,于是就打电话给了当地的渔政部门,让专家过来鉴定和检查。

最后经过鉴定,这是一条雌性的中华鲟,长3.3m,重700斤,而且处于壮年,这是目前基人们所见最大的存活的长江中华鲟了吧,应该是刚从海里面回来想要产卵,现在处于怀孕阶段,好在报告及时,这条中华鲟并没有受到太严重的伤害,在相关部门的救治下,很快就恢复了过来,但是由于长江环境的破坏,并没有第一时间让它回长江去,而是让它在修养一段时间,最后等完全好了之后再把它放回长江。这应该算是长江流域目前最大的鱼了,不过由于大坝的阻隔,应该只能在下游出现了,水库里面应该是没有的。现在野生中华鲟也是出于非常濒危的情况,如果长江环境一直没有改善的话,长江中华鲟就会有灭绝的危险。

这是一种跟恐龙一个时期的鱼类,最大可以长达750cm,是中国最大的淡水鱼类,因为它的吻部跟大象的鼻子非常像,所以大家也叫它象鱼。可惜的是,现在这种鱼已经被宣布灭绝了。在2019年12月23日正式宣布灭绝,事实上外2013年之后,就没有见到过中华白鲟多踪迹了,以后还能不能见到就不知道了。随着环境的改变,越来越多的鱼类走向消失。

我觉得里面是有上百斤的大鱼存在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分析分析。长江的上游,曾经有人捕获到200斤的巨型大鲤鱼,也有人捕抓到300多斤多大青鱼,这证明了在长江这条古老的大河里面还是有许多巨大的“古老”生物的。同时,还有人见到一条3米多长的巨型生物,后来经过研究调查,发现这是一条巨型的鲶鱼。种种现象都表明,长江里面是有许多鱼类能突破本身的限制,长到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步,即便是我们常见的几种家鱼,也能长到上百斤重。

因此,我认为长江水库里面,即便没有了白鲟,中华鲟这些大型的鱼类,也会存在一些巨大的普通鱼类。

为什么里面的鱼可以长这么大呢? 我们那鲶鱼为例。鲶鱼多正常寿命是70年,而且是一种一直吃一直长的鱼类,一般生活在水底层,这是一种无限制成长的鱼类,曾经俄罗斯就有人捕获到一条几米长,上百斤种的大型鲶鱼,跟长江里面的这种鲶鱼是同一个品种,为六须鲶鱼。所在在长江水库这个资源丰富,水质也不算差的环境计较,完全有可能存在巨大的鲶鱼存在的,你觉得呢?

长江大坝的修建,耗资巨大,经历的时间也很长,修建了一个非常有象征意义的巨型大坝,大坝的修建从长远来看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对于防洪灌溉和生态环境的治理方面以及发电供电方面都取得了非常重大的成绩,大坝的功绩毋容置疑。

然而,在对我们有利的同时,对长江里面的鱼类却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特别是洄游类的鱼类,影响更加严重,就拿中华鲟来说吧,它们平时是生活在长江入海口里面的,这里有非常丰富的食物,供它们生长发育。但是到了繁殖的季节,它们会回到长江的上游金沙江一代产卵繁殖,但是由于大坝的修建,阻断了它们回去的路,因此每年的产卵量大大减少了,这也是中华鲟越来越少的原因了。中华白鲟的灭亡跟这个也有很大的关系吧。

同时大型船只的活动,以及无休止的捕鱼活动,对鱼类的生活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好在现如今出台了长江禁止捕鱼10年的计划,希望这个能给长江的鱼类有一个更加好的生活环境,能顺利的生长发育吧。大家也要好好爱护环境才行,不然的话会有许多珍惜的物种,因为我们的不懂,而一步步走向了灭亡之路。

最后总结一下,目前长江流域最大的鱼类应该还是我们的“水中熊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中华鲟了,而三峡水库里面最大的鱼的话,这个就比较难确定了,不过估计应该会有上百斤的大鱼存在的,你觉得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工程,该工程从1993年启动,到2009年完全竣工,历时16年,建成后形成了一个 全长2335米、蓄水高度175米、库容393亿立方米,总面积达1084平方千米的人工湖泊-三峡水库。 从竣工到今天,已经过去了12年之久了,有一个问题许多小伙伴非常的感兴趣,那就是 蓄水如此之久的三峡水库中有没有大鱼?最大的鱼有多大了? 今天我们就来解开许多小伙伴的这个疑惑。

三峡大坝位于长江上游,而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长江是由干流、支流、湖泊、湿地等多个生态系统共同组成的一个独特的生命系统,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繁荣的河流之一。不过,在自然灾害中,水灾是典型的代表之一,三峡大坝的设立有效地控制了水灾的形成,保护了附近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它的存在一方面减少了环境的污染,一方面为人民提供了大量的能源。但是,凡事有利有弊,三峡大坝从开始筹建至今,水利工程专家与生态专家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这是因为三峡大坝确实会对原有的水生态造成破坏。而这个问题就跟我们今天要讨论的“ 鱼有多大 ”有很大的关系。

长江作为我国的母亲河,其水域中有丰富的鱼类资源。据统计,长江流域中鱼的种类就多达 400多种,其中纯淡水鱼约350种,特有鱼类多达156种。 在众多的鱼类中,最大的无疑就是有着“ 长江鱼王 ”之称的 中华鲟 了。中华鲟是一种古老的鱼类,它们早在恐龙还没有出现的三叠纪就已经出现在了地球上,而且在几亿年的演化中,中华鲟依然保留着古老的特征(鱼骨介于硬骨鱼和软骨鱼之间),是活化石物种,被称为“水中大熊猫”。

作为一种大型的鱼类,中华鲟的寿命可达40年,在这40年内,中华鲟能够长到 5米长、500多公斤的体重,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

中华鲟是一种 洄游型鱼类, 它们会在海洋中生活 9-18年,达到性成熟后,从河口向长江流域洄游。 中华鲟的繁殖地位于长江上游,已知的中华鲟的产卵点多达22个。但是从1981年,葛洲坝建立后,就阻断了中华鲟的洄游通道,造成了海洋中的中华鲟只能在葛洲坝下游产卵,而原本在上游的中华鲟无法回到海里,只能在长江中生存。但是,对于洄游性鱼类,它们是无法一生都生活在长江中的,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可能存在于三峡水库中的中华鲟也消失了。

因此,最大的淡水鱼中华鲟逐渐的走向了消亡,而三峡水库所在位置中原本最大的鱼类也更换了。

除了中华鲟外,原本体长可达3米,体重210公斤以上的白鱀豚也逐渐的消失了,虽然目前白鱀豚的保护级别为“ 极危 ”,但是从07年开始,在长江流域中就没有发现过它们的身影了,基于这个前提,我国将白鱀豚定义为“功能性灭绝”。可能出现在三峡水库中的另一员“大将”也消失了。(值得一提的是白鱀豚是哺乳动物,不是鱼类,我们这里简单的提一下主要是说明目前长江流域的生态情况)

除了以上两种动物外,大型的鱼类就要从 达氏鲟、胭脂鱼 中找了。首先达氏鲟是长江流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大型鱼类,再结合达氏鲟是一种偏底栖型鱼类,而且还是一种定居性的鱼类,所以在三峡水库也是有存在的。从目前已知的捕捞数据看, 最大的达氏鲟体长1米左右,体重11公斤左右。

其次是胭脂鱼。胭脂鱼同样是长江流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鱼类,虽然尤其前些年的过度捕捞数量已经骤减,但是在我国科学家们的努力下,通过人工繁殖放养,它们已经恢复了一定的野生种群。与达氏鲟的习性相似,胭脂鱼也是一种定居型鱼类,它们在封闭的水域中也可以生存,最关键的是它们原本的栖息地就在长江的上游。

在今年的5月份,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在长江湖口水域科研监测时,发现了该水域有史以来最大的胭脂鱼,该鱼全长87厘米,体长70厘米,体重13.5斤。当然,这并非胭脂鱼的最大数据。目前已知的最大的胭脂鱼是于2021年9月14日,在涪陵长江大桥由一位偷猎者捕获到的,经过测量发现,这条胭脂鱼 体长达到了1.3米,体重为26.5公斤,并且是一条雌性待产的胭脂鱼。

写在最后

三峡水坝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不过这些水利工程都有一个弊端,那就是会将鱼类的自然栖息地碎片化,甚至会阻断一些鱼类的洄游通道,从而影响鱼类的生存。其中,中华鲟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没有水坝的话,现在三峡水库所在的位置中最大的鱼类就是中华鲟。但是,如今最大的鱼最有可能就是体长1.3米的胭脂鱼了。

当然,为了重新的恢复长江的生态,我国已经开启了10年的禁渔期,而且在水坝上通常也设有鱼类洄游通道,这一点程度的给了鱼类再次繁衍生息的时间和条件。因此,在禁渔期结束后,三峡水库最大的鱼可能就会被刷新。

大应该是很大。没有人去捕捞。我更关心好不好吃。个人觉得不好吃太大。可能会柴。更主要是家里没有这么大的锅[大笑]

反正建国以后的动物不能成精

目前长江流域最大的鱼类应该还是我们的“水中熊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中华鲟了,而三峡水库里面最大的鱼的话,这个就比较难确定了,不过估计应该会有上百斤的大鱼存在的。

最大有多大这个不知道、但是我前几年和老板去钓鱼的时候看见别人吊到过一条长1.4米的鱼、说实话那是我现实中见到的最大的鱼了

远的不说,就我们村后边山上有个小水库。

八十年代以前,人们为了村里种稻田方便用水,于是集合村里所有人一起将2座山之间拦了起来,形成了一座小水库,按其面积估摸着有10亩地。

工程量在当时是很大的,这个工程也造福了我们村里和我们村下边的人们,好几次干旱天我们村里的水稻都能得到丰收,真的是造福后人的工程。

从2000年后起,村里的人们时不时会放些鱼苗到水库中,由于是防旱救田的应急水库,从来也是保持着有水在里面的。

村里喜欢钓鱼的人都经常去水库过把瘾,阿强哥便是那个瘾最大的一个,经常是去水库一钓就是一天,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阿强哥在水库中钓起了一条巨无霸,一条重达20斤的鲶鱼,据阿强哥说,当时他差点都被这大鱼给拖下水库去了,好在一起钓鱼的人帮忙才把这大鱼怪给制服。

这鱼全身长有1米多,张开嘴可以将成年人的2个拳头吃下,确实让人望而生畏,阿强哥因为这个也成了钓鱼界红人,在我们周边几个村都知道他的光荣事迹。

这事之后村里人都议论,水库中应该有比这个还大的鱼,水库存在的年份已经有差不多40年了,其中只有1994年干旱时见到了水库不足1米深,这些年都保持着有3—4米深的水,所以很多人猜测说,应该会有超过40斤的大鱼。

相比三峡水库,我们村里的这个只能算是芝麻般的小沟沟了,三峡水库之大可以看看下面的数据:

2003年6月,三峡工程首次蓄水,坝前水位达到135米

2006年9月,三峡工程实行第二次蓄水,成功蓄至156米水位

2008年9月,三峡工程开始首次175米试验性蓄水,当年水库水位达到172.8米。

2009年8月,长江三峡三期枢纽工程最后一次验收——正常蓄水175米水位验收获得通过。

2009年9月,三峡工程第二次启动175米试验性蓄水,当年水库水位达到171.43米。

2021年9月,三峡水库175米蓄水工作正式启动,待蓄水量68亿立方米

从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如此庞大的水域生存,已经成为了鱼类生活和繁殖的“天堂”了。

加之基于三峡水库的重要性,国家对水库的生态环境也是非常重视,进行一系列措施保护水库生态环境,像:生活垃圾和污水排放问题的监督,垂钓、捕鱼的控制,禁渔期的设立等等,都保障了鱼儿的生存繁衍。

水库中的鱼类杂多,各式各样,不仅有常见的青鱼、胖头鱼、草鱼等,还有像白鲟、中华鲟和长江鲟等大型的珍稀鱼类,据不完全统计水库鱼的种类大约有400多种。

曾有人在库区捕到过400多斤的青鱼,而这还不是最大的鱼,淡水鱼中最大型鱼有白鲟、中华鲟,由于之前人类的过度捕杀白鲟已经在我国灭绝,它最大可达上万斤,身长可到十几米,犹如一部大货车。

现三峡水库中能猜到最大的鱼就只有中华鲟了,中华鲟如果十年间安全生长,是可以达到500公斤以上的。

所以推测,三峡水库中最大的鱼会超过500公斤,体长会超过6米。(以上纯属猜测)

五米左右吧。

可能有3.7米

G. 我想知道长江的生物有多少

整个长江水系,包括各附属湖泊,共分布有鱼类350种,其中终生在淡水中生活的纯淡水鱼有324种之多,大大超过我国其他江河的淡水鱼种类数(珠江有淡水鱼239种,黄河仅有150种)。长江的鱼类中,有10种是过河口洄游性鱼类,如降河洄游的鳗鲡、松江鲈,溯河洄游的中华鲟、鲥鱼等;另外还有16种是主要在河口区咸淡水生活的种类,但在下游的淡水中经常可寻觅到它们的踪迹,如鲻、suo、花鲈等。至于偶尔在河口见到的海产鱼类,就不能算作长江的鱼类了。
在长江的鱼类中,鲤形目鱼类占绝大多数,计有248种,占整个长江鱼类种数的70.8%。其次是鲇形目鱼类,有37种,占10.7%。长江的鲤形目鱼类分属于4个科,亚口鱼科仅有胭脂鱼一个种,鳅科有50种,鲤科181种,平鳍鳅科16种。鲤科不但是长江鱼类中最大的一个科,占了总数的51.7%,而且长江的主要经济鱼类,如鲤、鲫、青鱼、草鱼、鲢、鳙、鲂、 鳊、鲴、铜鱼等,都属于这个类群。同时,鲤科中所有的11个亚科,在长江内都有分布。特别是适应于高原环境的裂腹鱼亚科鱼类,在长江水系多达24种,而其他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河流,通常仅分布这一亚科鱼类的少数几种。�
国家重点保护的鱼类处境堪忧�
十年前经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列为保护对象的鱼类共15种,除2种海产鱼类外,在13种淡水或过河口洄游性鱼类中,长江水系分布有9种。并且,在列为一级保护对象的4种鱼中,长江便有3种,即中华鲟、达氏鲟和白鲟。分布在长江水系的6种二级保护鱼类是:川陕哲罗鲑、泰岭细鳞鲑、胭脂鱼、金钱(鱼巴)、花鳗鲡和松江鲈鱼。十年来,这些鱼类的情况如何,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 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最大个体重达550公斤,平时生活在我国东部沿海,性成熟后洄游入江河繁殖,产卵场主要分布在长江,另在珠江也发现有少数中华鲟产卵。在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修建前,中华鲟的产卵场位于长江上游干流和金沙江的下段,由于葛洲坝枢纽的阻隔,不能溯游到上游产卵场的中华鲟,在紧接葛洲坝下的宜昌长航船厂至万寿桥附近约7公里江段上,形成了新的产卵场,面积大约330公顷。为了补偿葛洲坝工程对中华鲟的不利影响,成立了宜昌中华鲟研究所,从1983年起每年向长江放流人工繁殖的幼鲟,但由于培育技术和养殖规模的限制,每年只能培育出长度为8~10厘米、重3~5克的达到设计规格的幼鲟1万尾左右。因此,中华鲟种群的补充,主要依靠在宜昌产卵场自然繁殖的幼鲟。中华鲟的产卵期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当长江三峡工程建成运行后,10月份水库将大量蓄水,将水库水位从145米提高到175米,使下泄流量显着减少,10月平均流量从建坝前的18980米�3/秒减少到11090米�3/秒,减少了41%,这将使本来就不大的中华鲟宜昌产卵场的面积进一步缩小,使中华鲟的自然繁殖受到更为不利的影响。今后应加强对中华鲟的保护工作,对用于人工繁殖和科学试验亲鲟的捕捞数量和捕捞地点、时间,应严格限制,切实保护沿江和河口区的幼鲟,扩大中华鲟人工繁殖放流的规模,让中华鲟这一珍稀物种永远生存下去。
达氏鲟和白鲟都是纯淡水鱼类,前者主要栖息于上游江段,而后者在全江的干流和主要支流的下游都有分布。目前这两种鱼的数量已非常稀少,特别是白鲟,每年只见数尾。迄今只在金沙江的下段发现这两种鱼的产卵场。在长江水电开发规划中将要兴建的金沙江向家坝水利枢纽,将使这两种鱼的大部分产卵场被淹没在水库内,如何切实保护他们,应及早认真考虑。�
川陕哲罗鲑是长江特有的一种淡水鲑类,目前仅分布于岷江支流大渡河、青衣江和汉江支流襄河等山川溪河,喜栖息在水质清澈、水温较低的水域中。由于森林砍伐、水土流失,破坏了栖息地的生态环境,加上未加限制的随意捕捉,这种鱼的分布区显着缩小,数量减少。现每年仅能见到少数几尾,而最早发现这种鱼的岷江上游,已见不到它的踪迹了。建议将川陕哲罗鲑由二级调整为一级保护动物。�
滇池金线(鱼巴)(《名录》上称“金线(鱼巴)”),分布于云南的滇池。滇池在七十、八十年代引入长江的“四大家鱼”时,带进了(鱼旁)(鱼皮)、虾虎鱼、黄(鱼幼)’等鱼类,又引入了太湖短吻银鱼。这些小型鱼类在滇池中迅速繁殖,喧宾夺主,大量吞食滇池金线(鱼巴)等当地土着鱼类的鱼卵和鱼苗,加上滇池水质污染日益严重,滇池金线(鱼巴)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大量的特有种亟待加强保护�
这里所说的特有种,亦称土着种,是一些仅在长江或长江的某一江段、支流、湖泊内生存,而在其他江河未曾发现的种类。长江鱼类中,有142个特有种,占鱼类总数的40.6%。这些特有物种,由于所适应的生境不同,或由于生态的隔离,它们在长江水系内的分布也呈现出区域性。长江上游的特有种数量最多,计有112种,长江中、下游有21种,同时出现于上游和中、下游的有9种。在各主要支流或湖泊,都有其独自拥有的特有种,如上游的支流岷江有长须裂腹鱼、四川(鱼兆),沱江有成都lie、彭县似(鱼骨),嘉陵江有嘉陵裸裂尻鱼,乌江有乌江副鳅;上游的湖泊程海有长鳔云南鳅、程海(鱼白),滇池有滇池球鳔鳅、多鳞白鱼、滇池金线(鱼巴),泸沽湖有厚唇裂腹鱼、小口裂腹鱼等等。在长江中下游洞庭湖水系的湘华鲮、湖南吻(鱼巴),汉江的大鳞黑线can、短吻鳅(鱼它),鄱阳湖水系的江西鳅(鱼它),以及鄱阳湖、梁子湖等湖泊中的团头鲂、似刺鳊(鱼句)等,都是各自的特有种。长江不但有大量的特有种,而且还有一些鱼类特有的属,如鳅科的球鳔鳅属、山鳅属,鲤科的(鱼句)鲫属、近红(鱼白)属,平鳍鳅科的似原吸鳅属、后平鳅属等。
这些特有的属和种,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有一些种类还是产地的主要经济鱼类,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圆口铜鱼在上游干流的产量占很大比重,一般占总渔获量的20%,在个别江段可高达50%。长鳍吻(鱼句)、厚颌鲂、岩原鲤等在上游干支流也有一定产量。中游的梁子湖等湖泊中出产的团头鲂,以其肉味腴美而古今驰名,自六十年代以来,已将这种鱼驯化为人工养殖对象,现市场上出售的“武昌鱼”,便是团头鲂。在科学研究上,特有鱼类的学术价值是无法取代的。川陕哲罗鲑是一种冷水性的鲑科鱼类,其近缘种哲罗鲑现分布在高纬度的黑龙江、额尔齐斯河等水系。从这一特殊的分布现象,反映了川陕哲罗鲑是在第四纪冰期气候变冷时从北方扩散来的,冰期结束后停留在海拔较高、水温较低的河流中生存下来,并分化为现在的物种。这是从鱼类的分布反映历史上气候变化的一个很好的例子。稀有(鱼句)鲫是1983年才发现的一个新属新种,是一种低等的鲤科鱼类,通过近十年的研究,正在将它培育成一种有广泛应用价值的鱼类实验动物。这种小型鱼类,具有特殊的繁殖生物学特点和能够耐受低溶氧、高二氧化碳的生理机能。在实验室内,水温14℃以上时,这种鱼每隔四、五天产一批卵,全年都可繁殖,可随时为研究工作提供鱼卵和仔鱼,并且生长4个月便达到性成熟进行繁殖,因而一年可传三代,是进行遗传学、发生生物学、鱼病学、环境科学研究工作较理想的实验材料。
大量的特有种,是长江鱼类资源的特色,也是大自然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保护物种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当特别重视保护这些特有物种。他们的分布区狭小,对栖息生境要求严格,人类的生产活动,如修建水利工程、水质污染、过度捕捞、盲目引种等等,容易对他们造成伤害。事实上,目前有一部分特有种已处于渐危或濒危状态,种群数量稀少,处境岌岌可危。�
需要建立自然保护区对特有鱼类进行保护

H. 长江“中华鲟”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

中华鲟是硬骨鱼纲、鲟形目、鲟科、鲟属的鱼类,常见个体体长0.4-1.3米,体重50-300千克;最大个体体长5米,体重可达600千克。是长江中最大的鱼,故有“长江鱼王”之称。

中华鲟所属的鲟鱼类都是在距今约1.4亿年的中生代末期的上白垩纪出现的,是非常古老的鱼类,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猫”之称。

中华鲟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干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河口,其他水系如赣江、湘江、闽江、钱塘江和珠江水系也偶有出现。

中华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是鱼类的共同祖先——古棘鱼的后裔,距今有一亿四千万年的历史。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

中华鲟由于它们自身所具有的一系列原始特征,表现出它们既是介于软骨鱼类(鲨鱼等)与硬骨鱼类之间的类群,又是硬骨鱼类中较原始的类群,在鱼类演化史中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中华鲟在分类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是研究鱼类演化的重要参照物,在研究生物进化、地质、地貌、海侵、海退等地球变迁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难以估量的生态、社会价值。

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珍稀动物已濒于灭绝。201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升级为极危级(GR)保护物种。保护和拯救这一珍稀濒危的“活化石”对发展和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都有深远意义。

中华鲟

阅读全文

与长江里最大的生物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9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1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6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8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0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2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1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62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4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4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7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4